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感力 (電子書)

88折$ 197
4 /5
57位讀者評分
5
39%
4
40%
3
10%
2
2%
1
9%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56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06/17
我收到的是電子贈書,
會發書評是因我覺得它評分,
應該沒那麼低⋯。

確實它沒提到如何發展「鈍感力」的方法,
但我覺得對高敏的人來說,
裡面提的一些內容和故事,
是有給我一些方向。

特別在書中這章:
你要比那些忌恨你的人,更加光彩奪目⋯

對於在職場安份做事、
卻有同事硬是要惡整造謠的人來說,
本書的這章,很有鼓舞的作用。

當然如果還是擔心買錯書的,
或許光是這章的這句話,
就可以成為努力方向,
不一定要知道本書作者怎麼想就是了⋯。
展開
user-img
0.5
|
2024/05/14
由於這本書書名取得好,介紹也說在日本賣座,作者也是知名作家,便買了。
但真的寫得非常差、毫無洞見,是日本老男人膚淺陳舊的觀點,與時下流行的內在書籍完全不在同個檔次。
我不懂出版社是怎麼回事,竟然行銷這種明顯的爛書。
請看到評鑑的讀者不要買!
展開
user-img
1.0
|
2024/05/03
|
電子書
不否認鈍感存在,來平衡敏感的重要性
但某些作者所寫的舉例,過於吹捧鈍感,反而讓鈍感力凌駕於道德之上。
印象中最不舒服的一例是,描述一位喜歡穿鮮豔衣著、首飾的奶奶,總會向左鄰右舍展示他的新衣服,而左鄰右舍會回覆:「您穿起來很合身唷!」。而這類美意的互動,卻被描述成,老太太聽不出「諷刺」的頓感力,是我們該學習的。實在無法接受。
展開
user-img
1.0
|
2024/04/21
|
電子書
特價電子書66元想說書名蠻有意思的”鈍感力”,就買來看看,結果內容非常讓人無言,從頭到尾就是一直舉例稱讚鈍感的好處,完全沒提到如何去培養這個能力,這種書可以檢舉他是詐騙嗎?
展開
user-img
4.0
|
2024/03/13
這次的採購因為購書量較多,有一些書都有被壓到,有些有折痕或破掉,但不影響閱讀。我覺得廠商包裝不夠用心,希望下次改進,不然都覺得好書都被糟蹋了。
展開
user-img
0.5
|
2024/01/18
這本書雖然我未直接將其歸類為厭女之作,但其中仍明顯存在性別偏見。中文版雖已修飾原文的不當措辭並刪減部分糟糕內容,但仍帶有陳舊且有爭議的思想。




一些評論指出書中未提及如何培養鈍感力,但在這部分我認為應該為作者正名,因為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培養鈍感力。
展開
user-img
2.0
|
2023/11/08
這本書是Mybook 10月份的限時免費電子書
🍫序號:freebook2310A

這本書在博客來的書評數有近50篇,本來我是很期待這次的閱讀體驗,閱讀後感到失望,後續回去看才發現,出版社巧妙地提供了不少人前五章的試閱機會,有爭議性的都藏在後半段並有部分未翻譯。


遲鈍的力量✏️

作者主張在這個高壓力的年代,應該盡可能讓自己「遲鈍」些,才能避免傷害、降低內耗並維持健康。
日本人很重視察顏觀色的能力、擔心不和群,故有一個詞叫「讀空氣」,連拒絕也都委婉。不果也正是如此,讓我跟擔心這本書中教導男性追求女生的方式,因為女人是善於逃跑的生物,所以男人需要鈍感力、不要害怕被反覆拒絕。
日本女孩兒啊,麻煩賞對方一巴掌且立刻報警。這時候你需要武士道精神。



女性的強大✏️

渡邊淳一主張女性之所以強大就在於鈍感力,因為在其行醫職涯中有女性流出的血超過失血標準上限仍能存活,天生脂肪厚且習慣經痛,故不畏寒冷與產子劇痛,當稚兒需要哺乳時,也不介意在公開場合袒胸露乳(原文用了「放蕩」一詞)。

我認為這裡最糟糕的部分在於,單一女性失血過多能存活,並不表示所有女性都能承受過量失血。女性並非天生遲鈍,而是因為生理構造不得不習慣與接受流血和疼痛,是一種因為反覆刺激、反應疲累不得不接受的「去敏感化」過程,因為如果對此過度反應就無法生存下去。
公開哺乳並非是單純無視於他人,而是為避免嬰兒持續哭鬧,不得不為而之的行為。


這本書更多是「精神喊話」要高敏感族群不要那麼敏感,卻沒有提出實際要如何執行,僅流於反覆舉例。但是例子中卻又存在相互矛盾。例如說女人遲鈍,卻又因為嗅覺靈敏從而發覺丈夫的出軌,進而導致婚姻破裂。
但是平心而論,赤誠的婚姻在丈夫出軌那刻早就破裂了吧,怎麼會歸咎為過於敏感的嗅覺呢。

我不想直接地貼上一個厭女的標籤,但是我看到社會強加給女性的責任與壓迫,只能說年代背景有著巨大差異。



高敏感真的不好嗎✏️

我認為或許作者太想宣傳「鈍感」的好處,並強調其必要性。
但世間事物多是一體兩面,如果無法去察覺周遭的細微變化,或許也就無法成為一名作家,以纖細的文字描繪出幽微人心。
過於鈍感的主管或許無法意識到下屬的壓力,進而導致離職率與表現不佳,但高敏感的主管或許可以察覺該點,提前做出調整。不論敏感或是鈍感都是一種性格,無分優劣端看我們怎麼使用。

醫學中有個對抗過敏疾病的療法,叫脫敏治療或過敏原免疫療法(desensitization/specific immunotherapy)。是刻意在皮下注射過敏原,進行免疫忍耐。使身體產生阻礙性抗體和抑壓性 T 細胞,當患者對過敏原的敏感反應日益減少時,症狀也得到舒緩。
所以或許,這是必然的過程,該煩惱就盡情地去煩惱。

Brad Bushman做過關於憤怒的負面情緒相關測試,如果我們選擇沉浸於情緒中大肆發洩,甚至破壞實體時,思考能力是被綁架的,甚至往往容易越陷越深。透過冥想、細數關心你的人,或其他轉移注意力的行為,反而能讓大腦冷靜下來。
與其否認自己的感受,到不如習慣並接受他,當感知到壓力、緊張時,不如告訴自己「嘿,我知道這是個挑戰,試試我能做到哪裡吧。」


喜歡記得愛心跟追蹤點起來,下次更新時會更快收到通知唷。
展開
劇透警告
身為一個很敏感的高敏人,想說來了解一下甚麼是「鈍感力」。
指的是不要對任何事都太敏感,把任何事都放在心上。
例如:被上司罵了,卻一直把它放在心裡,影響自己整天的心情,可能因為一點小事就受到挫折。
這時候就很需要擁有鈍感力,不然就會整天糾結在不好的事情上。
除了對事情要有鈍感力,五感也要具備鈍感力。
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
作者說視力太好容易眼睛疲勞,這點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只要視力有1.5就算視力太好了,我有一隻眼睛1.5。
雖然我也會感到眼睛疲勞,但我不知道是不是跟作者說的跟視力太好有關係
或許是3C看太多,和視力沒有關係哈哈。
聽覺太靈敏,所以晚上睡覺總是要戴耳塞睡覺,就算周遭沒有太大的聲響。
但只要有一點點聲音就很容易受到干擾睡不著,或是醒來。
嗅覺只要一聞到味道,就知道是什麼人出現,或是知道是什麼食物。
缺點是對食物味道太敏感,可能導致挑食。
味覺發達也代表著更容易挑食,我就是很挑食的那種···
只要常喝的飲料店今天味道不對,一喝就知道了,因為對食物的味道很敏感,所以也會影響心情。
或是食物味道一吃覺得味道太淡、太鹹,或是料理方式不對,總是吃得出來。
所以對食物很挑剔,感覺這是一個缺點沒錯。
觸覺皮膚常常有敏感反應,例如比較容易曬傷或是皮膚過敏。
只要一碰到灰塵或是比較不乾淨的東西,皮膚就會紅腫癢到不行。
以上就是太沒有「鈍感力」的缺點,綜合來說我還真是內外都是高敏人
但是有些算是與生俱來的,我也不排斥,可能可以靠後天訓練,達成不要那麼高敏。
練習在情緒上、感情上、五官上鈍感力,可以降低許多不必要的情緒,也能快樂許多。
我們都需要學習「鈍感力」!
展開
user-img
0.5
|
2023/07/23
只談鈍感力很重要,那要如何提高鈍感力?完全没提。類似案例一再重複舉例,從傷口,感冒等去談鈍感力,但這些案例其實是一樣的阿~
展開
user-img
4.5
|
2023/03/06
鈍感力是一種生存的哲學。

近年時有耳聞高敏感一詞,有些人遇見事情比較容易走心,例如工作上或人際面上的流言蜚語,甚至會被瑣碎的事物綑綁。鈍感力卻能讓人不至於耗損身心靈的能量,免除不必要的情緒,以免跌入困境。不去過於揣測,是因為過度的想像會放大心境的黑洞,反而不利於結果。

大部分的人很容易將他人的冷嘲熱諷作為一個質疑的聲音,但那些貶低的話語並不會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完善;有些人亦會對於讚揚沾沾自喜,但這些褒揚的字詞也不會因此讓目標突然地達成。過於在意他人的眼光與評論,每天都必須生活得如履薄冰;而具備鈍感力的人,能夠更心無旁騖地往自己嚮往的方向前進。

此外,大多數的人會將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記得更牢,但實際上即使再怎麼不開心,事情也不會在如此的情緒下有所轉圜。倒不如慢慢地將注意力放回自己更重要的事情上,忘掉不愉快的種種,一笑置之。

持續培養鈍感力的技能是重要的,修心也會修身,讓人生更有品質也更為健康。
展開
user-img
3.0
|
2023/02/27
一開始收到這本書的試讀簡介,還以為是在教人「逃避」呢。

但後來發現:鈍感力,是一種「高敏人」很想內建的能力。就如你所知,我們無法做到不敏感啊...

其實這本書主要就是在告訴你,不要過度在意、不要太敏感、大而化之、保持無所謂等...但某種層面上來説,是很霸道的。

為什麼這麼說?想像一下,一個情緒已經在低落的人,你卻告訴他「不要那樣想嘛」「打起精神來呀」一樣。很霸道的(好吧我可能又要被作者勸說別過度敏感😅)

不過書中有趣的是提到:「睡得好,六萬小時的差距」,再次點出了睡眠對我們的重要性,不論是身體上或大腦在做決策時的幫助。因此請好好睡覺!

身為如此高敏的我,對於細節的變化、聲音、氣味都有諸多的感應,偏偏幸運地擁有一副「易睡體質」,也許因為這樣,整體運作才能維持在一定的水平,讓我不至於做出失誤的判斷。

書中舉出例子我覺得有點不解:

比如說『拙劣的思考,和沒在動腦差不多』其實是想表達「與其左思右想沒頭緒,不如直接倒頭睡了吧!」但如果沒有編輯註解還真是看不懂呢。而且這乍聽之下看來很逃避的行為,你還要沒有睡眠障礙才辦得到,這...這也太廢了吧?

沒錯!這本書給你的感覺常常就像這樣。

其實你也明白很多事你不放注意力,他就影響不了你;但當你意識這些干擾,不就代表放入注意力了嗎?這個流程就有點Bug,高敏人我會推薦你去讀《高敏感是種天賦》或《共感人自救手冊》等等,你不要讀這種你不擅長的事,愛自己的原生能力,才會得到釋放。

總之「鈍感力」對於平時感知能力不敏銳的人,或許可以強加運用,忽視那些無關緊要的訊息,就好了;但好睡體質就像是中大獎一樣,可遇不可求啊。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2/26
閱讀重要文學作家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在這疫情逐漸平穩的日子,也有許多感觸。全書共分為十七章,在前面五個章節,我看到了同時有醫學背景的作者,回首過去的時光,舉出很多生動活潑案例,來揭示何謂「鈍感力」。在現代生活緊湊繁瑣的事務接踵而至,往往因為別人的一言一行,或者人際互動來往之間,產生諸多摩擦或者打擊,這幾年我也留心到很多關於「高敏感」議題的探討,從精神、心理學、醫學,外在世界與身處人群的我們,仰賴的是「身體」各種訊息與訊號的反饋。

《鈍感力》會使我想起,過去有好幾年曾經流行EQ訓練與高情商的話題,在職場、情場或者原生家庭裡面,說到底會遇到的挫折與無法溝通之境比比皆是,渡邊淳一談了很多人物的故事,看似恬淡安然,或者我們其實沒有人愛聽到「遲鈍」這種負面詞彙,因此「鈍感力」在每個人的身上,或者說這個名詞的背後,有的人是真的有智慧、有的人卻是「不放在心上記掛著引發憂愁」等等...。而身為文豪又兼具醫學背景的渡邊淳一,信手拈來是醫學院、文學界的案例,要怎麼長期持之以恆的「生活」著、好好生活、穩健地走下去,其實就如同血液的流淌與呼吸的順暢與否有關。在《鈍感力》當中,也提到了自律神經或者敏銳的五感與睡眠狀態,都讓我重新思考緊繃的忙碌工作生涯,有什麼地方需要自省,並且好好停下來(甚至就輕輕地放手、Let it Go...)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2/26
《鈍感力》第一次看到的新興名詞令我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點下了書籍介紹頁面,收到試讀後竟篇篇都爆擊著我內心的小宇宙,時有同感,時有感觸,時有反思,時有驚喜……。
發現原來擁有「鈍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啊,說來還要有天賦,才能有如此強大的才能,但是畢竟沒有天賦也可以靠後天補足,就在遇見這本書後開始影響改變。
在充斥著高壓、快速、比較的現實社會中,往往都認為得敏感、機靈一點才能做好更多事情,才看得懂別人的臉色不被討厭,書中卻啟發出另一個角度的思惟,是我此生完全沒想過的,感官過於敏感未必就十分優秀,過於敏感反而造成多方的負面影響。
了解「鈍感」不只能運用在對於我們身邊周遭所發生的人事物,以至身體細胞血液、心靈精神都需要鈍感的力量來保持舒心、自在、健康的狀態。期望自己能日漸增強《鈍感力》萬歲!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2/26
劇透警告
[此為樂金出版社提供一到五章試閱活動讀後感]

本身是高敏人,又有高敏兒的小孩,一直深受感覺敏銳的困擾。

雖然「心思細膩」似乎比「感覺遲鈍」獲得的評價更高,但渡邊淳一在這邊[鈍感力]中提出,「有益的鈍感」不只有助於人際關係,也是高齡者保持健康的秘訣。

作者以職場和社交上所見到的人物為例,對他人批評過於敏感的人,即使很有才華,卻通常無法堅持下去;那些能夠持續成長,心態平和的,也並不是少受批評,而是不讓評價往心裡去,這就是所謂的「有益的鈍感力」。

以小說《失樂園》著稱的作者,原來曾擔任十年的骨科醫師。書中從醫學觀點指出,身體健康的人,必定血液循環良好,而自律神經與血管的健康息息相關,心情閒適、放鬆,就能讓血管放鬆,血液循環不受阻礙。

睡眠品質也對於身體健康非常關鍵,減少思慮,不無謂煩惱,才能輕鬆入睡,也需要靠「鈍感力」。

這本書文筆流暢好讀,所舉的事例也很貼近真實,讀了前五章還是意猶未盡,尤其最後一章的標題「最終極的鈍感力,正是偉大的母愛」,對身為高敏感媽媽的我,實在太吸引人,要趕快找來一看究竟。

作者說,鈍感力其實就是適應環境的能力。尤其在現今的社交媒體時代,路人甲乙丙丁都可能隨意對自己發出評論,鈍感力應該是人人都需具備的生存能力。

推薦這本好書給大家!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2/26
劇透警告
如果要說有什麼能力是生活必須的,我現在會說是「鈍感力」!

日本文學大師渡邊淳一寫的《鈍感力》一書中提到了不少案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被主管責罵卻面不改色、始終不疾不徐回應「是,是。」的S醫生,看起來好像能力不佳,但S醫生比起其他同事來,卻平步青雲地往上升職,最後成為了大醫院的院長,作者才發現S醫生之所以身體健康且能一路升職到院長的能力,其實就是旁人覺得不重要的「鈍感力」——直到訪談院長而發現院長毫不在意地回應時,作者才明白不過度在乎別人的話語是一種能力呢!透過有醫學背景的作者,在親身體驗的案例分析及歸納後,身為讀者的我也十分驚訝:原來「鈍感力」才是身而為人珍貴難得的「超能力」啊!

作者不僅提供諸多案例,透過這些案例分析及比較,我也能從中了解自己過去經常失眠的其中一個原因——多思多慮。在本書中,作者說明了人類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也解釋了自律神經失調的諸多原因,更精準地道出血液與神經系統的關係,對我的啟發甚大。我真心希望可以藉由這樣誠懇的心得,讓身邊的讀者也知道,其實一般人唾棄的「遲鈍」,若能適時發揮作用,對自己及周圍的人,甚至是整個社會氛圍都是一種很了不起的幫助呢!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2/26
劇透警告
前陣子朋友分享了一部在講「鈍感力」的小影片,隔一段時間就看到樂金文化提供鈍感力的試讀活動。透過作者詳細描述,讓我對鈍感力更加了解。
聽到遲鈍,我們都會先入為主,覺得是負面的意思,但是它也有正面的意思。如果我們把『遲鈍』換成『鈍感力』,我們就會覺得是一個專有名詞,甚至納悶是什麼意思。
有些高齡者仍老當益壯,即是因為常遲鈍點,甚至時常喜樂。時常的快樂,有益於健康。若想要時常快樂,就要懂得不要過於在意他人的言論。太過敏感,不僅造成身體負擔,也會造成心靈負擔。好比說因為生氣,使我們交感神經加劇,導致血管變窄,血壓升高。
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睡眠不足甚至失眠,不僅外觀憔悴且精神狀態差。倘若有充足睡眠,精神飽滿,身心狀態也會良好。
展開
user-img
4.0
|
2023/02/26
劇透警告
「鈍感雖然有時給人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
很高興受邀試讀樂金文化出版的新書渡邊淳一《鈍感力》,初看到新書介紹時,最吸引我的,是作者渡邊淳一。寫出《失樂園》小說的他,究竟會如何闡釋他自己的人生哲學「鈍感力」呢?
.
綜觀全書內容,除第一章開宗明義點出,「鈍感力是一種才能」,其餘諸章可以分為牽涉到所思所想的精神轉念,以及以醫生身分,從身體的生理反應探討「鈍感」的必要性。而鈍感力所能適用的範圍,不僅可以活用於職場工作,也能夠擴及親友關係、婚戀關係等人際關係,甚至可能進一步重塑價值排序,讓人重新取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
從一般對詞彙的理解而言,「鈍感」通常相對於「敏感」,予人的印象和遲鈍、緩慢等負面形象有所關聯。但是,渡邊淳一在《鈍感力》的逆向思維,便是重新賦予「鈍感」較為積極的詮釋。在他的思考框架中,鈍感力不僅是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才能,對磨擦和不快一笑置之的才能,更是幫助現代人適應步驟緊湊的現代環境的才能。
.
在現代環境下,高敏感族群常常會覺得活得很辛苦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對於外在人事物的反應非常敏銳,以致容易敏感、脆弱,也容易受傷。無論是外在環境影響到生理反應,或是在人際關係中,被上司批評、跟家人口角、和朋友不合、與戀人產生摩擦等,種種負面訊息和負面情緒,都使得自己的心靈大傷小傷不斷,舉步維艱。渡邊淳一提出的對治解方,便是培養自己的「鈍感力」。
.
培養鈍感力,意味著適時地讓自己活得遲鈍一點、不那麼敏感一點,於是,面對批評,即使挨罵也不氣餒,而是能夠迅速轉換心情,不陷入在「被罵了」的負面情緒漩渦或是內心小劇場。我認為這是一種有益的轉念,是讓自己的心靈保持靈活彈性的餘裕,也是一種將負面情緒和對自我的評價切割開來的練習。當接收到外在的負面訊息時,不要急著讓自己對號入座,將他人對自己的責怪和怒罵照單全收,而是練習後退一步,暫停一下,用更澄明的眼光審視雙方情緒的根源。
.
此外,在高壓行業工作的從業者,例如書中所舉的醫生,如果沒有適時培養鈍感力,可能無法在前輩的斥責聲中撐過菜鳥時期。在此,其實不應該鼓勵僵化的職場風氣和文化,或吞忍隱形的職場霸凌。但倘若在尚無力改變環境和處境之際,懂得稍微調適自己的心態,以及調整自己回應逆境的方式,人生或許不那麼容易「卡關」。如書中的S醫生不但不受斥責影響,反而能夠緩和現場氣氛,回家後馬上將責罵拋諸腦後,還能在一邊挨罵時一邊藉機培養自己的能力,往自己的下一階段目標邁進,可說是撐過「地獄職場」的一條出路。
.
「沒有比那種多少有些才華,但自尊心過強的傢伙,更令人擔憂的了。」
.  
我對書中所舉一則關於寫作者的敏感與鈍感的故事特別有所感觸。有一名非常有才華的作家O,當自己嘔心瀝血創作的作品被退稿時,不像渡邊淳一想辦法自我排解、自我安慰,藉酒消愁之後,重新燃起想要創作的慾望和鬥志;反而因為過強的自尊心,在屢屢被退稿時大受打擊,沒能繼續創作新作品,最終一蹶不振,從文壇消失。
.
渡邊淳一說,O先生就是一個「文學路上的少爺」,因為性格天真、敏感,又對自己的才華滿懷自信,一旦遭遇挫折,又未能及時調整好心態,其創作之路便容易走不長遠。因此他認為,「(有益的)鈍感就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力量。」
.
其實,不只是文學界,各種領域的創作者,包括現今當道的影音創作者、自媒體經營者,皆是如此。想要讓自己的創作之路長長遠遠,保持一定的鈍感力是絕對必要的。在惡意攻訐和負面聲量容易在網路傳播中加倍放大的時代裡,倘若對所有外界的聲音和惡意毫不設防,過度敏感,過度反應,最終挫傷的,只會是自己珍貴的創作才華。我認為所謂的「鈍感力」,與其說是被動、消極地不作為,不如說是一種有意識的自我揀擇過程,將保護自己的才華和身心狀態視為第一要務,適時地隔絕、鈍於感受惡意。如此,方能只接納良善的批評,讓自己的創作精益求精。
.
「鈍感的人和敏感的人相比,前者不會造成器官的消耗,可以更為悠閒自在、胸襟開闊的長壽下去。」
.
有益的鈍感力還能夠從醫學觀點找到支撐的論點,那就是不頻繁、異常地刺激自己的交感神經,而是讓副交感神經支配,進而讓全身血液維持暢通無阻的狀態,如此可以安頓身心,保持舒適自在。我們已經了解許多疾病的發生,和精神上持久的壓力和慢性疲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為了維持身心健康,渡邊淳一說:「有益的鈍感力可以避免增加自律神經不必要的負擔」,確實有其道理。
.
渡邊淳一尚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五感過於敏感的弊端,論述鈍感力的重要性。包括視力太強容易造成眼睛疲勞、聽力超常容易干擾思緒,甚至進一步造成幻聽等精神問題,皮膚過於敏感、嗅味覺敏感等,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造成困擾。
.
然而,這部分的舉例我認為稍有失當,包括嗅覺很強的女性能輕易嗅聞出丈夫外遇,渡邊淳一在此卻說:「假使這位女性的嗅覺不那麼敏感,她的家庭不也就能和睦相處、平安無事了嗎?」讓鈍感力反成為一種掩耳盜鈴。此外,倘若前述從精神層面讓自己轉念,屬於自己尚能控制的領域,生理上、五感的敏感有時是天生而不受控制的,需要藥物等等的輔助。在此討論五感鈍感之有益,頗有「此人同理心十分遲鈍」的感受。
.
儘管試讀範圍有限,也有些舉例讓人無法認同,我仍認為重新思考「敏感」與「鈍感」是對自己有益的思辨練習。當自己已經因為敏感和焦慮而痛苦不堪時,試著讓過度執著的眼光,從所有引發恐懼的事物上移開,適時轉念,培養自己的鈍感力,不失為可行的處世態度,也能讓自己心境更加平和淡定,從容穿越人生之道。
展開
user-img
4.0
|
2023/02/26
#胖子翻書《鈍感力》
-傳說中的沾枕頭、秒睡著的功力

這幾年有很多力變成一種討論趨勢,
之前有本書《安靜是種超能力》,
探討內在《高敏感是種天賦》,
討論心理適應的《心適力》。

今天看到一種特別的能力,
應該恐龍都有的《鈍感力》!

你想想看為什麼恐龍的年代,
那個不會有柏油路,地況很糟糕,
時不時還會有堅韌的植物樹木尖刺,
在他奔跑的時候忽然畫出一道大傷口!
你看過暴龍停下來,倒在地上大哭大鬧嗎?

沒有,是的我也沒有!
我們根本沒看過恐龍啊!

可是那個畫面會不會感覺很荒謬,
想說你堂堂龐然大物,竟然怕痛?

好吧,我承認這句話超級歧視,
誰說上古恐龍不能怕痛的?

然而在那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鈍感力》可能是生存的必要能力。

你覺得在打架的時候,
被揍一拳就痛的倒在地上大滾,
哭天搶地喊著媽媽的人會贏?
還是打斷牙齒也咬緊牙關,
鼻青臉腫依舊舉起雙拳,
努力拚搏到最後的人會贏?

《鈍感力》這本書提到一種遲鈍的力量,
非常有趣!他是一種天然的保護機制,
讓人可以接納挫折,而不被一時情緒或失敗沖垮。

其中有三個點,我覺得很受用。

① 夜夜好眠力-
一個沾上枕頭就可以睡著的人,
和一個翻來覆去兩小時,起床清醒兩小時的人相比,
好睡的人比難睡的人一生多了約六萬個小時!
《異數》裡面成功的基本法則才一萬小時,六萬小時可以讓人多優異多少?

這裡的好睡不只是睡著的速度,還有起床清醒的訓練。
唯有好睡好醒,才能讓你的精神與效率加成。

② 勝敗平衡力-
在學時間班上一定有兩種人,
A同學有著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膽量,
拿到6分的考卷,還可以笑笑的回家準備挨揍。

B同學考了96分,戰戰兢兢的覺得回家又要被罵,
拿著96的考卷,臉上好像抹到大便,手發抖的回家。

可能是家庭教育的不同,可能是自我要求的差距,
因應措折的能力不同,未來存活的機率和可以留在一個產業的機會,自然不同。

越是害怕跌倒的人,一旦打落谷底就很多事情變不可能。

③ 五感均衡力-
你有沒有認識絕對聽力的朋友?
我有幾個視障的學生就是絕對聽力,
音樂班的術科考試對他們來講沒有問題,
有些頑皮的小鬼,用指甲刮玻璃的聲音讓他們崩潰!

我們可能只覺得很尖銳,對他們來講就是放大100倍。

那是一種酷刑哪!

就像有人嗅覺非常敏感,那有多痛苦你知道嗎?
想想《火影忍者》的牙為什麼會被鳴人打敗?
因為一個屁!沒錯,就是一個屁讓他通盤毀滅。
被打敗不可恥,被一個屁打敗羞辱性極強。

當我們羨慕別人的天賦異禀,別忘了身為凡人的幸福快樂。

《鈍感力》裡面有許多有趣的觀點,推薦給同樣覺得平凡的你,或許在其中可以找到你獨一無二的強項。

用一句書中的話當結尾:「鈍感力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展開
user-img
3.0
|
2023/02/26
劇透警告
飩感力
一開始看到的時候對於這個詞彙充滿著好奇
什麼是鈍感力
是新出現的名詞嗎
一開始看到字面上的意思
是對事物遲鈍感嗎
對於新的詞彙產生好奇的我
報名了這場試讀
了解到原來
飩感是一種能力
簡單來說適應能力抗壓性
任何感覺(五感)適當就好不要多
多了感覺就變得敏感
少了感覺就會變得冷感無情
對於外在因素被人罵
出了社會才遇到
我想我是缺乏鈍感力的人
因為常常會因為一句話
而陷入了悲傷
所以我要學習到鈍感力帶給我的益處
不要過分在意他人的話語
使身體的系統達到最佳狀態
自律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達到平衡狀態
使身心靈完整的休息
睡眠及精神生理狀態完全的放鬆
或許頓感所涉及的範圍還有很多
也讓我認識到鈍感力詞彙
及所包含的意思
今後也會不斷思考
鈍感力帶給我的生人啟發
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鈍感力還在生活及人生上帶給我的驚喜
推薦常陷入悲傷或是高敏感人格閱讀這本書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2/25
樂金第一次出版如此溫柔的書籍,初看會思考是否正確。

細想能理解出版社的用心,財經相關書籍探討的是資產不斷累積,要進攻,屬於「剛」的範疇。

鈍感力如同財經探討心理層面的書籍,要提醒讀者別忘了防守,沒有良好的身體,追求再多的數字也無用,這屬於「柔」的一面。

書中令人省思的一個假說:心理影響生理,自律神經影響到身體。

我有很深刻的體悟,如果日常壓力過大往往會影響到身體,容易身體不適或感冒等症狀,造成惡性循環。

如果能適當的排除壓力,讓心靈保持一個平衡狀況,許多小痛小病就能不藥而癒。

鈍感力是現代人必備的能力,大家生活壓力大,有些人會在工作得不到成就感,進而在網路上找尋成就感,有些極端人士就會以抨擊他人為樂。

如果過於在乎這些「網路酸民」的言論,一定對身心靈造成不可抹滅的傷害。

這時,拿出鈍感力就非常重要了。

好書一本,推薦給各位讀者。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