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1
user-img
lulu

3則書評

3本書評分

0位追蹤者

3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3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道地韓國媽媽家常菜360道
讀者評分
5.0
|
2016/07/04

不僅是食譜,連食材怎麼挑選都有寫,降低烹飪入門的技能門檻,鉅細靡遺提點新手該注意的訣竅,不愧是新手聖經!
展開
地底三萬呎
讀者評分
5.0
|
2006/07/16

這是一本會讓人不自覺地跌落三萬呎的小說,一切好像永遠註定要無止境地墜落,所有的文字皆有很深很深地撞擊力道,滲透穿透到身體裡面去,讓人讀過之後會有一種痛楚,而且是帶著充滿孤寂奇異的憂傷,那種痛心和茫然失速感,讓人不知所措,面對光陰與遺憾的蟲洞,進而用另外一種角度去看待人生。

有些事,冷暖嘗過便自知,不是不再動容,只是太多體會盡在不言中。語言之中的曖昧模糊,瞭解從中建立,誤解也從之而來,我們傳達出去的訊息,有多少是如我們所以為的那般真心?直接的,曲折了,當然需要長途跋涉;恐怖的是,在語言中,太過直接,又成了另一番距離。

當我們伸長脖子向前眺望時,看見的卻是不斷交錯的過去。河的盡頭,不是大海,因為那只是重生與循環的開始。一段段不堪回首,卻歷歷在目的現實與虛幻,構築了《地底三萬呎》的世界,這是本需要看兩次以上的小說,唯有多此咀嚼體驗後,才可以真正了解到作者的層層安排,而那些看似過場的人物,事實上卻緊連著答案。必須靠自己親身歷經,走入作者所構築的,怎樣也分不清真正出口與入口的迷宮,迷失在引力和磁場混亂、方向不詳,狠狠倒栽入這樣原始、甚至是徬徨的困惑心情與記憶。

在我心中,這本小說有作者高度的自我對話,與完美的自我完成。
展開
路卡斯之死
讀者評分
5.0
|
2006/04/25

路卡斯之死,死的不是肉身,而是昨日種種,意義上可換言之「路卡斯之悟」。作者在文本中的情節安排,象徵意味之濃厚,讓人不得不正視主人翁與妹妹於尋找之旅上,在生命回歸歷程中,一層層抽絲剝繭,向內用工夫,從中找回自性。


路卡斯踏上重返印度的旅程,之所以離開家,是因為人在熟悉的環境中,是無法改變自己的。當他敘述在恆河裡所體驗到,沒有過去也沒有故事,寂靜中包含一切的狀態,讓人不禁欣然神往。如果,人能在自己內心深處真實地活著,就能在一切事務、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體會到永恆,而幡然悔悟:所有的事與經歷無關,重點在於心。


書中提及那蘭達的「假象」故事,在傳統中國有類似的文獻記載,如「南柯一夢」的廣陵人淳于棼,在夢中被大槐國國王招為駙馬,當了南柯郡太守,歷盡人生窮通榮辱。醒來發現躺在大槐樹下,不過歷經一場午睡時分,而一切的夢境均發生於樹旁之蟻穴。道教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如「夢覺黃粱」的盧生在邯鄲旅店遇道士呂洞賓,盧生自嘆窮困,呂翁便取出青瓷枕,讓盧生枕著睡覺,這時店主人正在蒸黃粱。當盧生從享盡榮華富貴的夢境中醒來,黃粱卻尚未蒸熟。外在一切事物都是自身引發而來的,因為被外在的八風吹動,心理受了影響,產生了種種的煩惱。快樂痛苦都是煩惱,有了煩惱而忘了求一杯水的初衷,很生動又震撼的比喻。


談到東西方宗教的比較時,作者藉阿爾特瑞特神父之口說出:「神的國度在你們心中」的觀念,在東方由來已久。西方人覺得神無處不在,但偏偏就不在人的靈魂裡;他們大費周章尋求開悟,可是以內在世界的自我中心為前提下,卻往往阻擋了這個可能性,到頭來還是在自我主義面前敗陣下來。


這倒是讓我回想起以前所瞭解的,從佛的立場來說,眾生是自度的,不是佛度的。否則,應該能於一時之間,瞬息度盡所有的眾生才對。事實上,由於諸多因緣尚未俱備,很多眾生並未得度,眾生終是要依賴本身的福德因緣而度己。但是,因緣不可思議,今天無緣接受佛法,並不表示明天也無緣接受佛法;只要因緣改變,人就有可能會改變,所以叫「諸法常無性」。般若品說:「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因此,若能接受緣起的觀念,就永遠不會對任何事物失望,而能更坦然面對。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