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無可救藥的樂觀小貓
你當然看過夾腳拖,可是穿這雙夾腳拖的傢伙身上有著聽說是接近S這個字型的側彎脊椎。她可以把一條魚煎成像是在兩車相撞爆炸後撿起來放在盤子上端給你相驗的一種死狀,但自己在「啊呀……啊呀……」之後,還是興沖沖地說:「還好頭還連著……」她敢煎魚、敢往前途的側面跳過去、敢做生活實驗!
看著這書,你或許就想出門去了,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的傢伙分享夏天的快意人生。
王小棣(知名導演)
推薦序2
尋獸啟事
你一定在台北見過這隻小獸。
在W Hotel人潮洶湧的Woo Bar裡,在天下雜誌五月份的封面故事裡,或者就在距離你家不遠處的那個捷運站入口。
穿著得宜,行止得宜,長相得宜,也領了一份得宜的薪水。
輕微憂鬱,但發作時安靜並不惱人,經常逛書店,不自覺被《讓天賦自由》或《一個新世界》這類書名吸引,而轉過身,會在聽見某一首歌曲時默默流淚,或者在想像自己錯過了什麼樣的生活時放聲大哭。
花四百塊買張火車票,或者善用打完折只要兩百多一點的鐵公路聯運,你就會在花蓮與這隻小獸重逢。
可以去的地方很多,怎麼穿都算得體,仍按照春秋兩季輕微憂鬱。
頂著日頭站在兩條公路交會處,卻怎麼也找不到在地人口中那個潮間帶原住民料理小亭子時,淚水會沿著汗水的路徑汨汨流下,並且繼續為了無法擁有完美無瑕的理想生活而放聲大哭。
既然如此,為什麼這些年島內移民宛如一場良性瘟疫呢?
我猜想,奮力往之前生命經驗徹底相反的地方去冒險、感受與實驗,乃是天賦獸權,是讓獸性自由,為長久以來被自己與世界所壓抑的小獸找到一個新世界的方法。
我們這些花蓮小獸並不像眾人欣羨地那樣正在放一個長假,混亂在、矛盾在、煩惱在、困頓在、所有可以叫得出名字的負面的跟更負面的情緒日日都在,而選擇花蓮,跟選擇埔里、南庄、澎湖一樣,只是想找一個對自己來說可以呼吸的所在,安心地展現獸容、經驗當下,讓自己靠近真實的生活,也讓生活靠近真實的自己。
自從搬來花蓮,我們這些小獸不只更喜歡自己,也更喜歡台北或者更能理解與珍惜之前在都市裡的生活。
亂跑小貓是我們當中最溫暖,最搞笑,而且最會說故事的那隻,所以派她寫我們的故事。
或許有一天,也將成為你的故事。
陳文玲(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
推薦序3
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
就是在花蓮認識小貓的,她穿著夾腳拖。臉上有著小女孩的笑容,聽歌感動時會勇敢流淚。
閱讀小貓《夾腳拖的夏天》的前幾天,我隨著慈濟人去了一趟緬甸。進入了幾所學校,也去了小朋友的家。短短三天的行程,我遇見了最清澈的眼神,最溫柔的笑容,最動人的歌聲,最乾淨的腳底板,最謙和的身段,最美的生命。
有很多小孩都是赤腳行走,因為他們沒有鞋子。比較少的小孩有鞋子,他們的鞋子是夾腳拖。我們去了兩個小孩的家,他們的家剛好就在對面。兩個小孩的家都是高腳茅草屋。屋子的下方都是泥巴,下雨會積水。1到2坪大小住4到8個家人的茅草屋裡面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沒有廁所沒有客廳沒有衣櫃沒有桌椅。我沒敢想下雨時他們是怎麼和雨水相處的。
走去小男孩家要經過一條淺淺的溝,他們用兩根木條當小橋。小男孩溫柔體貼的牽著我們的手走過小橋。我們帶了兩包米和一些糖果。我將糖果送給小男孩的妹妹,小妹妹用裙子接著糖果,我又將糖果送給小男孩,小男孩轉身將糖果全部給了妹妹。我們走回學校的路上,小男孩拎著一只糖果袋,裡面有三片餅乾和五支棒棒糖,這是他的午餐。經過鄰居看到窗口邊的小小孩,他毫不猶豫的跑過去送給小小孩兩支棒棒糖。
在緬甸的三天,我思索著「見苦知福」。思索著究竟是他們苦我們福?還是其實是他們福我們苦?
我也思索著,接受著科技文明帶來的便利的我們,會不會就像小貓書中提及的另一本書《失控的進步》中所說:「舊石器時代,從一次獵殺一頭長毛象到學會一次獵殺兩頭長毛象的獵人,是進步了。但當獵人學會把整群獵物逐下懸崖,一次獵殺兩百頭長毛象時,就是進步過了頭……」
而我們所覺得的這些緬甸小孩的苦,會不會只是從我們的價值觀的角度來判斷的苦。
表面上是我們來幫助他們,實際上是他們幫助了我們。透過他們照見了我們的貪瞋,透過他們也讓我們遇見了美好,我們從他們身上學習的遠遠超過我們能給予的。他們教我們學習回到一個更自然的狀態,回到謙卑,回到知足,回到感恩。
所以當我閱讀著小貓的文字,閱讀著她從踩著別人往上爬、憂鬱、焦躁,到學習著靠山的步調。從忙碌,懷疑到放下,傾聽。《夾腳拖的夏天》不只是有趣愜意,更多的是提醒著我們,或許我們也可以審視一下緊繃身體帶給我們的訊息,並重新思考生命中的價值與意義的順位。
萬芳(知名歌手)
推薦序4
與心的約定
接到小貓的邀請,想找我為她《夾腳拖的夏天:從台北到花蓮的生活實驗》寫篇序時,實是感到興奮又有些不安。因為我相信生命裡每一件事情的來到,都是在傳遞當下還不可「見」也有待用心去挖掘的某個「訊息」──簡單說來,這個「訊息」用某種方式傳達給我,或許跟一段過程裡的意念和困惑有關,特別是我相信,有許多人比我更瞭解小貓移居花蓮的過程與因緣際會,甚至嚴格說來,自從她離開台北後我們的聯繫少之又少,而她卻是找我來作為第一批的讀者──這是個有特殊意義的開端。
我在台北悶熱的雷雨午後、每天工作十小時後疲累但會失眠的睡前、在趕赴每一次各種名義的約會的生活狀態下讀書稿,讀著讀著,覺得這場景十分滑稽,隨著文字,我片刻的心念和腦中的意象停留在每一章節中的馳放態度和這個「態度」所遭遇的環境和景緻,但自己的身體卻是在上演一場一場與現實、與工作和與情緒的搏鬥。所以那個「訊息」究竟是要為這個身心剝離的狀態帶來什麼?當下是一個截然的對比。現在的我(以及帶著長期以來的困惑)就像決心踏上旅途去花蓮之前的小貓。
我喜愛的詩人北島寫過:「逃跑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我並不只意指從台北移居花蓮這樣的地緣上或身體上的「行動」意涵而已,而是指心準備好出發和接受的持續狀態。但更進一步說,「出發」在某種更廣闊的意義上意味著那最終的「回歸」。小貓輕快幽默的筆調坦率寫出的是一個巨大的心的「鄉愁」。米蘭.昆德拉也說過關於這樣的「鄉愁」,那是源自於意識上的想要回歸所產生的思緒,而我們的心越想要回歸,就越勢必得上路。
小貓「從台北到花蓮」的生命歷程夾帶著欲望、恐懼、失落、歡笑、徬徨、好奇、滿足和渴望……但她誠懇、坦然將自己由裡向外翻了出來,文字如影像一格一格地體現這條路途上的點點滴滴,它是外在的碧海藍天,也是心內在的花園角落,而當外與內合一時竟是如此美妙。小貓這段生命路途所啟發給我的,正映照著我當下所處的種種身心異化狀態──我正是人口中吃飯不知米價、出門不知東西南北、徘徊在各種被製造的盲目欲望和被工作擠壓得快不成人形的那種人。
小貓已在彼處,娓娓道來,她這「逃跑」和「啟程」或許該這麼說吧,是該反擊自己身心的再被異化的一次回歸的時刻,一次「與心的約定」的實踐的開始。
這樣的約定我相信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想過,只是我們還在對我們自己約定好的「那個花蓮夏天」充滿懷疑。在《夾腳拖的夏天:從台北到花蓮的生活實驗》這本書裡,我看到那就是一幅幅被承諾的境遇、人情溫暖和各種生活事務所填滿的細膩的「日常生活」。
那個訊息,正從我拿到這本書開始,為我揭開一趟這樣的旅程的意義為何。
最後,我想跟小貓說:「小貓,衷心地希望妳在『花蓮的夏天』之後更堅定地走向下一段旅程。也期待妳美麗活躍的文字為我們帶來的更多不可預期的驚喜和勇氣。」
謝謝妳的書。
鄭慧華(憂鬱馬戲團團長)
推薦序5
從瞿欣怡到亂跑小貓
瞿欣怡,江湖上的外號是「亂跑小貓」。(ps: 她的江湖並不大,就是幾小撮氣味相投、喜歡一起胡鬧瞎混說心事吐苦水的朋友們罷了)。很多人覺得這外號很可愛,但其實是誤打誤撞,只怪她的本名太響亮。根據「命中注定我愛你」編劇群的調查,全台灣有成千上萬個欣怡,她以前辦公室裡就有兩個。為了避免混淆,主管指著她說:「妳整天談妳家的貓,不如妳就叫小貓吧。」
沒想到,這個天外飛來的暱稱居然超適合她。瞿欣怡若是白天,小貓就是夜晚,瞿欣怡是社會我,小貓就是本能我。這外號讓她的任性和野性,得到名正言順的存在。
瞿欣怡有一張愛吃愛玩愛說話的娃娃臉,看起來活潑開朗、粗枝大葉,經常因為衝動莽撞迷糊而不小心變成搞笑女王。她在憂鬱馬戲團的部落格「小貓亂跑烘焙車」,寫了不少生活上的搞笑記事,常有陌生的潛水者人笑到忍不住探出頭來,跟她揮手打招呼。(這些搞笑記事都收錄到《夾腳拖的夏天:從台北到花蓮的生活實驗》裡了,歡迎讀友享用。)
但其實她又很ㄍㄧㄥ,好強、努力、不服輸,是某種程度的工作狂。她在新竹的空軍眷村長大,從小就身體不好、脾氣不好、記性不好、數學更不好,但在擔任國外旅遊記者期間,卻被迫要不斷計算各國匯率和時差、安排複雜又充滿變數的採訪行程,上山下海、攀岩潛水、混完夜間酒吧清晨照樣摸黑起床趕日出、在蒙古草原上搭吉普車搭到屁股快開花、走進遊牧民族帳篷大口喝酒喝到掛、在零下十度的加拿大冰原等待夜半公車、頂著零下三十度的寒風仰望美麗極光、遇到船運罷工而被困在希臘小島上、咬牙吃進各種可怕的異國食物、隨時準備跟各式各樣的司機地陪或翻譯吵架……。
國外旅遊記者是個人人羨慕的工作,讓她大大開展視野,卻也因為不斷奔波和時差混亂,讓她的內分泌嚴重失調。當她為了憂鬱症、暴食症和恐慌症去心身科求診,醫生只是淡淡一笑:「妳這些症狀,只要辭職就會好了。」但她還是硬撐了兩年半,直到身心疲憊至極,才終於放手撤退。
偶然的機緣,她來到花蓮,來自太平洋的溫柔海風、雄渾蒼鬱的中央山脈,讓她感受到久違的放鬆自在。她在花東縱谷鄉間住了八個月,跟自閉兒一起騎腳踏車、烤餅乾,跟堅強樂觀的媽媽們學習採桑葚、熬果醬,寫出了生平第一本書《肯納園:一個愛與夢想的故事》。(註)
當《肯納園:一個愛與夢想的故事》獲選2005年度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美好生活獎」,她終於敢小聲說出心底久藏的夢想:她想當作家。不是貧病交迫、椎心泣血那種苦悶文學家,而是尋訪美好故事、鼓舞自己也溫暖別人的快樂寫作者。得獎的肯定,讓她看見自己的天賦,也讓夢想勇敢地長大。
然後,她回到台北職場,繼續攀爬向上的台階。不一樣的是,現在的她,內心有兩個世界,一半台北一半花蓮。她喜歡敦化南路精品櫥窗和仁愛路的帷幕大樓綠園道,也思念花蓮的大山大海天寬地闊。她一下子想買LV包,一下子想穿夾腳拖,弄得自己有點分裂。她身邊同儕的六年級生,都努力朝著小中大各級主管的職位邁進,更有人滿懷壯志雄心,熱切奔赴香港上海北京。她看到世界的浪潮迎面襲來,心裡卻響起另一種聲音,牽引她的腳步往旁邊安靜的角落走去。
亂跑小貓的任性之魂已然甦醒,她開始用貓眼看世界,發現自己再怎麼張牙舞爪,也裝不成兇猛的老虎。她雖然常大聲嚷嚷要跟人決鬥,但她的貓爪只是虛張聲勢,除了抓傷自己,對別人和世界毫無威脅力。說穿了,她到底只是一隻貪戀曬太陽、喜歡在原野大地追蝴蝶看花的小貓而已啊!
但三十幾歲的人要離開熱鬧有趣的都市,放棄安全感的薪水、成就感的頭銜職位,真的很不容易,她只好等待,在台北和花蓮之間來回擺盪,直到害怕膽小的心做出決定。2009年,她正式移居花蓮,專心生活和寫作。2011年,她的第一本散文創作《夾腳拖的夏天:從台北到花蓮的生活實驗》誕生了。
她決定勇敢安心做自己,一步一步,走在寫作夢想的旅途上。
莊慧秋(心靈工坊文化公司.企畫總監)
註:寫《肯納園:一個愛與夢想的故事》的時候,她突發奇想,堅持要用瞿欣當筆名,自認既有文氣又可擺脫菜市場名的魔咒。結果,每個認識她的朋友,都跑來跟出版社抗議:「作者名字漏了一個字!」黑鍋揹了這麼多年,今天藉此機會澄清,泣!…
作者序
無盡的感謝
收到所有推薦序文的晚上,我忍不住哭了。說起來有點傻,不過就是幾篇序,幾千字的小短文,但我覺得自己被「看見」了。
因為這本書表面上在寫花蓮,其實我更想寫台北。我想把這幾年的翻轉、猶豫、痛苦與遲疑,毫無保留地寫出來,我希望台北的朋友們能夠被觸動,因為我們都共同經歷這一切。
《夾腳拖的夏天:從台北到花蓮的生活實驗》,記錄了七年來的轉折。七年,一個小嬰兒從出生到長大念小學的時間長度,我的人生也經歷了大小事情。弟弟結婚生孩子了,奶奶過世了,我的工作換了幾個,也出版三本書,得到一些小小的肯定。
生活看起來挺不賴,但是我一直很不甘心。我想寫自己的書,講自己的故事,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於是有了這本《夾腳拖的夏天:從台北到花蓮的生活實驗》。
我以為,我終於要寫一本「很好寫」的書了,也不過就是生活趣事,哪會很難?沒想到提筆要寫,無比艱難。我很害怕:「這些事,真的值得寫嗎?」「我寫得好嗎?」「我可以寫出大家共同的渴望,與共同的痛苦嗎?」「我不過就是一個無比平凡的人,誰要看我的故事?」
每一次編輯會議,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戰爭。編輯善意詢問:「你想要寫給誰看?」「這本書有更高層次的社會意義嗎?」「花蓮比較有趣吧?一定要寫台北嗎?」編輯的輕鬆提問,對我來說,都是無法承受的挑戰。
太多的問題,讓我不知道該從何下筆,於是我跑去玩耍。耍賴的時候,不敢面對出版社,沒想到心靈工坊的行銷總監莊慧秋很溫暖,她說:「沒關係,你自由地寫就好了。」我玩夠了,才回來寫書,這次我把「這本書要賣給誰?」的難題丟掉,專心寫故事。
每天起床想到可以寫些小故事,就開心唱歌。在寫作裡無比開心,也許對一個創作者來說,就足夠了。偶爾,仍有動搖,我只問自己:「小貓,你是真心誠意在寫這些故事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就繼續往下寫。我不敢說,這本書寫得很好,但至少很真誠。
我不想告訴別人:「追求夢想很簡單。」相反地,我想告訴大家,這條路高高低低,有時歡喜,有時哭泣,但是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跌倒,至少比較甘願。
在我跌倒時,有很多朋友,把我接住,她們的愛也如夏夜晚風,讓毛躁的我,學會安心放鬆,好好生活。
感謝在花蓮陪我過生活的朋友們,幫我指路,讓我不再孤單、迷路;感謝台北的朋友們,總會在我想找人決鬥時,很有智慧地把我拖去吃飯喝酒;感謝網路世界的朋友們,在我寫不出來的時候,忍受我在網路上不停碎念。
感謝協助審閱的王小棣老師、黃黎明老師與陳文玲教授,她們不只看稿,還寫筆記畫重點,更在我慌亂時,告訴我:「小貓,你做自己就很好了。」這句話給我莫大的勇氣。謝謝在百忙中寫序的萬芳、鄭慧華,你們對我別有意義。
感謝心靈工坊的每一個人,雖然已經寫了三本書,但是面對第一本創作,我卻經歷前所未有的徬徨、龜毛,還延遲一整年才出版。謝謝總編輯王桂花的耐心等候;謝謝美編黃玉敏在被嚴重壓縮的時間下,依舊做了很多美好的細節;謝謝插畫林柏秀的用心,讓這本書更加甜蜜;謝謝編輯黃心宜,十五年前,我們曾並肩作戰,沒想到能夠因為這本書,再度重逢。謝謝莊慧秋,她從本書的發想到完成,一路相伴、支持。稿子拖延了,她又幫我頂著,安慰焦躁哭泣的我:「沒關係,別急,好好寫,不要出一本讓自己後悔的書。」
感謝我的家人,她們對我一無所求,只期待我平安、快樂;至於我最愛的老爺,謝謝你,因為有你,我才可以在花蓮亂跑。
最後,要謝謝台北與花蓮。謝謝台北讓我長大,花蓮讓我安心。無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