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4
user-img
天海元淇

43則書評

43本書評分

2位追蹤者

21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43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我32次的化療,與吃喝玩樂:一段罹癌者的自我探索之路
讀者評分
5.0
|
2024/11/20
臺灣大學法律系的名譽教授黃榮堅這次不和讀者談法律,而是用自身的行動向大眾展示了生命的寬度。他透過32次化療的中的所思所感,告訴讀者人的心靈自由可以超越肉體的桎梏,也用簡單淺顯直白的文字,展示了思維和身體的實況。讀著他的經歷,不只能夠理解他努力的「活著」,更能體會到他珍惜還能反思感受身體和心智的遠征。
看著他理性與感性兼具的紀錄,彷彿也一起走過了一段精彩的旅程。普布里烏斯的名句:「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事,有可能發生在所有人身上。」藉由這本書的紀錄,我似乎看到了有尊嚴的、有選擇的、有力量的生命關懷。我還看到作者對於台灣的醫療體系當中盡力協助病患的每個環節,發自內心的感恩。作者沒有怨天尤人,沒有硬灌的心靈雞湯,只有誠實的回望過去、感受當下、期許未來。
書中寫出作者如何看待生死、要用什麼方式活下去,也寫治療的過程、家人的陪伴,還有最讓人動容的是對於生命流失的反饋。這些細項很真實,真實的「殘忍」。經歷過家人的罹癌,讓我更懂得含著眼淚、帶著微笑的反差。兩年前我的阿姨罹癌,看著她在這段歷程裡的緊張惶恐,感到她對於生命無常的茫然無措,承受她時好時壞大悲大喜的情緒,同時也在不斷的調整自己面對病人的心態和應答。其實很辛苦,看著親人生病又無法給予幫助的時候,自己彷彿也被無力感籠罩。其實很慶幸,雖然家人正在和病魔戰鬥,可是終究還能夠和對方互動。其實很失落,總覺得沒能夠多做些什麼,不能讓家人吃得更好、玩得更多、享受生活。可是我知道最後這一條路是每個人都要自己走過的幽徑,沒有人能夠陪伴。只能夠藉由宗教的力量,多少給予信心和支持,希望能夠無有恐怖、遠離顛倒。
因此在看《我32次的化療,與吃喝玩樂》這本書時,我讀到了一另外一種可能。這段化療的歷程似乎和醫學無關,而是哲學的、超越科學的美學。作者能聯想到許多電影、歌曲,能真切的行走在台灣的各個土地上,還能夠吃個痛快,與家人、朋友聚餐,用自己的身體感受這個世界,這是非常勇敢又超越的姿態。當黃榮堅啟動獨行模式的時候,一個人面對自己和內在的對話,他和家人一起踏查美景美食時,又能夠把眼光看向靈魂之外,與他人締結良善的互動。用哲理的角度抽離思考人到底是喜歡「從熱鬧走到安靜」或「從安靜走到熱鬧」?抑或人們想要的僅僅是無論繁華或寧靜都能甘之如飴的所在。
知道罹癌的化療過程不算痛苦,但是疑似復發的「預防性治療」是很煎熬的忐忑,在未知的命運之前,所有的頭銜、驕傲、自尊、信仰都會重整,只剩下對於命運和茫然的叩問。在最後有沒有「遺憾」,或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只是如果可以做得更好,走得更遠,可能是另一種奇蹟。作者說:「對於人生艱難,人最後的一條路就是選擇放走痛苦」(p.53)讓美好的記憶和事物留下來,不只是留給身旁的人,也是再次的告訴自己:我來過,不虛此行。
影響人生的小小的決定,小小時刻,就是讓我們在每一條岔路面前有自由的權力走到新的方向。選擇是多麼可貴的美好啊!我們能夠為了自己的決定復出,並且接受最後的結果,我們的每一次的決定,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享受、放棄、承擔,也在這些抉擇裡,我們不經意的昇華或者通關。吃不下的時候怎麼辦?想要結束的時候怎麼選?害怕的時候怎麼躲?身體上直接承受副作用的不舒服,會讓人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死亡和重生的輪迴。包括運動、吃水果、吃素,都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而是為了身體必須調整的必然。但為了延續生命而不愉快,那麼所做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當肉體的痛引起心理也跟著痛,這是最無解的課題。這麼難的問題,就是誰也沒辦法回答出來的「沒道理」。
我很喜歡作者說的:「所謂一個人變了,指的應該是一個人的本質改變了,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改變。」(p.245)經過一些事情之後,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極限,也真正的思考自己需要什麼,可以放棄什麼。人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在做加法,累積年歲、學識、朋友、財富、經歷……,然後等到某一個極點,開始把這些所得還回去,質本潔來還潔去,一片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如果說人生中的考驗,是讓人學會遺忘的魔法,那麼一步一步走向答案的過程,盡力的感受自己的苦,感受眾生的苦,才能懂得什麼是慈悲。
出發的意義是為了「回家」,生活的本質在生活之中。那麼我們應該趁著還可以的時候,感謝我們生活中的人事物。謝謝這些曾經來過的他者,願我們也是別人願意收藏在心尖的珍藏。
展開
一位女士的畫像
讀者評分
4.0
|
2024/09/11
《一位女士的畫像》試讀心得
心靈的自由和財務的豐盛哪一個比較重要?選擇自己愛的人比較幸福還是接受一個愛自己的人比較容易?要成就自己內心的渴望抑或是退居幕後幫別人圓夢?應該要勇敢說出心中的想法或者顧全大局的把自己縮到最小?……在我看完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試讀的前幾章時,我一直在思考這幾個問題,但是我始終理解生活其實很容易,只要選一個對的答案就能一帆風順。只是,我們常常在回應問題的時候失誤,所以才在生命中留下許多遺憾。
《一位女士的畫像》是以聰敏好學、自由獨立的美國女孩,伊莎貝爾.阿切爾作為主角,書寫她在父母離世後來到姨母莉迪亞在倫敦郊外的花園山莊暫住,進而打開了自己的眼界,也讓她的「新家人」感受到來自他方的活力和熱情。雖然故事的發展很平緩,人與人的連結也很點到為止,不像時下小說動輒生死相許,把女主光環開到滿,把金手指用到無懈可擊。可是就是因為這種「限制」,因為對於命運和未來的侷限,讓小說能更顯得有人性和情味。書中的那個世界不像現代一樣自由,因此多數人都帶著手銬腳鐐跳舞,試圖在綑綁和壓抑中找到每個人所重視的信仰。
金錢是殘酷且必要的,愛情是熾熱且冒險的,親情可能會因為過熱而炙傷的心靈,友情也可能夾雜了世俗而變成走味的難題。君子無罪,但是身弱懷璧是有罪的。我們無法避免他者對於我們寶藏的覬覦,也無法得知試圖欺瞞的人為何戴上溫情的假面。我們只能依靠著感覺,用心去體會彼此的相處,然後可能會受傷,可能會失望,可能會一無所有。但是只要我們能釐清心之所向,決定行走的道路,最後必然能得到上天的恩賜。無論是好是壞,經歷過的一切都讓我們成為現在的樣子,也讓我們成就未來的模樣。
一個人最後會以什麼形象存在?一位女士的畫像,畫的不只是自畫像,而是眾生相。貪嗔痴怨毒也好,愛慾惡喜樂也好,盡力的呈現了人的自由意志和選擇。尤其這本書並非把火力集中在主角身上,把所有的光芒都給這個大女主,而是從故事的發展脈絡一一的展開其他人物的特質,也像是連環套一般讓每一個人的性格和決定都呈現的那麼順理成章。沒有絕對的好人,也不純然的就因為某件事而劃歸為惡人。人們只是站在自己的位置,想著個人的利益,享受賺取的果實,爭取成功的機會,找到輕鬆的方式,完成「自己」。
讀者可以從書中的許多細節看到人們的價值判斷,聽到他們的對話,看到他們的行動,知道背後的心理活動,對於後來的那些選擇,就能哀矜勿喜。我不知道最後這幅女子畫像會是什麼樣子,但我希望人們不要後悔,向前走,莫停留。
展開
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遠離「操縱、暴力、虐待、自戀」的魅惑與傷害
讀者評分
5.0
|
2024/07/30
《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推薦文
有句老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透露了人們實在無法輕易的理解他者的起心動念,往往要在吃虧後才深刻的理解自己遇到的是哪種人。那些生命中的過客頂多就讓我們痛一下,然而如果身邊的重要他人持續的對我們造成影響,那麼逃不開、放不掉又捨不得的複雜情緒,會讓人們陷入更深的泥潭之中。其實不是那個人「變了」,而是那個人的「面具」掉了。他本來就是這樣,只是我們被假象蒙蔽。所以我們不應該在遇到婚戀的時候才按圖索驥的尋找伴侶的缺點,而是應該在更早的時候發現周邊的地雷。看完《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這本書之後,我迫不及的的和自己的女兒分享書中的例子,希望她能夠從小就覺察外界的惡意。
《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的作者于悅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人格與社會心理學以及家庭系統下的親密關係與成長,也關注人際溝通、情緒與壓力管理及常見心理問題。因此在行文中關於心理學的背景知識信手拈來又深入淺出,讓讀者很清楚的知道那些帶著學術性質的專有名詞,其實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日常。作者參考多項追蹤調查,並融合實際個案經驗,發出了識別隱蔽人格的十大警訊,並針對四大隱蔽人格「操縱型人格、暴力型人格、虐待型人格、自戀型人格」情境提供建議,幫助讀者走出自我懷疑,遠離痛苦的製造者,找回自尊和力量。「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惡龍」,因此我們必須要快刀斬亂麻,萬一真的遇到那些恐怖情人時,懂得求救、逃離。逃避完全不可恥,而且有用,只有想活下去的人,才有機會活下去。作者書中所說的重要公式:「結果」等於「獎賞」減「代價」。讓我清楚的意識到,結果不是固定不變的,前提是我們要邁出第一步。維持自己清晰的頭腦,才不至於被洗腦。
有些人善於打壓、操縱和PUA,滿嘴謊言,對人情緒勒索;有些人衝動又追求刺激,對人施加肢體暴力或言語冷暴力;有些人無視伴侶的痛苦和需要,嘲笑、誹謗、摧殘為樂;有些人虛榮、推卸責任,更愛貶人低……這些人類中的渣滓確確實實的存在,數量也不算少,我們不一定能夠察覺,因為縱橫黑白兩道的煞神,可能是家人眼中的慈父;因為讓人感恩動容的師姐、師兄,也許是下屬眼中的惡魔。我們只看到那些人展現出的「好」,壞的部分卻是另一部分人受盡摧折的經歷。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從基因和環境的先天、後天辯證當中,我們都理解了人內在的複雜。為了適應環境的外顯性格,和真正代表自己的內在人格,讓我們在「善」與「惡」中反覆橫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隱蔽人格,只是程度不同,造成的傷害和破壞也不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強調人性之惡,在生與死的本能中,到底是要延續生命還是中斷生命,形成了內在和外在的拉扯。書中的四種隱蔽人格用極端的方式操控人心,身為這些人的伴侶,被虐身虐心,被虐的體無完膚,縱然幸運逃脫,卻也烙下陰影。看了這麼多的例子,無怪乎現代年輕人不再把婚姻當成目標,把自己過好才是實在的生活。
縱然艾瑞克森的人格心理社會發展八個階段中,成年早期(18-40)的目標是建立親密感,避免孤獨。但是人類需要的親密關係是社會需求,有歸屬和愛的需求被滿足之後,得到了滿足,就能繼續前行。有幸遇到慢生命策略(slow life strategy)的對象,能夠讓個體表現安全型的依戀風格,人格相對穩定。但是快速生命策略的個體勇於冒險,需要及時獎勵和滿足,又那麼的迷人又魔幻。人們在做選擇的時候,往往陷溺於當下的意亂情迷,都知道該選什麼,卻走向那條未知的路。例如作者提及MBTI,這種非正式人格測驗爆紅不是因為人們想要知道每個理論的價值建構、科學屬性,而是根源於「社交」的需求,正如星座、血型。就算我們真的找到了適配的屬性人群,或許也無法「心動」。而這本書最重要的不是「阻止」人們去愛,而是要讀者衡量自己是否能夠「承受」。
我們能從PUA的手段中全身而退,或者把自己搞到自信全失?說我愛你的人,也可能會說「我揍你」!暴力型人格同理程度低,所施暴後的「理所當然」讓人不寒而慄,沒有愧疚和悔恨,是危害非常大的隱蔽人格,我們真的能夠幸運的躲過鐵拳攻擊生還嗎?那些男子氣概、觀念衝突、肢體行為,從言語衝突變成暴力威脅的壓迫感,還有忌妒心,不安全感造成的過強控制欲,讓人精神恐懼,產生習得無助,甚至在施暴者穿上固定的服裝、展示音樂的「儀式」中,恐懼性條件反射有多麼無力?虐待型人格由受虐轉向施虐,自卑變成過度自信,日常施虐狂會從他人身體或心理的痛苦中獲得快感,開過分的玩笑、冷暴力、性虐待。平時迷戀含有暴力內容的影片和遊戲,同理性低、喜歡引人注目,霸凌和挑釁在線,時常有報復行為,我們能夠承受嗎?受傳統原生家庭影響的軟飯硬吃型自戀,就算自己平平無奇,卻成為「普信男」。認知缺陷型的人誤以為自己的能力,形成他人眼中的笑柄。自戀者的自我中心、愛慕虛榮,像孔雀一樣的開屏邀功、自我吹噓,因為傲慢無禮讓人不適,認為都是別人的錯,為了襯托更加優秀的自己,施虐者還不斷自我強化完美正面的形象,打擊受虐者的自尊。我們能夠不被洗腦成阻礙他進步的弱者嗎?
如果我們沒有把握面對這樣的人,那麼在平時就要注意對方的情緒、言語,觀察其行為,不要對這種隱蔽型人格抱有幻想。做好人、聖父、聖母的代價可能就是生命的終結。孔子說: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就是不要做一個想救贖別人的鄉愿,不要認為自己能感化罪惡。發現不對勁時,最好能主動收集證據,天助自助者,法律也才能救自救者。
親密關係裡的「社會交換理論」認為人們都在尋求以最小的代價來獲取能提供最大獎賞價值的人際交往。我們要訓練自己在不同角色中靈活切換,不要貪圖小利,不要被小情小愛蒙蔽,畢竟作者提出親密關係六要素:「了解、關心、相互依賴、相互一致、信任、承諾」,就是告訴讀者,我們值得被好好的對待,而不是陷溺在吊橋中,或是認為對方只有自己的獻祭裡。最後我認為書中提到的史丹佛的監獄實驗說明了人的惡性被激發出來,只要六天,這種「路西法效應」說明環境確實影響了人格。所以我們怎麼確定當自己被放到極端的環境下,自詡為「善人」的我們不會成為惡的代言人呢?
看著這本書的介紹,不只是要避開某些人格特質,同時也要小心覺察自己是不是「那樣」的人。希望我們都是良善的人,善是一種選擇,願更多人堅定的選擇光明,選擇讓世界布滿希望的種子。
展開
餘溫
讀者評分
5.0
|
2024/07/30
劇透警告

《餘溫》推薦文

《餘溫》推薦文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看雪倫的作品,因為愛情不是我選擇閱讀的主力,過了浪漫至上的年紀,渴望的不是山盟海誓、天雷地火,只想要安靜平穩的在自己的小天地裡休憩。確定了書中女主角江雪曼的故事不是流水線式的的工業糖精,我才有興趣繼續窺探這個女人的半生。而真正打動我的不完全是小說本的內容,而是作者在後記裡說的:「討自己喜歡,不夠好也無所謂。」在某種意義上,不再書寫主流的戀愛故事,轉而寫出一個人的成長,還有一些人的互助,那不只是小說人物的蛻變,也是作者走向下一個階段的試金石。
作者在命名書名和章節時是有巧思的,從餘念、餘波、餘地、餘味、餘燼、餘裕、餘光、餘悸、餘韻到餘生,每個單元都在回顧主角的生命,也用看似無情狠辣的字句通透的直指人性。一開始讀者或許會認為主角是個過盡千帆、斷情絕愛的女強人,準備用自己的不幸照亮底下人的生活。然而順著餘波盪漾而去,看著命運不留餘地,被餘燼燙的外焦內嫩,到心有餘悸的驚嘆,用似結未結的餘生收尾,我才知道這是一本第一人稱的女主虐文,每一章都在虐身虐心的那種。讀得很苦,為了這樣一個身不由己的人覺得活著非常辛苦。我用了一個晚上看著這個悲傷的故事,對於別人的苦難感到心疼和抱歉:無法決定自己出生的私生女,霸道的威權父親與視錢如命的情勒母親,被設計的初戀學長,沒肩膀的男友與他眼高於頂的家族,終於擁有天使般的兒子,母子親緣卻又那麼短暫。事業終於有了起色,卻又罹患癌症。
其實我是聽不得「餘生」這個說法的,因為餘是多出來的,那就是可有可無、生不如死的狀態,是放棄掙扎之後的活著。我很慶幸書名選擇的是「餘溫」,想通了之後,在活著的時候,盡量成為在不完美的世界裡,能給別人溫暖的人,或許會有人因此感受到溫度,因而撐過寒冬。善的循環聽起來像是玄學,但是我們卻很能用這樣的互動解釋小說中的伏筆。有了過去好久之前的善念和牽掛,才有後來更多人千絲萬縷的糾葛。終於放下心頭的執念,才能看到看共情那些可恨的人為什麼那麼的可惡。人們都是貪心的,在現有的狀況下,想要又要還要。想要錢,想要愛,想要健康,想要權力,想要陪伴,想要自由……他人即地獄,阻擋自己幸福的都是修羅和惡鬼。
看起來小說裡的設定和「甜」扯不上關係,如果真的有些幸福的滋味,也只是很淺碟的苦中作樂罷了,甚至那個碟子裡裝的只是剩下來的殘渣而已。可是主角還是有些光環的,畢竟當她的親人幾乎都站在對立面,給她帶來了風雨時,她遇到校園裡善心的婦人助她生存,她遇到火鍋店的老闆對她伸出援手,她遇到職場上同類的夥伴們,她遇到視她如親女的美蘭阿姨,她遇到許多站在她這邊的善意。嚴格來說,江雪曼並不是一路慘到底的地域倒楣鬼,用很不政治正確的比慘情節來判斷,她的生活和求學階段在金錢上是不餘匱乏的,她的美麗讓她的愛情比平常人「順利」,她的能力注定讓她能夠輕鬆的脫穎而出,雖然當了單親媽媽卻還能找到「還可以」的工作。她從私生女的開局,逆襲到父親願意承認她的地位,擁有自己的事業,收穫不離不棄的友情,還能回報恩人的夙願,逆襲之路並不那麼坎坷。
柯博裕、吳敬達給予女主不同的試煉。失敗的初戀加深了雪曼對人的不信任;火熱的戀情和殘酷的現實擺在面前,讓雪曼知道了愛上一個沒有計畫沒有擔當的人有多折磨。雪曼後來經營的寓所幫助快死去的人,讓他們盡量保持尊嚴和快樂,不需要避諱死亡,想做什麼事情就去做,包括高空彈跳。可是看起來離經叛道的雪曼,其實是最守規矩的那個人,是最想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好的人。的確,當個大家心目中的好小孩、好女孩、好女人、好媽媽、好老闆,事情就會簡單很多。「乖乖的」,不要吵鬧、反抗,縱然逆來也要順受。不過,一直迎合親人和社會價值之後,自我早就壞了,全身上下都「壞」了,只是勉強支撐起來的破娃娃,演出別人想要看到的戲碼。悲傷的是,縱然早就碎過好幾回,還得把自己撿回來拼湊。甚至還不放棄的檢討自己,在命運給每個人難題的時候,過得去就成為藍鑽,過不去就得不斷回憶這些失去和傷痛。
但謝紀江慘烈的出場,還有一路的陪伴,終於讓同樣經歷喪親之痛的兩人,學會了釋懷和放手。「歷史總是重複的,我走過美蘭阿姨的老路,而他走過我的路,悲傷都是相同的。」這一對末路相逢的伴侶,他們是生死學課堂的學姊和學弟,他們送走了至親,也都經歷失敗的感情。謝紀江在思念女兒的時候說著:「謝謝她來過我的世界,在我心裡種了花,到現在我還能聞到她留下的花香……」而強強曾經來過的痕跡,遺愛人間的善念,都是故事裡讓人動容的拼圖,讓讀者彷彿也感受到平淡卻深刻的親情。沒有強強之後,雪曼才真正的碎了,當她決定活著之後,只是看起來像是活著。
看起來是那麼無敵的雪曼,也需要人懂得她的脆弱,那樣的依靠是親情是友情是愛情,也是她放過自己的頓悟。太強大的人,會讓別人覺得自己渺小,因而忌妒,所以憤怒。只有集合所有的力量來摧毀,才彷彿感覺到自己沒那麼無能又差勁。「同理心」讓一切都有了回應,她和同父異母的姊姊鬥了半生,終於知道了「原來我們很像,只是來不及當彼此的光」。這句簡單的話要能說出來,必定是和自己和解了。只有雪曼接受了自己的前半生,才能夠認真又堅定的繼續過可能會有的下半輩子。回頭看看,有親人、朋友、伴侶的世界,還是很美好的。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只是如果在經歷一切之後還有力量還沒被擊垮,那麼就在別人扔來的泥巴裡開花,開燦爛又張揚的花。這樣美麗又堅定的溫度剛好能沁人心脾,剩下來的日子很長,就用一輩子去畫一張自己真的喜歡的圖案。
展開
降魔人幽池2:鸞缺篇(♛古典奇幻浪漫小說才女李莎,最新代表作,28萬字的視覺打造,四篇靈與魔交織情仇的故事)
讀者評分
5.0
|
2024/07/15
《降魔人幽池──鸞缺》心得
終於等到李莎了《降魔人幽池──鸞缺》出版,不算太長的時間,卻讓人忍不住又回頭翻閱第一集《雲譎》篇,想起在那些奇幻又血淋淋的故事裡被貪嗔、癡給糾纏的眾生。看著幽池一路打怪的過程並不愉快,偶爾而伴隨著必須掩卷沉思的心痛,為了那些在夢裡糾結的苦,也為了那些已然放下的頓悟。我十分期待降魔人小說的世界觀能夠完善,因為他在這世間的經歷反射出天庭、人間、妖道、魔域、鬼界的價值衝突,讓讀者感受到跟著幽池度化事主的歷程,不是那高高在上的要人放下仇怨、選擇原諒,而是旁觀當事人的「情結」,讓他們按下最後的扭。
不介入他人的因果,絕對不是冷漠和殘酷,而是沒有人能夠為別人擔下未來的任何一個決定。假若我們都有著命定的軌跡,那麼是好是壞、成佛成魔,最少都該由自己做主。幽池看起來像是超脫在三界之外的存在,因為他的行事彷彿帶著了悟一切的清明,而他本身卻又是搧動翅膀的的蝴蝶,他是謎團的本身,卻又在不干預他者的大前提之下涉入了一個又一個與他可能直接或間皆相關的前世今生。作者安排幽池能在不同的試煉中找回自己失去的七情,也向讀者解惑何以幽池需要經歷這一世的尋訪?陪伴在他身邊的重要旅伴鹿靈,在她天真的眼光下,似乎也有著自己的關卡和任務。他們很多時候是對立的,包括性別、行格、處事方式、技能和背景,可就是因為他們的不同造就了命中注定的拉扯。
我喜歡作者描述故事時的沉穩,彷彿歷經千帆的老者一片一片的將圖紙展現在訪客面前,人們或許只能暫時看到畫面上的局部身影,而老者卻對於最後的景象胸有成竹,所有的爭執、衝突、痛苦、背叛、失落……都只是整個布局中的插曲,老者拈花微笑,笑著痴兒怨女勘不破三春,也菩薩低眉的憐憫著人鬼殊途或殊途卻同歸的宿命。四海八荒三界六道輪迴都逃不出「管理者」的安排,看風景人在橋上看月,卻有人在更遠的地方支配著看風景人的行徑。聽起來是既定的不可抗力,卻又無法逃脫於無形的手,想要為自己爭取什麼,最後應驗了那句:人們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此次試讀的「策戮篇」是讓人難過的篇章,應驗了幽池最後感受到的「哀」。故事裡從天界的火麒麟和珺瑤的情愫,到人間王煜和琓珠的相愛相殺,無非是苦。從天界開始的你進我退,到輪迴後的你情我願,這兩個人在最緊密的時刻都清楚地畫出你、我,而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頻默契。在感情中沒能夠保持相同的步調,就只會換來步步進逼和次次妥協。看著這兩人的感情線是歹戲拖棚的苦,一個熱衷權位,另一個執著報仇,一個心念先動,另一個封心鎖愛。無明業火燃燒,來時路是懲罰,卻又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最可恨的是在這兩人的情感拉扯中,卻又是數之不盡的眾生陪葬。談一場兩敗俱傷的情,戀一個毀天滅地的愛,旁人看來都不忍心的互相折磨,卻讓這兩個祖宗玩得透透。
所以幽池和鹿靈降了什麼魔?那路邊的魔骨只是最微不足道的裝飾,真正震懾人心的是在上位者的貪念。為了登上王位能夠了結親緣,為了保證權力能犧牲所愛,為了得到所想能夠擺弄所有籌碼。破山中賊意,征服心裡的賊實在太難。既然只能袖手旁觀,那麼就親眼見證以萬物為芻狗的殘忍,看見狠戾又脆弱的靈魂破碎,感受生命中淡然死心的絕望。魔,不只在人的心中,也在眾生的心中,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天界只是高階的修行場,像人間一樣擁有絕對的權力位階,從仙界墜落到人間歷劫,或許只是挪個受苦的地方。天界的麒麟和女官,人間的帝王和死士,都讓人無盡哀憐。
這個系列最有趣的設定是不到最後不能確知幽池和鹿靈他們的糾葛是因緣天定?是蘭因絮果?還是被當作棋子的挪動?我矛盾的希望故事線可以快點被推進,又奢望七情以外還能夠有更多的副本、支線,畢竟沒有人規定知曉自己的來處之後就得功臣身退,或許換個身分還能繼續伏虎降魔大鬧天宮,推翻既定的秩序,找回高我和真我。幽池的存在是否也是天地的秘密?或者幽池的現世是管理者給這個宇宙的一線慈悲?鹿靈的真、善、美彷彿洞見一切的真實,但是在她到目前的行動中,卻讓人更難猜透她被封印的真身。或許當這兩塊拼圖都圖窮匕見之後就能知道這個世界的走向。魔,無法滅絕,只能度化,要降的不是魔的存在,而是魔所附麗的所有。
我很期待繼續看到其他的故事,其他的情感。收集七顆龍珠可以召喚神龍,那麼當所有的情緒到位,或許也是幽池「回來」的時候。我會靜待幽池破解自己的謎團,了解今生來意,也希望自己能從書中的從這些地獄級別苦難中領悟生命的真諦。活著,無非是苦,但在苦中作樂、狂歌當哭,也不往今生瀟灑走一回。
展開
髒東西
讀者評分
4.0
|
2024/06/28
劇透警告

《髒東西》試讀

《髒東西》試讀
如果說多年前陳栢青的散文集《Mr. Adult大人先生》是他小試身手的異色調味,那麼《髒東西》就是重口味的大雜燴,用著小說的模式肆意的澆灌讀者的五感。或許小說才是最接近作者的,當我們不去談虛構和非虛構的界線時,那些藉著別人的眼睛鼻子耳朵皮膚潑灑出來的言辭,可能都是隱藏、潛伏在心中許久的野獸出閘,也可能在那些不是自己的宇宙裡,才真正的為那個真實的自己開了一扇門。
《髒東西》試讀的四個篇章:〈世界之胃〉裡的人們有著奇妙的溫馨和刻意為之的遇合;〈How to Die Young in Tokyo〉滿足了長久以來關於操與被操的迷夢;〈外出點乩〉以荒謬的人、神關係呈現光怪陸離的情慾;〈羅賓簡史〉則是帶著遺憾和回憶的情史。從這四篇重口味的小說中看到的不只是那些性愛的場面,也不是純粹的發洩與傾訴,當色慾橫硫的文字被攤開在讀者面前,背後黑白的影像以及小說中不經意地冷調反思卻讓我感覺到人們在最親密的時候,卻遺憾的從心裡和交接的性器背道而馳。人們是那麼的寂寞,所以只能夠用傷人和自傷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普通人也好、小有名氣的男優也好、神也好、故事裡的配角也好,都在自己的故事裡很「好」。這種好不一定是結局,就只是在某一刻的精神狀態裡,突然亮了起來。
我想著某個人在三溫暖裡或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天菜,然而最挑逗人心的卻是記憶深處的某種酸辣滋味。也許在那些偽流出的鈣片裡,老少長短高矮胖瘦都不是最重要的,能睡到夢中情郎,這一生死也值得。突然發動的情慾也許不在意是由誰來降火,對於與他人身體的交接,才是踏破人神之間的意義。漫畫裡的配角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正如從來沒有被正視的自己,終於在生活的磨難中,以及不斷的嘗試錯誤裡面,找到了繼續延續情史的理由。
我最喜歡的是〈羅賓簡史〉這個篇章,蝙蝠俠布魯斯韋恩的身旁,有個「永遠長不大的羅賓。八頭身的羅賓。細腰瘦臀肩膀像美人兒斜斜成滑坡的少年羅賓。」是的,羅賓是個試煉,只有通過羅賓小考的人們能夠繼續的在往後的生命中有交新的可能。這是一個多麼小眾的暗號,彷彿私密的聚會裡,通過重重的密語,才能走到派對最終的狂歡舞池。「我,我們的愛就是我們的問題本身。」我們沒有愛上那個有點黑暗又政治正確的布魯斯韋恩,我們都是旁邊那個試圖要弄壞什麼,或者想要被誰弄壞的「歹因仔」。
羅賓的情史就是一部受傷的紀錄,曾經受到誰吸引,為了愛犯錯,想證明自己可以,又傲驕的拒絕自證。青春期裡被排斥的陰影,一群被貼上標籤的「反派」,讓問題的本身變成更大的問題。如果真的如童書中所說的:「我們不會愛上自己。我們只會愛上自己無法變成的人。」那麼我們應該要愛上的是警長、是蝙蝠俠、是謎天大聖、是任何一個我們都無法做到的正派或反派。
記得悲劇英雄項羽被批評為「不忍」,其實無法把一件事情做絕,無法壞的徹底,就是BE美學的起點。我們都不夠徹底,才把決定權交給「別人」。讓人心碎的全民投票,決定了男男、女女就是故事裡隨時可以被踢出去的少數。書裡只是說了:「英雄只能用傷害創造。現實和漫畫裡,我們都因此擁有了蝙蝠俠。」我們都知道同志不是英雄,同志也不是什麼「驕傲」,但是我們浪漫的相信,某年某月某一天,我們的故事會被寫成簡史。
看完了《髒東西》,心理悶悶的,可能是因為被髒東西給汙染了,或者我們原本就不那麼的乾淨。書中那麼多的限制級畫面我都記不清楚,但是我恍惚地記得在泰國、曼谷、東京、美國、台灣、澳洲……有些人的肉體,髒的那麼的乾淨。如果性愛是洗滌身心靈的方式,那麼我看到了書中滿溢的性,卻也填補不了無愛的洞。洞穴、門縫、隱密的空間,那窄窄的露出的入口,彷彿若有光,彷彿只有黑暗的同類才能夠來到這個地方,才能捨船、從口入,進入桃花源,豁然開朗。因為愛,因為人們都還在找愛的可能,所以,穿越那個窄窄的地方吧!
地點,早已植入我們的腦海,時間,就在我們最寂寞的時候,暗號,髒東西,我們會成為某個人的髒東西。
展開
豹變
讀者評分
4.0
|
2024/04/19
《豹變》試讀
對台灣的讀者來說,黃凱德或許還不是個熟悉的名字。本書是由曾任職社會記者的黃凱德,以發生在1960-1980這二、三十年間的真實事件為背景,寫成十則藉由「下半身」串起的魔幻荒誕故事。相對於馬華、香港的作家,讀者對新加坡的理解和想像,似乎都還有很大的填補空間。出版社的文案讚美這《豹變》是「認識新加坡政治流變最好的市井小說」。其實我並不十分同意這個說法,因為在我看完書中的故事之後,我腦海裡對於新加坡的畫面,突然從亞洲四小龍的繁盛、小孩不笨的多元文化及壓力,轉化成《進擊的巨人》裡牆外腦滿腸肥、用暴怒掩蓋飢餓的中年油膩男。從這個方向來看,的確是豹變了,但到底是男性意像豹豹「鞭」萎了,還是原始叢林和蒼茫街市的人們心變了,就不得而知。

對於不熟悉的國度,面對不了解的歷史文化,也許需要有一篇好的導讀才能讓人更快速的進入書中的世界。書中收錄彭飛的原版書序〈從《豹變》發現另一個維度的黃凱德〉,對於書中十篇小說和新加坡的歷史進程有著詳細的勾連,看完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懂歷史的人才會知道每一個故事所代表的創傷和記憶:

「〈鱉瘟〉以一九六七年新馬爆發豬瘟、坊間謠傳吃豬肉會導致「Koro」(縮陽)的事件為題材;〈豹變〉源自一九七三年我國動物園黑豹遁逃事件;〈雙槍〉是關於一九七二年我國首號通緝犯林萬霖伏法的街巷傳說;〈包〉涉及一九六四年的火城種族暴動;〈美麗新世界〉則以一九八六年新世界塌樓事件為背景。〈聖誕島來的男人〉與一九五八年聖誕島售予澳洲有關;〈馬可波羅〉以一九五○年代新加坡反黃社會運動為背景;〈我是李小龍〉影射七○年代我國馬共分子;〈九九神功〉暗扣著一九八四年本地一場大選;〈莫比烏斯環帶〉隱隱帶出一九八○年南洋大學關閉事件。」(p.55-56)

縱然彭飛仔細的考察歷史發展,但是不了解書中歷史並不會影響對小說的理解,因為書中關於斷垣殘壁、打鐵工廠、酒吧聲色、政治運動、鄰里關係、校園生活、政治傾軋、人際交流,都可以不需要帶入任何地區。讀者甚至可以把作者的書寫當成魔幻寫實的寓言,因為書中隱密的情節發展,隱隱有百年孤寂的況味。

黃凱德的文字是很細膩的,描寫故事的情節或許可以簡單的帶過,但是他刻意的構築世界的一磚一瓦,讓讀者聞到了潮濕的空氣、濕黏的汗味、濃重的血腥、混雜燈紅酒綠和嘔吐的汙穢。那一隻逃離的豹,那一個躲藏的人,那一場詭異的風雨,那一些瑣碎的閒言閒語,那一種隱藏的無望和失意,那一場無關風月的香許,那一段始於真心終於誤解的友誼,都讓讀者感到震撼。在作者筆下的男人都是「去勢」、「失勢」的,在生活的危難之下,沒有辦法維持雄風,只能夠想像著陽性的元素給予填滿自身缺陷的可能。不像男人的男人,必須要依靠陽來彰顯自己的性別,然而,正是這樣非典型的男人和男孩,讓這塊土地發生的事情有種有跡可循的線索。

這本書裡的男人被弱化了,只有在少數的時間裡才會雄起,他們的脆弱、傷痕和眼淚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男性角色。而這麼光說不做的世界裡,女性則帶著一種迷人的中性意味,在男人只出一張嘴又沒用的狀態,女力成為了事件發生的救贖。無論是拿著筷子夾出陽具的果決,或是救助傷患的善良寡婦,甚至是也帶著失去親人之痛的妹妹……都把已經很糟糕的事情止血。與其說我看到了小說裡男人們的姿態,不如說更精采的是女人們的片段。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美麗新世界〉,那是一個淒美又失落的不完美愛情故事,也是一個由姊妹繼承情感流動的溫馨結局。意外身亡的姊姊和喜歡上姊夫的妹妹,終於走出了被遺留下來的痛,一同面相美麗新世界。縱然失去的那些時光還是用眼淚來填補,或許一個人的孤獨依然難以承受。不過當人們願意面對生活中的光,或許就能夠把沉淪於黑暗的人拉扯出來。被遺留下的餘生,總是還有著盼頭的,因為未來是新的人創造的新的世界。

這本書許多篇章都是由陽具的舉與不舉,大與不大,有用無用串場。可是我說陽具只是工具,真正讓人感動的是心靈。《豹變》讓我讀了一些新加坡的生活,我知道在遙遠的國度裡,也同樣煩惱無力的眾生。
展開
傑里科的書籍裝訂工
讀者評分
4.5
|
2024/01/02
劇透警告

《傑里科的書籍裝訂工》心得文
「文字是那麼的美好啊!知識是那麼的可貴啊!不學,是那麼的可惜啊!」我的工作是教師,每當我看到台下自我放棄的孩子時,心中升起的不是憤怒,也沒有恨鐵不成鋼,只是惋惜,只有遺憾。在那麼好的年歲,有那麼精良的頭腦,如果能夠好好的吸收學問,就算未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到,但是當我們遇上需要解決的難題時,那些學過的、經歷的、感知的總和會適時地助我們破境,而我們無法企及的缺憾也可能用前人的視野補齊。《紅樓夢》裡的王熙鳳因為不識字,雖然有經營管理的才能,還是不免在大家族中的鬥爭中失去先機,無法力挽賈府衰敗的狂瀾。如果能從書中得到借鑑,會少走很多冤枉路,畢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夠看得更遠。
所以,當我看到琵璞.威廉斯(Pip Williams)的《傑里科的書籍裝訂工》中許多人都努力地在戰火中汲取知識的養分,我心中升起一股敬佩及感動。在戰亂中活著已是奇蹟,能夠學習是上天的恩賜,遙想中國在戰爭時期的大後方有著西南聯大,想著大江大海的1949拿著古文觀止背誦的學子,想著那些抄抄寫寫課文的紙片,想著土法煉鋼的記憶單字,想著幾個人一起分享一本書的情景……那些年代太苦,所以知識成了苦難之中的微火,幫助自己記憶起曾經許下的承諾。
住在牛津運河船上的書籍裝訂工廠女工佩姬,十二歲開始就進入位於傑里科的克萊倫敦出版社的裝訂廠。她負責為印刷好的稿件摺紙、配頁和裝訂,也偷偷的將紙頁的片段印在腦海中。她羨慕著那些能夠正大光明吸收知識的人,也渴望向她們一樣進入牛津薩默維爾女子學院,學到更多的東西。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讓殘缺的世界風起雲湧的改變,徵兵、傷兵、流亡、死亡,在還沒有接觸美好的年歲時,命運就讓這些人們品嘗失落、遺憾、提心吊膽和絕望。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佩姬不只照顧著自己的家人,珍惜著朋友間的相處,志願成為照顧傷兵的朗讀與寫字員的她,也收穫了愛情。
這個故事裡記了很多瑣碎的小事,正是這些從來不被大歷史記憶的片段補充了那個時代的悲歡離合。無論是每天配給的吃食,偶爾放縱的茶點,戰火之下的氣氛,信件審查的嚴苛,階級限制的壁壘分明,女主媽媽和摯友的情愫,還有照顧「特殊」家人的壓力。小人物就只是活成了自己的樣子,很幸運的沒有受太多傷害的成為理想中的自己。作者非常仁慈的沒有在故事裡寫下太多的戰爭慘況,只有點到為止的隱約陳述著那些受傷、心靈受創和離去。大多數的人還是被愛著的,儘管已經經歷了生命中的殘酷剝奪,卻還是能找到生 活中幸福的可能性。這是非常夢幻卻又浪漫的發展,在厚厚的書頁裡,我們看到了戰爭中的群像,讀懂了每個人的哀愁,理解了選擇的無奈,認識「要平安回家喔」的卑微祈願,和他們一樣「學著習慣」,習慣失去。
在那種生活在底層的人「沒有資格」做些什麼事的氛圍下,女主角佩姬的媽媽帶給女主角認識世界的可能,但是在媽媽離世之後,世界驀然縮小了!斯多陶德太太鼓勵女主,窄門如若開啟,就要找到機會想辦法溜進去,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佩姬對於文字和知識的渴望是旁人都能感受到的,但無奈的是她在在繁忙的生活中不敢思考自己是否「喜歡」裝訂,因為那就是必須品的來源,畢竟如同佩姬回應旁人的關心,她說:工作和參加舞會不同,在舞會裡可以選擇跳舞、舞伴,但是工作是無論如何都得做的。但如果真心的想做成一件事情,全世界都會來幫忙。看著她一步一步的踏上學習之路,為了拿到資格而努力,就算暫時失敗也不放棄,認真的完成自己能做的所有事情,讓我也跟著熱血澎湃。我記得自己在投入一件事情的熱情,所以我能感同身受的跟著女主角奮鬥。
在裝訂廠裡的那些書本,也讓我感覺到有趣,無論是關於莎士比亞、童詩、兒童讀物、字典、詩集……,光是那些書名就讓人感受到關於文字傳承人類文化的力量。有些東西是無法被吞沒的,也是我們願意用一生去守護的。我永遠記得電影《明天過後》的圖書館裡,人們討論著該燒什麼書取暖,當書本能活到再被閱讀一次又一次,那麼它就能感動一代又一代。
作者在處理傷兵的章節也很溫情,對於那些因為戰爭而失去肢體的大兵們,書中充滿了同情,不是憐憫。正如佩姬在看到巴斯蒂安紗布下的臉後,她表現了正常人的害怕,但也呈現了恐懼之後的接受。戰爭肆虐的世界需要勇氣和堅強,看到了太多傷痛會讓人麻木,可是人們無法承擔所有的負面情緒,所以逃避之後的面對反而是更堅定的力量。最後男女主角有沒有在一起反而不是那麼重要了,當兩人共同經歷了這些故事,看到彼此的成長,見證歲月的流動,那就已經是最美好的記憶。我喜歡書中關於人和人之間的互動和互助,喜歡彼此相濡以沫的溫情,喜歡沒有壞人肆虐的世界。
文字是那麼的美好,所以這個故事的敘述也是平順而幸福的鼓舞著讀者。希望有更多人能夠靜下心來體會沉靜的力量。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穿上黑袍,但是當我們有機會成為懂得更多的人時,請好好的珍惜著身邊的、世界的、能夠被救贖的人們。
展開
九尾狐餐廳2:約定的蔥薯料理
讀者評分
5.0
|
2023/11/17
劇透警告

韓國作家朴賢淑《九尾狐餐廳1》藉由九尾狐敘皓和突然死去的十五歲男孩道英、廚師大叔秀燦的契約,讓他們用別人的臉在餐廳裡度過多出來的四十九天,藉著美味的「奶油綿綿」一圓生前的遺憾。作家用解謎、玄幻、救贖、和解的方式來告訴讀者,生命中有些不盡人意的大小事件,但是只要真心的面對,就能讓此生不再憾恨。而《九尾狐餐廳2:約定的蔥薯料理》的約定食堂中,作家更進一步的提出人們應該更進一步的珍惜當下:人在這一輩子所做的約定,就該在這一輩子實現。就是此生,不是來生;就在此岸,不要冀望彼岸。
續集最讓人害怕的就是狗尾續貂,如果劇情設定的人物不夠有魅力、格局不夠大時,就會呈現很尷尬的停滯。《九尾狐餐廳》沒有這種缺陷,因為這個系列能夠開展就是因為「九尾狐們」的執念。敘皓雖然在追求永生時失敗了,卻又有千年狐狸「萬狐」來延續奇幻物語,從細節上看來,同樣是狐,卻有不同的性格和處世哲學:敘皓霸氣而萬狐溫柔。因此他們要經歷的考驗也不同,與他們有因果牽連的靈也各有要解的結。對於忘川的描述,也藉著少年的回憶而補完,那個有點隨性的「審理人」似乎有是個有故事的狠角色。
萬狐給了保護小雪而死亡的少年柳采宇一個嚴苛的交易,以重新投胎的代價,換取前往小雪轉世後的世界,並待上最多百日的時間。想見一個人,跨越生死和來世今生,難上加難。尋人不易,尋轉世的失憶的人更難,更何況自己已經變成42歲的熟女金寶英,甚至還有了阿姨的舉止。尋找情人的線索,只有被宿命保留的「依然對螃蟹過敏」這一條,讓大海撈針的機率提高一些。有了約定食堂,成為高級廚師,變成那個人希望的樣子,而不是拯救生命的消防員。快樂嗎?值得嗎?萬狐給過少年選擇,也告知了風險,可是癡情人一往無前的付出是無法遏止的。畢竟代價就是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時所付出的報酬,但「值不值得」卻不是他人能夠置喙的。
用再見一面的剎那和未來新生的不可測作交換,怎麼算都是賠本的交易:將來可能遇到更好的人,可能過更順遂的人生,可能找到更愛自己的人,可能碰到會讓自己永生追尋的夢,可能會比現在還更精彩。可是當我們無法抹平此刻的心的刮痕時,又怎麼繼續踏向新的風景呢?縱然許諾了的是更好的存在,可是那條未走完的路,那句未說出口的話,那個還刻在心底的名字,不會消失,轉生幾世都缺了最後的那塊拼圖。完美的「蔥薯羅曼史」料理是承諾和守護,如同有點傻氣和執著的季札,當心已許諾,就沒有辦法回到約定之前的不羈,心許給伊人的劍,終究得虔誠的獻出。
其實能夠選擇的話,我不願意前世的回憶干擾我「現在」的生活,畢竟我認為雖然要對因果負責,但是人不需要對前世的一切經歷做售後服務啊!所以,堅持要報恩、告白、了結夙世情緣的深情,有的時候也是無形的壓力。人對於過去還有記憶的話,或人還保留著原廠設定的話,那麼是誰來決定現在的這一世是第幾世?又是誰將我們放到了架上呢?想起西藏的一些轉世靈童,他們不斷的重置芯片,讓自己還能完成未完成或者別人希望自己完成的責任和任務。想起民間傳說拿著「黑令旗」的不甘,用永世不得超生來換一個報仇的機會。還好我們多數的人都幸運地歸零了,喝了孟婆湯,就成為新的自己。
這個故事裡的空間不只是食堂所在的一樓,還有屢屢傳出神秘消失事件的二樓。被詛咒的空間和消失的人,讓食堂蒙上奇特的陰影,加上後來意外引發的食物過敏事件還有具家姊弟被誘拐事件,更讓食堂成為危險的存在。然而食堂的「秘密武器」、「雪融布丁」和「蔥薯羅曼史」在黃部長、王老闆、具東燦、具珠美、高同美的記憶裡,一定會是很美好的回憶。因為那是關於秘密、友情、暗戀、親情的味道,也是讓人感到溫暖的回憶。
柳采宇用金寶英的身體完成了他的誓言,雖然沒能破除魔咒、超越生死、收穫真愛,不像《第六感生死戀》那般浪漫,可是這些感到寂寞的、在太空漂浮的人,或許也都會慢慢的變成自己應該要有的樣子。我從書裡看到了作家想要傳達的心情和智慧:「只要堅持努力過生活,遲早會找到其他有意義的事。」(154)遇到事情不能靠哭來解決,要理性的傳達自己的想法給對方。勇敢面對,不讓人看到脆弱的那一面。沒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我們都不需要讓自己成為完人。哭過、笑過、痛過、後悔過、感動過、享受過……紅塵來去,就讓我們滿身都沾滿塵埃吧!
與第一集不同的配角群們也各自發揮了不同的特色:同樣帶著任務的王老闆、熱心的大嬸們、傲嬌的女孩們、善良的小男孩……每個人都努力的在自己的軌道上奔跑,然後盡量的為身旁的人多出一點氣力。約定食堂裡外,不只有現世的煩惱、前世的姻緣、超越科學的詭異,還有很真實的想傳達心意的每一顆真心。無論結果如何,不管最後能不能得償所願,只要嘗試過了,只有了結這些公案,往後的日子才能夠繼續的被點亮起來。就算煙消雲散,也沒有任何遺憾。
我喜歡歌手鳳凰傳奇演繹的〈雲山〉,歌詞當中:「世間總有離別,就像大樹落葉。人生四季交疊,活在此景此間。我聽過蟬聲,就未辜負夏夜;我踏過冬雪,就會遇見春天。」緣,有開始的一天,當然也會有結束,有緣而相遇相聚,或許就已是受過五百年風吹、五百年雨淋才求得的回眸。那麼好好感受身旁人的溫度,體會我們所能看的風景,珍惜當下的氣味,就是我們能為自己所做的最好的事。待到天暖景已遲,不如攜手雪中看。
此岸艱難,但踏過冬雪,就會遇見春天,那很美的每一天。
展開
端紫斑蝶的最後夏天
讀者評分
4.5
|
2023/11/07
劇透警告

我記得好久以前看過的電影《囧男孩》,記得在電影的最後當小孩還變成男人之後,從自己的眼前看出去的還是那個還沒有完全長大的世界。我記得奇幻世界裡的彼得潘,到了最後只能夠蛻去飛翔的能力,安穩地在地面行走。我記得《紅樓夢》裡多情的公子,在徹底的頓悟一片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前,斷了情、成了婚、考了科舉。我記得成長的這條路,不是全然像《歌舞青春》裡唱唱跳跳就能解答所有的困境。我記得,現在回望自己的過去時,依然有幾個畫面讓人揪心的疼痛。

看著陳鴻仁這本《端紫斑蝶的最後夏天》時,我一直想起吳明益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我總是想著到底作者會在什麼時間安排讓通往九十九樓的電梯打開?會不會有些魔術就這樣帶走了故事中的童年和純真?可是這裡不是中華商場,沒有天橋,只有「生命教育館」,只有民宿,只有因為輻射而逐漸減少的人口,只有似幻似真的電影院、教室、街道,還有穿插著過去記憶和現在的錯綜。書中主角孔澤明用孩子的眼睛看著荒謬的世界,他學習著讓自己在受到傷害時不要受到太多傷害,學著在真真假假中不受影響,學著勇敢的面對自己想逃避的記憶,還有繼續向前走,不停止的成長。



他說:「大人總是輸不起,卻要求小朋友要有運動家精神。」長大是一件非常快速的事情,在某一天的某一個時刻,聞到了一些味道,看到了一些人,聽到了一些話,知道了一些事,甚至,有的時候僅僅只是發現自己被擯棄在小圈圈之外,就這樣成為大人了。跨過了那條神秘的線之後,整個世界都是成人的顏色和運作方式,無法逆轉,也不可能回頭。作者精心設計了主角的年紀,在少年小說裡適合冒險和展開英雄之旅的年紀,可是故事裡不是只有若有似無的感情,或是異世界的追求。小說的背景就是現在,在此時此刻發生的事情,包括選舉、偷情、外遇、升學、友情、死亡,只是用一種魔幻的方式包裝了有點難堪的騙局,只是用一種解離的方式沖淡了青梅竹馬白血病去世的哀傷。

一個假冒教授的騙徒來到了這個趨近封閉的村莊,依靠著精湛的騙術和自信讓他的賣藥騙局變成村民都買帳的技藝。林P的來到不只填補了孔澤明沒有父親的空缺,也給他帶來似是而非的哲學思維。假到真時真亦假,只要相信了自己所相信的並且堅持其正確性,或許誠信、事實都不再是最需要被考慮的前提。這個男孩有著純真的思維,懂得人性,卻對情事有著似懂非懂的純潔。國小的孔澤明、國中的孔澤明和高中的孔澤明,是同一個人,卻又在看過光怪陸離的事情後彷彿一分為三。作者對於台灣的考試制度也點到為止的批判,大學入學面試的壓力、團體面試的心機、學習歷程檔案的貧乏、家世背景不如人的現況,還有學測考得好就應該讀醫的迷思。作者想說的很多,可是仍有很多的議題來不及說完。

不過蝴蝶本來在經歷蛻變之後,就該飛到遠一點的地方,然而當蝴蝶因為美而成為標本的時候,就說明了幻滅不只是成長的開始,還是最終的結局。在記憶裡銀閃閃的翅膀,最後終究無法真正的飛翔。絕美的心碎,加上本該如此的淡然。所以到了最後17歲的孔澤明有沒有通過他的醫科面試並不重要,校長、村長、林P、武老師、王小華、烏鴉、媽媽、同學、前女友……都走到了另一個地方,而最後的夏天還沒有過去,或許,那些年那些人都會變成蝴蝶,永遠在主角心靈的森林飛翔,當自己放過了自己,孔澤明才會化繭成蝶,自由的高飛。
展開
余生:黎紫書微型小說自選集
讀者評分
5.0
|
2023/10/16
劇透警告

活著,很難,其實比想像中的還要難,不只是因為「我之蜜糖,彼之砒霜」,更因為我們無法阻止他者飲鴆止渴,也完全無法真正的感同身受。可是,我們要慶幸還有文學,還有文字,在這些被留下的紀錄裡,我們看到了人們相愛相殺或相濡以沫的狀態。黎紫書這本書裡的極短篇,讓讀者在她建構的大千世界中感受到生之酸餿,在這微型的書寫空間裡,人和物都經歷著成住壞空,但也留下了未了的餘韻,或許在那些句號之後,還有事情在另一個宇宙發生。

〈命運〉這篇小說,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被書寫的人被另外一個人書寫,自以為下棋的手被無形的手操控著,之後就是「餘生」,懵懂的過著每一天的平凡日子。或許這就成為〈完美生活〉的步調,只用幾個句號來勾勒一天的生活,彷彿就在那些毫無斷點的冗長事件中拼湊出不重要的細節,人就在這些接受和妥協中老去。那些沒說完的故事,就像〈錯亂〉裡這篇未被完成的小說,也或許在它的平行世界裡讓鏢師和某個大BOSS決鬥,也許,時間就定格在某個決定性的關鍵之前,等著,某個人,提筆續寫。

黎紫書寫人入木三分,她淡淡的筆調卻勾勒出人性的脆弱和狠辣。現代人的寂寞,蝸居在斗室裡,連魚缸裡的魚、陌生的同居者、遠方的風雨都成為情感的慰藉,不表露真實的情緒和情感的遺憾,都用那些殘缺的微物來填補。極短篇裡的很多故事都利用物件存在的特性來解構原有的意義,例如:那該被丟棄的衣物、涼鞋和拖鞋各自解讀的分歧、帶著笑容的假牙、帶著血的獎狀、遮掩羞恥的窗簾、老頭與他的影子……甚至是端上餐桌的魚和沙拉,都不再是純粹的物證,而是懺悔、覺悟、失落、疑惑與無奈的象徵。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決定給狗取名字的女人,還是被拋棄了。夢中的那個世界如現實般的精采,卻必須經歷醒來時的空亡。說著對分手無感的男人,點了前女友愛吃的口味之後,是否還能吞嚥的下自己和血的齒牙。荒謬的窗簾鬧劇,讓人不知應該繼續「歧視」還是選擇「無視」?書中對未來的想像,那些很遠很遠又不太遠的以後,有著AI、進步科技與程序的日常,卻呈現越是正常就越反常的弔詭。人,離的好遠,卻又好像能夠把對方輾進骨血當中的凌遲。

在家庭關係當中,人與人的親密與疏離往往與血緣無關,〈無花〉那讓人發酸的無花果和〈春滿乾坤〉裡飯館點的鱸魚,就不能同日而語。〈留守〉中被迫接手孫女的外婆,縱然已經幫女兒女婿帶大了小狗和孫女,卻始終被放在幸福家庭的藍圖外。討人喜歡的那個才是「曾三好」,真正的人即將被完美的人取代,或許幸福的家庭,就是彼此都扮演著不是自己的角色,一輩子。

可是,黎紫書還是留下了一些溫情,〈唇語〉裡長大後羞赧青澀的男孩聽懂了臥床師長的呢喃,小男孩被治癒的同時也點亮了隱密的傳承心法。而本書最感人而溫柔的告白,是〈我妻〉裡經歷了時光的錘鍊,還能覺得妻子如同發光的幽蘭。所以讓我們都相信這個髒兮兮的世界還彷彿若有光,讓我們都感受那些被遺棄的故事裡依然有好的收尾,讓我們都祝願生活中還有一些值得微笑的小事,讓我們都祈禱這個宇宙別太快毀滅。讀黎紫書,可能必須也掏心的讀自己,那些故事太多了,總能找到幾個對號入座,也總是會猛然的驚覺,原來自己錯過的是什麼。

余生,餘生,於此重生,這本書完成了。我們依然呼吸,活著,仍然要行走、飛行。想起了那句被說爛的格言:堅強一些,才不會丟失溫柔。
展開
潛水:深海的記憶
讀者評分
4.5
|
2023/09/28
劇透警告

《潛水:深海的記憶》試讀
#大樹林出版社
#潛水深海的記憶
#潛水DIVE
有一天世界將會毀滅,然後歸零,但是在那尚未完全崩壞的渾沌中,有些人和事依然像早就被寫好的一般持續發生。韓國作家丹陽的《潛水:深海的記憶》以首爾作為舞台,讓氣候變遷下的世界一點一滴的崩壞,那繁華熱鬧的都市,最後被世界冰河融化後的洪水吞噬成幾座山頭。倖存者待在南山、屯之山、老姑山的山頂,他們仰望著新都市的可能,渴望走到光之上的世界盡頭,然而洪水阻絕了科技的發展,阻隔了一些真相,同時也讓人們在匱乏當中自相殘殺。西元2057年,聽起來不太遙遠的未來。科幻想像的冷血,都是根植於人性的惡劣。
當一切的希望只剩下從深海裡打撈出驚喜,當不怕水的新一代孩子前仆後繼地成為潛水員,當主角宣率為了贏得一場賭注,潛入了還佇立著的克羅公寓,意外的發現被封存的少女機器人,而這個形似真人的「非人」卻承載著「Icontrols最新神經位元掃描科技,完整重現逝去親友的記憶與意識」。開啟了一個祕密之後,就等於連鎖的製造了混亂的迴圈。如同《水滸傳》開篇的洪太尉因為無知放走了天罡地煞,才有後來應劫而生的好漢。或許在能量守恆的定理下,留存了什麼,就是失去了什麼;毀滅了什麼,就是救贖了什麼。開啟了機器人之後,或許故事才能順理成章的開始。但對我來說,少女機器人和主角的羈絆不是因為裝上電池,而是他們終於知道少女的名字「蔡秀皓」,而後互通名字開始。
我喜歡馬奎斯在《百年孤寂》的說法:當邦迪亞上校面對行刑槍隊時,他想起他父親帶他去找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嶄新的新天地因為還沒有被命名,想要述說只得用手去指。名字不只是一個代號,而是種力量,讓我們知道自己的存在,也讓別人呼喚自己的存在。當裝上電池的機器人能說出自己記憶中的名字,她就不再是玩具和載體,而是帶著靈魂和回憶的個體。然而腦海裡少了的那些年分,又隱藏了多少不堪回首的傷痕?
看了前兩章,我才知道這不只是一個歿世的少年、少女成長為英雄的俗套,也不是向飢餓遊戲般需要有人獻祭,開始於一場賭約,或許到了最後人們才會知道生活畢竟就是博弈、廝殺,是零和的賽局。在深海裡不會只藏有一個祕密而已,或許整個世界成為現在這個樣子,都是因為高層以萬物為芻狗的算計。什麼才是活著?是肉體所測出數值符合人類的標準?是讓一些人記得?還是為了目標努力拚搏?我總是想起賴和〈一桿秤子〉裡,秦得參體會到的活著不若死了快活。如果人們生存的世界都只是被建構出來的虛幻假象,那麼人們又要如何面對清醒後的絕望呢?
當所有的人一起共飲狂泉之水,清醒的人才是瘋子。就像故事裡的這些人們,爭奪著殘破的、不堪用的「遺物」,卻無力改變倒數計時的時鐘。我不知道那些記裡裡會有什麼樣的過往,但是我知道沒有眼淚的機器人,或許也有人類敏感的哀傷。「為了活下去,必須遺忘離開的人」機器人少女記憶中缺失的四年裡,或許能找到事情發展的關鍵轉折。假到真時真亦假,如果蔡秀皓是謊言,如果整個世界的毀滅是謊言,如果刻意被埋葬的是謊言,如果倖存者彼此的爭奪也是謊言,那麼誰才能結束這個詭異的「圍城」?蔡秀皓,要找回的記憶裡,或者她被冥冥中安排的「開機」,就是救世和滅世的雙面刃。
這本小說的情節引人入勝,與其說宣率是主角,不如說她是引言人,機器人少女出現後的敘述,搶走了人類的話語權。我很想知道在她身上發了什麼事,想知道2057年之後還有沒有之後。海洋縱然藏起了一些回憶,但是只要證據存在,總有一天會重現光明的。看完了一二章,一切都還未定,這樣的等待非常美好,像極了蔡秀皓在深海裡的蟄伏。但是,我想要跟著她去找答案,得到一個解釋,然後才能繼續「活著」。
展開
毀滅前的香格里拉
讀者評分
4.5
|
2023/09/17
劇透警告

《毀滅前的香格里拉》心得徵文
成為怪物之前,很多人都只是平凡的活著,也只想得到微小的幸福而已。可惜的是,這個世界容不下一些孤單又跳脫的靈魂,所以當最後一根稻草掉落,他們終究還是被當成異類。凪良汐的《毀滅前的香格里拉》寫出一個常見的校園霸凌故事,可是當整個架構建立在「小行星撞地球」的末世,主角如何成長、蛻變和崩壞,就成為讀者期待的看點。畢竟,亂世秩序的混亂和重整,讓暴力和血腥顯得理所當然,也讓內心的陰暗和恐懼無所遁形。
世界毀滅的倒數計時開始,在混亂的世界裡失序才是正常,波光教的慫恿、商店的搶劫、交通運輸的癱瘓、欺男霸女的弱肉強食……彷彿所有人都利用最後的時光「活著」,使勁的消耗內在的善良,或者藉著失序的藉口恣意的發洩慾望。
末世恐怖的景象如在眼前,但末世之前,也沒有所謂的香格里拉。友樹每天過著悽慘的校園生活,唯一的光就是暗戀的女孩雪繪,但他始終無法靠近光源,只能任由伊人在水一方。他「每天假裝和平度日,其實內心早已絕望」,當個跑腿的小弟,成為活動的籃框,被迫演出開心果的滑稽戲碼,也被母親調侃「太弱」。他生來就是駑鈍的綿羊,可是就算是綿羊也有憤怒和幸福的權利。友樹總是用阿Q式的「幽默感」面對惡霸,縱然想那些混蛋消失,卻又過於溫柔的無法還手。
在校園中最恐怖的不是成績不好,而是被逼著成為別人眼中的那種「人設」。對青春期的少年來說,對容貌的焦慮,無法鶴立雞群的自卑,在暗戀對象前的丟臉,都會是活不下去的理由。活下去?活下去!活下去?又能怎麼解決困境?
而友樹暗戀的雪繪決心要到東京聽最後一場演唱會。東京其實是兩個人曾經的應許之地,也是各自的執念。完成夢想與暗戀的女孩展開的旅程,是他這一生中少數感到溫暖的時刻。雖然在這場冒險當中,友樹為了避免心愛女孩慘遭蹂躪失手「殺人」,然而他並不是格鬥系的少年,也還沒能脫去綿羊的皮,因此惡狼又再一次的將他玩弄於股掌之間。也在受盡欺凌的友樹「又」被欺負的當下,突然有一名陌生男人衝出來救了他。我想友樹在那個萬念俱灰的當下,或許會慶幸還有人願意幫助一個貌不驚人、無力反擊的可憐蟲,也或許會悲傷地想著:原來故事還沒有結束。
這本小說相當的有趣,不只呈現校園的真實,也留下許多伏筆和懸念等待讀者發掘。在毀滅之前,還有時間。然而最可怕的,是平凡的人如何度過的倒數的漫長時間。
展開
九尾狐餐廳:牽絆的奶油料理
讀者評分
5.0
|
2023/07/21
劇透警告

生命是無常的,人算始終不如天算,縱然機關算盡,也不及上天突如其來的一筆。倘若意外比計畫先到,我們會遺憾的放棄所有努力的一切?抑或先賭一把,利用交換而來的機會給自己一個出現奇蹟的可能?是帶著不甘和憤恨,變成厲鬼來報復不公不義的世道?還是大澈大悟,在前往下世的途中洗心革面的懺悔和修行?在沒有真正經歷過什麼重大失去的人來說,也許這只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可是在我們一路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明白親情、友情、愛情……等等的情緣都有保存期限,說不出來與來不及說,其實都是等值的傷害。
韓國作家朴賢淑的《九尾狐餐廳》試圖要回答關於補救遺憾的問題,但是她並不是用說教的方式告訴讀者要放下,而是站在平凡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多一次」的選擇。故事裡的九尾狐敘皓有著自己的執念,所以他守候在忘川的途中,和人們交易尚未冷卻的血,企圖讓自己達成永生。而突然死去的十五歲男孩道英和廚師大叔秀燦,雖然接受了九尾狐的提議,但礙於法力的限制,他們只能在餐廳裡用別人的臉來度過多出來的四十九天。從一開始不熟悉的陌生,到後來游刃有餘於「假父子」的劇本當中,這其中的轉變不是生搬硬套的手段,而是在日復一日的陪伴中,感受到彼此的善意。
由於試讀本只有前面幾個章節,所以當故事聚焦在走不出去的餐廳,「有緣」上門的客人,如何牽引出與大叔和男孩相關的人際網絡,就是讓讀者揪心的地方。是樸質記憶著味覺中美好、幸福滋味的奶奶們嗎?是哪個上班族嗎?是高中的少女嗎?發IG打卡能夠讓更多人看到嗎?藉由客人、工讀生、口耳相傳、300萬的網路懸賞活動,能夠成功的找到那個讓大叔心心念念的人嗎?大叔始終不敢開口說出自己的真心,沒有透露出他等的那一個人是誰?可是讀者能夠感受到每一次料理「奶油綿綿」時,那灌注進入食物的不只是廚師的自尊,還有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思念和執著。大叔欲言又止的秘密,期待著將自己的心意寄託在奶油綿綿之上,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世上只有兩人知道的獨門料理配方,那個神祕人,何時才能嘗到已經幾乎踏進下一世,還換了臉面的的人最後的溫柔呢?
如果奶油綿綿是一把鎖匙,能夠打開大叔的幸福。那麼,端著各式菜色的道英想要的或許就只是有人需要他的存在。道英覺得自己是家庭中不被期待的那個人,覺得家庭中充滿了欺壓,感受到被奶奶和哥哥忽視,在學校也沒有任何值得留戀的幸福。他不是不良少年,他也沒有想要毀天滅的的勇氣,他只是想著在溫暖的地方好好的安穩入睡,只是期待能夠穿上新買的體育服,只是想要一點點被認同的溫暖。當同父異母的哥哥以工讀生JOHN王的身分進入餐廳,道英雖然覺得痛苦,可是他仍然不知不覺地靠近這個有著血緣的陌生人。他所看到的JOHN王是霸道、無理、好吃懶做的,可是在JOHN王的回憶中,自己的弟弟有著他認可的印記。讀到兄弟無法坦率面對時,我感覺到有些哀傷,不只是因為道英已經死亡,而是因為道英不知道自己曾經被記在心中,只是用錯了方法。
我們常常用自以為的方式表達感謝、愛意、陪伴,但當我們用錯的方式給予的關懷和溫度,最後都只變成讓人厭煩的碎念、給人壓力的提醒,甚至是演變成情緒勒索、不死不休。明明是最親近的家人,卻衍生了最痛苦的鴻溝,以及始終無法原諒的傷害。故事裡的道英一家、廚師大叔還沒有出場的家庭、一些客人面對的家務事……都很平常,就是這些小事讓人們無所適從,就是這些難以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親人和愛人,讓我們既感受到幸福,又深深的感覺到孤獨。
網路上流傳了一句話:「不是一巴掌,就是一輩子。」雖然這或多或少用了簡化和戲謔的方式來說明要不要把愛說出來的掙扎,可是,在我讀完《九尾狐餐廳》的部分後,我覺得一輩子事這麼的突如其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畫上休止符。所以,在我們都還有能力愛別人之前,先好好的愛自己,也好好的面對自己內心的渴求,別讓自己持續的陷入委屈的境地。在《九尾狐餐廳》這個虛幻的許願屋裡,人們不只是來嘗一嘗食物的味道,更重要的也在追求一種生活的奇蹟。
我很希望之後能夠把《九尾狐餐廳》讀完,因為我太想知道作者埋下的伏筆什麼時候要揭曉,也很想看到每個帶著遺憾的人最後都能夠得償所願。這是一本適合各個年齡層看的小說,書中談到了生死的議題,談到情感的浪漫,提到家事的糾葛,還有人們產生的情感需求。倒數計時的四十九天不只是讓人逐漸適應離別的距離,還是讓人掂量心中重要人事物的試金石。時間過得很快,餐廳裡裡外外的人也面對著自己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到了最後一天,必須真正放下世間一切的時候,希望那個時候書中的主配角們都能找到自己的意義。《九尾狐餐廳》會結束,不過,愛會留下來。
展開
解離女孩:思雅和她的密友們
讀者評分
5.0
|
2023/06/14

《解離女孩:思雅和她的密友們》試讀
記得在非常遙遠之前修過的「教育心理學」課堂上,教授跟大家分享《24個比利》的書籍,當時的我覺得非常震驚,但同時也有著對於未知事物的敬畏。因此只是把這種多重人格的解離狀態當作是特殊個案,不想也不敢去碰觸這種
「神奇」的專業領域。然而在今年的任課班級中,我第一次親身體驗了在民俗中被歸類為「卡到」的學生,在不斷向輔導室請教,以及與她及諱疾忌醫的家長溝通交流當中,我終於近距離的強烈感受不同人格的切換和差異。因此看到諮商心理師吳立健《解離女孩》這本書時,我深深感覺願意走進診所,試圖理解自己當下情況的人有多麼的天使。
書中的故事是從案主思雅和心理師艾迪的諮商開始,藉著每一次的談話,逐漸深入到內心想要忽略或是遺忘的片段。而從艾迪面對性格各異的密友們(K、美恩、彩虹、夫人、口罩),艾迪一步一步的得到part的信任。我覺得書中不只是呈現了諮商的情況,更加上了具體的譬喻和說明讓案主及讀者都能理解那種或許只有當事者才會知道的感受,如:用「縮時攝影」來說明主人格的覺察,用「討論要吃某樣東西卻被忽視」想要表達卻被壓抑的痛苦和不爽,來說明part不願合作的心理。不同的part出現的時候,也能夠清楚的切換,讓讀者一方面知道整個流程的時間性,又呈現出彼此的差異。
Part是為了幫助自己而存在,所以一起「合作」是治療DID的要素,心理師能讓part出現,表示案主有一定程度的安心感,但是一旦不小心過於急躁或是讓情緒過於強烈,又會讓已經建立的信任崩解。但是艾迪所說的:「在諮商室沒有人會被責備」接住了焦躁的靈魂。Part是一種保護機制,我從書中知道part的擔心,不是故意要讓案主不舒服,不過只要一擔心,身體就會出現一些症狀。這些part有不同的功能,也承載不同的情緒和秘密。如果能一起合作善用身體,或許就能擁有和諧、美好的日常,可是這些part的存在卻又因為生活中的困境,因此由「誰」來「承受」不愉快的片段,是非常難解的生命課題。
思雅想藉由EMDR幫助消化創傷記憶,但是眼動的過程難免要回想不舒服的記憶,情緒容易強烈波動,這種「醒著作夢」的療程還是讓人感受到面對過去的壓力和壓抑。母親對自己的處罰、惡意,曾經受傷的心靈和自尊,很難馬上的就理性接受「氣媽媽又愛媽媽」的矛盾。神秘的口罩要保護思雅,大喇喇的k要保護思雅,就連刺頭彩虹也用他的方式在保護思雅。慢慢的理解每個人的來時路,我們終將發現生命中所忽視的小細節,還有那些潛意識裡給自己的框架和規訓。
我非常感謝成大的心理師,在我被博士班指導教授惡意刁難,學術霸凌,利用MEETING來PUA的時候,最後威脅不讓我口考畢業的那種艱難時刻,是心理師接住了我,不斷的用信件和我溝通,鼓勵我不要放棄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低,不怕教授。我才慢慢地學會拿回主導權,選擇不被支配。我最後雖然決定直接放棄學位,不想再和前指導教授糾纏,但是每當我回想這個過程,還是會覺得非常的難過。看著書中的思雅在心理師的引導之下從籠子裡走出來,我彷彿也得到了自由,跟著一起呼吸幸福的空氣,擁抱了那個脆弱又受傷的自己。
書中也藉由音樂家案主在網路上指責心理師的治療害他寫不出音樂,讓艾迪產生對於心理治療的質疑。畢竟有些畫家、作家、藝術創作者是以自身的苦痛來澆灌作品,將「痛苦轉化為創作動力,痛苦舒緩後,就沒有靈感了」。文學是苦悶的象徵,藝術是苦難的具象化,我們選擇當快樂的豬或是痛苦的蘇格拉底?就決定我們最終要走到哪個終點。
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艾迪持續地想追問:「心理治療的本質是什麼?」在心理師的工作岡位上,他扮演了指點江山、指揮若定的角色,縱然還是會因為案主的網路發言和當下的狀況受到影響,但是已經很專業的展現了引領案主發掘自我的步驟。志雄和艾迪的man’s talk也讓人莞爾,好兄弟之間彼此吐槽的垃圾話,互相治癒的開解,以及書中說到志雄用喝雞湯的隱喻,慢慢地讓艾迪感受「看見」的力量,都讓我覺得非常觸動。
心理師的壓力,格格不入、逆向而行的操作,「所有人都拼命逃避生命中的痛苦,我們卻往別人的痛苦前進」,而被案主的情緒所干擾,每個心理師都用各自的方式來自我保護,例如做瑜珈、進修充電、健身……以期待能夠對抗迷霧,直到退休。艾迪說:「和太太小聊一下,精神與身體都輕鬆了不少。雖然是日常瑣事,沒什麼重點,但正是沒重點的閒聊,才讓我真正拋下案主的一切,徹底放鬆。」這麼具有壓力和挑戰的工作,如若不是真心的愛著,又怎麼願意背負著這麼多的情緒重擔呢?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不只對解離有更清楚的認知,也很想知道艾迪之後還會面對的一些案主如何打開他的極限。這是一本很讓人著迷的書,用中文的角度、台灣人的思維寫出了「現此時」的煩憂和街景。只是希望艾迪好好的控管自己的體重和購買慾,能力越強,責任或許越大,但是壓力越大,食物變成脂肪就很「毋湯」了。(笑)
展開
有解-解決問題的關鍵7步:像拆玩具一樣拆開問題,打破你的慣性思路,讓你擺脫困境,找回人生掌控權
讀者評分
4.0
|
2023/03/24

很多時候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其實都不是當下所面臨的問題,而是累積許久後那些盤根錯節的觀念和態度。在《有解:解決問題的關鍵7步》這本書中毒者不只能夠反思自己處理事情的方法,更能夠積極的改變自己的模式,只有當我們願意用新的思維看待我們所見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有解」。

「拿著舊地圖,去不了新大陸」是很保守的說法,在現今的世界裡,就算拿著最新的地圖,如果沒能夠了解每個地方的眉角,就連在自己習慣的領域也會開始左支右絀、綁手綁腳。因此這本書告訴讀者的守則和方法都能夠算得上是對於我們個人程式的補釘和更新,只有隨時面對挑戰,不怕挑戰,才能夠真正的得到我們所想要的,讓問題在無形中就被化解。

本書並不只是粗暴地丟出「KSME問體解決系統」來讓讀者操作,而是從一開始面對事情的觀點、角度、心態、情緒、說話方式……調整我們的位置。如果達到目標是最終的結果,用對方法、調整力道,這樣省去彎彎繞繞的路程,讓我們在:個人的生命歷程裡,和孩子世代衝突對話中,和親人的溝通模式上,在公司團隊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裡,都找到一種共榮、雙贏、不委屈的解決方法。我們學著打開眼界「管理」問題,而不是只有被一大堆的苦難搞得疲於奔命,多出來的餘裕和精神,足夠我們做好自己生命的掌舵人。
展開
翼的翅膀【家長必看!日本亞馬遜網站持續暢銷第一名,家長瘋傳最有共鳴之書!】
讀者評分
5.0
|
2022/12/01
劇透警告

《翼的翅膀》試讀
身為一個小五孩子的母親,以及在高中教育現場耕耘十多年的老師,看這本《翼的翅膀》,內心憤怒、哀傷、擔憂、失落……的情緒不斷的跟著主角小翼的狀態起伏。無論在什麼世代,不管在什麼時空都面臨著生存的競爭。古代的科舉被批判為八股鉗制思想,台灣早期的聯考也激發出許多拒絕聯考的小子們,而後基測變成會考,學測變成五選四,分科測驗接續著……然而,名額永遠只有固定的那些,不管檯面上大家都認同行行出狀元,但捫心自問,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穿長衫的」或是「短衣幫」?
教育是百年大計,然而教育的政策卻不是為了讓國家長治久安,因為每個時期的制度都隱含著政治、文化和意識型態的操弄。台灣當前補習班和私立學校的蓬勃發展,不得不說是因為消滅明星高中,支持多元發展以及立意良善的108課綱素養的推波助瀾。除了國英數社自這些學科之外,還要重視本土語和雙語,還要體能測試、五育並進、學習歷程、課外營隊、多元表現、幹部經驗……以前的升學路只是紙筆測驗,把課內的念好了,自然有個地方可以窩著,倘若不能夠讀書的,也就選擇習得一技之長累積經歷。現在想想自己何其幸運,能夠只靠讀書就找到工作,沒有成為書中小翼害怕的那種一事無成的「流浪漢」。
小說裡書寫著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拚搏,從一開始的躍躍欲試考實力,到後來因為補習班給予的壓力,一下子是決賽,一下子是班級的升降。讀書如果一開始是有趣的挑戰,到了不斷算數學、做題目、被打巴掌、被賦予過高期待、作弊、逃家、精神崩潰……小翼他只是個孩子,但是是一個被升學撐爆的孩子。自己和父母的期待都沒有錯,想讓自己的孩子到更好的地方也沒有錯。
「不甘心!」孩子因為無法達標而流露出的強烈情緒,不只是因為個人對於自身能力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孩子知道自己並沒有達到家人的期待,為了「取悅」父母,孩子勉強的學習。但是就連游泳也變成同儕攀比的項目,為了成為選手國手而加強訓練,喝蛋白飲,家長則和小孩一起奮鬥,壓縮玩樂的時間。好累啊!身體累,心也累,連靈魂都散發出厭世的酸餿。對於父母來說,聽孩子被稱讚的優越感是會食髓知味的,那怕只是「好可愛」、「長高了」、「好厲害」都會上癮。對許多父母來說,孩子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孩子的失敗當然是自己教育失敗。「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遺憾的來說,不是知識讓人不幸,而是整個制度和窄門讓人變得越來越不幸。
可是「敗犬」還是得不到真正同情的,只會被成功者認為抗壓不足。書中的母親為了孩子的諜對諜、針鋒相對、明褒暗貶,處處都可以透露出升學制度的戰線不只是在孩子的考場上,更是在大人的世界裡發酵。父母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的焦慮:母親聽到孩子升級或降級的熱淚盈眶、潸然淚下,很是真情實意的荒謬。表面說著不在意的父親,對於自己沒考好的過去也會真實的噤聲。公立、私立、市立,學校、補習班、四王王,游泳、跳床教室、才藝班,足球隊。孩子的童年不是泥巴、點心和玩耍,而是課程、課程與活動證明。台灣多少孩子放學後在安親班待到父母下班?課後、寒暑假一窩蜂的跟著參加營隊,害怕跟不上城市和尚等人的節奏。幼稚園的賣點不只雙語,還變本加厲的有日語、法語、西班牙語的選修。
樣樣學,樣樣鬆,樣樣不通,到了最後教育不是改變階級流動的手段,而是造成階級複製的元兇。與其說是升學制度不好,不如說是社會價值造成的壓力和壓抑。學歷不重要,但是,找工作要看學歷。升遷、晉級也要看學歷。選舉也好看學歷。婚姻市場也用學歷篩選出讓下一更強的基因。大人一心多用的逼著孩子學習各種知識,已經付出了那麼多,不得不繼續下去的悲壯(沉沒成本效應)。明明為了孩子好,不要讓孩子受傷,可是孩子依然痛苦。小說的主角小翼一家只是努力地想讓未來更好,不過就因為過度的用力反而無法飛翔。幾年前看過的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讓我感嘆於天才無法和普通人一起交流,只能自己試圖走一條願意走的道路,只有自己給自己造了一雙翅膀,只有自己想飛之後才能真的飛到天空。
當這本《翼的翅膀》想叩問的是:為什麼善意的引導卻變成所有不幸的開端?明明最愛孩子的父母,怎麼會成為剪斷翅膀的幫兇呢?因為孩子的人生不是父母的人生,孩子人生的方向不是父母的決定。父母看似開明的讓孩子自由選擇,就算在小翼選擇握住父親的大拇指時,仍然不脫二選一的宿命。人本來就沒有翅膀,所以不要以為天空可以任由自己飛翔。但是人有著雙手可以創造自己要的王國,可以擁抱心愛的人;人有雙腿可以走向自己喜歡的風景,可以逃避不想要的空間;人有心跳可以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動心,可以理解什麼才是能夠一輩子奉行的圭臬。
只有當自己想飛的時候,靈魂才能輕盈自由。或許翼的翅膀,不是為了飛翔,而是潛入水中泅泳。
展開
銀色翅膀【瑞典暢銷第一】《黃金鳥籠》之令人毛骨悚然的續集
讀者評分
5.0
|
2022/11/30
劇透警告

《銀色翅膀》推薦文
卡蜜拉‧拉貝格Camilla Läckberg沒有讓我失望,媒體稱她為「瑞典的阿嘉莎‧克莉斯蒂」並非過譽,因為在犯罪小說的世界裡,抽絲剝繭的推理,爾虞我詐的欺騙,鬥智鬥勇的過招,再加上遊走於法律和道德邊緣的灰色地帶,都讓讀者感受到作者構築的復仇宇宙。從《黃金鳥籠》飛出的霏伊,只是跌跌撞撞的過自己幸福的日子,因為危機依然存在,一不小心又將會被打回原形、萬劫不復,還好,作者善待了這些可憐的女人們,讓她們以「仇人」的生命獻祭,重新地做出選擇。
前夫「殺了」寶貝女兒後的兩年,霏伊和「媽媽」、「女兒」以及好夥伴克思汀一起生活在義大利一個不到兩百人的小鎮中,每天在這個安全的天堂裡,唯一的爭執大概是誰比較寵愛女兒。然而她滿是心血的Revenge(復仇)公司股票,卻悄悄的被收購,彷彿就要破壞她好不容易建立的新生活。主角一家的一生充滿皺褶,從不幸的家暴、性侵、遇人不淑、PUA,再到不斷的被騷擾。所謂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到頭來只是「敵在暗,我在明」的戲碼。
翰里克、大衛、杰克,或許成為書中的反派,畢竟這本書的視角是從女性的思維來觀看。若是大男主的劇本,商業之間的縱橫捭闔會仔細的書寫女性臣服於男性的胯下,然後由男性智慧的結盟成功奪回商業帝國和尊嚴、名聲。可是讀者都知道,這些大男主究竟是什麼樣的貨色,表面上風流倜儻、處處留情的做派,實際上卻上演著處處「留種」俗濫限制級戲碼。女人幫助女人不是因為金錢和權力,而是女人們彼此都知道,這些男人實在只是自我感覺異常良好。
主角對於自己的公司和家人是有責任感的,對於自己的生活是渴望能夠全部掌握。書中很隨興的書寫男男女女的情慾流動,寫著女主角在身體上的痛苦與歡愉,可是在描寫過程中,不得不讓讀者深思她的「痛快」,除了身體的反應之外,心理對於過往的陰影,對於真的能夠心靈相通愛侶的羨慕,都散發寂寥的心緒,也滿溢著對於人和人能夠相處、信任的欣羨。因為她沒有最初幸福的記憶,性對於她來說是親人之間的背叛,是權力及位階的支配,是夫妻之間的例行公事,是愛人之間的滿足,是那些與事業、道德無關的片段。她用性來感受彼此的契合,也一再的回顧那些不愉快的經驗。
無論什麼都會處理好!女主角當然會處理好每一個危機,只是不一定用合法的手段。書中揭露的黑暗過去更讓人同情霏伊的選擇,這些施暴的男人「該死」,至少要付出代價,既然沒有人能夠垂下蜘蛛之絲,只能靠自己一路殺出血路。施暴不會只有那麼一次,只會變本加厲的一次又一次,因此沒有讓這些危險因子消失,又要怎麼得到夢寐以求的自由。如果《黃金鳥籠》談的是女子的蛻變,那麼《銀色翅膀》要著墨的就是女子的應變。男人的報復是小心眼又可怕的,美男計是令人目眩神迷又難以招架的。可是女人一旦關掉戀愛的濾鏡,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只是著迷於想像的「良人」,而良人就算在自家的後院,卻也終其一生的找不著通往後院的路。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錢與權的角力中,沒有永遠的對手,只有因地制宜的朋友,只有一起打擊惡勢力的夥伴。活著的人是那麼的辛苦,這世界上再也沒有人像死去的朋友那麼的懂得自己的每一個眼神和潛台詞。死亡讓女主角結束了被虐的苦難,但是死亡也帶走了她對於人最純真的信任。可是,日子總是要過下去,生活總是還會有許多的大BOSS。關關難過關關過,讀者看到的是霏伊的女主光環,可是縱然有她的才華,都不想要經歷這苦難的命格。看到了最後一頁,我知道,事情還沒有真的結束!童年的惡夢,終將籠罩霏伊、母親還有她們的幸福小鎮。期待,未完待續。
展開
一月的一萬道門(雨果獎最年輕提名女作家,滿貫入圍各大奇幻獎項)
讀者評分
5.0
|
2022/09/17
劇透警告

亞莉克絲.E.哈洛(Alix E. Harrow)開啟了「門」的世界,不只是關於單一宇宙的冒險而已,還加上了讓人神往的異界串聯,讓一個關於愛情、友情、親情、冒險、魔幻……的複雜世界,呈現在讀者面前。在閱讀這個奇幻故事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去思考自身的處境:假若我們是故事主角?假若我們能夠開啟不同的門?如果我們的平凡生活被破壞?如果我們被迫走向全新的冒險旅程?萬一我們和至親所愛被殘忍隔絕?萬一我們以為的天真純粹只是表現的假象?畢竟我們都只是「一道門」裡無足輕重的存在,其他的世界有自己的規則,我們只有接受的宿命,也只能亦步亦趨的前行。
故事的主角一月因為名字、膚色都和上流社會格格不入,她是洛克先生收藏、教化的宣傳品,也是失去自由和自主的禁臠。如果她不去開啟禁忌的門扉,也許就這樣安穩的過一生,沒有邪惡的力量,不會遇到死亡和傷痛,平淡的繼續掙扎於界在主人和僕人的不穩定身分當中。因為父親為洛克先生帶來的「考古」報酬難以言說,父親必須隱藏著自己的愛來保護一月的安全,不要接觸就沒有危險。然而從來不是人們不願意平順過日子,那些看似風平浪靜的危險平衡,終將被任何鑰匙打開。
而後,主角經歷了一連串的逃生,在她的一萬道門裡,她終於知道了書寫的力量還有真正的能量。運用「書中的書」來解謎的手法,是作者很巧妙的安排。不只讓讀者參與了主角的閱讀,同時也在觀看上一輩的軌跡。運用類學術論文的寫法寫出來的論述其實並不嚴謹,但因為這本書的所有人不只需要理論的印證,更渴求的是字裡行間的「愛」。那本專屬於一月的書不只是說明一月的名字由來,說明父母曾經的來處,更重要的是提示了遭遇的危難,還有讓書本的擁有者確切知道她繼承著強大的力量。包括自由、不羈、冒險、勇敢、固執、善良,還有直覺和衝動。
書中最讓我動容的不是一月義無反顧的冒險,而是她在決定要反抗之後,還對於洛克先生有著許多依戀,為生父而向養父報仇的掙扎,在被追殺的過程中難以避免地想起洛克先生對自己的照顧,有著懷疑和動搖,才是人之常情,而不是猛然的就決定和養父代表的集團勢不兩立。洛克先生為主的集團那些冠冕堂皇的「守護」,不是為了世界和平,而是因為私心想要獨佔異世界取得的利益。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總是充滿了鬥志和希望,可是洛克的腐化,嘗到甜頭後想要獨佔一切好處的嘴臉,是喝過中國玉杯而延年益壽的效果,還是追求奇異收藏的代價是忘卻了身為人的高貴?我喜歡作者對於反派洛克先生的描述,他讓人看到了在時間的流逝中,逐漸腐朽的善良。
每個人都有「眼中的蘋果」,也都願意為了那個對象而拚盡全力。在書中我看到了朋友之間的信任和捨命陪君子的相處,看到了人和狗之間的親密無間,看到了親人之間永不放棄的等待和追尋,看到了面對失敗的絕望和擦乾眼淚後的出發。女孩沒有強大騎士的守護,沒有王子的拯救,但是女孩擁有朋友的並肩作戰,有著愛犬巴達的不離不棄,有著一本寫著「愛」的書籍,當她在手臂上書寫血痕,在腦海裡構築結界,開啟、關上門扉的時候,她是真正的孤獨,卻也並不那麼的默默獨行,畢竟,她的母系家族最美好的祝願就是「等待」。一月母親有在家鄉守候的姑媽,一月找到了守候的姑婆,縱然生死不明,但是讀者都相信他始終不停止尋找「家人」的學者。《可可夜總會》裡說過,被生者遺忘了才是真正的死亡。所以被消失的父親、脫隊的母親都還活著,在女孩的信念裡,一家人齊齊整整才是圓滿。
不同的門代表著不同的世界,在不一樣的空間裡穿梭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故事中書寫的力量和文字的魅力都讓我動容,我腦海中有無數是覺得印象告訴我這個故事天南地北的場景:上流的舞會、叢林、荒漠、鄉村、廢墟、中國、非洲……還有主角並不是白人,而是個超越種族膚色的堅強女孩。我打開了一月的一萬道門,看到了門裡的哀樂死生。希望這世界真的有各種不同的門內空間,只有尊重彼此的不同,才能夠讓我們更加的相同。
展開
無聲的閃光:揭發美國最致命的政府掩蓋事件!首位報導廣島原爆真相的普立茲得獎記者 × 二十世紀美國新聞史上最偉大的祕密調查。
讀者評分
3.5
|
2022/07/30
劇透警告

對戰爭的記憶似乎是那麼的遙遠,然而在俄烏持續開打之後,我們這代人才又有了原來侵略和傷害近在咫尺的感受。以為遠方的戰爭不會波及到自己身旁,惡鄰政治、經濟上的打壓和對自由的迫害都讓人鬱悶無奈,可是形勢比人強,在國際間「正義」是最可笑的裝飾,誰都知道國家利益才是所有生存和戰鬥的藉口。
《無聲的閃光》嚴格來說並不「好看」,畢竟讀者無法對於真實發生的災難無動於衷,非虛構的紀實讓人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有限。原來這就是戰爭的邏輯,原來這就是人對於人的傷害,原來當權力的掌控者想要掩蓋些什麼的時候,我們就只能被動的跟著喊著「萬歲」或是「去死」。書中要揭發的是美國政府的邪惡、不正義,可是我想著的是如果是其他的政權,記者可能連活著的機率都異常渺茫。
這本書予人「罪惡感」的呈顯:讀者對於戰爭良知的反思,倖存者「為何不是我」的疑問,採訪者接觸真實景象的震撼,還有多年後仍然受到核災影響的人們、土地無法復原的罪咎。「一九四五年以來,讓世界免於核彈災難的,是對廣島浩劫的記憶。」核彈停止了一場戰爭,但卻打開了更多的傷害,這份止戰的信物,炸開的不只是生命,還有不同陣營的博弈。
或許我們永遠都無法感同身受,在這本書中讀者看到了曾經被訪問六個個案的「餘生」,事件發生之後,遺留的就只是那些讓人痛苦、悲傷、失落、疑問的點點滴滴。只有人才會真正的懂得如何的傷害人,也只有還想要製造科技、生化武器的強權才能把整個世界搞到面目全非。醫生、牧師、神父、平凡的女人和孩子,還有與爭鬥無關的自然山水、田園林牧,那些應該好好長大、老去、死亡的生靈,都在無聲的哀戚中走向另一個端點。
這本書試圖從旁觀側寫揭發真相的一切,還原試圖隱藏真實的強大力量,告訴讀者吹哨人怎麼用盡心力的呈現殘酷的事實。我帶著憤怒的心情看著書中所描述的政權、政客、媒體、報章:在自己人的視野中,掩蓋實情都是對的,為了更深刻的理由,有些事情是必須要被犧牲的。正是這種自以為是的「同情」和「維穩」,相似的罪惡襲擊著從過去到現在的日常!但是我也哀戚的想著,如果我們在那一條時間線上,也許我們也是吶喊著勝利和正義的一員。
戰爭會讓少數人得到他們想要的權力、名利,但卻讓更多人失去了正常的生活空間。我們都應該知道侵略者是錯的,惡意的武器研發是錯的,追求絕對的勝利是錯的。無告者無聲的吶喊和控訴也許會遲到,但終究不會銷聲匿跡。祝願世界和平!真正的和平!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