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壓力:小情緒如何累積成大問題?巴布森學院全球領導力教授 ✕ 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 重磅力作!

79折$ 355
5 /5
38位讀者評分
5
92%
4
8%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38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4/09/07
|
電子書
壓力這個看似負面的字其實不完全正確,適當的壓力讓我們進步,重要的是如何讓壓力推動我們,書中提到不少方法,其實一個就是5%,每天讓自己只進步5% ,在複利效應下,我們進步神速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7/01
收到試讀內容時,我以為這會是一本「硬知識」的書,像是分析壓力的來源、如何與壓力共處的方法等,所以一開始沒有太大的期待,然而從引言開始,作者的文字就直擊我的心。

「就跟讀者當中的許多人一樣,假定我可以集中全部精力,憑著意志力就能度過任何難關。我一直告訴自己,只要我能熬過這一週,我就能撐下去。只不過每一週都成了這一週。」看到這裡時,我一邊讀,一邊在心裡吶喊「對!!我就是這樣,作者也太了解我了」

 壓力和微壓力是一樣的嗎?
在書裡,作者做了辨析和詮釋,甚至分門別類區分為「耗盡個人能力」、「耗盡情緒裝備」及「挑戰身分與價值觀」等三種14項。相較於直面而來的壓力,「微壓力」似乎容易讓人忽略,它來得快,甚至發生在每個微小的瞬間,它由生活中和工作裡的一些人所引發,我們可能無法察覺,甚至對此感到司空見慣,隨後微壓力持續累積,最終傷害了我們自己。


 那假設微壓力會為健康帶來負擔或傷害,我們又該怎麼辦呢?讀了這本書,或許不能讓人完全擺脫微壓力,不過作者引用了許多實例、腦科學知識,剖析一般人沒有留意或意識到的問題,並透過提問和表格讓讀者辨別生活或工作裡的哪些事情製造了微壓力,提出合宜的方式,讓讀者了解可以用哪些策略減輕束縛。

 而最讓我有感的是書中第八章的內容~

「如果我們強烈地感覺到自己所做的事是有意義的,我就更可能換個角度來看待微壓力,使之變得可以忍受。」


 根據神經科學的研究,「意義感」會減緩來自大腦恐懼中心的反應,有助於讓我們在艱困的情況下更願意堅持,換言之,在生活中擁有目標的人,往往更能展現較強的能力去調節生活中的負向情緒,在遇到逆境時,也更容易振作,繼續前進。

在人人壓力爆棚的時代,只要活著就不可能毫無壓力,但只要開始有所意識,便能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減緩或者解決,就像書裡揭示的,若能在生活裡找到「意義感」,並了解微壓力的形成原因,就能在不可控的日常裡找到方法,對自己的生活產生顯著影響!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在閱讀《微壓力》前,我正從逐步遠離極度壓迫的工作沉重,但從未想過這其實是因為我無意間管理了微壓力,微壓力的來源通常不是蓄意的結果,而是隱約而微妙的由日常生活中所引發。
《微壓力》 是作者羅伯.克羅斯及凱倫.狄倫從事高效率組織的網路動態以及高績效員工的合作實務研究的心得,這應該也是試讀時不斷巧遇「似曾相識」情境的原因,原來多數人在類似的情境中,都曾經有相似的困擾,這也使得體悟在閱讀中不斷發酵。
改變,需要的是身體力行,因此閱讀《微壓力》最後,忍不住想說,這是本在壓力中浮沉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嘗試瀏覽的,或許你的壓力解方就在書中的某一頁。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最近,身邊接二連三出現被憂鬱症所困、自律神經失調的朋友及工作夥伴,而自己在轉換跑道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工作上的困境,與本書《微壓力》分析的情境不謀而合!七年級生常常會被是草莓族,Z世代是冰塊族等等,但在這些嘲諷的標籤用語背後,是否能夠切身體會不被大腦覺察的「微壓力」真切地在侵蝕著現代人的生命?

當人們的生活,只剩下工作與家裡兩點一線時,作者點出其實這樣的生活型態是很危險的,很容易因為無法得到多元的興趣/同好釋放累績的微壓力,因而造成精神狀態的危機。透過本書的介紹,得以辨識生活以及工作所常見造成微壓力的成因,並拆解如何應對及建議人們要刻意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以支持工作所帶來的精神耗損。

多元的人際網絡,使人們不會窮得只剩下工作,得以支持心靈的堅韌,也因此,我們這群大學的朋友成為了我憂鬱症友人重拾健康的浮木,讓他不會獨自面對職場上帶來的異樣眼光及人情壓力,他說:「每次跟大學朋友相處都覺得好輕鬆,彷彿回到了那無憂無慮的時光。」我也深表認同!沒有多餘心機又一起辦過活動的彼此,是好戰友也是人生旅途的好夥伴。現代人忙於工作賺錢之餘,也非常推薦藉由閱讀這本《微壓力》讓壓力不再困擾你的人生!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本書以中年人士為例,講述許多職場上表現亮麗,實際上工作家庭兩頭燒,雖無明顯重大生活改變,身體心理狀況卻每況愈下,從而產生無邊無際、難以消除疲憊感的狀態:微壓力狀態。微壓力在多重面向疊加下,進而產生微壓力效應,使壓力牽連結合,而在生活中找不到可喘息的空間。
所謂微壓力,根據作者羅伯‧克羅斯與凱倫‧狄倫的說法,它不僅是代辦事項過多的問題,亦是不易解決的情感包袱,包含手機訊息源源不絕跳出的注意事項:健康步數、客戶訊息、網路商城優惠提醒、信用卡繳費通知、電話續約等等。正是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情,造就了我們無法平心靜氣、專注工作的原因。微壓力除了是一種健康危機,造成體重上升,還會讓我們失去原本的興趣、朋友,甚至是對自我的認同。這些壓力可以主要類別成:因時間不足造成的角色衝突、過量訊息、難以拒絕的邀約、因效率不彰頻頻重新處理的工作、體能下滑失去健康的恐懼、對自己表現不佳的挫折與在職場上當中間人的情緒壓力。
其中對我們最容易造成微壓力的,便是與我們關係最密切之人。根據作者觀察,在職場上合作的對象,往往因對彼此的認知不明確、預期所獲得的結果不同,而耗費許多心力在猜測對方需要的事務上。此時,良好的溝通便是減少同事間、上司與下屬間關係內耗非常重要的關鍵。而筆者認為,在各式關係上,這樣的理解也極為適用。在朋友、家人間的猜忌並不比職場少,而良好的溝通是建構彼此理解體諒的橋樑。而這也帶出我們下一個微壓力中最常被需要處理的問題:衝突性對話。
在雙方極度不滿的情況下,一場衝突性對話可能即將發生,但我們可以選擇把重點放在確認事實、溫柔肯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要達到共識並不容易,然而不針對個人的攻擊與對話,則可以將對話終止在一個理解雙方意見不同、已盡力溝通仍無果的結局,而不是不歡而散的謾罵與攻擊。
如何消除微壓力呢?作者提供了幾點方法,包含經常性的自我覺察、有品質的人際關係(包含朋友、社群、家人等)、不作過度縝密的生活計畫(順其自然)、專注把握當下的生活(避免工作時想著休息、休息時想著工作),以及與不同的人相處拓展視野。
如果你也常常感覺到有無法消除的慢性疲憊感,不妨閱讀此書,也許能找回過去的興趣或喚醒沉睡的人際關係,為生活重拾快樂的意義。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起初我對「微壓力」一詞感到好奇,原本還以為只不過是較小的壓力,但讀過本書之後發現其實兩者很不一樣。我們很容易把「壓力」和「微壓力」一併歸類成「壓力」,但作者將它們區分開來一一介紹,並分析它們的來源以及常見的情況。

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累積的微壓力可能多到超乎你的想像,舉凡工作、家庭、人際等各種面向,有些甚至微小到很難去發現。正因為難以發覺且容易忽略,長久下來對身心都會有不良影響。

作者在書中舉出14種常見的微壓力,還附上如何去面對和處理的解方,我認為非常受用。因為目前我在工作上也遇到不少微壓力,有些還是讀過本書之後才發現,原來之前遇到的某某狀況居然也算。微壓力之所以需要我們去認真審視它,是因為它太微小,讓人察覺不到存在,就算察覺到了,也會習慣去忽視它,或是刻意將它壓在心底,並告訴自己沒什麼大不了的。然而正是這種輕忽的處理,反而導致身心失衡,越來越不快樂。希望大家讀過本書之後也能及早發現自己身邊的微壓力,好好去化解它、消融它,讓生活過得更加健康。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在這個高度競爭的世界裡,壓力所帶來的影響可說是無遠弗屆,如何面對並排解壓力便成了大家的必修課題,但什麼又是「微壓力」呢?作者給出的定義為「微小的瞬間壓力,由我們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中的一些人所引發;這些壓力如此司空見慣,我們幾乎察覺不到,但是累積而成的損害卻很傷人。」顧名思義乃指那些我們原本沒有放在心上或是沒有察覺的壓力源,因此作者開宗明義便將常見的十四種微壓力介紹給讀者,也讓我首次將這個轉有名詞放入腦中。

揭示新名詞時的枯燥乏味在本書中幾乎看不到,作者利用大量的例子讓讀者能很快地融入其中,彷彿身歷其境般,我們得以看見許多身旁熟悉的影子,同事間的衝突、上司下屬間的齟齬或是家人間的摩擦,我們幾乎可以輕易地找到相似的畫面,而這也正是微壓力可怕之處,「溫水煮青蛙」的形容恰如其分,正因為沒有察覺我們才無法認真的處理它,而透過作者的一番解說,微壓力的真面目這才現出其原形。

書的中後半段,作者提供那些十中挑一者對抗微壓力的作法,這些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對抗壓力的方法更有不同,但不離核心的關鍵「與他人建立連結」,透過人際網絡的幫忙,我們得以獲得強韌的心理狀態,微壓力便不再能產生威脅,文末作者也帶出從生活中找到意義的方法,讀到這裡我深感認同,當我們能在平凡的日常裡找到意義,就彷彿掌握了魔法般,得以把每一刻都變成獨一無二的存在,活在當下的瞬間,我們都活出了意義。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
電子書
在現代社會,職業倦怠的議題常被人所討論,當我們談及倦怠時往往與工作壓力息息相關;而「微壓力」有別於一般的壓力,常常是在微小的瞬間產生的,而它的源頭卻經常不是惡上司或是難搞的客戶,反而是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

根據大腦神經科學的研究,我們大腦負責工作記憶的部位是前額葉,在持續的壓力下,暫存記憶區往往會縮小,更難記住我們必須注意以及回應的事;且我們的大腦卻完全沒有對微壓力視為一種威脅,導致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長期累積下,微壓力不僅耗損我們的健康,也讓我們犧牲面對組織的工作承諾,影響了我們的人際關係。

《微壓力》這本書告訴我們,「找到生活的意義感」對於減緩微壓力對我們的威脅是絕對必要的,包括把握機會去幫助別人、尋找對個人具有意義的人生角色與目標、在微小時刻找到真實的人際連結、與同事進行深度信任的共創,以及藉由共同的價值觀來建立連結等等。

意義感的產生可刺激大腦多巴胺的分泌,加速大腦神經物質的傳導,使我們縱使在壓力的工作情境中可減少微壓力的負面影響。《微壓力》這本書關於意義感的討論除了闡述有意義活動的工作優先順序外,有很多的論點都與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連結有關。走筆至此,讓我想到在丹尼爾•高曼大作《SQ》中他曾提到提到,情緒毒素是扼殺職場組織氛圍最主要的元兇,而有意義的關係連結不僅可以讓組織工作者彼此之間的互動融洽,也能進一步讓個人在面對工作挑戰以及滿足組織角色期待中獲取一個健康的平衡點。

根據大腦神經科學以及演化心理學的研究,我們的大腦天生是喜歡「助人」的,大腦演化機制就是在群體生活中藉由互利達到利他利己的生活目標,尤其在我們把握意料之外的機會中去為別人付出以及提供協助時,得以幫助別人消除微壓力,也在增強自己的抗壓能力。

我想,《微壓力》這本書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建立正向的意義感以及締結有意義的人際連結,讓我們從利他中形成對我們個人生活目的的正向回饋。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在現代社會,職業倦怠的議題常被人所討論,當我們談及倦怠時往往與工作壓力息息相關;而「微壓力」有別於一般的壓力,常常是在微小的瞬間產生的,而它的源頭卻經常不是惡上司或是難搞的客戶,反而是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

根據大腦神經科學的研究,我們大腦負責工作記憶的部位是前額葉,在持續的壓力下,暫存記憶區往往會縮小,更難記住我們必須注意以及回應的事;且我們的大腦卻完全沒有對微壓力視為一種威脅,導致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長期累積下,微壓力不僅耗損我們的健康,也讓我們犧牲面對組織的工作承諾,影響了我們的人際關係。

《微壓力》這本書告訴我們,「找到生活的意義感」對於減緩微壓力對我們的威脅是絕對必要的,包括把握機會去幫助別人、尋找對個人具有意義的人生角色與目標、在微小時刻找到真實的人際連結、與同事進行深度信任的共創,以及藉由共同的價值觀來建立連結等等。

意義感的產生可刺激大腦多巴胺的分泌,加速大腦神經物質的傳導,使我們縱使在壓力的工作情境中可減少微壓力的負面影響。《微壓力》這本書關於意義感的討論除了闡述有意義活動的工作優先順序外,有很多的論點都與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連結有關。走筆至此,讓我想到在丹尼爾•高曼大作《SQ》中他曾提到提到,情緒毒素是扼殺職場組織氛圍最主要的元兇,而有意義的關係連結不僅可以讓組織工作者彼此之間的互動融洽,也能進一步讓個人在面對工作挑戰以及滿足組織角色期待中獲取一個健康的平衡點。

根據大腦神經科學以及演化心理學的研究,我們的大腦天生是喜歡「助人」的,大腦演化機制就是在群體生活中藉由互利達到利他利己的生活目標,尤其在我們把握意料之外的機會中去為別人付出以及提供協助時,得以幫助別人消除微壓力,也在增強自己的抗壓能力。

我想,《微壓力》這本書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建立正向的意義感以及締結有意義的人際連結,讓我們從利他中形成對我們個人生活目的的正向回饋。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微壓力來自於對工作排的太密集,忽略了對於人際關係的參與,能增進對人生價值的充新認識,
在本書有詳細的提問,讓你慢慢去思考,如果從工作裡團隊的合作,增進工作價值的滿意度,
進一步去投入時間在工作以外的時間,與他人共創價值。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壓力」相關的研究、書籍其實已經很多很多,但似乎還是無法改善現代人的壓力指數,為什麼呢?最大的bug的就是等到意識到自己承受過大的壓力時,通常已經出現身心狀況的時候了,而這時通常已經無法走回頭路,必須要花一段時間的心力去彌補身心的問題。所以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是創了「微壓力」這樣的名詞,「微」有幾個含意,表示「沒有原本壓力那麼大」,而「微」也有「微小到容易被人忽略」的意思,簡單來說,真正影響自我的就是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累積而來的微壓力。書中的作者藉由實地訪問上百個在公司上班的員工而得到的心血結晶,微壓力就是損害我們的身心、工作、生活的元兇,而且每個微壓力具有累積性與互相影響性,所以原本我們所認為的還嚴重;此外,作者非常具體的把微壓力分為14種類型,書中對每一個類型都有詳細的解說,甚至有具體的解方,所以讀者只要跟著書中的指引,就會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種種面向,是很實用的身心工具書哦!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劇透警告
微壓力試讀分享
微壓力影響生活甚鉅,為了控制好我們的微壓力,書中提出三個建議,包含「選擇兩三個能抵擋(改變)的微壓力」、「減少對他人造成微壓力」、「超越某些微壓力」。其中「超越某些微壓力」聽起來很模糊,卻是我最喜歡的建議。

為了超越微壓力,我們必須善用人際連結的微小時刻 。曾聽過一句話:「朋友貴在精,不在多。」但是有研究指出,單單一、兩個朋友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更加多元的人際關係,包含朋友、家人、同事、社團同好(如方格子)等,多元的人際關係有助於提供廣闊的視角,幫助我們重新看待自己及世界,也能抵抗無可避免的微壓力攻擊。

這個建議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它跟我的過往經驗有所衝突。我是個有人際互動潔癖的人,我也不是沒朋友,但我覺得知心好友兩、三個就足夠。後來我發現,感情再好的朋友也無法時時刻刻陪在自己身邊,那麼我身上的微壓力何去何從呢?

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該如何建立新的生活模式,以及如何整頓身邊的微壓力。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壓力,是每個人再清楚不過的感受,不管是在健康、工作、經濟或感情方面,都充斥著各種不同面向的壓力,而作者認為壓力是由「微壓力」逐漸堆疊而成的模樣,日常瑣事都可能是微壓力的代表,像是對延續生命最重要的「飲食」,思考每天三餐的著落對某些人而言就是壓力的來源,其中隱含的微壓力不僅有經濟與健康面向,也可能因為毫無想法進而影響情緒,連帶職場上的表現欠佳。
  作者透過案例分析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微壓力的現象,同時將壓力化為前進力量的方法也無私分享於世,既然微壓力是由小事組成,消除微壓力帶來的不適感也可以從小地方著手,假設是煩惱每天穿著的人,可以觀察身邊的人或是心目中崇拜的人物作為模仿,賞心悅目的當下能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不同的意義與色彩,也能順利化解微壓力帶來的困擾。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微壓力試讀心得分享

感謝此次皇冠文化的試讀活動,正是我工作滿檔的時候,
經歷了非常多的事情,看到書名很好奇,一直以來總認為”壓力”是成長動力的我,那"微壓力"應該還好吧,從不會覺得這是多可怕的事情
打開本書先介紹的是微壓力的十四種類型,壓力與微壓力的差異,我覺察到自己身處的環境,很像溫水煮青蛙,
每日的不以為然,日復一日所堆疊出來的微壓力,正慢慢的侵蝕著我們的身體,小情緒如何累積出大問題?

第二章節 為什麼你撐不下去了?
有人撐不下去會想逃,有人則是選擇應戰,曾有好友分享,如果此事70%以上是你所能控制的,可以選擇繼續走下去
確實…人生很難說哪條路才是正確的,都是自己的選擇,

工作上面臨開會的時候,各部門提出的見解,不盡相同,都是以自己的立場提出,表達的方式通常是檢討他人…
我常常思考,人性不是本善嗎?,為什麼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開會前一天剛好讀到,
書上提的”解決團隊不協調所造成的微壓力”,用圖形勾勒出相互依賴的關係,
我很快速的在會議上整理自己的思維及情緒,以退為進的予退方溝通協調,並給予高度的同理及支持

書上第五章提到,控制好你的微壓力
找出來源,找出抵擋壓力的方式,改變和微壓力互動的方式,找到機會重塑關係,擺脫壓力,
書上分享很多案例,及使用的方法,以淺顯易懂的圖表設計,讓自我檢視,評估你人際網絡的多元性及相關領域

我最喜歡的是,第八章節 如何找到生活的意義
把握機會去幫助別人,我真切的落實在生活中,希望以自己小小的力量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人生的坎要走出來,只能靠自己,旁人只能溫柔的陪伴及支持

尋找對你個人具有意義的人生角色和目標,
有本書是”給40歲嶄新的開始”回顧自己的前20年重要的人生紀錄,
是的,人會隨著年紀閱歷而改變,但我不變的是一顆善良溫柔體貼他人的心
在微小時刻找到真實的人際連結,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很珍貴的,有品質及深度的交流,可以找到彼此間的共鳴
再次感謝皇冠文化給予此次試讀的機會,大推
#微壓力
#皇冠文化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這個社會比的是賺錢能力,誰能撐得更久,就算已經無法承受的壓力,仍然要勉強自己去把他一肩扛下來,用拼命努力達到高績效來獲得他人的認同,因此很多人疏忽了壓力所造成的威力,憂鬱症,癌症等這些身心靈的疾病層出不窮,讓你在初期察覺可能會生成壓力前,就能馬上從源頭處理他,在你還沒因為工作壓力而失去家庭,至親,好友,以及自己前,這本書請好好閱讀,將會收穫良多。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蛤!原來這就是微壓力

你也深受微壓力困擾而內耗自己嗎?微壓力為什麼如此令人難以應對?就是因為它不會進入人們的意識裡,不會引發人類在面臨危機時產生的戰或逃的本能反應,發生得極快且突然,使人難以逃避且可能常常伴隨著漣漪效應,持續幾小時甚至是好幾天。

微壓力是微小的瞬間壓力,由我們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中的一些人所引發;這些壓力司空見慣,幾乎察覺不到,但累積起來的損害卻往往總是壓垮人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摘自本書)

我也是直到打開了這本書仔細閱讀,才知道那些試圖無聲無息困擾我的,無名的壓力與壓迫感,完全符合作者歸納出的特徵,它們就是微壓力。書中首先清楚說明了微壓力的幾種類型,其次是可能產生微壓力的情況,後來更提供了讓我們在生活中能用來對抗微壓力的策略,並在每一章節都有設立“指導時間”(策略運用)。當然,方法可能無法適用於每一個人,但我推薦你可以從裡頭找幾個你認為比較容易入手,適合你的工作或人際的場所,不妨一試。


🔖微壓力處處皆是

微壓力不只會削弱我們思考的彈性空間,更會耗盡我們的情緒儲備,讓我們感到煩躁、雜亂。歷經了一整天的辛苦工作、學習,晚上倒在床頭時,還記不清楚或想不起來今天的我們到底做了什麼?這些都是微壓力已經與你共處的存在證明。

我相信不只是職場上,不少時候我們尤其得留意我們在與親近的人相處時,微壓力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冒出!公司裡會因為主管的朝令夕改,造成你又得適應專案的調整,人際的溝通,屬下的臉色,團隊的信任與協調,你可能還會因為得花更多時間處理後續,假日加班,而影響到你原定的與家人、親友的行程規劃,更因為自己的沒辦法與必須,而在心中萌生罪惡感。而且最後你忙得焦頭爛額的結果,到頭來竟然又是一場空。可是,這並不是你的錯呀!


🔖從小處著手吧!

那到底該怎麼辦?作者從那些績效優異的人們中,歸納出了些共通點,提供不同的幾種做法。不過,追根究柢,我們得要去找到生活中事件的意義,因為當我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強烈的意義感,就可以換個角度去看待微壓力,才也有可能妥善處理、預防。

微壓力因不起眼之處而起,使人拚命在縫隙中求生存,在浩瀚大海中不停掙扎,簡直就要溺斃。試試從簡單、立即可以解決的事開始,讓自己不要再因微壓力而無盡內耗!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微壓力是一種「微小的瞬間壓力,
由我們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的一些人
所引發;這些壓力如此司空見慣,
我們幾乎察覺不到,但是累積而成的
損害卻很傷人。」

有許多人即便外在看來光鮮亮麗、
成就斐然,但自己卻可能感覺已經
站在懸崖邊搖搖欲墜,更有甚者、
連自己都沒發現到自己
處在壓力處境下的也是有可能。

這些微小的壓力,如果不被妥善處理,
將會不知不覺的毒害著我們的身體
和心理健康。

我們不可能從人生中完全消除微壓力。
但是我們可以藉由學習
來減輕其程度與負面影響。

微壓力不會馬上對身體
造成肉眼可見的影響,
但可能不時造成血壓升高、
心跳加速或是引發賀爾蒙
跟新陳代謝的變化。

日積月累下來,
終將導致我們身體失衡、
出現各式各樣的症狀甚至疾病。

書中引述一位醫師描述心理因素
對身體的影響我覺得非常精闢:
「想像一下風對一座山的侵蝕。
這和炸藥在一座山上炸出一個洞來不同,
可是如果風不停地吹,久而久之,
就可能逐漸把一整座山消蝕成小土塊。」

在書中將微壓力的種類區分成
耗竭個人能力、耗盡情緒儲備、
挑戰身分與價值觀三類,並一一說明。

藉由作者的分享,我們也可以嘗試
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微壓力來源。
找到來源的下一步,
就是嘗試消除或減輕影響。
在書中也有提供實用且可行的方案
讓讀者得以嘗試。
 
譬如在耗竭個人能力的類型中,
假若面對的是難以預測的權威人物。
那麼我們可以嘗試從
瞭解主管的思考方式、
收到要求時重新調整優先順序、
管理自我情緒、減少低效通訊方式
等方式來應對。
 
又假如在耗損情緒儲備的類型中,
如果遭遇衝突性的對話。
起衝突前便可以先
嘗試專注於能掌控的事、
瞭解大家的需求取得共識。
在衝突中把重點放在事實上並確認。
在衝突後,則要避免
在腦海中重複當下情境。
 
如果我們今天發現罹患癌症末期、
被公司解聘失業抑或是各種天災人禍,
那我們絕對會馬上發現
身上背負著龐大的壓力。

但那許許多多隱藏在枝微末節的
各式生活瑣事、滴水穿石般的微壓力,
卻很容易感受不到。
 
然而長期下來這些微壓力更容易
成為我們健康的隱形殺手。

藉由這本介紹微壓力這概念的書籍,
可以很好的幫助讀者,
去篩檢、探索自己的生活中
是否有什麼樣的微壓力來源?
又可以怎麼樣來應對?




#微壓力 #皇冠文化出版 #平安文化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6/30
以前只聽過有壓力的時候,個體會身心不適,可壓力從何而來?其實都是一點一點累積上來的,而我們要開始注意的,就是這本書要談的「微壓力」。

本書一開始,作者就定義微壓力是:「微小的瞬間壓力,由我們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中的一些人所引發;這些壓力如此司空見慣,我們幾乎察覺不到,但是累積而成的損害卻很傷人。」下了定義之後,作者以大家熟知的溫水煮青蛙,以及11個小孩一起在床上跳來跳去然後壓斷床架的故事來呈現個體被許多微壓力所影響乃至身心受創的危險狀態。

然後在接下來的章節裡,作者開始條列在工作職場、家庭環境與親友之間,有可能在不知不覺產生的微壓力的各種類型與形式,以及後續能夠帶個體具體去面對、並降低一個個微壓力的累積所帶來的傷害。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幾個部分:
首先,是家長家庭作業的部分。像現在是暑假期間,在我小時候,我們兄弟姊妹從來都是玩了大半個暑假後才在猛寫暑假作業的皮小孩,可是現在的孩子們在就學期間的作業實在是多到一個爆炸,而且還有些作業是要再去找一些材料才能做成的。結果,這作業也變成了家長的作業,而且還有種沒有幫忙做好就是沒有盡到家長責任的迷思,無形中,家長身上又多了個甜蜜的負擔。

再來是書中很大的篇幅都是用工作職場作為例子,描述個體對上級是否要全盤接受持續修改的指令,或是管理和照顧屬下們的包容跟忍耐又能到怎樣的極限,每一個選擇拉扯的背後,都是一個個微壓力的悄悄誕生,然後,越來越大,直到造成傷害。尤其在一群人之間,那種二手壓力的流動真的是超級恐怖的,就像是病毒傳染,一個又一個地附在身上,躲也躲不掉,如果沒有去好好認識跟看見什麼是微壓力,肩頸都會莫名其妙地開始覺得痠痛,就像是真的被什麼附身了一樣。

還好,既然認識了何謂「微壓力」,書的後半本也提供了許多相對應減低各種微壓力的有效策略及步驟,希望讓大家「不要助長壓力循環、以同理心和對方相處,甚至可以進一步指導其他人遏止壓力的傳染」,在避免感染壓力的同時,讓自他被微壓力的影響能夠降到最低,才不會又在不知不覺中被微壓力侵蝕生活平衡,然後,小情緒就累積成個體生活中解決不了的大問題,期望這樣的惡性循環,可以透過認識周遭的微壓力以後,魔咒一一破除。
展開
user-img
4.0
|
2024/06/30
微小常常會讓人忽略,甚至在不知不覺中與他共存,習慣它的存在,當你覺得事情對你有意義,便能接受為壓力的存在,因為你能在別人的讚美中找到快樂,腦筋急轉彎一劇讓人看到,當你的焦慮壓力越多,就會將快樂推走,每個人腦袋裡,都會擁有憂慮、快樂、壓力..等等各種不同的情緒,但如果你想快樂伴隨,那麼就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極微小時就讓他連根拔起,不然一旦扎根,終會有天他會像氣球般的爆開。
展開
user-img
4.0
|
2024/06/30
「我一直告訴自己,只要我能熬過這一週,我就能撐下去。只不過每一週都成了這一週。」摘自試讀稿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生過上述的情況,在令人感到不舒服的工作環境下,不斷想著這週快結束了,或是倒數幾天就放假了,不知道有沒有找到令自己不快的壓力點呢?我認為大多數的微壓力和焦慮是共存的,因為焦慮做不好所以會產生微壓力。
  微壓力如果一直累積沒有抒發,到最後就會變成一個足以影響你好幾天的大壓力,最後能承受的壓力一旦到達極限,就會造成慘重的爆炸(所謂的理智線斷掉),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可以做的便是將壓力縮小,又或者是減少微壓力。
以下是試讀稿內壓力和微壓力的不同
壓力:應付一位善變的主管,他每天的情緒會影響全辦公室的人。
微壓力:本意良好的主管又一次更改你的工作重點。
  這兩種我都經歷過,但前者是會讓我心情糟糕到不想上班的那種,後者則是會小小的不悅,但不會影響心情太過嚴重的程度,但如果今天後者的主管持續不斷更改時,將會演變成前者的心情。
  我們處在一個高壓力的環境下,上班佔了大半的時間,所以在工作上產生的微壓力也佔了大多數,但平常就算沒有上班也是會有微壓力,例如塞車的路上,每個人都在和時間賽跑,但真得有必要一直騎快或按喇叭嗎?早點出門是不是可以解決一點焦慮,是不是可以不用害怕遲到的微壓力?
  又好比,專題製作遇到了不太努力的組員,是不是可以共同討論事情完成的利弊,或是明確分配好該做好的事情,與其要不斷的替人收尾不如一開始就講清楚說明白。現在的通訊很方便,容易將公私時間混在一起,這時可以試著將時間劃分開來,工作很重要但不需要二十四小時全天候待命,大多的微壓力繞道一下都有解方,只是關鍵在於自己有沒有想要解決壓力源,無法承受壓力不代表就是草莓,而是開始懂得要保護好自己的身心靈。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