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2
user-img
那因,那緣,那果

6則書評

6本書評分

0位追蹤者

2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6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當頭棒喝:施寄青與紫靈破解現代奇案
讀者評分
3.0
|
2016/12/23


關於人生的疑難雜症,本書將可為你提供近乎答案的答案,人生如夢,累刧累世更如夢中夢,奈何你我以夢為真,入戲太深;一念不放,便執著於六道輾轉輪迴……

因緣是不可思議的,人生的故事,也永遠沒有結局,每一個人彼此間的相會及某一時空下的互動,都可能是彼此生命裡的重要轉折。當你看著每一張與你相視的容顏時,請用『一期一會』的心情對待吧!結果是苦是甜,就在因緣際會的當下心念之間。當我們體念世事無常,我們與父母、朋友、情人間的每一次因緣聚首,都應珍惜當下,並且感恩地生活.
展開
共好!
讀者評分
4.0
|
2016/12/23

「Gung Ho!共好!」一詞,原是美國印地安人的話語,傳說是印地安人從中國人學來的。印地安人將中國人的智慧,融入大自然的奧妙,而體驗出共好的三個主要精神:松鼠的精神、海狸的方式、野雁的天賦。本書對它的定義做了如下的闡述:「所謂共好指的是人人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而且得到正確的報酬。(P137)」。我想「實踐」是唯一驗證「共好」的方法,本書說明如何使用松鼠的精神(做有價值的工作)來看待份內的工作?如何使用海狸的方法(掌控達成目標的過程)來執行任務?如何發揮野雁的天賦(鼓舞他人)來激勵工作夥伴? 自然界動物的特徵與行為模式,竟然隱藏現代企業管理的概念呢.
展開
放下執著遠離苦,心情轉念即晴天:18個淨化心靈的幸福良方
讀者評分
4.0
|
2016/12/23

動盪不安的年時,總讓人覺得幸福遙不可及,但真的是這樣嗎?徳國詩人歌德曾經寫道:「最大的幸福在於,我們可以放下不能得到幸福的痛苦」。人生所有的不安與恐懼就像小狗脖子上的項圈,把我們牽著走,我們自己卻無從抵抗,阻礙自己的其實是心理的障礙和思想的頑石,只要能輕輕的把它們移開,煩惱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所以, 本書就如同岸上的燈塔,讓漂浮在大海的我們,僅管身旁是狂風驟雨,亦能有新的方向和希望。最後,引用聖嚴法師的話語:「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這就是所謂「放下」之真義吧!

展開
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讀者評分
4.0
|
2016/12/23

您是否懷才不遇呢?您是否常常期待生命中出現貴人或是天使出現呢?您有沒有反過來想想,其實您可以成為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當您願意做自己的天使,才能夠決定未來;當您願意去做別人的天使,生命才會更豐富圓滿』。本書作者首先教導大家如何發現自我潛能,他說:『每個人都應不時問自己內心感受,自己是創造型的人,或檢查型的人,是嚴謹守成或創意飛馳的人,而非聽從社會的潮流或習性選擇工作,才能發現自我的潛能,找到適才適所的理想未來』。他並希望大家「從思考延伸自己的觸角」,每個人要自我訓練,培養觀察與分析能力,不管面對任何議題或事務,都能夠深度思考,掌握事情真正關鍵的核心。在「與整個世界溝通」一章,作者提醒青年朋友要把視野放寬,多看看外面的世界,當接觸到不同的環境,便可以從別人或別的國家體驗自己的不足,進一步將能打破既有慣性思考邏輯,避免讓自己的思惟僵化。最後引用嚴長壽的話語和大家共勉︰「只有你是你自己的天使,決定你的未來!只有你願意去做他人的天使,生命才得以豐滿!」。

展開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
讀者評分
4.0
|
2016/12/23

你我皆無法改變他人,也往往無從控制環境與結局,我們真正能掌握的唯有自己的想法與行動,與其在組織內互相指責、推拖、延宕和對立,不如激發彼此的至善之心、同舟共濟,那麼一切改變都可以從「現在」開始。若將QBQ的精神運用於企業,便能讓員工自我肯定,無需他人監督也能把工作做好,而且員工擁有樂在工作的興趣和熱忱,而若能將QBQ的精神運用於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 請記住:「人生的主角是自己,悲觀的人,埋怨風向;樂觀的人,期待風向,唯有積極的人,不斷地調整風帆!」
展開
人魚沉睡的家
讀者評分
4.0
|
2016/12/23


  何謂死亡? 腦死就等於死亡嗎?看似簡單的測試,其實並不簡單。 目前各國法律對死亡的認定標準不一,有心跳死、大腦死、還有腦死。日本的刑法採取「心跳死」(即心臟停止跳動說),或者定義得更嚴格一點,是以心臟停跳、呼吸停止和瞳孔反射消失這三點作為死亡標誌的三徵候說(或稱綜合判定說)。但隨著生命維持技術的發展,即使大腦和腦幹的功能不可逆地停止,透過人工呼吸器仍可維持心肺的活動狀態。死亡的界線變得很模糊。然而,有反對意見認為,人的生命價值無法進行比較。即便有器官提供者生前的同意,仍有刑法第202條「同意殺人」的可罰性問題,不能以「有生存可能性的人的利益」高於「即將死亡的人的利益」為由,逕行器官摘取。 台灣的刑法也是以傳統的「心跳死」為依據。直到一九八七年《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公布之後,「腦死=死亡」這個觀點才被確立。本書也可以看到~在小女主角-瑞穗因溺水意外而產生「腦死」的起頭開始…進而語「器官捐贈」產生聯結,當面對「腦死」而須判定是否還有意識?是否還算是活著?以及當切實活著,但卻急需器官移植才能延續生命的個體兩方的當事人及親人~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渴望及決定,要怎麼樣才是最好的決定及結果?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