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年度暢銷作家
兒童禮物書展
年終禮物季
AVEDA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年度百大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作者親筆簽名扉頁版)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29)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5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作者親筆簽名扉頁版)
中文書
文學小說
丹妮亞‧庫嘉夫卡
臉譜
|
2024/01/06
9
折$
378
放入購物車
5
/5
12位讀者評分
5
92%
4
8%
3
0%
2
0%
1
0%
立即評分
精選書評
TinaRay
Lv.10
5.0
|
2023/12/17
本書,行文筆觸異常唯美,是除了讀到這個有意思的故事之外,另一種重磅級閱讀享受。
書中從與死刑犯安索一生最為相關的三位女性角度,娓娓道來安索的一生。殘破的童年,被乎略的青少年,無法如願的成年。可能因為太少幸福加諸於他,所以來到每次人生轉折點,他總選了普世價值不認可的殘酷和錯誤那一邊。一錯再錯覆又重重錯誤的選擇,安索後悔的時候很少,甚至在多次自省中,不認為這些犯罪或殘忍的行為是錯的。
安索用自己的價值觀走自己的人生,然而這組人生卻充滿反社會人格和不被多數人接受。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用字遣詞優雅細膩,除了故事架構精彩之外,還令人深感文字之美,但卻又是寫出一段不被認同的人生。二者極端的差別,碰撞出意想不到的閱讀火花。
------只是想讀一本書,沒想到卻讀到如此精采的好書。五顆星推薦,丹妮亞.庫嘉夫卡 的《死刑犯與三個女人》。
>More
給個問號
Lv.4
5.0
|
2024/01/23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並不是典型的懸疑小說,開篇就已見得殺害三位少女的兇手安索‧帕克被逮捕歸案,在面臨死刑的餘下十二小時之內,讀者得以透過安索逼近死亡時的自白,和與他生命相關的三位女人之回憶,嘗試去理解那近乎荒涼卻又勃發的心靈圖景。菈凡德是安索的母親,她逃離了惡劣環境和荒唐丈夫,也拋棄了她在破棄農舍中的兩個孩子;薩菲和安索在中途之家認識,卻被他扭下松鼠頭顱的舉動給嚇傻了,直到薩菲長大成為警察,在追逐嫌犯的途中,才重新追認這段回憶所代表的意義;海柔是安索情人的雙胞胎妹妹,她在欽羨與懷疑之間拉扯,最終仍無法抵擋姊姊遇害的命運。
-
沒有案件上的謎團,時序手法上也沒有待解釋的疑雲,讀者很清楚安索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望向歷史上其餘耐人尋味的案例,我們總想再多問一句,為什麼?
「安索獲得了連環殺手的稱號,這個用詞似乎激起了人們怪誕又原始的慾望。書籍、紀錄片和暗網網站,成群的女性被深深吸引。」
猶如1970年代美國惡名昭彰的連環殺手泰德‧邦德(Ted Bundy),外表斯文、氣質翩然,又有在大學就讀心理學的光環,卻以此為誘餌殺害了數十名女性。故事中的安索同樣被描述具有智性魅力,鎮日沉迷於他所苦思的哲學理論,你始終無法掌握他背後的思緒流向。
-
這也是連環殺手充盈吸引力的原因之一,那背後有過多的疑問雜亂叢生──手段越殘忍,受害者越無辜,惡就愈發神秘且強大,它揉擰著人心,使人急切想要知道犯人下手時刻到底在想什麼?驅使他剝奪他人生命裡的緣由是什麼?疑惑的倒鉤吊著生命的巨大懸問,千百年來從不陌生的探究:惡是什麼?它存在和最後所導致的結果如何呈現?以及,當惡逼近生命時,如何接納它的銳利?
-
從這個角度來說,書中結構也可視為更為隱微細緻的「推理」,在心理層次去堆疊、填補和推敲,安索是如何成為安索的緣由。特別是作者的筆法優雅、蘊藏詩意空間,在單純的案件敘述之外,我們有更多餘裕去觀察他的心理架構。
-
但剖析兇手的內在徑路,是否就等同於翻案企圖呢?回顧安索的悽慘童年是否就能找到惡人之所以為惡的理所當然?相較於心靈內裡,由外在律法、物證、口白所確立的罪行更加簡易明確,那些被挖掘出來的珍珠手環、紫寶石戒指、那些來自慘遭殺害女孩身上的小飾品,口口聲聲指認安索是兇手的事實。可問題是,當他看見那些證據被攤於桌面後,安索仍有著無關乎己的空白,好似追尋的足跡就到此為止了,這是一樁無處可去的密室殺人案。
-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殺她們,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殺她們任何一個人。」
答案猶未可知,童年身旁逝去的帕克嬰兒、從小對於愛的匱乏、或者更純粹是某種對外界認知的缺失,讓他得以輕易分屍動物而無道德包袱,我們永遠無從知曉他下手的理由。事實上,作者似乎也沒有讓安索自我辯護的企圖,在書中安索自述(雖然是用第二人稱「你」)的篇幅和事件都要比另外三位女性要少,僅聚焦於死前的感官視角,那些漫漶游絲浮於眼前都不夠深入,不涉於解答去解釋「我」為什麼要這麼做。相較之下,他身邊的三個女人生命卻是更為詳盡的註腳,不僅為安索自身、也為女性受到傷痛時的處境發聲。
-
為什麼作者會將死刑犯安索‧帕克設計成男性,與他身邊的性別形成對比呢?可以單純是參照歷史數據,男性連環殺手的比例較高,或因為生理優勢讓故事較為合理,或許,更重要的是作者想要著重模擬女性被世界傷害的樣態,那些無從言之、莫名而來的暴力形式如何加諸於女性。
-
首先,最直接是三個16、7歲的青少女伊姿、安琪拉、萊拉僅在幾次露水情緣後被殺害,恐懼來自於隨機與未知,少去了其他殺機標靶,性別成為了被害者最大的公因數:為什麼一種性別可以對另外一種性別任意斲殺?這很容易擴大為一場性別之間的戰爭,只因為某種性別更容易遇害。其次,就算沒有身處傷害核心,男性習以為常的舉措或氛圍也連帶造成外在女性生活的漣漪晃蕩,菈凡德嫁給了極其粗魯且不負責任的丈夫,就連交媾都像是一次權力展演;薩菲在崇拜陽剛氣質的警界服務,必然要轉換外在談吐,試圖取信於她手下的其餘男性。
-
作者選用女性做為主要敘事基調的原因,我並不想簡單歸因於女性主義,並非意指所有暴力都來自於男性,或者陽剛氣質絕對有害,更多層面上,我認為這是強調安索為其餘生命所帶來的異物感。日常生活中不會出現連環殺手,他是群體社會中的一點離群值,拿一塊粗糙銛利的石塊摩擦皮膚必然滲出血痕,人們對其猜疑、拆解,以至於拆分,切割出異己之間,這是放大到極端的實驗。然從小尺度著手,人們有太多範圍可以出現異己之分,族群、年齡、政治立場,當然也包括性別。男女之間在多元共融的氛圍下逐漸減少齟齬,但我們仍無法完全杜絕傷害者(以及被傷害者)的誕生,死刑犯安索無疑是傷害者,被殺害及被影響到的數位女性也無疑是受害者,可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只看到無疑兩個字就停下了。
-
無疑,無所疑義,對嘛,那我們還要討論什麼?道德及司法都已下定錨,對錯分明,連一句「但是」都插不進縫隙。但是,這也是此書最讓人感到有趣的地方,它沒有要翻案,沒有要讀者原諒、甚至同情安索,因為讀者跟隨著安索的思路,你聽不到懺悔,只感覺到一大片白茫茫的困惑和匱乏。安索是一個不正常的人,他莫名殺害埋葬了三位少女;但安索也是個正常的人,他對生命、對存在及愛的困惑極其平凡,就如同你跟我一樣。
-
「薩菲的一生都沉浸在檢視痛苦之中,追尋痛苦的意義,尋找痛苦持續的原因。她花了好多年追尋毫無意義的暴力行為,只為了證明暴力無法傷害到她。這場追尋是多麼浪費生命,多麼令人失望。她終於解開了這個莫測高深的謎團──觸碰到安索的傷痛凝結的地方──卻發現他的痛苦和其他人沒兩樣。不同的地方在於他選擇面對傷痛的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當薩菲追尋多年終於將安索繩之以法,但她卻發現對面這個男人如此平凡、無趣,甚至沒辦法解釋那些她始終疼痛的傷口時,她是如此無助且憤怒。就連正義加諸其上也顯得虛無飄渺,那帶來的道德補償只是一句敷衍的應答。
-
常言道,文學是危險的,的確如此,因為它會鬆動那些無疑之處,就連一位臨刑在即的死刑犯,你都沒有辦法用死來概括他的所有,這對太多人來說是如此可疑。
-
故事結局呢?安索並沒有完成他夢想中的越獄,迎接他的不是想像中的綠草如茵,而是行刑室的一片死綠。但作者仍舊沒有評斷、沒有憤恨,甚至可以說是溫煦地、描摹最後一段消亡前的感官。
「此刻出現了一毫秒的光輝,頃刻之間,你的存在少了那團雲霧,此刻的你明亮鮮豔、情感迸發、充滿愛。你知道這就是你所追尋的,是你一直以來缺乏的感受。在這稍縱即逝的瞬間,愛充盈你的心間──你的生命超凡而慷慨。」
單看這段描寫其實很不尋常,作者替一位罪證確鑿的重大刑犯寫下美好臨終,近乎宗教救贖,甚有用美來偷渡道德的嫌疑,但你若讀完全篇,跟隨安索走過人生最後的十二小時,你會寧願相信這很簡單,人有靠近美好的可能性和自由,你有你的,我有我的,安索也擁有他心心念念的姪女小藍,以及氤氳藍屋這處應許之地。
>More
全部書評
|
共12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唐絕
Lv.3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4/20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心得
在知道一切幾乎塵埃落定,倒數的十二個小時內,本書從「你」(安索)的視角出發,配上與他息息相關的三位女人的故事,拼湊出「你」作案前後。比起其他犯罪小說,本書沒有刺激的情節與緊張的情緒,閱讀時的平靜,反而激起我一探究竟的念頭,想一窺「人生真理」——集結監禁歲月裡所有的思想——的內容,想知道「你」到底在想什麼?同時也會聯想到現實中的罪犯,思考到相關的問題,包括什麼導致犯罪發生、該如何降低犯罪率等等。
展開
吉娃娃
Lv.10
追蹤書評人
4.0
|
2024/02/03
為了死者,我們必須努力活下去。
遭受謀殺的受害者們,他們的時間停在嚥下最後一口氣的剎那,留下心碎的家人以及再也無法描繪的將來,渴望正義的同時也納悶為何有人可以如此冷酷,殺人如麻的奪走別人的性命,分明都是有血有肉的凡夫俗女,為何可以痛下如此病態的殺手。
多數作品聚焦於死者或兇手身上,探討命喪前的各種舉動、字句和行為,抑或臆測哪位人物才是潛伏在人群中的惡魔,然而這本書大膽的捨棄過往稀鬆平常的套路,大膽深入自以為是的犯人心理闡述並合理化所有的行為,另一方面卻又細膩的把焦點放在與他擦身而過的陌生人、受害家屬和親人。
風格差異大相逕庭讓故事格外生動真實,同樣帶起心中的感慨與不適。對於痛失好友、女兒的生者來說,他們無法輕易地放下怨恨,卻又只能一再地反覆拒絕內心洶湧的情緒,好奇傷口是否真的能被時間治療到癒合,懷疑日常能否再度恢復少了那人的日常。
反之,咬文嚼字的死刑犯獨白閱讀起來有幾分生澀,畢竟難以進入他冠冕堂皇的思維,但藉由不同視角得以窺見匪夷所思的優越感背後原本可以消彌的陰暗,然而孩提時代的冷漠以及受損的情緒造就了不可挽回的決定。
這是本讀來五味雜陳的作品,明明應該不滿甚至埋怨安索,卻又因為他的遭遇感到不捨和可惜,假使當時有了不同的決定——母親回頭尋找兒子;報告可怕的動物屍體;提起半夜裡詭異的挖掘行為,是否就有機會拯救無辜的受害者,甚至更進一步的矯正失常。
但事情沒有往好的方面發展,反而探討該怎麼認清自己的錯,並努力地繼續好好活著,作者反其道而行討論救贖,無論好人與壞人,誰都需要被拯救與諒解,即使為使已晚。
幼年時期的創傷可以決定往後生活的走向,有人會努力從傷痛中找到辦法治療和極力避免同樣的經歷再現,同樣地有人深陷在那般的泥沼中,沒有足夠的資源和動力,持續的沉淪與墮落,直到死亡來臨才意識到原來人生其實也能有不同的面相。
展開
天聽月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1/24
劇透警告
這是趟尋找愛與救贖的旅程,路途充滿荊棘與血腥味。
故事從死刑犯安索的逃獄計畫開始,第二人稱視角讓讀者了解到,連續殺人兇手有個悲慘的童年、揮之不去的陰影,在獄中依然堅持訴說自己的人生道理。殺害三名少女的駭人事蹟背後,也許只是個渴望愛的可憐孩子。
相比安索,作者更加著墨與之相關的三位女性––菈凡德、海柔與薩菲。以人名、年分依序描述她們的人生,像事件簿一樣逐步展現與安索的關聯、也串起兇案的線索。三位女性分別因安索的出現,人生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以蒙太奇般的文字,用各種零碎的片段、大量的隱喻暗示,構築出三個女人的內心宇宙。她們壓抑的感情、無可訴說的糾結與吶喊,透過作者細膩的文筆獲得強大的力量,在近乎真空的空間裡,再微小不過的日常小事、一閃而逝的心緒都被捕捉、凝縮,釋放出彷彿大爆炸般創造一切的能量。
愛是滿口的海鹽;愛像火焰將人生吞活剝;愛也是一種高難度演出。不得不遺棄孩子的母親、驟失雙胞胎手足的妹妹、因童年玩伴遇害而成為警探的孤兒,三個女人在各自支離破碎的人生不斷探尋對自己、對親人伴侶甚至對安索的感情。隨著安索的死刑倒數計時,她們仍不斷摸索著愛的意義。
故事的最後,跨越幾十年的悲劇在行刑台上畫下句點,也告示加害者與被害者的界線,或許不如常人所想的清晰明瞭。作者溫柔地給了受害女孩們另一個平凡卻完整的人生,在這誰也無法觸及的世界,她們闡述著世界的美好與對生命的熱忱。而現實中的菈凡德、海柔與薩菲依然過得艱辛,卻已在屬於她們的愛裡找到安身之處。
展開
給個問號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1/23
劇透警告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並不是典型的懸疑小說,開篇就已見得殺害三位少女的兇手安索‧帕克被逮捕歸案,在面臨死刑的餘下十二小時之內,讀者得以透過安索逼近死亡時的自白,和與他生命相關的三位女人之回憶,嘗試去理解那近乎荒涼卻又勃發的心靈圖景。菈凡德是安索的母親,她逃離了惡劣環境和荒唐丈夫,也拋棄了她在破棄農舍中的兩個孩子;薩菲和安索在中途之家認識,卻被他扭下松鼠頭顱的舉動給嚇傻了,直到薩菲長大成為警察,在追逐嫌犯的途中,才重新追認這段回憶所代表的意義;海柔是安索情人的雙胞胎妹妹,她在欽羨與懷疑之間拉扯,最終仍無法抵擋姊姊遇害的命運。
-
沒有案件上的謎團,時序手法上也沒有待解釋的疑雲,讀者很清楚安索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望向歷史上其餘耐人尋味的案例,我們總想再多問一句,為什麼?
「安索獲得了連環殺手的稱號,這個用詞似乎激起了人們怪誕又原始的慾望。書籍、紀錄片和暗網網站,成群的女性被深深吸引。」
猶如1970年代美國惡名昭彰的連環殺手泰德‧邦德(Ted Bundy),外表斯文、氣質翩然,又有在大學就讀心理學的光環,卻以此為誘餌殺害了數十名女性。故事中的安索同樣被描述具有智性魅力,鎮日沉迷於他所苦思的哲學理論,你始終無法掌握他背後的思緒流向。
-
這也是連環殺手充盈吸引力的原因之一,那背後有過多的疑問雜亂叢生──手段越殘忍,受害者越無辜,惡就愈發神秘且強大,它揉擰著人心,使人急切想要知道犯人下手時刻到底在想什麼?驅使他剝奪他人生命裡的緣由是什麼?疑惑的倒鉤吊著生命的巨大懸問,千百年來從不陌生的探究:惡是什麼?它存在和最後所導致的結果如何呈現?以及,當惡逼近生命時,如何接納它的銳利?
-
從這個角度來說,書中結構也可視為更為隱微細緻的「推理」,在心理層次去堆疊、填補和推敲,安索是如何成為安索的緣由。特別是作者的筆法優雅、蘊藏詩意空間,在單純的案件敘述之外,我們有更多餘裕去觀察他的心理架構。
-
但剖析兇手的內在徑路,是否就等同於翻案企圖呢?回顧安索的悽慘童年是否就能找到惡人之所以為惡的理所當然?相較於心靈內裡,由外在律法、物證、口白所確立的罪行更加簡易明確,那些被挖掘出來的珍珠手環、紫寶石戒指、那些來自慘遭殺害女孩身上的小飾品,口口聲聲指認安索是兇手的事實。可問題是,當他看見那些證據被攤於桌面後,安索仍有著無關乎己的空白,好似追尋的足跡就到此為止了,這是一樁無處可去的密室殺人案。
-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殺她們,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殺她們任何一個人。」
答案猶未可知,童年身旁逝去的帕克嬰兒、從小對於愛的匱乏、或者更純粹是某種對外界認知的缺失,讓他得以輕易分屍動物而無道德包袱,我們永遠無從知曉他下手的理由。事實上,作者似乎也沒有讓安索自我辯護的企圖,在書中安索自述(雖然是用第二人稱「你」)的篇幅和事件都要比另外三位女性要少,僅聚焦於死前的感官視角,那些漫漶游絲浮於眼前都不夠深入,不涉於解答去解釋「我」為什麼要這麼做。相較之下,他身邊的三個女人生命卻是更為詳盡的註腳,不僅為安索自身、也為女性受到傷痛時的處境發聲。
-
為什麼作者會將死刑犯安索‧帕克設計成男性,與他身邊的性別形成對比呢?可以單純是參照歷史數據,男性連環殺手的比例較高,或因為生理優勢讓故事較為合理,或許,更重要的是作者想要著重模擬女性被世界傷害的樣態,那些無從言之、莫名而來的暴力形式如何加諸於女性。
-
首先,最直接是三個16、7歲的青少女伊姿、安琪拉、萊拉僅在幾次露水情緣後被殺害,恐懼來自於隨機與未知,少去了其他殺機標靶,性別成為了被害者最大的公因數:為什麼一種性別可以對另外一種性別任意斲殺?這很容易擴大為一場性別之間的戰爭,只因為某種性別更容易遇害。其次,就算沒有身處傷害核心,男性習以為常的舉措或氛圍也連帶造成外在女性生活的漣漪晃蕩,菈凡德嫁給了極其粗魯且不負責任的丈夫,就連交媾都像是一次權力展演;薩菲在崇拜陽剛氣質的警界服務,必然要轉換外在談吐,試圖取信於她手下的其餘男性。
-
作者選用女性做為主要敘事基調的原因,我並不想簡單歸因於女性主義,並非意指所有暴力都來自於男性,或者陽剛氣質絕對有害,更多層面上,我認為這是強調安索為其餘生命所帶來的異物感。日常生活中不會出現連環殺手,他是群體社會中的一點離群值,拿一塊粗糙銛利的石塊摩擦皮膚必然滲出血痕,人們對其猜疑、拆解,以至於拆分,切割出異己之間,這是放大到極端的實驗。然從小尺度著手,人們有太多範圍可以出現異己之分,族群、年齡、政治立場,當然也包括性別。男女之間在多元共融的氛圍下逐漸減少齟齬,但我們仍無法完全杜絕傷害者(以及被傷害者)的誕生,死刑犯安索無疑是傷害者,被殺害及被影響到的數位女性也無疑是受害者,可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只看到無疑兩個字就停下了。
-
無疑,無所疑義,對嘛,那我們還要討論什麼?道德及司法都已下定錨,對錯分明,連一句「但是」都插不進縫隙。但是,這也是此書最讓人感到有趣的地方,它沒有要翻案,沒有要讀者原諒、甚至同情安索,因為讀者跟隨著安索的思路,你聽不到懺悔,只感覺到一大片白茫茫的困惑和匱乏。安索是一個不正常的人,他莫名殺害埋葬了三位少女;但安索也是個正常的人,他對生命、對存在及愛的困惑極其平凡,就如同你跟我一樣。
-
「薩菲的一生都沉浸在檢視痛苦之中,追尋痛苦的意義,尋找痛苦持續的原因。她花了好多年追尋毫無意義的暴力行為,只為了證明暴力無法傷害到她。這場追尋是多麼浪費生命,多麼令人失望。她終於解開了這個莫測高深的謎團──觸碰到安索的傷痛凝結的地方──卻發現他的痛苦和其他人沒兩樣。不同的地方在於他選擇面對傷痛的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當薩菲追尋多年終於將安索繩之以法,但她卻發現對面這個男人如此平凡、無趣,甚至沒辦法解釋那些她始終疼痛的傷口時,她是如此無助且憤怒。就連正義加諸其上也顯得虛無飄渺,那帶來的道德補償只是一句敷衍的應答。
-
常言道,文學是危險的,的確如此,因為它會鬆動那些無疑之處,就連一位臨刑在即的死刑犯,你都沒有辦法用死來概括他的所有,這對太多人來說是如此可疑。
-
故事結局呢?安索並沒有完成他夢想中的越獄,迎接他的不是想像中的綠草如茵,而是行刑室的一片死綠。但作者仍舊沒有評斷、沒有憤恨,甚至可以說是溫煦地、描摹最後一段消亡前的感官。
「此刻出現了一毫秒的光輝,頃刻之間,你的存在少了那團雲霧,此刻的你明亮鮮豔、情感迸發、充滿愛。你知道這就是你所追尋的,是你一直以來缺乏的感受。在這稍縱即逝的瞬間,愛充盈你的心間──你的生命超凡而慷慨。」
單看這段描寫其實很不尋常,作者替一位罪證確鑿的重大刑犯寫下美好臨終,近乎宗教救贖,甚有用美來偷渡道德的嫌疑,但你若讀完全篇,跟隨安索走過人生最後的十二小時,你會寧願相信這很簡單,人有靠近美好的可能性和自由,你有你的,我有我的,安索也擁有他心心念念的姪女小藍,以及氤氳藍屋這處應許之地。
展開
Josefina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1/20
劇透警告
閱讀《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是個很特別的體驗。此前閱讀過的書籍一般是以第人稱或第三人稱視角敘述故事,這也是較為常見的寫作方法。然而,本書以第二人稱視角娓娓道來主角曲折的生命經歷,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書中文句跳脫了第一人稱視角的限制,以「你」作為敘事的開頭主詞,令身為死刑犯的主角安索・帕克,就像是一名旁觀者,又或者像是他的靈魂抽離了自身的軀殼,冷靜地檢視自己的所作所為和所思所想。
書名所述的三個女人,分別是拋棄安索的母親菈凡德、妻子珍妮的雙胞胎妹妹海柔,以及逮捕安索的刑警薩菲。她們在安索不同的生命階段出現,畫下濃重的一筆。書中分別描述在安索生命中登場的這三位女性,和安索與她們共度的時光與歲月。藉由作者的筆,一幕幕事件的演變與退展,讀者逐步拼湊出安索的反社會人格,也驚訝於作者的筆力,書中刻畫出的每位角色都彷若真實存在。
死刑執行的倒數十二小時,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安索細數生命的點點滴滴。身為死刑犯的他或許不值得同情,卻值得深入思索與捕捉此人何以淪落至斯的蛛絲馬跡。
本書筆調平緩、沉穩,彷彿呼應主角安索面對自己即將迎接的命運一般冷靜而抽離,行文設計巧妙,同時探討的內涵引人深思,無怪乎能夠奪得2023年愛倫坡獎最佳長篇小說的榮耀!
展開
jrue
Lv.10
追蹤書評人
4.5
|
2024/01/20
「女孩殺手」是媒體報導給安索・帕克的綽號,殺害了三名無辜的少女和曾經的妻子,七年來被關在死囚牢房裡,此刻距離死刑執行還剩十二小時,當人生全數化為倒數計時,漫長的等待讓他確知自己並不想死,安索計畫起逃獄,小說並帶我們回顧起他變成這副模樣之前的人生故事。
乍看這樣情節內容,你很容易聯想起過往閱讀過的犯罪類型小說,然而《死刑犯與三個女人》的不一樣是從開篇就開始了,讓個人第一眼注意到的是作者丹妮亞•庫嘉夫卡的文字-獨特的敘述視角以及令人驚豔的語言風格,令人忍不住停下腳步再回看作者的經歷背景,年輕,對文字的掌握卻細膩純熟,小說不僅僅是故事的述說,還是藝術的展現,略帶詩意哲思,其中更可見強大的企圖心。
談到連環殺手,不少人腦海可能浮現經典的人物形象,書中是這麼寫的:這個用詞似乎激起了人們怪誕又原始的慾望。從書籍、電影到真實犯罪節目的興起,你不能否認這樣極端暴力的聳動題材對於大多數人的病態吸引力,是對於這種文化的質疑與斥責,作者不把故事的焦點放在犯罪者本身、甚至受害者,而是探究在這樣的犯罪行為之下所產生的漣漪效應,那些在千絲萬縷、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與犯罪者相互交錯進而帶來的影響,還有在那些人眼中,事件究竟是如何走到如今這個地步的。
選擇什麼樣的敘述觀點,決定故事的呈現風格與被感知力,小說分成兩條敘述線,其一,耐人尋味的以第二人稱現在式試圖邀請讀者進入人物(死刑犯)的位置,增強帶入感以及同理心,眾所周知,第二人稱是作家最難以駕馭的視角,但是不得不稱讚丹妮亞‧庫嘉夫卡所營造出的深刻感受,不令人意外的童年創傷,但特別的是大學主修哲學,對於多重宇宙、道德善惡自有的一套理論,貌似有理卻又似是而非的價值觀,足以挑起憐憫但又魅惑眾生的人設,沒有人全都是壞的,也沒有人全是好的,每個人都平等地活在混沌不清的灰色之間,然而我是這麼覺得,真的做了又是另一回事,任何暴力行徑都不該合理化。
其二,其餘角色以第三人稱的旁觀或全知觀點交錯,透過中文書名的三個女人:死刑犯的母親、妻子的妹妹以及曾為兒時舊識的女警探,呈現出其在不同階段的生命樣貌,帶我們看到從安索的出生到最後一天,然而更多的篇幅焦點著重於他所帶來的影響,某種程度這本小說更是那些女性人物的故事,他們都曾受惡的侵蝕卻能克服內在的心魔,至少安索的「人生真理」有一點說對了,道德不是有限的,道德並非永恆,總是有可能改變。
展開
小建
Lv.8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1/19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以第二人稱「你」的視角,來講述主角—安索・帕克一生的故事。安索是位迷人、極具魅力的凶嫌與死刑犯。為何在他短短46年的生命裡,會犯下這幾起女性殺人案?透過這些「你」的自述,讀者可以一窺安索的成長過程、童年的創傷陰影、個性特質及自我省思,直至死前最後那一刻的心境。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死前會幡然悔悟嗎?還是誠如辯護律師所言,他是無辜、被迫認罪的呢?
在「波倫斯基監獄」死囚牢房待了七年的安索・帕克,即將接受死刑伏法,在倒數十二小時開始回顧他這一生,那些他犯下的罪刑及生命裡最重要的三名女子。安索17歲時便殺害了三名少女—伊索・桑切斯、安琪拉・梅爾、萊拉・馬若尼,20年後又殺了妻子珍妮・菲斯克,才讓事跡敗露,鋃鐺入獄。為何安索會犯下這四起女性殺人案?而他犯案的動機又是什麼呢?
有一種死亡叫「活著」,沉默的死亡不算死亡。在安索的故事裡,讀者不難發現他自小便有「反社會性的人格」,情緒管理出了問題,這來自於不幸的家庭,在父親家暴下成長,母親的離開,讓安索得不斷更換寄養家庭。好不容易打工上了大學,大學就讀哲學系,自是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理,但這並無法遏止他內心犯罪的因子,最終犯下不可饒恕的罪刑。或許他內心需要找到情緒發洩的出口,理解了自己的負面情緒,看看自己的長處與優點,更多支持他的親人或友人,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除了描述了安索伏法前的心裡想法,還有警方調查三名無辜少女被殺害命案的偵辦過程;同時也記述了被害者家屬傷痛的心理,失蹤女孩家裡那焦急等待、哭泣的母親,有悲傷的家庭及出自寄養家庭的不幸少女等。
這對於一個女人而言是最可怕的一件事。這是一種跨越年齡的本能,一部分的妳清楚知道自己能在不受傷害的情況下擁有美好事物,但所擁有的卻不可能那般完美。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細數曾與安索共度生命中不同時光的三名女人:幼時即棄他而去的母親—菈凡德、前妻的雙胞胎妹妹—海柔,以及將他繩之於法的女警。書裡這三人之中,筆者覺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女警—薩菲。
「她想著一個人的命運可能奠基於自己的選擇,你可以為之奮鬥,也可以自毀前程。」女警—薩菲和三名失蹤死亡女孩的其中一位熟識,一樣是高中輟學,同樣是來自沒有家庭成員的寄養家庭。但她卻選擇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為一名刑警,並最早懷疑凶嫌就是她認識的那一位安索・帕克,只是當時功敗垂成,然而她卻始終鍥而不捨。薩菲努力跨越警方官僚的作風、對女性的板版印象,努力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她與安索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對比。
如果人生能予以補救,再次重來,悲劇是不是就不會發生?安索的母親菈凡德,即使多年後試圖找回早年遺棄的兒子,但早知當初又何必如此呢?也是她造成安索不幸與罪惡的一生,她17歲生下安索前,如果能多加思考一下,如果她能……。而安索前妻的雙胞胎妹妹—海柔,如果當初及早告知她對姊夫的懷疑、早點拯救姊姊,或許也不需一輩子活在愧疚之中。「你活了四十六年,終其一生為了什麼?為的是此刻。」而安索46歲的一生,如果能有所選擇呢?當他生命走到終點時,出現了獄警—莎娜及弟弟的女兒—小藍・哈利森,會對安索死前的心境造成那些波動呢?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叩問讀者的道德邊界,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些陰暗面,自己尚未發現的祕密,但家庭教育、道德感及價值觀,驅使著我們走向正途,但是什麼原因讓那些人誤入歧途,犯下滔天大罪呢?透過故事裡這些角色們的心理轉折,照見每位讀者的內心,讓我們反思何謂善與惡?如何避免現實社會的黑暗與不幸?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最特別之處並非在於凶嫌是誰的推理過程・而在於對主角的成長背景、心理歷程的刻畫,特別是他在等待執行死刑前的心態。作者—丹妮亞‧庫嘉夫卡(Danya Kukafka)細膩的筆觸,如詩般的文字,充滿哲理的想法,讓人對主角的一生遭遇,掬一把同情之淚,但其所犯之罪行仍是不可饒恕的,儘管安索說了滿口「存在主義」的道理。書裡對多位女性的生活處境描述更是到位,更是令人感同身受。這或許不是一本出色的懸疑推理小說,但絕對是2024開年伊始,最棒的一本犯罪心理小說。推薦給各位同好!
展開
可燃廢棄物
Lv.2
追蹤書評人
4.5
|
2024/01/19
你的姓名是安索帕克,白人男性,因殺害四名女性入獄至今七年。距離你的行刑時間只剩十二個小時,你內心平靜,你在等待獄警兌現承諾,你在琢磨人生真理,重溫自己透過那些女子獲得安寧的經過……你當然不是安索帕克,不是死刑犯,你是一個讀者,你可以是任何人,但當你閱讀這份行刑紀錄時,你會試著想像不同版本的自己是什麼模樣嗎?
第二人稱敘事通常會引導讀者貼合角色的處境,只是在認知到安索奪走四條性命,這又不是浪漫化罪犯的類型小說後,迎面而來的「你」反而使我格外抽離,難以感受其他角色在安索身上發現的魅力。
我想我是害怕自己會對安索產生同情,邊讀邊戰戰兢兢地揣測作者丹妮亞.庫嘉夫卡是否有意要讀者憐憫他,將犯罪事實全歸咎於不幸童年,或簡化成老生常談的社會責任論。畢竟以我的立場,我更能體會那些女性的感受,安索的整個生命都渴望她們撫平他內心帕克寶寶的悲泣,可是這並不是她們必須承擔的。
事實上庫嘉夫卡極力避免了濫情主義,她的筆調灰冷克制。雖然強調選擇和可能,透過層層設想在某些瞬間建立起這個故事的多重宇宙,筆下的角色隨即又會戳破幻想泡泡,直言我們觀測到的世界沒有如果的事,人終究要為了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後果。
而一旦我們把目光從安索身上移開,這本書其實將更多的篇幅留給了苦苦追尋自我和解放的女性。
庫嘉夫卡對她們濃稠情感的剖析比起安索的善惡更吸引我,她們有的因未能達到社會要求的親職標準而自責,有的因內心深處潛藏的欲望產生罪惡感,她們領受到的愛是厭惡是驚懼,是諸多醜陋的總和,彷彿深不見底的黑暗泥淖。儘管如此,她們還是會踩著跌跌撞撞的腳步前行,想辦法走出新生。願穢土最終都能養成暖陽下的花朵,這是庫嘉夫卡對她們的溫柔。
展開
淘之樂多
Lv.7
追蹤書評人
4.5
|
2024/01/19
劇透警告
死刑犯安索花了一番力氣說服獄警莎娜,讓她相信自己的無辜,請她協助自己的逃亡計畫。漸漸接近行刑時間,究竟是生命的最後倒數或是即將迎來新生,取決於獄警的決定。時間繼續倒數,安索想著過去一切,想著自己的計畫以及託付給獄警的自己的大作,他深信自己所想的一切。在此之外,書名中所提的三個女人,她們雖非被害者,但都與安索本人或被害者有關連,甚至在安索的命運佔有重要地位。藉由她們所述之經歷,也拼湊出安索更完整的樣貌。
三個女人分別是安索的母親菈凡德、妻子珍妮的妹妹海柔和逮捕他的刑警薩菲。三人原本毫無交集,但安索出現在她們人生中的不同時期。她們為安索的人生帶來關鍵轉折,同樣的,安索也對她們的人生有重大影響。
菈凡德並非不愛孩子,但她為了往後的生活,不得已選擇拋棄孩子逃離,雖然警方即時找到孩子並安置,但她也失去了孩子的消息。薩菲同樣是失去父母的孩子,見過年少的安索,對於安索年輕時殺了三名無辜少女,後來又殺了妻子珍妮,薩菲並不感到意外。海柔見過姊姊珍妮與安索相處的樣子,陷入熱戀中的他們看起來十分幸福,誰也沒想到多年後兩人的結局竟是悲劇。
從三人描述的經歷中,能感覺到她們每個決定或想法,或多或少反應了她們內心對於未來的渴望,當她們下定決心改變或者在面臨轉折時,內心也反覆問著自己關於自己的渴望。安索從小失去了母親,從三人敘述中的安索也能感受到他對愛的渴望,忍不住對他產生一點同情。但即使有值得同情之處,犯下的罪過仍然存在,已逝的生命不會復活,仍然得為犯下的錯付出代價。
如果菈凡德沒有不顧一切跟著愛人離開,如果愛人是好一點的人,如果她沒有拋下安索,如果薩菲沒有出言警告,如果珍妮沒有遇見安索,如果那些女孩子沒有被殺。假設有平行時空,或許大家都能以理想的樣貌活著,很可惜一切都只是如果,在這個世界都不存在。
三個女人雖然不是被害者,但她們的心情同樣使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安索年少時殺人卻一直沒被繩之以法,直至殺了珍妮才被逮捕,但此時仍未提及他與三起事件的關聯。除了主要角色們的心境刻劃讓人難忘,如何尋獲安索犯罪證據,也是閱讀時令人在意的部份。
展開
Big Fish
Lv.5
追蹤書評人
4.5
|
2024/01/08
這是一本死刑犯行刑前十二個小時的記錄,他在獄中與女管理員有曖昧,他相信她會幫他逃獄,這也是他最後的一線生機。但書中有更多的部分是穿插描述他的人生,從他的成長中可以拼湊出他的個性與行為模式,或許可以解釋他為什麼會成為殺人犯。
安索被判死刑是因為他殺了人。十七歲時他就殺了三個少女,不過一直未被發現,多年後突然有人在荒郊野外發現屍骨,這時才要找兇手定罪也太難了。他在成年之前待過幾個寄養家庭,應該需要打工才能讀書,竟然上了大學哲學系,還有自己的人生哲理,感覺很聰明,但不實際。他大學時認識珍妮,與她結婚,但多年後還是殺了她,被緝捕到案,也才有機會揭發他與之前兇殺案的連結。他會在受挫時殺人,心中似乎有無法排解的情緒,這可能要追溯到他的小時候。
每個生命都源自於家庭,家庭模式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安索的父親對他們母子很嚴苛,或許是學習父親的行為,也可能是那些行為在他心中留下的傷害,安索三歲時就曾自己跑到樹林中,回來時拿著沒有頭的小動物,我想這就已經是個徵兆。他媽媽生下弟弟後,為了活下去,也希望兒子們有更好的人生,於是離開了他們。他媽媽能力不足,她的行為情有可原,不過可能有很多人會覺得媽媽太無情。兩個兒子後來分別被寄養或領養,人生也完全不同。
書中人物不少,他殺了三名少女與妻子,不過書名中指的三個女人都不是她們,書中特別有標題提到名字的是他的母親、他妻子的雙胞胎妹妹以及逮捕他的女警,她們分別對他有重要影響。最後出現的姪女讓他覺得人生有希望,不過有這樣的伯伯,大家都會為這姪女擔心吧。
殺人犯的想法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如果人生再來一次,不知道他們是否會好好做人。死刑議題也是社會上常討論的,賜人死刑不人道,但罪犯殺人的時候也不曾想過受害者生存的權利。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或許他們也是人生的受害者。如果從生命的起源就受到關懷,他們應該也不會選擇做壞事吧!
展開
于翎
Lv.5
追蹤書評人
5.0
|
2023/12/22
一個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不外乎是母親、妻子、女兒,當然也可能是他的異性貴人、戀人與紅粉知己,或是其他各種的組合。在正式閱讀《死刑犯與三個女人》這部小說前,不禁好奇書名提及的三個女人對這名死刑犯而言究竟是正面或負面存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三個女人都和這名死刑犯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糾葛。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講述著死刑犯安索的人生故事,這其中包含了他的犯罪。本書的敘述視角相當特別,當故事鎂光燈聚焦在安索身上時,作者選用第二人稱來描寫安索的舉止與部份想法,完整呈現安索伏法前的時光。作者以慢條斯理的口吻搭配時而低柔、時而尖銳的筆觸,不斷探究安索的本質。讀者閱讀這個篇幅時,可以用『讀者』的角度觀察眼前的安索,也可以代入其他的角色之眼去凝視近在咫尺的安索。
當故事鏡頭從安索的身上移開時,作者又以一般小說常見的第三人稱來陳述事件。由於讀者處於上帝視角的高度,因此可以明白那些用第三人稱旁述的事件皆與安索有關。這些事件敘述的內容,有時是描繪安索陰暗的成長歷程,有時是側寫警方調查三名無辜少女被殺害的命案的辦案過程。更多的時候是細筆描繪因為安索的存在而改變人生方向的女人們,或徬徨或堅韌的探索生命之旅。
各種陳述的片段交錯呈現,讓安索的形象既真實又撲朔迷離——真實的是,安索有著悲哀且令人同情的童年,讓人可以理解何以安索日後的人格發展會出現嚴重的偏差,導致他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淵。撲朔迷離的是,安索犯案時的想法並未以文字全面揭露,而是讓讀者藉由安索向不同對象吐露的隻字片語,半是拼湊、半是感覺的去還原安索的內心世界。
本書的書寫重點除了安索這位男主角之外,與他牽連甚深的女性皆有各自獨立的篇幅,而這些篇幅最終又會因為安索的緣故產生交集。此方面可以看見作者丹妮亞‧庫嘉夫卡(Danya Kukafka)對於女性情感的描寫功力相當紮實且細膩,每位女性角色的形象皆有明確的辨識度。例如安索的母親從原先的軟弱到為母則強的自我意識覺醒。曾與安索短暫共度童年時期的薩菲,幾經輾轉後成為前途無量的年輕警探,然而安索當年的身影仍悄然地成為她生命中難以抹去的印記。
閱讀完《死刑犯與三個女人》後,不禁感慨書中發生的所有悲劇,其實背後都是源自於渴望擁有『愛』。安索的母親因為渴望愛,而與安索的父親共組家庭,豈料識人不清、遇人不淑的結果,反而將自己與孩子逼至絕境。安索自始至終都渴望一份專屬於自己的愛,卻因他不懂得如何向他人正確的求愛,更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而不斷地屈服於自己的心魔,最終鑄下連自己都無法明白緣由的大錯。薩菲的心中一直有份渴求,但無論是工作上的成就或是短暫的戀情都無法令她感到滿足,直到最後她才發現這一切全是因為自己缺少了真正的愛。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的故事尾聲解開了圍繞著安索的重重謎團,也讓各個角色的傷痛與愛找到出口,那麼書名所指的三個女人的真實身份揭曉了嗎?儘管本書的文案介紹早已披露,但我在閱讀之後驀然發現另一個層面的『三個女人』——文案所述的三個女人是深受安索影響的三名女性,但反過來想,深深影響安索的三個女人其實也在故事之中。我想無論是從哪一種角度去尋找『三個女人』的身影,都能感受到作者特別安排的巧思,而這也是閱讀本書的另一種樂趣。
展開
TinaRay
Lv.10
追蹤書評人
5.0
|
2023/12/17
本書,行文筆觸異常唯美,是除了讀到這個有意思的故事之外,另一種重磅級閱讀享受。
書中從與死刑犯安索一生最為相關的三位女性角度,娓娓道來安索的一生。殘破的童年,被乎略的青少年,無法如願的成年。可能因為太少幸福加諸於他,所以來到每次人生轉折點,他總選了普世價值不認可的殘酷和錯誤那一邊。一錯再錯覆又重重錯誤的選擇,安索後悔的時候很少,甚至在多次自省中,不認為這些犯罪或殘忍的行為是錯的。
安索用自己的價值觀走自己的人生,然而這組人生卻充滿反社會人格和不被多數人接受。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用字遣詞優雅細膩,除了故事架構精彩之外,還令人深感文字之美,但卻又是寫出一段不被認同的人生。二者極端的差別,碰撞出意想不到的閱讀火花。
------只是想讀一本書,沒想到卻讀到如此精采的好書。五顆星推薦,丹妮亞.庫嘉夫卡 的《死刑犯與三個女人》。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