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加文明 × 染織工藝 × 南美洲旅行
當我們提到南美洲的「秘魯」,你想到的是什麼?
或許是印加文明和木乃伊、與外星傳說有關的巨石遺跡,也可能是安地斯山的毛料織物,以及鮮艷的高帽與圓蓬裙⋯⋯
秘魯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尤其安地斯山區的植物種類相當多元,不僅可作為天然染材,也有助於綿羊、駱馬與羊駝生長,使當地手作紡織業十分興盛。不同於《織物地圖》第一集廣泛記載八個國家的染織文化,作者此次專注於秘魯,她深入安地斯山區探訪古印加文明,接著在科卡峽谷目睹野生的黃金小羊駝,並在的的喀喀湖區見識了手織技藝以及用蘆葦莖稈蓋成的浮島,最後到亞馬遜河流域體驗截然不同的熱帶雨林風貌⋯⋯
世界各地的傳統工藝大多取材於自然,因此不同文化之間也常有相似的元素與符號。秘魯的乾燥氣候保存了超過千年的古文明,使印染紡織技術得以流傳至今,於是我們可以從這些保存完善的古老織物,一窺紡織工藝的歷史,找尋纖維藝術的源頭。
各界推薦
林平/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徐秋宜/亞東技術學院材料與纖維系副教授
黃文英/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副教授
建築大叔/《不用工作的城市》、《Taipei 1/2》作者
蘇素敏/花蓮日日創辦人
共同推薦 按姓名筆劃序排列
作者衷情於織物材料的創作,同時也持續以探索者的角度,勾描常民工藝的世界。透過平易的遊記敘事文字,引領我們進入迷人的印加織繡匠藝與風俗文化。──徐秋宜/亞東技術學院材料與纖維系副教授
藉由藝術家純真又專業的眼光,神遊染織的世外桃源,讓人認識到祕魯豐厚的染織傳統依然存在當下,充滿活力。──黃文英/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副教授
當一種文化能被傳承下來並存在於日常中,那絕對是玩真的!織布村中的產業、環境與生活緊密依存,讓生活於都市、感到支離破碎的我們,同時產生了嚮往與陌生的鄉愁。──建築大叔/《不用工作的城市》、《Taipei 1/2》作者
書中文字藉由地理方位穿越時空,以刺繡和編織的技藝帶領大家走入一個古老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生活,串起祕魯人的過去和現在是那一條條充滿色彩與溫度的織線。──蘇素敏/花蓮日日創辦人
按姓名筆劃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