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決定你是誰:探索心智基礎,學習如何記憶

79折$ 355
4 /5
3位讀者評分
5
33%
4
33%
3
34%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3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09/06
|
電子書
很多人以為自己記性好,其實一派胡言,人往往高估自己掌握的程度!以911事件為例,科學家發現當時人 對當時記憶是很模糊的,甚至記錯了。 這本書為大家解開人們失憶之謎,也為我們提供一些改善的點子
展開
user-img
4.0
|
2024/08/26
你相信自己的記憶嗎?

其實,記憶是可以被誤導和扭曲的。

特別是在受到壓力或暗示的情況下;而當下的情緒,也會影響我們對於某些事件的記憶強度。同時,記憶也是可塑的,會隨著時間和新經歷而改變,每當你回憶一次,記憶都可能被重新編碼和修改。

記憶帶著真實,也參雜著個人認知,影響著我們的自我認同與生活。瞭解它的運作機制,我們可以成為記憶的主宰,而不是受其擺佈。

這本書從科學角度探討了記憶在我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有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我們又該如何運用記憶來改善學習成效與生活品質?

...

作者蘭迦納特(Charan Ranganath)是一位心理學與神經科學教授,並擔任動態記憶實驗室主任。

長期致力於研究大腦機制如何讓我們記住過去事件,以及這些機制如何在阿茲海默症患者中產生記憶障礙。他的研究重點之一是記憶的可塑性,包括記憶如何被修改和重塑,其研究成果也被廣泛應用於理解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記憶障礙。

對於學習與理解大腦記憶運作機制的相關知識,這本書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的參考資訊。

...

總結來說,書中有三個重要觀點。

一|記憶具有可塑性

記憶並非恆久不變,而是可以被修改和重塑。

比方說,一個人小時候在學校被同學嘲笑,這段記憶可能導致對社交場合感到焦慮。但是通過心理治療或自我反思,可以重新詮釋這段經歷,並將其視為一個成長機會,有機會減少社交恐懼、建立更積極的自我形象。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透過積極的回憶和重新詮釋過去的經歷,來改變對自我的認識和未來行動。

二|情緒對記憶形成和回憶的重要性

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記憶特別鮮明?

因為情緒強度、重複回憶與記憶本身的獨特性,會影響記憶的形成與回憶過程。

強烈的情緒體驗,像是快樂、悲傷、恐懼,會刺激大腦中的杏仁核,與情緒處理和記憶形成密切相關。所以你會深深記得第一次上台演講的情景,因為這是一個充滿緊張和興奮的時刻。

經常回憶某個事件也會強化一段記憶。

比方說,朋友老是提起關於你的一段糗事,因為被多次提及,所以這些記憶會變得非常清晰。

如果這又是一個獨特事件,那就更容易被記住。

我們可以利用記憶的這些特性,來改善學習成效和生活品質。舉例來說

在學習或工作上,如果保持積極的情緒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記住資訊;可以藉由聽音樂、運動或冥想來提升正面的情緒。

透過反覆練習和回憶也能強化記憶,這也顯示了在學習新技能或準備考試時,刻意練習的重要性。如果能將學習內容與獨特經驗或情境連結起來,也能幫助更好地記住內容。此外,利用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種感官來學習,也具有增強記憶的效果。

三|記憶具有社會性,影響關係與認同

我們與他人的互動會形成共同記憶,進而影響我們的社會關係和身份認同。

比方說,在一個專案項目中,團隊成員共同經歷了挑戰和成功,所產生的共同記憶會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這些記憶不僅影響了他們對團隊的認同感,還提升了未來合作的效率和信任度。

...

對我而言,這本書最大的亮點是對「從錯誤中學習」這件事的價值提供了科學的根據。

書中提到「錯誤驅動型學習」的觀點。

這是一種利用錯誤來促進學習和記憶的方法;強調在學習過程中,錯誤不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有價值的學習機會。

錯誤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對知識理解的薄弱點,從而針對性地進行改進。每次犯錯後,透過反思和改正,可以加深對正確資訊的記憶。

此外,錯誤所引發的挫折、焦慮等情緒反應,也並非全然是壞事。這些情緒反應可以強化記憶,使我們更容易記住糾正後的正確資訊。

除了錯誤驅動型學習,還有一些實用的記憶技術。

除了前面提到的,將學習內容與特定情境或環境連結起來、借助團體學習創造共同記憶之外。我們還可以藉由在不同時間間隔重複學習內容、使用圖像和圖表等視覺化輔助,提升記憶成效。

理解並善用這些機制,你可以做得更好。
展開
user-img
3.0
|
2024/08/05
劇透警告
往一個主題上走
比較像用多數都在講科學依據的原理來貫穿同一個主題上遊走,結論鮮少,都只是講述大腦科學原理,沒有其他相關原理的辯論使屬可惜,這個主題還蠻喜歡的

只淺淺結論說動機和注意力,壓力會蓋過動機,主張認知行為可以用新的體驗蓋過 過去記憶,或新的角度詮釋過去發生的事情,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