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1
user-img
楊黛瑩

3則書評

3本書評分

0位追蹤者

1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3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Paul Potts / One Chance Repackage 2CD
讀者評分
5.0
|
2008/02/21

蟄居英國讀書生活時,聽聞故鄉台灣正席捲著一股「星光」熱潮-一個名喚「超級星光大道」的歌唱選秀比賽節目,奇蹟似地炒熱原本冷門的老三台週五晚的節目時段、並重溫素人登上電視螢光幕競秀歌藝、以一償成就歌星夢的遙遙宿願的綜藝節目模式。旋即,Paul Potts-這個外表怯懦平庸、一開口便以懾人心魂的歌聲收服聽者的中年男子,在當時我所置身的英國,所掀起的濤天魅力,馬上提醒著我,他就像遠方台灣親友們熱切告訴我的「楊宗緯」那樣,顛覆很多在歌壇藝界成名的先例與框架,光靠「聲音」一個強項,就能穩穩鎮住很多擺\盪於過多選擇與變化、而始終無法忠於與樂於單純傾聽及感動的耳朵。

Paul Potts,年近四旬、來自英國布里斯托的手機業務員,一個成長過程裡承受欺侮與忽略、缺乏自信與勇氣的凡夫俗子,登上英國歌唱選秀節目”Britain’s Got Talent”的舞台時,眼神中流露的羞澀與不安,加上過於普通而其貌不揚的面孔,似乎很難向眼前的評審與群眾說服-他是不只是真心愛唱歌、也是有真本事唱好歌的歌唱奇才。

不過他做到了-在第一次娓娓唱出「公主徹夜未眠」,這一首對多數毫無專業聲樂及舞台訓練的普羅大眾而言,不大可能土法煉鋼順遂唱出的歌劇詠歎調,他竟行雲流水般地唱完,唱到評審與觀眾,不是瞪大演豎直耳掩面驚嘆、就是倉皇而悲喜交集地頻拭眼角止不住的淚\…全場在他唱完後那一刻短暫的休止,爆出的瘋狂驚呼與掌聲,奠下了他可以在往後節目繼續過關斬將、征服越來越多群眾耳朵與心靈的根基。他最終拿下了節目冠軍與高額唱片約,實現了對多少自認愛唱也能唱的凡人們,可以被「簽一簽、發一發」當起發片歌星的大夢。

這張專輯裡選錄的曲目,其實不論是編曲或Paul的詮釋雙雙稱的上是中規中矩。偏向重新演繹高知名度、數不盡已被多少美聲高手們翻唱的歌劇詠歎調或電影插曲如:讓Paul在比賽舞台上風靡大家心與耳的「公主徹夜未眠」(Nessun Dorma)、歌頌一代偉大男高音的”Caruso”、前年拿下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義籍電影配樂大師Ennio Morricone為「教會」(The Mission) 譜寫的代表作”Nella Fantasia”…,其曲目性質編排的雷同,使我不禁聯想到近幾年也脫下藍領工人服、走出駐唱小酒吧一躍成為美聲歌者的另一英國歌手羅素華生(Russell Watson);但與羅素華生抑或是市場上熟悉與慣聽的幾個美聲男女暨團體相比,Paul的特出之處在於,他選擇在眾目睽睽下、以歌聲顛覆自己平庸匱乏的過往人生,為了一圓遙不可及的歌星夢而克服膽怯,這反倒使其歌聲更加懇切而激昂到、可以療癒並重新找到自我!Paul更同時讓在俗世中翻騰而渴望不凡與新鮮填補心靈空缺的世人,專心地用耳朵探尋到這一個未經雕琢而渾然天成的乾淨嗓音,是多麼難得而值得更細細傾聽與深深疼惜的一個驚喜、更是奇蹟。

在不論各種生活場域,均遭受複雜多端而虛實難分的變化而紛擾的當下,人們更期待被任何形式的、最純粹簡單的質樸美好感動與撫慰;素人的歌唱聲線一如英國的Paul Potts或是台灣的楊宗緯,他們魅力之所在,不是源自行之有素的華美行銷包裝、也不是顯赫的相關背景資歷或前輩力挺等的名牌光環,而是瞹瞹大隱於市的過人原始天賦、加以難得的一介真誠憨膽加持。也許\,回歸歌聲本質,在聽者心底所掀起的、難以平復的感動巨浪,正從世界歌壇各個角落,暗潮洶湧而來。
展開
引爆趨勢
讀者評分
5.0
|
2008/02/20

媒體人出身的Malcolm Gladwell大膽獨到地突出他敏銳深刻的觀察,他以為目前很多在世界上社會裡廣為流傳深度滲透的潮流與趨勢,其實一開始都是發自許\多微不足道的小現象。

也就是誰能夠觀察重視一些假以時日便能大成氣候的小現象,誰就能夠主導某些事情的潮流該怎麼流、流向何方。

這樣講或許\太抽象而難以理解,Malcolm在書裡翔實引證,並在舉完一個引爆關鍵的事證後,不厭其煩以:微小的病毒藉著人與人各種方式的接觸與移動、還有各種我們想不到也看不到的方式,一點一點地迅速傳播,最終會形成人人可畏卻防不勝防的大型傳染病,這樣的原理要我們牢記與堅信,所謂的流行趨勢、所謂的主流價值觀、所謂的群體意識,其實都像傳染病一般,可能最初只起源發跡於一個人的一句話、一家餐\廳、一個小社區、一件小搶案、一篇短文章...,然後靠口耳相傳、有樣學樣的模仿、網路媒體的播送...,等等方式不斷擴大,以病毒傳染或細胞分裂似的等比倍速,瘋狂而快速的在我們之間引爆成大件事大氣候--不論是好事或壞事。

例如著名的「破窗效應」理論就應證這樣的道理。一個社區只要停在路邊的一兩台車車窗被惡意打破,極快也極高可能地,和那一兩台被破壞的倒楣車同停在一排的其他車,也會相繼成為被惡意破壞的對象。相同的道理,如果是好事或是個好東西,也會在爭相走告、誠心推薦、廣告傳播等的推波助瀾下,它的好會日益好上加好,終至大家都體會了也確實相信它真的好。

我突然想到了我們所生長的台灣。

我驚訝我們小小一個地方,有那麼電視台跟其他形式的媒體,他們恰如其份地扮演著如這書中所強調的傳播者的角色,也是將小現象引爆成大氣候的、最強有力的角色。

但是他們常常在傳播的,都是一些看了會令人覺得:「哇!這個地方還真不是普通的亂!」的事件,報呀報、傳呀傳、人們聽著聽著看著看著,恐怕原本就憂鬱症的人病症加重、沒憂鬱的人久而久之在這種氛圍呼吸生活下、也得憂鬱起來了。

越多憂鬱混沌不安的情報引爆出同樣憂鬱混沌不安的情緒,一個躁動的島,就像一只裝滿滾燙沸水的鍋;島上的人們猶如鍋裡急速載浮載沈的餃子,鍋底下那澆不息滅不住的滾滾熱火,不停歇讓這一鍋過熱的躁動火上加油也似地越發躁動,可能再滾下去,燙死人的沸水禁不住這難以抵擋的難過的熱衝出了鍋,鍋裡的餃子也熬不過這過份的炙熱跳出鍋、或在鍋裡發了腫破了皮露了餡...。

誰來幫忙,把火關小一點,我們並不需要躁動的熱。或者,誰來乾脆,把這熊熊炙火撲息?

如果這書裡的道理是真,我們可以如同得了集體傳染病一樣、無止盡地憂鬱,那當然也可以,一起變快樂呀!而改變的關鍵,我想終究還是,那把火吧?!

展開
快樂學—修練幸福的24堂課
讀者評分
5.0
|
2008/01/14

【從快樂學中學快樂】
快樂,也是要學的?

沒錯,這世上很多事情都要學,不能光憑想像、單純感受、或依樣畫葫蘆-這不是學習,充其量只是「模仿」-沒有紮實而厚積薄發的經驗值為後盾、加上全心投入與潛心領略的學習,是不可能達到想攀登上的高境的。

快樂本身就是一門無止境的人生必修課,世上任憑誰都想時時刻刻達到快樂、最好是始終放身溺於快樂境地賴著走不開,但總令人徒呼負負的現實是,幾乎每個世間人常常是不得其門而入、相反地與此境地背道而馳,不斷為此發惱抓狂,焦躁疲累,然後就是在反覆且不曾消逝的嘆恨中,積壓著「快樂難得」的遺憾,終究,生命與快樂在滾滾的現實紅塵中漸行漸遠,真正的快樂,在好多人心目中,竟不得不成為人生最大的一場痴人說夢。

於是,一位高僧教人快樂,這個「外國的和尚」:讀到分子生物學博士、但放棄成為科學家選擇出家長住喜馬拉雅山區過著修行學佛生活的法國人Matthieu Ricard,在我心中,好像是真的比較會念經呢-他念的是一種名喚「快樂學」(Plaidoyer Pour le Bonheur、英文版譯名-Happiness: A Guide to Developing Life\’s Most Important Skill)的經。

經過嚴密科學領域之學術訓練的Matthieu,選擇了一條諸多凡人不會輕易踏上的路-追隨佛的腳步,遁入空門出家,這是學佛最大破大立的嚴峻途徑,三十年的一心沈潛修持,就為開闢尋覓一條目標是快樂的光明正道。也正因為它的科學背景,他以科學的角度、加上咀嚼領悟來自佛家的諸多明澈智慧,要告訴總以為快樂難得的困苦人們,不受外在影響的喜悅力,其實是可以透過人自身對腦部神經的改變得到的,也就是說,快樂不單純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能力」,就像語言能力或是任何一種專業的工作技能,需要透過想要學習的堅持、以及反覆的自我訓練鞭策,就可以熟能生巧、駕輕就熟的一種能力…

Matthieu在書裡的自序提到「…如果要得到長久的快樂,成為一種人生態度,這是一個必須學習的能力。」書中24個章節,象徵著「快樂學」這門學問的24堂必修課,第一課,他帶領「學生們」(也就是看這本書的你我),先從快樂的本質探索:想要達到快樂、得先知道快樂是甚麼?自己以為想要的快樂是真快樂嗎?假設自己以為的快樂並不能讓自己真正快樂,那真正的快樂、又會是甚麼?

再來就是一連串的心理建設,包含向內觀照自己心境與思考模式、同時向外看影響自己心境與思考模式的必要與技巧;中間當然很學術性地穿插對這樣地學快樂的質疑…不同於坊間太多只是用華麗甜蜜詞藻一味地唱高調呼口號式的勵志書,Matthieu選擇以「科學V.S.佛法」的方式去一邊領略一邊驗證而得的「道」,每字每句不單是來自參照佛法而自得的快樂心得,也是向科學與哲學等專家取經研討甚至做醫學實驗之後的報告。

很多如醍醐灌頂的癒療性的箴言躍然於書頁,我想我們何其有幸,沒有Matthieu的資質與條件去受那麼高階而完整的科學教育、也不太可能有機緣與決意去完全出家別紅塵;但卻可以向他學「快樂」。

很多好話與好觀念,只能靠自己逐頁細讀體會,並時時學習與訓練,我也還在邊讀邊學,這是一門停不下來的功\課。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