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2
user-img
文系小李

7則書評

7本書評分

0位追蹤者

6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7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毀滅前的香格里拉
讀者評分
4.5
|
2023/09/25

以末日召喚的幸福是幸福嗎?——讀《毀滅前的香格里拉》第一章
(無雷)

香格里拉、桃花源等詞對人們來說自帶一種精神召喚,它們象徵的是祥和、平靜、與世無爭,是因著五濁惡世之人對於逃避現實想望誕生的淨土。
這般接近人類原型意識的概念,自然不乏相關的討論或創作,有的關於淨土,有的關於淨土的破碎。
初見書名容易讓人聯想到後者,實則不然,故事中並沒有淨土般的場域,只有現世、末日預告、以及精神上接近被毀滅的胖胖男高中生。

這樣的故事裡何來「香格里拉」?

故事中我們尚未見著諾亞方舟般的太空飛船、拯救人類的英雄團隊,也沒有異能覺醒、怪物入侵、病毒擴散、主角獲得能力主宰世界的俗套設定,除了末日預告,一切都十分「寫實」。我們的主角並沒有因爲末日預告而有什麼特殊變化,胖胖男高中生還是那個身材肥碩、體力不佳、在校園裡會被霸凌的,胖胖男高中生。
「看樣子,不論小行星是否掉落,人類明天是否滅亡,我——依然故我。」
他甚至祈願過世界毀滅,對這樣的人而言現實是種苦痛,毀滅反而解脫;
大概是命運開的玩笑,現實真如他所「願」。

故事隨著末日預告展開,平凡的日常已去,主角因而展開一場前往東京的護花之旅。
小說中安排了很多主角的「心聲」,關於底層高中生「自卑、尤人怨天、精神勝利」的描繪真切,事實上,這樣的人本就不會單純因為末日預告有所轉變。
不過末日為他創造了一點「希望」,就是他得到護「花」的資格以及啟程的選擇,也因為末日將近,他選擇出發。
而後旅程中當然有危險、有挑戰、有危急關頭,但主角在這個過程裡感受到了若非末日將近,對他而言絕對體會不到的「幸福」。這就是「毀滅前的香格里拉」。

因為世界快毀滅了,所以願意不計後果的做更多冒險、嘗試,說想說的、做想做的,終焉的降臨反而帶給人們勇氣、帶給主角幸福,這大概才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末日小說」。

你會希望末日降臨嗎?有哪些事即便沒有末日,也值得冒險試試?
讀完小說,也許你也會有你的選擇。
展開
解決問題的人:布朗大學改變世界的商業思考
讀者評分
4.0
|
2023/07/31

《解決問題的人》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書名第一秒
想到的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網路真是害人不淺(笑)
-
以前我是不太讀這類書籍的人
尤其就學的時候很有意識地把閱讀範圍縮限在文史相關
但是踏入職場以來讀了幾本這樣的「工具書」
還是很真切的感受到,這類書籍對人來說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雖然讀起來不一定舒服(吐舌))
這類型的書籍,除了提供某些「解答」之外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提醒」的功能
有些道理你早就聽過,可能也懂了
但是在日常工作、生活裡,這些「道理」很容易被忘記
自然也很難應用,這難道不是一件可惜的事嗎?
-
回到這本《解決問題的人》
我有一種在讀《逆思維》的既視感XD
或是這類型的書籍多少有點這樣的特質
不過《逆思維》是在提醒人平時思考要擺脫框架
而這本書,是在幫你找到「商業方法」
裡頭一直提到的核心概念:
「洞察、解決、擴展」三步驟,搭配許多商務實例
(雖然歐美的商業經驗在台灣未必有效)
但「解決問題的」本質是一樣的
-
它成功提醒了我許多盲點
像是它說在進行「調查」、「觀察」時
問卷得到的消費者回饋,其實可信度未必足夠
這牽涉到普通人在撰寫問卷的心理預期
(不在此贅述,可以看書)
幾乎是給我這樣一個有些依賴問卷的人一記當頭棒喝
而這本書嘛,還有很多這樣的「棒」
-
我邊讀的時候邊逐條列出了幾個重點
然後再回饋到自己的工作上,目前還不知道效果如何
但確實幫我突破了一些不停繞圈的地方,有點幫助。
不想被解決(?)就當解決問題的人吧!
展開
秘密:東野圭吾之所以成為東野圭吾的完美傑作!【博客來獨家.守護版】
讀者評分
4.5
|
2023/07/08

東野圭吾《秘密》

雖然東野圭吾在台灣早就是一位知名作家,他的著作數量也幾乎可以用滿天飛來形容了;但其實這是我第二次讀東野圭吾的作品,上一次,是跟前公司同事借的《當時的某人》。(對沒錯,我連《解憂雜貨店》都沒有看過)

對,所以你可能也發現我並不是推理小說的忠實讀者,我上一次如此認真的閱讀推理小說,大概是國小時讀福爾摩斯跟亞森羅蘋(而後者更像冒險小說),所以我的角度,可能跟東野圭吾的書迷會不太一樣XD

讀完《秘密》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件輕鬆的事情,它並不是一本「難以閱讀」的小說,劇情稱不上複雜、用字相對簡單,而且東野圭吾對劇情結構的掌握和邏輯建立相當完善,比如這本書的主軸劇情「妻子取代了女兒的靈魂存於女兒肉體」這件事,以及「女兒肉體逐漸長大」的事實,這般足以稱作是怪談的狀況,在這本書裡卻不會難以帶入,也不讓人覺得「不合理」,我想這也許才是東野圭吾的作品所以能讓這麼多人願意閱讀的原因。

我跟推理小說不算相熟,但我想這類型需要埋藏「線索」的小說,自然是難少掉細節的撲埋和處理;對於這本重新出版的經典小說網路上的討論、心得自然不少,當我讀完之後整理出自己的推斷跟結論後,試圖到網路上「對答案」後,才發現我鎖定的細節不少,但漏掉的細節更多,也許要多讀個八百遍才能摸透。

至於細節有哪些?我建議每個人都自己讀完之後再跟大家討論,你會發現很神奇,不同類型的人掌握到的線索和細節會有多大的不同,而這明明是同一本書。(應該不是我太怪…吧?)

讀經典小說的好處是你永遠找的到人討論,而在經典小說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漢和觀點,絕對是閱讀裡最有樂趣的事情之一。

再次感謝皇冠出版,出版這本書我想不是太容易
(畢竟東野圭吾的版權應該真的滿難拿到手的XD)
展開
現在這樣就很好:55種告別心累的治癒方式
讀者評分
4.5
|
2023/06/05

《現在這樣就很好》

雖然書名長這樣,但其實這本書是給
「現在不太好」的人讀的。

從我比較懂事(?)以來,在跟同學、友人或是網路上萍水相逢的網友們聊天的時候,我們很常聊到一個詞,那就是「內耗」。
當今我們所處的環境裡,一個人理所當然的很常被許多外在事物耗盡心力,比如課業、比如人際、比如日常生活裡的一切瑣事,比如你想要從銀行領出現金去吃頓響麻饗辣,卻發現自己忘了金融卡密碼,一急之下試到被鎖卡……

這些外來的消耗通常可以靠外物補回,比如麥當勞大麥克套餐薯條可樂加大後加點四塊麥克雞塊走之前再吃一支蛋捲冰淇淋;但我們給予自身的焦慮,所謂「內耗」,就是再多點一盒快樂分享餐都補不回來的。

就比如近幾年常聽友人提起,還有我自身很有感的「完美主義」來說,我們時常在一件事情、一個計畫開始之前就立起太高的標準,最後被自己築起的、過高的標準擋住,最後怎麼樣都開始不了,只留下「達不到標準」的焦慮。

或者是「無法拒絕他人」的人(這真的有夠多),我也曾經(或依然)是這樣的人,不管自己是不是能負荷、不論自己想不想,一但被拜託了就無法拒絕,最後把自己逼到底了偷偷產生了埋怨,這樣一想是不是就發現這樣對兩邊都不好,或至少對你自己很不好。

然後就只能再去麥當勞吃一套大麥克套餐薯條可樂加大後加點四塊麥克雞塊走之前再吃一支蛋捲冰淇淋。然後發現下次還是發生同樣的情形,然身體慢慢的就不健康了,你看虧不虧。

但其實這些「內耗」,有的時候只是需要一個轉念,或者是忘記轉念時需要一點「提醒」,這本書就是用一種輕鬆可愛的方式在「提醒」我們。

書裡針對了四種狀況:
「完美主義讓人痛苦」
「太過在意他人而感到痛苦」
「對自己的想法感到痛苦」
「痛苦的想法是因為深植了不安和恐懼」
列出了55種讓你轉念、治癒自己、告別內耗跟心累的方式

不是用說教的方式,而是用可愛的狸貓(真的很可愛)插圖帶你了解自己的狀況、對你的狀況提出建議,字句簡單直接,但卻真的會有突然點通你的感覺。

如果我們被外物弄得焦頭爛額忘記照顧自己的心累,讀一下這本書可以獲得很多轉念,從而治癒跟接納我們自己。

現在,除了大麥克套餐薯條可樂加大後加點四塊麥克雞塊走之前再吃一支蛋捲冰淇淋之外,你還有一個療癒自己的選擇,就是這本書。

新書購書期間還有79折(221元),比上面那套麥當勞吃法(229元)還便宜,更不會吃一頓就不見,是不是很划算😉
展開
如果無法搭乘時光機
讀者評分
4.5
|
2023/04/26

收到這本書後遲遲沒有翻開閱讀,直到某個週末兼職下班後,一個人在春夏之際傍晚去到喜歡的咖啡館,點了一杯西西里,才從電腦資料夾裡將書檔打開。

這本書十分適合這樣的時刻。孤身一人、在人們來來去去的咖啡館、戴著耳機,什麼也不管的一口氣從頭讀到尾。

書中七個故事裡的七個主角,他們背負著各自的身世、各自的觀點、各自與世界相處的方法,可能有一點點另類、一點點的與眾不同,導致他們在旁人眼裡顯得突兀,甚至遭到排擠、嘲笑,而理所當然的,還有來自他人的關心。
看似孤獨,其實在許多生活的細節、碎片裡,總有人能為他們的世界打開一扇窗、帶來一點光。讓他們到最後能面對自己,接著繼續生活下去。

現代科技的發達究竟是減少了人們的孤單,還是放大了人們的寂寞,實在說不準。我們能在奔騰的網路世界裡獲取更多資訊、得到更多認同,但在這無形之間是不是讓所有人的同質化更加嚴重?對於自己,或許些微,但終究「異於常人」之處,是不是反而帶來更多的焦慮跟恐慌?

《如果無法搭乘時光機》就是在跟你說:世界之大,會有你的容身之處、會有得以理解你的人,所以別慌、別怕,我們都可以一起走下去。

就像書中我很喜歡的一個句子:
「妳將會長大,內心巨大的憧憬將會變成無數細小的碎片散落,妳將在未來前進的路上再次遇見這些碎片。」

待到哪天長大、成熟了,這些過程和經歷,會給你更多力量、帶你到更遠的地方。

感謝皇冠文化帶來這本好書。
展開
逆思維: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的教授,突破人生盲點的全局思考
讀者評分
4.5
|
2023/03/11

在讀完皇冠今年的新書《心適力》之後,接著讀起去年出版的《逆思維》,這近兩個月來的閱讀與吸收讓我對生活的模式、想法有了新的一層思考與認識。

當這個世界的資訊越發爆炸、步調越來越快,我們的工作或日常,勢必會因為世界的改變而有所影響;我們面臨了更多挑戰、背負了更多的壓力,在這樣的日子裡,我們總會找到方法讓自己「更加輕鬆」,而不是去思考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

畢竟如果輕鬆的模式可以正常度日,那又有什麼不好?

實際上這樣的想法也並沒有錯,如果我們只有對個人安好的要求的話,只要你不要越過人們設定好的底線(法律、道德),其實無妨;但正如書中有提到的:「鈣化的意識型態正在撕裂美國的文化」,我想也許不只美國,世界上任一地方的人們如果思考全都僵化,也許不只文化會被撕裂,說不定終有一日會讓社會走向崩潰。

到時猴就是AI統治世界的時候了!(開開玩笑)

書中舉了很多的例子,比如黑莓機,這個曾經霸佔世界一流商務人士、許多知名企業家掌心的裝置,是如何在智慧型手機崛起的近十幾年,因為公司高層在過去成功模式底下僵化的思維,最後終於讓整個帝國煙消雲散。
撇開如此商業案例不談,書中也寫到如何運用溝通讓本來不願意讓家中孩童打疫苗的家長,最後全家小孩都接種疫苗;或是達洛.戴維斯(Daryl Davis)如何讓一個個3K黨的高層脫離極端的種族歧視,成為他這個黑人的朋友;或是在不同的實驗中,讓死忠的洋基、紅襪球迷開始溝通,甚至最後有了良好的交流。

書裡將大部分人們分成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是不是聽起來都不是很令人喜歡?),然後建議大家運用「科學家」的方式去思考。

讀完這本書後我發覺不需要刻意,但很多日常的時刻裡你就能夠察覺到自己的慣性與僵化,然後開始改變很多想法,漸漸成為一個更棒的人!

如果你想知道什麼是「科學家」式的思考,或是能夠怎麼樣開始擁有「逆思維」,翻開這本書吧!絕不會讓你失望。

p.s.看到許多人提及翻譯或語句的問題,我想這並不影響內容的精實,只是閱讀體驗上難免有影響(小扣半顆星)
展開
心適力:變動不安的年代,最重要的生存素養
讀者評分
5.0
|
2023/01/31

新世代的前行方法—讀伊蓮.福克斯《心適力》

「沒有靈活性的毅力會讓我們走上一條哪兒也去不了的道路」
這句作者置於結尾處的一句提醒,是整本書當中最觸動我的一句話。

高中教材〈赤壁賦〉中,蘇軾早已提醒我們「世間唯一不變的只有變」;雖然這只是對蘇翁想法和辭句最簡單且表層的詮釋,但即便那個當下不明白,後來的生活也確實讓人體會到「世事變化無常」的道理。

身份的轉換、生活模式的改變、不同關係的親疏遠近、迎接不同的職場與產業乃至於整個世代氛圍的變化,其實也不用等到從學生身份畢業,這些是我們早就開始、無可避免需要去處理,或至少學著去處理的情境,而隨著我們年紀更長、處世更深、養成更多習慣後,變化為我們帶來的影響會顯得更加劇烈且衝擊。

這時,一個人「韌性」與「彈性」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心適力》這本書提出的「心適力」觀念,就是在強調這一點。
書中舉了幾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比如手機。

她提到,手機的便利讓大部分的使用者更容易建立起舒適環境,可以輕鬆聯絡到想聯繫的人、對於餐廳的營業時間和菜單可以輕鬆掌握、上路前可以得知路途和目的地的狀況,這一切功能雖然讓生活更加方便,但在無形之中也降低了我們面對意外的可能,進而導致我們處理意外的能力下降。

這些功能確實為我們省了很多心力跟麻煩,如果用這些省下的成本去進行其他的開創一定也大有裨益,但事實是我們更容易習慣舒適的模式後,就這樣放鬆下去。

另一個層面來看,社群的資訊爆炸也造成了很多人的焦慮,惟恐錯過什麼資訊導致落後時代,舉一個最近的例子就是Clubhouse引起的熱潮,多少人因為取得使用資格而安心,又多少人因為無法使用而焦慮(當然這不排除是飢餓行銷的一種),而這些焦慮又會降低我們的韌性與彈性,便好像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看完這樣的舉例是不是也覺得有點道理?

《心適力》中有更多淺顯易懂的舉例以及概念,讓讀者可以快速的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也從不同的面向提供培養「心適力」的方法。

從自我理解以及覺察開始,到帶你理解、分析情緒,然後告訴你情境、環境的重要以及帶來的影響,最後跟你分享「直覺」的養成方式,還有擁有這種直覺能夠帶來的幫助跟好處,一步一步帶你培養起「心適力」,然後以更自在的姿態面對這個世界。

書中提到的許多狀況都是人們平時也許有點感覺,但不會特別去思考、調整的部分,我覺得它協助我梳理了我很多想法跟狀況,讓我更有調整的方向。
比如前面提到的:
「沒有靈活性的毅力會讓我們走上一條哪兒也去不了的道路」
對我來說就是一次重擊。
我自詡是吃苦耐勞、很能堅持在某些事情上的人,但也常常因為這樣失去靈活性導致僵化,最後事倍功半。
我想很多人也有同樣的狀況,畢竟我們從小總是被教導要有毅力,卻鮮少人提醒我們要有彈性。

書中有許多這樣醍醐灌頂的段落和細節,我覺得是一本很適合每一年或是每個階段都重新讀一次的書;畢竟像這樣的書,你總能在每一次的閱讀中得到不同的收穫。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