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 (電子書)

336
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1/01/04
從音樂這個文化媒介勾連起台灣近代史(聚焦於1930年代日治時期至1970年代解嚴),關心的是台語流行歌曲的演變:為什麼台語流行歌曲的抖音、顫音,這個充滿日式風格的唱腔,並非在日治時期就形成,而是要到二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後,台語流行歌曲才漸趨日本化?

這攸關底層庶民以及當時本省人,於國民政府遷台前後所面臨的失語困境。流行文化因此不應只是娛樂消遣,而可視之為本省人抒發心境的方式。台語流行歌曲的主題、歌詞內容甚至也能反映台灣從農業社會逐步邁向工業化的進程——鬱悶、無奈等心情之外,同時呈現出農業元素、無業、離鄉進城等社會變遷。

這是為何本書視日治時期及國民黨治理時代為「連續殖民」——早期國民黨接管之下,台灣(本省)人民面臨了種種壓迫:制度上的差別待遇、二二八、戒嚴法⋯⋯只能將愁苦寄託於庶民文化如台語流行歌曲、歌仔戲、布袋戲等,經由這些媒介流露出的悲哀,令人不勝唏噓。在言論限縮、管制之下,熱門布袋戲戲曲裡結合殘疾與超能的人物,竟也是某種人民心聲的映照。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