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漫畫無法讓人聽到聲音,因此音樂類漫畫的表現最為困難, 但想一想,成功的音樂類漫畫其實非常多, 像是古典樂的《琴之森》、《交響情人夢》、《四月是你的謊言》, 搖滾 ...more
我是先認識了本書作者的母親愛麗絲米勒的著作而認識了這對母子。母親愛麗絲米勒是兒童創傷研究的權威與開山始祖,愛麗絲在書中展現出有如註生娘娘般兒童守護神的形象。然而,就 ...more
《現在這樣就很好》是一本很貼近人心的勵志書籍。在低潮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覺得現在這樣「很不好」,或是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咎於自己身上,覺得生活很不好、人生很不好,最不好的 ...more
最近在電視節目上看到一位精神科醫師已逐漸轉職為其他領域的教練,原因除了感受到白色巨塔不可言說的權力競爭,也因為擔任精神科醫師容易被病患影響情緒,所以為了自身的身心健 ...more
你今天「養生」了嗎? 在豐衣足食的時代,養生的觀念越來越普遍,少吃加工食品是基本的,更要針對可能缺乏的營養素吃保養品補給,講究一點的,排毒、靜心、正念,從身體到心靈 ...more
真的是超精彩的「黑色喜劇」,從爆笑到驚悚再到悲哀的轉折,真的是完全掌控了讀者的心!我們看到了一個平淡的開頭,叛逆的女兒告知單親爸爸的結婚喜訊,從看似驚喜到疑慮,又大 ...more
童話/寓言
延續第一本的設定以及環境, 依然是有點天馬行空但很可愛的作品, 繪者的圖辨識度高而且很適合這本書的調性, 單純以小孩子的讀物會覺得很具有童趣, 相較偶爾會有頁數稍微多的小繪本, 這本卻不是那樣, 但每頁都算精美而且印象深刻
繪畫欣賞
對於西洋繪畫不熟悉的人而言是相當讚的入門書,但有一個無奈也值得耐人尋味的缺點,裡面附的繪畫圖片,是整個內容與作者的靈魂重心,但在頁間的夾縫下卻被十分外行不專業的安排,或印刷品質過於暗,若用悲劇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不但作者提及的細微處根本連印都沒印出來,也因此無法與作者、譯者文字契合的程度,變成是失敗的著作。我甚至必須抄寫下每幅畫的名字,再去找尋能夠看得完整畫作,然後再回來對照此書;這不是很諷刺嗎?我不相信出版社和作者、譯者竟然沒考慮到此點!讓我不禁質疑整個系統的認真程度。很失望!更多是可惜!惋惜。
東南亞/南亞
(1)First Impression 十一月底去印度九天,參加Sandy在新加坡外派時認識的印度朋友的婚禮,Sandy三年前跟這位印度同事隨口說假如結婚記得邀請她,隨口一句話對方竟然認真,於是就有了這個天載難逢的機會去參加寶萊塢電影裡的婚禮。 外國朋友很神奇,通常對於”朋友”都滿熱情的,在我的感覺裡外國人比較會把朋友放在心裡,我唯一一位通信超過十年的朋友也是外國人,大學參加活動認識的日本人,至今我們都還會互寄明信片,而且他是那種會突然寄信來的朋友。 婚禮辦在粉紅之城Jaipur,我們研究一下觀光路線,決定在Tripadvisor上面找一間評價很好的旅行社Indian Maharaja Tour,走印度旅遊入門路線金三角,就是從德里入境,接著去阿格拉看泰姬瑪哈陵,再去齋普爾。這是印度最多觀光客的路線,所以旅遊設施完善,競爭也很激烈,在網路上可以獲得好評的旅行社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品質。 印度未來會跟台灣有越來越緊密的合作,但你跟身旁的人聊印度,大部分都還是說聞到咖哩味;都是強姦犯;拉肚子有四種程度: 輕度、中度、重度、印度…這一些充滿歧視的印象。台灣受日本文化影響太深,幾乎都只想到要去日本旅遊,但明明去日本更貴,然後永遠都說以後再去遠一點的地方(就是永遠不會去)。我們也跟日本人一樣潛意識很排外,特別是對開發中國家都有一股優越感,明明東南亞、甚至印度在某方面都已經快超越我們了,卻還沉浸在亞洲四小龍的昔日榮光裡。 (2)Institution and intuition 年紀越大發現社會文化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機制,而且深深影響每個人,所以不用設想可以改變別人的看法。新聞學的使命是透過報導傳遞嶄新的觀點予閱聽人,有趣的是一些新聞人入行多年以後想通了,其實這些都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安慰而已。新聞有週期,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似曾相似的場景,然後大眾就會議論紛紛,但最後還是老樣子。例如國會打架,看久了就麻痺了,所以很多人政治冷感。我們回來後,那位新娘朋友還傳了國會打架的印度新聞畫面到Sandy的Whatsapp問她Is it real? 不愧台灣”硬”實力的輸出! 現在自己閱歷稍長,大概能理解緣由,人類的思考模式有一個固定的模板,洞悉透徹的某些人就知道如何操弄這種思維模式。對創作者來說,如果還要維持創作熱忱,這個認知頗讓人失望,因為知道自己的創作只是向回聲筒說話,沒有人聽到就反彈回來。不過另一方面也讓人感到輕鬆,把話筒放下,抬起頭來看遠方,反而可以狂吼亂叫~~空谷跫音,跟大自然有了共鳴。難怪現代人都不想跟人說話了,寧願跟花草動物為伍,與AI伴侶談戀愛。大分眾時代,獨釣寒江雪,別有一番雅趣。 我的意思是每個人都無法被別人改變啦,除非對方天生好奇有冒險精神,樂意接納新事物,否則很難說服別人做任何事。這種號召力或許是天生的,所以我很羨慕有領袖特質的人。 從印度回來跟坐我旁邊的同事分享,沒想到他竟然很快就決定跟這間旅行社下訂了。他一月要去不丹蜜月,未婚妻也熱愛冒險,他說既然印度是人生必去的清單之一,不如就順路怒衝一波吧! 真的到三十歲以後常有這種感覺,當下不做某件事,應該就沒機會了。 我很意外竟然有人會因為自己的分享就決定去印度”這種國家”,因為他”聽得懂”其實印度很安全,畢竟都跟著導遊根本不用擔心,但大部分的人應該都還是無法接受。這應該就是所謂磁場吧,人長越大越孤單,所以要努力找到理念契合的同伴,這一點我還要再繼續加油。 (3)Conclusion 扯了一波要回歸正常書評的寫法,接下來要來好好介紹這本書的內容。 我沒想過自己這麼快就有機會踏上南亞次大陸。印度文學在世界文學裡可見度很高,因為她是前英國殖民地,本來就有很多英國作家會來印度走跳,最經典的莫過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普林的《Kim》,他是19世紀英國殖民文學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出生於British Raj,所以他也以此為背景寫了很多作品,影響往後世人對於印度的看法。 如果你平常有在接觸外國文學的資訊,應該對於印度文學不陌生吧。我個人很愛讀閱讀世界文學,基本上來者不拒,我很愛去探索每個國家的文學地景,以前也研究過印度的書單,甚至還有寫過閱讀心得! 目前忙於工作沒空大寫特寫,world literature翻過一山,還有一山,這也算某種山岳文學嗎🥰? 這一年多發現好多讓人雀躍不已的世界文學資料庫,例如令我興奮不已的”Words without Borders”,竟然可以用國家當作書單篩選器!! 好愛文字的力量! 究竟要敝帚自珍,還是毫無保留大方分享呢? 其實寫札記也是一種滿足當journalist夢想的好方法~凡寫過必留下痕跡,本來以為要寫國際評論,沒想到自己天生注定要寫的主題竟然是很瑣碎的個人隨筆。也好,以蔡瀾為師,方寸之間,白紙一張,任我揮灑😉。 (4)Foreign Correspondence 印度是一個歷史源遠流長的國家,號稱人種博物館,印度有超級多種族擠在這個次大陸,去年人口也超越中國,成為世上最多人的國家,目前已經有十四億人,幾乎佔了全球六分之一的比例。重點是印度人還不滿足,他們看到中國一胎化的下場,更堅決要更努力製造寶寶,讓印度文化綿延不絕。關於印度人口這個議題,有很多的書都在探討,它在印度政治圈也是一個禁忌,印度獨立建國後唯一一次全國進入緊急狀態(1975-1977),某方面就是因為英迪拉甘地想要控制生育率祭出的鐵腕政策,結果適得其反。 另一個原因是印度宗教信仰虔誠,宗教一般都會鼓勵信徒要傳承香火,因為這是生命的自然節奏。加上莫迪這幾年提倡印度教優先,排擠穆斯林,執政黨BJP營造了一種緊張感,讓印度教徒認為穆斯林族裔正在大量”繁殖”(言下之意就是像害蟲),正在快速取代悠久而純正的印度教文化,因此政府鼓勵追隨者輸人不輸陣,一定要產出更多的Hindi babies讓印度文化源遠流長。莫迪也擔任總理超過十年了,他最大的爭議之一就是離間原本和諧相處的多元種族,特別是穆斯林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視。 我以前讀過幾本關於印度的書,包含旅遊文學和報導文學。旅遊文學一定要讀奈波爾的《印度三部曲》,但我只讀完第一本。印度因為英文也是官方語言,所以國際特派員在這邊如魚得水,國際通訊社也都有滿多特派員派駐於新德里或孟買。 隨意在亞馬遜上瀏覽就能查到好幾本特派員所寫的書,我以前也讀過金融時報記者Edward Luce所寫的《印度的奇特崛起》,以及華郵印度社長所寫的《Rogue Elephant: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India’s Unruly Democracy》,甚至還讀了一半2018年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商業圖書獎決選的《鍍金王國印度》,一般如果你要認識一個國家,去找國際特派員的作品保證讓你快速認識當地的政經環境和重要歷史脈絡。 假如你要從台灣視角認識印度,《孟買春秋》相信有研究過印度的讀者一定都知道,作者夫婿也是路透社記者。誠品印度書櫃其實就一兩排而已,頂多三、四十本。話說剛查到去年(2023)才出版的新書《前進印度工作去》,作者Cannie從2006年就到印度去闖蕩,至今已卓然有成,台灣創業家真的很厲害,一卡皮箱世界跑! (5)Generation 我剛提到的幾本曾讀過的印度書籍背景年代都落在2008~2015年附近。金融時報的Edward Luce在他的書末感謝公司提供他輪調到印度的機會,原來金融時報內部有一個很搶手的計畫,可以讓申請人去印度外派幾年(感覺3~5年),歐美人最愛印度的靈性探索、瑜珈、古代文明等元素,他們就可以藉機四處旅遊,寫寫見聞,然後聚焦於某一個當下的主題,外派結束後公司會提供他們一年的空檔年寫書,他們就會回到歐洲或美國某個比較安靜的地方,例如羅馬某個基金會的villa,順便讓他們當駐村作家,靜心寫作,跟來自美國、南美、亞洲等地的藝術家交流。 Edward Luce聚焦的主題是印度的政治,他回來以後接棒的人就是標題這本《恆河生與死》的作者Victor Mallet(麥恆文)。他2012~2016擔任金融時報南亞分社長,我看書末的致謝應該就是內部的那個計劃。麥恆文後來又去巴黎當社長了,他們這種生活真的是讓人羨慕啊,但還好自己也可以亡羊補牢,用另一種方式來模仿與想像。 我有時候讀完書也會去臉書查一下每一位作者,他們這些二十世紀的新聞工作者通常不像二十一世紀的新聞人那麼辛苦要經營自媒體。新聞業跟其他行業一樣,有時候加入國際上最大間的公司有其好處,可以在公司品牌的保護傘下放心的當個時代的紀錄者,而不用擔心品牌方的贊助和流量轉換率。二十一世紀的自媒體新聞變成消費主義的紀錄者,促進資本主義的成長,網紅們的心得分享就是最接地氣的行銷手法。 社群媒體少數的好處之一是可以讓讀者看見文字後面的真實人物。我們也可以從一側面認識他們寫作的靈感來源。麥恆文的發文看起來有很多花花草草或動物的照片,而且很誇張的是他跟老婆一起在地中海駕駛遊艇,駛入威尼斯潟湖去品嘗地中海美食。這種生活真的是讓一位台北社畜感到羨慕又忌妒啊。 重點是我可以理解他為何會選擇”恆河”當作他在印度期間的焦點了。他是一位熱愛流水的冒險家,他在書的開頭就提到他對於世界各地的河流都有一股莫名的感情,因為河流是孕育文明的搖籃,河流是文明的母親,如果你對於歷史人文有熱情,應該也都能感同身受吧。 (6)Contradiction 恆河又是世界上最具靈性的河流,她乘載了印度古文明數千年的歷史,卻又被當代印度社會徹底汙染,這種互相矛盾的原因何在? 他決定一探究竟,從恆河源自喜馬拉雅山的源頭開始,一路說故事直到孟加拉灣出海口。麥恆文畢業於牛津英文系,這種頂級學府出身的記者說故事的功力叫人俯首稱臣。他飽覽群書,深度研讀與印度有關的書籍,特別是與恆河相關的學術文獻或旅遊文學。 很有趣的是他引用的幾本書我竟然也有讀過,所以說書籍都是交互交照的知識網絡,跟網紅眼中的印度感覺像平行時空。以恆河水究竟有多毒為例,葛溫德醫生的經典《最好的告別》尾聲他來到瓦拉那西將父親的骨灰撒入恆河,回歸恆河之母的懷抱,儘管不願意,他還是履行長子義務,將自己泡入恆河水中一下子。他身為美國最優秀的醫生,事前已經設想過各種可能的病菌吃了抗生素,沒想到還是遺漏掉某一種寄生蟲或細菌,只好回國後再休養恢復,可見恆河多可怕。 麥恆文特別寫了一章探討印度抗生素濫用的問題,印度有世界最嚴重的抗藥性問題,超級細菌透過恆河水四處流動,被所有人喝進身體裡,恆河水的汙染也導致每年數十萬孩童死於腹瀉。 另一本書《Kaleidoscope City: A Year in Varanasi》作者又是一位記者了,他在聖城瓦拉那西住了一年,每個老外都很好奇為何恆河水那麼髒,他每次看到印度教徒在河壇燒屍體後放水流,旁邊的信徒依舊若無其事地泡進水裡,而感到不可思議。他訪談了最有名的寺廟的老僧侶,老僧侶很生氣說已經接受過無數次訪談,記者信誓旦旦表示會讓世人知曉恆河面臨的大問題,結果都徒勞無功,使他都已經心灰意冷,訪談到一半就憤而離席了。但這也是新聞人的某種無力感,筆桿子的影響力還是有其侷限。 麥恆文當然會讀到這一段,然後再次造訪這間寺廟,原來的那位老僧侶已經過世,這次接受訪談的是他的兒子,完美詮釋”繼承衣缽”這句話,他講的話一模一樣,印度政府的承諾都跳票了。莫迪在首次當選總理時,刻意選在這座聖城演說,表示他會把治理恆河汙染當作首要之務,莫迪開了很多選票,宣告會成立專責委員並落實。 但相信你也可以預料,民主國家在推動政策上往往效率低落,印度貪污又嚴重,經過麥恆文的調查,印度政府從1970年代就已經推動好幾次恆河治理計畫,卻都無疾而終,甚至從來沒有一個完整可靠的數據評估成果,連究竟撥了多少預算? 每個單位統計出來的結果差了數十倍,結論就是這些錢都流入貪腐官員的口袋裡了,他們隨便出具一份報告蓋章就結案了,反正也沒有人會去調查金錢的流向。 麥恆文在書中會四處走動,跑遍印度南北,沿著恆河的主流、支流不斷移動,他也打趣的說當你去研讀”恆河治理”這個領域的文獻,你會驚訝的發現同樣的幾個人不斷出現,例如瓦拉那西大學的某位水利專家,或某個拯救恆河NPO的負責人。這些訪談有驚人的一致性,他們都對於政府感到絕望,甚至覺得恆河已經病入膏肓,但搖頭晃腦的同時,似乎又對未來保持某種樂觀,相信恆河之母終究會眷顧印度子民,未來總會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剛有提到麥恆文很愛拍動植物的照片,你可以在書中讀得出來他有豐厚的生物學知識,他在描述恆河生態系時,對於各種動植物的名稱信手拈來,如數家珍,令我印象深刻。恆河流經大片印度國境,穿越人口最密集的幾個北方邦,印度因為並未嚴格執行汙水管理,工業用廢水、民生廢水都直接毫無處理就排入恆河,一路”精華薈萃”,對於環境的衝擊顯而易見。 恆河目前只剩源頭和少數支流水質比較乾淨,在這些地方動植物有了難得的喘息空間。回顧古文獻時,我們可以讀到幾百前年的遊人對恆河生機勃勃的生態系感到讚嘆,水質也是如此的清澈乾淨,誠如恆河之母該有的潔淨。反觀今天汙濁的河水,已不可同日而語。 本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麥恆文身為資歷豐富的水手,他在書中匠心獨具,竟然以恆河上的船隻為主題寫了一個章節,介紹印度歷代在恆河上行駛過的各式各樣的船隻。對於這種超級專業性的技術細節,一定要是行家才能寫出來。恆河在以前水量充沛,一直都是歷代運送貨物的交通要道,直到二十世紀公路和鐵路建成以後才式微。 今天恆河水運的比例佔印度整體運輸量很低的比例,一部分的原因是上游蓋了超多運河及水壩,把水導向都會區,或是用來灌溉農田或水力發電,以至於下游的水量僅剩涓涓細流,使船隻也無法航行了。麥恆文很詳細描述恆河的地理狀態,她是一條難以預測的大河,常常乾涸見底,但雨季(monsoon,另一個文學關鍵字)的時候又氾濫成災,我們可以深度的學習印度的水文環境。 最後當然要提到宗教了,印度兩大史詩《羅摩耶那》及《摩訶婆羅多》至今依然建構了印度人的哲學世界觀。印度教有3.3億個神,但三大主神梵天Bhrama 、毗濕奴Vishnu和濕婆Shiva一定要記起來,接著把《朝聖者的印度》放到待讀清單。 (8)Last Expression 在Hilton Jaipur的一樓禮品店,老闆指給我們看放在天花板高處的象神Ganesh,表示每天開店前一定都要跟祂拜拜請求好運,因為祂代表財富及好運。我們跟他說台灣也有類似的儀式,我們是拜關公,一位古代的將軍,老闆就搖搖頭,印度人的回答都讓人摸不著頭緒😅。聽完以後我當然二話不說買了一小尊象神回台灣囉,又失心瘋買了其他物件,結帳時老闆的搖頭晃腦我就知道意思了,盤子敲得很響亮,關公也救不了,畢竟蜀吳對立,我是黃蓋,願打願挨了。 這次去德里只待了一天快閃,沒有機會去走訪當地的書局很可惜,唯一有逛到的書局是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的免稅店書局,這間書局滿大的,Ratan Tata的傳記一大疊放在最顯眼的入口處,也有幾個書櫃主題就是Indian Literature。我有看到很知名的Sashi Tharoor,還有我最喜歡閱讀的那種知識份子寫的essay collections。印度的紙本書裝訂的滿精緻的,價格落在200~400台幣附近,Bloomsbury等國際出版社也都有印度分公司,負責南亞的出版業務。 我本來心動想買幾本,但這趟旅程已經買了幾套印度當地服裝參加婚禮,行李已經裝不下了,只好先把這幾本書加入Goodreads,決定回台灣再去Kindle Store購買…沒想到印度的書好像都有區域版權限制,竟然無法購買! 印度是個會讓旅人想再次造訪的國度,一定會找機會回去,屆時再買吧。 Incredible India! See you soon.
BL
忠心討色色的攻X愉悅的享受受。 以為小時候撿到的是狗,結果是狼,受一臉:我只做1! 也是受:壓倒性的雄性魄力讓我無法抵抗。 受蠻隨遇而安的,雖然一開始被強迫當飼主,但受一開始沒有答應 然後某一天就突然當了,而且受以前都是三分鐘熱度的1…… 外表看起來輕浮,實際上也還是有認真養攻的 後面一度吃醋,覺得攻在外面一定有其他飼主,反過來要推倒攻結果被攻咬了一口 受還自我反省煽動的太過火XDDD結果攻一度消失 變成大狗狗(是狼)的攻超可愛,動物畫篇幅太少了啊啊啊!毛茸茸就是可愛! 後面加筆的攻吃小狗狗醋的地方很可愛,攻受的相處很輕鬆自然,也沒有什麼旁人來亂 然後受也想享受其中,多糖多肉多汁!
技術分析
內容淺顯易懂,如果真的不懂,還有群組實際做給你看,看了才會相信,這是真的!最令我欽佩的是莊爸總是能在關鍵時刻,以古鑑今,引領大家避開大跌!莊爸的興趣除了股票還是股票,只能說莊爸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股市奇才!
概論
BL
潛能/學習力啟發
作者的文筆非常親切流暢,第一章就用精彩的成長故事,主張父母獨立思考的重要,也具體提出「檢視、梳理、反思」自我童年、文化和價值觀的實用例子和問句。第二章更是讓我對「信任」有前所未有的具體「體會」,原來很多問題的關鍵都是「信任」,解答也是「信任」,書中許多實例幫助了身為臨床心理師的我印象更深刻。 閱讀過程不斷想到要贈送此書給常常一起為育兒和工作彼此加油打氣的朋友,希望朋友們都能從此書獲益、得到力量。
BL
日本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