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勝心態:贏家不是一時得勝,卻輸掉人生!成功是慢慢存、可持續終生的行動【博客來獨家書衣版】 (電子書)

88折$ 246
5 /5
7位讀者評分
5
86%
4
14%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7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2/05/01
我們渴望成功,家人期盼我們成功,社會要求我們成功,就連朋友之間也難免暗自比較誰的人生比較成功(或比較失敗)。然而所謂的成功,卻被各種標準和評量方式綁架,於是我們在成功的同時,可能永遠失去了更多東西。作者從體育競賽、外交場域、企業經營和學校教育等場合的經驗出發,探討何謂真正的成功,提出長勝心態3C:想清楚、持續學習、建立連結,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想要的是什麼樣的成功,又如何改變自己去成為那樣的人。
展開
user-img
4.5
|
2022/04/10
【我的心得】

真正的贏不是一時,而是一生。而這個贏的定義,可能包含了經驗、價值觀、協作、快樂與幸福感,這些內容,由你來決定。

更廣泛的成功定義,會有助於我們擁有更廣大的格局,不管世俗的結果為何,貼近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才是真正重要且讓人踏實開心的事。

此外,不管看待自己、還是別人,都不該是用狹小的定義去對待一個人的努力,成功,其實是廣大的。

勝利不是一切,著眼的更應該是自己有沒有更好、有沒有忠於自己的價值觀、有沒有發揮自己想要的影響力,長勝心態,讓我們更可以感受生命的美好。

---
【誰適合看這本書】

1. 覺得人生就是不停戰鬥的人

2. 被生活、工作的比較壓得喘不過氣的人

3. 對自己人生有些迷茫的人

4. 喜歡體育賽事的人,這本書就是奧運選手寫的,會讓你在看賽事時,更貼近這些選手的努力
展開
user-img
4.5
|
2021/10/02
【長勝心態】,注意不是【常勝】喔,作者是奧運划船金牌選手,經歷過挫折、慘敗、退出、重生、直到金牌的路程,對運動賽場上贏者全拿、非贏即輸的慣性思維有深刻的體悟,她說:【贏】這個字起源於中世紀的日耳曼語,關乎努力與愉悅,而非失敗、損失、擊敗他人,而【競爭】的原意是協力與合作,發展至今確變成擊敗與摧毀他人!想想,這兩個字的原意是不是更注重長期的收穫而非短期的呢?
展開
user-img
4.5
|
2021/08/26
在奧運期間看到這本書特別有感觸!

作者身為運動選手,對於運動員在賽場無論是失利或是得獎之後的心境上描寫,讓人反思。
他們在賽場上發光發熱,可是之後呢?
下了賽事的他們,究竟何以為繼?
更甚者,在賽場上失利的選手,又該如何調適?

此次奧運過後將有許多選手退役,但其實他們也都才正值壯年,未來的生活該如何走下去,這本書的作者給了很多的回饋。

身為觀眾,希望整個體育界都能好好正視這個問題,無論這些運動員是否得獎,都希望能在心靈及未來的工作上給予這些選手們更多的幫助。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8/17
看完書之後,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態度,不管是工作上或生活上。
雖然好像是老生常談,但又有誰真正牢記在心並作出改變呢?
書中借鏡了教育界、體壇、商業界、政壇的許多案例,提出「不惜一切求勝」根本原因,可說是對症下藥。具體而純粹的3C法則,可適用於任何人,自己建立出一套原則。求立即看到成果,容易造成失落或是放棄;但若自己一直在初衷的道路上(貫徹那套由自己想清楚的原則),就這樣持續走下去,天天進步一些些,或許就跟複利的概念一樣,慢慢走,也能存出屬於自己的成功。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8/17
劇透警告
奧運剛結束看這本非常適合,作者拿自己當運動員的例子說明很能警醒世人。

不要過度著重眼前的成就,不管是名次、成績又或者是金錢...好好思考對於自己來說甚麼是最重要的,接著再透過不斷的學習及與人連結去達成。

推薦給所有對生活沒有熱情,又或者是疫情期間不知道自己還能幹嘛的
讀者。
展開
user-img
4.5
|
2021/07/19
以問題意識來說,不算新穎,談的是非零和遊戲,以及長線思考,所引用的文獻也沒有特出之處。但有些道理之所以讓人以為老生常談,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切膚之痛,而在作者以切膚之痛的經歷重新詮釋的時候,會觸動人思考自己之前是否忽略了什麼,或者有什麼當成是常理而未多加深思的地方。
作者寫出身為奧運選手的心境轉折、運動心理學以及選手文化的改變,加上作者兼具外交官與奧運選手的身份,使她能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運動員的養成,當然寫戰地經驗也是可貴的一手資料(不過這部分對時局的無奈感較多)。
作者引用那些金牌選手背後的黑暗與空虛,看來觸目驚心,讀了無法不問「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寫到運動員若只一味追求睪固酮的表現、沈浸於多巴胺的效果,「不意外運動員特別容易受賭影響,⋯⋯,競賽與拿獎正是賭徒兩個常見特徵。」
重點是如何改變狹隘的求勝心態成為廣義的求勝心態。作者寫到自己改變心態之後重新加入奧運隊伍的訓練,體驗到巔峰經驗「活在泡泡中(in our bubble)」。
我喜歡第十章《重新定義成功:想清楚什麼對你是重要的》。「沒有人會為了KPI而起床」。作者提到訓練期間,每天早晨聽到鬧鐘時,一醒來就意識到全身上下無處不痛,需要給自己一個夠強烈的起床理由才能克服這些,於是她養成習慣每天醒來時問自己起床的理由。這個段落寫得蠻好的。
說到底,大多數人都知道非零和遊戲、長線思考、避免偏狹的重要,但為什麼生活的實踐當中,卻是反例居多呢?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