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人住一起:非關愛情的同居時代 (電子書)

中文電子書
心理勵志
273
5 /5
2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雖然曾短暫獨居過一小段時間,可是,人生中與家人一起居住還是佔了最長的比例,目前也還在增加中。但是,也因為我們家的空間分配有樓層之差,所以在一天之中,仍是有幾個時段是可以好好獨處的,若要想像自己獨居的生活是如何,好像也不難。
 
不過,在深入閱讀這本書之後,我才開始去思考,同住者為家人、伴侶與朋友之間的差異。
 
書中集結作者金荷娜與黃善宇的短篇散文,從為何同居聊到同居之後的種種生活日常,篇幅都不長,彼此之間的關聯性不強,所以就算我斷斷續續或是隔了幾個月再讀,也依舊可以馬上在啟動閱讀後隨即進入她們的生活。
 
有趣的是,我常常在黃善宇的文字中獲得共感,以至於原本在思考的問題,瞬間得到解答,甚至覺得這個人的想法竟然接住我心中的脆弱,好共時,好溫暖。從金荷娜的文章中(加上黃善宇的敘述),也可以感受到她的沉穩與可靠,不禁覺得這兩個人能夠住在一起真的好好,也好幸運。
 
當然,生活於同一個空間總會有些摩擦產生,在書中也都有提到,然而,這部分的應對方式會因與同住者的關係有所不同。
 
我很喜歡金荷娜的這一段文章───
 
「我們都先入為主以為每個人都是用客觀角度感知世界,即便感受的情緒是主觀、不同的,感覺本身也是相同的,然而並非如此,每個人的世界都不同。我算是視力極好的人,黃善宇則有五百五十度的近視,如果不戴眼鏡,距離一公尺的我的臉就會很模糊,就算戴了隱形眼鏡,視力也比我差。我經常看著噴濺到鏡子上的水漬或桌面汙漬想,『為什麼看到這個還不擦掉?』但那是因為她看不到,雖然在我眼中如此明顯。」
 
在與家人或伴侶居住的時候,多半很容易都會發上類似的事件,然後很多事情也會主動地理所當然化,自然而然就不會去為對方多設想一些什麼,長時間累積下來容易耗損彼此之間的感情啊。
 
忘了提到,她們在獨居的時候各養了兩隻貓貓,因此,住在一起以後,就變成兩人四貓。書中附上的照片也有好多貓貓寫真,心想,這樣的生活真的讓我夢寐以求。
 
外出工作回家之後,有人有貓在家等待的感覺,好棒!
 
隨著同居的日子拉長,她們在社區也有一些朋友、老朋友,時常在工作之餘相聚,彼此忙碌時互相照應家中的寵物,有什麼美食一起共享,黃善宇在書末下的總結,實在太讓我喜愛了───
 
「當有別於過往、形式多元的家庭變得更加穩固健康時,社會共同體的綜合幸福指數,必然也會跟著提升。」
 
闔上書後,再看看書封上的「一個人製造的是記憶,和別人一起卻能成為回憶。」這句話(出自於黃善宇的文章),讓我決定重新學習如何與別人一起居住生活。
展開
劇透警告
一個人買不起房,也沒有伴侶或配偶可以合買。你有這樣的煩惱嗎?《兩個女人住一起》告訴你,沒關係,找好朋友一起!

本書由韓國人金荷娜與黃善宇合著,以各自的角度敘述兩人從結識、看房、買房到同住一個屋簷下的歷程。

閱讀前面幾篇,這對好友的成長背景與興趣之相近、合拍,還滿讓人羨慕的。不過,沒想到這種美好很快隨著兩人正式搬進新家、開始同居生活而破滅。

雖然此一計畫的始作俑者金荷娜不是沒去過黃善宇自己一個人住的家,也不是沒見識過黃善宇囤積物品的功力——「浴室裡,洗髮精、潤濕精、潤髮乳、洗面乳、沐浴乳、身體乳、護膚霜、肥皂、洗手乳、面膜、鼻膜、小鑷子等,所有東西平均都有五個。假如平均是五個,那麼數量最多的身體乳就有十二罐左右。後來才知道,這些還是正在使用的,尚未拆封的還有五倍之多。小小的浴室塞滿了東西,也因此到處都是放不進浴室置物櫃的毛巾。」——不過入新厝那天,看著黃善宇彷彿沒有盡頭的行李,她還是忍不住懷疑並責備自己:「我到底在想什麼,竟然把所有東西都帶進我的人生?我是被下蠱了嗎?!」

堪稱極簡主義,又愛乾淨的人,卻與愛隨性亂買東西又不丟東西的人合住,會爆發出什麼火(衝)花(突)?她們又是如何調適,以致於似乎相處得挺好的、還合寫了一本書?我期待著從此書中學習到她們的獨特智慧,希望能減輕我與室(伴)友(侶)的吵架頻率。而她們也沒讓我失望——至少在〈吵架的技術〉這篇由黃善宇執筆的短文裡,我學到了以下三點:

第一,要「正視」衝突,而非逃避衝突。依據人際依附風格理論,有類人(逃避類型)「覺得可能會與人產生摩擦時,就會徹底視而不見。這種人看似獨立又灑脫,其實是很卑鄙的類型。因為不想正面衝突,所以假裝事情不怎麼重要。這種人絕不是因為人格成熟而不與人吵架,反倒是因為不成熟而無法吵架。」所以,該吵的時候,就吵吧。與其逃避,不如趁著這個機會,好好跟對方溝通一下。

(也因此有人說「吵架」不過是「比較大聲的溝通」。)

第二,吵架時先別急著為自己辯解,而是要考慮對方的心情,先給予對方安慰。當然,這點講起來輕鬆,其實做起來超難。兩個人會走到吵架的地步,就代表誰都認為自己沒錯,是對方錯得一塌糊塗。偏偏就是這種拼命想指出對方錯誤、逼對方認錯的心態,導致衝突越發激烈、說出口的話越發傷人。

但也正是因為很難做到,才顯得黃善宇的這個心得很有道理。如果能搭配我在黃善宇筆下歸納出的第三個智慧,或許在氣頭上時就比較能趕快冷靜下來、站在對方的立場給予同理吧。這個智慧就是,「試著思索吵架的目的是什麼」。

你眼前這個跟你同住的人,是你想致之於死地的敵人或仇人嗎?你想跟他繼續彼此照顧、依賴的生活,還是想從此一刀兩斷、老死不相往來?想清楚了,再依照你的決定選擇要說出口的話、要採取的行動,一切就會清楚多了。

體認到這些「吵架的技術」的黃善宇自陳,她還是會跟金荷娜吵架,「快速和好後,再繼續吵」。可是她知道,「持續交戰的狀態,比完全不吵架的脆弱和平要健康得多。」也難怪,有些關係是越吵越深厚,越吵越甜蜜。

全書除了陳述兩人生活習慣的南轅北轍與調適的經過外,更多的是合住後所體驗到的好處與日常相處間的種種溫馨。這部分就留待想看書的朋友們自行發掘啦。

我最後想提,也是在本書最後一篇短文中有提到的,是「生活伴侶登記法」的推動確實有其必要。

「生活伴侶」不一定是愛情伴侶,也能是像黃善宇和金荷娜這樣一對好友,儘管兩人沒有血緣,但卻在彼此的生活及生命中佔據重要的地位,有著超過「朋友」的情誼與信任、責任與義務。如果突然哪天住院了,或有什麼緊急情況需要有人代為處理,與其聯絡遠在天邊或早已疏遠的家人,自己指定的「生活伴侶」,或許更能幫忙解決問題、攜手共度難關。

《兩個女人住一起》的封面是淡綠色、封底是黃色,書被(脊)則是一半淡綠一半黃,象徵著生活習慣很不同的兩人的交會。女性、愛貓者、單身者、與他人合住者、買不起房卻又想要有個自己的窩的人,或許都可以翻翻這本書哦。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