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說話練習:百萬按讚肯定!說對一句話,祝福孩子一生(電子書收錄親子減壓溝通練習手冊) (電子書)

88折$ 227
4 /5
7位讀者評分
5
43%
4
28%
3
29%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5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4/07/30
因為圖書館不是很好借到,所以趁優惠買來看看,我個人不太擅長說話,看完覺得是有值得學習地方,內容淺顯易懂,說話方式也適用在老公身上😅等小孩上小學應該會再複習一下內容吧
展開
user-img
3.0
|
2024/07/29
提出的狀況都蠻誇張 但真的很多人這樣說
以會願意看這本書的人而言不太實用
能夠把這些內容看進去的人 可能也不會這樣說了
整體來說 比較適合超級傳統家庭的人閱讀
(但看了可能也無法理解跟消化)
展開
user-img
3.5
|
2024/07/13
媽媽的說話練習
B+
綜合這本書的一個概念,就是究竟我們在教養的時候,到底應該用什麼樣樣的方式跟孩子溝通。
這是一個很好省思自己在管教方式的使用。
威脅、命令、責難、誘發愧疚、禁止、嘲諷、質問、以一概全,這些方式都是自己常在情緒高漲時,不自覺的慣性教養方式,突然覺得自己在生氣時的樣貌真的很猙獰甚至是失控。有時候更是八點檔壞女人嘴臉上身。
在溝通時第一步需要做到的是「情感認同」,之後的建議調整,孩子心理才會有空間以及彈性可以調整。
請託、建議、要求、認同想法、理解、鼓勵、替代折衷方案,這些都是可以練習使用的方式。

Action:
請託、建議、要求、認同想法、理解、鼓勵、替代折衷方案
展開
user-img
5.0
|
2023/12/09
這本書使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讓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練習自我覺察,進而辨認彼此的情緒,也讓我們瞭解到說,即使是負面情緒也有很多種不同的處理方法。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6/01
劇透警告
在大人的眼裡,小孩總是被認為無憂無慮,不需要為沈重的家計煩惱,也無需為生活瑣事煩憂,所以當我們在新聞事件中看見孩子因為不快樂而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時,很容易不自覺產生責怪的心情,時常會聽到這些可憐的孩子被批評:「真是不懂得惜福,做這些事情真的非常不孝。」

我總認為小孩是最弱勢的一群,因為無法獨立而必須仰賴父母,即便被不當的教養對待也只能隱忍,否則便可能危及到生存。身為孩童,雖然看起來天真無邪,但卻是被限制與評價最多的一個族群,每天不斷被催逼及禁止許多事,還要不斷被糾正與否定許多行為及感受,原因都在於大人缺乏對孩子的信任與尊重,總認為孩子太小不懂事,所以很難對孩子投以認同與肯定的眼光。

在《媽媽的說話練習》一書中提到:「父母擔心如果認同了孩子的辛苦困難,孩子會變得懦弱、擔心會寵壞孩子、擔心孩子會成為輕易放棄的人。」其實這種思維正是忽略了家庭應該扮演給予孩子支持與擁抱的角色,而非刻意行使磨練的場域。

作者尹智映是擁有17年教學經驗的國小老師,她認為要讓孩子展開笑容必須使用三種尊重的語言,分別為認同、肯定、溫情。其實我個人認為最難的即是「認同」,因為孩子的感受多半比大人敏感,生活經驗也相對不足,所以父母總是認為他們「大驚小怪」,甚至覺得他們是刻意找父母麻煩,所以父母很容易否定孩子的感受,時常會斥責那些感受都是「無中生有」。然而,作者在書中便提到:「尊重只能用尊重來教導。」,所以學會先認同孩子是親子溝通的第一步。

至於在「肯定」的部分,許多父母之所以難以做到是因為「不安」的情緒作祟,比如孩子一直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於是擔心一直持續下去會衍生更多的問題;孩子不願意積極學習,於是焦慮以後會找不到工作等,所以總是容易放大孩子的缺點而難以說出肯定的話語。作者在書中說:「父母的不安應該由父母自己處理。」清楚點出了父母在教養上的盲點,也期盼父母能理解孩子現在的一切行為並不能直接與未來畫上等號。

身為父母可能會因為時間緊迫或精神緊張而對孩子說出命令句,當孩子表現出不情願的態度時更可能一瞬間點燃父母的怒火,結果便是與預期的方向背道而馳,不妨試著以「詢問」、「請託」的方式與孩子對話,聽在孩子耳裡也會少了些壓迫感而增加配合的意願。比如之前曾經苦惱於孩子不願意在一進家門就去洗手,後來我改變了說話的方式為:「可以請你去洗手嗎?」果然孩子回覆的語調和緩了許多,也不再認為洗手這件事是一件麻煩之事。

這本書可說是親子溝通的對話範本,依據在家庭及學校可能發生的各種情境指出各種NG對話,並且在尊重孩子並保有原則及彈性的範圍內給予較良善的溝通建議,或許對父母而言看似一切很難完全達標,但當我們有心想要改變就能時時提醒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行事與對話,就如同作者在書中勉勵我們的:「我們很難成為不生氣的父母,但可以成為尊重孩子的父母。」

若你也想知道該如何在保有教養原則之下還能對孩子抱持情感上的寬容與接納,那學習更高層次的親子對話便是我們當務之急的功課,即便我閱讀過無數的國內外親子教養書籍,仍能在每一位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為人父母的使命,也更堅定自己必須持續學習且自省的任務。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