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學家李飛飛的視界之旅 (電子書)

88折$ 396
4.5 /5
11位讀者評分
5
64%
4
9%
3
18%
2
9%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8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10/17
你的北極星在哪裡?

15歲的李飛飛隨著不諳英語的雙親到了美國.面對著移民都面對的問題:生存,貧窮,周圍人們不友好的態度.李飛飛藉著每一個生命歷程中的北極星,心無旁鶩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拿著89.4的分數,面對薩貝拉老師的激勵"沒有人欠你什麼,如果你真的很想拿到A,下次再努力些"讓李飛飛找回了尊嚴,開啟了薩貝拉老師與李飛飛一生的緣分,在每一個抉擇,考驗時鼓勵,協助,無論是母親的病情,乾洗店的第一筆資金都有薩貝拉老師善意的雙手.這讓李飛飛有勇氣,有能力朝著她的北極星追尋理想.

"父母是孩子教育,發展的天花板",我初聽這句話還有些保留,在看完這本書的時候,真正感受到在李飛飛生命中許多次的抉擇,母親堅強的態度,以及支持的話語,在李飛飛大學畢業,研究所期間,華爾街,麥肯錫豐厚的offer,可以立刻解決家裡經濟困境,讓母親病情可以得到更好照護的徬徨下,母親還是問了一句"飛飛,這是妳真的想要的嗎?"堅強的父母帶著李飛飛來到美國,不是希望她飛黃騰達,財富滿貫,而是希望她能如她的名字一樣,自由追求"飛飛"她自己最大膽的冒險.

李飛飛在AI的進程中造成的影響,是局外人無法了解的,就像楊振寧,李政道背後的吳健雄.如果沒有李飛飛埋首建立的 ImageNet,2012年的AlexNet就無法驚艷世界,卷積神經網路也會繼續深埋在AI的歷史文物中無法浮現.深度學習,ChatGPT的出現也遙遙無期.在Jeffery Hinton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2024年,大概沒有多少新聞,網紅會關照到李飛飛的貢獻.因為李飛飛並沒有像所有人工智能的大牛們投入了矽谷的科技頂門,反而默默的在史丹佛走向了她新的北極星-人工智能以人為本的實踐,人工智能不再只是燦爛炫目的高科技,市場的領頭羊,而是所有人的"責任".
展開
user-img
3.0
|
2024/08/10
此書介紹作者自己研究開發人工智慧的過程
對人工智慧的做法及發展歷史進一步了解
讀起來有趣又生動,並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能有初步認識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7/15
作者非常寫實的把她所經歷到的各個人生重要時刻與歷程透過本書記錄下來,不只是各個AI關卡的成因,還包括移民的心酸、照顧父母的辛苦、受恩於人的感激等。
作者領導的實驗室創建了ImageNet資料集,成為視覺判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與必須突破的關卡。
經由她在AI領域頂尖的學術與google cloud team的經歷中,她比絕大多數人更早了解大規模的資料、演算法與強大的算力三者是發展AI的引擎。
更重要的,她告訴我們AI其實才剛開始;每年每年都將有突破性的發展,將震撼我們的人生。
展開
user-img
2.0
|
2024/06/05
|
電子書
儘管我期待這本書,並在出版後不久就開始翻閱!但作者在不算薄的書中,從來沒有仔細分析過她自己一開始提出的根本問題:要由當代人類來決定人工智慧的方向。然後,她繼續講述了大量篇幅,講述了她的個人生活經歷,幾乎迴避了關於這個方向是什麼或應該是什麼、「以人為中心」 到底意味著什麼,以及究竟誰有能力決定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簡言之,這是她自己跟這世界一次錯失的機會(畢竟每個人都有15分鐘被矚目的時間,或許對她而言,就是在美國國會聽證表現及這本書的出版)。

如同她在致謝詞中的開場白中可以最好地概括這一點:“這本書講述的是我所看到的物理和智力世界。‘’,但很顯然地,本書缺乏對整個世界的關照,只聚焦於她的前半生(但偏偏幸運的她缺少種族跟性別上的巨大障礙或狗血劇情),或許這跟華人世界的價值觀傳承有關(她在書中也不斷強調她與華文的緊密連結),比較難坦白揭露人生的重要轉折?

這本書的根本問題是它幾乎完全沒有涉及房間裡的大象:「人工智慧到底是什麼?及將來會變成什麼?」(這不就是讀者因為她背景而被吸引買書閱讀的重中之重嗎?),總而言之,這本書是對她生活的歷史敘述,其核心內容圍繞著她在將視覺轉化為機器學習方面的研究和工作。但過往成就並不表明,除了她的個人成長經歷之外,她看到了科學暨商業進步之外的任何世界。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5/18
整本書最終想傳遞
不要認為你能多厲害
在暴力的運算能力之下 算力就是力量
你腦袋想solution拚比不上算力的速度

但更重要的是
身而為人和AI的差異是
人性 尊嚴 道德 和 溫度

想像有天你重病躺在加護病床上
護士(AI)敦促你吃藥👩‍🔬
明知道吃藥 或者是按照處方箋規範是好的
但若少了或被限制自由 這不行 那也不行 一切按照規矩
僅能一直躺在床上 到生命最終
人生還有何意義?

人 因能感知他人情感 而顯得珍貴 -> 這裡指的是有感情 有溫度的人

AI用在好的地方 是良善的;反之,則是無比的災難
展開
user-img
4.0
|
2024/02/22
目前只看完前兩章,只是這兩章就為我解惑了一件事。
在由某次直播節目前,老實說我不認識作者,看到書名我也不會想閱讀。AI操控在人類、也應為人類所管理。。。我的直覺是本應如此 。直到某次直播節目提到,李飛飛博士到花蓮(國高中)學校演講,我才開始有了好奇。為何一位AI博士要到國高中部演講?還感動了聽眾?
前兩章為我解惑了,這確實是一本適合國高生閱讀的書籍。首先,譯者翻譯的文句很流暢,讓翻譯書也能讀到有圖像畫面的文章。其次,李博士的成長經歴最重要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對未來的遠見及其教育風格,讓作者自啟蒙時期就培養-閱讀、思考及好奇心,讓人更好奇這樣堅毅的父母如何為作者創造適合的成長環境,很受感動。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1/30
書中文筆極為流暢,我花了三天的時間酣暢地讀完整本書。
作者毫不保留地對讀者展現了他作為一位移民的心路歷程與對AI的深刻思考。

書中述及作者從小面對政治環境劇變時的無助與自問,以及作為移民內心無聲的吶喊。
他追溯自己對知識的渴望,從如數家珍地梳理物理學的演進,以好學者的角度踏入認知心理學與神經學的領域。

作者通過大膽的創新,透過許多散落在各領域的文獻研究,重新挖掘被AI寒冬遺忘的巨人肩膀。
他成功地創造了大型視覺資料庫ImageNet,
開創了充滿生機的AI領域小徑,吸引了許多蓄勢待發的領域人才,最終復辟了曾經沈寂的AI領域。

當今我們在大型語言模型的推動下體驗到眾多高效工具帶來的便利時,這本書讓我們明白,
這一切是通過匯聚眾多學術領域裡被低估的知識不斷累積與演進而來的。
在眾多大型企業巨頭與創投追逐AI帶來的資本極大化時,這本書告訴我們,
AI必須在尊重人性與倫理原則的基礎上,方能真正為社會帶來福祉。
這種觀點並非來自對天網與機器人反撲的懷疑論調,
而是源自作者與其學生對人性與科學精神的現場調研。

本書中提及許多人名,那些人伊始對我是陌生的,我本來以為書讀完後會將他們留在書裡。
但閱畢本書後,
了解到他們是如何對作者產生影響、
如何灌注在作者心目中那還在成長的AI幼苗後,
我竟然記得的不是學習模型與演算法名稱,
而是記得他們充滿暖心的所做與所為。
或許就像作者所說的,
AI是以人為本的。
展開
user-img
5.0
|
2023/12/22
劇透警告
聽了李博士的演講,很受觸動。與其說要幫孩子培養什麼能力來面對AI的挑戰,李博士更建議給予孩子發展自己的空間,外面可學的東西太多了,父母不要當絆腳石就好了。

書的內容看了1/3,文字流暢,李博士的個人故事也精彩,非常喜歡!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