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5
user-img
子藝

59則書評

59本書評分

0位追蹤者

30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59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一位女士的畫像
讀者評分
5.0
|
2024/09/24
「異類」雖然往往被視為一種負面的描述,但有意思的一點在於,「魅力」往往正好是「異類」所帶來的特質。
「一位女士的畫像」是亨利·詹姆士1881年的作品,距今已經快要一個半世紀,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古典的作品阿!雖然講到這個年代,我會想起的通常是貝克街的那位偵探,又或者凡爾納的地心探險、登陸月球之類的冒險故事,但實際上這個時代因為大英帝國的勢力橫掃全球,所以也是浪漫小極為興盛的年代,羅曼史小說當然也是一其中一項,而且有著更多文化衝擊的反省。
這本書就有這樣的特質,雖說試讀本只有前面九章(全書有四十多章),尚未能看見故事全貌,但一位來新世界(美國)的年輕女子,在這個美國文化根源,卻又因此相對保守的英國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書名提到「畫像」,而畫像自然是由畫家對照個描繪對象畫出來的,本故事寫作也採用類似的技法,讓我們看見這位主角的「畫像」,其實主角在第一章甚至沒有出現,只是成為人們閒聊的內容,我們以「非常主觀的客觀」來認識主角,這裡面到底有多少資訊是真實的,又或者全是真實的,只是端看由誰來詮釋,但接著主角親自現身,讓我們重新認識她,同時思考作者在這幅畫像裡面是否偷藏了某些訊息。
在保守年代,個人的自我發展的確受到許多許多禁錮,女性又更加強烈,而從美國來到英國又再更強烈一點,何況主角是因為喪父才來到英國,這又讓她更弱勢了些,故事開頭我們看見了這樣的疑惑,但過沒多久,主角展現她的獨立與魅力,有教養的大家閨女初登場居然在戶外沒戴帽子,真是成何體統,偏偏她表現得落落大方,在紳士面前並沒有失了禮數,一下就在畫像上添了一筆俏皮的明亮顏色,很可愛阿!
她是異類,也因此充滿魅力,但如果異類被馴化還有魅力嗎?保持魅力就無法融入嗎?這一直是常見的命題阿!
當然,這是個浪漫的作品,浪漫必然要先有苦難,一位獨立的女性又要如何周旋在追求者之間呢?只有繼續看下去才能解答了。
展開
狐狸與獅子:跨國金融家給一流人的修練智慧
讀者評分
3.5
|
2023/04/14

雖然平常也有在進行股票投資之類的活動,實際上我對金融業是很外行的,而且也沒太大興趣。

但當然也很清楚,金融業幾乎變成世界秩序的血管,讓金錢在世界各地輸送氧氣,又或者帶著一氧化碳……

我們也經無法避開金融架構了,這一點當人類發明貨幣開始,就無法回頭。

於是金錢成為一種遊戲,很危險的那種,危險到讓耶穌在聖經裡將金錢(馬門)與上帝並排論述,要人讓清楚你要侍奉的是上帝還是錢,不是魔鬼喔!魔鬼還沒這種資格(基督教概念裡的魔鬼其實位格很低的,只是受造物的其中一種)。

也因為這樣,很多故事其實都圍繞著財富、貪婪打轉。

這本小說也是這樣的。

這是個短篇故事合集,每個故事篇幅都不長,描述了一些金融界的鬥智攻防。

坦白講就故事性來說算很尋常,如果你期待什麼引人入勝的劇情,這本大概辦不到。

更多的其實是各種感慨,不論故事裡的「勝負」(對,幾乎都在爭輸贏、位置,還有最大標的,也就是錢)是怎樣,幾乎看不到什麼幸福快樂的人生,只有無止境的搜刮。

老實說如果變這樣,還滿不幸的,但金融業難道只有這樣?我想當然不是,因為還有更醜陋的東西在裡面,也有更美好的理想。

不知道作者是否有意這樣選擇,故事裡其實沒什麼真的很惡質的金融犯罪,但角色好像也沒什麼其他溫馨歡樂的日常生活。也因為這樣,作者呈現一個很無機質,每個人好像都只是在下棋或玩遊戲的樣子,雖然勝負規模不小,但人生還是可以繼續過下去。

也因為這樣,警告意味反而更濃,就我上面說的,不論勝負,看完都只有感慨。

或許這是作者自己在金融界打滾之後的感觸,而且很確實的傳達了。

本書沒在教你什麼戰鬥手法,也沒跟你說什麼取巧技巧,或許更重要的。事要我們好好面對自己的人生。

你當然可以下棋分勝負,但人生不是只有這個。
展開
死亡花
讀者評分
4.0
|
2023/03/10

關於「罪」,一直是各類創作的根源,甚至可以這麼說,沒有罪的存在,根本也沒有什麼故事可言。

這次介紹這本,算是用很尖銳的方式探討了這個議題--當然,因為尖銳,面向自然比較窄,所以這裡討論的是殺人與救人的問題。

故事是這樣的,有人私下進行非法人體實驗,當然也造成些受試者死亡,但也同時因為這些研究,取得「醫治百病」的能力。

據宣稱,除了心理疾病以外,任何疾病都能治療,甚至可以復活。

問題來了,因為他「殺」了很多人。

那麼國家社會要如何面對他?尤其當他「自首」殺了一堆人之後,司法要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判他死刑?還是判他無罪好讓他傳授醫療技術救人(當事人的要求)?

好吧!如果國家沒死刑問題就好辦多了,總之死刑本身就是問題來源,根本沒有什麼幫助。

當然,說到非法人體實驗,大家最自然會想到的當然就是惡名昭彰的731部隊,這個日本在中國東北進行殘酷實驗的單位,當年殺了很常多人,但很現實的是,他們也的確得驚人的醫學研究成果……

是的,其實德軍也有類似單位,只是沒那麼出名。

實際上他們的研究的確在戰後提供大量醫學進步的基礎。

另一方面,中國現在全國人都成為器官農場的韭菜……葉克膜萬歲……

總之,醫學倫理的界線一直都是倍受爭議的問題,而這部小說用非常血腥的方式將他劃開。某方面來說,這是本很韓國的小說,因為很多背景都是因為在韓國才更被突顯,例如新興宗教或政治界的儒家氛圍。但討論的問題依舊是普世性的,因為我們同樣受到生老病死的限制,愛恨的表現就算有文化上的不同,本質卻沒兩樣。

所以這樣一個殺人很多人的殺人魔,卻又同時是可以消滅所有疾病的救世主,到底要如何面對呢?

這部份很有意思,最後的轉折事前也很難猜想,雖然故事中的人物性情大多很極端,但不難同理,因為這全是你我會遇到的切身問題。

這樣說好了,這本書可以帶來的思考範圍,遠比故事本身還要大得多,如果只是看完故事,那很可惜。

可以多想一會。
展開
無以名狀、恐懼及貓的消失
讀者評分
5.0
|
2021/08/13

說到克蘇魯,很有趣的是今年各出版社不約而同的都在出版相關書籍,雖然十幾年前奇幻基地有嘗試過一次,之後些圖鑑類型的出版品也有問世,但從不像今年那樣突然冒出一堆來。

話說我其實不是很愛恐怖小說的人,倒不是說我會怕或者不喜歡被嚇,而是我這人其實還滿老派的,對於大多沒什麼有意義內容的恐怖故事,很自然的覺得浪費時間,畢竟想看的書太多了……

但是這樣講,其實我也看過不少,尤其因為以前常接試讀的關係,有不少機會接觸恐怖故事,所以不是沒有概念,尤其像克蘇魯這種有龐大設定的東西,就算沒看小說,對於設定也不會放過。

何況我不是沒看過,其實當年奇幻基地出的戰慄傳說我就有買……因為奇幻基地早期出版品我全部都有買。

不過老實說當年戰慄傳說我沒有很喜歡(後來聽說翻譯不佳,但我當年沒意識到這個),但特色倒是很明確,很具有標示性。

尤其後來我在網路上看過一些短篇故事,而且也關注過設定,總之對克蘇魯世界並非完全陌生。

在這種背景下看這本「無以名狀、恐懼及貓的消失」就很有意思了,某方面來說這部台產作品反倒成為我第一部認真看的克蘇魯世界觀小說,但我又在觀看之前就對這個世界有些理解,比方說「克氏恐怖」。

這一點要先稱讚作者羽澄,因為他的確有把要素搬出來。

當然,史帝芬金說過,恐怖的關鍵在於「沒有道理」,其實大多數恐怖小說都遵守這個原則,但完全沒道理其實是寫不成小說的,真正關鍵在於故事給予讀者一個很蠻橫的沒道理,用這個打擊你的精神,因為故事不是沒道理,而是作者才是道理。

克蘇魯就是很標準的這種背景設定,對,他連設定都給你了,這可是很有道理的事情,根本是王道幻想小說的硬道理。

然後用這個道理給你一個沒道理的待遇。

無已名狀。

對,我們可能已經熟悉某些克蘇魯符號,例如惡夢、黑暗、幾何形狀、海洋生物、觸手、怪胎……這一切套在憂鬱背景裡面,彷彿世界上所有顏色彩度降低30%,氣味則像沒打掃就休市的魚市場……

很不舒服阿!

對,就是這樣的故事,但就像一行的設定雖然噁心確又在某方面很吸引人一樣,這本書也有類似形象存在,算是一種病態的吸引力吧!

日子太好過或者很不好過的人,都可以看看這本喔!

話說克蘇魯本身有不少可以神學上面討論的東西阿!這玩意在西方世界冒出來不是沒原因的,跟一神論的至高者(至美至善者)擺在一起討論會有趣,但那再寫下去就長篇論了,就此打住吧!
展開
光明繼承者LIKADO
讀者評分
5.0
|
2021/04/30

很棒的故事,雖然殭屍題材很常見,但能像這樣寫出新意很厲害,而故事本身內容很豐富,是世界觀非常宏大的作品,強烈推薦。
展開
恣意橫行:違法手段×企業醜聞×內部攻防戰,Uber如何跌落神壇?
讀者評分
4.0
|
2020/12/30
劇透警告

Uber前幾年真的掀起宣然大波,在全球各地造成共享經濟的大震盪。

當然,像Airbnb之類的更早就出現,也造成一些問題,但基本上影響還沒那樣強烈,真正對生活與交通產業造成影響的,是從Uber開始的。

其實最早注意到Uber,正如本書所述,就是從他們極具爭議性的行銷方式開始的,簡單說,是從媒體上看見他們造成的爭議開始的。

爭議有兩點,一是經營模式明顯對勞工造成剝削,因為完全是假承攬之名行雇傭之實,對勞方極沒保障,而在這個同時,也同時造成對消費者的不保障。

第二點是對現行產業的破壞,因為資方對於雇主責任的空白,節省了大量成本,得以進行削價競爭,而這是不公平的競業行為。

當然,上述兩點也正好是Uber被人「稱讚」的地方,因為便宜,駕駛人時間比較自由,而服務「聽說反而更好」(這一點我保留)。

講白一點,就是沒出事的話很不錯,出事的話沒保障,跟他賭的意思。

實際上,出事機率的確不高,而這一點正是問題所在。

當然,本書不是討論這些問題,而是針對更根本的--公司經營方針--來討論。

簡單說,老闆是個「沒什麼道德觀念,眼中只有錢」的傢伙,雖說他至少對員工還滿慷慨的。

好吧!雖然看起來我都在罵這家公司,但他帶來的新經濟思考的確有點意思,只是思考歸思考,擺進現行體制則是另一回事,則絕不是像某些進步派宣稱的政府動作太慢之類的,而是政府本來計有義務放慢腳步,因為那種弱肉強食的制度本就不是一個正常政府該去做的,何況共享經濟發展到現在,已經發現問題很多,才沒那麼美好勒!

實際上Uber在各國都造成影響,而他的作法就是「在法規完善以前先違法運作」,老實說這一點就很無恥了,而且基本上就是在消費民主法制國家的社會信任,他在極權國家就跟龜兒子一樣不敢亂來,光這一點就能斷定他不是什麼正派公司了(有良知的「正常人」--你得先是個人才能是商人,反而該是去衝撞極權國家,支持民主國家,反過來的絕對能斷定是邪惡,而且沒有例外)。

何況當各國法令趕上來,比方說Uber在台灣已經乖乖納入計程車管理……換句話說,他其實適用違法帶頭衝高短期獲利來炒作股票吸金,還誘騙一大堆從業人員進場接受剝削,如此而已。

當然,變成巨獸以後,別說很難死,你還怕他死,因為會造成大地震,尤其他已經有了如此海量個資(對,這是公司最有價值資產,因為這個交通產業巨獸底下沒有車輛),現在甚至開始經營外送服務……

總之,故事還沒結束阿!
展開
有你說晚安,我才好入眠(博客來獨家限量贈品書衣)
讀者評分
3.5
|
2020/09/01

這是本短篇故事集,作者洛凡是中國網紅,也是為攝影師,因此書中有很多「與內容無關」的漂亮照片。

但看到後來,又會覺得這些照片並不是無關的,而是一種刻意安排,很有趣喔!

對了,因為作者是中國人,所以書中很多句子與對話都是中國用語,彆扭歸彆扭,也算一種異國情調就是了。

故事從一位攝影師的角度來闡述,他在中國各地旅行或者接案子,在旅途中遇見過往的同學、邂逅空服員、與客戶聊天等等。

基本上就是一篇一篇感情的故事,大多很破碎,充滿傷疤,你要說都會疏離的感覺也好,但又不大一樣,這種創傷比較是中國式的壓抑,畢竟中國對藝術創作限制很多,民眾在這方面更是倍受恐懼統治(成為全球笑柄的NMSL就是一例),於是很多作家轉往這種風花雪月,只不過近年就連這類創作都受到很大限制,於是出現這種非常壓抑的作品。

是的,故事雖然還滿好看的,卻也感受得到各種壓抑,每篇故事都在小確幸中打轉,然後在大不幸中破滅,卻又必須再次起身尋找小確幸,因為這是生存的方式。

因此不能穩定下來,是的,最不能穩定下來的,是主角攝影師本人,他只能一直紀錄紀錄,於是書裡的照片全都是冷冰冰的畫面,與這些傷痛不大符合,畢竟傷痛至少是體溫的展現。

不過,正因為這種乍看之下莫名其妙的照片,讓人感受到書中真正吶喊的,其實是那位攝影師,至於是不是作者本身,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這些短篇老實說故事都不算特別,很一般的情感故事,連激情都稱不上,彷彿主角遇到的正好全都很認命一樣的,很認命的當小三、很認定的當受害者,只要委屈過日子就好,就又不甘願,然後一直繞圈圈。

但最後兩個故事卻是有趣的回馬槍,彷彿潮濕的木柴在燃燒時突然爆開一樣的。

彷彿在嘲笑讀者,反正一切都是假的,都是掰的。

好像在說,你幹麻這麼投入這些故事,全是假的阿!

但如果是真的呢?

話說我還真碰過想自殺的人,那是在值班室裡碰到的,一位年輕女孩打電話來說她想自殺,非常直接了當求助電話,卻讓我從晚上11點跟她耗到凌晨4點,終於套出她家地址電話,然後另外用手機偷偷通知派出所與自殺防治社工趕去她家,忙完都天亮了。

但她跟我說的東西,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她想的,我不知道,畢竟我自己就是小說作家,說故事本來就是看家本領,唬爛自然也是很擅長的……

不過就是這部份,成為閱讀這本書「後」最有趣的體驗,不然老實說,書裡的短篇故事其實還滿普通的,並不特別,網路上很容易找到類似的故事。

這是一本我覺得如果要看,要一口氣看完的書,最好連那些乍看之下不知道要幹麻的照片一起看。
展開
餐桌上的紅色經濟風暴:黑心、暴利、壟斷,從一顆番茄看市場全球化的跨國商機與運作陰謀
讀者評分
4.5
|
2019/07/03
劇透警告

故事從東突厥斯坦,也就是中國所謂新疆,的確很新,是侵占來的殖民地,目前進行種族滅絕活動當中)的番茄園開始,那種著我們不大理解的東西--工業用番茄。

這基改的鬼玩意採收之後(自然是近乎奴工的人採收,但公平交易的觀念跟中國政權當然無關),先是運送幾千公里到四川的工廠加工,變成番茄糊,然後再運到海港,經過幾萬公里的海運,送到其他加工廠,變成其他國家的產品……

是的,這是一個洗產地的概念,只是危害沒自經區那樣嚴重(如果引進自經區,台灣立刻會受到美國關稅制裁,等於立即死亡),但基本上不管我們去小七還是麥當勞,你拿到的番茄醬,源頭都是那種基改番茄。

也難怪我曾經嘗試在家自己濃縮番茄糊,結局自然是失敗,怎麼做都是番茄湯。

作者追蹤自家法國賣的番茄醬(是法國引以為傲的品牌,以法國製造為傲),發現源頭並不單純,因為原料已經不是法國市場能買到的正常番茄(也此因造成大量番茄農失業),牽涉到的市場利益更是驚人,這個全世界接受度最高的食物醬料被跨國大企業壟斷,中間涉及的不法,甚至性命真的讓人感到難以置信。

番茄曾經是禁忌的食物,在中世紀它被視為是女巫使用的邪惡植物,是有毒的東西,但實際上他的食用歷史非常悠久(所以才有那麼多種商業品種),但不管怎麼說,他都以營養豐富與風味絕佳著稱,可甜可鹹,是水果也是蔬菜,加工方式多元,生吃還是入菜都可以(加熱甚至更營養),總之有夠神奇,堪稱用途最廣的植物果實。

如今他還成為野心資本家的煉金原料,是跨國企業的哲人石,當然黑道也想分一杯,政府也不可能忽視它帶來的稅收。

這就是我們日常使用的番茄醬原料……

作者發揮偵探棄而不捨的精神,不斷在資訊之海中爬梳資料,理出各種因果關係,還到世界各地實際考察,將這個左右我們吃飯皇帝大的食安議題公布於世,好吧!或許這些工業原料尚稱安全,但對於良心,似乎就不是那麼友善了啊!

有位朋友跟我提過,要吃食物,不要吃食品,還真的是這樣啊!

本書讀起來有推理小說的刺激,有社會小說的現實,但它是一個新聞主題的記實報導,也是國際經濟的優秀教材,很值得我們好好研究啊!

下次拿薯條沾番茄醬時,要心存敬畏啊!
展開
捷運╳殭屍03
讀者評分
5.0
|
2019/05/31

一如往常的,這本書依然是多位作者的合集,只不過這次每篇的篇幅都比以前長很多,故事也變得比較龐大,所以閱讀的感覺不大一樣(當然都是很好看的,務必全看!)。



殭屍到底還可以玩出什麼花樣?基本上是各位作者絞盡腦汁在設計的,畢竟我們已經有太多「傳統」,所以除了好的故事以外,大家其實也在追求好的設定,期待能有不同的殭屍面貌,好滿足(?)作者個人欲望……



第一集因為都是全新創作,所以沒什麼接續的問題,但到了第二集,為兩集都有參與的我寫了續集故事(承接一、二集),然後在第三集裡面,有三篇屬於相關創作,一篇是我寫的續集作品,一篇是TB Liu跟他在第一集的作品(Zombie. Die. Repeat)屬於同時段不同視角的作品,再來是奇魯用第一集裡aaaaa的「屍速爭霸」延伸新作品。這也是短篇合集有趣之處,可以很有彈性、借用,不然就乾脆再開,創作上非常的自由。



以下還是一篇一篇介紹:

〈沒有你(妳)我無法微笑〉米爾揚:

新加入的夥伴寫的新作品,某方面來說反倒是最接近第一集與第二集調性的作品,探討了過勞駕駛、職場霸凌等問題,當然還是有殭屍,而且這次殭屍反倒成了一種雙面象徵,既代表著失去目標的人生,也代表了對體制的控訴,算是很有趣的設計。看到最後的孤注一擲,或許你我都曾經這樣賭爛過吧!不感到會心一笑還真是困難呢!(或者感到憤怒?)



〈計劃就是用來不斷改變的〉雨藤:

根據編輯表示,這是因為篇幅太長跟第一集全都很短不合,所以移到這邊來的作品,不過移到第三集來的確調性比較合啊!作者因為特戰隊的背景,所以在軍事任務描寫上一向有迷人之處,這一點在3.5:全面升級裡面就有很精彩的表現了,然後這一次更精彩了喔!畢竟殭屍動亂,不動員部隊可沒辦法處裡,要看貨真價實的戰鬥場面,這篇可是非常棒的,看高雄如何陷入槍林彈雨吧!(反正沒市長)



〈Yportne-易波涅〉葉子:

很特異的一篇,跟殭屍本體其實沒直接關聯,反倒探討了時間線的折疊與扭曲。殭屍到底是什麼東西?這問題其實很爛,因為那可以是自由心證的東西,但某方面來說,「一定程度的」喪失心智算一種共通的概念。島本和彥有篇作品描述有人向神燈精靈要了一萬個願望,之後他失去一切生存動力,因為他一想要什麼都會立刻獲得滿足。同樣的,如果你知道未來會發生的所有事情,你還活得下去嗎?



〈屍速爭霸番外〉奇魯:

很歡樂的作品,原本aaaaa的設定就很歡樂了,奇魯居然讓這個設定變得更爆笑。基本上是這樣的,有殭屍,來源不重要,然後有人開發控制殭屍的設備,於是殭屍可以用來做很多有的沒的,比方說用打電動的方式進行戰爭,這說起來當然很缺德,然後一位阿宅打算用這玩意做相較之下難道沒比較缺德的色色的事情……是說不管哪種時代與景況,美女的裸體永遠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啊!



〈Zombie. Die. Memory〉TB Liu:

在上一集「Zombie. Die. Repeat」裡面,我們有了一位取得異能的殭屍,然後現在我們來看看製造這種實驗體的單位在搞什麼。簡單說,故事規模跟深度都擴增了,原本只是單純設定的東西,現在有了緣由,也讓我們對故事裡的社會有更多的了解,甚至發現更多陰謀……是說這個故事本來就很有陰謀論的感覺,這下謎團突然增加不少啊!



〈日出之前面朝東〉子藝:

我寫的,是屬於續集作品,雖說連著三集主角都是不同人,不過故事線是串在一起的,雖說時間間隔都很長……反正殭屍不會死啊!第一集我寫「在嘉義寫台北捷運」的故事,第二集是高雄捷運,第三集則是「傳說中的」台中捷運(隨著市長換人,前途勘慮)。總之,我讓咱們高挑美女殭屍(?)正式成為系列主軸了,所以故事還沒完結喔!因為我連第五集都寫完了,而且還有後續規劃喔!



以上是每篇故事的簡短介紹,總之殭屍故事來到第三集,已經讓我們見識到非常多樣的規劃,真的是一個殭屍,各自表述,但就算如此,每位作者都用殭屍這個主題表達了自已對社會的關懷,這是很可貴的一點,但就算有這類關懷,也不因此影響故事的樂趣與精彩,或者說,正因有這樣的關懷,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更能體會那種切身的情感,不管是歡笑還是憤怒、幸福還是怨恨,都能透過這些故事帶來些許的啟發。



如果大家都能感受到我們的誠意,那就太感謝了。



大家第四集再見囉!
展開
大滅絕二部曲:密碼(限量作者親筆簽名版)
讀者評分
4.5
|
2019/05/27
劇透警告

看完超級刺激的第一集之後,第二集終於登場,這次又要揭露什麼,又製造哪些謎團呢?

作為三部曲的第二集,一向是不好寫的,畢竟節奏不好抓,又要留好料的給第三集,往往必須相對保守,但又必須寫得比第一集更吸睛,不然會影響第三集,總之很麻煩啊!

還記得第一集有多刺激嗎?是的,完全是動作派,那第二集呢?

說起來,第二集的動作場面依然不少,但故事重心其實有改變,正如書名揭露的,這一集重點在於密碼。

疫病已經全球大爆發了,人數急速攀升,剩下來的人恐怕也凶多吉少。但這市場人造瘟疫,屬於生化攻擊,這也表示「解藥」其實早就存在。

早就知道解藥存在的主角一行人要面對的有兩個問題,一是男主角的「人工失憶症」扮演的關鍵角色必須處裡,簡單說就是破解密碼找回記憶,因為這個記憶本身要用來破解另一個密碼。

第二是女主角被感染了,所以要找解藥,而找解藥跟破解失意密碼基本上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但在主角一行人橫衝直撞的同時,全世界也沒閒著,這類全球規模的公衛問題當然也是政治問題,畢竟恐怖份子已經公開要脅,意圖統治權世界,在這種狀況下你願意屈服嗎?

還有一個其實更大的問題,就是如果大家乖乖屈服,拿到解藥,之後還願意乖乖屈服嗎?當個意圖統一世界的邪惡組織有這樣簡單嗎?

哈哈哈,當然沒有,這也是故事有趣的地方,已經來到羊毛記的境界了,這年頭要統一世界可不能只靠怪人或怪物,不然一個琦玉就全都變成幻影了。

這年頭我們需要的是陰謀論,不管是共濟會、光明會還是五龍治水,只有陰謀才能把黑手伸往全世界啊!

在陰謀的網羅之中,真相只能被燒毀,我們看到的只有灰燼,而要從灰燼中去破解密碼還原真相哪有這麼簡單的,畢竟,想要尋找真相的從來不是只有一人(或陣營、派系、政黨……),這票心懷鬼胎的人就算槍口對著共通敵人,一隻眼睛也盯著這些夥伴啊!

所以第二集這類猜忌變嚴重了,變得更加陰沉,結果是變成不一樣的刺激,同樣很過癮啊!

畢竟故事裡的人物關係複雜到不可思議,而且都還有所牽連,根本陰謀到不行,照這樣下去人生裡到底還有誰是單純的朋友啊!

應該說連親人都大有問題了。

更神奇的是,有那麼一瞬間,你會以為世界已經得救了,故事大概要結束了吧!

然後我們發現密碼後面還有密碼,題團之中隱藏更多謎團。

所以第三集勒!快點出吧!
展開
黑暗心室
讀者評分
4.5
|
2019/05/03
劇透警告

看過得驚悚故事不少,像這樣的類型倒還是第一次。

先講兩個醫學上的臨床狀況,一是雙胞胎或多包胎,其實你你我所以為的還要常見,只是不見得會實現而已,因為胚胎被吸收是很常發生的事情,不管是被母體吸收還是被另一個胎兒吸收都是,不過大多數的吸收都發生在胚胎時期,如果到了能看見胎兒的情況,就比較少見,但依然會發生。

至於怪醫黑傑克裡皮諾可的狀況,看看就好……

另一件是關於器官記憶,這玩意有不少臨床觀察結果,但還沒有定論,通常會發生這種報告的器官有兩個,一是眼角膜(比例較高),二是心臟。但基本上只是假說,因為發生機率非常低,而且無法證實,再者其他器官或肢體的移植沒有這類報告,目前無法排除是心因性的影響。

好啦!故事是這樣的,有位人生勝利組的女孩叫莎夏,真的是勝利組,品學兼優外表出眾,還是管樂團首席,簡直到的不出事沒天良的地步。

結果真的出事了,因為她的手機會被人家拿來亂傳「好孩子不該傳」的訊息,但那個「人家」似乎是她自己,但她沒有相關記憶。

接著她發現一張超音波圖片,是她在母親腹中的影像紀錄--但裡面有兩個胎兒,可是家裡只有她一個孩子……

另一個那去了?

原來,另一個孩子只剩心臟,莎夏目前用的心臟。

關於心臟跟腦子,誰才是人類自我定義用器官,大家或許不知道,其實這是數千年的爭論,我們到現在都還會用「心」來表達個人的存在,或者當作靈魂的代名詞--很多人覺得關於器官記憶的報告,很可能是這種「傳說」促成的後設狀態。

不過這個就先不管,總之這位「姊妹」的人格出現了,而且打算「過自己的人生」--還滿放蕩的那種,跟莎夏的形象天差地遠。

結果形象真的被毀了,然後有人想把這個心臟「幹掉」……

說真的到這個關頭,故事開始扭曲起來……是說作者怎麼會想出這種情節啊!尤其最後「等心臟」的部份,看了會感到不安啊!

難免會想到中國那種活摘器官的變態國家,真的超級變態的。

但也因此故事衝擊力道很強喔!

很值得一看,人真的在壓力之下會變的,至於「姊妹」是否真實存在,其實沒那樣重要了。
展開
我是護理師
讀者評分
4.0
|
2019/04/26
劇透警告

身為職能治療師,對醫院生態也不是不知道,尤其是東亞國家的狀態……這要講起來可是落落長,從學制到醫院結構都有一堆意見可以說,但如果不是醫療人員的話,就真的很推薦看這本了。

這本書是一位韓國護理師二十多年執業生涯的紀錄,尤其期間經過MERS肆虐,正好比對了我國之前SARS的情況,所以看起來要特別感同身受,感慨萬千啊!

先提一下醫院的「經濟架構」吧!基本上這是問題最主要形成的原因所在。

首先,醫院「必須賺錢才能繼續經營」,我想這一點沒人會否認,這是現實問題,就算是公立醫院,同樣需要賺錢,他只是能承受一些不得已賠錢的狀況,但如果一直賠錢,國家還是會叫你關門大吉。

因為需要賺錢,所以很自然的,「能賺錢」的職務就變得比較重要。

首先,最賺的當然是醫師,這一點沒問題,健保所有給付重點都是醫師。

再來是醫事人員,這時差異就出來了。

這邊要先解釋一下,以前醫院只有兩種職務,醫師跟護士(現在叫護理師,但其實兩者有差別,統稱護理人員),而唯一能賺錢的人叫醫師,護士只是在負責「協助醫師」照顧患者,本身是賺不到半毛錢的,是醫師「分給護士」……

這意義差很多,總之護理人員的價值在患者面前消失了,變成「服務業」。

後來醫學專業越分越細,各科別之外,還分出像是藥師、醫檢師、放射師、治療師(OT、PT、ST、RT……等等),然後營養師、社工師之類的慢慢增加。

要注意,上面這幾種醫事人員跟護理人員有一點很大的差別,在於這幾種專業「可以賺錢」。

比方說,健保局會給付給職能治療師副木製作費、治療費、評鑑費之類有的沒的,甚至我們也可以自行開業,自己賺這些錢。

但護理師的價值依然被忽略,護理師有很多服務項目被簡化,而真正費心的業務是給付項目裡面看不到的。

除了人數太少會影響給付以外……但那個比例很血汗。

也因為這種差異,護理師一直是專業流失最嚴重的醫事人員,因為付出與所得徹底不成比例。

如果連勞動環境比台灣好非常多的歐美醫護人員離職率都很高了,那台灣是怎樣的狀況可想而知。

別說護理師,物理治療師也有類似問題,在十多年前,當全球大多將治療師考照門檻調高到碩士的時候,台灣在醫師勢力主導的修法之下,竟然反其道而行,讓專科生考治療師執照。

原因很簡單,治療師不足,然後治療師要求調高薪水,於是醫師用這招,成功讓台灣物理治療師薪水被打死,同時目前變人太多(但又一堆流浪治療師,流失率同樣很高)。

問題沒那樣單純,還包含了當時有一批出國念研究所,回國想找教職的治療師,因為大學教師飽和,把腦筋動到專科學校去,所以也跟著附和這樣的作法……

當時我們還在爭取職能治療師的大學學程應該增加為5年啊!因為我們四年修的課是人家五年份的(為了符合國際要求),學生時代真的操死。

如果連醫事人員都這樣,那護理人員當然更慘,除非有資本自己開護理之家、安養院,不然很難有機會獨立作業,自然專業地位也會受到看輕。

再來是SARS,當初可是風聲鶴唳,雖然我人在嘉義,不像台北那樣緊張,但那時候醫院氣氛同樣凝重,雖說領死薪水的我們,沒人來醫院反而輕鬆,但在病房的護理人員可不是這樣的,他們壓力會變超大,更別提那個可惡的N95,戴那個上班真的非常痛苦,很難呼吸,尤其我們常要協助患者轉位、訓練行走其實都很消耗體力的。

然後看到當年的和平醫院是被如何對待的……這種時候都會很自然的覺得,你們這些鬼叫的乾脆也都給我感染好了,看會不會乖一點。

你們躲躲藏藏的時候,我們可是硬著頭皮上班,該去病房治療還不是照去,加護病房更不用講,你以為我們不怕感染?我們家人就不是人喔?你以為繳納一點點健保費就值得我們賣命喔?要不是對自己專業有認同,對使命有驕傲,誰要躺混水啊?

不過專業訓練之後真的連反射神經都會改變,我跟太太都是,碰到有災害發生,我們兩個的反射動作都是「往出事地點跑」,因為需要去救人,這一點在幾次意外現場發生過,事後自己都覺得好笑,哪怕我離開醫院十多年了還是一樣。

當然,救人的感覺跟其他「做好事」是很不一樣的,哪怕治療師其實很少碰上緊急狀況,但看見患者重拾生活樂趣,依然非常高興,對治療師而言,重點不是活下來,而是「樂於活下來」。

總之,這是本非常感人的故事,真實的,也很赤裸,因為有憤怒與哀傷在其中。

真的很值得大家用心閱讀。

也向目前仍在,或曾在醫療崗位上奉獻心力的醫療人員致敬。
展開
大滅絕首部曲:感染
讀者評分
5.0
|
2019/04/26
劇透警告

全球規模的動作派科幻小說,這幾年也介紹過不少,像七夏娃、虐殺器官、種族滅絕、群、一級艦隊之類的,基本上全都是扯上人類存亡等級的狀況。當然,這年頭什麼事情都能危急人類存亡,但有一樣東西,過去通常被拿來對付外星人,但實際上人類自己早被虐爆好多遍了(雖然還是活下來),就是「疫病」。

還記得十幾年前讓全國陷入恐慌的SARS嗎?那真的不是開玩笑的,歷史上人類因為疫病產生的死亡遠遠超過戰爭殺戮,我說的不是一般疾病,而是公衛警戒級的大規模傳染病。

例如黑死病就是一例,但這邊要扯個題外化,我們現在對黑死病,或者歐洲人帶去美洲的天花之類印象特別深,是因為人家有很多紀錄與研究,不表示其他地方沒這玩意,只是古代中國對這類記載很不科學而已……

台灣呢?台灣比較好玩,台灣自己就是「瘴癘產區」,所以讓過去歐洲人跟日本人來台灣吃盡苦頭,這在大航海時代算很有趣的反例,在美洲因為傳染病造成大量死傷的歐洲人,來到東南亞都反過來非死即傷……當然,日本時代開始的公衛建設讓台灣整個脫胎換骨,但地理位置依然是原罪,台灣目前還有個惡名昭彰的恐怖傳染病--登革熱,只是我們聽得很習慣而已,其實這玩意很恐怖的,所以全國每年都還要針對登革熱做防疫會報,除了冬季以外每個月開一次會啊!

總之這玩意很麻煩,尤其如果有人把這玩意當武器的話,這可是超級惡劣的。

但其實用傳染病當武器一點都不新鮮,早在幾千年前人家就知道把屋體丟進水井裡可以害人拉肚子,但在全球話與都市化的年代,危害會更加激烈。

本書就是這樣開始的,有人想學「朋友」幹這種生化大屠殺,但賢知一派在哪裡呢?

結果故事給了我們三股線頭,一是「人工」失憶症患者,在一句屍體旁邊醒來,開始逃亡,同時想辦法要解開自己記憶之謎,因為那個失憶好像是他自己搞的……

一個公衛醫師,深入疫區想進行防疫工作,卻遇到恐怖份子攻擊然後發現還有更恐怖份子。

一個防疫官員,在接受一堆資訊之後想有所作為,卻因為官僚體制與政治因素排擠,只好親自下海做點事情。

當然還有其他線索,總之這本只是第一集,雖然被搞道心癢癢的,看到第一及結束還是欲求不滿,是說再來到底會怎樣啊!

因為這是人造的疫情,讓全球防疫困難度爆增,因為人與人、國家與國家的信任被破壞了,一般民眾不知情,但政府高層只能步步為營,又懷疑東懷疑西的……

這真的很頭大但也很刺激,尤其咱們看來算第一男主角的失憶症患者,雖然目前看來還算好人,但他的過往生活可稱不上正派,所以等他整個清醒過來以後,到底會變怎樣啊!

不過這作品可次三部曲,有得等了。

這本書用最簡單的評語就是「精彩刺激」,有非常強烈的畫面感,就像在看動作片一樣。是的,有動作片的感覺,雖然這是科幻故事,也真有些嚴肅的東西存在,但作者的處裡讓節奏變得明快流暢,讀起來很舒服過癮的。

強烈推薦喔!
展開
有院子的家
讀者評分
4.5
|
2019/02/15
劇透警告

精彩的推理小說很多,精彩的犯罪小說也很多,但搞不清楚是推理還是犯罪小說,但依然很精彩的就不多了,而這本「有院子的家」就是這樣的故事。

開頭是這樣的,有棟豪宅,女主人在家聞到了怪味道。

很糟那種,屍體的味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聞過,小時候還有那種死貓吊樹的習俗,上學途中有一叢竹子,不知什麼時候被掛了一個布袋,然後開始發臭……足足臭了好幾個月,也不見有人去取下,小時候也不懂,後來才知道是吊死貓……天知道這種奇怪的習慣是哪來的,但那個味道可是一輩子忘不了。

總之在豪宅區出現這種味道很不正常,於是女主人動手開挖,挖到了一隻手……

故事才剛開始,不要太緊張,總之她不敢繼續挖,之後丈夫登場,讓我們知道這女主人似乎有點精神衰弱的問題。也難怪,嫁入豪門之後又被關在家裡,人生就這樣被消耗掉了啊!

然後有另一個主角,同樣是女性,家暴受害者,懷孕中,正在擔心懷孕會造成失業(這部份日韓的就業保障遠遠輸給台灣,因為日韓的性別歧視在國際上算表現很差的),然後丈夫又是那種控制欲很強的傢伙,於是她「宣稱」動手殺了自己丈夫……

然後事情開始暴走,人到底怎麼死的?為何有支神秘的粉紅色手機?青春期的少年這麼難教要怎麼辦?藥廠與醫界之間的回扣……

事情越滾越大,但作者把視角緊緊的鎖在兩位女性身上,讓讀者在某方面也同時陷入盲目無知當中,到底兇手是誰?受害者又是誰?

還有更重要的,我要活下去。

是的,同時推理,也同時策劃著犯罪,沒有誰是無辜的,只有被逼著走的人生。

某方面來說這本書很恐怖,人的壓力也很大。但就算壓力大,作為讀者還是感覺爽快無比,因為一環扣著一環,,一直有新的疑點出來,搞得人心惶惶,開始懷疑起身邊的人,說起來還真精神耗弱啊!

只能說作者非常故意,她把老年失智、神經衰弱、妄想、幻覺之類元素很合理的整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非常不安定的舞台,直到最後真相大白……

這很過癮啊!

這本書篇幅不大,但畢竟也不是那種機關算盡的本格推理,反倒有那種見招拆招的武俠感,明明像是在大樓頂跑酷一樣讓人腳底發麻,但就是會想要一直看下去啊!

很推薦喔!
展開
三十歲的反擊
讀者評分
4.5
|
2019/02/14

三十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當然,你可能還沒三十歲啦!而我三十歲那一年結婚,去肯亞渡了蜜月,日子還算順利。

但順利是不可能成為故事的,一向如此。

韓國是有個有趣的國家,台灣對韓國一直有著競爭意識,實際上也的確有些夥伴關係,雖然我們連個國家都還算不上,只是個扭曲的殖民地,但我們多少有點同病相憐之處。

最簡單的一點,就是受到儒教文化的荼毒,所以在文明進程上呈現奴化狀態。

這一點韓國受害甚至比台灣嚴重,畢竟台灣文化比較系統性的受到華儒文化破壞是近七十年的事情(雖說三百年來也破壞不少),加上前一個殖民主日本本身也是華儒文化的受害者之一(雖然很想脫亞入歐),也因此韓國在國家自由度、性別平權等各方面,表現其實都輸台灣一大截。就這一點,台灣的海洋文化底蘊的確值得驕傲。

但也因此韓國針對這類社會困境的反省故事數量也比較多(當然人家市場比較大也是一個原因,不然台灣並不是沒人寫),總之這就是一本有趣的控訴。

故事描寫一個三十歲的女子、並非有名大學文科畢、非正職(也就是台灣類似約聘故身份--但其實約聘雇在台灣是非法的,只有公部門才有這種制度,這一點倒要先講清楚,台灣勞基法規定是『凡聘用就叫正職』,那怕是算時薪打工的)、無特殊背景、無特殊技能、無特殊外貌,簡單說就是普通人。

也就是社畜階級,上面所有好的職位都被老屁股佔據,這些人似乎只因為早幾年出生,就佔有了所有經濟發展的好處,然後拼命壓榨底下的人。

似乎是如此,不過類似的話其實每代人都這樣講,已經講幾千年了,人類就是在一代不一代的情況下逐漸進化的……這其實還滿有趣的。

總之這種不滿如果能成為力爭上游的助力也也不算壞事,但如果成為隨波逐流的藉口可就不大漂亮了。

故事就這樣,讓主角金智慧(聽說在韓國是種菜市場中的菜市場名,頂級款的那種)在種種壓抑之後爆發……

說爆發或許太誇張,她的反抗其實及其弱小,跟青春痘被擠出來一樣,但重點在於,砲聲再大,青春痘還是一樣紅腫,但痘子擠出來,整個人會爽快許多。

是的,她做了一些事情,也終於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真是可喜可賀。

其實台灣也很多人(其實全世界好像都差不多)喜歡戰文理,但我這個醫學院畢業的行政人員閒暇之餘喜歡研究的東西叫哲學、神學跟天文物理。

誰說有哪個學科是沒意義的呢?

不管幾歲,都要活出自己啊!

對了,這本書封面設計很有趣,居然把ISBN碼打在書封。
展開
毒家企業:從創造品牌價值到優化客戶服務,毒梟如何經營販毒集團?
讀者評分
4.5
|
2019/01/31

毒品問題,或者說,比較恰當的說法--「藥物濫用」一直是世界各國的大問題,而且其實是很有歷史的問題,畢竟人類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的歷史非常的久,幾乎跟人類歷史一樣長,而濫用的問題也同樣一直存在,顯然不是那樣好面對的問題。

為何說「藥物濫用」會是比較好的說法?原因很簡單,關鍵在於「濫用」。

我想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所謂毒品,幾乎都是有「藥效」所以才被發現的(當然,像吸食強力膠這種算是罕見的突變狀況),像鴉片根本就是重要的麻醉與止痛劑,大麻、古柯鹼也是,安非他命則跟精神藥物很有淵源,基本上所有的藥物毒品,在醫院都能找到醫藥級的版本(通常是純度更高更強力的版本,只是醫藥用劑量很低而已,又或者在製作過程中有不同化學式表現)。

還有一點,用「藥物濫用」,是因為要把酒精--堪稱最古老藥物--之類也算進去,其實就連香煙也是,人類吸取燃燒煙霧的歷史同樣非常久遠,不管是為了消毒、淨身,還是製造幻覺、有利於入定、出神、起乩之類有的沒的。

總之,只要從這一點切入,就會發現問題所在--為何大麻不能抽,但成癮性與毒性更強的香煙沒關係?因為大麻在引起幻覺方面效果比香煙強大嗎?這當然是個切入點,大麻也的確是有害物質,但關鍵同樣是劑量,所以問題到底是不能用還是濫用呢?

當然,上面講的跟這本書主題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本書結論的確有提到這幾個面向,是很值得討論的。

但毒品的確是個大問題,涉及太多犯罪行為,的確有正視並加以處裡的必要,問題在於怎麼做才是好的方式。

或許好好面對毒品「產業」會是個好的切入點。

說起來有趣,前一陣子我剛剛介紹了一本老書「迫切的危機」,說的正好就是美國政府以暴力方式介入毒品買買的例子,真是太巧了。總之毒品因為涉及的利益超級龐大,基本上算是地表所有犯罪利益裡面最大的一種,遠高過色情或軍火買賣(甚至後兩者需要毒品來支撐),所以「經營者」需要的手腕自然不可能一成不變。

實際上,犯罪組織的手法甚至是走在時代尖端的。

本書就是從企業經營角度切入,來檢視世界各國政府面對毒品犯罪組織時的盲點。

毒品問題當然需要被處裡,說消滅則是太過不切實際的事情,正如我開頭就提到的,就算你真能剷除所有毒品交易,我還是可以買強力膠來吸,更別提還有酒精,所以你能使用的,自然只有「管理」的手段。

正如有不少國家已經開始開放大麻,而且也真的有效減少其他更糟糕的毒品使用量,可以看出處裡手段的思維改變,才能真正改善問題。

說「更糟糕」的毒品,某方面來說才是重點,我前面提過,「醫藥等級」的毒品其實認真要說,是「超級貴」的,價格遠比一般認知中很貴的毒品還要貴上非常多,問題在於醫藥用量非常微量而已,但醫藥級之所以夭壽貴,是因為它的製程更加衛生安全,添加物也是合法的,不像毒品大多是粗製濫造,光看原料你都會想吐。

但這需要漫長的社會說服,以台灣現在只會喊打殺的暴民化狀態(有趣的是,整天鬼叫台灣獨立自主不當奴才就會被中國打的人,就是認為要對毒品之類問題採取打殺方式的主要族群,其實關鍵在於他們人格本身就很暴力),還需要漫長的溝通。

毒品使用(指使用者,毒犯當然就是「犯」)與通姦的除罪化,大概跟死刑與同婚並列台灣最難面對社會問題的四大天王,但其實問題都出在相同的思維邏輯--只想要眼不見為淨,根本不想面對問題啊!

這本書真的值得一看,高雄人更需要,因為你們選了想對毒犯放水的議長跟力挺議長的市長,自己看著辦吧!
展開
漫漫搖滾路
讀者評分
4.0
|
2018/11/07

這本很有意思,原本看文案,會以為是那種比較輕薄短小的故事,但收到書的時候,發現算有點厚度的,讓我突然覺得,台灣人寫這樣的故事也能寫成這種厚度,應該會有意思。

是的,這幾年那種每為字很少,行距很大的文體看多了,多少有點預設立場,但這本書一開始就讓我有點不同感覺。

顧名思義,書的內容跟搖滾樂有關係,雖然我並非搖滾樂迷,但不會影響閱讀,畢竟,這本書也不是討論樂理的,而是有更多其他東西。

更多,沒錯,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本書罕見的可以同時處裡很多觀點,當然,同時處裡一堆的結果就是不可能很深入,但說起人生與社會議題,我們誰不是同時面對一堆,而且也很難深入。

也因此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還滿多層次的,因為同時間揉進太多東西,卻又不至於混淆,反倒可以自由的在不同問題當中遊走,釐清想法,然後隨著角色成長。

這很有意思啊!

故事分成兩條路線,一是邁爾斯這位台義混血歌手的發跡過程,二是一位喪母親蘇蘇的海外旅行。乍看之下毫無交集的兩條路線,最後有個焦點,同時啟發了雙方。

但別太過神話這個焦點,這一點我覺得作者的處裡很有意思,因為做這並沒有讓這個焦點本身有太大的戲劇性,因為真正戲劇性的事情在前面都發生完了,這個焦點只是一個結,稍微紐了一下兩人的軌道,然後產生新的羈絆,如此而已。

爆紅的歌手如何調適新的生活?喪女的母親如何面對意外身亡後才出櫃的女兒?說起來似乎離我們很遠的故事,卻意外的有親近感,畢竟我們有多少人可以毫無迷惘的過日子,而靠自己努力,又能有多少效果?

我們需要貴人,哪怕其實只是路人,而他自己本不知道這份相遇會如何編織。

也因為不知道,所以會吸引人一直閱讀下去,因為很好奇啊!

這是很棒的閱讀體驗,作者在部份的拿捏很好,值得拍拍手。

不過要說比較突兀的,大概就「碉堡」吧!老實說有點太過超現實,突然讓故事調性抽離太多,大概作者對於如何讓兩人相遇想破頭了吧!差一點變成犯罪小說了。

但還是很好看,這本書有他值得稱道之處,推薦給大家。
展開
物種起源
讀者評分
4.0
|
2018/08/30

描寫無罪惡感犯罪的變態小說,我看過而且印象較深的「天才雷普利」跟「沉默的羔羊」(及整個漢尼拔的系列),當然,各位可以看到我都沒留連結,因為我沒寫過相關書評……

必須承認這種變態故事不大容易寫書評,就連浦澤植樹的「MONSTER」我也只介紹過繪本……當然,其實我還看過相關一堆FBI的側寫書籍之類的,總之雖然看過不少,但這的確不是我會想去寫的內容。

但這次可是出版社試讀,當然得好好想想該如何來寫了。

還是寫一下自己經驗吧!畢竟有精神科工作經驗,所以接觸過各式各樣「大範圍心裡狀態」,這裡不說正不正常,畢竟正不正常其實隨著社會多元開放,其實界線一直在放寬。

不過有條界線一直很明顯--傷害別人,這一點只要跨過去,就算不被認定在法律上有罪,也會被認定有心理問題。

例如殺人。

什麼樣的人會殺人?這裡由當然很多,但偏偏有一種人比較特別,這種人很罕見,而且不見得會發作--這一點要先說清楚,精神疾病的潛伏範圍到底多大目前還沒定論,甚至可以認定每個人都是潛在患者,關鍵在於找到誘發的點,而比較容易發病的人往往只是因為比較倒楣,他的誘發條件太容易被滿足,比方說挫折忍受度比較低之類的,所以不要太過苛責,因為沒人喜歡發生這種事情,沒人是自願的。

哪種人很特別?他不見得就是沒愛心或沒同理心,其實正好相反,這種人的同理心往往精準到駭人,所以非常「迷人」,但他對於他人的生命「沒有什麼感覺」。

正常人或許打死蚊子沒感覺,要你殺魚大概就不大舒服。要你撥蝦殼大概沒問題,吃雞肉沒問題,但要你殺雞大概手就會抖,別說殺狗或殺豬。

那殺人呢?

這一點在戰爭狀態更明顯,會出現很多殺任何生物都不舒服,但殺人卻反倒沒問題的人。

當然,這是戰爭,一種極端狀態。

但如果有人在日常生活中就這樣呢?只要覺得有人擋到他想做的事情,他就可以毫不在乎的殺人,唯一的算計只有如何不被定罪……

不是說這種人沒良心或沒羞恥心、罪惡感,其實該有的都有,只是全都合理化,或者更直接的,對他而言人只是一種「有待使用」的工具,就看他打算怎麼用。

這種人我們當然會覺得是變態,然後現在有個韓國版的,就是這本物種起源。

用這種達爾文曠世名作當書名還真是有趣,但如果要尋找「惡」的起源,或許是件有趣事情,畢竟關於善惡,一直是哲學界很愛討論的東西,畢竟他是人類各種倫理的依據,也是宗教成立的條件,但善惡到底是什麼?如何分別?甚至到底有沒有善惡?

這可是大哉問。

正如我上面說的,關於變態的「界線」,到底怎樣開始叫做「惡」?

是的,你會發現你畫不出來,太明顯的或許我們可以直覺認定,但要你給個標準卻又沒辦法完整表達,這一點在界定死刑範圍時同樣有相當困擾,因為當你嘗試劃線,立刻會發現有太多其他因素干擾。

尤其當惡成為主角的時候……是說,這傢伙也未免太過理所當然……是的,書裡的有進,一切行為都是如此的理所當然,也一此更加毛骨悚然啊!

恐怖喔!這本,而且書頁好薄,我看出版社是故意的,這本書「密度」比較高,因為只很薄,拿起來卻比預想的還重,雖然書頁翻起來很舒服,很軟,但總覺得哪裡有衝突……

而且封面還粉紅色,要說可愛,還是腦漿的顏色呢?

值得一看喔!
展開
我的世界很小,有你剛剛好
讀者評分
4.0
|
2018/05/29

故事由十篇短篇構成,非常帶著都會奇幻風格的,有外星人、有預知能力、有天使、有穿越,各式各樣的,基本上各種常見的梗都被拿來玩過,但主軸倒還滿一致的,全跟堅定不移的愛情有關係,或許單方、或許雙方,總之一定有人堅持著,當堅持也可能搞砸,討厭的傢伙到後來就變喜歡,但總歸是要吃過苦頭的。

不過小說本來就是在描述吃苦頭這件事情的玩意,重點在於吃的苦頭有沒有意義,還好,可喜可賀的是,本書大多給我們歡樂的結局啦!

這也是短篇有趣之處,不用鋪陳太多,只要知道發生了某些事件,然後交待角色設定之後,就把他丟進去,然後我們就可以跟著歡笑、跟著哭泣,然後,或許我們也能得到安慰,或者取得勇氣,只因為故事裡有人幹了美好的傻事,而上帝應允了。

直接了當啊!

這本書很可愛,也很柔軟,當然,要說有什麼人生大道理是沒有,或許更多是一股衝動。

但,堅持美好的事情,你又有什麼可以責備的?
展開
魔幻卡拉瓦1:緋紅色的少女【獨家限量親簽版】
讀者評分
5.0
|
2018/05/25

奇幻小說是這樣的,當你撥開作者精心設定的幻想設定,就會看到最真實的生命。

魔幻卡拉瓦,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旅程。

我們看多了主人翁離開故鄉踏上旅程的故事,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那都是進到一個不一樣的地方,不管是魔法,還是不知如何操縱的運購票系統。不管是奇異的社會結構,還是公司裡不友善的潛規則,總之,你都要面對各種「新」的挑戰,你要去找出背後的規則,然後活下去。

然後你會成長。

這正是幻想小說迷人的地方,而像馬戲團或迪士尼樂園這樣的地方更是及美妙幻想於大成者。

所以皮諾丘終究是要到馬戲團一趟才算旅途圓滿,而耶穌如果沒有經過最後的審判與受釘的群眾大戲,復活也就沒有任何激勵人心之處了。

故事從一個令人厭惡的現狀開始,逃,還是不逃?

思嘉蕾與泰拉姊妹從小生活在一個由暴力與恐怖統治的父親陰影之下,直到適婚年齡,很自然的成為一種交易的商品。

你的人生這樣就好嗎?這種疑問大家都有,但用想的石頭也不會穿洞,思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妹妹泰拉衝了,姊姊思嘉蕾(深紅之意)因著對妹妹的愛,出手阻止,卻被拉著出去。

命運不會管你意願的,很多時候,變故才是燃起本質的最佳助燃劑,原本看來壓抑到都快內傷的人,終於開始有些火花,符合作者給他的名字。

這很過癮啊!因為那個看似毫無規則可循的世界,只要沉心觀察,一就有脈落可循,然後各種編織,不管是善良、邪惡、真實、謊言,全都混在其中,當然,愛情也是重點(或者說根本是主要重點),然後我們看到一個光鮮亮麗與陰暗溼冷並存的世界,只有思嘉蕾的熊熊大火(不管是他對妹妹的愛,還是她對愛人的期望)在裡面燃燒著,讓我們看了一邊心疼、一邊又為她喝采。

這是個巨大的劇場,沒人知道真假,而在真假之外,要先活下去。

是個同時有著魔幻優美旋律,卻又同時有著殘酷的刮玻璃音調的作品啊!

更別提最後的髮夾灣,讓我們鬆了一口氣,原來還有續集可以期待啊!不然可是會覺得欲求不滿啊!

本書節奏很快,但不急促,適合找個空閒時間一口氣看完,感覺會很爽。

然後非得誇獎一下不可,本書台版封面美到不行,而且很切合故事的色彩,真的要用力拍拍手啊!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