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尾酒,愛情,喪屍

79折$ 308
4.5 /5
2位讀者評分
5
50%
4
5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5
|
2025/04/29
|
電子書
原本看書名,還以為是有關愛情的喜劇故事,看完第一篇才知道,原來有些事比鬼怪、喪屍還可怕 。

第一章「邀請」,不想吃魚而且被家人以半哄半強迫的方式吃下了魚肉,結果魚刺卡在喉嚨裏,看遍醫生也找不到那根長長的魚刺,但那根「刺」還時不時地隱隱作痛 。之後每當面對他人強迫的善意、要求順從的態度或無視他的疼痛(生理或心理)時,那個卡在喉嚨的刺會不斷膨脹地提醒著女孩,那些忽略她意願的對待,直到她收到那封「邀請」 。

第二章「濕地之戀」是由二縷幽魂所共譜的個美麗愛情故事 。兩個不著邊際的鬼魂,一個在水裡因為鬼魂地域限制,已不知多少年或世代以來,寂寞孤單地守在水池裏,一個在樹林遊盪的鬼魂闖入他的領域,或許因為寂寞,或許終於遇到相同的同伴,這篇確實是不折不扣的愛情故事 。

第三篇為與書同名字的故事,一家之主的父親因喝了蛇酒而變成了喪屍,但父親的行為卻與日常生活或行為並無不同 。所以,父親實際作用與喪無無異,真的是太諷刺的說法 。無法將父親捨去的原因也並非是親情或不捨,說穿了也是為了實際生活或無法擺脫「家庭」執念,這樣概念,讓人覺得比喪屍還要害怕 。 

最後一篇的「交疊的刀,刀」,是個令人心碎的故事,想要互相拯救的母子,不論回到過去幾次,終究無法無法逃離他們的結局。我喜歡這篇的名字「交疊的刀,刀」因為在平行時空下,不同的決定與行為,在平行線運行著,就像是交疊在一起 。

這些故事,似乎在訴說無法逃脫著他們的命運,還不如說是無法擺脫固有社會對女性或家庭看法或制式的對待方式 。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4/07
「不會有人相信我說的話,他們的漠不關心對我來說亦成了一種恐懼。」──《交疊的刀,刀》

閱讀趙禮恩小說時,我總感覺自己的情緒也被挖了出來。她筆下的角色,不斷重複無法改變的選擇,像傷口一再被打開,痛疊著痛,形成無法癒合的時間之傷。

《雞尾酒,愛情,喪屍》中的每個故事,都帶有暴力與血腥場景,當你以為這是娛樂小說時,卻驚覺那些扭曲的情境正對應你我現實中的親密關係與社會壓力。就像Orpheus回頭的那一眼──愛、絕望與失去的交錯。越想挽回,越是失控。

她的角色不是怪物,而是渴望愛卻無法被理解的人。那些浮現眼前的鬼影,不是他者,而是你曾經愛過、卻永遠失去的人。

「有一根魚刺卡在喉嚨裡長達十七年。」──《邀請》

趙禮恩被稱為「暖暴力」寫手,不靠冷冽的驚悚,而是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被刺痛。她寫的,是壓抑太久終於崩潰的情緒,是那些看似日常卻悄然摧毀人的關係。角色們不是異常,而是那些說不出真相、被迫忍耐的你我。

韓國文學長年蘊藏一種「苦難美學」,而這本書的可怕,不在於鬼與喪屍,而是無法言說的情感勒索與家庭壓力。《邀請》寫女性在情感中逐漸消失的自己,《雞尾酒,愛情,喪屍》則揭露:當家變成濕冷的墓穴,愛也會腐敗成喪屍。

這些故事不是為了嚇人,而是為了讓「無法說出口的痛」被看見。娛樂性的外皮下,是對心理創傷與結構暴力的深刻反思。

如果你曾在愛裡窒息,曾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壞掉,那麼你會明白——恐懼從來不在外面,而是早已藏在心裡,腐爛卻不自知。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