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者的世界 (電子書)

9折$ 405
5 /5
2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3/09/24
「我是一個歷史學者,我常自許要做一個溝通者,希望能透過歷史研究和歷史寫作,在古今之間,在不同的文化、族群和地域之間摸索貫通之道。」——《巫者的世界》

巫者,在不同的文化都能找到其蹤跡。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到:「能齋肅事神明者,在男日覡,在女巫。」

巫是可卜筮吉凶,並與神靈溝通的媒介,遇到乾旱天災還能祈福求雨,也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藥草知識,更有說法上古是「巫史不分」,巫也肩負了傳承歷史文書的記憶,是統治集團的一份子。

而到了近代,巫的行業沒落了,並被人輕賤,受人打壓,並被視為迷信、愚昧的象徵。

在韓國,巫女又被稱「萬神」,金錦花巫女甚至被稱為「國家巫師」、「無形文化財」,那講到臺灣的巫師,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畫面呢?

《巫者的世界》是林富士教授多年來針對巫者歷史的研究總結,對傳統中國和近代臺灣巫覡信仰的有著精道的剖析。

中國部份:

巫覡文化是中國信仰的基礎,雖然從東周、兩漢到宋朝時期,都不斷地被抨擊,被視為愚昧的象徵,但它卻是中國宗教景觀很重要的環節。

林富士主要探討巫覡文化從上古、魏晉南北朝到唐宋中古時期,其政治地位、形象、角色的變換,原本巫覡乃是統治階層的一部分,但愈到後面,隨著佛、道教的興起與醫療發展的進步,巫覡已慢慢退到了民間。

也可以看出在宗教信仰上,要獲取廣大民眾的支持,醫療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例如:道士用奏章;僧尼用齋講;巫覡用解除鬼禍;醫者用之湯熨散丸(針灸和藥物),這也是道、佛、巫、醫在醫療上的特色。

而明末清初來華的傳教士,以及在臺灣傳教的馬偕、馬雅各
等人,也是以醫療作為傳遞福音與立信於民的手段。

也介紹中國醫師和巫者兩者角色間的關係。中醫常會說病的六不治,其中一個為「信巫不信醫」;而巫師雖然也會治病,但不排斥患者也去找中醫。也會有中醫和巫同時合作的情形出現,

📝「其一是因為某些特殊的疾病,如癲狂、夢鬼交、邪病、祟病、痘疹、癘疫、瘧病、小兒 「驚忤、邪風」等,一般認為是由鬼神作祟所引起,即連醫者也不完全否定這種觀點。」
臺灣部份:

在現代社會巫師跟道士已很難加以分別。

「道士」、「法師」、「童乩」,在閩臺一帶,儀式和信仰方面常有融混的現象。無論是當時的士人或是近代學者也不容易分清其差異,有的是統稱他們為巫;有的則統稱為道家,這也能體現臺灣儒釋道三者信仰雜融的情形。不只是神明、連神明的神職人員也有很多功能重疊的部分。

更特別的是,作者竟然田野考察了六百多位的乩童,分析其背景和成乩的契機,很多都是因為病的關係,不一定是身心疾病,可能是求助神明後,依誓言或是主動想為神明來服務。

更整理了以往對童乩的研究,臺灣精神病患初發病時,有76%曾求助於童乩,童乩也是臺灣科精神科醫師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之一,也統整出童乩對於患者患病的理由,大半都是有鬼魂作祟,也有風水和八字的問題。

也有很多的研究把童乩當做病人,表示一半的童乩在成乩前有過人格解離或身心症方面問題,認為其自虐的降神儀式,除了是取信於祈禱者的方式,也認為這種對於痛覺無知覺的,更是有精神疾病的特色。

📝「童乩在儀式場合的裝扮,最吸引人目光的主要是:披髮(散髮)、裸身和赤足,若是不裸露(女性童乩一般不裸露),則大多會在頭上、腰際、身上綁上布巾,或是穿戴圍兜狀的神衣(有時還會加上裙子)。因此,我們可以說,童乩裝扮的主要特點是在於從頭到腳『解除束縛』」

📝「他們因為精神狀態容易進入恍惚或抗奮狀態,並且易於幻夢,所以認為是神所託請的人,可以為神與人之間作溝通,並為人服務,一旦在社會中神媒被大家所認可,並成為社會所賴以治病的人,慢慢地這就會成為文化的一部分。 」

並以圖像來介紹童乩的服飾、法器、過程、類型習慣,非常鉅細靡遺且有系統,本文大體上也僅是約略地介紹而已。

總而言之,林富士一生致力於巫覡文化上的研究整理,以做一個現代薩滿為自我定位,透過文獻進入異域,瞭解另一個世界的現象。

也是臺灣對巫覡研究的集大成者,更具有全球的視野,不只講述中國、臺灣,也把東南亞、西伯利亞、東北亞、乃至美洲和歐洲的巫師作為一種參照。

推薦給對這部份有興趣的人,是學術性的書,但不會難讀,有很多可以加以延伸研究的部份。

推薦指數:⭐⭐⭐⭐⭐


另外,林富士也有關於厲鬼文化的《孤魂與鬼雄的世界》,描述臺灣北部厲鬼的類型、源起、信徒,及與佛、道、巫三主的交涉;或是宗教與醫療的關係,可參見《 宗教與醫療》,這些都是十分有趣的題目。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