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7
user-img
Adam

227則書評

227本書評分

51位追蹤者

955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227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世界頂尖企業爭相效法、利潤極大化的「豐田成本管理術」:TOYOTA獲利世界第一的祕密武器
讀者評分
4.5
|
2024/11/21
書評:世界頂尖企業爭相效法、利潤極大化的「豐田成本管理術」
世界No.1の利益を生みだす トヨタの原価

整體評價: ★★★★✫
本書對象是生產相關人員,不是會計/分析人員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關於豐田的生產管理,大部份人都聽過,也可能已經看過一些專書。本書對象是生產相關人員,提昇其對成本管理與記述的意識;而不是對會計/分析人員。

會計/分析人員對各項費用或成本之定義很熟,需要的是現場有提供正確完整的資料、有進到系統裏、可被分類好並拉出。行銷人員或產品專案經理也是一開始就會把目標價格帶與其預計成本都列出。但非現場的會計/分析人員,不知道的是例如生產這個東西要花30秒或5元,在沒有其他比較資料時,到底是很緊繃、還是很寬鬆?

Note:本書不是在主講JIT即時生產,雖然其中會提到因此所生的成本與浪費,但非主軸。

難處是在生產部門/人員可能常預留「安全緩衝Buffer」,先把標準成本預算多抓一些,自己以後較好作事。但誰或哪些部門要去抓這些事是問題。(含下腳料廢料、不良品廢品、耗材、設備使用狀況等等的管理監查)

比較消極(或一般)的生產現場人員,可能就會:都按時、按成本預算、繳出預定生產的量=完美完成了工作,沒有什麼要改善的。雖現場會有很多事情與突發狀況,但生產計畫Schedule與成本預算本身可能就已留有相當多的餘裕。(銷售也一樣但常有銷售獎金、生產少有獎金)

非數值/分類性的現場或產品狀況,則不是一般會計資料可看到,這點倒是並無問題。這種要到足夠重大時,才會在表單或系統裏放入照片或註記等。且系統上的照片與註記也是要靠現場人員或機具輸入。

註:推想因日本還是有較多終身雇用制文化殘留,「一生都待在同一個公司」、「公司會照顧你一生」的假設下,員工可能較願意接受「公司好就是大家好」(傳統上日企對分給股東的部份比較不講究)。但如果在企業獲利一不好就裁員或停班不發薪的文化下,會很難期望員工為了公司長遠的未來發展,就要作出現在自己馬上就較難作事的改善?動作。


註:因為作者的背景,其用在述說會計分類的用語,有些並不正確。基本上就是現場看現場,覺得只有現場數字才是正確可看的想法。但其沒有真正去挖去比較完整的會計/ERP記錄,只看大表。會計/ERP數字並不是只有最後總計的大表。

內容會講到跨部門的搭配協作,這部份對部門長以上層級會較適用。部門長以下層級就算知道這個概念,一般也較難作出跨部門的責任區域調整。至少,這需要取得部門長的同意。

一些其他事項也會受到公司體型條件影響。例如供應商不提供成本數據,我就自己設個廠生產來驗證之類。(且你自己也不會想把自己的實際生產成本報給所有客戶)


【實用價值】
概念本身實用、寫作口語化,搭配台灣企業仍以製造為主力(少有生產全委外的純品牌廠),本書的調性屬適合台灣市場。但應用可能性上會受到體型限制。

畢竟現在豐田是極大型廠商,關於成本分析研究調查,有累積下來的知識、與很多專才人員。但一般的小型企業,不要說專作現場成本分析的人員,連一般的比較分析幕僚人員的數量品質都會缺。可付諸實用的程度依各公司資源狀況與部門間力量等而定。

實務上工廠或公司老闆都會想知道自己「作出這東西的成本是多少」(腦中多已有付現成本),但是未能真正計算出各產品成本的也很多。且就算計算出來,也都包含程度不等的推估或費用分配。需要各自定義並瞭解內部的分配計算規則。對不同決策會用的成本定義有時也不一樣。但通則是要保留好原始資料。一開始的現場數據就隨便寫的話,後面自然沒有正確數字可用。

企業內有沒有足夠數量與品質的MIS/IE等人員,可以經常調整生產成本管理系統的設定與輸出、並進行實際產線調整也是重要因素。大部份中小企業不具備這方面的足夠資源。


【翻譯與排版】
翻譯:佳。
排版:原文書 2016/8/8 出版,繁中版 2023/6/2 出版。譯本速度很慢(經過6年以上)。
版面易讀、圖示多。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假說思考:培養邊做邊學的能力,讓你迅速解決問題
讀者評分
4.5
|
2024/11/21
書評:假說思考:培養邊做邊學的能力,讓你迅速解決問題
仮説思考 BCG流 問題発見・解決の発想法/內田和成

整體評價: ★★★★✫
類似於醫學上「檢測」「診斷」「治療」的程序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内田和成的「假說思考」一書,原日文書出版於 2006 年。續作為「論點思考」。直接相關之書籍一共三冊(視為套書),分別為:「假說思考」「論點思考」「右腦思考」。原日文書籍分別為於2006年、2010年、2018年出版。

本書主旨如題在「假說思考」(並關連到之後的「論點思考」)。在同類書中是相當早明確提出該論,後續(日文)許多商管管顧類書籍亦有使用。且因本書主軸明確,在說明該部份意旨時相當容易理解與運用。

書評者意見:可能類似於醫學上「檢測」「診斷」「治療」的程序。要處理手上議題雖然都要先檢測、但要有效率的話不是把所有患者(或非患者)都先拉去作全身所有的檢測,再作判斷。而是依其主訴與醫師的觀察經驗等,判斷最可能的情形(可能複數狀況並存)與對應的解法與解法之限制(建立假說);之後再對這些最可能的假說作檢測問診等「確認或排除」,以在時間與預算內有效進行處理。(有時可稱直覺,但應驗證確認)

而應用到企業議題時,因為內部檢測費時、具侵入性(如調查資料與大量訪談)、且外界狀況更是無法完全確認;且狀況會持續進行。有意識的去進行這類「假說思考」(最可能的是什麼、然後驗證)處理議題,是有需要的。


【實用價值】
對於商管、分析類工作,具高度實用價值。

主要在避免「想要完全研究,一切都弄清楚後再作判斷,以避免判斷錯誤」之動機。世界進展很快,不限定種類與領域的話,新事物發生的速度與件數高於一個人能瞭解新事物的速度。

有效率的在時間內,作出有效的判斷與行為對應是需要的。


【翻譯與排版】
翻譯:佳。
排版:原文書 2006/03/31 出版,繁中版 2014/4/5 出版。譯本速度很慢。唯內容屬於思考行事方法,故不太會受出版時間影響。

但中文副標有點怪怪的,本書並沒有特別強調「邊作邊學」的概念,那個是所有自我進修或自我成長都會包含到的共通因素。屬自然發生、但非本書主訴。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類似讀物】
●論點思考:找到問題的源頭,才能解決正確的問題/內田和成。
●其他內田和成之著作(約10本前後)。
展開
右腦思考:善用直覺、觀察、感受,超越邏輯的高效工作法
讀者評分
4.0
|
2024/11/20
書評:右腦思考:善用直覺、觀察、感受,超越邏輯的高效工作法
右脳思考 内田和成の思考(2018)

整體評價: ★★★★☆
相關書籍共三冊,分別為:「假說思考」「論點思考」「右腦思考」。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本書直接相關之書籍一共三冊(視為套書),分別為:「假說思考」「論點思考」「右腦思考」。原日文書籍分別為於2006年、2010年、2018年出版。閱讀本書宜能理解前述假說思考/論點思考(本書中會略論及);但也可直接跳到本書所述的「長點子」「具狀況敏銳度」(非書中原用字)。

「長點子」並非「空想」或是「從真空中無中生有」的靈感。需要有前置知識、經驗、或新的刺激,才能從這些「材料/見識」中(可以是跨領域、跨學科的),發揮連想、重組、應用、衍生等等方式,弄出新的或是至少是實用的點子、想法。最基本的例如要發出「是不是受到XX的影響」這種看法或假設時,最起碼要先知道有XX這種東西/機能。

這種自由思考、連想、重組、應用、衍生等等,視為「右腦領域」。之後/幾乎同時再將這些「突然冒出來的想法」,丟給(一般主要在)左腦作較系統性的邏輯整理、分析、評估、判斷是否值得(發現不行被否決時就再提案);與怎麼作進一步的推衍、求證、與應用/運用。

唯本書相較於前兩本,本書的跑題較多。其也有主旨的特性在內,不管是「長點子」或是「具狀況敏銳度」,大多不是可以單靠邏輯就得到確定性答案的事情、而受知識見識狀況等影響,故論述上也會有較多的敲邊鼓的片斷行為與案例,期待讀者讀了後,能融會貫通其應用。


●本書實質重心與案例放在如動機因素等,商場應用時常見的問題(具狀況敏銳度、Hidden Issue等)。特別是動機這方面對提案者來說,要負擔提案風險、說服難度、隨後的工作量、出事時的責任等。對作者與管顧公司來說,則是客戶同不同意驗收報告與結案收款。但因本書只是講思考與進行的方法,也可用在較小的或是生活上的應用沒問題。

註:通常管顧公司接案會簽契約(Engagement等),其會明訂計畫報告的目標與結案要件;但經常會有很多東西,包含限制或真的想要的東西,是不會寫明在正式契約(官方檯面說法)上面的。

另外一個較有趣的是(本書未明言),如果用「故事型提案」的話,讀者(對管顧公司來說,客戶:實際在經營事業的決策者/專家),有可能會自動依其想像與知識補足未明述的部份。但這需要讀者聽眾有適當經驗,知道目標後有能力自行補足與合理化細節,判斷可行性之時。(否則,提案者應作更多自行確認並述明細節可行性的工作)


【實用價值】
實務上是實用。只是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或聽過本書中的說法,這些事情都會自然發生。

尤其是在某種程度的「利於自由思考/某種程度的放空」時。如散步、洗澡等等。所謂「突然蹦出來的想法」,其實不是突然蹦出來的。大腦中會有一些神經迴路,在沒有被壓制時會自己去想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可能是沒有用的雜念、但也可能是有用的事。從回想人事物的名稱,到新的事業方案或是文章的點子,都有可能。

本書主要是說服:光是靠邏輯推論,但沒有任何輸入Input,是無法有效(與有效率)輸出Output成事(或產生警報)的。邏輯機器是很有用,但你也要有材料餵給它,才會有東西出來。

最後再重述一下,直覺有價值,但仍應經過驗證評估、與具備合理性。評估亦應注意各種偏誤(不在本書範圍內,屬其他議題)。


【翻譯與排版】
翻譯:佳。但仍有些微妨礙到閱讀的誤植(4章1節等)。
排版:原文書 2018/12/26 出版,繁中版 2020/3/5 出版。 譯本速度正常(2年內)。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類似讀物】
●假說思考:培養邊做邊學的能力,讓你迅速解決問題(2006/2014)
●論點思考:找到問題的源頭,才能解決正確的問題(2010/2014)
展開
藥命之財:揭露全球製藥產業的漫天藥價與骯髒手法
讀者評分
3.5
|
2024/11/14
書評:藥命之財:揭露全球製藥產業的漫天藥價與骯髒手法
Sick Money: The Truth About the Glob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整體評價: ★★★✫☆
本書主談藥業的營利化傾向、道德考量、社會影響。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本書主談藥業的營利化傾向、歷史案例,及期望其應有的道德考量、或社會責任/社會影響。

其基本要素就是:專利、獨占。製程與配方等也具有其影響。而新藥審查的需時很久也提供了很好的進入障礙,或說是保證獲利的期間。

寫作上採用「講故事」型來敘述,文會相當長。因藥廠或其經營者的「心態」無法由外部直接證明,故採用此方法來鋪設屬無可厚非。只是書中所述藥物研發歷程、化學機制等具體細節,對於本書所要闡述的主題意旨並沒有直接幫助。

論述主線會較偏向寫為這類無良心的廠商增加。或更極端的狀況下是不作有意義的研發,僅靠買入特定藥品權利後猛烈漲價獲利的狀況舉例(患者缺乏議價能力,選擇不買的傷害很大)。

只是在市場經濟、自由經濟體制下,這類東西較難有有效解法。市場經濟、自由經濟的體制下不設專法或特殊制度(如價格規制、健保採買、或政府直接收購重要專利等)強制解決時,還是要靠期待有相近效果的其他藥物或療法之出現。且就算以後會有,幾乎必然的其空窗期時差仍會很大。因公眾抗議所引起的特別規範,仍應視為特例。

可以賺得龐大利益本就是屬於開發新藥的動機。只是程度與保護期的拿捏難有客觀邏輯上的數理化裁定基準。


【實用價值】
多少可以參考一下其中的壟斷炒作價格的模式。其也會發生在別的產業以及其他產品中。

其他商品較沒有爭議的耗材、維修服務的獲利公式也會有類似狀況(綁標、硬性需求),但因其多為原廠自己進行,一開始購買主體產品時就會列入考量,故問題不大。醫藥在這方面問題主要是疾病是「非自願」且有關人身健康或「生命安全」的。


【翻譯與排版】
翻譯:良。不會不通順,但會明確意識到是在看翻譯書籍的等級。另外書中放了不少譯註。
排版:原文書 2021/10/07 出版,繁中版 2024/06/05 出版。譯本速度略慢(超過2年)。

----
最後拉回一下主題,避免結尾方向變得奇怪:
本書主談藥業的營利化傾向。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超越直覺:別讓常識壞了事!解決大問題的10堂思考課
讀者評分
3.5
|
2024/11/13
書評:超越直覺:別讓常識壞了事!解決大問題的10堂思考課
Everything Is Obvious: *Once You Know the Answer

整體評價: ★★★✫☆
所述「常識」Common Sense,指「慣性思考」「慣性反應」等。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但與一般講偏誤的書共同性很高)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本書所述的「常識/常理」指Common Sense,含「慣性思考」及「社會規則(慣例)」等在內。本書對各種偏誤、習慣性思考、習慣性作業,及其常見模式、形成過程作說明。

本書主線放在:對未來的預測、未來的不可測,及這些條件下的因應方式上。i.e.: 過往的經驗法則(常識或期望),不一定適用於對未來的推估與因應上。

其中會講到很多歸零/零基思考的概念,並從基本名詞開始講起。簡易歸納的話是:所謂常理是在適用的範圍,如:題材、規模、群體、時間;空間等狀況下對該範圍內的東西大部份適用。其如果不是屬物體規則、邏輯通則的部份,在使用上要小心區分。「眾所周知,常理具備一些奇異的特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會隨著時間、文化而改變。」

本書篆寫方式最大的問題是「長文」。特別是(在中文版中,通常是依照原文處理)段落很長不分段,有的段落會跨到一頁以上。亦缺乏破題的對應小標。

本書的10個章之命名,與其下部份副標
Chapter 1常理的迷思 ⊙習慣誤用常理
Chapter 2我們如何思考? ⊙「思考」跟你想得不一樣
Chapter 3群眾的智慧(與瘋狂) ⊙循環論證:藏在題目裡的答案
Chapter 4特殊人物 ⊙推特上的網紅:行銷策略思考
Chapter 5從「過往經驗」中學習? ⊙事後諸葛:想像出的因果關係
Chapter 6「預測未來」的幻夢 ⊙「未來」不像是「過去」
Chapter 7最棒的計畫 ⊙為你的策略創造「彈性」
Chapter 8衡量一切事物 ⊙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貼近該計畫的具體情境)
Chapter 9公平與正義 ⊙企業救世主的迷思
Chapter 10以人為本 ⊙(關於社會學的未來)測量(過往)不可量化之物


【實用價值】
原則上對所有人都適用,如一般講偏誤/邏輯的書。說明例多數是與其他書共通的。主線安置在「預測」的這個主題上。但所有行動也可說都是為了「未來」(之後的事)所作的準備。

Common Sense仍是有省時省工的效果,「常理在大多數時候很管用」,但應使用在已經驗證、或結果差異不重要的地方(或,你有其他更重要的非表列因素要考慮時)。

於常識或學理的應用,Other things are usually NOT equal其與眼前的具體案例,通常會有周圍不一樣的地方;但相對於通例,面臨的狀況與對照案例有哪邊是 NOT equal不一樣,需要面臨該狀況需求時自己判斷處理。差了多少?能不能用?如果能用但還需要多配合哪些考量與調整來使用?

書末有些其他論述(主要是關於社會整體的)在論述上有其價值,但在個人層級則難以實用。(作者資歷包含:微軟與雅虎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


【翻譯與排版】
翻譯:順暢,不太會有在讀外文書的感覺。
排版:原文書 2011/03/29 出版,繁中版 2021/03/04 出版。譯本的出版速度非常慢(約10年)。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類似讀物】
●快思慢想(書名本身較為破題,主軸單一而明顯)
●其他各種關於偏誤的書。本書所述會特別偏重「不要對自己的預測與看法過於自信」這塊。
展開
今天能賣多少球?從冰淇淋店輕鬆學超有趣的統計學!
讀者評分
4.0
|
2024/11/11
書評:今天能賣多少球?從冰淇淋店輕鬆學超有趣的統計學!
統計学がわかる ファーストブック【回帰分析・因子分析編】/向後千春、冨永敦子

整體評價: ★★★★☆
本書主講迴歸分析、與其解釋力;於中文書名較不明顯。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內容主要是在講(直線性)迴歸分析。本書中有講述到偏相關,多變數(多元)線性迴歸分析的部份。

主線原始程度不深,算是高中數學與其延伸;但延伸部份的說明有點跳,段差較大(第8章之因素分析/因子分析部份)。措詞用語指示性不佳應是影響要因之一。例:p.150的說明基本上是指:差了幾個標準差x因素權重。

實用性算是佳的。只是若使用時未注意到若內含不當假設,則容易變成未有合理根據的信心。故其把解釋力(相關係數、標準差、顯著性;因果為不同概念等)同樣作為書中重點說明。


【實用價值】
此題材的實用性算佳,且通常於高中數學便已學到基礎。要注意的是內含假設可靠性的問題,包含內容是否具可比較性或是延續性(同質性、可預測性、因果合理性)等等。

●因Excel等工具的進步,多變數分析之延伸作業目前已經很方便可作。基本觀念是共通的,但實用上不需使用者背公式作手動計算。

而保持較多原始資料的記述整理與累積(行銷活動、事件轉換等)則是實用上的重點。畢竟在資料內有的東西才能分析並抽出其影響。


【翻譯與排版】
翻譯:正常。
至於內容屬性、與應該是原文就略去的說明、或說明的形式則不是翻譯能動的。

排版:原文書 2020/05/01 出版,繁中版 2022/09/02 出版。譯本速度略慢(大於2年)。
雙色印刷且內容插圖多。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統計操控的真相與謊言:別再讓數字騙了你!一眼看穿投資詐局、不實廣告與虛假民調,打造最強的自我保護力與決策判斷力
讀者評分
4.0
|
2024/11/08
書評: 統計操控的真相與謊言:別再讓數字騙了你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整體評價: ★★★★☆
沒正式學過統計的人,看一下本書或類似的論述較好。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本書在插圖或圖示的表達上面偏弱)
翻譯排版: ★★★☆☆
----------------------------------------------

【內容】
內容很好,但表現方式待議。

1) 本書的深度比預期的再深一點,不僅是類似的單篇專欄可能會講的平均數與中位數等問題;通篇於閱讀時要注意用字的意義(不一定對等於該中文詞彙的正確定義)。

2) 原英文書其實是很久以前 1993 年的書,繁中版出版的非常慢。但因為主題關係,時差對內容的貶值影響不太。但是!因為原著年代久遠,對書中案例提到的「收入」「支出」「物價」等部份,要注意因通膨引起的差異。如果直接照書中所列數字換算,有時會難以感覺到該數字於當時所代表的意義。


書中所提類似狀況有很多型式。

初步的例如某物在 1,000 篇研究中只有 10 篇表示可能有效/或無效,然後業者就會拿這 10 篇來說:「你看,有這麼多科學研究證明說這東西有效/或無效」。或是我們這東西裏有abcd營養成份對身體好;可是別的東西裏有abcdefg營養成份且含量更高更划算但不會被拿來講。但這些就是會經常被人拿來利用,也會有不錯的效果。註:只要是被歸類於「食物」的東西,正常應該都會有對身體有用的成份,所以會被當作食物。

 雖然本書中所提的形式蠻多種的,但這些形式等不需硬記。共通的是「注意與瞭解敘述的正確定義」並「多想一下」就可以解決。只是生活中的尋常東西,大部份不被視為是值得每看到一個東西、一段敘述、一個報導,都要再「多想一下」一次。

所說的是事實,不必然代表是完整事實、也不必然代表是公正的呈現。而各種論述也幾都是在特定意境狀況(context)下進行的,通常會有未在每句話中都再言明一次的前置條件與敘述/統計之適用範圍。

★沿上,在統計或資料報告的領域,確認「用字或對象的正確定義」是很重要的東西。

而在寫作呈現的其他方面,本書在插圖或圖示的表達上面也偏弱。尤其在對象因素及語言隔閡等影響下,通常用圖表說明會快很多,讀者的負擔也會小很多。雖本書也有講到「蓄意不誠實製作的圖表」是製造誤解時的重要工具,故直接閱讀數字比較可靠,但誠實製作就好了吧。

另外翻譯上有一定(某種)程度的扭曲,於後面段落另作說明。


【實用價值】
對已正式學過統計學概論以上的人必要性較低。而對沒有正式學過統計學概論以上的人,還是看一下本書或類似的論述較好。對於真正的母體值vs使用取樣作的母體推估值上的區分需要注意。這個也是貫通全書的主要意念。


【翻譯與排版】
翻譯:未購原書對照,但有部份用語可能是未精確表達,包含混淆了日常用語及統計上的專有名詞。

如第二章一開始的「平均值」,有些用語會比較麻煩,如in average…, an average xxxx will be…, the average of xxxx is; 或是「一般來說…」「平均的/一般的xxxx為…」「xxxx的平均值為…」這樣的差異。因本書主題之故,比較可能是原著即是刻意在使用「會引起誤會的說法」。但因英文與中文的用語意義範圍的差異,這種東西的細部還是要標清楚一點較好。不然會變成讀了之後反(因為未正確區分用詞)而使觀念混淆。唯此部份會形成增寫內容之需要,這部份一般又不歸於翻譯業務上的必需責任,且一般實質上會避免這種多寫多錯的風險。


排版:原文書 1993/10/17 出版,繁中版 2024/02/28 出版。本版譯本出版速度極端的慢(超過10年)。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思維的製程:台積電教我的思維進階法,練成全局經營腦和先進工作術
讀者評分
4.5
|
2024/11/06
書評:思維的製程:台積電教我的思維進階法

整體評價: ★★★★✫
所述偏中上層的「思維」或共通概念。故較不受業種限制。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

【內容】
書中所述偏中上層的「思維」或共通概念。也並沒有需要出奇策的部份,敘述分類與命名可能各人有不同方法或表現方式。但本書算是相當擇要與精簡(項目擇要之後,精簡陳述)。

這個擇要與精簡是本書較為傑出的部份。議題種類充實(不是同一議題的案例數充實)。

但不時會有突然蹦出來的詞未解釋或未(於第一次出現時)加註縮寫前原名稱的問題,如AIG法等等,這類狀況需讀者自行查閱。

另外應該是作者的應用面影響,寫作方式留有講稿型寫作的特徵。為了要維持(簡報)聽眾的注意力,一些重點會留到各小篇的後面再講。若循序閱讀的話,有時會有些東西吊在那邊。


【實用價值】
書中所述偏中上層的「思維」或共通概念。故較不受業種限制。

註:作者營管顧業,多種業種的案都要接。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人生卡關的時候,就用「期望值」思考吧!AI時代輕鬆存活必備技能,寫給文科生的統計學超入門
讀者評分
2.5
|
2024/11/05
書評:人生卡關的時候,就用「期望值」思考吧!
超文系人間のための 統計学トレーニング 「数字を読む力」が身につく25問

整體評價: ★★✫☆☆
這是一本小書。主要是應用力與警覺性的問題。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一些其他小主題,本應明標小章節名稱)
翻譯排版: ★★★✫☆
----------------------------------------------

【內容】
層級很淺,本書所論內容,通常在國中或高中層級就會學到。在實用上不需要什麼新的知識,主要是應用力與警覺性的問題。

主要的敵人只是單純的「懶得想」,或是「既成觀念」(為形成「懶得想」的主因之一)。

書中會有把一些簡單的事故意講得好像很有學問的問題,如故意對一般事象給個作者自創的非通用怪異命名。論述例的「目標導向」意識也較低。此外論述與其解讀上,要注意倒果為因(假設值)的問題。

實用上比較要注意的是,誰是因誰是果?習慣上拿來參照用的數據真的有參照用的意義嗎?是否真的為可比較對象?


【實用價值】
相當於台灣的「高中數學」學力(之內)。
如果覺得高中數學就已經:學得很痛苦看不懂的,再看(但這種人通常不會想買這種書來看)。

註:因高中數學就會講到標準差與偏態。本書所述為到大一統計學概論的型一型二錯誤階段(偽陽偽陰)。這部份會需要一點思考觀點的適性但不是太難。一般生活實用上也不需背公式,只需要知道有這個問題就好。日常生活實務上,多僅是簡易的條件機率之反推(大多為Yes/No的二元式項目)。

再註:因為台灣義務教育現為12年(到高中層級),故本書於台灣市場空間較小。
日本的義務教育只有9年(到國中層級),因此本書於日本市場出書尚有較多合理性。


【翻譯與排版】
翻譯:可。
語句會留有些翻譯感,不過屬於日文譯中文後的常見語調上的習慣問題,不妨礙文意理解。

排版:原文書 2022/03/15 出版,繁中版 2023/09/27 出版。譯本速度正常(2年以內)。

中文書名有些更動算是改善。原日文版書名對文組的(既成觀念)歧視太重。如前述,本書中所講的東西在高中數學就會學到,與是理組還是文組沒有關係。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秒懂行為經濟學:從人性下手,掌握非理性消費,行銷無往不利!
讀者評分
4.5
|
2024/11/02
書評:秒懂行為經濟學:從人性下手,掌握非理性消費,行銷無往不利!
サクッとわかる ビジネス教養 行動経済学

整體評價: ★★★★✫
對象為一般生活民眾、非常易讀易懂、範圍與項目夠豐富。
----------------------------------------------
通用程度: ★★★★✫(對象為一般生活民眾)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性質上,與其他類似主題的書大部份內容會重複)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本書所述行為經濟學主要是關於:習慣、反應、謬誤等類別。屬較正規的定義。最大優點為:非常易讀易懂、範圍與項目夠豐富。配圖與論述均簡明。

唯因題材的關係,與類似主旨的書籍(包含講偏誤的書)所述內容會有很多重複的。要較快的閱讀的話可以先看看各項目別後面所註的偏誤類型名稱作確認。

書中所述不是指對任何個體的恆常必然,但長久群體統計下來是有影響、有該傾向。其中有時也會有其他考量的存在或影響,但因會模糊主軸論點,故不會於書中全部提及。類似狀況是,書中對案例所述繆誤類型並不一定是對該事例的所有可用解讀方式。只是因為在該類狀況是說明該類型謬誤是目的,舉例只是手段。故讀者可以有其他想法或解讀延伸。


【實用價值】
依其本質與所有人都有關。且所述範圍、應用例示,也是重於一般日常生活中會出現的狀況。

本書原始書寫訴求對象是一般生活民眾。原書名並沒有特別強調在行銷(賣方職位)的應用;中文版改書名應該是為了市場考量,書名主打可以幫你賺錢會比較容易有人想買。


【翻譯與排版】
翻譯:順暢。

排版:原日文書 2021/03/10 出版,繁中版 2022/06/29 出版。譯本速度正常(2年內)。多色印刷,易於閱讀。

封面的選擇與日文書原版顯著不同。原日本版封面有點低年齡化,但繁中版封面有點意義不明。可能是、或者可以是想把QR Code在視覺上作成迷宮,表示行為導引之意,但又沒有真的去作調整,仍然還是一堆方塊(無 QR Code 作用)。

----
最後拉回一下主題,避免結尾方向變得奇怪:
本書所述行為經濟學,主要是:習慣、反應、謬誤等類別。圖文易懂、範圍與項目夠豐富。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類似讀物】
●快思慢想
●不當決策:行為經濟學大師教你避開人性偏誤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
●思考不過是一場即興演出,用行為心理學揭開深層心智的迷思
●推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
●其他各種講偏誤的書
展開
廉價日本增訂版:消費變便宜,為何不好?什麼都漲的時代?為什麼只有薪水不漲?
讀者評分
3.0
|
2024/10/30
書評:廉價日本增訂版:消費變便宜,為何不好?
安いニッポン「価格」が示す停滞

整體評價: ★★★☆☆
主論為:日本與他國之現況比較,物價與薪資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書中所述日本「個別狀況」,對日本人來說是常識)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採「雜列式」說明。日本讀者易共感,但台灣讀者就難)
翻譯排版: ★★★☆☆
----------------------------------------------

【內容】
訴說日本變成商品與服務高品質治安好、但是人民收入相對低家計壓力大的國家。

企業要有競爭力,所以成本要低,所以員工薪資要便宜… 那誰拿錢來買東西?

至於匯率相關問題,因為該主題限制,其「因果關係」中的循環性之「因」難以實證,且會有陰謀論的問題(畢竟有人為政策操作)。書中亦較難明言是「誰」的錯,或是「哪些人」「怎麼促成」「影響了多少」(缺乏具針對性的結論與對策)。

而「工作文化」部份,因這種東西都是循環性、有歷史影響、且就算是集團企業也難有能力與動機去獨力改變全國。雖對商品服務能期待國際化、國際貿易等往全球均衡化移動;但國籍、其他國家工作權、語言文化適應等門檻成本高,其要往全球均衡化移動的障礙會大很多。


【本書的寫作風格】
論述口調算是生活化,但因為主題的關係在各處放了不少「數字例示」,尋求共感。只是這種寫法較會有:可能會只挑符合想要方向的例子之疑惑。對日本當地民眾(本書主目標讀者)較不會有選擇性例示的疑惑;但是對台灣讀者來說,因為對日本的物價取樣經驗較日本當地民眾為少,對書中例示的共感性會較低。

但就算是對日本讀者,這種「雜列」而「非明示系統性整理結論」的敘述方式,可讀性仍然是較低的。以「雜列」方式來說明時,宜補足概括與全局性的結論,不然容易流於瑣碎。本書中有放,但通常放在各章的中段之後而不是開頭,台灣讀者可以直接跳到該部份閱讀。


【本書出版後,時代變化的影響】
書名有破題,但是要注意日文原書出版(本書內容寫作)於2021年,為疫情管制期間。

該段期間日本不開放觀光入境。於疫情解封後日本(包含日圓貶值影響)於繁中譯本出版的2024年有面臨過度觀光的問題。不管是對台灣讀者、或是日本當地人自己看到的街頭景象,2021年與2024年的街頭狀況是差異很大的(本書第4章=最後一章中有相關預測)。

對日本人來說,現在的「日圓不值錢,進口(食品、能源等)變貴」的狀況,也會比原日文版出書時(本書所述狀況)更為嚴重。

日圓對美元匯率,各年7月第一個交易日,四捨五入: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年分別為JPY 106, 111, 136, 144, 162對一美元。
(本書評寫作刊出時,日圓對美元匯率約153)


【實用價值】
日本的一些狀況於台灣有不少相近因素。包含低利率,以及人口老化(台灣人口老化/少子化速度與幅度,遠比日本快)。瞭解書中所列的因素與討論,多少可以類推一下個別因素於台灣的相對狀況高低,與可能的變化或是影響。


【翻譯與排版】
翻譯:文字上平順。
但一些地方應標示未標示。如購買力平價的基準敘述應為人均所得。如果只是照字翻的話因兩地用語構句習慣不同,在中文裏讀者會難以意會。

排版:原文書 2021/03/09 出版,繁中版 2024/06/06 出版。譯本速度略慢(2年以上)。

其他就是類似書籍常常被點名的,如果書中太常出現太多零碎數字時,用789等阿拉伯數字可能會比較好讀。一些書籍因為直排要轉90度所以阿拉伯數字會引起其他問題。本書評並未對此扣分,對書中那一堆零碎數字是建議跳過就好。過往個別商品跨國精確價差的意義不大。光是每天每月的匯率變動就會讓數字被帶著跑了。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關連讀物】
●各種總體經濟學、含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書籍
展開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讀者評分
4.0
|
2024/10/26
1) 本書為基於世界統計,論述些一般講的偏誤類型以外的東西。
2) 雖書名為偏誤,但實際上是對於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的民眾,在講世界現況。
3) 有行銷作者網站之嫌。
展開
會計思維:你的最強理財武器(二版)
讀者評分
2.5
|
2024/10/20
書評:會計思維 你的最強理財武器/小山龍介、山田真哉
会計HACKS!/小山龍介、山田真哉

整體評價: ★★✫☆☆
本書大約分:前半本個人家計、與後半本企業收支大綱。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本書前半本主內容定位給「一般百姓」「簡易家計」「新成家戶」之用。部份用詞於專業語句上之使用並不全然正確,但因主要讀者目標大約是新成家不久的家庭主婦之類,故用語上不強求「觀念的清楚分辨」(以書內用語、事例、推薦工具、與將問題簡化的方法來說)。

另外,因為原著是很久以前(2010年)的日文書,故書中會有提到的時代與物價問題背景、以及保險制度、家計支出負擔等為當時的日本常見家庭狀況等,與台灣現時的環境差異。但在一些簡易操作手段(本書主以家計管理為對象)部份,應該還是通用。

但部份特定事項在台灣與日本的差別可能很大。如日本的房屋維修責任、日本典型獨棟二層樓住家為(可客製的)木造屋的耐久年數與維修需求等。只限於日本當地的預付卡等工具在名稱方面則更是完全不適用,讀者自行調整成台灣的悠遊卡、銀行卡 Debit Card等就好。

本書大約分「前半本:家計生活與個人支出」、與「後半本:個人投資理財與企業收支大綱」。

(前半本:家計生活與個人支出)
●第1章.家計簿管理祕訣
●第2章.家庭資產管理祕訣
●第3章.支出控制祕訣
●第4章.家庭收支記錄祕訣

(後半本:個人投資理財與企業收支大綱)
●第5章.投資祕訣
●第6章.企業分析祕訣
●第7章.四季報閱讀祕訣
●第8章.「超越」會計思維祕訣

★整體:前半本的層次過低;後半本有為了語出驚人的詭辯,如「不能相信」僅指「不能只看這個單一指標都不考慮其他所有事情,很多事情不會出現在這個指標之中」。註:日文原項目標題並沒有講得這麼死,中文版有多餘的扭曲成份在裏面。

前半本與後半本的內容調性與層級顯著不同,應該是兩位共著者分別主寫,整合不佳。前半本有些地方應該是第二作者(山田真哉、會計師)加筆加註,但其在前半本的一些加述部份放得相當突兀,也對該部份主題之理解沒什麼幫助。

因本書讀者取向,內文陳述上採條列方塊處理,多標為「第〇個理財秘訣(理財秘訣 ##)」。但這些很多不是中文裏一般的「秘訣」之意而是「基本觀念要點」。許多非可實作採行的作法建議。

原日文書名的Hack在日文目前運用習慣上大多指:「簡易採行的省工省時取巧做法,很省時省力,但結果與花很多時間工夫(照傳統作法)作出來的東西在效果上不會差太多」。

註:因為時代背景不同,書中所提的一些企業「壓縮資產」「表外處理」(過往已普遍被認知)的作法,後續已經在IFRS 16租賃會計中加以部份調整。

其他也有一些觀念是(日本人的)既成觀念,或是不當假設,讀者於閱讀時請自行留意。如:想要一直使用最新的電腦(電腦對文書需求大多早已能力過剩,10年前電腦也足夠使用)。或是如果能預測哪邊的房子(股票)會漲就先買下來,漲價後不必一直持有,漲價後賣掉再去買之後更會賺的房子(股票)會比較賺…。


【實用價值】
雖本書想要定位為實用,但因為所述內容層級過低,原則上不用管共著者之一人有會計師牌、或是書名的主訴的最強武器這種論調。

基本上就是:簡易家計收支觀念(抓大放小、總額劃分區塊管理)、企業有收入與支出兩面、以及需意識到資產與義務責任(負債)的組成這種等級之看法。

不過「抓大放小」是對數字已經有一定感知度與記憶歸納的人適用。當建議從「家計簿記帳」開始的時候,本是針對「不知道錢都花到哪邊去」的人、或在金錢上已經接近沒有餘裕或容錯空間的人,所建議的補記。不然光是記帳這個動作,並不會增加金錢或是改變狀況。

註:有少部份不僅於此,但因與本書大部份敘述落差太大,提出該項目為例並非必要、且可能因落差太大,對說明的幫助有限。通常是「提出簡單事況、來說明複雜觀念或更深的應用」;但本書有時是用「提出複雜觀念或更深的事況、來說明簡單應用」。

本書中有很多Mental Accounting心理上分類的區分管理。嚴格上來說這會妨礙完全效率化也屬於邏輯或資源分配上的謬誤。但因為本書主訴Hack管理上的輕便與效率化都要考量、且大家的時間資源與能力都有限,故一般實用上以這程度來看家計上的心理整理大多並無問題。


後半本的講企業收支大綱的部份:因篆寫目標看起來在帶出一些「語出驚人」的部份,類似於共著者山田真哉的前書「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但敘述的論理流暢性、完整性、以及論點公正性不佳。故除非你有看破它論點的能力不然不建議看它:否則可能被偽裝的結論誤導且其解說又不完整。而如果你有看破它論點的能力,則你也根本就不需要去看它了。


【翻譯與排版】
翻譯:順暢。
但秘訣36、37對照原日文書後確定為誤譯。其他應也會有誤譯的,如前述項目第70的勞動分配率,原日文書並沒講得如中文版的用字這麼死。

排版:原日文書於 2010/04/29 出版,繁中譯本 2023/08/14 出版。譯本速度極端的慢(經過10年以上)。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會計術語比較大全:商務人士必知的會計知識
讀者評分
3.0
|
2024/10/16
書評:會計術語比較大全:商務人士必知的會計知識
比べて丸わかり! 会計の用語図鑑

整體評價: ★★★☆☆
預設讀者層:非會計人員。寫作形式易讀。
----------------------------------------------
通用程度: ★★★★☆(預設讀者層:非會計人員)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但非會計人員,應會較難區分其中日本與台灣不同的地方)
翻譯排版: ★★★☆☆
----------------------------------------------

【內容】
本書主要優點:寫作形式易讀,密度低步調慢層級低。但不用過度期待號稱「圖鑑」的部份。會計不會有如花草鳥獸的「圖鑑」;頂多是放「圖說」「示意圖」「插圖」。

書名所含的「比較」是指:對兩個以上並列的類似、或經常靠在一起陳述的科目/詞語,指出其差異處或相互關係。但這只是本書在寫作形式上的定位,內容並不會講到太深的東西。

* 部份講述內容與定義會隨著日本的簿記檢定制度用語定義、或是當地法規處理。對台灣會計人員來說書中所述與本地認知定義不同時,可不用把本書所述視為唯一正確陳述來看。

** 本書寫作上「有假設」讀者看過正常或常見格式的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因此對其中一些科目名稱通常放在哪個層級並「沒有」列出範例大表說明。以本書的定位與預期讀者層來說,這個方式其實不太好。都已經是要寫給對會計不熟的人看的書了,還要期待他們默記這些科目詞語一般擺在哪個地方、其間上下層的相互關係為何…有點期待太多。

其弱點則是採「點述式」作法。所選科目是一級二級三級層次的科目混在、也有一些一般公司經營上不太會出現的話題。有些用語如果不是會計人員,不太會碰到需要用其作業。用意可能是幫忙給非會計部門的主管,在報表上可能每個月都看到一些名詞,但又不好意思問人解釋「這個是指什麼?」。

另外圖說的親切度有點往國中生程度的偏低年齡化。雖然與理解上的需求無關,但多少會影響閱讀或選書時的觀感。這點繁中版的封面選得較好(日文版原封面很???),只看中文版的話翻開內頁閱讀時可能會被意外到。


●層級淺較不受國情影響:主要講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大項目。以會計實務來說,內容大約有7~8成是不太受日本與台灣差異影響的。有些只是數值分界點不同,但基本觀念相同。只是有2~3成所述與本地作業不同或是無關的話,通常對讀者來說就已經很困擾了。特別是對本就是非從業人員的人(本書對象讀者)來說。

出版社會找日本的會計書來翻成中文本是蠻意外的。


【實用價值】
●預設讀者層:以非會計本科畢業為主。主要賣點是親切好懂。

對會計本科或從業人員,主要是看一下不同的用字或是述說方式。有時可以想一下這個在台灣中文裏叫什麼、或是觀念特色與所重視的差異在哪邊。


【翻譯與排版】
翻譯:一般為順暢。
但有些慣用語在日本與台灣其意義本身先天就有差異。部份還可能視公司差異不同。例如:「任意」「隨意」這些詞在中文與日文意義有差,宜依該處語意更換用字,如「選擇性的」來代表之類(不然語意會走樣)。而有些應保留原用詞或採加註的地方,如「儲金」「預金」又被換成了非對應的詞。

雖然本書的層級很低,但畢竟是專門科目主題的書,有些地方對於語意的差距拿捏還是應該要更敏感一點。尤其這本書是寫給非本科的人看的,要期待讀者依其知識反推出翻譯上可能的錯誤與其原應有之樣貌會很困難,容易造成閱讀上的落失。

如:p.99等一些圖怪怪的。遇到這種狀況優先從文字上理解就好。其像是翻譯時誤把「廠商」誤譯成「客戶」。在中文裏商場用語的「廠商」一般指「供貨商」,但日文如果用「交易對手」(取引先)的話,其方向性會比中文更不明顯。這時會需要譯者「自己看得懂這本書的內容」才能正確翻譯。不能只是查字典對照。p.115的圖問題也蠻大的。

餘談:這部份的原圖製作也是有點責任。一般慣例作圖示時貨品流大多是用從左邊(上游)流往右邊(下游),如五力分析、加值鏈等。很少看到把供貨商畫在右邊,買方放左邊的。

至於有些是基於制度差異,要維持原日文或翻為中文有兩難的狀況則非譯者責任。如「福利厚生費」與「員工福利(費用)」。如果譯為中文用語的話,萬一又有講到稅制法規上的規定時看起來就會很奇怪而會直接再形成錯誤。這種就是(如述)繼續用原日文名詞就好了。


排版:原文書於 2022/05/07 出版,繁中版 2023/11/09 出版。譯本速度正常。
雙色印刷,排版上算易於閱讀。紙本的版面蠻小,字也蠻小的。不過選用的是容易閱讀辨識的字體,所以還好。

相比於日文書。繁中版刻意在【封面選擇】與「書名用字(把【用語】改為【術語】)」,應該是企圖拉廣讀者層,想把書本觀感定位拉高一些。只是這樣就會和內文的觀感,以及本書內容本來的訴求點不太相櫬了。

唯:原日本版封面過於低年齡化確實會是問題。日本講會計的書非常多,所以可以找到差異化的突出空間。但是台灣的出版市場小,一下子定位走太極端的話應該會擔心銷量。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病腦啟示:神經哲學與健康心智
讀者評分
3.5
|
2024/10/14
書評:病腦啟示:神經哲學與健康心智
Neuro-Philosophy and the Healthy Mind: Learning from the Unwell Brain

整體評價: ★★★✫☆
特徵是作者兼具神經醫學、心理學、以及哲學等背景。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以包含腦神經科學主題之書為比較對象,下同)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本書特徵是作者兼具神經醫學、心理學、以及哲學(教職、研究)等背景。但相對的論述相當發散。

在本書論述內:
●腦神經科學部份:論述在腦神經科學大眾書籍裏屬共通。
- 主要是帶出一些區塊功能在解釋或推論上的狀況。而因意識或心智或心靈不是外界可以直接觀察的對象,故僅能推論。本書亦非例外。
●心理學部份:執業的話應是優先要顧能作什麼應作什麼,無法要求理論絕對完美無問題。
●哲學部份:因討論對象「心智」屬無形,較容易跑進文詞定義(含文化差異)的問題。

本書論述主軸較模糊離散,設定讀者範圍過廣,故講的東西層次落差大。從古老靈魂重量論、到fMRI腦功能分區活動強度攝影、其他部位名詞、研究者人名等。但單一項目又未專注深入剖析;也無法直接觀察本書要主述的心智,故其間關係只能推論。

而雖各書都有無法直接觀察本書主述的心智,其與腦神經間的具體形成關係只能推論的問題,但在所述內容中,本書的推論跳躍程度,就類似主題之其他書籍為高(假說、可能性)。

而本書論述因主題與敘述之限制,仍會牽涉到「文詞」「語言詞彙」定義的問題。如不同的人或是文化(與其語言)在講「心智」的時候,可能在講或是在想的是不同範圍定義的東西。而不完全是對相同事物的不同看法。少部份也會對類似名詞在醫學上、與一般人習慣上對該名詞定義認知的差別(且在「一般人」中的解釋方法也不只一種)。實質在意指不同的東西。

例:住宅是什麼?是指特定類型範圍的建築結構物,是指法規上登記分類,或是只要有人住的就算住宅?這不一定是對同一個東西採不同視角可以有不同講法,而是較屬於一開始在想的就是不同的東西。而這種狀況如果沒有處理好,就容易變成混淆概念、甚或是抽換概念。

本書標稱208頁,但正文只有到163頁,餘為引述文獻註記等。在類似書籍中屬篇幅較短的。


【實用價值】
如書主題,雖然論述與所有人都有關,但對一般(正常)人不用期待其實用意義。至少,知道大腦內某個位置的區塊在處理哪些功能時是必要的,其正確稱呼為何…對一般人之生活並無實用意義。

比較基礎的大概就是:如果週圍有相關患者的話(含老年失智症,其經常也包含本書後段所述的對時間與空間的認知失常),可以理解這些症狀有時是基於醫學影像上可見的腦神經損壞或病變或退化等,有些部份光是要求患者努力改善也並無法恢復。但這程度的功用是腦神經科學相關書籍都會具有。

心理學或精神科醫學的問題應較複雜,主要是除本來就不一定在影像醫學上就精確明顯可見,也會有聲稱患者的偽裝問題。在司法相關涉及他人權利義務或罪行等時易有爭議。


【翻譯與排版】
翻譯:看起來正常,但有時未能明確傳達。

此主題會受與文化及語言影響。這類主題的書基本上讀書時把書中講的概念換回原英文字的概念會較好。算是翻譯及語系的先天限制。而原文用的一些動詞與形容詞本身明確性亦低。

排版:原文書 2016/01/11 出版,繁中譯本 2019/01/16 出版。譯本速度略慢(2年以上)。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類似讀物】
●快思慢想:經驗則、直覺、潛意識、偏誤/誤信間會有重疊處。
●情緒和你以為的不一樣:與應該算是本書次主題的情緒認知講的是類似的主題。
●大腦如何精準學習:基於神經生理學的說明。亦適用於如本書之先例形成等各處。
●意識究竟從何而來:較深專於神經生理、生物學上的解說。生物學與化學物質名詞較多。
●擁有自我的心智:為「意識究竟從何而來?」的另一譯本。
●感與知:讓「心」有意識:講從「感覺」到「知覺」中間的連繫過程。
●打破大腦偽科學:如左右腦認知實驗等,有時有對實驗結果解釋上的問題。
●墮落的人腦:以生物本質,生存需求及演化來看。偏誤類。
●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偏誤類。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認知神經科學之父葛詹尼加對意志的大哉問:意志的本質。
●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以生物本質,生存需求及演化來看。
●大腦會說故事:看電影、讀小說,就是大腦學習危機下的生存本能:生存需求及演化。
●神經美食學:米其林主廚不告訴你的美味科學:看似無關,實質牽涉感覺與好惡情緒起源。
●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講述為了生存競爭、在演化過程中形成了偏誤。
●關於失智,醫生忙到沒告訴你的事:可證明意志、情緒、人格均基於實際存在的物理腦部。
●超越本能:生物學家教你擺脫本能限制…:瞭解自己的偏誤,發現有時自己為何這麼想。
●理性:人類最有效的認知工具:補足本書對經濟學等邏輯論述上,未能真正說明的部份。
●大腦解密手冊:誰在做決策、現實是什麼:此類書籍共通題目,說法易讀且明瞭。
●大腦X檔案:從神經科學解密大腦運作與怪奇病例:物理腦部差異會影響意志情緒人格。
●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對大腦科學論述不深,但講求怎麼把所知應用到生活上。
●記憶:我們如何形成記憶,記憶又如何塑造我們:寫法比較適合想「看故事書」類型的人。
●思考不過是一場即興演出,用行為心理學揭開深層心智的迷思:潛意識之運作、與偏誤。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很多對「偏誤」「本能」「反應」等的說明,並解釋可能的原因。
●藥理學:與大腦細胞間電化學的具體運作機制相關,也會講一些心理/精神科的用藥。
●解密「你」的大腦設計圖:你的大腦為何與眾不同?
展開
發現問題思考法(二版):突破已知框架,打開未知領域,升級你的思考維度
讀者評分
3.5
|
2024/10/09
書評:發現問題思考法:突破已知框架,打開未知領域,升級你的思考維度
問題解決のジレンマ:イグノランスマネジメント:無知の力/細谷功

整體評價: ★★★✫☆
屬作者先前著作彙整。主題對應於日本過度重視傳統、前例的風氣。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本書作者細谷功屬多產作者,本書偏向作者先前著作的再彙整。

本書主調是分:未知議題、已知議題但尚未解決想通學會、已知議題且已經解決想通學會的,3種階段分類。亦一開始就有帶到過往已知解法問題或知識,可能因環境時代改變或其他因素又形成未知。基本上就是把一般的「未知的未知」「已知的未知」之間,加個WIP過渡轉換中的階段。中文裏的話,本書主述可說是「不要畫地自限」。

主題風格:對應於日本過度重視傳統、前例、前人作法,及大企業或政府人員多作多錯、不作不錯、安全領薪到退休心態的風氣。

書中用的無形化敘述語較多,也有較多作者本身體感或刻意選用用語,閱讀上需要習慣一下。因本書偏向作者先前著作再彙整。如螞蟻與蟋蟀反諭也是在作者其他著書中出現過,這類用語會沿襲演化成作者個人風格與其品牌建立。在這些因素累積下,本書的直觀理解性會較低。

其他不時會放一些管顧公司常用小技巧、畫圖等,充篇幅增添內容,但有增加實用度的效果。本書自云:想出創意的方式,幾乎大家都一樣,不會因人而異。也因此作者希望從「基層意識」來講,並期待與其他人(其他作者與書籍)間形成差別。

基本上本書是要讀者去適應作者的思考與描述用語的體系。整體來說是本比較淡的書。本書在其主題上也有些先天矛盾:主訴要打破定型、但是推作者的定型思考法與分類法給你。如果你自身已經有慣用的語言與理解方式時,不需要整個換用到作者的思考與分類法上面去。


【實用價值】
對會買這標題的書之潛在讀者來說,普普。

會買這類標題書的讀者,在選書前就「已經意識到」且想要改善思考以對應問題議題。多是因光循舊法、照先前方式已有不能解決或突破的問題在。只是要用誰的用語體系或敘述方式,來整理可能需面對之議題或是環境狀況。唯:意識到的「空間範圍」各人可能不同。

本書的預設讀者層級應該是一般幕僚工作5年經驗左右的程度。至少需已摸清或認識了自己的業種與職種上,哪些是屬於既知和已經有解的範圍。

資歷淺的2年內新人一般是還在界定與尋找、記憶、熟練化在自己的業種與職種上,哪些是屬既知並(其他人、組織體系)已經有解的範圍。雖然有各人差,但一般大約是這個程度。


【翻譯與排版】
翻譯:翻譯本身算順暢,部份用詞可能拿捏一下會更好。
其他是作者原著選擇怎麼講事情的方法之問題。

排版:原文書 2015/04/03 出版,繁中本 2019/10(初版) & 2023/10/02(二版)出版。譯本速度屬慢。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募資提案教父的破億成交術:Google、LinkedIn、高通、迪士尼都找他合作,簡報、銷售、比稿、說服、談判領域百萬暢銷經典
讀者評分
3.0
|
2024/10/09
書評:募資提案教父的破億成交術
Pitch Anything: An Innovative Method for Presenting...

整體評價: ★★★☆☆
一般講故事法簡報論。譯本速度非常慢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實質內容常見,對讀者有加值的機會應有限)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整體框架和許多「銷售書」類同。就是賣一套作者命名框字的體系,取個能編成漂亮的頭文字縮寫(Acronym)之步驟階段要點論。實質就是說故事、劇本法。其中把各項要素含控場對應等狀況,塞到這個框架內作說明(虛主題,實質賣點是各種小技巧與際遇狀況)。

作者提到「腦神經科學」的部份可以不管。該部份與論述實質無關,只是套用個當時比較熱門的名稱,讓內容聽起來比較炫比較可信深奧。書評者意見:其實需求點應該在故事劇本寫作的更上層「吸引力因素」,而不是編故事或劇本架構本身。畢竟需求與限制不同。

內文充填大量的對話缺乏摘要與精簡化。這種敘述方式不論對「寫書」或是「作提案Pitch」(本書主題)都算是傷。


【實用價值】
普普。

出版太慢也是大傷。2011年的書,2023年才出繁中版。當時募資Pitch就是講故事的說法已經很多人在講,現在這種說法早已更為普及(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不限於只存在一種)。


【翻譯與排版】
翻譯:可。
排版:原文書於 2011/02/18 出版,繁中譯本 2023/07/27 出版。譯本速度非常慢。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提高思考解析度:4個視角,將模糊想法化為精準行動
讀者評分
4.5
|
2024/10/05
書評:提高思考解析度:4個視角,將模糊想法化為精準行動
解像度を上げる ~「深さ・広さ・構造・時間」の4視点と行動法

整體評價: ★★★★✫
主構面為原副標:深度、廣度、結構、時間,佐以多種經驗指標。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內容講得很好,只是共通想法指針之嫻熟難歸類於深奧)
敘事密度: ★★★★★(後半本放了很多雜項經驗know-how等)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本書主要內容於日文原文書副標明寫「深度、廣度、結構、時間」;於中文版則是放在封面圖中央十字線軸旁的小字上。基本上是:好好想、想清楚、想完整。

本書於4個主軸中3個的命名很直觀;但對「時間」一詞之解釋面向較多,其會當作「機制」來談,因不管是直接理解事情的機制、或推斷因果關係,事物之發生先後順序都是有力指標。但也會作為「議題時效」、或是解決方案的Milestone里程碑與步驟時程設計等其他意義解說。雖然有點玩文字的味道,但這部份比較無妨,當作一種提示用語就好。

書中也提及不要只是拿著不足的輸入或根據坐著想,該動的要去動、該收集的情報要去收集。本書作者:「不要空想,要實際行動」、「實際行動才能提高解析度」。(否則容易變成只是一直抽用以往既有經驗的「成藥/範本」;但就算可以這樣作,手上成藥/範本數有比別人多嗎?或是只能收下手上成藥可解的議題?)

通常較難推斷出一個在輸入資訊(與過往知識經驗中)從沒有出現過的事項所構成的解法;除非是經過逆推等程序導出事情機制,但就算是這樣也要先印證推論(或是第一直觀與假設),然後再試圖擴散或衍生。

至於哪些是深度、那些是廣度,視題材與目標問題的方向而定。一般就是先思考有沒有可能有漏掉的觀點或是可能性,或是否在理解與調查敘述等仍有顯著不完整處之類。

註:所以走訪現場經常會有幫助,有的事是現場「以為大家都知道所以沒講」或是不想講。

結構的部份,通常在瞭解事物本質後會自然形成結構觀念。人有自動把東西或想法之理解歸類的傾向。本書所述整理技巧很自然或是正統。大部份應該可以一看就懂或是自然生成。

本書結構:書前半是說明上述4個可作軸向的共通指針;書後段(4~8章;佔頁數篇幅約3/4)則放了較多參考標竿、其他範本指引、與多種相關雜項經驗know-how指針。

註:說明事例不時會有些事例技術面小問題,但不妨其能簡潔說明概念。


【實用價值】
主題為思考之技巧(習慣與整理發展等),適用於:一般商業、管顧、企畫、研究等等。應用範圍可以很廣。本書適用的讀者範圍定位也較廣,從生手到熟手都可以看。

本書讀者形象Profile為新創事業創業者(或承辦人員),除對主題需求明確度(BANT)外、作者所營事業及執業經驗、業務對象是實質直接因素。因此文中亦常會以此類需求作案例,但書中所提觀念不限於新創事業之用,只是創業階段更需集中精力進行此類作業。(本書原稿之起源為其管顧業務上對新創業者之簡報檔等)

除了書前段在說明4個共通指針;書中散置了48種範本例;在書後段(4~8章)是放了較多參考標竿、其他範本指引、與多種相關雜項經驗know-how指針。對一本書要求之重視實用性來說,已屬足夠。


【翻譯與排版】
翻譯:通順。

排版:原日文書於 2022/11/19 出版,繁中譯本 2024/01/01 出版。譯本速度正常(2年以內)。雙色印刷較易閱讀。而本書頁數368頁也屬較厚的。

封面設計:原日文版很有特色。中文版則設計平淡,且主標以外的字體過小。個人是較喜歡日文版的封面設計。其不花俏但擺在實體書店的平鋪面很搶眼、也很切題。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讀者評分
1.0
|
2024/10/04
這是本不值得你花時間看的書。

作者的鋪述方式,可以說是在引導向歪的思考。例如利用文字定義的不精確、多義性、誤用,或是編造不存在的案例等,來導引觀眾聽眾的思考。

當然不會是每句話全部都是錯的,但是其中詭異不順的偏差觀念太多。而因為書是靜態媒體,你又不能對印在紙上的字吐嘲說你這邊講的✖✖✖✖有什麼問題,不應該這樣講。書上的字還是會其自顧自的一直講下去。

另外,所謂的正確觀念會與環境有關。如果是活在一個 「隨人顧性命、壞人抓不完/不會被抓」 的世界的話,那好吧,被害人你的確是檢討自己就好了。在一個「隨人顧性命、壞人抓不完/不會被抓」 的世界的話,去主張 「加害人的責任」 的意義的確不大;不如被害人檢討自己的疏失與加強防衛。因為反正在那個社會加害人永遠抓不完、也不會被抓的話,這時去講他們的責任是沒有任何的幫助或補救意義的(如果你活在那樣一個社會的話)。
展開
底層邏輯2:帶你升級思考,挖掘數字裡蘊含的商業寶藏
讀者評分
2.0
|
2024/10/04
書評:底層邏輯2:帶你升級思考,挖掘數字裡蘊含的商業寶藏/劉潤

整體評價: ★★☆☆☆
一般大眾書,入門書。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

【內容】
以商業書籍來說定位是一般大眾書,入門書或入門以前的階段。

雖然主題選講數學思考,但本書大約從國高中生程度的數學開始講起。後半本有講到標準差、與條件機率/貝式定理等,不過這些也是在高中數學範圍內。故如果是高中以上畢業者,這些應該都是已經學會、或至少是已經學過的東西。

講的內容本身是沒什麼問題,但就是些沒有問題的一般論,佐以有時冠個有些差異性或是個人品牌用的名稱。中間還把一些事特地講複雜或是講偏了(用以建立講師的權威與內容的知識性形象)。以書籍內容來說,整體程度在一般商學院大學程度以下。


【實用價值】
普普,就一般大眾書籍的程度。說有用是也有用,但就是一般國高中生數學的有用程度。

因為國民義務教育程度已經在9年或以上很久了(台灣12年國教至今已經經過10年了),本書的實際作用應該相當有限。雖然是有活用問題,但如果讀課本不會自己活用的人、讀了本書應該也是會有一樣的問題。本書在書寫上因為經常特地繞路(降低直觀性),故對於學習活用來說也並不是特別有幫助。

故,適合讀者:國中以下學力者。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關連讀物】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劉潤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