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金庸作品集平裝版(1~36冊)

金庸作品集平裝版(1~36冊)

  • 定價:9000
  • 優惠價:9810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7650

分期價:(除不盡餘數於第一期收取) 分期說明

3期0利率每期270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博客來|2022兒童節書展特別企劃】一蔡坤霖

    文/蔡坤霖2022年03月22日

    相信每個孩子心中對未來都有一分夢想,而給孩子最棒的禮物就是啟發他們的天賦(gift),實現志趣。2022兒童月書展特別企劃「夢想作家」單元,邀請各領域專業職人從己身職涯經驗出發,以過往成長經歷及心路歷程與眾人分享,期待在屬於孩子的月份,在他們心中種下希望的種子,活出專屬自己的人生。 more
  • 【博客來|2022兒童節書展特別企劃】一龔建嘉

    文/龔建嘉2022年03月17日

    相信每個孩子心中對未來都有一分夢想,而給孩子最棒的禮物就是啟發他們的天賦(gift),實現志趣。 2022兒童月書展特別企劃「夢想作家」單元,邀請各領域專業職人從己身職涯經驗出發,以過往成長經歷及心路歷程與眾人分享,期待在屬於孩子的月份,在他們心中種下希望的種子,活出專屬自己的人生。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只要看得懂中文,不論是青少年或成人、男人或女人、企業主或上班族,都對金庸作品中的俠義傳奇、愛恨情仇與歷史趣味喜愛不已。收藏一套完整的金庸全集,不止可長期閱讀玩賞,更可代代流傳。送禮更添風雅,是與每個人一生相伴的永恆書香。
  
  從連載、出版、數次修訂、再出版,總計15部、36冊的金庸小說,幾十年來讓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沉醉其間、鑽研不倦,形成一股「金學研究」風潮;而金庸文學最獨到之處,不僅是層出不窮的朝代史地、詩詞選、經穴圖或古兵器大全等豐富知識,還有一波接一波迭宕玄奇的故事情節,以及最洗鍊優美的敘事文字。
  
  平裝版為二修版內容,江湖通稱「舊版」。金庸用十年的時間,以「刪」與「改」為原則,細細修訂原載於報紙與最初印行版本後的作品。此版本流通最久、量最大,同時也是金迷最熟悉的版本。適合第一次讀金庸,或看過新修版,想拿來比較對照一番的進階型讀者。
  
  金庸的作品一覽如下:  
  《笑傲江湖》4冊
  《天龍八部》5冊
  《倚天屠龍記》4冊
  《書劍恩仇錄》2冊
  《射鵰英雄傳》4冊
  《碧血劍》2冊
  《神鵰俠侶》4冊
  《飛狐外傳》2冊
  《雪山飛狐》1冊
  《俠客行》2冊
  《連城訣》1冊
  《鹿鼎記》5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金庸


  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一九二四年生。曾任報社記者、編譯、編輯,電影公司編劇、導演等;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創辦明報機構,出版報紙、雜誌及書籍,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後撰寫武俠小說十五部,廣受當代讀者歡迎,至今已蔚為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並興起海內外金學研究風氣。曾獲頒眾多榮銜,包括英國政府O.B.E.勳銜、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加拿大UBC大學名譽文學博士、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銜、北京大學名譽教授、日本創價大學名譽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校榮譽院士、台北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蘇州大學、華東師大等校名譽教授。現任英國牛津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拿大UBC大學文學院兼任教授、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其《金庸作品集》分由香港、台灣、廣州、新加坡/馬來西亞四地出版,有英、日、韓、泰、越、印尼等多種譯文。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29056
  • 叢書系列:金庸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44 x 32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4.0
|
2021/07/28

金庸小說本身不需要評論,我的評論是包裝。遠流的包裝就是單純將36本書,每層四本平整地放入紙箱中,沒有其他保護。由於一箱全集相當重,可能在運送過程中紙箱有些損傷,損傷內部有些書,相當可惜。希望遠流可以改進包裝
展開
user-img
5.0
|
2018/11/07

〈漫遊金庸宇宙指南:我從金庸小說之中學到的十八件事〉

一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於今年10月30日逝世。謹以此文緬懷他。也以感恩的心,向他致敬,感謝他寫下精彩作品,為我們的青春帶來啟迪、陪伴與撫慰。

身為金庸武俠迷,對於金庸先生所獲得的各種評論當中,最印象深刻、最經典的,應當是陳世驤先生寫給金庸說《天龍八部》是「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評論。這短短八個字,精簡到不能再精簡,卻一語道破、貫穿全書、詮釋無窮,甚至是金庸很時常用的一種安排。不過,再三回想起來,人生,時常不就正是這樣嗎?

屬於我的金庸「閱讀體驗」,一言以蔽之,是一種「高遠深沉、暢酣淋漓」的。在迷上美國漫畫與電影中「超級英雄」們的大學時代之前,中學時期我心中「英雄」或「超人」的形象,反倒更接近金庸筆下的「武俠」。

為了真誠的向金庸大師致敬,本篇盡量力求寫得老少咸宜、男女通吃、雅俗共賞。首先,我的整體心得是,讀《金庸》的過程中,你會為了三種原因而嘆息:驚嘆其劇情的撲朔迷離,讚嘆其世道的善惡有報,感嘆其上天的造化弄人。接下來,我將分享,我從金庸小說之中學到的十八件事。

一.人所能獲得「稱謂」與他的「道德權威」之間有其關係。之所以提「稱謂」,可不是要說什麼:如果當時有Linkedln,那麼每次群雄相聚的江湖場面上,大家一貫的自我介紹,大概就可以歸納成在介面上一欄「祖籍地址或勢力範圍/家世血統或師承流派/職稱或外號/姓氏名字」這樣的條目…這樣玩笑而已。而是發現在金庸筆下所創造的那個江湖社會中,有著某條對於安排稱謂的規則:血統、出身可以給你帶來人們稱你為「公子」、「姑娘」、「先生」、「夫人」、「前輩」等基本的『恭維』稱呼,但是「大俠」、「大師」、「高僧」、「神尼」這種舉世公認『敬佩』程度的稱呼,則需要長年身體力行,實踐「俠義」、「正道」、「佛法」才能掙得。這似乎也顯示出,那個社會,保有某種程度上「以稱謂寓褒貶」的習俗存在。

二.在以「武藝」隱喻「權力、名聲、地位」的江湖社會裡,由於過度癡迷、固執追求,因而拋妻棄子、忽略其他人生面向的人,最後常流於妻離子散、走火入魔的下場。看看《天龍八部》裡面修習「少林七十二絕技」的三位痴人、《射鵰英雄傳》裡追求《九陰真經》的狂熱眾人,即可以發現許多雷同的樣態。這樣的安排,似乎大有用來警告「工作狂」們的虛榮、狂妄、自大和短視之意味。我們從這邊可以看到,金庸對於「武功」(隱喻「權勢」)的態度:這先是從《射雕英雄傳》裡,郭靖習得《九陰真經》功夫、「降龍十八掌」等蓋世神功之後,卻對自己不能阻止命運的悲慘,而頓生「學武是為了打人殺人,看來我過去二十年全都錯了,我勤勤懇懇的苦練苦學,到頭來只有害人。早知如此,我一點武藝不會反而更好。」的幻滅時,丘處機和洪七公先後對他的指點與提醒,可以看出來。它大概可以說是一種「可為神救世,亦得成魔滅世」的有力工具。但是,它也有它的侷限。這就得看《神鵰俠侶》裡,王鐵鎗廟內,柯鎮惡對楊過說的那番「你武功再高,也只能嚇得貪生怕死之輩,難道江南六怪是受人逼供的麽?」的豪語,就可以知道光憑「以力服人」的霸道,是不足以暢行江湖、走遍天下的。

三.金庸的天道或命運觀,似乎可以用「窮達有命,福禍相生」來總結。也就是說:對各人而言,上天是公平的。福禍必等量降施。和他人相比,是無意義的。是你的,就安份接受。不願意,上天總有辦法讓你不得不接受。不是你的,就別強求。強求了,反而虛擲光陰心血卻更得不到。《天龍八部》裡虛竹的貴人運、段譽的桃花運,不敵前代罪孽的世襲。慕容復名為復國,卻實為一家野心,終是虛妄徒勞一場。蕭峰推辭權勢,更捨命以換天下太平。金庸在鋪陳《天龍八部》和《神鵰俠侶》中的主角-蕭峰和楊過,他們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命運,揭開身世之迷的帷幕,發現一直以來驅策自己的一大冤仇,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算起。又得夾在家仇與國難之間掙扎。這個當下,深有索福克勒斯《伊底帕斯王》那種希臘悲劇,經撲朔迷離的過程後、結局急轉直下…那深沉的哀慟和脫俗的命運啟示。

四.在那個戰亂的時代、變動的世界、漂泊的人生中,有許多矛盾的價值之間的掙扎和取捨。而,你,始終必須一次次面臨選擇「想成為怎樣的自己?」。喬峰、郭靖的自我認同之轉變歷程,在各時期表現出不同的道德價值順序。這不禁也讓人思考質問「一個人的價值何在?」是繫於身份?財富?力量?名聲?處心積慮、機關算盡、汲汲營營的追求...最終,如夢泡影而幻滅的人,又有多少?什麼是真正能產生巨大力量的東西?浪跡天涯的一生,能留下幾許足跡?我相信,在金庸心中的理想世界裡,一定也會同意:每個人,都可以肯定自己是天地間獨一無二的存在。而,活著,就有希望。完全活像是去聽著「五月天」的一首〈將軍令〉。

五.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人生腳本,影響不同個性在「出頭」的機會。《射鵰英雄傳》必須如郭靖之正直,勝過楊康之奸詐。《神鵰俠侶》卻必須有如楊過之機智與不羈、小龍女之單純與善良,勝過世俗禮教之陳腐、虛偽。這樣兩相映照,才能突顯出其性格之間的差異、週遭人們的尊卑意識,甚至還有民風的轉變─也就是:南宋起,宋朝漢人政權之士大夫階級,為了和北方金國爭奪中國「正統」的代表性,而推崇能將夷、夏予以區隔的『民族主義』。因此,南宋社會中的「種族意識」又再更為敏感、尖銳,而民風也較趨向於保守、拘謹、同質化高。

六.《射鵰英雄傳》的洪七公、老頑童眼中聰明伶俐的「小黃蓉」,在《神雕俠侶》的楊過的眼裡,看到的卻是心機狡猾的「郭伯母」。這差異,全看是站在誰的視角去看她。當郭伯父與郭伯母對過兒「曉以大義」、勸退龍姑娘的時候,楊過當時所感覺到的「禮教吃人」的委屈,不正是盧梭所想表達「文明讓人的善良天性墮落」的感觸嗎?而且,郭靖與黃蓉又怎麼會忘了:那些「天下悠悠之口」,大多都是善惡不分、黨同伐異、人云亦云的。楊過和喬峰在『自有定奪』的那種「獨立思考」的能力與性格上,是比較相似的。相較之下,郭靖和黃蓉不僅自己介意、行事也時常遭受到來自『公斷』的牽制,而感到動見瞻觀的不便。不過,當然,人的個性和作風,也會隨著年歲歷練,在不同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表現。這種視角切換和內心轉變的感悟,非常推薦去一讀《富蘭克林的自傳》。這本書,乍看之下,很難跟這篇文章的主題拿到一起討論。而,一般人們通常推崇閱讀的知名部分,也其中敘述關於他那一套培養美德的計劃「道德的藝術」之段落,或是教導理財的〈窮裡查年鑑〉的淵源與內容,甚至是以一種考察美國人建國前之社會風貌的第一手記錄來閱讀。但是,那樣讀的人,就錯過了一種能「感受」到一個自傳作者、世界偉人之真誠與謙虛的機會了。從中你會發現,他在晚年寫這本書時,從年輕、有記憶起的時候開始寫。寫到年輕時候結識某人,用的就是年輕時候當下的感受和評價。當時相處、共事的時候,是幼稚的因為怎樣的志趣不同、怎樣的糾紛,而給予過哪些不同的評價,甚至最後斷絕友誼和聯繫…都據實敘述記載,而不以老年的聲望來體面的虛飾過去。甚至,對自己一生致力於反對專制威權的努力,也都自認為是早年在當哥哥的學徒時候受到無理「管教」的不適感受而激發的。但是,寫到晚年時,他也早已重訪故友,彼此對於過往許多誤解與糾紛,都一笑置之,而且能較持平的看待那些人的性格和一生功過。因此,那些人在他晚年的章節中,則就又是另一個樣貌了。至於,他的哥哥和宗族親友,他晚年時即慷慨相助了。波折、壯闊的一生都闖過了,哪還會有那樣記仇和一般計較的偏狹?這就是我說的那種視角切換和內心轉變之感悟的例子。

七.「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更說得通。各種邪惡,是善念的缺乏。惡念、敵意、仇恨,來自於過去所承受過的他人之邪惡與暴行,因而使人心生報復的意圖而仿效。而,一切過程,整個就是以牙還牙、冤冤相報、孽海無涯的輪迴循環。唯有看清、看破、看開這一無常的循環而「覺悟」,充滿最大的慈悲善念之下的「寬恕」和「釋懷」,才能在肉體性鬥爭殘殺一途之外,消除邪惡、仇恨的意念。所以,環境、文化更顯關鍵。因為它會不斷提醒某些特定訊息,左右人的意念。我們看看喬峰、郭靖,他們大有可以像蕭遠山那樣報復得理直氣壯,但是他們沒有。他們最後推辭富貴榮華、犧牲性命以保天下蒼生。原因何在?這才是重點啊!尤其,是那被誤解到幾乎成為「人人得而誅之的惡賊」卻百口莫辯的喬峰,他所遭受到的待遇,堪比西方那個被族人判處公開放逐、鄙視唾棄、迴避忽略的史賓諾莎。他們都被自己最崇敬、深信不移的人事物所背叛,有十足的理由,可以合情合理的成憤世嫉俗的人。但是,他們沒有。他們心中依然保持著,對於世人的愛。就像史賓諾莎所留下的那句深沉的勉勵「不要哭,不要笑,要理解。」一樣。

八.「外在」與「內在」之間的選擇:儒家、法家的價值觀,過於強調忠孝節義、經世濟民、「情緒勒索」,那種對於人民思想上的固執和控制欲太強。需要以佛教、道家的那種無常、無為的接受、順從、柔韌的「自然主義」與「保守主義」來協調。看看那些繼承復國遺志、報仇遺命的少年角色們,為了這與生俱來、無從推託、不容質疑的責任,耗費大半輩子的光陰、心力,最終,都活成了怎麼樣的一生呢?人生當中的許多事是否本來就徒勞無功?不計目標的努力是否是必須的?每個人,都應有屬於他的選擇。你是要選擇「外在的」還是「內在的」來做為支撐自己存在、奮鬥的根據?我想,若這麼概括,金庸一定會同意:你想在天地之間留下的,若是外在的事業、功績,實在需要天賦與際遇的配合,而且將在身後轉瞬即逝。但是,你也不是無力可施。你會留下的,還有某些內在的價值與精神力量的力量。它們將昭顯在和你相處過的人們的心智裡,對你言行處事的記憶深處中。因此,精神、風範都是不死的。不,不只是不死而已,而是就像《解憂雜貨店》裡面英年早逝的「魚店音樂人」松岡克郎的經歷一樣:他的音樂之路,走得崎嶇、不得志,但仍不忘去孤兒院做慈善服務,演奏音樂與歌唱陪孩童度過聖誕節。在夜晚一場意外的火災裡,他衝入火場救出一個受困的小男童,然而過程間他被梁柱壓倒,最後被火舌吞沒,命喪火場當中。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想起父親那「去留下自己奮鬥的足跡吧!」的教誨與囑咐,自問到:「我這樣算是留下足跡了嗎?雖然只是一場敗仗。」帶著那一點遺憾、愧疚,卻毫無後悔的死去。火場外,小男童的姊姊,那封閉心靈、直到被松岡克郎以音樂撥去陰霾的小女孩,望著這一幕哭喊……長大之後,她成為知名音樂人,不停的傳唱著當年松岡克郎帶給她感動的那首歌─〈重生〉。是的,精神和風範的延續方式就是這樣,「重生」。

九.中華式傳統的交際禮儀、談判方式、社交技巧=『套關係』。性別,也有用?:從《神雕俠侶》裡面,郭靖和楊過一同應邀前去蒙古陣營大帳,向忽必烈要求領回,因為討郭芙賞識,所以昨夜潛入大營刺殺忽必烈,卻因技不如人而被擒獲的武氏兄弟的時候,那段“…忽必烈下座相迎,一揖到地,說道:「先王在日,時常言及郭靖叔叔英雄大義,小侄仰仰慕無已,日來得睹尊顏,實慰生平之願。」郭靖了一揖,說道:「拖雷安答和我情逾骨肉,我幼時母子倆托庇成吉思汗麾下,極仗令尊照拂。令尊英年,如日方中,不意忽爾謝世,令人思之神傷。」…”即可看見這樣的場面。不過,郭靖馬上就告訴忽必烈,自己為了宋國百姓,即使刺殺托雷也是敢下得了手的。去打消忽必烈想靠這點去說服他的念頭。可是,緊接著忽必烈先是提了一下郭靖也不得不同意的「趙宋無道」政治事實,之後又再由於華夏地區的文化近似性,而引了《老子》「民貴君輕」的概念,來替自己蒙古那相對扁平的社會,征服腐敗南朝的行為做合理化,辯稱是解放人民。至此,我們可以看到的,除了郭靖與忽必烈的談判過招﹝「找尋彼此的共同之處」﹞之外,我們還可以思考兩件事:一是許多社會學家告訴我們「身份資本,會帶來更多身份資本」的生涯規劃建議,是有一定程度根據的。所以,「斜槓青年」式的探索、開發,真的值得嘗試。二是庶民傳統上所講的「人情債」﹝或「情感帳戶」﹞的確是個很有寓意和指引作用的好比喻。它能很形象的提醒我們去管理自已各種「社會關係」的品質、平衡或取捨。這些,都動態的在影響著我們日常溝通、協商時的優劣形勢。在金庸武俠當中,於進行談判或說服時,另有奇效的一張牌,是「性別」。例如,當某男性角色想行俠仗義的拯救某女性角色,但武藝尚不足以寡擊眾的時候,就會慷慨陳詞:「今日,各位這般合力欺負一個小姑娘/婦道人家,算什麼好漢?難道,就不怕他日行走江湖,遭天下英雄豪傑們笑話嗎?」來做『情緒勒索』。或者,當女性角色不想受其男性伴侶的「牽連」而捲入恩怨禍事的時候,也會自稱為「婦道人家」來做一番「不管這事」的暗示之『切割』對應。另外,當女性角色們「因為性別而不能承獲某些託付而自責」或是「自認不足以獲得某些賞賜禮遇而委婉推辭」的時候,則會自怨「女流之輩」或謙稱「小女子」。此外,會開口閉口就自稱「本姑娘」、「本小姐」而不用『謙稱』的女性角色,其實就也就像開口閉口就自稱「本公子」、「老子」的男性角色一樣,就是粗俗、無禮、傲慢、甚至無知的愚蠢配角。至於,為何這背後「男尊女卑」的風氣是自宋代而起?就個人淺薄的歷史底蘊,以今日這個崇尚理性、科學、經濟的時代所重視的角度來解釋,大致應該是:傳統華夏地區,自秦漢起至隋唐止,兩個大統一帝國時期之版圖內的總人口,大約在4000萬到6000萬之間消長。其間,昇平盛世之時,也不過7000萬至8000萬左右。在此同時,文化的重心,當然也因北方戰亂、隨著皇室『南渡』的關係,而由北往南轉移。大致是依序從秦淮流域、黃河流域,轉往長江流域、華南沿海,甚至是南洋。北宋期間,人口規模正式超過一億人。要養活這樣規模的人口,自然需要有更高效率的糧食生產模式來支撐。所以,宋代開始推廣「精耕細作」得稻作農耕。但,由於這種農耕模式,其使用的農具和作業量,對於從業者的肌力和耐力都很有要求。兩性生理體質上的差別,決定了男性更適合在此模式下發揮效率。男性自此掌握了家戶的「經濟來源」,因而使「男尊女卑」的性別不平等之基礎形成。這個說法,否定了那些「以歷史上不同性別所成就事業之數量落差,來斷定性別之間有心智能力上的高低落差」的偏見言論,認為只是「不同性別,他們與當時技術模式的配合上,有不同的效率而造成的結果」而已。也算是補正了傳統觀點,以為都是「士大夫階級的文化宣傳而導致」的疏漏。或許,反而更是因為,與此同時的,文化重心的南移,所以才讓有別於北方小麥農作區的南方農耕區的場景、家庭與性別觀,被帶入書寫領域成為論述主題之一,並流傳下去。這才是士大夫、文化人階級所產生到的作用。曾經有嘗試過好好寫點有邏輯、感情和說服力的嚴謹文章或議題專書的人,才會知道,缺乏體驗、素材而要憑空架構,一個跟自己當下所處的時空環境完全不一樣的社會…那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順帶一提,其實,先秦思想典籍當中論述的本意,關於性別的部份,也不是要宣揚歧視和偏見的。而是在描述當時環境下的事實。用「歷史意識」去還原、理解:被與「小人」並列的「女子」,其實是指「缺乏受教育機會而無法啟發心智的人」。當我們同時把「小人」還原為「社會經濟地位較低落且缺乏教育的勞動者」,則言論的本意所指的族群和思想家本身,即都有了不同的樣貌和心態了。甚至,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之下,不同階級的差別待遇,被視為理所當然、無庸置疑的。思想家們的言論,的確受制於某些他們無法超越的時代框架所侷限。這些,都是歷史的缺憾,卻也是事實。我們不該「以今非古」,也不該「貴古賤今」,更不該「畫地自限」。只要繼續努力消弭偏見、開發心智、多元平等,人類的創造力和生產力將能提昇到極致。

十.最深刻、持久的「學習」,必是帶有「情緒」的去投入,才能有夠強的動力。在承接前段《神雕俠侶》中郭靖帶著楊過前去蒙古大帳與忽必烈談判的時候,由於此時的郭靖,已經是熟讀《武穆遺書》了。除了本身的武術之外,也藉以學到韜略戰陣、調兵遣將。但,由於這些思想是以文章來傳授,所以不僅學到了「方法」,也學到了「目的」。不免也染上「忠君報國」、「民族大義」的道德意識。在見識過蒙古人那種於艱困環境遺留下的野蠻麻木,以及那種習慣的用「圍獵」的心態來打仗、殺人不眨眼的屠城行徑之後,直接撕破臉的痛罵:「住了!你蒙古兵侵宋以來,殘民之逞,白骨為墟,血流成河。我大宋百姓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性命送在你蒙古兵刀箭之下,說什麼弔民伐罪,解民倒懸?」 。這邊,對照上段,我們會發現,可以領悟的是:學習,若要得到真髓、內化,絕不能只是安靜輕鬆的背誦一堆詞韻堆砌的空口白話而已。基本上,師生之間,可以說是,要先有相近似的「價值觀」為基礎,才會有同樣的感知、同樣的認同、同樣的目的。學生﹝讀者﹞如果分不清楚各部份的輕重緩急,還有老師﹝作者﹞當下判斷背後的因果假設,就缺乏鑑別、分析、詮釋、變通的能力…也就是『識貨』的眼光。也就是說,效果最好的學習來自積極的模仿參與,積極的模仿參與來自相同的嚮往與真誠的欣賞。忽必烈的引文只是表面說詞,郭靖的陳述才是真的信念。

十一.當「文化迷思」加上「他心問題」,你以為的,只是你以為。《神雕俠侶》中,在襄陽城下過招三箭的段落裡,忽必烈的誤解,替楊過拯救郭靖於金輪大王之手時,做了一番辯解。其實,楊過是不忍下手殺郭靖,而忽必烈卻揣測那是「料那楊過是要手刃郭靖,為父報仇,不願假手於人。」的一種自尊心與中華文化的某種「實現」有關。在這邊,表現出了異軍突起的蒙古游牧民族,對於儒家文化的漢人的一種「文化迷思」成見。另一個類似的情況,發生在《天龍八部》裡面,當蕭氏父子、慕容氏父子、鳩摩智五人於少林寺藏經閣中對峙時,眾人居然能夠聽慕容博的「買賣」提議,蕭遠山當下還拿不定主意,直到被漢化最深的蕭峰以「不行!殺母大仇,豈可當作買賣交易?此仇能報便報,如不能報,則我父子畢命於此便了。這等骯髒之事,豈是我蕭氏父子所屑為?」 的嚴正反駁為止。不過,其實說來,蕭遠山也有同樣傾向,在他初次公佈自己身份,並且隨後承認自己就是殺害喬氏夫婦的「大惡人」的時候,所憤恨的說出那句:「你是我的親生孩兒,本來我父子夫婦一家團聚,何等快樂?可是這些南朝武人將我契丹人看作豬狗不如,動不動便橫加殺戳,將我孩兒搶了,去交給別人,當作他的孩兒。那喬氏夫婦冒充是你父母,既奪了我的天倫之樂,又不跟你說明真相,那便該死。」的時候,可曾又有比較來得人性溫情了?對於「南朝人」的判斷又可算有客觀嗎?於是面對蕭遠山這般「理直氣壯」的報復與惡行,現場眾人馬上面臨「道德判斷」的考驗情境,結論則是「過去的確是錯怪了蕭峰。但他父子同體,是老子作的惡,怪在兒子頭上,也沒什麼不該。」最後,蕭峰真的不愧是頂天立地的大俠,一句「這些人既是爹爹所殺,便和孩兒所殺沒有分別,孩兒一直擔負著這名聲,卻也不枉了。」一句話,概括承擔,天經地義,毫無怨尤,俯仰無愧。至此,我才見識而確信:風格飄逸、神采飛揚的,不算是「瀟灑」,能像蕭峰這樣泰然鎮定、舉重若輕的,去承受造化弄人的橫逆與劫難,才是真的「瀟灑」!從這些跡象,我們可以看出:在當時東亞的民族國家局勢之下,漢人與外國人之間,對於儒家的禮義、天道,有著不同程度的認識與遵從。在做「道德判斷」時,對象的『族籍』,似乎是一個會對於「是否該用相同一套標準來衡量?」產生困惑和疑慮的因素。這些,似乎不是掃地僧的一句「南朝的文采風流」就可以完整捕捉涵蓋的。

十二.重新思考家庭關係對人格的影響,擴大定義範圍、開放迎接新型態:天性難改。後天品德,單憑家教、祖訓,尚不足以傳承。修養來自親身歷練。郭靖、黃蓉的女兒郭芙,任性、莽撞,又愛逞口舌之快。可以說,當黃蓉的聰明和郭靖的固執,搭配得不融洽的時候,那個綜合體,就是郭芙。過於寵溺女兒的郭靖、黃蓉,總是拿這樣的她沒辦法。這對父母,特別對於女兒,小地方都處理不好,大至論及婚嫁和闖禍傷人,也都是基於對楊家的愧疚、補償和粗魯死板的公平報應的方式來處理。說穿了,人無完人,為的「大局」也只是「面子」、「風評」,當事人的「心意」可曾好好了解過?從「郭家嫁女兒」這個角度切入,去觀察歷史上宋朝「男尊女卑」的風氣流弊,是個很經典、值得玩味的「家庭關係」題目。為什麼?因為郭靖雖是宋人,但自小成長的家庭環境是蒙古式的,而黃蓉雖然也無疑是宋人,但是她的爸爸是「漠視世俗禮教」的「東邪」黃藥師。此外,兩人都是「單親家庭」,而且缺乏的剛好就是其對應性別的家長。但是,正是這樣的「不同流俗」、有主見、不跟風的家長,讓他們的孩子們各自有機會擺脫一般世俗「習以為常」的習尚陋俗。最後,兩人都是光明磊落、眾望所歸的一代俠侶。所以,家庭的定義,不止於血緣父母,而是應該擴大範圍,把孩子童年時所一同協助養育的成年人都包含進去。在郭靖與黃蓉的例子之下,即是江南六怪與洪七公。我們在這邊頂多稍為推論:郭家夫妻可能因為了彌補自己童年的缺憾,而對於兒女略微的嬌慣寵溺。此外,由於一個是天下大一大幫主、一個是武林盟主兼前線指揮官,兩人都外務繁忙,長期缺乏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溝通的時間,所以彼此不夠了解而且有代溝。誤以為自己可以搓合楊過和女兒郭芙,即是一個欠缺了解、過度簡化、忽略情感而搞出的一個鬧劇插曲。但是,這些也無傷大雅。家長只要「夠好」─情緒穩定、有經濟基礎、原則明確、言行如一,就可以了。結果證實,他們的兒女個個成材、一門忠烈,而且還一齊成就了那個民族意識濃烈的保守時代下,極其罕見的「跨文化家族」。獨步超前了時代不知幾許百年!

十三.金庸的感情觀─「女生不該用追的?」:比起像游坦之那樣癡情而愚蠢,喬峰、歐陽鋒、慕容復的伴侶都愛他們愛到願意為他們而死,他們何曾追求過?郭靖、楊過、張無忌的緣份,何曾是刻意追求的?武敦儒、武修文兄弟為了爭取青睞,冒死立功之急切,之後還不是各自情歸耶律燕和完顏萍嗎?段譽基本上是浪漫,只是『衰』而已,即使被下春藥,也把持住沒做敗壞門風的事。真的要說『渣』的,也是他老爸「大理鎮南王」段正淳。當然,金庸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醒:基本上太感情用事、愛翻舊帳又互相較勁的,性格都會惡化,而且下場不會太好。李莫愁、裘千尺、李秋水、康敏等就是例子。楊過嘛,專情,但不白癡。他的一生,除了情愛之外,還有「報仇」的目標。狂,只因為不願被世俗禮教拘束。師徒相戀,但不僅沒有為惡且行俠仗義。甚至,多少可以用一點「伊底帕斯」的角度去理解。這樣,對於楊過、該齣希臘悲劇、同名的依戀傾向,都能有更深的理解。那,我們反過來問,喬峰、郭靖、張無忌,除了是主角之外,有什麼共通之處?共有三點:一.明確堅定:變故時豁達,取捨時俐落,始終不變的是不因對象而改變的真誠。他們有目標。即使難免幻滅,仍然充滿希望、鬥志和活力。二.獨具慧眼:他們看人,都先看對方光明的一面,感情對象也是。三.專情投入:珍惜緣份、把握機會、當下專注。引申推論,金庸看待「感情在人生終該占多少份量?」這個問題的態度:運用一生的方式有很多種。每一件事情,各自可已有相對應的輕重緩急。每個時期的你,會有不同的眼光,注意不同的事、欣賞不同的人。你隨著經歷、見識而改變,同時他人也是如此。不懂得如何把注意力和生活重心,放置在自己所能控制的範圍內,而要追逐他人那善變的好惡與認同…這無疑將是不智的、虛妄的、愚蠢的、悲哀的。你不能控制他人是否喜歡你,你只能成為對自己問心無愧及值得被愛的人。或許,人的確有其天性。那些在歲月淘洗之下仍不失去的某種深刻本質,這將在長遠的尺度上決定任何關係的品質。但,承諾與修為的自發性改進之力量的作用空間也很大。所以,我們可以看見,在既弄人又公平的命運面前,一代代夥伴和伴侶,縱使遭逢同樣的形勢、際遇、誤解和抉擇,但最終都會得到應得的報償或評價。總之,用比喻的方式,或許我們可以說:金庸式的戀愛,很「斯多葛」─你在感情當中,唯一所能控制的,就是你自己而已,不多也不少。唯一所能得到的報償,就是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配得上所承之愛的」而已,不增不減。想必,寫下《道德情操論》的亞當.斯密,他也會對這樣去投入戀愛的方式,深表認同吧!

十四.「正派即善,反派即惡?」:在這邊將以對比完顏洪烈和丘處機來凸顯論證。完顏洪烈,是一個形勢所迫、人性使然的反派。作為《射鵰英雄傳》開場事件的始作俑者,似乎無疑就註定是反派。但是,若我們放下正邪對立和主角視角再去看,他的惡,能是最大的嗎?兇狠與歐陽鋒相比如何?蠻橫與裘千仞相比如何?貪淫與歐陽克相比如何?奸詐與楊康相比如何?殘暴與成吉思汗相比如何?他甚至文韜武略、忠君愛民、感情專一、豁達大度、一諾千金、禮賢下士、身先士卒…各種領袖素質可都俱備。不知比段正淳、慕容博之流來得優秀多少了。只因為他是金人,又愛上那個當他身受重傷時救過一命的美貌農婦,並且設計奪人所愛,所以才成為反派。但,這些又豈能多麼苛責?他本是金人,還是皇室,效忠於國本是天經地義的事。北方草原遊牧民族之間的搶奪牲口、劫掠妻女,也是習以為常的。至於,對於那奪來的農婦,他做為王爺,能沒有妾室、專一廝守十八年,豈是好色而無情之人會做的事?甚至,一併連把楊康都視如己出,堅信不移。那豁達和氣度,豈是用愛屋及烏或慧眼惜才就能解釋盡的?在那樣戰亂的時代,同他那樣外族的血統、皇室的身份,再壞十倍的豪強,不知有多少。但,他不屑於和那些同流合汙。這是金庸為我們刻劃出一個別具高度的反派。論其王侯將帥之氣度,比起耶律洪基、成吉思汗、忽必烈也絲毫不遜色。推測他身邊也應有一群如蕭峰的「燕雲十八騎」一般的敢死之士,史上留名的金國「忠孝軍」就是該由這樣的將帥來統領指揮。若不是宋蒙聯盟的外交形勢所逼,單憑蒙古鐵騎的蠻勇或岳鄂王的韜略之其一,都是不足以扳倒這樣的人所統御的國家的。丘處機,是一個武藝、權勢、聲名各方面都享有成就的幸運角色。他是我特別注意到的一個角色。他對於故事整體發展、郭楊兩家命運的影響不小。前後期的個性和形像稍有轉變。不變的是,他在那戰爭動亂時代、整體悲劇性氣氛、許多角色都面臨國破家亡之痛的故事主調之外,總是有著那麼一點份外的幸運。年輕時好鬥卻也豪邁,年老時威嚴卻又圓滑─指點著那因為誤殺孫婆婆而被小龍女纏鬥又說得難以自容而差點要自刎的郝大通耍起無賴:「勝負乃是常事,苦是打個敗仗就得抹脖子,你師哥再有十八顆腦袋也都割完啦。」年輕時,行走江湖,與人打鬥結怨,人都為其辯護為宣揚威名、替天行道、為民除害。一般俠客在行俠仗義、拔刀相助之時,還沒能講得這麼充分正當、無庸置疑呢。因收楊康為徒,而受完顏皇室禮遇,但卻不算賣國求榮,甚至為其辯護為維護道統、弘揚道法。因為承恩師王重陽盛名餘蔭,令江湖豪傑有一份敬意;因為教眾信徒成千上萬,而成為南宋、金朝、蒙古各世俗政權君王不可忽視的禮遇對象。在他人生當中,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道士也是出家修行的,當然不能享天倫之樂。因而,對他們而言,拜師收徒,是堪比決定親子關係、生活起居的大事。偏偏,他即使是已拜得王重陽為師,一手教出的徒弟,卻有像楊康、甄志丙這般不肖之流。讓他留下了一生的遺憾、汙點和陰影。甚至,還要承受楊過和師叔「老頑童」周伯通大半輩子的說嘴、挑釁和胡鬧。但,基本上他的衰運也不過就這些。大致可以說是,因為他在全真教得涉外衝突中無役不與。而,全真教之「道」,顯然似乎又比逍遙派的「道」,來得更正派許多。從這一點中,我們可以發現,全真教的戒律要求和整體氛圍,不像少林寺那樣拘謹森嚴,也不至於像逍遙派那樣率性而為。在亂世中,可堪稱是安定人心的一股力量。這些道士的社會意義,比喻以西方歷史,類似中古、近代歐洲戰亂中的教會教士。是世俗政權以外的另一種維護秩序的公認力量。是要求實踐但不拘泥理論,積極入世服務的那種開明派別。從這之中,我們多少可以看出,金庸對於道家或道教,在古代中國社會的一種態度和評價。全真教為什麼是這個定位?因為它的創教祖師是王重陽啊!王重陽何許人也?他可就是一個行走天涯,有愛恨情仇,嚐過人世間酸甜苦辣,獲得淋漓盡致的人。這樣的人,就像是那些「經辦過事業的政治家」和「當過官的經濟學家」一樣:他們懂得「形上理論體系」與「具體實踐體驗」之間的那一道「鴻溝」,以及在這個灰色地帶中間、具有關鍵性作用的「人性」是怎麼個樣貌。因此,我們即可知道,王重陽大概是一個像李白、王維之類的風采氣度。對比西方,大概是寫《懺悔錄》的聖奧古斯丁。這樣的人,若有幸生於承平時期,定是宛如凱因斯一般的「治世能臣」。回到本段主旨,我不知道多少人讀金庸武俠的過程當中,會像我這樣把完顏洪烈和丘處機做對比,但是藉此我們可以思考:一個人的成敗功過,哪些是他與生俱來、不容置疑的?而哪些又是他因果造化、咎由自取的?這樣的推論又合理嗎?

十五.一個群體,從它產生出首領的方式,即可知道內部的成員們所共同注重的是什麼。在過程當中了,即是看各個人選如何與對手斡旋、說服群眾支持,用以做爲一種群體的辨證。這些事蹟,也都會成為該首領日後對內領導和對外交涉時的權威基礎與談判籌碼。我們可以看見,星宿派那種低水準的派系,首領之位,就是打一架,看誰武功較高來決定的。難怪註定是個低水準又短命的派系。但是,在此並不代表,同樣以武功較量來決定首領的丐幫,會有一樣的命運。為什麼?因為,丐幫多出了「思想」層面的東西─民族大義、仁義、信用等等,做為另一種考核,維護了一定的底線。我們也可以看到,每當丐幫棄守這個底線的時候,就是內部分裂、動亂,對外氣勢提不起來的時候。而當這個制度運作得最佳的時候,就是喬峰、洪七公、黃蓉接掌並且聲勢鼎盛的時候。看來在前現代東亞的這一大群「無產階級群眾」,並不必然要表現出像那些近代西方社會學家所描述的那樣嘛。一個人社會上的經濟條件,跟他的內在道德品質,不一定有必然的關係。與前兩者相較之下,「珍瓏棋局」是何等壯觀的場面?換作是今天,就是…一間像通用、奇異或IBM那樣歷史留名且名列美國財星五百榜上的偉大企業。因為部門主管丁春秋帶走一部份機密技術和人才,在同產業內開了一間作風張揚的新創公司,而流失了大半市場。丁老闆公開發言歧視聳動、撕裂社會,其職員私生活中皆高傲自大、蠻橫無理。破壞了整個產業的形象,引起社會的輿論。做為過去曾是產業標竿、如今因自己年事已高而欲振乏力的老董無涯子,請自己一手帶大的老總蘇星河,廣發英雄帖邀請函、對外招募CEO,而舉辦精心設計的「徵選測驗」。目的是要從中挑選出在IQ、EQ、道德、專業、健康、儀表各方面上都優質的全才。沒想到,參與者無一通過,反而在因緣際會下,被一個CEO的隨行助理虛竹給破解了。無涯子老董只好認命的把自己繼任以來的備忘錄、專利技術機密文件、股份和資產,都過繼給虛竹,並且告訴虛竹可以去找當年與他共同接班的經營階層主管,請教更貼近作業現場的Know-How,這樣「轉型再造」之後,就能把「星宿科技」幹掉,重振「逍遙國際」的雄風。…這樣子的一段故事。

十六.「金庸以什麼打造武俠世界?」,從「知識管理」角度剖析金庸之博學思想:個人認為,概略觀之,至少包含三種類型的知識。A.學術的:1.中醫的系統2.近代的能量理論3.兵器的種類4.冶金的知識5.地理的氣候6.武學的流派7.宗教的淵源8.民族的遷徙9.各地的習俗10.野史的軼事。B.文學的:要有描寫這些山水、衣著、面貌、動作以及內心情緒和思維的細膩文筆和平仄韻律的造詣。C.藝術的:要能夠調合希臘悲劇命運弄人的「命運觀」和中國善惡有報的「天道觀」,合於一具戲劇性有能寓人性、義理的情節當中。因為我們生在金庸已打造完成,或著可說是「後金庸」的時代,所以我們時常忘記,在半世紀之前的人們,他們眼中的武術,根我們現今直覺想像的,是不一樣的。他們也懂「氣」、「風水」、「陰陽」、「內傷」或「經脈」之類的概念,但是「內功」和「心法」等則是金庸和其同時代的大師們一起搭建出來的後設、虛構的系統。也就是說,在此之前,人們提到「氣」,除了想到地理的風水特性、人的氣質和精神狀態之外,在武術上,頂多僅是一種在肢體作物理性接觸時,增加承受度或破壞力的能量。運用至極致,也不過「鐵砂掌」、「金鐘罩」之類的。他們無法想像出,憑空撥劃幾下就變出『空氣牆』、推動手掌可以放射出帶有質量或壓力的『衝擊波』,這樣的境界。

十七.「金庸武俠的形象,如何隨著時代而得到不斷的翻新、改編、詮釋?」:若我們對比金庸武俠影視作品的早年版和近期版,我們會發現,劇組將武功呈現於視覺的方式,是不斷與時俱進的。他們大概也和觀眾一樣,受同時代的歐美科幻電影和日本動畫的影響:要放射出能量體,就必先有一個聚集的動作。放射出的衝擊波,在壓力和折射率上皆與大氣不同,而呈現不透明、有淡顏色的可見波動。衝擊,除了波動之外,也可能以光束的型態呈現。衝擊力量的抵達位置,憑使用者的意念控制,不是死板的依照距離而遞減或下墜。來自相互對立方向的兩股等量的衝擊相碰時,不會抵消或削弱,而是像液態水流一樣匯合,並依靠使用者繼續提供能量的增減而影響其支撐力。受擊的目標,若是固態、礦物則爆裂,若是人類則外表無傷、內臟受損。其內部受傷,必以口部吐出血液為徵狀。承受時所倚靠的平面,必留下局部經壓力而產生的凹陷。打鬥或逃跑等移動時,若動作非常快速,則必以殘影或分身等視覺暫留之假象來呈現。以上這些,大致是一路從爆破、光束、殘影和波動,這樣的順序上依序發明和運用的。我們甚至可以發現,配樂方面,片頭主題曲的曲風,也從正氣凜然的轉變為抒情輕搖滾的風格。插曲配樂出現的時機和數量也變多了,似乎可朝一個主角配一首歌的歌劇方向前進。

十八.我對於金庸小說曾經有過最『ㄎㄧㄤ』的誤解、幻想與期望:在大學時首度得知,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就是波斯祆教創教主「瑣羅亞斯德」,而明教即是波斯祆教的中國支派﹝摩尼教﹞。一度曾幻想:難道,查拉圖斯特拉下山傳道之前,是否就是在修煉「乾坤大挪移」?他身懷這般蓋世神功,當他在對著人們說「我來教你們什麼是超人!」的時候,想必一定非常有說服力。還是說,明教內部流傳著記有查拉圖斯特拉的語錄教誨,所以導致明教才有異於常人的言行和活動?果真如此的話,應該是明教的小夥伴們人手一人發一本《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來讀,導至怯弱的漢人各個都狂暴起來,鬥志滿滿的去和朱元璋軍隊一起驅除韃虜吧。後來才知道,這是一場搞笑的誤會:《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尼采託名、投射、虛構出來的哲學寓言,用以宣導其哲學。託其人名是為一種象徵,隱喻他的哲學在思想史上的關鍵地位,以及他心中的「超人」的樣貌。如果能回到過去採訪本人,瑣羅雅斯德一定表示澄清:「尼采腦補又造謠,我才沒有這樣說。」而明教雖為祆教一流派,但傳來中土已久,過程中融合了不少道家、佛教、基督教的思想,已和在波斯原創時有了很不同的樣貌了。且「乾坤大挪移」雖說是鎮教神功,但也不是創始以來即有的,而是「山中老人霍山」發明之後才有的。我還曾經略帶挑釁的問了幾個英文造詣很好的朋友,跟他們打賭翻譯不出我挑的這些金庸武功:「乾坤大挪移」、「黯然銷魂掌」、「凌波微步」、「空明拳」、「逍遙御風」、「小無相功」。藉以產生了些有趣的對話,也學到些許不同的英文詞彙和知識。除了上述真的太難翻的,我想在金庸裡面其他更普遍出現,也較淺薄的概念:江湖、俠義、劫數、孽緣、業報、紅塵、內力、武藝…應該才是目前大家比較想要、且也較可行找到相對應概念的翻譯目標吧。

行文至此,甚是慚愧,因為年資尚淺,無緣得到「金學」的純正真傳,只好取法他徑的妄自揣摩。或許會讓各位前輩級讀者們見笑,就還請多多包涵與指點了。在這篇文章裡,我試圖匯通古今中外的例子,去把中華古典素材的通俗運用範圍,推進到我力所能及的極限。想證明,前輩大師們遺留給我們的文創資源,還有多麼豐富。正待我們學習運用。希望「古為今用」做法,不會被嫌「匠氣太重」。也向文藝圈「野人獻曝」,希望我能盡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激勵出純正大師們的動力,寫出更多歎為觀止、正宗博大的「金學」,讓我相形見絀、甘拜下風。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18/03/19

金庸不愧為武俠小說之大家,作品不但考究其真實的歷史背景以及典故,在劇情的鋪陳上也十分重視伏筆的呼應,經常讓讀者有「前有此因,故得此果」的恍然大悟之感。

而其中我最推薦的是射鵰三部曲,第一部講忠孝家國,第二部談男女情愛,第三部論教派正邪,部部都十分發人深省,郭靖的忠君愛國作者刻劃頗深,俠之大者,固然當之無愧,但其這樣性格在某些時候,卻反而顯得迂腐而不知變通,比如當時郭芙斬了楊過右臂,他竟便要親手讓女兒也砍下一隻手以還楊過,未免有點近乎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蠻幹了。

至於楊過則除了貫串情字,還像是郭靖的鏡子一般。如果說郭靖忠厚老實,站著理字走遍天下,那楊過就是至情至性,為了情字反抗世界。

而張無忌則是整篇以教派之爭,寫出正義的說不定才是邪惡,邪惡的也許會是正義。

金庸帶給我們的種種反思,不僅讓其武俠小說的地位無人能望其項背,也使我們能在其作品中得到樂趣以及種種反思。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村上春樹《城與不確定的牆 (電子書)》我多麼強烈地想要進到那座城,想去那裡見真正的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