期限效應:逆轉死線帶來的焦慮和壓力,成為讓你更高效、更專注的助力

66折$ 264
3.5 /5
3位讀者評分
5
33%
4
33%
3
0%
2
34%
1
0%

全部書評 | 共3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4/09/03
|
電子書
時間是世上最珍貴的東西,如何把握有限的時間做最多的事, 如何優雅地趕deadline ,如何讓別人覺得我們忙得有價值,這本十分合用。
展開
user-img
1.5
|
2023/10/17
很多、幾乎都是敘事性的故事
像是講故事一樣
幾乎都是故事性的形容
理論層次較少
覺得內容有點繁瑣及瑣碎。
給大家參考一下
展開
user-img
4.0
|
2023/09/26
劇透警告
你習慣踩死線(deadline)嗎?

有些人相信,在接近截止期限前能激發一個人最大的潛能。於是,總是拖延到最後一刻才開始行動,雖然提醒著自己下次不要這樣,卻又深深著迷於踩死線的魔力。

我曾經也是個踩死線完成任務的人,但不是因為拖延;而是知道在截止期限前,總會有更多的想法與創意冒出來,所以會持續修改到最後一刻。甚至為了善用這股神奇力量,我會刻意訂定一個假的截止期限,可能是提早兩天、三天或一週,讓自己能拿出更好的成果,又不必冒截止前無法完成的風險。

這就好像有些人知道自己愛拖延,會將時鐘調快十到十五分鐘。

你也會這樣嗎?我以為這是一種偷吃步的習慣,但在這本《期限效應》中發現,原來是有其科學根據的,在書中的內容可以不時看到這兩個觀點:

一、截止期限是強大的動力,可以增強完成任務的動機。
二、截止期限是可以操縱的,前提是你知道如何做。

但是,截止期限有是有副作用的,它會像黑洞一樣將時間與能量都吸進去;一旦設定好截止日期之後,工作往往就會被拖延到逼近截止日期的時候(也就是俗稱的踩死線),這個現象就稱為「期限效應」(deadline effect)。

研究期限效應的學者,多數都覺得它不好。

雖然強大,但破壞力很強。雖然有機會完成任務,但品質比起花更多時間投入的結果來得差;只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們沒有第二次的機會去實驗,所以也無從驗證。所以就產生了踩死線一定做得完、能交出滿意的結果。

但其實我們可以拿出更好的成果,也不必非得踩死線不可。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我在年輕時,有時因為不得不的緊急任務必須在兩天內完成,所以常熬夜不睡三十幾個小時持續工作,覺得精神很好、產能極高。但代價就是完成後會覺得超級累,需要睡個整整一到兩天的時間才足夠。現在年紀大了,已經無法這樣燃燒自己,所以勢必得找到有效的方式;同樣是在極短時間內產出最大成效,但不是在結束前、而是在一開始,這就是我在《高產出的本事》中提出的概念。

如何善用期限效應,又不用承擔它的負面影響呢?

就是這本《期限效應》要告訴讀者的。我發現這本書的討論度不高,甚至找不到幾篇關於它的閱讀心得,我想可能是因為不少人看到書名就心想:又是本告訴我不要踩死線,要做好時間管理的書吧?實在有點可惜。

不是這樣的。

這本書試圖去重新定義「期限效應」的應用,保留好的部分、除去不好的影響。卓越成果與及時完成並不衝突,只要我們能理解一個概念:

「當我們意識到做某件事的時間有限時,就比較不會浪費時間,而且會更專注、更有生產力和創造力。」

如何做到呢?書中用七個故事來帶出善用期限效應的七條守則:

一、製造檢查點:拆解任務,讓每個檢查點都是一個期限效應的縮影。
二、從右到左計畫:逆向工作法,從截止日期往前推算每一個檢查點的期限。
三、堅定的軟性期限:設定一個提前的「假」截止日期,把它當真。
四、專注於最重要的事:專注在最重要的目標,忽略其他不重要的事。
五、修改、修改、再修改:產出初版,就有機會把它修得更好;善用覆盤與反饋。
六、成為任務導向的怪獸:不是盡最大努力,而是完成目標才算。
七、善用期限效應:想著隨時截止,隨時準備就緒。

如果光看我寫的這些文字,就能幫你理解與實踐期限效應的價值,我想你可以省下閱讀這本書的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但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想從案例故事中得知這些守則是如何運用的,我想值得你花點時間好好閱讀它。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