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母親節繪本
韓國小說展
紅布朗感恩月
母親節好禮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品牌旗艦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暢銷新版) (電子書)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169)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5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暢銷新版) (電子書)
中文電子書
宗教命理
達賴喇嘛
,
戴斯蒙‧屠圖
,
道格拉斯・亞伯拉姆
天下雜誌
|
2022/07/06
88
折$
320
放入購物車
5
/5
14位讀者評分
5
86%
4
7%
3
7%
2
0%
1
0%
立即評分
精選書評
April
Lv.1
5.0
|
2022/07/31
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時是被觸動,有時是感傷,哭了好幾次,而回想大主教書中的話語還是會忍不住哭出來,確實可以感受到屠圖大主教是更世俗的,讓你知道,可以不用這麼苛責自己,然後達賴喇嘛則像是讓你知道,我們都可以做得更好,而且兩個人都用一種讓你覺得自己也做得到的方法說明給你聽。
整本書淺白易懂,是不是教徒都不影響閱讀,閱讀的過程更像是在被治癒。
>More
范達達
Lv.5
5.0
|
2023/10/25
《兩位智者的對話》
最近常常在思索信仰、宗教等比較偏向性靈、哲學類的問題。剛巧,手邊有一本排隊很久的書,於是就順手拾起翻閱,想不到,讀後大受感動,很多疑惑也因此迎刃而解。野人獻曝,就將自己的一點讀後感與大家分享吧!
這本《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The Book of Joy)並不是一本新書,原著於2016年出版後,中譯本跟著在2017年上市,2022年電影《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上映,出版社也順勢推出第二版。我手中的這本書,就是第二版。
2015年,為了慶祝達賴喇嘛80歲的生日,南非大主教屠圖飛越重山峻嶺,抵達印度達蘭薩拉,和達賴喇嘛相處五天,並共同回答來自全球對於「喜悅」的提問,在資深編輯道格拉斯.亞伯拉姆的協助與整理後,這本《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於是問世。全書紀錄了兩位宗教領袖充滿睿智的觀點。
關於戴斯蒙.屠圖,我大約十年前就知道這個人。除了知道他是南非大主教、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主席、曾獲諾貝爾和平獎外,當年讀過他的《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彩虹之國的和解與重建之路》,更是讓我感動到熱淚盈眶。
在黑白衝突那麼多年之後,南非白人總統戴克拉克主動退位,並與曼德拉聯手促成黑白共治的新局,為了共同迎向未來,曼德拉主政後一年,決定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實現轉型正義。
身為「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主席,屠圖大主教強調,「我們任何人都無權說『讓過去的事過去吧』,然後揮手間一切就真的過去了。我們的共同經驗恰好相反——過去的一切並未消失、沉寂。除非我們能徹底地解決一切,堅定地直視它的核心,否則它就會不斷回過頭來糾纏我們,甚至挾持我們;因為這正是它奇特的本質。」委員會讓加害人與被害人集聚在全國性的聽證會中陳述個人經驗,讓政府得以紀錄並還原過去的歷史。加害人坦承罪行,獲得大赦,被害人及其遺族也在聽聞當事人的致歉後,放下重擔。
這樣的制度和設計,與台灣這幾年促轉會的功能當然大相逕庭。台灣的轉型正義是不是另一種政治迫害與秋後算帳?與南非當年主張的真相、和解、寬恕精神,是不是相距甚遠?人人心中自有一把尺,不必多言。
至於達賴喇嘛這位尊者,他的言行風範就更加耳熟能詳。因為工作的關係,朋友之中有人曾親晤達賴喇嘛,事後,朋友在描述與活佛會面的經過時,眼神散發出來的光芒,燦爛耀眼到令人無法逼視。不在現場的我,總是好奇,是什麼樣的魔力與魅力,會讓第一次與之接觸的凡夫俗子感動至此?
這些疑惑,在這本達賴喇嘛與屠圖大主教的對話錄中都能找到解答。
就我個人看法,我感覺達賴喇嘛的人生境界甚高,他雖是宗教領袖,但不排他,不覺得佛教才是唯一正確的宗教。他說:「地球上七十億人口,超過十億人沒有宗教信仰,我們不能把他們排除在外。他們也是人,是我們的兄弟姊妹,也有權利過更快樂的人生,當人類大家庭當中的好成員。所以,要培育我們心中的價值觀,並不一定要靠宗教信仰。」他更大度的說:「世界上各宗教的信奉者別無選擇,必須接受其他信仰存在的事實。我們勢必得生活在一起。為了過得快樂,我們必須尊重他人的傳統。」、「信仰並沒有錯,問題出在信徒。」達賴喇嘛不自認自己高等一等,他一再強調,他只是這世界上70億人之一,與其他人無異。
就此,屠圖大主教也承認,如果只因為達賴喇嘛不是基督徒,所以死後不能上天堂,在他而言,他會認為這是一件不可思議之事。
達賴喇嘛說:「年輕時,我會忘記自己只是以一個人的身分,跟其他同類對話。那時的我覺得自己是不同的,但那種想法讓我感到孤單。正是這種人我有別的意識,使我們離人愈來愈遠。事實上,這種傲慢的想法會先造成寂寞,進而會讓人焦慮不安。」
達賴喇嘛對大主教說:「你有時候要我表現出聖人的樣子,一般人預期看到你規規矩矩的。但若你把自己看成一個普通人,只是七十億人中的一人,你就知道沒必要為我的行為吃驚,或覺得我應該表現得有所不同。不論何時何地,不管我是跟國王女皇總統首相在一起,還是跟乞丐在一起,我一直牢牢記住,我們都是一樣的。」、「主教,你誕生的方式和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你是主教,出生的方式就比較特別。然後,當生命結束的那一天到來,你也會和普通人一樣死去。」、「人會傲慢,就是把自己暫時身負的角色,跟與生俱來的身分搞混了。」
「承認自己的極限和弱點不失為一件好事。這可以是一種智慧。明白自己在某些方面還不夠,才會努力求進步。」
其實想想,這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正因為自己心底先存了「人我之別」的分別心,才會生出比較、競爭、嫉妒、優越感等種種心態。這世上的種種爭執、磨擦與衝突,不正因此而來?
所以,藏傳佛教有句格言說,人生的諸般痛苦,往往源於人平常互相如何對待:「對上嫉妒,對下鄙視,與同位者好爭勝負。」
大主教屠圖也說:感激你現下擁有的事物,對澆熄嫉妒很有幫助。達賴喇嘛說:「人會心生嫉妒,往往是因為太過重視物質財產,而不注重真正的內在價值。如果重視的是經驗或知識,並不會有太多嫉妒。」
達賴喇嘛與屠圖大主教對話時另一個重點是寬恕 。
面對中國強力鎮壓西藏,迫使達賴喇嘛不得不離鄉背井流亡海外長達五十餘年,達賴喇嘛要怎麼選擇寬恕?他解釋:「寬恕和單純縱容別人為惡,兩者有很大的區別。大家有時候容易誤解,以為寬恕就是接受或支持惡行。不對,不是這個意思。我們要把差別劃分清楚,行為者與其行為,或者說一個人和他所做的事。對於錯誤的行為,可能有必要採取適當的抵抗行為去阻止它。然而,對行為者,你可以選擇不要心生憤怒和怨恨。這才是寬恕的力量所在─不會被情緒蒙蔽,忘記那個人也是人,從而能用清明、堅定的心境應對壞事和惡行。我們堅決反對惡行,不只是為了保護那些受傷的人,也是在保護傷害別人的人,因為到頭來他們一樣會受苦。所以說,我們阻止他們的惡行,也是在為他們長遠的幸福著想。」
大主教說:「原諒並不表示遺忘某人的所作所為。不做出消極的反應,不臣服於負面的情緒,並不表示要對惡行不聞不問,或者任由自己再度受到傷害。寬恕並不代表不去伸張正義或讓壞人不受懲罰。」
大主教說:「寬恕 ,是療癒傷口、放下過去的唯一途徑。倘若不能原諒,我們就擺脫不了傷害我們的人,注定要被苦痛的鎖鏈束縛,動彈不得。除非原諒傷害我們的人,不然通過快樂的鑰匙將會握在他的手上,他反而成了監獄的看守者,囚禁著我們。選擇原諒才是奪回權力,掌握自己的命運與感受,當自己的救星。」、「以眼還眼,到最後只會讓全世界的人都變成瞎子。」
追究惡行,但原諒行為者,這樣的觀點對我而言是個全新的體悟。但回頭想想,我們無法寬恕,不正是因為把行為與行為者綁在一起嗎?但要把兩者截然畫分,這須要非常高的智慧,我坦承,我很難做得到。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沉思良久:敵人的所做所為你或許必須反抗,但你仍舊能愛他們如同愛兄弟姊妹。
兩位智者也討論到各種情緒。
其實,人只有四種基本情緒,其中三種是所謂的負面情緒:恐懼、憤怒和悲傷。正面的只有喜悅,或稱快樂。探討喜悅,意義就等於探討讓人們不虛此生的原因。
屠圖大主教說,「找到更多的喜悅並不能讓我們倖免於人生中必然的困苦和心碎。」、「不過,假如能尋得更多喜悅,我們就不會怨天尤人,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態接受磨難。即使困苦,也不會因此變得冷酷。雖然心碎,卻不會因此崩潰。」
大主教說:「我們生來就是為了活在喜悅之中。這並不表示人生會輕鬆如意、毫無痛苦。而是我們可以轉身面向強風,接受這就是我們必須通過的風暴。假裝事情不存在並不會因此成功,接受現實是改變的唯一契機。」
但喜悅不常存,反而是痛苦常常伴隨人生。何以致此?
達賴喇嘛說:「因為有痛苦的經驗照亮,快樂的本質才顯得澄明。那些痛苦使人得以清楚看見何為喜悅。」、「很多人視痛苦為問題,事實上,它是命運賜給你的機會。哪怕困難,哪怕痛苦,你依然能處變不驚,沉著自若。」
達賴喇嘛也說,當我們發現自己以外的他人也正在受苦,自己並不孤單,自身的痛苦也會隨之減輕。「苦難和消沉並不能決定我們是怎樣的人。重點在於我們可以運用這些事情,化逆境為轉機。」
所以,「苦難可能會提升我們,也可能會打擊我們,差別要看我們能不能在苦難中發現意義。沒有意義,毫無目的受苦,人很容易一蹶不振。但若能在苦難之中找到意義或救贖,哪怕一絲一毫也好,便能使人獲得昇華。」
佛學大師寂天曾說,痛苦對人造成的打擊,會使人放下傲慢。當自身受苦,連帶會對其他受苦之人興起慈悲,而由於自己遭遇過痛苦,也會避免帶給別人痛苦。
悲傷呢?
悲傷這種情緒讓我們願意尋求彼此的支持和扶助。大主教說:「如果因為凡事順心如意,我們才有今天的交情,那我們不算真正親近彼此。是那些困頓的時光、那些痛苦的時刻,是悲傷和哀愁,將我們緊密交織在一起。」
作者補充,悲傷是為了提醒我們愛得多深。沒有愛,不會感到悲傷。因此當我們感覺到自己的悲傷,儘管不安、儘管心痛,但它其實是在提醒你,如今已逝的那份愛當初有多美。徘徊在眷戀、失落和思念當中,可以感受人生的豐富紋理,那些時刻就像碎散的織錦,散落在這個不斷被撕裂再重組的世界之中。
大主教說:「喜悅是一種使精神超脫物質的古怪力量。與悲傷相仿,通往喜悅的道路不能繞過痛苦和逆境,而是必須從中穿越。」
的確如此。無論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或是「揮淚播種的人,必歡呼收穫。」都一再印證,喜悅不可能從天而降,必須經過苦難和磨練。付出了多少,回報就有多少。
所以,本書作者也說,人無法阻止天降災厄,但其餘很多的苦難,人都能化解。災厄、病痛和死亡,都是生所必然,是人無可避免的現實。但我們可以選擇要不要自尋煩惱,替這些再多添上理智和內心自造的苦惱。我們做出愈多不同的選擇,療癒自己的痛苦,愈能夠轉而幫助他人,用佈滿淚痕但也充滿笑聲的心靈之眼,平撫他人的痛苦。我們愈能放下對自我的執著,伸手擦去他人眼裡的淚水,也就愈能夠承擔、撫慰、昇華我們自身的苦痛。
喜悅無不伴隨著憂傷。事實上,正是因為有痛有苦,我們才得以感受喜悅、珍惜喜悅。確實,我們愈能正視自己和他人所受的苦,也愈能夠正視喜悅。
死亡呢?
達賴喇嘛說:「很多人一想到死就怕得不得了。我往往會告訴他們,要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環。有始就會有終。一旦我們能接受死亡是常態,遲早會到來,心態也會隨之改變。」
古代西藏一位高僧曾說:「要實際看出一個人心智發展的程度,就看他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能夠懷抱喜樂的心迎接死亡是最好的,無所畏懼次之,再下則是至少沒有遺憾。」
達賴喇嘛說的這句話讓我動容:「我寧可下地獄而不想上天堂,地獄比較多問題讓我解決,我在地獄可以幫助更多人。」
這本書裡也用各種場景的描述,來訴說兩位智者之間的情誼,但讓我最感動的是大主教剛抵達印度時,對達賴喇嘛說:「我覺得,我這一生最美好的一件事情,就是遇見你。」
而相處五天後,兩人要相互告別時,達賴喇嘛溫暖的指著大主教的臉說:「這張臉,這張特別的臉,我想,到我臨死的時候…我會記得你。」在臨終的時候,看到另一個人的臉,還有比這更真摯的愛的表徵嗎?
大主教聽聞後,感動得低頭沉吟,他只能說出「謝謝你,謝謝你。」
而我,讀到這段文字時,早已淚流滿面。
>More
全部書評
|
共12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波波夫妮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5/04
在苦難中,選擇喜悅
這是一本深具啟發性的對話錄,我非常喜愛的書籍。
記錄了達賴喇嘛與南非屠圖大主教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印度達蘭薩拉共度五天的深度交流。他們共同探討了在充滿苦難的世界中,如何找到並維持內心的喜悅。
喜悅不僅是一種情緒,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分享了他們面對流亡、種族隔離、疾病等人生苦難時,如何透過改變觀點、培養謙卑與幽默感、學會接受與原諒、實踐感恩與慈悲,以及無私的付出,來培養持久的喜悅。
苦難是人類共通的經驗,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
透過轉化內心的態度,我們能在困境中找到意義,並從中汲取力量。
書中也結合了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研究,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理解並應對嫉妒、恐懼、孤獨、焦慮等負面情緒,進而培養內在的平靜與喜悅。
這本書不屬於任何宗教或族群,它屬於每一個渴望在生命中找到平靜與喜悅的人。
透過兩位智者的智慧與慈悲,我們學會在苦難中選擇喜悅,並將這份喜悅傳遞給他人。
展開
海蒂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4/10
精神領袖的相知相惜令人動容
我本人是民間信仰,一直懷疑世界兩大宗教的精神領袖,對談內容難不成會有共識?經友人強烈推薦,決定試讀。真的非常慶幸,能與此書相遇,書中傳達的慈悲與愛,不因身受苦難而改變,難以想像的大愛與寬容,都解釋了為什麼兩位能成為精神領袖。
有些問題,領袖也無法回答,例如:為什麼人要受苦受難?為什麼人要互相傷害?不能回答,但可以接受,接受後釋懷,釋懷後原諒,原諒是放過自己,不是懦弱無原則。
推薦給因「宗教」領袖而卻步的觀望者,本書甚少提及宗教差異,只有滿滿的愛與包容,是值得推薦的好書。
展開
霞霞
Lv.1
追蹤書評人
4.5
|
2025/04/10
|
電子書
劇透警告
閱讀心得
以溫柔筆觸描繪人生的終點與重生,讓人深思生命的意義與面對別離的勇氣,閱讀後感到心靈被療癒,學會珍惜當下與所愛之人。
展開
國王
Lv.3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2/08
這本書和宗教關係不大
看看兩個大師之間的相處 他們見面時的喜悅 以及分離時的難過
他們都有悲傷的過去 像是流亡印度和對抗種族隔離
但他們現在的生活充滿著喜悅
展開
@Aa8311133272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7/27
非常有份量的一本書
用很簡單的事情轉念,可以更深刻的體悟喜悅感受喜悅,是一本會簡單但想要繼續一探究竟的內容,會有酸鼻頭的時刻,會有撥雲見日的時刻,在生活上有深深的體會
展開
范達達
Lv.5
追蹤書評人
5.0
|
2023/10/25
《兩位智者的對話》
最近常常在思索信仰、宗教等比較偏向性靈、哲學類的問題。剛巧,手邊有一本排隊很久的書,於是就順手拾起翻閱,想不到,讀後大受感動,很多疑惑也因此迎刃而解。野人獻曝,就將自己的一點讀後感與大家分享吧!
這本《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The Book of Joy)並不是一本新書,原著於2016年出版後,中譯本跟著在2017年上市,2022年電影《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上映,出版社也順勢推出第二版。我手中的這本書,就是第二版。
2015年,為了慶祝達賴喇嘛80歲的生日,南非大主教屠圖飛越重山峻嶺,抵達印度達蘭薩拉,和達賴喇嘛相處五天,並共同回答來自全球對於「喜悅」的提問,在資深編輯道格拉斯.亞伯拉姆的協助與整理後,這本《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於是問世。全書紀錄了兩位宗教領袖充滿睿智的觀點。
關於戴斯蒙.屠圖,我大約十年前就知道這個人。除了知道他是南非大主教、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主席、曾獲諾貝爾和平獎外,當年讀過他的《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彩虹之國的和解與重建之路》,更是讓我感動到熱淚盈眶。
在黑白衝突那麼多年之後,南非白人總統戴克拉克主動退位,並與曼德拉聯手促成黑白共治的新局,為了共同迎向未來,曼德拉主政後一年,決定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實現轉型正義。
身為「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主席,屠圖大主教強調,「我們任何人都無權說『讓過去的事過去吧』,然後揮手間一切就真的過去了。我們的共同經驗恰好相反——過去的一切並未消失、沉寂。除非我們能徹底地解決一切,堅定地直視它的核心,否則它就會不斷回過頭來糾纏我們,甚至挾持我們;因為這正是它奇特的本質。」委員會讓加害人與被害人集聚在全國性的聽證會中陳述個人經驗,讓政府得以紀錄並還原過去的歷史。加害人坦承罪行,獲得大赦,被害人及其遺族也在聽聞當事人的致歉後,放下重擔。
這樣的制度和設計,與台灣這幾年促轉會的功能當然大相逕庭。台灣的轉型正義是不是另一種政治迫害與秋後算帳?與南非當年主張的真相、和解、寬恕精神,是不是相距甚遠?人人心中自有一把尺,不必多言。
至於達賴喇嘛這位尊者,他的言行風範就更加耳熟能詳。因為工作的關係,朋友之中有人曾親晤達賴喇嘛,事後,朋友在描述與活佛會面的經過時,眼神散發出來的光芒,燦爛耀眼到令人無法逼視。不在現場的我,總是好奇,是什麼樣的魔力與魅力,會讓第一次與之接觸的凡夫俗子感動至此?
這些疑惑,在這本達賴喇嘛與屠圖大主教的對話錄中都能找到解答。
就我個人看法,我感覺達賴喇嘛的人生境界甚高,他雖是宗教領袖,但不排他,不覺得佛教才是唯一正確的宗教。他說:「地球上七十億人口,超過十億人沒有宗教信仰,我們不能把他們排除在外。他們也是人,是我們的兄弟姊妹,也有權利過更快樂的人生,當人類大家庭當中的好成員。所以,要培育我們心中的價值觀,並不一定要靠宗教信仰。」他更大度的說:「世界上各宗教的信奉者別無選擇,必須接受其他信仰存在的事實。我們勢必得生活在一起。為了過得快樂,我們必須尊重他人的傳統。」、「信仰並沒有錯,問題出在信徒。」達賴喇嘛不自認自己高等一等,他一再強調,他只是這世界上70億人之一,與其他人無異。
就此,屠圖大主教也承認,如果只因為達賴喇嘛不是基督徒,所以死後不能上天堂,在他而言,他會認為這是一件不可思議之事。
達賴喇嘛說:「年輕時,我會忘記自己只是以一個人的身分,跟其他同類對話。那時的我覺得自己是不同的,但那種想法讓我感到孤單。正是這種人我有別的意識,使我們離人愈來愈遠。事實上,這種傲慢的想法會先造成寂寞,進而會讓人焦慮不安。」
達賴喇嘛對大主教說:「你有時候要我表現出聖人的樣子,一般人預期看到你規規矩矩的。但若你把自己看成一個普通人,只是七十億人中的一人,你就知道沒必要為我的行為吃驚,或覺得我應該表現得有所不同。不論何時何地,不管我是跟國王女皇總統首相在一起,還是跟乞丐在一起,我一直牢牢記住,我們都是一樣的。」、「主教,你誕生的方式和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你是主教,出生的方式就比較特別。然後,當生命結束的那一天到來,你也會和普通人一樣死去。」、「人會傲慢,就是把自己暫時身負的角色,跟與生俱來的身分搞混了。」
「承認自己的極限和弱點不失為一件好事。這可以是一種智慧。明白自己在某些方面還不夠,才會努力求進步。」
其實想想,這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正因為自己心底先存了「人我之別」的分別心,才會生出比較、競爭、嫉妒、優越感等種種心態。這世上的種種爭執、磨擦與衝突,不正因此而來?
所以,藏傳佛教有句格言說,人生的諸般痛苦,往往源於人平常互相如何對待:「對上嫉妒,對下鄙視,與同位者好爭勝負。」
大主教屠圖也說:感激你現下擁有的事物,對澆熄嫉妒很有幫助。達賴喇嘛說:「人會心生嫉妒,往往是因為太過重視物質財產,而不注重真正的內在價值。如果重視的是經驗或知識,並不會有太多嫉妒。」
達賴喇嘛與屠圖大主教對話時另一個重點是寬恕 。
面對中國強力鎮壓西藏,迫使達賴喇嘛不得不離鄉背井流亡海外長達五十餘年,達賴喇嘛要怎麼選擇寬恕?他解釋:「寬恕和單純縱容別人為惡,兩者有很大的區別。大家有時候容易誤解,以為寬恕就是接受或支持惡行。不對,不是這個意思。我們要把差別劃分清楚,行為者與其行為,或者說一個人和他所做的事。對於錯誤的行為,可能有必要採取適當的抵抗行為去阻止它。然而,對行為者,你可以選擇不要心生憤怒和怨恨。這才是寬恕的力量所在─不會被情緒蒙蔽,忘記那個人也是人,從而能用清明、堅定的心境應對壞事和惡行。我們堅決反對惡行,不只是為了保護那些受傷的人,也是在保護傷害別人的人,因為到頭來他們一樣會受苦。所以說,我們阻止他們的惡行,也是在為他們長遠的幸福著想。」
大主教說:「原諒並不表示遺忘某人的所作所為。不做出消極的反應,不臣服於負面的情緒,並不表示要對惡行不聞不問,或者任由自己再度受到傷害。寬恕並不代表不去伸張正義或讓壞人不受懲罰。」
大主教說:「寬恕 ,是療癒傷口、放下過去的唯一途徑。倘若不能原諒,我們就擺脫不了傷害我們的人,注定要被苦痛的鎖鏈束縛,動彈不得。除非原諒傷害我們的人,不然通過快樂的鑰匙將會握在他的手上,他反而成了監獄的看守者,囚禁著我們。選擇原諒才是奪回權力,掌握自己的命運與感受,當自己的救星。」、「以眼還眼,到最後只會讓全世界的人都變成瞎子。」
追究惡行,但原諒行為者,這樣的觀點對我而言是個全新的體悟。但回頭想想,我們無法寬恕,不正是因為把行為與行為者綁在一起嗎?但要把兩者截然畫分,這須要非常高的智慧,我坦承,我很難做得到。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沉思良久:敵人的所做所為你或許必須反抗,但你仍舊能愛他們如同愛兄弟姊妹。
兩位智者也討論到各種情緒。
其實,人只有四種基本情緒,其中三種是所謂的負面情緒:恐懼、憤怒和悲傷。正面的只有喜悅,或稱快樂。探討喜悅,意義就等於探討讓人們不虛此生的原因。
屠圖大主教說,「找到更多的喜悅並不能讓我們倖免於人生中必然的困苦和心碎。」、「不過,假如能尋得更多喜悅,我們就不會怨天尤人,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態接受磨難。即使困苦,也不會因此變得冷酷。雖然心碎,卻不會因此崩潰。」
大主教說:「我們生來就是為了活在喜悅之中。這並不表示人生會輕鬆如意、毫無痛苦。而是我們可以轉身面向強風,接受這就是我們必須通過的風暴。假裝事情不存在並不會因此成功,接受現實是改變的唯一契機。」
但喜悅不常存,反而是痛苦常常伴隨人生。何以致此?
達賴喇嘛說:「因為有痛苦的經驗照亮,快樂的本質才顯得澄明。那些痛苦使人得以清楚看見何為喜悅。」、「很多人視痛苦為問題,事實上,它是命運賜給你的機會。哪怕困難,哪怕痛苦,你依然能處變不驚,沉著自若。」
達賴喇嘛也說,當我們發現自己以外的他人也正在受苦,自己並不孤單,自身的痛苦也會隨之減輕。「苦難和消沉並不能決定我們是怎樣的人。重點在於我們可以運用這些事情,化逆境為轉機。」
所以,「苦難可能會提升我們,也可能會打擊我們,差別要看我們能不能在苦難中發現意義。沒有意義,毫無目的受苦,人很容易一蹶不振。但若能在苦難之中找到意義或救贖,哪怕一絲一毫也好,便能使人獲得昇華。」
佛學大師寂天曾說,痛苦對人造成的打擊,會使人放下傲慢。當自身受苦,連帶會對其他受苦之人興起慈悲,而由於自己遭遇過痛苦,也會避免帶給別人痛苦。
悲傷呢?
悲傷這種情緒讓我們願意尋求彼此的支持和扶助。大主教說:「如果因為凡事順心如意,我們才有今天的交情,那我們不算真正親近彼此。是那些困頓的時光、那些痛苦的時刻,是悲傷和哀愁,將我們緊密交織在一起。」
作者補充,悲傷是為了提醒我們愛得多深。沒有愛,不會感到悲傷。因此當我們感覺到自己的悲傷,儘管不安、儘管心痛,但它其實是在提醒你,如今已逝的那份愛當初有多美。徘徊在眷戀、失落和思念當中,可以感受人生的豐富紋理,那些時刻就像碎散的織錦,散落在這個不斷被撕裂再重組的世界之中。
大主教說:「喜悅是一種使精神超脫物質的古怪力量。與悲傷相仿,通往喜悅的道路不能繞過痛苦和逆境,而是必須從中穿越。」
的確如此。無論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或是「揮淚播種的人,必歡呼收穫。」都一再印證,喜悅不可能從天而降,必須經過苦難和磨練。付出了多少,回報就有多少。
所以,本書作者也說,人無法阻止天降災厄,但其餘很多的苦難,人都能化解。災厄、病痛和死亡,都是生所必然,是人無可避免的現實。但我們可以選擇要不要自尋煩惱,替這些再多添上理智和內心自造的苦惱。我們做出愈多不同的選擇,療癒自己的痛苦,愈能夠轉而幫助他人,用佈滿淚痕但也充滿笑聲的心靈之眼,平撫他人的痛苦。我們愈能放下對自我的執著,伸手擦去他人眼裡的淚水,也就愈能夠承擔、撫慰、昇華我們自身的苦痛。
喜悅無不伴隨著憂傷。事實上,正是因為有痛有苦,我們才得以感受喜悅、珍惜喜悅。確實,我們愈能正視自己和他人所受的苦,也愈能夠正視喜悅。
死亡呢?
達賴喇嘛說:「很多人一想到死就怕得不得了。我往往會告訴他們,要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環。有始就會有終。一旦我們能接受死亡是常態,遲早會到來,心態也會隨之改變。」
古代西藏一位高僧曾說:「要實際看出一個人心智發展的程度,就看他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能夠懷抱喜樂的心迎接死亡是最好的,無所畏懼次之,再下則是至少沒有遺憾。」
達賴喇嘛說的這句話讓我動容:「我寧可下地獄而不想上天堂,地獄比較多問題讓我解決,我在地獄可以幫助更多人。」
這本書裡也用各種場景的描述,來訴說兩位智者之間的情誼,但讓我最感動的是大主教剛抵達印度時,對達賴喇嘛說:「我覺得,我這一生最美好的一件事情,就是遇見你。」
而相處五天後,兩人要相互告別時,達賴喇嘛溫暖的指著大主教的臉說:「這張臉,這張特別的臉,我想,到我臨死的時候…我會記得你。」在臨終的時候,看到另一個人的臉,還有比這更真摯的愛的表徵嗎?
大主教聽聞後,感動得低頭沉吟,他只能說出「謝謝你,謝謝你。」
而我,讀到這段文字時,早已淚流滿面。
展開
姿沂的閱讀天地
Lv.6
追蹤書評人
5.0
|
2023/07/22
|
電子書
想要提升心靈方面的人很推薦這本書
看完這本書開始省思自己
告訴大家不要只想著自己 不要甚麼都想著我.我.我
並且告訴大家怎麼獲得心靈的快樂
真的很推薦這本書~
展開
御紅
Lv.1
追蹤書評人
4.5
|
2023/07/12
劇透警告
「喜悅要向內(心)求。但很多人卻拼命往外求比如名車、豪宅,往外求是求不到(喜悅)的。」
先看過紀錄片,特別記得兩人的笑聲,主教的笑聲宛如螺旋式上揚,達賴喇嘛的大笑響亮,發自內心喜悅的丹田大笑,開心如斯!感動於兩人的友誼。相處時看到的不是兩位宗教領袖,而是很單純心地的深厚友誼。
作者問他們如何看待死亡?
屠圖(當時罹癌嚴重):「你(達賴)還能輪迴轉世。」類似如此就不用擔心死亡。
達賴喇嘛:「你一定會上天堂。你是基督徒,能先進天堂,到時你來帶我進去天堂。」接著補充,「若以佛教來看,我們結下了非常良好的關係和情誼,這便是生生世世的關係。」
屠圖看著達賴:「你是這麼珍貴的寶,中國不小心就把這樣珍貴的寶,讓給世人了。」
他們的成長背景,只熟悉達賴喇嘛1959年出走西藏,當時只是個青年,2歲被認證是14世達賴喇嘛,必須和父母與家人分離,離開他記憶中溫潤的母親,一個人進入布達拉宮。小學的他對科學好奇,一轉頭,他只有自己和圍繞的導師、僧侶、隨從。
一個人的孤獨。
16歲時,藏人把「帶領西藏政權和藏傳佛教的重責」全部壓到他身上。16歲,不過是個高一的孩子,他卻得背負所有藏族人民的期待。然後,中共政權和軍隊及炮彈來了,他改裝騎馬,到最後一個高地,回望布達拉宮最後一眼,再不能回頭,一路驚心動魄避開軍隊,前往印度。
屠圖主教,童年記憶中的父親,平時人很溫良,可惜一但喝酒變身,酒醉後家暴母親的父親,令無能為力幼小的他,心中對於暴行特別憤怒。長大後遇到南非實行「種族隔離」政策,原本也只是平凡家庭,四個孩子的平凡父親、丈夫,開始學習,成為牧師,後來更成為帶領眾人對抗不公義政權的大主教。
「自由,只要你不願意被剝奪,就沒有人可以奪走。」
屠圖主教和達賴喇嘛,都遇到可怕的生命及安全威脅,無數的考驗與苦難。「友誼」讓他們遇到彼此時,「宛如八歲的孩子」,一見面擁抱、大笑,達賴喇嘛不停牽起屠圖主教的手,「愛不釋手」大概就是這個概念。
人生面對的災難和挑戰,不同,也相同。兩個宗教領袖面對龐大苦難後的內心堅強,對於別人的傷心跟苦難,同理心且感同身受,看到老友時的歡天喜地,他們就是個「人」,不是高高在上嚴肅的尊者。
「我有時看到一些領袖端出嚴肅的神情,正襟危坐,我都想著等一下儀式過程若出一點亂子,就有趣多了」
「你,趕快擺出一個尊者的樣子啊!」兩人又是一陣宏亮大笑。
等於讀了兩個尊者精華版的人生故事,緊扣「喜悅」主題,看完後,搭配紀錄片,深刻記得他們的響亮笑聲。
「想得到喜悅,多為他人付出,貢獻你自己。」意思是只要有愛,什麼狀況情境中,心都是自由。
印度的西藏兒童村,住的都是年幼時從西藏逃至印度的孩子們,多數是貧窮人家的孩子,也有家庭環境良好,父母透過關係拼命把孩子送出西藏……一但離開就回不去了。一個中學女孩跟兩位尊者介紹自己,才說到五歲離開父母和家人,便掩面大哭,老師趕緊安慰她。
達賴喇嘛:「妳可以想著妳得到了全然的自由,獲得了完全的學習機會,還能把妳所學的一切貢獻。若是這麼想,妳會不會好一點?」女孩點點頭。
屠圖主教把「聖餐禮」端給達賴喇嘛。「原本非基督徒是不可以領受聖餐禮,但我認為他的精神跟一切,值得接受這份聖餐。」
主教的女兒(後來追隨父親也念了神學院),她捧聖餐禮給達賴喇嘛,屠圖主教將麵包捏起放入達賴喇嘛的嘴中,佛教徒守不飲酒戒,照理說聖餐中的葡萄酒,不可以飲用。達賴喇嘛以手指沾酒,放到嘴中,一口,以示敬意。
就像兩人在達賴喇嘛80歲生日慶祝會上(西藏兒童村秘密籌辦的祝福,現場2300多個學生),他們唱起了輕快美好的祝福歌曲,屠圖主教跟著快樂地跳起舞。
僧侶不能唱歌跟跳舞,他邀請達賴喇嘛站起來,達賴喇嘛站起不動,看著屠圖主教舞跳得投入,接著屠圖主教頑皮地拉拉達賴喇嘛的手,要他「配合」揮手跳舞。達賴喇嘛機械式動作配合
真情至性之前,尊重彼此宗教,所以他們都曾看著對方說「可惜他是佛教徒」「可惜他是基督徒」對老友的讚美跟尊敬,向對方說出美言善語,「我不能繼續讚美他,我怕他太過高興」又是相視大笑。
屠圖主教提到曾經很後悔的事(不破書梗了),告訴作者,「我意識到唯有當下,只有當下能夠把握機緣。我希望他原諒我。」
達賴喇嘛握著屠圖主教的手,依依不捨地揮別對方。一期,一會。(*屠圖主教已在2021年到了天堂)
紀錄片88分鐘,書有370幾頁,書末附上「喜悅」的幾種練習方式。「喜悅」何來?讀完再想到影片中難以忘記的「笑聲」,笑開了心。
展開
射手媽咪婷婷
Lv.10
追蹤書評人
5.0
|
2023/07/05
劇透警告
在我們既定的印象裡,異教之間總是存有排他性,甚至還會妖魔化異教來宣揚自己的信仰,但在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的身上卻奇蹟似地看見充滿包容與接納的深厚友情,光是翻開這本書瀏覽兩位互動的照片,就忍不住令我熱淚盈眶,因為他們所散發出的笑容與慈愛,都足以令人深信這世界仍舊存在美好。
兩位的對談契機始於原本達賴喇嘛打算前往南非參與屠圖主教的壽宴,無奈南非政府迫於中共的壓力而不願意核發簽證給達賴喇嘛,於是也促成了屠圖主教飛往印度與達賴喇嘛對談並記錄成書的計畫。
我們或許沒有榮幸可以親臨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對談現場,但可以透過一部電影及一本書深入了解兩位精神領袖的內在思維,對於全人類而言都是莫大的幸福與喜悅。
事實上,倘若我們不知道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過去的經歷,實在很難從他們的逗趣的肢體動作與笑顏去得知兩人曾經遭受的苦難,更加不可思議的是理應一生懷憂喪志且憤世嫉俗的兩人,何以能真誠地感受到心靈的平靜與喜悅呢?這當中一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大智慧,也是這場對談之所以深具價值的原因。
達賴喇嘛被問到中國入侵西藏令其被迫遠離家鄉流亡印度的坎坷命運,他表示流亡的幾十年反而令他擺脫了繁文縟節,也有機會交到更多的朋友,更能把慈悲為懷的理念向全世界宣揚,雖然被迫離開成長的家園是很令人難過的一件事,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苦痛,一旦把眼光放遠,就不再拘泥於眼前的挫折。
我很感動達賴喇嘛在對談中提到全世界有七十億人口,但是有超過十億人沒有宗教信仰,所以他認為要培育心中的價值觀並不一定要靠宗教信仰,因為我們不能把無宗教信仰的人排除在外。這一段話非常震撼我,也有別於過去聽聞某些宗教總是宣揚只有信仰他們的神才能得永生,就好似不信者就沒有資格得到任何關愛。屠圖主教同時也令我深受感動的原因是他宣稱倘若天堂恐同,那他便不願意上天堂。他們兩位所展現的包容力正是向我們展現寬厚的慈悲心。
為什麼這次對談的主題要針對「喜悅」來談呢?主要是現代人即便擁有再多的物質享受,都無法真正感受到喜悅,而「喜悅」又關乎到一個人是否能保持心性的穩定,進而發展出同理心與慈悲心。
而阻礙人們感受到「喜悅」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對談中提到恐懼、壓力、焦慮、沮喪、憤怒、寂寞、嫉妒、病痛⋯⋯等,其實要遠離這些苦痛並不是假裝它們不存在,而是轉換看待事物的角度。例如當我們感受到痛苦的時候,也想想其他飽受苦痛之人,這不是基於比較誰比較可憐的心態,而是把自己與他人連結,讓自己感受到此刻並不孤單,把原本的苦惱轉向憐憫,自然而然自身的痛苦也會減輕。
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的觀點大致上雷同,唯一有些許不同的是達賴喇嘛認為有些感受是可以透過修行在發生之時就立即轉化,而屠圖主教是主張感受不可抹滅,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化逆境為轉機,屠圖主教甚至表示即便是劇烈的痛苦,也是人生不可少的調味料,至少能夠培養人的同情心。
在對談中,我們可以得知「喜悅」是即刻可得且不必等的東西,而期望造福他人的時候就能得到最大的喜悅。然而,在造福他人之前又必須先屏除自我中心的思想,當一個人總認為自己與眾不同,那就是痛苦的來源,倘若認為自己與有情眾生都是一樣的平凡人類,才能遠離孤獨而創造與他人的信任關係。
說到底,一個人之所以無法感受到喜悅的原因並非是事件本身,而是來自於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追尋更大的喜悅講述的是一種更富有同理心,且能轉而關懷他人痛苦的善行,也是基於如此崇高的理念,進而促成了兩位宗教界精神領袖的世紀對談,並且透過兩位的互動真切地展示了何謂言行而一。
這是一本令我數度感動落淚的智慧之書,光是閱讀文字就被他們兩位智者的言談所折服,更被他們的幽默風趣所逗樂,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透過文字、有聲書及電影去領略如何安頓內心並練習感受喜悅。
展開
詹奇奇|IG推書人 @77reading
Lv.6
追蹤書評人
5.0
|
2023/03/03
◆ 提要
🤝「我們生來就是為了活在喜悅之中,這不表示人生會輕鬆如意、毫無痛苦。而是我們可以轉身面向強風,接受這就是我們必須通過的風暴。」
這或許是南非大主教戴斯蒙‧屠圖與達賴喇嘛的最後一場會面,他們在這難得的一星期中談論關於「喜悅」的一切,包含「喜悅的本質」、「那些讓喜悅遠離的事物」及「喜悅的八大支柱」,這三的部分也是此書中的三大章。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主要記錄的是兩位智者的談話,並由道格拉斯・亞伯拉姆彙整成文字,甚至加上一些科學方面的解釋。此書不僅談論「喜悅」,更記錄了身處於不同的國家、信奉不同宗教、語言也並非完全通順的兩位智者的友誼及互動。
◆ 心得
達賴喇嘛被中國政府強行拿下西藏,必須喬裝才能逃出原本屬於自己的家鄉,所幸在印度得到無限期的庇護,至今已經歷半世紀的流亡;大主教曾致力於支持正義及推翻種族制度,看過許多百姓因種族而承受不同等的苦痛,現在因癌症而身體較為孱弱。
他們承認自己曾經也是有負面情緒,但他們透過修行、就像訓練肌肉一樣的增強「精神免疫力」的練習,他們學會樂觀看待著個常人感覺痛苦的世界,並有能力以微笑面對每一天。
他們認為,越自我的人越容易感受到痛苦,如果能在感受到痛苦時,將眼界放寬到全世界,會發現世界上有許多人和你一同受苦,也就不會這麼難受了。這點我非常同意,大概也像我一直說的,在我閱讀量開始變大時,我對於自身的關注越來越小,對於生活上的小毛病也就不覺得有什麼好反應過度的了。
✤
這本書也強調了「人性本善」及「給予」的重要性(讓我想起了《人慈》和《給予》這兩本書) ,還有一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故事內容是說一位資源不多的媽媽,以三房大的房子收容一百多名棄兒,她的善心感動周遭的人,最後得到許多幫助、成立兒童之家,而她也成為傳奇人物。
🤝「達賴喇嘛調皮的語氣一轉,溫暖的指著大主教的臉說:『這張臉,這張特別的臉。』他停下來好一陣子才又接著說:『我想,到我臨死的時候……』死這個字如預言一般迴盪在空氣中。『我會記得你』」
不只是兩位智者的話語讓我感到驚嘆,他們的互動也讓我感動,大部分都是調皮的互動,從一開始見面的作勢親吻、摸手等肢體動作,到中間的互相調侃、自嘲,最讓我感動的是上面這段,我看完直接哭出來!如果南非友善一點,這一對可愛的朋友就可以相處更多時間了。
✤
這絕對是難以用三言兩語介紹的一本好書,非常值得大家一讀!整本書都還算好讀、好理解,但可能因為我一開始把它想得更簡單,加上這本書談論的是比較靈性方面的層面,有些地方需要停下思考、消化,所以我覺得有比我想像中不易讀一點點。
但是這本書讀得再久也完全不會讓我想棄書,絕對要當人生必讀的!非常喜歡兩位智者的言論,作者以無信仰的角度來記錄與彙整,或許也是讓此書成為經典的一個推手!
最後我想說,「自我成長」這句話每個人都會說,讀完這本書後就會發現,似乎並不是說這句話的人就會懂它的意思。我同意兩位智者所說的,「喜悅」才是我們人生的目的。
推薦給所有人類。
展開
POOHSANTHOUGHTS
Lv.6
追蹤書評人
4.0
|
2022/08/29
劇透警告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人玍無常
任何岀現的情緒是因為我們選擇不同的觀點去看同一件事
可能是我們的經歷可能是眼界亦可能是習慣去決定
因此情緒沒有什麼正負之分
擔心未成形的事只會於事無補
為已確定的事實憂心更加浪費時間心情
寂寞是每個人的必修課程
興幸自己已經練成享受其中了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悦
不談傷春悲秋
展開
April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2/07/31
|
電子書
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時是被觸動,有時是感傷,哭了好幾次,而回想大主教書中的話語還是會忍不住哭出來,確實可以感受到屠圖大主教是更世俗的,讓你知道,可以不用這麼苛責自己,然後達賴喇嘛則像是讓你知道,我們都可以做得更好,而且兩個人都用一種讓你覺得自己也做得到的方法說明給你聽。
整本書淺白易懂,是不是教徒都不影響閱讀,閱讀的過程更像是在被治癒。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