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2
user-img
雪莉

7則書評

7本書評分

0位追蹤者

7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7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面紗(毛姆強烈自傳色彩之小說傑作)
讀者評分
4.0
|
2022/09/18
劇透警告

為了擺脫家庭,草草答應沃特的求婚,沒想到婚姻生活不如預期。

開頭便是捉姦的場景,緊張刺激的氛圍下,層層揭開女主角吉娣的性格與內心。活潑健談的吉娣答應木訥話少的沃特的求婚,跟隨丈夫到香港工作,三個月就厭倦了沉悶無趣的生活。在一場宴會中遇見了帥氣、充滿紳士風度又位居高職的查理,一股腦兒地掉進了深淵,然而這個深淵卻更像捕獸夾,夾住了為躲避婚姻的她。

沒想到,沃特一切都看在眼裡。他要報復,為了殺死吉娣脅迫她跟著他一起去疫區協助。吉娣有難,查理隔岸觀火,因為男人可以在不想終生廝守的情況下深愛女人,她看透了這個空有魅力、只關心個人利益的渣男查理。

在疫區,吉娣因修女們捨身照顧孤兒的付出而感動,自願投入幫忙修女院,想要親近修女們卻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從她們口中聽到了丈夫陌生的那一面,這使她有種「住在小池塘邊大半輩子,忽然看見大海,有點喘不過氣」的那種壓力。

每個人似乎都隔著一片面紗,都藏著一些可恥的秘密。

人生本身就美,但吉娣發覺人生為不可揭發的謊言。丈夫病逝、幸福幻滅後,她孤單、需要安慰、同情與鼓勵,一心只希望能求得一點點人與人的溫情,換來的卻是苦海中生的宗教愛。本以為自己改變了,從疫區回港後和查理相逢,那股情意又在心底搔著,軟弱!絕望!是蕩婦!受不了自己的低賤熱情與肉慾,決心回到家鄉,走在無法逆料未來的路上,內心卻感受到一股毅力,所有希望寄託於腹中的孩子,她決心拯救孩子,不讓孩子重蹈覆轍。

「或許,她的愚行,他嘗過的苦悶,不盡然全是毫無意義,只要她能跟循這條依稀能辨識的小徑,不走那條通往虛無之道,而是追隨院長與修女的步伐,踏上通往心寧之路。」

很喜歡修女院院長對吉娣說的話,「人無法從工作或娛樂中、無法在俗世或修女院裡求得心寧,只能在自己的心靈裡。」

《面紗》的書名取自於雪萊的詩作 Lift Not the Painted Veil的其中一段:

I knew one who had lifted it- he sought,

For his lost heart was tender, things to love,

But found them not, alas! nor was there aught.
展開
用青春換一場相逢
讀者評分
4.0
|
2022/09/18

買下這本書後,回家上YouTube聽《名人書房》的訪談,郭強生老師的字字句句,如此地簡潔、毫無冗詞贅字,彷彿脫口的每句話都是先在他腦中排練過似的,書寫更不用說。書中的每字每句都精心梳理,第一次讀他的著作,便能看見他的成長史與心路歷程,有別於讀者稱「私散文三部曲」的第一人稱,這次改用第三人稱的他描述童年、青春與現況,輯一以年少的口吻描述童年與青春的心境、性別與身份認同;輯二則著重於北市歷史演變與親情,也明顯看見對年輕人的喊話,抑或是在對年輕的自己喊話吧?

那場訪談中,主持人說許多人讀了他的書都覺得難以接受、快窒息的那種憂傷,而郭強生說他寫的都是他認為可以公諸於世的。可見有多少故事仍藏在他的心中,必須克制卻又蠢蠢欲動。

「孤獨或許可以帶來某種自由,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完全不必遮掩,無拘無束。孤單卻只是毫無創意的日復一日。」孤獨與孤單不可相提並論。

書中暗藏著催淚彈,在尋找性別認同的那些年裡,藏在與人疏離保有自我的勇氣中,以及憶起與雙親互動的場面上。人生要走到哪一步,才會終於甘心不再奢求?人生難免會被不甘心絆倒,但並非希望下一個會更好而放過自己,而是更應該去了解為何不甘心,才會懂得什麼是更好。

相遇。道別。偶然。遺忘。錯過。這些是人生中一成不變僅有的風景,我們都是漂流者,就算行遍萬里路,真正能留下的什麼?真正讓人牽掛的停留有幾回?訪談中作者說自己是用寫遺書的方式在寫作的,我相信這本新作也不例外。他用文字留下了一份地圖,就算最後沒有家人會因他的離去感到不捨。
展開
毒物專家看台灣與世界
讀者評分
3.5
|
2022/08/31

作者杜祖健,是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的兒子,是國際知名的毒物學、生物兵器與化學兵器權威。這本書分成兩部分,前半為作者退休後,開始著手調查對於台灣一知半解的事情,所整理出來的見聞與觀點;後半則是前往美國專研毒物科學之後,在各國演講與徵詢的經歷。

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有好有壞,總覺得前半部有點偏題,關於毒物方面的知識僅淺淺地提到一次,大部分是在談台灣政治史與人生回顧,不過從中仍是可以得到很多內幕與新知的。

推薦另一本相似好書:法醫謝松善《台灣大案鑑識現場 》!
展開
成為怪物以前
讀者評分
4.0
|
2022/08/31
劇透警告

《成為怪物以前》推理懸疑犯罪恐怖等各種成份混合而成的社會寫實之作,節奏時緩時快,描寫人物個性與內在的筆觸又細膩又深,字字咀嚼閱讀能體會到與怪物親密接觸的劍拔弩張。由〈現場〉〈剖繪〉〈呢喃〉三章組成,個性直率、說話帶刺的女主角楊寧,在命案現場清潔公司任職,類似遺物整理師,然而只有她一個人在公司裡的那天午後,一通電話讓她背上了破壞警方尚未到過的兇案現場的罪行與嫌疑犯的身分。

原本擁有過人嗅覺的楊寧,嗅覺在失去弟弟後便隨之消失,後來她發現唯有在生命、肉身死亡過程的現場,嗅覺才會重生。她和「他」是同樣的人,都是用氣味了解世界的人,用嗅覺先行的生活,當楊寧再次回到命案現場,她發現了殘留在窗簾布上的淡淡香水味,那種氣味存在於她的氣味圖書館中,在死去的弟弟的衣服上同樣殘留的味道,卻不是男生會用的香水,那是他留下的氣味,刻意留給她的。

六位被害者中,有位小學一年級的弟弟,楊寧在翻閱相關資料時,發現一個令人窒息的畫面,是隱藏許久的另一位怪物。或許怪物都是一樣的,都是從小被拋棄、得不到愛、被瞧不起的人。一個家庭的變質,常常是從父母倆的關係開始的,陰影佈滿兒時回憶,孩子學會用尖酸刻薄的譏諷與反抗來保護自己,外在看似一樣新鮮,保有童年該有的笑容,但內心更深處的東西正漸漸腐敗。

怪物在她弟弟耳邊呢喃著,難以承受的苦不斷打擊著已經夠脆弱的心,她弟弟承受不住,自殺了。就算知道是自殺,楊寧還是緊抓著怪物留下的線索不放,直到怪物自己也承受不住為止。壓迫、為了討人開心而痛下毒手,每一個怪物身後,都有著一樣受過傷、破碎的心無助地漂流在無垠大海上的怪物。

若你喜歡這本書,不妨去讀讀《耳語人》
展開
現場鑑證
讀者評分
4.0
|
2022/08/31
劇透警告

被作者騙得團團轉,被copycat搞得腦頭脹脹,沒有廢話,翻譯用詞精確,好像漏掉一個字就會錯過什麼線索一樣的「精讀」。讀到後半段時快受不了了,因為一直被騙,但又很好奇結局,還會不時大聲「蛤」一聲,生氣又驚訝。
------
開場第一幕就充滿了懸疑氣氛,醫院裡的病床上躺著一位燒傷、失去視覺與記憶的男子,他注意病房的開門聲,數著每個人來到病床前的步數與分辨聲音,每個細節男子那麼謹慎,是因為他擔心自己在沒有防禦能力的情況下遭到殺害,因爲最危險的人總是在身邊徘徊著,任何人都可能是copycat,都不能放過。

韓智秀是個問案極度客觀又冷酷的犯罪心理師,她從男子口中察覺到,要找到被藏匿的屍體,不能只用刑警慣用調查案件的眼光,她親自到被害者家中尋找copycat留下的提示,在冷凍庫裡藏著一根被害者的手指。Copycat不是很了解警方辦案原理,就是有受到內部的人相助,追查的過程中copycat隨時都有可能再度下手。

和一般模仿犯不同,不只單純抄襲殺害手法或殺人犯特徵,且專挑因證據不足而被無罪釋放的嫌疑人下手,用脫逃法網的嫌疑人作案手法將其殺害。Copycat的作法是為了體現法律無法解決的正義,還是單純滿足慾望?
展開
選擇
讀者評分
1.5
|
2022/08/31

失望啊,或許是期望太高,泰絲以前的獨立作都很厲害,很明顯的可以分辨兩位作者的風格,然而這本不是我愛的,也不是我熟悉的泰絲,少了點刺激、恐怖、懸疑,推理的成分也有些薄弱,不難猜出誰是兇手;有種這本書是Gary Braver為主,泰絲只是添個幾筆罷了。(哎哎早知道去吃義大利麵套餐,沒啦改去看《紀念品》了。
------
Tess Gerritsen 的最新獨立作,是和大學教授Gary Braver 合著的。這本作品以大學的文學課與希臘神話為開頭,一位成績優秀長相豔麗的女大學生和英文系教授的禁忌愛情故事。

當然開頭要先來具屍體,那就是女大學生岱倫的屍體,深夜橫躺在濕漉漉的街上,看似自殺,卻沒有動機,她的手機也不見了。觀察力細微的女警法蘭琪始終很在意她的手機,或許這會是破案的一大關鍵…

大學教授與年齡近半的學生有著希臘神話故事的禁忌愛情,她的死,是因為他?還是他有動機、方法與機會,處理這段將會脅迫到工作、影響升學的關係?

沒有人全是好人或全是壞人,書中的每個角色都有著自己的觀念與人生經歷,深深地影響著心靈。岱倫的身家背景不是那麼引人注目,父親與男友的背叛讓她對文學的評論獨樹一格,遇上一位對她讚賞有加的教授,便踏上了危險的人生路途。教授傑克在年輕肉體的誘惑與婚姻家庭之間躊躇。站在深淵的邊緣,想要保持平衡,不要失足跌進黑暗中。
展開
艾笛的永生契約
讀者評分
5.0
|
2022/08/31
劇透警告

V. E. Schwab的用詞典雅,譯者林欣璇用詞通順,將奇幻愛情故事描寫的生動吸睛,600頁根本不夠,很想要故事一直繼續下去,很喜歡這個故事,看完的隔天,我又再速速翻閱一遍,也帶了原文書回家⋯⋯。中文版有個小缺點:錯字稍多,雖不影響閱讀,還是希望出版社校閱時能更謹慎。

(以下可能有書籍內容,請斟酌閱讀)

「無論有多絕望渴切,都千萬別向天黑後才回應的神祈禱。」艾斯特拉告訴艾笛。
崇尚自由的艾笛無法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那將是自己屬於某人、受限的開始。她逃跑,逃離永維這個小鎮,黑暗之中祈求河神幫助,卻依然沒有得到回應,唯有黑暗之神現身在寂靜炙熱的夏夜,她不想面對佇立在那裡等待的人生,沒有時間憂鬱,她和天黑後才回應的神祈禱,她不想屬於任何人,想要自由,想要更多時間,條件是等到她不想活的時候,黑暗之神路克便可以奪取她的靈魂。
每一獲得都有其代價。

她被人遺忘、無法留下生活的足跡,因為從和路克交易的那一刻起,她就不是人類了。一眨眼,一離開別人的視線,前一刻才認識的人便是她為全新的陌生人,艾笛無法在他們記憶裡留下痕跡,300年了。

這些年,她學會有哪些事物是自己真正不可或缺的,是藝術,藝術有很多種形式,有影視、詩詞、繪畫或書籍,而她發現,從書中可以體驗一千種不同的人生,或是在書頁裡為一段特別漫長的人生找到繼續下去的力量。她學會偷竊、學會說謊,騙得了所有人,卻騙不了亨利。他向黑暗之神祈求眾人的關愛,祈求自己更受疼愛,希望自己符合他人的期望,那一夜,絕望的那一夜,他沒有多想,只祈求黑暗給他一年的時間,一年的受人關注,但沒過幾天他就受不了種種假象、瞬間的轉變彷彿成了世界的中心。直到和艾笛相遇。亨利在艾笛眼眸看見的不是一層薄霧,而是看得見真正的自己的一片清澈;而艾笛,這300年以來第一次被人記得。

他們的相遇是巧合,還是如傀儡般受到控制,早已安排好的。

一年十二個月,錶面上的十二的數字,已接近午夜,艾笛曾一度以為指針會一圈一圈走下去,說好的一輩子都是假象。她不願路克就這樣奪走亨利的靈魂,便向路克承認自己不再是人類,也無法和正常人類戀愛,她走向黑暗,投向路克的懷中,以換取亨利的生命,以及他對她的記憶。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