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用叛逆這個詞本身就是帶著偏見。」
「早戀,就是在家長和學校認為不該戀愛的時候戀愛。」
「很多人覺得自己很愛這個人,為這個人付出了很多,但是對方根本不這樣認為,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在用自以為是的方式愛著對方,而沒有想到對方需要什麼樣的愛。」
§一本關於孩子的青春疼痛手冊,不要用你自以為是的愛殺死了孩子§
◎父母生孩子、養孩子,就對孩子有恩了嗎?
父母不要因為生養了孩子就覺得自己對孩子有恩,孩子應該報恩。生養孩子不能對孩子形成「恩」。
有人會說:「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怎麼就形不成『恩』呢?孩子並沒有對父母這麼好!」
我想提示的是,即使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之情超過孩子對父母的好,也無法形成「恩」,因為天下幾乎所有的父母對孩子都很好。生孩子、養孩子,天底下只要是正常的父母,幾乎沒有不這麼做的。
那怎樣才能「感」得孩子報「恩」?就是你要超越一般家長的水準去愛孩子。一般家長無法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給孩子足夠的面子,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盡力幫助孩子,讓孩子每天開心、幸福地學習和生活。你能做到這些,就自然會「感」得孩子報「恩」。
◎與孩子溝通之前,先問自己,我是不是在想幫助對方?
當孩子不按照我們說的做時,不要生氣,如果孩子不做,我們不應該馬上拉下臉來,否則就是在逼著孩子接受我們的幫助,這也就不是真正的幫助了,孩子的性格就慢慢變得壓抑了。
如果家長比較強勢,有權利讓孩子閉嘴,但這會帶來太多麻煩。因為如果你已經認定是孩子錯了,他一解釋,你就覺得:「你錯了,你還要解釋?閉嘴!」當家長這樣的時候才麻煩呢,因為你在自以為是取消了孩子辯解的機會。大家想想,孩子心裡會怎樣想?
一個人有偏見、有問題很正常,但如果你又非常強勢,又認定自己是對的,根本不聽對方的話,不讓對方解釋,這才是真正致命的。我覺得我是對的,就會導致一個嚴重的問題:跟我不一樣的就是錯的。
◎孩子越不講道理的時候,越有他的道理
孩子總是貪玩、孩子總是對困難的學習有畏懼和逃避的想法、孩子總是好吃懶做,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有平庸的一面,當然你的孩子也不例外,這些都是正常的。
很多家長總是在不知不覺地貶低自己的孩子,很多時候家長會覺得孩子渾身毛病,哪都不好,見到孩子就沒好氣,只有批評。孩子總在批評和否定的環境中成長,長大了會出現什麼情況?
有的孩子回家後,能鎖上門就趕緊鎖上,避免你來騷擾。為什麼?就在於我們不接納。
只有家長學會接納孩子,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觀點,並且能夠理解他們的觀點,孩子才會願意跟家長溝通,家長才能真正幫助孩子。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根據近二十年的教育工作經驗,總結出了平等思維的「小人」理論,幫助家長更好地把握孩子的心思,知道孩子喜歡聽什麼樣的話,並幫家長反思自己在溝透過程中不經意出現的「小人自我」,使其逐漸認識到自己在溝通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出了和諧溝通三步驟─ 接納、理解、建議。透過大量詳實的案例幫助家長看到孩子如何在接納中一步步由對抗變成合作,由強硬變得柔順,看到孩子在理解(同情同理、鼓勵和愛)中變得信任我們並充滿力量,看到孩子如何接受了看似不可能接受的建議。
本書中的案例包括寫作業不專心、早戀、失戀、撒謊、偷錢、偏科、跟家長對抗、青春期叛逆、跟老師對抗、厭學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