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布娃娃殺手

布娃娃殺手

Ragdoll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4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推理入門】犯罪現場的「水」與「火」——那些引人注目的正邪角色

    文/寵物先生2017年11月23日

    「你從阿富汗來。」——若要票選福爾摩斯經典對白,這句話絕對可以排行前三。這段取自《血字的研究》福爾摩斯與華生兩人初見面的場景,是書迷眾所皆知的經典橋段,接續在本台詞之後,福爾摩斯便展現了一連串「見微知著」的觀察力與邏輯推演,世人所知的名偵探形象,可以說就是從這句話開始 more
  • 2017╱11月|推理藏書閣嚴選|布娃娃殺手94狂,超大型劇場式的推理小說

    文/翁裕庭2017年11月08日

    布娃娃殺手 眾所周知,本格推理早已式微,當今的創作者不太碰孤島命案和暴風雨山莊的橋段,古典戲碼幾乎只剩下連環殺人案。時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走解謎路線的推理小說家,還能拿連環殺人案玩出什麼新花樣、端出何種新菜色?英籍作家丹尼爾.柯爾雖是個新人寫手,所幸他的處女作提供了一個可行的 more
 

內容簡介

                 一具屍體,六名被害者;一張殺人預告清單。
                    一場宛如貓捉老鼠的死亡遊戲。

★ 英國Trapeze出版社48小時內用六位數英鎊簽下的超級新人
★ 32國版權售出,處女作隨即攻占英國《週日泰晤士報》、德國《明鏡周刊》、荷蘭暢銷榜前十名,英美亞馬遜網站四星評價
★ 2017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約翰.克雷西新血匕首獎決選入圍作
★ 城邦讀書花園網站當月選書

一具屍體,六名被害者。
凶手寄給媒體一張清單,預告下一次犯罪的「材料」。
沒有人比警探沃夫更想逮到這位布娃娃殺手,
因為他是名單上的最後一人。


綽號「沃夫」的警探威廉.佛克斯是個令長官頭痛的麻煩人物,情緒管理不佳的他曾在法庭上出拳毆打無罪釋放的被告,只因沃夫強烈認定對方百分之百是殺人凶手、全靠辯護律師對自己的栽贓抹黑才得以脫身。重回警界的沃夫這次得好好收斂脾氣,擔任保護「預告中的被害者」工作──這一切,得從幾天前聲名大噪的「布娃娃殺手」所犯下的凶行說起。

老舊公寓的挑高房間裡懸吊著一具屍體,卻是由六名被害人的部分身軀縫綴而成,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廣泛的討論與恐慌:這六名死者是誰?凶手為何要做出如此殘暴異常的行為?此時,新聞臺記者收到一封來信,裡頭夾有命案現場照和一份列有六個姓名的清單,每個名字後面都標註了日期,顯然是凶手的犯罪預告:這六個人將會是犯人製作下一具「布娃娃」的材料,而第一位受害者的死亡截止時間只剩不到二十四小時──這個人竟是大名鼎鼎的倫敦市長!

即使用盡各種周延的保護方式,倫敦警方仍阻擋不了凶手惡魔般的精巧殺戮,甚至懷疑是否有內應相助。這是一場宛如貓捉老鼠的死亡遊戲,眼見清單上的活人愈來愈少,名列最後一人的警探沃夫的處境也愈來愈艱困,逼迫他的不只是上級給予的壓力與攸關性命的危機,還包括了他得正面迎擊的黑暗記憶……


余小芳(推理評論者)
杜鵑窩人(前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
臥斧(文字工作者)
馬欣(作家)
螺螄拜恩(暢銷作家)
譚光磊(版權經紀人)
譚端(偵探書屋探長)
蘭萱(資深媒體人)
──盛讚推薦


★ 《布娃娃殺手》打從一開始便抓住我的目光直到故事結束,精湛的懸疑小說。 ──英國圖書館匕首獎得主 彼得.羅賓森

★ 丹尼爾.柯爾用《布娃娃殺手》一書在文壇踏出驚人的、後勢看好的第一步,令人緊張不安的精采故事。幹得好,柯爾先生。 ──《順流而下》作者 約翰.哈特

★ 精采萬分、令人喘不過氣的驚悚小說。喜愛電影《火線追緝令》的讀者,一定會愛上這部作品。 ──《這次輪到你》作者 M. J. 亞歷基

★ 《布娃娃殺手》讓人一翻頁就欲罷不能,有個性鮮明的角色和凶手,也有你從未見識過的逆轉結局,我這輩子閱讀過的處女作當中,這本排名第一好看! ──《桃色殺機》作者 瑞秋.艾布特

★ 不管用什麼手段,想盡辦法也要弄到一本來讀! ──《目擊者》作者 林伍德.巴克萊

★ 《布娃娃殺手》是一部好上手的故事,角色超吸睛、情節夠巧妙、場面好俐落,頗有電影《終極警探》的暢快感。 ──暢銷小說家 梅爾.薛雷特

★ 生來要吃這行飯的未來之星。 ──暢銷小說家 西蒙.托因

★ 《布娃娃殺手》有個惡魔般的智慧型連續殺人犯,周遭有個叫人難忘又加了獨家配方的全新主角在緊迫盯人。我等不及看丹尼爾.柯爾的下一部作品了。 ──暢銷小說家 梅森.克羅斯

★ 氣氛叫人毛骨悚然,情節一再峰迴路轉,會讓人失控上癮的傑作……我根本無法把《布娃娃殺手》放下手。 ──暢銷小說家 麗莎.海爾

★ 好厲害的處女作!柯爾擅用尋找真凶身分的形形色色方式堆砌出懸疑緊張感,讓人捨不得放下書。 ──《出版人周刊》

★ 一本節奏明快、情節緊張、極富刺激性的驚悚小說,以發生在倫敦的命案揭開序幕,呈現一具從六個受害人身上截肢的殘骸所拼湊而成的屍體。 ──《每日郵報》

★ 聰明的、心理糾纏的黑暗故事。 ──《書單》雜誌

★ 好久沒讀到那麼刺激的驚悚小說處女作了。 ──《Heat》雜誌

★ 幾乎篤定拿下今年最佳驚悚小說處女作! ──《Metro》雜誌

★ 從翻開第一頁開始,懸疑就在讀者上方盤旋,並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俯衝直擊……一部細火慢燉的推理小說。 ──城邦讀書花園

★ 《布娃娃殺手》在情節安排上有新人作者極少見的表現:大膽到近乎莽撞,但在接近失控的狀況下做了頗有意思的收尾。情節的趣味某種程度平衡了閱讀過程中有時會出現生硬的問題或斷續的節奏──這是新人作者極常見的狀況。是故,就情節而論,本書值得一讀;就作者而論,此人值得期待。 ──文字工作者 臥斧

★ 一邊讀不知不覺就跌入深淵,不僅僅是單純引人入勝的凶案故事,還反映了人的困境。 ──偵探書屋探長 譚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丹尼爾.柯爾Daniel Cole
33歲的時候,柯爾在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與皇家全國救生艇協會擔任醫護人員,雖然工作內容是一場場永不中止的救援行動,內心的另一面卻驅使他在紙上書寫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殺戮。現居陽光普照的伯恩茅斯,通常可以在沙灘上找到正在寫小說的他。

譯者簡介

狄芬奇
台北人,和時間賽跑的中年人,和理想奮鬥的平凡人,和推理擁抱的讀書人,譯有《禮諾謀殺案》、《二月三十一日》(遠流)、《阿拉伯之夜謀殺案》、《三口棺材》、《鬼使神偷》、《妙手神偷》、《盲視》(臉譜)、《挖!墓穴的秘密》(皇冠)、《1222》(春天)和《直到你屬於我》、《破碎的洋娃娃》(讀癮)等書。

 

親愛的讀者(無論您在世界的哪個角落):

我的編輯要我寫這封信。
她認為如果各位拖拖拉拉、還在讀這篇序,而不是直接一頭栽進小說正文,那麼聊聊這本書,或許能推大家一把。好啦,我要說了......
沒記錯的話,當我在看《24反恐任務》電視劇DVD時,剛好看到有一集主角傑克.鮑爾遭到逼供。在毆打肚子、施以水刑電刑和其他令人不快(但沒有演太久,還不至於阻礙情節發展)的酷刑之後,傑克的心臟停止跳動(在戲裡頭這不是第一次)。該集結束在心臟監測器發出代表沒有生命跡象的嘈雜單音標準畫面。
地球上沒有一個人會對後來的發展感到訝異。下一集的開場,我們看到俘虜他的人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把他救活,接著他跳起來,把旁邊所有人全都幹掉。
就在飾演傑克.鮑爾的演員基佛.蘇德蘭被AED電擊的那一剎那,如同美國反恐局間諜悄悄接近與世隔絕的地下室伺服器機房裡的某人那樣,靈感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我敢說這玩意我也能寫!」
就在第二天,仗著宇宙無敵大的天真樂觀態度,以及中學英文拿B的程度,我開始提筆寫下大概是有史以來最差的劇本。
不過,事情總有個開頭。
接下來的五年左右時間,我拚了老命加強寫作技巧,同時收集拒絕信,彷彿它們跟不上流行,造成我的人生只能繞著棒子上那根永恆的胡蘿蔔打轉—也就是BBC編劇室提交窗口。
我有太多擦身而過的經驗:經紀人喜歡這個劇本,但痛恨下一個;總是在進入BBC的最終評審階段時,再次收到那封剪貼過的拒絕信而大受打擊。
有件事我非常確信,關於這種信的內容,其實整篇都在說我那個劇本寫得很棒、我必定前途無量,接著又會說此刻沒有更進一步的拍攝計畫。
反正我記得的就是這樣,那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好幾次差點就要放棄。我真心覺得那就像是個讓我不得其門而入的俱樂部,永遠無法成為其中的一分子。五年過去了,最初的樂觀也差不多消磨殆盡。
《布娃娃殺手》就是其中一齣被退件的電視劇本,和其他劇本一起擺在我床底下積灰塵──這部一小時版的試播犯罪劇一直在我心中揮之不去。我喜愛這些角色,內容大量參考流行文化,我設計的故事會讓《24反恐任務》的編劇內心崩潰;最重要的一點是—它能讓我開懷大笑。
我想知道故事的結局。
所以,這本書就是這麼來的。雖然前景看似令人卻步,但此生就這麼一次,我想把我催生的其中一個故事寫完。
從那時候開始,我的書佳評如潮,情況好到讓我有點不堪負荷。說真的,我從未期望除了家人和責無旁貸的朋友之外,還有誰會看這本小說。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在看,我怎麼也難以想像。
我那位了不起的經紀人否認她曾說過下列這段話,可是到目前為止,我依然認為沒有人能夠想出這麼棒的結論:
「這本書就像是電影《火線追緝令》......只是更加逗趣。」
如果說了這麼一大堆還不能引誘你來看這本書,那我就真的不曉得還能怎麼辦了。

祝好
丹尼爾.柯爾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551519
  • 規格:平裝 / 472頁 / 21 x 15 x 2.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序幕
 
二○一○年五月二十四日,星期一
 
珊曼莎。鮑伊德從歪斜搖晃的警方路障下方鑽過去,抬頭看了正義女神一眼,那尊雕像坐落於倫敦老貝利街聲名狼藉的中央刑事法庭頂端。原本是力量與正直的象徵,如今卻被珊曼莎識破她的本質:一個幻想破滅而感到絕望的女子,眼看就要從屋頂一躍而下,直直墜落在人行道上。說起來還真巧,雕塑在她臉上的那塊遮掩布世界各地都看得到,偏偏老貝利街這一尊拿掉了,這都是因為「盲目正義」的概念幼稚可笑,尤其是涉及種族主義和警察腐敗問題時,更顯得一廂情願。
 
蜂擁而來的媒體記者早已卡好位置,逼得附近的街道和地鐵站再度封閉,把熱鬧非凡的倫敦市中心搞得像是中產階級的貧民窟。丟滿垃圾的地上飄著誇示瑪莎百貨與Pret A Manger餐廳商標的空食物袋。印有設計師名字的睡袋摺疊收好時,可以像電動刮鬍刀那麼小,即便攜帶了毫不起眼的旅行用熨斗,也掩蓋不了睡覺只穿襯衫和領帶的事實。
 
穿過人群時,珊曼莎感到渾身不自在。快遲到了,從法院街一路過來,才跑了六分鐘就汗流浹背。她用髮夾把一頭淡色的金髮紮起來,這麼做是為了改變外型,只不過效果不彰。審判第一天,新聞媒體已經認清楚那些陪審員的長相。如今到了第四十六天,在全球各大報的版面上,大概都看得到珊曼莎的特寫照片。她曾經逼不得已打電話報警,因為有個非常難纏的記者跟蹤她回到肯辛頓的家,而且堅持不肯離開。現在的她只顧著低頭大步走,打定主意不去理會所有令人感到不舒服的視線。
 
在新門街十字路口,有兩條漫長蜿蜒的隊伍延伸而過,其中一條在排根本不夠用的流動廁所,另一條在排星巴克的臨時攤位。兩條隊伍之間有川流不息的人潮,她突破重圍,往有警員看守的側門前進,從那裡去法院可就清靜多了。現場有幾十臺攝影機,沒想到還是給她遇上其中一臺,有個身材嬌小的女人用日語對著她怒吼。
 
「最後一天了。」珊曼莎提醒自己,把那一連串不知所云的辱罵當作耳邊風吧。只要再過八個小時,她的人生就會恢復正常。
 
在門口,一名不常見到的警員仔細檢查了珊曼莎的身分證,接著引導她走完如今已相當熟悉的程序:鎖上個人物品,請她摘下婚戒,並解釋若不照辦金屬探測器將會鈴聲大作,搜身時擔心有惱人的汗漬,然後要她通過那條毫無特色的走廊,去跟其他十一名陪審員會合,並且來一杯微溫的即溶咖啡。

會員評鑑

3.5
7人評分
|
7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2
2.0
|
2021/10/04

看到這本書評分這麼低我就放心了,還以為只有我自己覺得不知道在寫什麼
書名跟簡介非常吸引人,開頭也很有驚悚感,手法很有創意,但後面的氛圍營造非常非常不足,毫無驚悚感,角色塑造立體度低,看完後最有印象的不是兇手,居然是男女主角之間的三角糾葛,就知道這些打情罵俏佔了多大篇幅 (我甚至已經忘記兇手是誰了==)
再來,人物跳來跳去,人名一下子用姓一下用名一下用小名,看了一半還是不知道誰是誰,翻譯小說固然人名難記,但這本絕對是我看過最混亂的。
展開
user-img
Lv.4
1.5
|
2021/02/05

從作者拙劣的筆法和紊亂不清的極易讓讀者錯亂的敘述中,我依稀能讀出來《布娃娃殺手》本來應該是個還不錯的構想,有些殺人設定頗別出心裁,例如特效爆血漿那個。

但在作者(這好像是他的處女作)東扯西扯的寫作方式下,整部作品非常凌亂、鬆散,你看不到一種凝聚力。

不想寫太多了,單純看在《布娃娃殺手》系列出了3集,以為應該有一定水準,但看了後很失望。上一次看書有一樣的感覺「這作者在寫小小小」是《高爾基公園》。

另外希望翻譯的人要知道信雅達,要遷就台灣這裡稱呼人名的習慣。例如大衛・貝克漢,除非關係到關鍵劇情,例如姓名暗示了線索,否則請一律用同樣的名諱來指稱同一個角色。

你不要一下用貝克漢,一下用大衛,雖然原著是這樣,西方人也確實會這樣用,但那是他們習慣,我們日常卻不是這樣。

翻譯者這樣翻只是徒增讀者困擾,一下稱名一下稱姓,夾雜不清易於混淆。

尤其又碰上像《布娃娃殺手》作者本來就紊亂的敘事,讀者只能不斷往回翻「這個人又是誰啊?」、「這個人出現過嗎?!??!!」不斷中斷閱讀的連續性。這是閱讀的大忌。
展開
user-img
Lv.2
3.0
|
2019/12/22
劇透警告

很明顯 這本書跟<火線追緝令>實在差很多..

火線追緝令內的驚悚 詭譎 獵奇的風格 我在這本書中真的感受不太出來

雖然嚴格來說 火線追緝令是算是驚悚型電影 不太能算是推理懸疑類型

所以這個比喻也有點失當

總而言之 我將這本書的優缺點列舉如下:

優點:

1.吸引人的開頭--
六具不同的受害者拼成一具屍體,很有創意的發想

2.詳細且確實的調查橋段--
符合推理小說,特別是冷硬派推理小說的特徵


缺點:

1.失敗的氣氛營造--
兇手已經預告要在某個特定時間殺人了,我卻感受不到主角一行人對於事情一籌莫展的緊魄焦慮感或是連續殺人的驚悚感(然後被鎖定的被害人每個人都神態自若..),明明搜查是分秒必爭,卻還要搞一些無意義的口角(EX:男主角沃夫和前妻及女角間的無聊的三角關係..) 明明受害者在警察眼皮底下像是被施了黑魔法般莫名其妙一個接一個死去,警方卻每次都沒有對於自己的疏忽加以檢討和分析...彷彿人死了就算了一樣..蠻不合邏輯的..

2.缺乏魅力的男主角與讓人焦躁的女主角(這邊比較偏主觀)

作者似乎有意要塑造出一個<有特色>的男主角,應而將之設定成有所謂暴力衝動,然而除了他暴躁的脾氣以外,我感受不到這個腳色有其他的魅力所在。既感受不到其身為刑警的判斷思考力,也感受不到他身上有任何其他<足以支持他成為這樣的故事的主角>的特色,其一言一行好像就只是個有暴力傾向的普通中年大叔而已..對這腳色完全沒有任何共鳴

至於女主角的部分,更是像個更年期來臨時情緒不穩,處處想要找人挑釁吵架好宣洩心中無可名狀鬱悶的三八似的(原諒我用這麼難聽的字眼),既介入主角和前妻的關係中,又大言不慚地罵對方是婊子..跟各個角色間的對話和互動,都彷彿帶針帶刺的刺蝟一樣,(然後又跟那個被自己保護的記者搞曖昧...)這樣的角色,除了反感真的沒有其他的了...

3.犯案手法沒解釋

市長:因為氣喘噴霧器內的成分被調包,所以死亡。但直到最後,書中都沒有解釋,兇手是靠什麼方法,在什麼時間點,調包市長隨時不離手的氣喘噴霧器(市長出入都有隨扈跟著,還有秘書等,保全是滴水不漏,在物理上要做到是有難度的)。這地方沒有解釋。

火葬殺手哥哥:

記者:被一堆鐵絲纏繞而死亡。但該位受到指使且年近50的女律師到底怎麼有辦法光靠自己的力量就將30幾歲身強體壯的男人用鐵絲勒死而不讓其發出任何騷動?莫非是使用了麼機關?若是的話,那機關是怎樣的機關呢? 又要讀者自行腦補嗎?

記者:

記者因為假死計畫的道具被裝了強酸和鎂帶而胸口穿出一個大洞而身亡。但是這個假死計畫,只有一部分的人才知道,且道具部分,也都是在相關人員的管理下。所以這個問題就跟市長的死一樣了:兇手是何時,又是用什麼方法,對道具動了手腳?甚至於,兇手到底是怎麼知道這個假死計畫的...(書中完全沒解釋orz)

當年法庭警衛:

自行從愛爾蘭大使館屋頂上一躍而下身亡。兇手只是派一群激進的遊行份子在愛爾蘭大使館前面抗議,那個法庭警衛就玻璃心似地,爬到屋頂一躍而下,重點是,這傢伙前幾分鐘前才跟主角們講說<我不要讓別人來決定我的人生>之類的勵志的話.....這之間的轉變也太突然,太莫名其妙了吧...(然後書中也是沒有解釋)

4.莫名其妙的兇手:

任何<推理懸疑小說>都有個潛規則,那就是,真兇是個要在整本故事中都有登場的人物,且要有一定程度的戲份,並且要是個讀者猜不到的人物。如此的意外性,才會給讀者如同當頭棒喝般的豁然開朗感。並在揭示完真兇後,再將從頭到尾所埋的伏筆和線索一一收網,給讀者一個合理又信服的解釋。

然而這本書,這本布娃娃殺手,卻是在故事後半段,才突然加入主角過去曾和某位殺手交流過的回憶插曲,然後這個出現在回憶中的殺手,竟然就順利成章地成為本書的真兇了...(且就劇情來看,主角沃夫早就知道該殺手便是此案的兇手,他甚至已經知道該殺手的住處,那為何不在他一而再再而三殺人前,就先去阻止他呢?為何不尋求其他協助呢??)
這種突然在故事途中加了全新腳色,並直接指定其為真兇的做法,其帶給讀者的違和感,就像是雙親過世,要繼承遺產時,突然有個陌生人來到你家跟你說,其實我是你失散多年的弟弟,所以我也要分一點財產一樣,讓人丈二金剛模不著頭腦。

5.兇手動機
這麼費心地幫主角一一解決當年的仇人,其動機究竟為何?可以拿到錢嗎?滿足殺戮的快感嗎?
人性本惡的正常發揮嗎? 即使該兇手在阿富汗打過仗所以有創傷症侯群,精神不穩定,也無法構成他這樣無償幫人殺人的理由,至少,在本書中沒有著墨,沒有說服力。



以上,優缺點都列舉完了。

這本書,就是一個沒有經過充分規劃的故事
(作者在後記也自己坦承,他其實只有規劃開頭和結尾的橋段,中間的劇情推展都是信筆而書,邊寫邊想)

以自己本身也是看了蠻多書的經驗來講,

基本上任何小說,其在文學雜誌或文學評論家的一面盛讚,真的只要看看就好,

時常都會出現過譽的現象,

(特別是歐美小說...過譽現象太嚴重了..哀)

所以讀者還是要自行斟酌閱讀,

避免踩到雷,

這本<布娃娃殺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展開
user-img
Lv.2
5.0
|
2018/10/05

《布娃娃殺手》又一次不忍放下書,直到翻到結尾。看這本書仿彿像在看電影,場景段落總是收在最吊人胃口的地方轉換,節奏銜接像是好萊塢電影的剪接。每一個人物出場帶動劇情的時候,總能重新吸引住你的目光,忘記剛剛被懸疑背叛的情緒,繼續跟上新的線索軌道。到底是怎麼能想出這些故事,又把故事在對的節奏上寫出來。

人物間完整細膩的情感,依著人物性格呈現的行為模式,讓角色們撞擊,循線摸索,不知道是兇手造成了兇了人,還是人物性格層層疊疊的糾纏殺了人。
展開
user-img
Lv.5
3.0
|
2017/11/19

一具由六個死者屍塊拼湊的像被縫起來的布娃娃,只有這個發想比較有趣,前面開頭,一個被眾人目光追逐的藍眼睛美女陪審員,也蠻吸引人,,但吸引就到此為止了,,一本吸引人的推理小說,不是只靠死者多,預告將死的人多 ,就會精彩,,作者本身的述說功力才是重點!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小說任意門|文字是行囊  故事帶我們到遠方|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