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柯佳嬿推薦書
認識二戰
樂扣品牌週
高絲開架聯慶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品牌旗艦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草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55)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Lv.2
依據書評貢獻度、參與度
草
追蹤
5
則書評
5
本書評分
0
位追蹤者
14
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5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
(可複選)
全部
中文書(5)
文學小說(4)
人文社科(1)
展開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評鑑發表
全部
有評鑑內容
只評星等、無評鑑內容
前往
第 1 頁
5
原住民族與二二八展覽史料專輯 (上下兩冊不分售)
讀者評分
5.0
|
2025/01/25
劇透警告
隱藏在國家內裡的伏流與刺點——淺談《原住民族與二二八展覽史料
二二八事件在台灣社會一直有如伏流中的砥石,而原住民族在二二八事件及其相關經歷的被看見,只有河底沙般,隨時代被洪流淘去,留在世人心中的或許所剩無幾,或者沉沒再沉沒。
得以想見此部著作的完成多有不易,但不能想像向受難者後代探詢家族哀痛的過程有多少的掙扎。關於原住民與二二八的關係,在過去幾十年的國民義務教育中幾乎隱形,原住民在體制中不被看見,又不知如何發聲,難以與現今社會言說的議題仍然有許多,而從歷史研究開始,固然是緩慢的,卻也是重要的基石。蒐整不易是必然,過去國民政府掌握的歷史檔案才正要開始鬆動重重機關,此部書籍挖掘的歷史骨血是未能說盡的一角,不能完全的展現黨國時代原住民各族生活與族群發展所遭遇的困難之全貌,但必能視為一種開始。
此書蒐羅部落治理、番童教育、保密局檔案等重要相關文獻,以及記錄謠傳部落藏匿日本人與共產黨員、1940年代後因國家力量刊登的扭曲原鄉傳俗的相關報導文章,亦能發現許多與原住民族當代議題呼應與差異之處(姓名回復、槍械使用),「事件」一直以來都是歷史上的「刺點」,未被解決的問題必然會再度上演。
原住民族在諸多外來政權進駐島史的遞嬗中存活,「海洋史觀」一說興盛的當代,祖先是否曾想過在未來會被提起?那不被視為重要的過去,在提倡「真相和解」的解殖風氣中緩慢被看見,族人是依靠什麼撐過文化掏空與生活文化被限縮的時間?我們必然不得以全知,只能小心翼翼地輕聲詢問,無名先輩的勇與苦身後串接的性命、家庭中,是否也是位有血肉體感的常民背影。
研究者考察當時受難者的檔案,找到現今仍存的族裔後代,令我好奇起究竟是如何得知早已因歷史因素遠離部落、大隱於市的族人去向?又如何探問慘痛過往?這些都不是三言兩語一時半刻能夠言盡的艱難,讓人再度想起國家剝奪的「原本人生」亦是消滅部落文化的過程。讀者以及置身於事件外的人如我,也不過是觸碰到所謂「歷史現實」相關人士的過手資訊,在歷史檔案被隱匿的無限空洞中,悲歡離合更加之上的悲愴豈止數則故事罷了。不禁又要問起,缺席的加害者又身在何方?
現今資訊爆炸,在歷史隱藏與扭曲造神之下,殖民痛楚深植在幾代族人心中與日常,而相同的歷史卻漸漸於世人所淡忘。此專書必要之處,是在困難之中找一把尺,帶我們度量「當時代要求原住民族要擁有原住民族的樣子時,沒有看見被奪去的多少籌碼」,以及「國家化」對於部落文化的影響與殘酷。
黨國時期延續日本人統治山區各部落的方式,體制的轉變再轉變對於民族的精神狀態其損害不可忽視。近年看見有許多對於轉型正義議題以統獨立場先行的討論,我亦時常感受到「漢民族已經遺忘自己的祖先在台灣曾是殖民主體」這件事,又有誰問過「早先經歷亡國」的原住民各部落,以及早已離散,或者經常往返城鄉的族人:什麼是「族人想要的未來」?而不是「國家想要原住民扮演的角色」。必須思考如何處理隱太久的傷痛,及其所造成當代原住民族生存安全與大環境相較缺乏與落差的狀態,制度層面上,身心健康有太多需要正視解決的課題。
在面對中國談論侵略主張時,以國族主義去談台灣的歷史正義時,強調原住民族的角色,不該是從黨國內鬥到跨島轉移的權力角鬥去論述。在思考夾在夾縫中奮力呼吸的原住民族群的生存的問題,其所面臨居住、維生樣態轉變(集團移住),雖然不是西方列強以「戰爭、掠奪、種族滅絕」的殖民方式,而是因為移居台灣、原漢通婚、資本進駐等生活圈交疊影響,隨時代慢慢改變後代。不少軍官或特務以「救國團」、「山地服務隊」等名義受領國家派駐至部落的任務,開始監視、學習部落中的權力運作,以便滲透、掌控部落的權力與集體意識,同時配合公家機關外來知識系統的進入限縮了族人的生存條件,更容易進行反動操作,以共產黨同路人之名加罪於族中知識菁英,破壞部落團結的向心力。「標籤」、「歧視」、「剝奪資產」、「牢獄的恐懼」禍延後代。
我認為轉型正義不太是「是否要忘記族群仇恨」的問題,而是要去提問:「誰又有資格被寬恕?」,並審慎地去梳理國家造成的歷史創傷,梳理過去政策制度對於原住民族群的壓抑,以及不合時宜的舊有制度對於現存族裔後代生活條件的影響,重點不在於挑動族群之間的對立,以及挑戰主流。假設今天漢民族如果是台灣的原住民族祖先的後代,同樣也會遭遇政權掠奪下的族群毀滅的政治操作,所以不該從民族主義的角度去直接給予種族標籤,而是從這部書中的真人實例去思考原住民族後裔是如何因為日治時期與「黨國體制」而成為「隱藏的、非典型的原住民」?思考現今許多政策與法律上對於原住民族文化延續的不利,將是探討國家歷史之不義,必須從內裡被翻到外側最重要的刺點。
2022年12月,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舉辦的「加害者缺席下的轉型正義」系列講座中,謝若蘭教授談「原住民族與轉型正義」時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台灣原住民族長期被看待成必須傳統,且無法走入當代,像是被放在一個『傳統真空包』中,對於國家社會發展上有一種格格不入,或有時候不符合刻板想像的狀態。」這類的凝視問題,彰顯對文化復振不夠友善的社會風氣,亦是轉型正義尚待努力的層面。
以我的認知而言,書中提及「日治時期第一代原住民族菁英展現的能動性,啟發戰後原住民族群的自覺與行動,勇敢承擔及串連斷裂的歷史責任」,這一段所提及的能動性,讓我思考族群想望與傳統守護家園價值的連結,而非對於國家忠誠的奮進。該如何藉由史料釐清國家體制在過去對於個人與族群所造成的傷害,並重新建構情感記憶的認知與認同的支持系統,才能再向上提升至對族群文化驕傲的建構,皆是尚待務實處理的問題。
假設「國家」的概念未曾進入台灣,何必特別去強調原住民的「原住性」呢?又何必在現今談及原住民族與二二八的關聯,制定所謂「泛稱」、「統稱」又是因應誰所需要?族群為國家核心,大社會必須重視「族群的傷,歷史會記住」。若政府無法比原住民族更戮力面對民族深層問題,共好的社會發展必然會面臨窘境。
社會必須鼓勵實踐思維轉型,政府必須面對制度更新,學界積極解析被隱蔽的不義,結合智慧與科技解決不平等的現況,所謂歷史必須趨近於真相,我相信這部書也有這樣的用意。我不害怕隱藏與消逝,而是消逝中帶有不正義的成因,隱藏帶有被原諒的惡意。
展開
0.5
爸爸媽媽靠邊站
讀者評分
0.5
|
2020/11/13
劇透警告
文化拼貼,虛構原住民,不尊重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的濫作,怎麼還沒下架?前幾年同書名改編成後電影引起很大爭議,今年甚至要把電影改名重新上院線播映,也太小看原住民和台灣人的眼睛了吧。
展開
4
愛是來自地獄的狗
讀者評分
2.5
|
2020/07/29
翻閱過後,讀者個人認為翻譯方式有失斟酌,某些字詞刻意用台語來翻譯想嘗試出戲謔感(不曉得這樣是尊中語言還是不尊重語言?),不曉得原作者會怎麼看待?同樣是戲謔與通俗,卻失於原味,且錯漏字多,編輯者應多用心才是。同一家出版社,在曹馭博詩集中《我害怕屋瓦》,編輯方面也是有同樣錯漏情形,我為詩人們感到可惜。
展開
4.5
台灣現代詩史
讀者評分
1.0
|
2020/03/13
劇透警告
論述作家篇幅比例参差,資料過多到以為在看資料書,論述反而少了些,而且一位原住民詩人都沒有,關於這點作者是根據什麼抉擇的?
展開
5
詩的女人
讀者評分
1.0
|
2017/04/15
2016年的台北詩歌節「亞洲的滋味」介紹了許多國外詩人,也辦了許多場講座,其中也有韓國詩人,也是「知名詩人」叫作高銀,如果出版翻譯只是為了簡單好讀,那去讀散文或許會得到更多感受,還有很多寫好詩的詩人可以翻譯,覺得台灣出版翻譯上也是需要被努力的地方。希望能看到更好的作品,讓大家更瞭解外國詩美的地方。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