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思考:如何突破無解的死局,找到自己的活路?

7折$ 294
4 /5
3位讀者評分
5
33%
4
67%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3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5
|
2024/09/27
書評:解局思考:如何突破無解的死局,找到自己的活路?
「答えのないゲーム」を楽しむ 思考技術

整體評價: ★★★✫☆
以具專案類任務初等~中等經驗年數者為對象。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其實放了不同領域方向的技巧當話題,但未明言)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本書書名取得看起來很深奧(特別是以日文原書名來說),但實際上僅以具專案類任務初等~中等經驗年數者為對象。若是處理例行性事務,因為多是年復一年作類似的事,較不會面臨到「無既知解題方式」的問題(不然你以前是怎麼作的?)。

本書中講的「無解賽局」,包含該時點可及範圍內沒有人知道正確答案、或是本來就不是必定會有/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事。本書主要是講後者(p.6)。所謂的正確答案有時也會是改變中的狀況或數字。註:且長遠來說,找出現存既知解之能力,往後AI整體會比單一凡人要強。

註:本書中Game一詞本不宜均翻成「賽局」,它也有「遊戲」「測試」「競爭」「任務」的意義。但這些東西就算是在中文內,每個人對於語感也會不盡相同(譯者、讀者等)。

本書與作者另一本「費米推論」具共通性,均講到依合理的推演進行「推估」「估算」技巧。這某方面也是一種解謎遊戲;但光講這個會有點薄與無趣,容易變成只是塞更多例子進去,故也帶了有些關於心態與合作的部份。但假說思考的部份則是舉例方式與重心偏掉很多。

作者在本書的用語寫法、章節標題都刻意用比較「不言明」的說法用字。可能是想要促使讀者想一下、或只是覺得這東西沒辦法一致的言明、或是防止客人看到章節目次就看懂了的話,就不用花錢買書了(伏字很多,或故意取個不好懂的名稱)。

開頭較困擾的部份,可能在其使用「性感的」方法這樣的形容詞,可能會不知道是想講什麼。就日本人用語習慣可以當作Attractive、Stylish、Elegant「吸引人的(可能讓人耳目一新並注意)、或簡潔洗鍊優雅的」來解讀就好。

書評者認為其部份例子寫得太過牽強硬湊。有些部份不要卡在具體案例內容上,聽到其要講的文意就好。「天外飛來一筆」通常是要迴避的作法,P.69等,但本書中經常有。

本書中也有其它許多換個詞就更好理解的事,但因為書名取「思考無解問題」,故變成都放在或至少是帶過「無解問題」這個用詞的角度下去講,有時會變成不必要的繞路。如見解與隨附之原因說明(商業溝通的標準架構)。


【實用價值】
原則上對大部份人都適用,但實際上還是以工作上會遇到較多未知者為主。

如果只是居家生活,雖然也可以用「推定」技巧,但因居家與生活會面臨類似狀況的人很多,去找一找問一問會比較容易直接有答案,或至少會有更多提示。估算的技巧再好,一般仍不如直接有辦法去找出(已隨手可得、或至少是Google可得的)相關的確定情報或是提示、以及所面臨條件的明確化。唯情報可信度的鑑識力仍然是要有。


【翻譯與排版】
翻譯:順暢。
而作者原文故意要繞字講的部份,則非翻譯的責任。

排版:原日文書 2022/11/08 出版,繁中版於 2024/02/26 出版。譯本出版速度正常(2年以內)。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關連讀物:同作者其它著作(有中文版者)】
●BCG思考入門課:入職3年,勝過別人10年的99種思維方式/高松智史 著
●費米推論:最強的商業思考!學會估計市場規模,快速估算未知數字~/高松智史 著
展開
user-img
4.0
|
2024/05/27
|
電子書
書中的中文詞彙,有時會讓讀者聯想到其他事情。例如「賽局」,會讓人以為與賽局理論有關,但似乎指的是遊戲。不過在英文裡面賽局與遊戲是同一個字,game,所以這樣翻譯也不算錯。

但是像第四章「賽局&賽局」就讓人有點難抓住真正的意思。似乎是要說「遊戲的遊戲」,也就是把事物當作遊戲來解讀它的遊戲規則。

我覺得書中在談的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遊戲」,從這一點來看,問題意識倒是蠻清楚的,對比於求學過程所灌輸的「追求正確答案心態」,隨著社會的變動越來越大,調整心態、方法來玩「沒有標準答案的遊戲」,更重要。

我喜歡書中這句「雖說沒有答案也不代表可以不做任何選擇」,沒有答案也不代表虛無主義。

沒有答案意味著可以自己建立推論的過程(書中翻譯為「程序」),以及更為開放的結果(open-endedness)。所以作者強調「程序要性感」。

這也意味著遊戲中可能有種種待發掘的潛規則,所以可以自己建立「遊戲的遊戲」,書中提到的一些比例原則,我覺得有點像「80/20法則」的精神,去找出事物背後的比例分配,然後依此配置自己的資源與策略。有趣的是 5-2「理解主導 vs. 默背主導」,挑戰讀者的認知,提出「理解原則」並非一體適用,有的情況就是默背比較適當。

第三章「BO條件」,提到否定前提,以推出不同結果,讓人聯想到邏輯上的「否定後件」,也可以作為一種推論、否證方式。重點是這類的因果推論、條件式思考,在「沒有答案的遊戲」中,越來越重要,對比於傳統思維中的「絕對」、「無條件(unconditional)」,現在看來,「相對」、「有條件(conditional)」的思考方式,才能讓我們對未知保持開放。

延伸的思考,假新聞與認知戰,其實也都是應用了「沒有答案的遊戲」策略,讓人接受沒有絕對答案,怎麼說都有可能。如果從這個角度思考,那麼遊戲的潛規則是什麼?或許可以發展出一種賽局理論。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4/19
高松智史,是一位商業思考教育家,曾在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有多年的工作經驗。

他出版過多本書,我想說說其中三本。

第一本是《コンサルが「最初の3年間」で學ぶコト》(商業顧問在「最初三年時期」學到的事)

第二本是《「答えのないゲーム」を楽しむ思考技術》(享受「沒有答案的遊戲」的思考技術)

第三本是《コンサルが「マネジャー時代」に學ぶコト》
(商業顧問在「經理時期」學到的事)

前兩本有繁中版,分別是《BCG思考入門課》和《解局思考》看不出關聯性,但日文書名就很好理解。

...

對於商業顧問來說,問題的思考與解決能力就是吃飯的工具;然而多數的商業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連問題在一開始也是模糊的。

因此,商業顧問的養成與本事,很大一部分與如何定義問題?如何處理或解決沒有答案的問題?

而高松智史的這三本書都與這有關。

他在第一本書《BCG思考入門課》中,以 BCG 的經歷闡述了成為顧問的頭三年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當你具備了這些能力並以此鍛鍊自己,三年的時間就相當於一般人工作十年所能達到的水準。因爲從思考上就能避開不必要的錯誤,也能縮短達成目標所需要的時間成本與精力。

那麼具備了一般問題的思考與解題能力之後,隨著經驗和職位的提升,開始要應付一些沒有答案的問題,或者說是無解賽局,這就是第二本書的主題。

在這本《解局思考》中提供了賽局思考與無解問題的思考及解決技巧。

而第三本書則是在進入第四年成為經理後,所要面對的挑戰和需要具備的能力又有哪些?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不久就能看到繁中版了。

有別於一般的「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我認為這三本書所談的是「商業問題的思考與解決」技術。如果你所面對的大多數商業問題,那麼這些書會很適合。

解釋完三本書的脈絡關係,來說說第二本書。

...

所有問題,都可以視為一場賽局。

然而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經常會遇到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這些就是所謂的無解賽局。

面對這些情況,可能會陷入困境。

比方說,執著於追求標準答案的思維模式,而讓自己陷入死胡同;因為固守自身觀點而忽略其他可能的解決方案,陷入一種隧道效應;面對未知挑戰時,可能過於防禦、堅持自身立場,而不願意接受新的訊息或觀點;缺乏創新思維而無法找到解決方案。

因此,你得學會用「賽局思維」來解決問題。

在這本書中的主要觀點是:

一、運用賽局視角看待問題,找出解題之道。
二、不同的賽局視角,延伸出各自的解題方向。
三、找不到解題對策,就改變看待問題的方式。

簡單來說,要應對沒有答案的問題,需要學會獨立思考和創新;並且能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才能在沒有明確答案的情況下找到自己的活路。

包括多元化視角、開放式溝通、創新性思維,以及系統性思考,都是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倡的思考技巧,不過著墨不多,建議可以另外尋找相關知識內容來學習。

這些技巧不僅有助於解決當下的問題,也能提升個人在面對未來挑戰時的應對能力,從而實現人生破局。

即使沒有標準答案,也能從容前行。

...

高松智史在書中的五個章節提到的觀點:

一、把問題解決的過程當作遊戲。遵守三個規則:過程要有趣、選擇要多元、討論要充分。

二、懂得從事實中找出隱含的意義。可以用三個關鍵問題來幫自己歸納和抽象化這些意義,包括「看起來是這樣嗎?」、「這代表什麼?」與「這是多少比例?」

三、不要直接否定別人提出的觀點。而是用「如果⋯才會⋯」的形式,來檢視對方觀點成立的條件,並且試著去反駁這些條件,而不是否定觀點。

四、結合「賽局理論」來解決「無解賽局」的四個步驟:建立論點、從事實中找到啟發、建立假設、檢驗假設。

五、培養「賽局感覺」來掌握賽局視角的切換,以適應各種問題場景與目的。

而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反而是最後一個章節。

當你在面對一個問題時,應該用什麼樣的賽局視角來看待問題?這會影響你提出的論點基調,以及接下來找尋對策的方向。

比方說:應該念文組、還是理組才有前途?

你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通常會認為這沒有標準答案,應該算是無解問題或賽局吧?

不對。當我們這樣描述問題時,其實就已經預設了二擇一的選項,不是選文組、就是選理組,我們是希望從中選出一個標準答案的。

是用「有解賽局」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的,那麼可能就因此陷入了困局之中。

如果換作「無解賽局」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就會收集客觀事實來理解與評估,思考的方向可能會轉化為以下的論點:應該學習哪些知識與技能才有前途?

那麼接下來解題的方向就會有多種組合可以選擇,而不是拘泥在文組、還是理組了。

像這樣「有解/無解」的視角切換只是一種。

如果以「有解賽局」來看待一個問題,自然會想要找出標準答案是什麼?但是以「無解賽局」來看待同一個問題時,可能思考的方向會是有哪些選項可能?如何達成共識?有沒有更好的問題定義?

高松智史在書中還介紹了另外四種賽局的視角,包括包括完美/完成、理解/行動、低風險/低勝率、利己/利他。(這裡我用自己理解的方式陳述,而不是用書中的名詞)

...

舉例來說,公司在做年度計劃。

你可能會發現做出來的計畫,老闆怎麼樣都不滿意,到最後卻壓出一個遙不可及的遠大目標,對吧?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員工大多會以「完成賽局」的視角來看待年度計劃,所以思考的方向會希望找到一個明確目標並完成它。

然而老闆是以「完美賽局」的視角來看待問題的。

擔心員工會認為達成目標就可以了;萬一景氣大好,還可以做得更好呢?因此不會輕易給出一個明確的目標,所以而是希望愈高愈好,將員工逼出一個近似完美的目標值。

視角不同,得出的論點假設也會有所差異。

要突破這個困局,就必須學會切換賽局視角,比方說站在老闆的立場用完美賽局的視角提出三個方案(保守、合理、積極) 讓老闆更願意去探討什麼是合理的目標?而不是你給的目標合不合理?

也可以採用「低風險/低勝率」的賽局視角,來提出不同方案的勝率及風險來評估。

像這樣運用不同視角的轉換來看待一個賽局,並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論點,就是一項重要的日常練習。可以幫助你在面對看似無解的困局中,找出突圍之道。

...

那麼,最後請你思考一個問題。

「書中的方法只能用來解決沒有答案的問題嗎?」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