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約翰・卜洛獎章
美國科學促進會科學類獎
太平洋西北書商公會圖書獎
黃貞祥(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泛科學專欄作者)
專文推薦
二十世紀末,從中國遼寧出土的化石震撼了自然科學界,
使得十九世紀以來的演化知識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猶如一場博弈競賽,這場生物考古讓中國科學界成為熱潮中心。
原來恐龍有羽毛!
這不僅動搖了鳥類羽與爬蟲類是涇渭分明的常識(新的看法是恐龍才是鳥類的祖先),
還宛如一股活水,替科學界注入研究的新動力,科學家開始探尋更基本的問題:
羽毛的起源是什麼?羽毛是為了飛翔嗎?(蚊子比鳥類更早就會唧唧飛啊!)
第一隻會飛行的鳥是從地面升起,或是從樹上躍下?
俗話說,「二足而羽謂之禽」,隨著科學家的觀察累積,這句通則背後,其實滿是神奇發現。
鳥類如何控制羽毛,進而操控飛行?
如此輕盈的羽毛為什麼能夠保暖?
羽毛為什麼能夠樣式繁多、色彩鮮豔,甚至發出聲音?
如果羽毛可以保暖,那麼振翅飛行的鳥兒,不就如同穿羽絨衣跳鄭多燕減肥操,怎能不中暑?
羽毛不只與鳥有關。珍・奧斯汀創作時需要它(鵝毛筆),
紅磨坊裡的妮可基嫚也需要它(華麗的舞衣),
天使飛向神聖之境需要它(宗教之翼),
詩人狄金森的靈感需要它(「那希望披覆羽翼/在靈魂深處幽棲」),
毛鉤釣需要它(模仿落水的昆蟲,引魚上鉤),
戶外用品廠商需要它,機翼的設計靈感需要它……
讓我們來一場羽毛的驚奇之旅吧。
國際書評
以淺顯的方式,揭開羽毛的各個面向,以及羽毛和人類文明的關係 。——《科學》
《羽的奇蹟》筆調幽默、內容包容萬象,充滿樂趣。——《紐約時報》
從科學觀察到文化史的好奇心都能被大大滿足。——《出版家週刊》
在演化的歧路上漫步,因鳥的秘密生活而驚歎不已。——Kirkus Reviews
《羽的奇蹟》引人入勝,從鳥的演化切入,一一呈現人類對羽毛的著迷,不論是科學研究上的興趣,或工具使用、工藝製作或商業運用的豐富程度。——《奧杜邦》
棒呆了。——《BBC 野生動物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