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文創聖誕市集
臺灣漫遊錄
暖心飲品大賞
能量飾品4折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品牌旗艦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抗癌小鬥士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22)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Lv.1
依據書評貢獻度、參與度
抗癌小鬥士
2
則書評
2
本書評分
1
位追蹤者
2
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2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
(可複選)
全部
中文書(2)
商業理財(2)
展開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評鑑發表
全部
有評鑑內容
只評星等、無評鑑內容
前往
第 1 頁
4
QBQ的5項修練
讀者評分
1.0
|
2008/11/11
我看《QBQ!問題背後的問題》及其續集這兩本書
個人認為QBQ立意良善,但過度僵化。
仔細想想,坊間這種激勵的書籍多如牛毛,都用一些很飄渺虛無的書名,
看了這種書,會覺得書上講的好像都對(表面效度非常高),
舉的例子也都能讓讀者產生共鳴,不過簡單來說,都接近廢話。
QBQ的精神很重要,但是看這種書的成效有多大,我實在覺得要打個大問號。
就好像熟讀公民與道德的課本,考試也考100分,
不代表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是個好公民。
QBQ的特點或許\在於生動的例子,舉了許\多顯明的例子說明:
沒有QBQ,遜!QBQ,棒!
我不敢肯定這些例子是真的還是假的,不過我們應該拿理性出來檢視,
個案研討和見證敘述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光講個案我們無法排除其他可能的合理解釋,
例如:
到底是QBQ精神可以將人們導向成功\之路?
還是剛好成功\的人都有某些QBQ的表現?
(就跟那些積極搶學區的父母想法一樣,
到底是送孩子去讀建中就會變資優生?
還是剛好建中的學生都是資優生?)
見證敘述則沒辦法釐清安慰劑效應和鮮活性的問題
安慰劑效應(如果你認為QBQ可以讓自己成功\,因為堅信自己可以成功\的信念
讓你在工作上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承受更多的痛苦、更能夠調適自己的情緒…,
那麼,你成功\的原因到底是「QBQ有用」還是「你”以為”QBQ有用」?)
「鮮活性」問題
(有QBQ精神的人並不會比較容易成功\,
但你總是對那些具QBQ精神又成功\的人特別有印象)。
但是續集改進了QBQ淪為嘴砲書的困境(雖然也沒有好多少,還是一堆狗屁故事,
每一個章節的開都幾乎都是:XX的故事,到底是讀者分享?還是作者幻想?),
就是把QBQ精神更具體化為:
「學習、負責、創意、服務、信任」五大原則。
或許\,QBQ可以再出更多續集,可能可以列出一些更具體的行為
(類似訓練評估中常提及的KPI),
讓大家按表操課,不但讓讀者更容易奉行,
作者和出版商也可以賺更多錢(笑)。
不過,重點在於,要怎麼讓大家去實行?!
好笑的是,書中本身就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續集88頁提到:要負責任,但不要過了頭,
例如:作別人分內的工作、救援表現不佳的人、
每次出了問題就說:「好吧!都是我的錯!」、
試圖自己一個人處理每一件事。
這邊就不再撰述,每一章節開頭XX的故事都犯了各種負責過頭的問題。
這時,另一個有趣的想法忽然浮現,就是「為什麼一定要有QBQ的精神?」,
姑且不論寫QBQ或要別人讀QBQ的人其心可誅,
這個行為本身就違反了所謂QBQ的精神!
(為何想要改變別人?)
另一方面,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或許\對某些人來說,認同並執行QBQ很開心,
但可以想見一定有某些人並不認同,
例如:有的人工作真的只是為了餬口,他或許\有別的生命樂趣,
那麼他何必要QBQ?
當然,作者提到所謂的「QBQ優勢」:
…運用QBQ並且實踐個人擔當的人,比起不這麼做的人更有機會成功\…
這裡牽扯更複雜的價值觀,什麼叫成功\?
升官發財?獲得更多掌聲?讓自己活的更有意義?
這些東西不只是問QBQ就可以擁有的。我當然深深認同QBQ背後的那些良善價值,
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認同的價值,像書中提到許\多熱情服務的工作人員,
如表演式的誇張行為,這可能很適合我的風格,但是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綜合來說,QBQ其實就是認知心理學上的歸因模式,
所謂歸因就是對事件發生做出解釋,
這種解讀可以統整為三大向度:內/外、獨特/一般的、穩定/不穩定,
其實QBQ就是強調思考問題時要一般性並穩定地內歸因。
這樣的思考模式若缺乏彈性和變通時很容易導致憂鬱。
這種書看完可能覺得很激勵,就好像我弟之前也也買了一本嘴砲書,
什麼XXX的氧氣值多少錢之類的吧?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最後說到學習的動力是重複
「…既然現在你已經讀完這本書,請再讀一遍。」,
為什麼要重複?因為這些內容都是老生常談,
只是用激勵,接近洗腦的文字描述呈現出來,
這種特色就是看完的感動是三分鐘熱度,
過了沒多久就會消退,所以作者才要大家一直看。
或許\有的人看完會產生頓悟,並就此洗心革面,不過我個人認為那是少數人,
大家只會看到光鮮亮麗的一面,有人創業可以賺大錢,但那絕對是少數
(當然啦!這樣引喻失義,創業不成功\的成本,
比實踐QBQ&個人擔當卻沒成功\的成本要大的多)。
話說回來,我認為QBQ也並非全無可取之處,
至少鼓勵人們將問題解決的焦點擺\在自己可以改變的部分,
以避免失去控制感,也比較能夠避免痛苦。
另外,QBQ也符合SFBT的概念,強調正向改變的可能性。
以我自己打籃球為例,隊友的配合不佳時,
我閉上嘴好好努力去搶每一個籃板,做好每一次防守,
調整我自己的打法去配合隊友,絕對比我在那邊煩躁抱怨的效果要好太多。
展開
4.5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
讀者評分
2.0
|
2007/08/01
個人認為QBQ立意良善,但過度僵化。
仔細想想,坊間這種激勵的書籍多如牛毛,都用一些很飄渺虛無的書名,看了這種書,會覺得書上講的好像都對(表面效度非常高),舉的例子也都能讓讀者產生共鳴,不過簡單來說都接近廢話,QBQ的精神很重要,但是看這種書的成效有多大,我實在覺得要打個大問號。就好像熟讀公民與道德的課本,考試也考100分,不代表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是個好公民。
QBQ的特點或許\在於生動的例子,舉了許\多顯明的例子說明沒有QBQ,遜!QBQ,棒!我不敢肯定這些例子是真的還是假的,不過我們應該拿理性出來檢視,個案研討和見證敘述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光講個案我們無法排除其他可能的合理解釋,例如:到底是QBQ精神可以將人們導向成功\之路?還是剛好成功\的人都有某些QBQ的表現?(就跟那些積極搶學區的父母想法一樣,到底是送孩子去讀建中就會變資優生?還是剛好建中的學生都是資優生?);見證敘述則沒辦法釐清安慰劑效應(如果你認為QBQ可以讓自己成功\,因為堅信自己可以成功\的信念讓你在工作上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承受更多的痛苦、更能夠調適自己的情緒…,那麼,你成功\的原因到底是「QBQ有用」還是「你”以為”QBQ有用」?)和鮮活性的問題(有QBQ精神的人並不會比較容易成功\,但你總是對那些具QBQ精神又成功\的人特別有印象)。
但是續集改進了QBQ淪為嘴砲書的困境(雖然也沒有好多少,還是一堆狗屁故事,每一個章節的開都幾乎都是:XX的故事,到底是讀者分享?還是作者幻想?),就是把QBQ精神更具體化為「學習、負責、創意、服務、信任」五大原則。或許\,QBQ可以再出更多續集,可能可以列出一些更具體的行為(類似訓練評估中常提及的KPI),讓大家按表操課,不但讓讀者更容易奉行,作者和出版商也可以賺更多錢。不過,重點來了,要怎麼讓大家去實行?!
好笑的是,書中本身就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續集88頁提到:要負責任,但不要過了頭,例如:作別人分內的工作、救援表現不佳的人、每次出了問題就說:「好吧!都是我的錯!」、試圖自己一個人處理每一件事。這邊就不再撰述,每一章節開頭XX的故事隨機地犯了各種負責過頭的錯。
一個有趣的想法忽然浮現,就是「為什麼一定要有QBQ的精神?」,姑且不論寫QBQ或要別人讀QBQ的人其心可誅,這個行為本身就違反了所謂QBQ的精神!另一方面,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或許\對某些人來說,認同並執行QBQ很開心,但可以想見一定有某些人並不認同,例如:有的人工作真的只是為了餬口,他或許\有別的生命樂趣,那麼他何必要QBQ?當然,作者提到所謂的「QBQ優勢」:…運用QBQ並且實踐個人擔當的人,比起不這麼做的人更有機會成功\…。這裡牽扯更複雜的價值觀,什麼叫成功\?升官發財?獲得更多掌聲?讓自己活的更有意義?這些東西不只是問QBQ就可以擁有的。我當然深深認同QBQ背後的那些良善價值,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認同的價值,像書中提到許\多熱情服務的工作人員,如表演式的誇張行為,這可能很適合我的風格,但是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綜合來說,QBQ其實就是認知心理學上的歸因模式,所謂歸因就是對事件發生做出解釋,這種解讀可以統整為三大向度:內/外、獨特/一般的、穩定/不穩定,其實QBQ就是強調思考問題時要一般性並穩定地內歸因。這樣的思考模式若缺乏彈性和變通時很容易導致憂鬱。
這種書看完可能覺得很激勵,就好像我弟之前也也買了一本嘴砲書,什麼XXX的氧氣值多少錢之類的吧?《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最後說到學習的動力是重複「…既然現在你已經讀完這本書,請再讀一遍。」,為什麼要重複?因為這些內容都是老生常談,只是用激勵,接近洗腦的文字描述呈現出來,這種特色就是看完的感動是三分鐘熱度,過了沒多久就會消退,所以作者才要大家一直看。或許\有的人看完會產生頓悟,並就此洗心革面,不過我個人認為那是少數人,大家只會看到光鮮亮麗的一面,有人創業可以賺大錢,但那絕對是少數(當然啦!這樣引喻失義,創業不成功\的成本比實踐QBQ&個人擔當卻沒成功\的成本要大的多)。
話說回來,我認為QBQ也並非全無可取之處,至少鼓勵人們將問題解決的焦點擺\在自己可以改變的部分,以避免失去控制感,也比較能夠避免痛苦。另外,QBQ也符合SFBT的概念,強調正向改變的可能性。以我自己打籃球為例,隊友的配合不佳時,我閉上嘴好好努力去搶每一個籃板,做好每一次防守,調整我自己的打法去配合隊友,絕對比我在那邊煩躁抱怨的效果要好太多。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