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蔡康永情商課
村上春樹新書
秋冬保溫大師
犀牛盾下殺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品牌旗艦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巫婆姊姊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354)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Lv.5
依據書評貢獻度、參與度
巫婆姊姊
52
則書評
52
本書評分
0
位追蹤者
32
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52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
(可複選)
全部
中文書(52)
文學小說(43)
藝術設計(4)
童書/青少年文學(2)
商業理財(1)
人文社科(1)
自然科普(1)
展開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評鑑發表
全部
有評鑑內容
只評星等、無評鑑內容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4.5
便利店人間
讀者評分
5.0
|
2017/08/18
這世界的人總愛說:「生活不同,各自精彩。」但大多數的人很怕自己的人生太不同,總是走在安全的道路上;而且還擔心自己的生活不夠精彩,得拼命表現以免被這世界遺忘。
這世界的人總愛說;「每個人都是讓社會運轉的小小螺絲釘。」但又怕被貼上面貌模糊、毫無個性的標籤,總愛大聲嚷嚷:「這是個人主義的社會,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
人類這種生物說來總是矛盾的,愛追趕流行卻又想表現自我;想與眾不同卻又擔心他人批判的目光。在普世社會裡生活,不管你願不願意,我們的潛意識裡其實已經被植入了一套既定的標準,所有的這些順從或是挑臖行為都只不過說明了一件事:「你了解界線在哪裡!」
要有多少不同才是「異常」?標準是什麼?界線在哪裡?誰有資格來認定?對於「異常」我們能容忍多少?體諒多少?理解多少?這些都是我在閱讀《便利店人間》時不斷不斷從心裡出來的問號,沒有解答的問號!
古倉惠子,大學畢業後沒有就職,在便利店打工已18個年頭。從沒有交過男朋友,沒有做過愛。吃的是便利商店的食物,喝的是便利商店的瓶裝水,連生活作息都是依據便利商店的工作調整。她沒有辦法脫離便利商店是因為她覺的只有在這個場所她才是正常的,在這個所有一切動作都有手冊指示、可以被量化的世界,她是可以被修好。這樣堅定的信念在另一位計時人員白羽加入後徹底被顛覆了。
白羽是個超級標準的魯蛇,因為自己的沒用他可以把過錯推給這個社會,自己不須負半點責任,反而是可憐的受害者,他的終極目標是找到一個肯養活他的無腦女子,讓他可以繼續冠冕堂皇的活在中二病的粉紅色光芒之中,遇上古倉惠子這樣極度異常的女子,反而讓一直被眾人感覺異常的白羽找回正常人的標籤。
古倉惠子的異常在於她的極度無情感,完全邏輯性的思考,讓人感受不到身而為人的感情。但是惠子是無害的,她只是努力生活,嘗試把自己塞進所謂「正常」的螺絲釘裡。相反的,她周遭所有的「正常人」都害怕她的異常,她們要嘛視而不見,不然就是強迫惠子接受他們的價值觀,直接畫出圈內與圈外的界線,不願去了解惠子的異常,那種害怕「異物」的樣子反倒讓人覺得異常了。
通常寫實的小說會讓想像力消失,這位女作家十分厲害,這本小說極度寫實,幾乎書中的每個角色都可以在我們生活中發現百分百相似的人物,但這些極度寫實的人物卻可以引發讀者的思考,甚麼是正常、怎樣是異常,我們自己是由多少正常、多少異常組合而成?多不正常會被這個社會遺棄?要多正常才有資格在這個社會生活?想與眾不同得付出多少代價…到底,這個世界是正常的嗎?或者,其實沒有所謂的「正常」與「異常」?
展開
4.5
找到你的工作好感覺:松浦彌太郎的舒服工作術
讀者評分
4.0
|
2016/08/21
現在手邊是川本三郎的《我愛過的那個時代》,副標題是「當時,我們以為可以改變世界」。老實說,我不知道以自己現在沉重的心情是否適合看這麼「沉」的書。沉重的心情來自於家事與工作,家事無解,而工作上的事似乎也無解,總覺得只要遇上了「人」,事情就會無解,而偏偏這世上全是人,無解的事也就一樁接一樁,粉累。
星期四上英文課的時候討論了「成功的定義」,每個人各有其不同的看法,我說的是「保持愉快的心情過完每一天」就是成功的人生,老師問:「容易嗎?」當然不容易,每天上班身邊都有心情不好的同事,如何能完美的維持愉快的心情?雖然說我被影響的程度微乎其微,但也不是太高興的起來,因為這麼一比較感覺自己不動如山的心情似乎就是「你老了!」的鐵證,完全看透並了解自己沒本錢任性也任性不起來的感覺真的不是很好,畢竟我也是曾經想過活到三十歲就好的青春少女啊!
這時候腦袋裡出現的是松浦彌太郎的《找到你的工作好感覺:松浦彌太郎的舒服工作術》,其實看完這本書好一陣子了,之後還看了《嶄新的理所當然》,接著又再一次重讀《最糟也最棒的書店》。為什麼呢?因為我想了解「長大」到底有什麼好處!
記得剛看完《找到你的工作好感覺:松浦彌太郎的舒服工作術》的時候也介紹給同事們分享,有一位同事看完後跟我說:「雖然在家看完的時候很受鼓舞,可是今天一到辦公室就被打回原形!」這樣的feedback對我來說有點新鮮,因為我沒有把這本書當成勵志書。我總認為失敗與成功都無法複製,因為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同樣的方法鐵定有不一樣的下場,所以這個世界才會這麼複雜!當然他人的失敗與成功可以成為借鏡,但是最終還是取決於你如何解讀。
這位短暫被松浦彌太郎鼓舞的同事是位能力很強的人,我認為她是聰明又有好能力的人,所以對她如此直接的反應有些驚訝,但是慢慢相處下來,雖然還是不太熟悉的同事,但我敢大膽猜測也許這位可愛的同事的反應來自於「不願長大」的魔咒。
能力好的人多半對自己是不妥協的,是驕傲的,松浦彌太郎如此,我同事也如此。對自己要求沒有模糊地帶的人,對他人也很難寬容,松浦彌太郎如此,我同事也如此。但是我覺得松浦彌太郎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的意志力堅強,對於自己想做的事義無反顧而且願意付出代價;更厲害的地方在於他也能妥協,知道人總要變老,總要負擔責任,總會變得圓融,更更厲害的地方是他依然堅持理想,不忘好奇心。
我以前總認為不再任性是件很可悲的事,年紀大了一定變得現實。果真如此?來到這個年紀的我也只能像其他「老人」一樣狡猾的不給答覆。畢竟人生道路上坎坎坷坷、傷痕累累,年輕時可以說:「這才是青春!」年紀大了還如此德行我只能說:「這就叫愚蠢!」;「現實」換種說法就是「實際」,知道可以不摔跤的方法卻還故意跌倒的人真的就青春無敵還是害怕長大?年輕時耍任性是個美麗的錯誤,有年紀了還耍任性只能讓人覺得可憐。
我不喜歡長大,可是沒辦法像班傑明一樣越活越回去,所以我只能接受事實變成大人,可是我希望變成看得見帽子也看得見大象的大人。我不知道方法,但我想誠實面對自己會是個方法。拋下自己的驕傲、堅持、害怕,仔仔細細的和自己對話。我很喜歡《找到你的工作好感覺:松浦彌太郎的舒服工作術》裡的這段話:「如果不為所動,就會迷失方向,所以才要覺得不安,要勇敢地停下腳步,回歸自己的理念。工作或許有需要妥協的情況,但理念是絕對不能妥協的。」可是在喜歡這句話之後我做的事是去思索:什麼是我無法妥協的理念?雖然是老人的現實,但我希望漸增的年紀是自己的資產而非負債,把劣勢變成優勢(用正道)是長大的好處,我想這是我目前的收穫-我誠實面對自己的結果。
展開
4.5
菊次郎與佐紀
讀者評分
5.0
|
2016/08/21
休假。無事。陪老媽看電視,打毛線。
忽然老媽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勁開始數落起過世快十年的老爸來。
「你老爸什麼本事沒有就是會耍威風。我生你的時候做月子,要自己洗衣服,痛到眼淚都停不住也不敢讓你爸知道,還要張羅三餐給你老爸吃。還要冒著雨去買青蚵給你老爸帶回來作客的護士小姐吃。要是他有錢也就算了,你知道我那時候多可憐?坐月子要吃雞肉還得自己殺,雞是你外公帶來的,你爸也沒錢買。但是你知道我殺了雞他卻帶了朋友回家吃,還給人家打包。妳說,妳爸爸懂事嗎?以前還不准我有自己的意見,動不動就罵人,妳說,他有多厲害?這個家還不是我拼死拼活撐起來的……現在的男人沒有一個有用啦,對面的小孩夫妻都在工作呢,沒拿錢回家就算了,老婆去坐月子中心十幾萬都是大人買單,那男的也四十了,這麼沒肩膀……唉!我也沒資格說別人,我們家的更糟糕……」
說了一大串,老媽自己說不下去了。也難怪,走了一個老爸,還有一個媽寶外加啃老族的傢伙。如果是在不久的以前(幾年前吧),我會很不耐煩聽到這些數落。因為再怎麼說我也是老爸的女兒,而且老爸在我懂事之後其實已經改變很多,要我完全偏袒某一方我是做不到的。更何況家裡的媽寶也不是我寵出來的,從小我就被要求負起做個好姊姊的責任,所以有錯都是我的錯,現在還得常常聽訓-因為媽寶不聽。
現在的我不會再不耐煩,也不會跟老媽吵架,頂多跟她說想越多越煩,不如不想,盡量為自己多做些什麼就好。甚至可以開玩笑跟她說:「別擔心,妳女兒沒人要所以不會碰上沒用的男人!」為什麼有這樣的改變?當然是這幾年的「磨難」與「磨練」造就的。
常有長輩跟我說我比實際的年紀或外表成熟的多,是那種會讓人驚訝的女孩。我自己並不這麼認為,我其實還是很幼稚的,常常這麼想,直到那天看完了北野武的《菊次郎與佐紀》,書裡的一段話讓我有極深的感觸。
「……一個人是不是長大成熟,由他對父母的感情方式來判定。當你面對父母,覺得他們「好可憐」、「很不容易」時,就是邁向成熟的第一步。
不論多大年紀,還把「不能原諒我爸」掛在嘴上的人,充其量還是個小鬼。」
不管有多少抱怨,我是在父母的愛裡長大的,這點毫無疑問。雖然不能跟北野武相比,但我終究也有了「面對父母,覺得他們「好可憐」、「很不容易」」的時刻,終於在邁向成熟的道路上走出了第一步。
接下來還有很多很多的試驗與考驗,不管我想不想要,時間是向前流動的,我並不想停留原地,所以只能向前走,在這個時候遇見《菊次郎與佐紀》這本書我覺得很幸運,因為北野武不帶說教意味的描述了他與父母的關係,給了我很深的體悟:親子關係是一輩子的修行,每個人的機緣不同、道行不同,結果就會不同。我還不知道我能否「修成正果」,但我想我會努力的。
展開
4.5
阿拉斯加之死
讀者評分
5.0
|
2016/08/21
有的書即使一輩子只看過一次,但因為閱讀時的疑惑、感傷、甚至許多無以名狀的情感,它的名字將永遠被刻在我們心底的某個角落,忘也忘不了…對巫婆來說「阿拉斯加之死」無疑的就是這樣一本令人無法忘懷的書。
第一次看「阿拉斯加之死」是1998年,整整八年,我不曾忘記過這個故事。就如同此書的序中,小野先生寫的:「這是一本很難用三言兩語就說清楚的書,就如同你很難用三言兩語就把生命的本質和人類最潛在的心靈世界完整描繪…」一樣,巫婆也很難三言兩語說清楚,到底是什麼樣的閱讀經驗讓巫婆將這本書深深的刻在心底。
「阿拉斯加之死」的原文書名是 Into the wild,可算是本報導文學的書。此書是個真實故事,1992年一位年輕人的屍體在阿拉斯加一輛廢棄巴士被發現,死因是飢餓,在他餓死荒野之前,這位年輕人獨自在荒野中生活了四個月。作者Jon Krakauer是位美國作家也是登山家,他因長期替「戶外」雜誌(美國雜誌outside)撰稿,有機會報導了這個故事。因為作者本身也曾有類似的經歷,這個年輕人的故事引起他的興趣,他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追尋這位年輕人的足跡,想找出什麼原因讓這位年輕人有這樣的命運。
這位年輕人叫克里斯,出身美國東岸中上家庭,受過良好教育,聰明認真,但他卻在完成大學教育後,切斷與家人的關係開始流浪生活,堅持自我夢想的追尋-到阿拉斯加去,在曠野中靠自己的力量生存-這是克里斯夢想的大冒險,也許也是他對自己成年禮的加冠儀式,我不知道,因為這個冒險以悲劇收場,他並沒能離開他崇拜且著迷的曠野之地。
第一次看很迷惑,為什麼有人要如此執著這般艱辛的旅程,甚至為此喪命,讓他的家人為他痛苦不已?這兩天因為天下文化又將此書再版,熬夜又看了一次,有些感覺不變,但多少知道為什麼如此難忘這個故事。因為克里斯其實做了一件大多數人無法做到的事:堅持自我夢想的實踐。
雖然我還是不認同他的方式,但經過這些年的生活歷練,也多少知道人其實是很難改變,也很難了解的一種生物,尊重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是很重要的。而時間是彌補傷痕最好的良藥。這次重讀此書,有個無法得到答案的問題浮現,如果克里斯當年走出了曠野,他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呢?
巫婆年輕時候個性倔強,很多事都要求有個立即而明確的答案,愛恨分明,不輕易寬恕人。現在多了些痛苦感傷的經驗後,心反而變的柔軟得多,如果克里斯有機會,他應該也會有所改變吧?只是這個問題永遠不會有答案了。
展開
4.5
啟航吧!編舟計畫
讀者評分
5.0
|
2016/08/17
一直以來工作的環境離不開書,從出版社到書店,要說習慣也行,我的體質大概接近鉛字中毒者,即使職場上的醜惡比起其他職場毫不遜色,在書籍圍繞的環境裡總安慰些,很阿Q的思考模式,這大概就是書呆子的邏輯。
從《強風吹拂》開始我就喜愛上三浦紫苑這位作家。《強風吹拂》裡因為一起跑步產生的夥伴意識,《哪啊哪啊 ~ 神去村》裡因為一起工作生活歸屬感,《啟航吧!編舟計畫》因為一部字典讓所有的人找到自己的成就安定感。
三浦紫苑筆下的人物都很平凡卻有點怪,《強風吹拂》裡很愛跑步的藏原走,以及比他更愛跑步的青瀨灰二;《哪啊哪啊 ~ 神去村》裡胸無大志卻出乎意外耐操的平野勇氣,還有《啟航吧!編舟計畫》裡看似超級不可靠卻有意外成長潛能的馬締。我一向特不偏愛女作家,不知道為什麼卻很迷三浦紫苑,直到看完《啟航吧!編舟計畫》,終於有種模糊的概念-因為她筆下主角的「怪」巫婆好像都有那麼一點症狀。
《強風吹拂》裡的藏原走因為只會跑步,所以不管快樂悲傷都要跑步,我因為只會看書,所以不管眼睛是不是快瞎了都要看書;《哪啊哪啊 ~ 神去村》裡的平野勇氣因為沒勇氣反抗老媽所以只能留在山上做苦工,我因為苟且偷安不願離開書窩所以只能永遠領22K當女工;《啟航吧!編舟計畫》裡的馬締和巫婆有哪裡像呢?應該是「編輯」這個工作讓我和書中角色有了交集。
三浦紫苑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她的「精準」。她對於人的描寫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會讓人感覺:「是那樣的人,所以才會做那樣的事,所以才有那樣的故事。」三浦紫苑說過他非常喜歡書,尤其是辭典,也曾在書店打工過,但是那樣的喜愛並沒有讓她失去客觀的雙眼,所以故事好看而不濫情,這就是三浦紫苑的厲害之處。
很多人都以為當編輯要文筆好,老實說編輯的文筆的確是不能太差,但是要真的很好那就去當作家啦,所以當我看到荒木初見馬締的那段描述時,超級想起立鼓掌的,因為三浦紫苑用極日常的動作就清楚的點出辭典編輯需要的「精確的拼圖能力」,我想即使對編輯工作陌生的人都會因此而有更清楚的輪廓吧。
《啟航吧!編舟計畫》描寫的是編輯的職場生涯。這世上行業百百種,每種都有不同的甘苦,只是都脫離不了的人的因素。合得來的同事、不對盤的上司、唯利是圖的老闆、難搞的客戶…,三浦紫苑輕淡的文字卻可以把我的目光緊緊捉住,我想除了故事精采外還有一點就是她隱藏在故事裡訊息引起了我的高度共鳴-「工作永遠不會快樂又有趣,唯有對自己的人生投注熱情,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存在意義,才能真正『樂在工作』。」
雖然很八股,但我還是認為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存在意義才能繼續在職場上奮戰,所以我覺得如果現在對工作厭煩的人,不妨拿起《啟航吧!編舟計畫》好好享受一番,即使不是辭典迷也沒關係喔。
展開
4.5
蘿西計畫
讀者評分
5.0
|
2013/05/09
今年的旅行大概確定了,跟Miss Lin去東京。雖然不是百分百,但我已開始規劃行程。開始找資料後老毛病就來了,想去的地方總是七零八落的方向,沒法弄出一條妥妥當當的路線。翻了十多本旅遊書,抄了很多memo之後才慢慢有了自己的「概念」,雖然很花時間,好像也沒啥經濟效益,不過這是我自己的方式,我自己的邏輯,無關優劣與好壞。
只是這樣沒效率的方式可能不太有機會成為小唐的真命天女,不過也還好啦,我根本搞不清楚什麼是「BMI值」-絕對在第一關就被封殺了吧。一直認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妨礙他人就好了,但年紀漸長就覺得這是「妄想」,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好像無論如何都會〝妨礙〞他人,更尤其是當你想和其他人有所〝接觸〞的時候,特別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思考邏輯可能就是個難以跨越的鴻溝。面對這種從根本出發的阻礙(是聖母峰級數的喔)我其實根本想不出有什麼解決辦法,但是在「蘿西計畫」裡,小唐這個實實在在的怪咖可真讓我開了眼界。
小唐-大學裡的遺傳學助教,長得不賴還煮了一手好菜,看起來條件實在不錯,可是居然需要求助「擇偶計畫」來找另外一半?這個困惑很快就可以解開,光看到這個鬼計畫書竟然需要十六頁而且是雙面印刷就快吐血了,而且居然這樣的「問卷」還可以回收幾百份,我真是無言。如果光看「蘿西計畫」的前半部可能會討厭小唐這個沙文主義的傢伙,仗藉著自身不錯的條件就想要求一個百分之百符合自己條件的伴侶?開什麼玩笑,他以為只有自己有腦子,別人(尤其是女生)都沒有嗎?不過看到小唐居然如此認真且執著的對待他的「擇偶計畫」除了覺得好笑其實也有點小小的悲哀,可以為了符合條件的人選拼命學跳舞,就表示這個人是可以改變的,那為什麼要躲在「擇偶計畫」的盾牌後呢?也許\跟他因「社交障礙」在人際關係上屢受挫折有關,只是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逃避是無法解決問題的。」擇偶計畫看似積極,其實只是個煙幕彈罷了,小唐並沒有真正面對自己的問題(或者他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所以機會女神給了他一張機會牌「蘿西」-一個美麗的女酒保。
蘿西-女酒保,美麗而情緒化,和小唐理性而規則的世界恰恰成反比。毫無例外男主角一定被這樣的女主角吸引,而且女主角一定讓男主角做出很多自己從來不曾做過的事,而一連串的危機之後就是男主角發現「真愛」的時刻-挺老套的,不是嗎?可是令人意外的是,老套的故事下有個挺奇妙的點,觸動了我。這個點不在於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也不在於男女主角個性差異所造成的衝突趣味,當然也不在於世上居然有人像小唐這樣過日子(對我而言很不可思議,不過希望大家去看看書,所以不在這裡揭露),而是作者藉由故事說出:「愛,不會改變一個人。」
常常聽到:「如果愛我就該…」,對我來說很難。我以為愛一個人是該有能力去包容彼此、鼓勵彼此、甚至挑剔彼此,讓我們能一起生活、一路陪伴。並不是說什麼都不會改變,而是本質上不會改變。就像故事裡小唐為了追回蘿西開始「蘿西計畫」,把自己的外表改造得帥氣一點,或者不要在每個星期二吃龍蝦,這些都只是表面的改變,當蘿西說:「給我一分鐘想想。」時,小唐立刻不假思索拿起手表要計時-因為外表改變了不代表思考與行為模式可以一併改變-人的本質其實是不會變的。所以愛一個人是不需要改變自己的,而是要讓自己的心更寬更大,能盡量去享受一切與自己不同的、自己不知道的、甚至自己討厭的事物,給這所有的一切一個新的機會,用新的眼光與新的心情去嘗試,我覺得這才是「愛」能帶給我們最美好的事物。
展開
4
我們不完美
讀者評分
4.0
|
2013/02/06
《我們不完美》雖然不是什麼讓人一眼驚艷的作品,卻在看完的當下感覺心裡的某個部份被無意的觸動了,雖然很難解釋被觸動的到底是什麼。
我是被文字餵養長大的,不過卻是到了有點年紀的時候才意識到,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如此習慣以文字組成的世界,尤其是報紙鉛字塊所形成的未知的世界。
幾乎剛識字就跟著父親看中國時報了,但誰能想像的到也不過三十年的時光,報紙幾乎已經要成為上個世紀的記憶了。也許\在未來十年紙本書也將成為古董,每每想到這裡我都不由的心驚,這比碰到百年大地震還叫我恐懼,沒有書的生活我還不知道要怎麼過。
《我們不完美》說的就是一家國際英文報社走到關門大吉的故事。全書有十一個短篇故事串起,間接的交待了這報社謎樣的創社經過與曾經的輝煌歷史。我很喜歡書封的文字介紹:「卡爾維諾的《看不見城市》裡,馬可波羅擔任了忽必列的眼睛與耳朵,把他所見的世界描繪給忽必列聽。而新聞工作者不就像馬可波羅嗎?為足不出戶的世人,描繪出普天之下的萬事萬物。報紙的頭條新聞決定了報社的一切,但是對撰稿的記者、編輯來說,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才是真正的頭條新聞。」
十一個短篇故事讓我們看見報社人的職場生涯,其實與你我無異。好像全世界的職場都一樣,彼此絕對勾心鬥角、總有人要混水摸魚,有夢想不見得能有更好的生活,有能力未必是飛黃騰達的保證書。而且這一切都壓縮在一個危危可岌的公司(或產業)下,嚴酷中更見真實。也許\觸動我的就是那種面對渺渺不可知未來,總是不自主產生的莫名絕望感吧。
雖說書封提到了卡爾維諾的《看不見城市》,但其實在看書的時候更常想起的是馬奎斯的《百年孤寂》。從報社創社開始,興盛後轉而衰敗,第一任社長的神秘,第二任社長(社長的兒子)的霸氣,乃至第三任社長(社長的孫子)的無能,這就是人生,多麼像《百年孤寂》裡的馬康多-有出生就會死亡。而我們無緣參與盛世,無力締造輝煌,離青春愈來越遠,卻總走不到死神的懷抱,所以只能虛無的活著,只能在生活的困境裡跌跌撞撞,只能被動的等待著被終結生命的沙塵暴所吞噬,像是《百年孤寂》裡的最後一個孩子,也像是《我們不完美》最後一任社長。
這就是人生,這就是生活,絕對不完美,卻仍須努力堅持-直到公司關門或者生命結束……
展開
4
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讀者評分
4.0
|
2013/02/06
在誤打誤撞的情況下看了《複眼的映像︰我與黑澤明》,是一本很棒的書,我其實不太愛看傳記類的書,不過這本書卻寫得極好,果然是日本戰後第一編劇,也讓我對黑澤明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有了多一點的了解。
就那麼恰巧剛看完《複眼的映像︰我與黑澤明》卻又發現了《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一位是黑澤組的編劇,寫出了《羅生門》、《七武士》;一位是追隨黑澤明五十年的場記,從《羅生門》開始參與了黑澤明十九部作品。《複眼的映像︰我與黑澤明》讓我了解了黑澤明電影的劇本是如何產生,編劇生涯的苦與樂,那麼《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裡的會談到關於黑澤明電影裡的什麼部份呢?基於十足的好奇心,我有機會讀到這麼一本豐富有有趣的書。
黑澤明有「日本第一導演」的稱號,生於一九一○年的導演是上個世紀的人物了,雖說黑澤明是使日本電影走向國際的重要導演,但我本來就對那些溢美之詞有些不以為然,總覺得只不過是因為在國際影展得了很多獎就說很重要也太奇怪了,不過連續看完兩本側寫黑澤明的書後,對於黑澤明「電影天皇」的稱呼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橋本忍曾說黑澤明是藝術家,只有藝術家才會一直走在懸崖峭壁上。野上照代說過黑澤明說自己除了拍電影外什麼都不會,所以只能一直拍電影,黑澤明一輩子大起大落卻始終不曾放棄電影。我總覺得不同的世代即使做相同的事都會有不同的表現與不一樣的結果,黑澤明的世代是日本戰後困苦生活的開始,我覺得書裡出現的每個人物都充滿了強烈的意志,那是求生存的意志,每個人都有夢想,而追求夢想的狂熱,絕不是我這個世代的人所能想像的。所以現在重新閱\讀《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其實是在讓我們了解、感受那種為了夢想堅持一切的能量是如何美麗(最讓我感動的是野上照代寫到黑澤明拍攝《德蘇烏札拉》時,六十四歲的黑澤明剛經歷過自殺未遂的低潮,在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拍片,一切不順利,一天沒有一瓶伏特加睡不著,喝到了一天兩瓶,黑澤明還是在極大的壓力下完成了這部電影)。
後記:《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的作者是野上照代,書裡對於場記的工作有許\多描寫,也讓不太看電影的我對於電影有了多一些了解。常常覺得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虛幻與真實沒有界線的世界,看完《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後的感觸更深。這兩天電視強力放送《魔鏡,魔鏡》的預告,同事突然問我:「那七個小矮人是真的嗎?」我一時無法了解「真的」定義為何,同事解釋:「就是說他們不是電腦畫出來的吧?」當今的科技應該是要什麼就能變出什麼吧,但是那樣子作品情感的飽和度應該比不上為了四十秒鐘的畫面,從二月計畫、五月播種、搜集飼養上百隻烏鴉,歷經各種困難,終至八月稻穗搖曳,才能拍攝的感情濃烈與完美吧?在畫面完美符合導演要求的瞬間,那種成就感應該是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比擬的吧?
後記二:野上照代曾經照顧過的伊丹十三,就是大江健三郎妻子的哥哥,在大江健三郎書裡多次讀到伊丹十三,原來父親伊丹萬作是橋本忍的師父,也是赫赫有名的導演。馬丁史柯西與李察吉爾都拍過黑澤明的電影。這樣發現的樂趣也是這本書越讀越有趣的地方。
展開
4.5
Bye Bye, Blackbird-再見,黑鳥
讀者評分
5.0
|
2013/02/06
剛看完的《Bye Bye, Blackbird-再見,黑鳥》讓我感覺伊坂幸太郎真是個奇妙的作家,而作家這個職業也真是奇妙。
《Bye Bye, Blackbird-再見,黑鳥》的故事架構很伊坂,一位五劈男星野一彥因為無法解決的債務問題必須在兩週後被送上「那輛巴士」,帶往某個恐怖的地方以某種可怕的方式還債,根據繭美的說法:「從此以後無法回到正常生活。」這裡要說明一下,繭美是那個集團派來監視星野的人,是個一位180公分、180公斤,非常毒舌、粗魯、無理的怪力女。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形應該會想盡辦法解決或脫逃吧?星野卻提出一個奇怪的請求-由繭美陪他去向他的五個女朋友提出分手。故事進行到這裡,如果看過伊坂小說的讀者(like me)一定會開始在五段分手的故事裡找線索,看伊坂要怎麼在最終章逆轉勝,讓星野奇蹟似的不用搭上「那輛巴士」。星野的五個女友果然都很奇怪,彷彿故事背後還隱藏著什麼秘密,只是一路看到最終章的我發現了與其他伊坂小說不同的地方,他並沒有伏筆,所有的看似是線索的線索應該都不是線索,星野老老實實坐上了「那輛巴士」,前往某個恐怖的地方以某種可怕的方式還債,從此以後無法回到正常生活──後面這段是我自己加的,故事只在星野搭上巴士後結束。
這樣一個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完整」的故事,卻讓我直到現在還無法忘記看完故事時的悸動,是為什麼呢?我想因為我覺得作家真的很神奇,他可以用這樣模糊古怪的故事,讓我發現很多道理。伊坂說過他是那種會很擔心很多事情的人,這樣的人格特質也常體現在他的書寫裡,所以他的小說總有種淡淡的悲傷,是對於生命無法掌握的無奈與恐懼。伊坂習慣用輕快的筆調包裹這樣的悲傷無奈與恐懼,在我以往看過的故事裡還安排了所謂的結局,似乎感覺還有希望,但是《Bye Bye, Blackbird-再見,黑鳥》卻很宿命的出現了無法逆轉的結局。
為什麼呢?我想伊坂是不是終於體會「個性是命運的主宰」這件事。繭美說過星野之所以會走到這步田地是因為他從不思考,只憑感覺過日子,即使知道不對勁也選擇逃避,所以終於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巫婆的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不願真正面對自己,不斷找藉口、找擋箭牌,所以終究他們的生命會到無可挽回的地步,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其實不是別的,就是自己的個性,如此簡單。
這本書完成的時間也很有趣,是在2010年,隔一年便是311地震。在《Bye Bye, Blackbird-再見,黑鳥》的最終章有一段文字:「『那輛巴士』的抵達不是在遙遠的未來,而刺不久便會依約現身的現實。…。莫非我能稱之為「人生」的時間只剩一丁點,之後就是無止境的痛苦與恐懼?又或者是連這些都不存在,為有毫無起伏、無色無味、逼人發狂的沉默忝滿每一分每一秒?」感覺這似乎就是世界末日的描述,有這樣恐懼的伊坂在經歷311後,對於生命會有什麼想法,很讓我好奇。
其實一本好看的小說應該是能夠讓有不同經歷的人們能激發出不一樣的想法。幫本書寫解說的臥斧下了另一個標題:「因為離別,人生才變得完整──關於《再見,黑鳥》」這其實我也同意的,藉由跟每一個女友說分手,其實也在跟過去的自己說再見,如果有決心或覺悟的話,搭上「那輛巴士」的星野也許\會展開另一段新的人生-不過總覺得這是樂觀的人的想法,巫婆是人生黑暗的支持者,這不會是我第一個跳進腦海裡的想法。
展開
4
行李箱男孩
讀者評分
4.0
|
2013/02/06
看完《行李箱的男孩》後我試著google了一下丹麥,「丹麥-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商業周刊-國際-全球-丹麥最快樂的國家」、「消失的國界-iSET三立網站» Blog Archive » 丹麥,最接近天堂的國家」三個大大的標題映入我的眼簾,這的確是我熟悉的丹麥印象,甚至圖片也是一逕的歡樂氣氛,紅的、黃的、色彩繽紛的城市建築,的確快樂的像天堂。
丹麥為北歐五國之一,我對北歐的印象是社會福利好、人民知識高、國民所得高、政治穩定、風景優美…,總而言之,沒有壞的只有好的,好得讓人懷疑是不是真的,只是天堂並非我所想像的潔白如雪,北歐有個名聲響亮的小說類型-北歐犯罪小說,實力堅強到連出版社都有書系產生,讓人不禁疑惑天堂果真只是夢想?
通常我的閱\讀範圍不涉及北歐犯罪小說,因為嘗試看了「龍紋身的女孩」讓我有點卻步。北歐犯罪小說果真是犯罪小說,北歐人條理分明、事實求事的性格充分展現在犯罪小說裡時,其殘酷程度不是《CSI系列》可以比擬,畢竟CSI是好萊塢娛樂產業,總多了戲劇性,現實有時候是比戲劇更驚悚且心酸的。
《行李箱的男孩》以四條看似不相關的主線進行故事。楊恩是天堂裡的人,有錢到可以買下任何他想要的東西,但卻無法擁有妻子的愛和一個健康的孩子;妮娜也是天堂裡的人,但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性格卻只是讓自己更遠離她夢想的家庭生活。西濟妲是天堂外的人,只能盡全力守護自己小小的幸福,不幸卻總在門外等候。尤查斯外表強悍一無所懼,心靈深處的夢想雖平凡卻遙遠。四個原本毫無交集的人們因為一個被裝進行李箱裡三歲小男孩而有了牽連,開始一場無法控制的旅程。
隨著故事的旅行開始,我慢慢看見天堂旁的陰影浮現。那些在街上賣春的美麗年輕的女子多半來自東歐,而紅十字會等慈善機構總是不乏在未享受到天堂的幸福滋味時,就已遭受到可怕如地獄的待遇出現的美麗外籍新娘,無助無奈卻無處可逃。除此之外因為社會地位不同、經濟實力不同、種族不同、性別不同所出現的歧異、不平等也逐漸隨著故事的推移顯現真實的面貌。即時世界是平的,也無法否認它又熱又擠。完美的天堂從不曾存在過,那些犯罪的事實如人口買賣、家暴凌虐、器官走私、毒品、綁架、賣春,從來不曾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消失。
原研哉說過紙的白會因為字的黑顯得更白,《行李箱的男孩》裡的罪行則因為發生在丹麥這看似富裕與平等的國家而更令人恐懼與害怕,不過這罪惡的黑卻也襯托出另一種人性的白-人類為他者無私付出與慷慨犧牲。就像妮娜,明明自己的生活一團糟,她還是想做些什麼,就算是逃避,她依然選擇「付出」,這樣脆弱複雜的人性,是另一種難以解釋的白。
《行李箱的男孩》一書,作者寫出了不同的視野,提供我們不同的方向去思索關於人、生活與社會。我想我無法說我會愛上北歐犯罪小說,但它的確值得細細閱\讀。
展開
4.5
我們的幸福時光(電影書衣版)
讀者評分
4.0
|
2013/02/06
《我們的幸福時光》主要探討死刑。主角是一位自殺三次未遂的富家千金女與一位自小身世悲涼的死刑犯。在兩個同樣憤世嫉俗的靈魂相遇後,彼此漸漸有了改變,最後死刑犯還是死了,女主角則像是代替他活下去似的,繼續從事輔導死刑犯的工作。
死刑說來似乎是正義的化身,但從另一方面說它仍舊是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依然是殺人,只不過是在所謂法律的保護傘之下變得合理化了。這並不是說我贊成廢除死刑,關於生死的問題一向都很兩難,尤其是死刑與自殺更是如此。不管任何宗教只要碰觸到「剝奪生命」都幾乎是反對的,自殺會下地獄永世不得超生,墮胎會有嬰靈糾纏等等,而死刑的灰色地帶就在於死刑犯先剝奪了他人的生命,所以該以生命償還,但人類如何執行神的權利?所以警察、法官、律師、劊子手即使法律的保護下殺人依然會有罪惡感。
《我們的幸福時光》書中有一段是被害者的母親因為接觸宗教,想要依照上帝的話語去寬恕殺了她女兒的主角而去探監,但當她真的與兇手面對面時她卻無法說出:「我原諒你!」我覺得想要去寬恕他人是「神性」,而無法原諒他人是「人性」,這兩種矛盾的情感是人的本性,不管「神性」或「人性」都是人類獨有,畢竟眾神與上帝也是我們發明的(上帝不是韓國人吧)。
人類的矛盾情感是我們能生存至今的最大武器,互助合作讓人類進步繁榮,仇恨殺戮讓生態維持平衡,所以人類應該是直到滅亡的一刻都擺\脫不了這兩難的局面吧。死刑的存廢與否很難因為一本小說的出現就驟下定論,我個人覺得作者用了點伎倆讓她的觀點獲得較多支持,那就是這位死刑犯其實是冤枉的,而且他在死前深深悔改了(這就是我覺得韓劇化的橋段)。如果今天主角是挪威的殺人魔,作者還能堅持她的觀點嗎?也許\我們早已文明的不該用「一命抵一命」的思考邏輯來生活,但每當我看到每天層出不窮的殺人事件時,還是會猶豫廢除死刑的「正確性」。
在這世上的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而幸福的定義如何就如同我們生命一樣複雜沒有標準,對於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我只能相信身為人類,我們會找出更好的答案,一起為幸福的人生努力。
展開
5
阪急電車
讀者評分
5.0
|
2011/09/09
總覺得人類好像對於交通工具懷有莫名的好感與幻想。所以有電影《航站情緣》,有電視節目《戀愛巴士》,是因為這樣的物體能帶離我們遠離日常生活,邁向未知的將來,所以讓我們對它傾注了羅曼蒂克情懷嗎?那如果是每天都要搭的電車呢?即將前往的目的地是熟悉的生活場所,每天每天持續的是相同的風景…如此我們也會對這樣的「時間」投注羅曼蒂克情懷嗎?我沒有搭電車通勤的經驗,搭便車的經驗倒是一籮筐。
學生時期就常搭便車了,從沒多想,倒是工作以後偶然和同事聊起,大家全說我真是個怪咖,因為「有點常識的人就不會這麼做,我們又不是外國人」-這是典型的結論。但是我要先聲明,我的搭便車守則是「不麻煩別人,不讓自己危險」,這和新聞報導那種「不花錢環島」的人絕對不同,而且我認為那種人最可恥了。明明自己生活無虞,為什麼要去佔別人這種便宜?搭便車理所當然,拗小吃店請客理直氣壯,對我來說簡直不可思議,至少在我的價值觀裡這樣的行為比乞討還不如。
為什麼開始搭便車?解釋起來很麻煩,不過對我來說不是太奇怪的事,畢竟我不怕生,連搭車回家都可以鄰座的人聊開,從台北到台南。我不知道曾經和我一起搭過便車的朋友對這樣的回憶有什麼感想,對我來說那些陌生的善意曾在某個難以說明的時間點小小的推了我一把,讓我有力氣繼續往前走,就像《阪急電車》裡的翔子,破壞了男友的婚禮,在回程的電車上,陌生婆婆的一句話,竟成了開始新生活的契機。!
最後一次搭便車是在台東,結束一場毫無計畫的環島之旅的最後時刻。那時已經出社會幾年了,工作總不上不下,戀情來來去去,說好聽點是:「我還年輕,心情還不定。」其實自己最清楚,我還是不能避免要變成那個看不到帽子裡的大象的大人了。朋友也該是面臨某種關卡吧?但我們兩個是「心機女人」,不想說破的終究沒說(反正就是工作與戀情的進度之爭啦),只是逞強的說:「去宜蘭走走吧。」到了宜蘭住在以前同學家的兩個人彷彿要比賽誰瀟灑似的,說了:「要去花蓮嗎?」而花蓮朋友熱情招待的結果是:「去綠島吧!」
已經忘了那時候朋友怎麼可以一直請假,而我之所以可以如此為所欲為是因為我的前主管拿我沒輒,只要每天起床後打通電話回公司說句:「我可能還要請兩天…」這種沒頭沒尾的話就可以了。那時候的綠島還沒高度開發(不小心洩漏年紀),我們搭的是那種八人座的小飛機(朋友熱心訂票的結果),只去無回,所以回程搭船。老實說當年的行程隨性的不得了,所以在綠島搭上船的兩個人對於下船後如何兵分兩路完全毫無頭緒。
那天是朋友的deadline了,他得搭飛機趕回台北,而我只能坐火車回台南。台東對我來說陌生極了,只是我神經向來大條,心裡想著下了船再說。那天下著細雨,我站在船邊看著浪,朋友早躲到船艙裡。那時身旁有兩個男孩,不知道為什麼就聊了起來,直到快下船了,男孩說:「那你們接下來怎麼辦?」我說不曉得反正下船再問人好了。男孩們皺了眉說:「我們有車,要不要讓我們載你們去搭車?」我說會不會麻煩?他們倒是瀟灑:「反正得回市區。」
後來旁邊的阿伯驚訝的偷偷跟我說:「小姐,你很好運哪!這裡叫計程車到機場和車站要好幾百耶!」而那兩個男孩真的很好心,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機場怎麼走,還是很nice的先趕到機場讓朋友順利搭上飛機,接著又把我送到火車站,早就超過「順便」的狀況了,而且他們一路擔心我都沒事先買票,不知道有沒有車可以搭。還好我真的是傻人有傻福,熱門的南迴線竟然給我買到座票(這是後來和臨座女生聊天獲得的知識,因為她說她是三天前排隊才買到有座位的票,對我在上車前十幾分鐘買到坐票無法置信)!
直到現在那兩個男生的擔心我都還印象深刻,覺得自己的魯莽給人家帶來了麻煩,也深深察覺到自己的任性讓很多人擔心,最重要的是那一天,在回程的火車上,心裡有些模模糊糊的體認到我終究得承認:「變成大人」是我逃避不了的責任,如何變成一個看得到帽子裡的大象的大人才是最高境界的叛逆!
雖然不像搭便車,但即使在每天都得通勤的固定路線上,應該還是有不同微小變化的風景吧?而這些來來去去、萍水相逢的乘客身上有什麼樣不同的故事,如果沒有機會大概一輩子也不會知道吧?如果把這樣的「時間」當成短暫的旅行,那麼是不是每天就可以有羅曼蒂克的期待?
有川浩轉型暢銷國民小說作家的作品《阪急電車》就讓我有在旅行的感覺。即使不出國,每天每天我們都參與了其他人的人生,不管是跑龍套還是演主角,每一個緣份都得來不易,都是一個奇蹟。雖然對巫婆扭曲的個性來說這本書有點太歡樂了,但還是忍不住想:「有機會的話,一定要來「阪急今津線之旅」啦!」
展開
4
格林兄弟不唱搖籃曲
讀者評分
4.0
|
2011/09/09
我的第一個童話故事是《大野狼與七隻小羊》。多小的年紀不復記憶,但應該是還沒上幼稚園的時候,我識字極早,最大原因應該是母親幾乎不知道任何一個童話故事。印象中母親說過的童話故事除了《大野狼與七隻小羊》外,大概只有《白雪公主》,而且她不會反覆的說,因為她太忙了。
偶爾想起這些古老的往事都會覺得好笑,以前不覺得,現在怎麼想都覺得自己真是標準的牡羊座小孩,自我的不得了。想聽故事,媽媽不知道那就自己看,不曾想過為什麼我的媽媽和別人不同,只專注在自己想要的東西上,也難怪老媽總覺得我是個不貼心的女兒。現在知道了媽媽沒有故事的原因總覺得很心酸。我的母親是灰姑娘,從小沒有母親,而所有童話故事裡後母會做的事,她一樣也沒逃過,她當然不知道任何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因為她連學校都不能去的。
有了那麼可怕與悲慘的童年,我很感謝母親還是給了我一個童話故事,雖然我對於大野郎最後被羊媽媽剪開肚皮塞滿石頭,然後掉進河裡淹死的結局感到驚恐不已(我懷疑我怕水、怕束縛跟這個故事有關),但這個故事開啟了我對世界的好奇,讓我開始執著於文字的迷戀,雖然不知道這樣的執著是好是壞,但我從書裡得到的東西很多,我想我還是無法捨棄這個魔法。
透過文字與故事去了解這個世界,對我來說就是魔法,而且是我自己擁有的,完全屬於自己的魔法-這是當我讀著《格林兄弟不唱搖籃曲》忽然有的領悟。
《格林兄弟不唱搖籃曲》是本很有趣的成長小說,透過魔法了解人的本質,是很很有趣的觀點。女主角伊莉莎白與她在紐約借物博物館裡一起工作的同伴,碰上了博物館有史以來的最大危機,而伊莉莎白以為不存在的魔法是毒藥(引來危機的原由),也是解藥(最後還是用魔法解決)。但是魔法怎麼運用全取決於你怎麼記憶故事,而怎麼記憶故事其實取決於自己的個性、興趣,甚至是童年的回憶。藉由這樣的過程,我們終於了解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從而確立了自己的存在,這真的是件很有趣的事,難怪恩田陸說:「科幻小說是在開始面對世界的青春期,用來思考自己與世界的絕佳敲門磚,也是永遠的青春小說。」在這層意義上,奇幻小說與科幻小說的價值應該是相同的吧。
PS雖然不再青春年少,但偶爾看看這樣的小說也挺有趣。讓我想到小時候一直對於《白雪公主》這個故事有疑問,那就是:為什麼白雪公主這麼笨、這麼不聽話,大家還是喜歡她呢?我不能理解為什麼她會一直被巫婆騙,最後還吃下了毒蘋果,簡直是笨蛋一個。但是問了很多人有沒有對這個故事產生過疑問,答案居然還是讓我無法理解的-「沒有!」,沒有人對白雪公主的不聽話感到疑惑,沒有人對於她因為自己的愚蠢而掛掉,卻還是讓小矮人傷心這件事感到不解,難道是因為大家看的都是迪士尼的卡通版本嗎?不解啊!
展開
4.5
罪行
讀者評分
5.0
|
2011/09/09
一直到讀完最後一個故事,我終於決定:所謂的《罪行》指的應該是「犯罪行為」而非「罪惡行為」,很難解釋其中的不同,但終究我得承認,有許\多我們認為可怕的罪行決非出於惡意,而我們以為情有可原的罪行也許\殘忍程度更甚,因為「罪行」來自於人的行為,而人心永遠是無法理解的黑洞。
一個德國的辯護律師寫下了十一個真實的「罪行」,每個故事的確不可思議如電影一般,但讓我最不可思議的是,在這個我心目中嚴謹守法的國度裡,公平與正義的界限竟如此模糊?不,這麼說太不公平,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國家相信法律,所以才會如此努力思考法律的功\能,在人性的考驗下,法律是個什麼樣的工具,透過它,我們想創造的是什麼樣的世界?
法律其實是一個社會可以在傷害最小的狀況下運作的規範,但是人類透過法律制裁他人的最終目的到底是什麼,這是看完整本書之後第一個跳進我腦海的問題。一個終生被老婆精神虐待卻孤立無援的七十二歲老先生,在最後無法忍耐的情況下砍死自己老婆後,仍必須以命抵一命嗎?一個被兩名青少年挑釁的中年男子,以「完美的正當防衛姿勢」連續結束兩名青少年的性命,他就可以不需付出任何代價?一個安靜不抱怨的博物館管理員在一間小小的展覽廳裡付出他二十三年的人生,被逼進崩潰的邊緣後,還須賠上自己辛苦一生的退休俸以及牢獄之災?一個因外貌被歧視,人生旅途因而跌跌撞撞,因此搶了銀行的男子,從沒有傷害過任何人的他,卻必須在找到自己人生幸福的時刻被剝奪一切,只為了他違背了法律的「罪行」?
讀了一個又一個不美麗又悲傷、可怕又無奈的「故事」後,我了解每個「罪行」背後龐大而複雜的枝節:文化、歷史、社會、教育、家庭…,那不是一個人的因,所以這苦澀的果實要大家都嚐。閤上書的當下,我是慶幸的。我知道自己沒有比這些故事裡的主角更高貴、更理智、更聰明,我只是比他們幸運,不須接受考驗與試探。所以我想我該珍惜這份幸運,所有不曾犯下「罪行」的人都該為自己的幸運感恩,甚至該思考如何讓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更好。
我覺得這十一個一點也不美麗的故事也許\是個好的起點,我想靜心看、用心思考的話,也許\能在其中找到一點蛛絲馬跡,如果可以那樣就太好了。
展開
5
把我埋在牆腳下
讀者評分
4.0
|
2011/09/09
關於我的童年記憶,我只能說少的可怕。
記得六歲以前住的村子,因為只有一條馬路,但不記得房子裡是什麼模樣,只是模糊記得廚房,因為我在這裏吃了生平第一頓蚱蜢大餐\,印象中我坐在椅子上,老媽背對著我在大鍋裡炸著蚱蜢。蚱蜢很好吃香香脆脆的,不過要記得把頭和腳拔下來,這兩個地方不好吃。
記得剛上小學時在寫功\課的時候偷偷吃了半罐奶粉。媽媽沒有罵我,但現在想來很心酸,因為那時候家裡窮的要命,半罐奶粉不知道要多少錢,我想媽媽心情一定很複雜吧?奶粉那麼貴,應該把偷吃的我狠狠罵一頓,但是對於沒有零食吃的我可能覺得可憐而罵不下去吧。
我最喜愛史努比裡面的奈勒斯,因為我也有一件跟了我十幾年的安心毯。那件毛線毯子是媽媽自己打的,原本是用來背弟弟的背巾,後來變成我的「蓋\蓋\」。「蓋\蓋\」這個詞兒是無法用文字表示的,因為它的發音得是老爸的四川土話才對味。毯子最後被老媽丟掉了,是我上大學的時候。只是我沒實現老媽的期待從此忘了我的蓋\蓋\,反而因為想「複製」一件蓋\蓋\,開始我的毛編生涯。
這是我的童年記憶,平凡平淡,再日常不過。會突然想起這些塵封已久的往事當然是因為看了《把我埋在牆腳下》的緣故。
和我同樣年記的小沙夏是俄國人,跟阿嬤、阿公住在莫斯科。小沙夏的媽媽和男人跑了,把腦子裡長滿葡萄球菌,被阿嬤診斷出有笨蛋病的小沙夏丟給阿嬤照顧。
阿嬤很凶非常凶,每次罵起人來總是不留餘地,不給人喘息的空間,連阿公都受不了,每次阿嬤發飆阿公就往外跑,可是小沙夏無處可逃,只能靠腦袋瓜子裡天馬行空的幻想來躲藏。
一直以來對俄羅斯的印象是寒冷、陰鷙與凶猛的。「這個國家的人民都不笑的!」這是我小時候的印象。但是當我認識了紅場的美麗建築、看過芭雷舞者的優雅身影後,又不禁疑惑起來:「這真是個超級矛盾的國家啊!」其實這樣的矛盾也表現在《把我埋在牆腳下》這本書裡。作者用小孩子天真的口吻,略帶戲謔的敘述著阿嬤的瘋狂咒罵與阿公的無奈逃離、在療養院裡大孩子的暴凌與護士的不耐,但是輕鬆筆調背後哀傷是如此沉重與巨大,果然十分俄羅斯。
為什麼輕鬆筆調背後有如此巨大的悲傷?我覺得是因為故事裡的每個人都無法脫離「愛的桎梏」。阿嬤不愛小沙夏嗎?愛!而且是非常愛。如果不愛不會擔心他生病、不會擔心他不寫功\課、不會擔心他得了「笨蛋病」。阿嬤不愛自己的女兒嗎?愛!當然愛。如果不愛不會生氣她嫁了不好的老公,生氣她不努力自己的前途,生氣她沒有看男人的眼光。阿嬤不愛自己的先生嗎?愛!而且沒有他會活不下去。如果不愛不會生氣他總是往外跑,不會埋怨他工作沒成就,不會怨恨他將自己送進精神病院。
正因為故事裡的人們雖然互相愛著,卻因為愛的太用力,那份愛成了一條綑綁彼此的鎖鏈,因此而把彼此拉進更無法逃離的地獄而悲哀。愛,一直是個複雜難解的動詞,我們得花一輩子的時間在施與受的兩端拔河。只能說小沙夏何其幸運,有個如此愛他的阿嬤;小沙夏何其不幸,有個如此愛他的阿嬤!
展開
4.5
別相信任何人
讀者評分
5.0
|
2011/07/15
《別相信任何人》是我的地雷書。
對巫婆來說地雷書有兩種,一是佳評如潮我卻無論如何都看不下去或者勉強啃完卻會發出怒吼:「這是什麼爛書!」;二者是精彩好看或者看完依舊盤據在腦海裡,但是故事裡某些敘述或情節會帶出我的不安或恐懼。《別相信任何人》是後者,它碰觸到我最不喜歡太有想像力的,關於「記憶」的驚悚故事。
對於「記憶」這個東西我是很恐懼的。很多討厭的事物想忘掉,想忘得一乾二淨彷彿不曾發生過一樣;但又很害怕自己的健忘,擔心自己就要蒼老,擔心自己不知道要變成什麼樣的人,或者不記得自己曾經是什麼樣的人。常常想人是由什麼組成的呢?除了眼睛看得到的軀體外,那看不到的部份,稱為「心」,稱為「靈魂」的東西是什麼呢?那是由記憶層層疊疊累積而來的吧?如果記憶不復存在,我們的靈魂會不一樣嗎?如果記憶不復存在,那我還存在嗎?所有深藏在心裡不言說的恐懼卻在S. J Watson的筆下栩栩如生出場,所有的不安、恐懼、失望、憤怒、悲傷都如此真實的出現克莉絲汀的日記裡,一點都不像《百年孤寂》裡,整個馬康多為了對抗遺忘而貼滿紙條般的魔幻寫實,怎麼能不說是我的地雷書呢?我可是連《明日的記憶》或《博士熱愛的算式》都不敢看的膽小鬼啊!
不過如果《別相信任何人》只是單純在敘述失憶這件事的話可能就不那麼引人入勝了,S. J Watson巧妙的藉由失憶提出了一個很難的、關於愛情的功\課:「偏執而寂寞的愛還是愛嗎?」
克莉絲汀會在日記的第一頁寫上:「別相信班恩。」是因為她藉由日記的提醒發現她的先生班恩在塑造她的記憶。每天睜開眼睛面對的除了陌生的自己外還有陌生的丈夫,本來該是最能依靠的人卻依然在失去記憶的自己身上引發了不信任的情緒,該相信自己的直覺還是相信那個已經被自己遺忘的自己所選擇的終生伴侶?愛情所需要的安全感到底從何而來?人類的大腦真是令人好奇。
隨著謊言逐漸被揭發,克莉絲汀即將發現自己失憶背後最不堪而可怕的故事-自己的失憶是不倫的代價。她愛的班恩在她失憶的那些年裡離開了她,但他以為那對她來說才是有益的(可是對巫婆來說那是逃避,面對失憶的妻子的確痛苦難熬,但若不是兩人一同努力走出困境,這樣的愛好寂寞);愛她的班恩捨棄了自己的一切,執著的想將她留在身邊-即使代價是她永遠想不起自己-這樣的愛偏執而空虛,因為他能擁有的只是一具軀殼。說到底,沒有記憶的愛情究竟是什麼?即使最後克莉絲汀最後回到她愛的班恩身邊,但是如果明天以及其後的每一個明天她都不記得班恩,這樣的她還是愛著班恩的嗎?班恩不會再次捨棄她嗎?
還好S. J Watson沒有這麼殘酷,她留給我們一個有希望而溫暖的未來,畢竟我們該做的是彌補曾經所犯的過錯,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樣人生才有往前邁進的動力與意義,不管我們碰到的課題是愛情、親情、友情,我想道理應該是一樣的吧!
展開
5
哪啊哪啊 ~ 神去村
讀者評分
5.0
|
2011/05/11
一開始看到《哪啊哪啊神去村》的書腰廣告詞:「真是一個好故事,我真想拍成動畫!」宮崎駿一讀再讀,感心推薦-時心裡是有些排斥的-會不會太誇張啦,把宮崎駿搬出來!想是這麼想,不過最近看的書好像都讓我很容易就轉到很無力與無奈的頻道上,基於想換個口味的心情下選擇這本似乎打著「療癒系」風格的青春成長小說,沒想到居然也讓我一看再看,心裡想著:「若是改成電影的話,要找誰來想平野勇氣最有FU咧!?」…我也懂了宮崎駿爺爺的心情啊。
一般來說我們取名字準則是「命裡缺什麼名字就要有什麼」,如果以這個規則來看,《哪啊哪啊神去村》的主角平野勇氣缺的大概就是勇氣了吧?明明就不是勇敢進取個性的傢伙,偏偏在高中畢業的這一天給老媽掃地出門,一腳由橫濱踢到了五百里外的三重縣,而且還是深到不能再深的山裡,跟著一群怪人一塊工作,最可怕的是還逃不了!
我想如果是十分勇敢的人大概會在第一天即使是爬也會爬下山吧?偏偏勇氣沒那麼有勇氣也沒那麼叛逆,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天真、有點宿命,於是他開始在這個神祕的村子從事「林業」-當然是以學徒的身分。
山裡的生活步調緩慢而工作粗重,因為他要面對的是以百年為計時單位的樹木,而在山裡工作最基本的除草都是要爬上近乎垂直的山坡去工作了,更別提還要爬上幾十公尺高的樹上去剪枝,春天時滿山的花粉會讓你過敏的要死掉;夏天時還有水蛭會鑽到腿上吸血,跳蚤也是狠角色……,但是跟著平野勇氣開始這樣看似沒有變化的生活後,卻會慢慢的發現努力堅持的生活是需要更多更多你想像不到的勇氣,而能衷心喜愛並堅持自己生活節奏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們其實很容易迷失在這個什麼都容易取得的社會裡而忘了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曾經跟著朋友去吃buffet,朋友一直說要吃什麼什麼才能回本,從頭到尾我不知道她喜歡吃的是什麼,只知道她吃了很多她認為「值得」的食物。朋友說現在blog不流行了,facebook才是王道,但她從來不在facebook上留下屬於自己的語言,對她來說facebook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可以跟別人說:「喔!我也有facebook!」
我不是反流行的人(我也聽小賈斯汀啊),常跟我去吃飯的朋友也知道我幾乎都會點沒吃過的東西,對我來說去嘗試是很有趣的,即使最後結果是失敗的也無妨,因為那讓我知道自己的「限制」在哪裡。不怕和別人不一樣,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大概跟平野勇氣跟著神去村那些樂天知命卻又帶點冷酷與愛說八卦的難纏村民相處是一樣重要的吧。
以前看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總有些卡卡的感覺,看完《哪啊哪啊神去村》終於知道是哪裡卡住-《桃花源記》沒有生活感!神去村的村民可不是每個都是溫良恭儉讓喔!他們也有偷懶的時候、也有固執的時候、也有冷酷的時候,超級愛說八卦,生活裡總有些莫名所以的迷信,但這就是人生,沒有完美的時刻,你只能努力跟他相處。
因為前年去了伊勢神宮與熊野古道,所以能夠多多少少了解什麼叫「三重縣的深山」,也能夠了解一天只有一班聯外電車的村子有可能是啥模樣,所以閱\讀的時候格外覺得有趣,不過故事能帶給人的風景各各不同,只有親身體會才是王道啦。
展開
5
昔年往事
讀者評分
5.0
|
2011/05/11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日本是沒有童話故事的,充其量只能說是「民間傳說」吧,而且是很悲傷的那一種。從竹子裡誕生的輝夜姬即使有了國王的保護依然無法違背命運,還是孤單的回到了月亮裡。浦島太郎救了海龜的報酬是龍宮的虛無玩樂與措手不及的倉皇衰老!也許\是因為日本自古就是多天災的國家吧?這些傳說總是帶著悲哀與無法擺\脫的宿命。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世界似乎更接近了世界末日,不斷的天災總叫人感到迷惘,如果真的三個月後隕石即將撞擊地球,世界末日終要來臨,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會怎麼辦?類似的設定在伊坂幸太郎的《終末的愚者》已經出現過,但三浦紫苑的《昔年往事》卻寫出另一番風景,像深深烙印在我心中的傳說風景一般的悲傷,卻帶著一股野草般任性的力量-即使末日再靠近,我們也悲哀的活著,不管多悲哀的活著,能在愛與被愛的人的記憶裡活著就已足夠。
藉由七篇傳說─《輝夜姬》、《開花爺爺》、《仙女的羽衣》、《浦島太郎》、《頂缽姬》、《猴女婿》、《桃太郎》─為引子的七個短篇故事─《無愛》、《火箭的回憶》、《距離》、《翠綠海灣》、《抵達為止》、《花》、《令人懷念的河邊小鎮故事》─乍看各不相連卻隱然描繪出末日前後的未知風景。
不一樣的人面對相同困境會做出的選擇與決定截然不同。忘了看過的哪一部好萊塢鉅片,一樣是描寫世界末日,一樣是有火箭可以搭乘,一樣是要抽籤決定,一樣是政府無能,一樣是黑箱作業,但我看完索然無味,因為一切太理所當然,只要搭上火箭就得救,就可迎接朝陽活出新生活。不知道為什麼,我一點也不相信那樣的結局是美好的,在遙遠的外太空應該是一片漆黑吧……
在書裡我最喜歡的是《翠綠海灣》這個故事,天橋立的伊根町是浦島太郎的故鄉(下次旅行的地點),也是個有美麗船屋的古老漁港,故事裡的主角即使知道三個月後隕石即將撞擊地球,他也還是希望可以每天出海捕魚,因為他的故鄉是如此美麗。印象最深刻的是《花》這個故事,主角因為怕死所以嫁給一個她一點也不愛的研究員,跟著上了火箭。外太空的生活完全是人工的,集合住宅的院子裡開出的櫻花是他那長得像猴子的研究員丈夫的作品。那花香味濃郁卻無法受粉結果,就像太空船上的生活一樣虛假,不管何時望向窗外永遠是一片深不見底的漆黑。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我還是願意待在家人身邊,可以每天看看海直到末日來臨,其實人一生下來就已經註定走向死亡,為什麼我們總執著於「永遠」這個字眼呢?即使悲哀的活著也還是要活著,這就是人類吧。
展開
4.5
謎樣的雙眼【電影書衣限量珍藏版】:《沉默的雙眼》電影原著小說
讀者評分
4.0
|
2011/03/04
會想看這部小說當然是因為我已經看過由這本小說改編的電影。這部榮獲2010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阿根廷電影非常好看,只是巫婆和借我DVD英文老師對此片解讀大不同,所以想看看原著怎麼說。
關於阿根廷這個國家我只知道馬拉度那和探戈,其餘一片空白,所以很多評論都提到關於故事裡「白色恐怖」、「司法不公」的劇情我只能一筆帶過,因為我不清楚那一段歷史,雖然這段歷史直接影響了故事,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人的個性與情感,因為個性與情感才是主宰我們命運的最大幕後黑手!
《謎樣的雙眼》故事開始於1968年,結束於1999年,綿延三十年。男主角班傑明是位退休的書記官,因為退休後無事可做,他開始寫小說,故事是一個在他心裡糾纏了三十年的強暴案。1968年一位美麗的少婦莉莉安娜被發現陳屍家中,死因強暴凌虐致死。班傑明碰到了這樁改變他與其他人命運的案子-雖然當時他並不知道,莉莉安娜美麗雙眸裡的茫然與空洞將一輩子注視著他。
通常我介紹小說的時候是不會把「雷」爆出來的,只是這個故事對我來說最大的震撼就是結局,而這個結局就是我和英文老師的分歧之處,所以我這次要先破梗了,套句aNobii常用的台詞「這個評論內容提到部份劇情!」不想先知道結局的人,以下就甭看啦!
班傑明是個對現實不滿卻個性不積極的書記官,因為對被害者丈夫的同情,他找出了真兇,但是因為看不起長官,莽撞得罪長官的結果卻是讓好不容易抓到的真兇跑了,甚至危害他自己的生命。這一段歷史剛好是阿根廷的軍事政府獨裁統治時期,電影裡模糊的背景在原著理有個更清楚的描寫。
原著跟電影其實有幾個劇情重大轉折處是完全不同的,也因為這樣的改編,讓電影與原著有了極不一樣的氛圍。原著的確更著眼於阿根廷70年代軍事政府獨裁時期,社會上所有人對於國家的恐懼與不安定感。電影裡讓原著裡幾乎沒有台詞的伊蓮娜有了美麗聰穎堅強的清晰輪廓,不僅是班傑明天真性格的對照,也讓兩個人的愛情有了清楚的軌跡。
相對於班傑明與伊蓮娜這段雖然經過25年才有美好結局的愛情,莉莉安娜與莫拉雷斯的愛情一開始就註定是悲劇,而莉莉安娜的死更讓悲劇無法走到盡頭。莫拉雷斯始終覺得莉莉安太美好,他高攀了她。班傑明找出真兇後他一直無法安心,因為「所有不幸的事,還是會以不幸收場。這是必然的結果。表面上看似一切順利進行,但遲早都會下地獄。」這就是莫拉雷斯的座右銘。
既然都會下地獄,莫拉雷斯不願一個人在地獄煎熬,他以自己的力量制裁了凶手。他賭上自己的一生,監禁了戈梅茲,直到死亡來臨。原著裡班傑明收到莫拉雷斯的信,前往莫拉雷斯度過餘生的農莊,在那裡發現莫拉雷斯的屍體,還有獨自陳屍在倉庫鐵籠的戈梅茲。是個沒有畫面的結局。電影裡,班傑明發現莫拉雷斯蒼老孤寂的生活在農莊,發現他當了戈梅茲的個人獄卒,25年來的每一天都要面對這個強暴他妻子進而殺了她的兇手!
我的英文老師說《謎樣的雙眼》是部驚悚片,對我來說驚悚的只有莫拉雷斯的執著。對於愛情我們要執著到什麼地步才是天荒地老、海枯\石爛?而天荒地老、海枯\石爛的愛情值得賠上我們的一輩子嗎?莫拉雷斯監禁戈梅茲是懲罰了凶手還是自己?對我來說,莫拉雷斯安靜的雙眼才是〈謎樣的雙眼
〉!
PS:雖然沒有提到,但我非常喜愛班傑明的助手桑多瓦這個角色,電影裡給了他悲劇而英雄式結局是很精采而人性的角色。
展開
5
女神記
讀者評分
5.0
|
2010/10/24
拿起這本書的原因,不是因為作者也不是因為這是日本小說,而是因為這個書系-MYTH系列,也就是神話系列。
一直很喜歡神話,即使是不同的文化系統裡神話依舊會有許\多相同的成分,讓人覺得這真是個奇妙的世界。而大塊的這個書系又十分特別,這個書系的所有故事都是新的,當然骨幹是舊有的,但是當新的作家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述說的時候,所有的故事又成了新的,這也是神話迷人之處,因為神話是我們人類最初也是最真的情感投射。
《女神記》是桐野夏生重述《古事記》的作品。雖然我沒讀過《古事記》,但好歹《宗像教授異考錄》也看了十數本了吧,對《女神記》裡伊邪那美與伊邪那歧的故事並不陌生,不過透過桐野夏生的眼睛,我對這個故事有了更多的想法。
《古事記》說的是日本誕生的神話故事。《女神記》雖是依據這個骨架發展的故事,很多細膩的描寫與故事轉折卻給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間。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女作家的關係,總覺得許\多觀點與《宗像教授》系列裡曾出現的視野與解讀是不一樣的。
《女神記》說的是愛情。我總覺得愛情是極其麻煩的東西。不過與其說是愛情麻煩,到不如說是人類麻煩吧!怕寂寞的人總需要愛情的滋潤,談了戀愛,如果時機成熟那就步入婚姻,接著愛情成了責任與義務;如果時機不對,可能得一個戀愛談過一個戀愛…無數個愛情故事可能不是那麼美麗,總之花心一輩子的結局可能是孤單老人一隻。這說的都是自己的選擇,如果所有的相遇相知乃至於生離死別都是被安排好的,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自身的遭遇?愛情的價值?
在《古事記》裡伊邪那美與伊邪那歧是生下日本國土的神明;在《女神記》裡伊邪那美與伊邪那歧是高天原神明創造出來的亞當與夏娃。他們的相遇相知只是為了創造生命。既有生自然有死,所以原本是不死的神明伊邪那美依然要遵照高天原神明的規則落入黃泉之國,以死亡統治死亡;既有死自然有生,失去妻子的伊邪那歧則得以不死之身每天在各地找尋美女製造生命。
以前看《宗像教授》系列時總覺得伊邪那美只為了伊邪那歧違反誓言看了她骷髏\般可怕模樣就要追殺他未免太小心眼,而伊邪那歧只不過看了妻子的骷髏\就怕的魂飛魄散未免太膽小。但這兩者的行為在《女神記》有更多的轉折。
伊邪那美因為老公違反誓言以致無法帶她回地面而說出了:「我每天將殺一千人來報復。」的詛咒。我原本認為小心眼,但桐野夏生的解讀更深刻,《女神記》裡的伊邪那美之所以怨恨如此之深,不單是因為老公把她丟在黃泉之國,而更是因為離開的伊邪那歧自己生出了美麗的太陽與月亮,從此把伊邪那美遺忘了,遺忘了他們曾經一起努力生下日本國土和許\多自然界神祇的日子,這種遺忘才是對愛情徹底的背叛,所以伊邪那美的怨恨才如此深刻無法消除。
伊邪那歧的膽小來自於他對死亡的恐懼(男人真的都很脆弱),因為妻子的惡毒誓言:「我每天將殺一千人來報復。」所以伊邪那歧得很辛苦的每天四處找美女製造生命。我以前一直認為這是因為《古事記》的作者是男的,所以給了男人花心的最好藉口。《女神記》裡伊邪那歧的死亡恐懼如此根深蒂固,讓我看到的卻是無盡的悲傷。因為生活裡只有恐懼的人是無法享受生命的喜悅,這對於伊邪那歧這位光明之神可說是最大的諷刺了。
這是本層次很豐富的小說,除了伊邪那美與伊邪那歧外還有成為對照組的波間與加美空這對巫女姊妹,是很值得一讀的。
展開
共
3
頁
下一頁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