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小看大:全知全能的幻想(illusion of omnipotent and omniscient) 書中起頭麥提國王就像小時候的獅子王辛巴,同樣面對「年幼即位稚嫩」國王的模樣,讓我思索內在全能/外在無實權的矛盾。Winnicott(1946)認為思索父性功能(paternal function)之一是提供堅實的結構,讓孩子有機會呈現壞的部分,進而去看見並修正他們的「壞」,在於維持界線與秩序的功能,從孩子的角度,看著睿智英明父親的背影崩毀,自戀受到挑戰帶著嬰兒式的全能感,以為世界能夠被操弄於自己的鼓掌間,但現實的脆弱與年齡讓他期待受挫,內在狀態也隨之轉變。這樣的狀態與矛盾象徵誘發多樣的回應,大臣們的不信任、人民的同情、讀者的好奇等等,也讓我在閱讀間帶著更多好奇,麥提要如何自處?外在的內憂外患他是否承受得住?在上位者注入新鮮的觀點是否會被國家接受?
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雅努什‧柯札克所寫的《麥提國王執政記》(King Matt the First)是兒童文學範疇中的少年小說,但麥提國王只是個小孩,老國王死了,被迫繼承王位。 兒童文學之所以能夠歷經時間的淬練,風靡全球大小讀者,原因在於兒童文學呈現了「靈魂的真實」,兒童文學忠實陳述出孩子眼中所見的「真實」,和靈魂有著深刻的關聯。 幼小的麥提當上國王,一開始就得面對父親身邊的大臣,這群大人覺得新國王只是個孩子,事事瞞著他進行,麥提面對眼前困境,他選擇反擊,一個年輕國王的冒險故事因此展開,除此之外,小說還描述了許多社會改革,特別是針對兒童,其中一些是柯札克在他自己的孤兒院中製定的,被認為是波蘭當代和歷史事件的輕寓言。 柯札克經常採用童話的形式,為年輕的讀者準備成人生活的困境和困難,以及做出負責任的決定的必要性。麥提在統治時,製定幾項大膽的改革,旨在改善他的王國人民的生活,特別是孩子們的生活,但儘管他的意圖是出自好意,現實仍然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後果;他也曾試圖自己閱讀和回覆所有郵件,卻發現來信過多,他需要依賴秘書。而麥提對他的部長們感到憤怒,將他們逮捕,但很快就意識到他不了解自己,被迫釋放部長並建立君主立憲制。 從孩子進入成人生活,等於告別童年、離開舒適圈,麥提再也不是小孩了,來到成人世界這個牢籠,麥提一路從希望走向失望,最後甚至破滅,的確,蝴蝶破繭時,並不是所有的蝴蝶都能展翅高飛,有些在等待翅膀乾時,成為別的動物的盤中飧,成長意味著失去,有人成長時也同時抗拒成長,也有人被迫早熟/晚熟,但青春烏托邦仍舊是烏托邦,青春稍縱即逝,等在孩子前方的成人生活要求個體以成人方式擔負責任考驗,懂得接納人生的缺憾、把自己縮小。 麥提最後把國家治理到自己被國民拋棄,被敵軍流放到荒島,離開童年城堡,或許這也是成長的儀式之一,青春短短幾年只是人生漫漫啟航的第一站,麥提往後要走的還長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