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低端人口: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

低端人口: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

Le peuple des rats: Dans les sous-sols interdits de la Chine

  • 定價:360
  • 優惠價:79284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2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這世界的現實就是人人要尊嚴,但尊嚴呢,可不是人人要得起。」

  這是北京城裡不可言說的低端禁忌,潛居地下室的底層勞動人口悲歌
  毛澤東曾歌頌他們,現代中國的經濟奇蹟要歸功於他們
  但是現在,他們卻面臨被「切除、清理、掃蕩」的命運
  《低端人口: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見證了這一切
 
  北京,中國極度富有的一線大城,匯聚了所有的奇蹟。
  大舉遷移到此的人只有一個目的,他們要追求屬於自己的中國夢。他們以勞力換取微薄的溫飽,成為支撐北京城運轉的底層基礎勞力,擔任清潔工、外送員、服務生。

  北漂的民工與移工構成了北京的日常風景,但在高房價、沒有北京戶籍的限制下,被迫無奈屈居於暗不見天日的地下室、橋墩下、廢棄建築的縫隙之間。他們有老有少,有為了籌措兒子結婚聘金千里迢迢到北京當清潔工的老夫婦;有為了在市中心飯店實習而住進地下,習慣了北京地底腐臭氣味的大學畢業生;有為了孩子的未來,離鄉打工的父母。

  一旦進入北京地底,舉目所及皆是懸殊至極貧富問題的見證。明亮大廈底下,陰暗的走廊上晾著各種服務業、工人的制服;人們在勞斯萊斯、奧迪名車停靠的牆壁背面煮著千篇一律的餃子當晚餐;孩子們靠著一扇小窗,勉力呼吸著來自北京地上世界的霧霾。

  這些拚命留下且住不起地面上房子的人,被稱作「鼠族」。他們像鼠一樣,群聚在北京城的地下廊道裡竄動、討生活,為中國夢燃燒生命,卻注定被貼上「低端」標籤,被驅趕、切除。

  法國最大報《費加洛報》記者派屈克‧聖保羅,耗時整整兩年,帶著翻譯四處採訪北京城裡默默做工的人,數度遭遇被當局請去喝茶的危險。然而真正讓他得以貼近「鼠族」生活的契機,卻近在他暫居的大樓地下室。

  當派屈克‧聖保羅發現日常所見的門房、清潔工都是自己苦無門路深入採訪的對象,正是他們維持了他的生活時,這才驚覺自己正置身中國幻夢的風暴中心,正看著這巨獸大國最殘酷的一面。

名人推薦

  方怡潔、李志德、李岳軒、沈秀華、林立青、阿潑、劉嫈楓、藍佩嘉   共同推薦
各界一致推薦

  派屈克‧聖保羅親身帶領我們在他生活的亮麗北京與鼠族居住的地底世界來回穿梭,直指這中間的終極反差,看進地底世界勉強又讓人敬佩的日常生活,看區區電梯上下之間潛居人群的不同面貌──工地工人、留守兒童、外地大學生、為兒子攢錢娶妻的父母、鼠窩裡的房東、有幸的出洞者……訴說發展背後的代價與冷漠、生存的卑微與堅韌,在在顯露出被沒收的尊嚴、體制造就的頑強。──方怡潔(清華大學人類所 助理教授)

  在這本書裡,「鼠」、「底層」、「洞穴」既是形容,更是真實寫照。
  冷戰年代,中國政府下令人民挖掘無數的地下室,但直到今時今日,這些地下室才起到了原本始料未及的作用:成了最底層勞工遮風避雨的處所。這讓作者書寫中國底層時有了一個意象鮮明的切入點。 在「盛世中華」的喧天鑼鼓中,這本書描寫了當今中國的另一個,應該和「一帶一路」同樣被看見的真實側面。──李志德(新聞工作者)

  這本《低端人口》猶如東方不敗手中無堅不摧的繡花針,一針戳破膨脹過度的灌水氣球。數百萬名領取低薪、忍受超長工時、蝸居地底世界、卻撐起城市底層勞動的低端人口,才是北京這座紅色首都背後的真相。──李岳軒(獨立媒體《移人》編輯總監)

  我想沒有人會夢想自己有天要成為所謂的「低端人口」。
  尤其在「中國夢」的急促催動下,多數中國人應都有想拉著、依著中國經改的大躍進往前滑翔。但是,為了夢想中的好機會與好日子,許多從農村遷移到沿海或內陸都市的民工,連翅膀都來不及長出就已淪為「鼠族」。在付不起高價房租、為了多存些錢的情勢下,他們長期窩居在如看不到天日、呼吸不到新鮮空氣、髒亂、公安有虞的北京地底,或是許多城市外圍,居住條件擁擠惡劣的城中村裡。

  據估計約有一百多萬移工潛居在北京最繁華、富裕區域的地底,他們是中國首都能維持日常運作的基礎勞動力,從工地勞工、大樓清潔員、到各類勞動人力;他們有男有女,有年輕也有從農村退休後到城裡賺取養老金或為兒子籌錢買房。既將來臨的雷雨,對於北京地面上的住戶來說,意味著灰得發黑的天空將接受豪雨的清洗。但對「窩在城市臟腑裡的居民,這是預告他們既將迎戰淹入家中那充滿污染物質的大水。」前法國駐中國記者,派屈克‧聖保羅在他2016年出版、中譯書名《低端人口: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中寫道。這本書從制度及社會關係,調查記錄寄居北京地底移工的日常困境與掙扎,走訪中國內陸探訪留守兒童無法與父母同住的被「遺棄」感,也對應地面上光鮮富裕上層階級的大夢想與奢華。

  中國作為國際經濟強權不是靠那些亮眼的數字所打造而成,而是靠,長期受中國政策歧視,以要不起尊嚴、隨時可能被驅逐的大批「低端人口」,來建構起中國政府及富有階層的中國夢。──沈秀華(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副教授)

  作者以深入採訪的方式探討成功中國的另一面,我們也得以觀看他對於這些「鼠族」的理解或觀察,另一個報章媒體少有報導的中國也因為這分紀錄逐漸完整:巨大的貧富差距、人與人之間機會的不對等,還有在階級固化後於貧窮線上努力謀生的群眾。
  
  北京和台北,有一樣的角落。──林立青(作家)

  不論是「貓抓老鼠」,還是無法解決的鼠患,「鼠」在這本書裡有多種寓意跟用法,每一個都指向生態、權力結構與無能翻轉解決的困局。因為這本書不僅僅談北京這城市,不單單只說鼠族這群人的生活,派屈克主要藉著鼠族/民工來談當代中國的政策、制度與問題。──阿潑(文字工作者)

  一直一直往下挖,《低端人口: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鑽入中國經濟成就的地底下,直視陽光未曾照拂的底層人生。──劉嫈楓(媒體工作者)

  讀這本書像剝洋蔥,一步步揭露中國亮麗經濟下的暗黑底層生活,也一層層內省法國記者的東方主義之眼,嗆辣中讓人心酸。──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派屈克‧聖保羅


  2013年起任法國《費加洛報》駐中國特派記者。曾前往獅子山共和國(相關報導獲得2000年Jean Marin戰地記者獎)、利比亞、蘇丹、象牙海岸、伊拉克、阿富汗、德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低端人口: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是他的第一本書。

譯者簡介

陳文瑤


  生於澎湖,臺南藝術大學史評所畢業,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藝術與語言科學系博士候選人,現從事法文翻譯及藝評寫作。
 
 

目錄

推薦序  大國光輝照不到的灰暗角落 阿潑
推薦序  紮紮實實的調查報導鉅作:帶領你用「鼠」的目光偷窺北京不欲人知的地底世界! 李岳軒

第一章 徘徊在奢華國度的鼠群
踩著民工崛起的強國
何謂北京鼠族
支撐商場的小精靈
北京地下城歷史
離開農村尋活路
越有錢越小氣的北京人
繞了一圈又回鄉的樂師
玻璃天花板隔成兩個世界
鼠窩比想像中隱密

第二章 坎坷的歷程
寫鼠族是個錯誤的決定啊!
挑戰公權力的採訪計畫
重重監視
一場貓抓老鼠的遊戲

第三章 下水道的鼠重回人間
尊嚴不是人人要得起
鼠窩也能是小天堂
酷寒中的英雄
生活就像走鋼索
沒有北京戶口就免談
隨行探親之旅
真鼠如影隨形
靠關係建構的體制
中國不能不團結

第四章 聚龍花園的「老」鼠
中國樂觀主義者
腳下的悲慘世界
中國人就吃那一套
兒子娶老婆,像在買老婆
窮富兩極化的寫照
養老金神話破滅
無法退休
嬰兒潮世代考驗降臨

第五章 瀕臨精神崩潰的中國女性
儒家思維強勢回歸
剩蘋果的滋味
不是人住的地方!
潛藏危險的地下空間
沒聽說過淹死人
這日子總會習慣的?
做牛做馬,只盼給孩子好未來
誰都能擁有中國夢
與孩子分離的懲罰
老公不在北京

第六章 驚奇之旅
老鄭來作客
好大一塊牛肉!
無福消受的晚餐

第七章 被遺棄在農村的孩子
中國永遠不會有那一天
二等公民問題被看見了?
連生日都忘了
留守兒童淪為犧牲品
親子分離的創傷
這家裡都沒人了
工作在哪,爸媽就在哪
提早長大的孩子
別忘了爸爸媽媽
潛入調查留守孩童
馬馬虎虎也是靠自己
世上最好的爸爸

第八章 埋葬的青春
在北京的夢想生活
捨棄沒前途的過去
稍縱即逝的想望
蟻族軍團也盼看看世界
一胎化政策與高齡化衝擊
掃地出門
玻璃帷幕上的無望倒影
移民海外是最後出路

第九章 民工,都會的建造者
首都躍進的推手
建築美學的迷思
都會大城游擊手
數位抗爭新風潮
逃離汙染
地下老闆
和尚般的生活
渴望另一種生活
經濟成長須兼顧社會公義

第十章 鼠窩住一宿
探索不盡的中國
坐困愁城全是自己找
失落

第十一章 鼠族裡稱王
絕不准貶低中國
地下空間改造計畫遇詐
經營地底王國的難處
許可證轉手變天價
關閉政策後的新玩法

第十二章 走出洞口的藝術家
成功機遇堪比鑽石
自我解嘲地稱自己為鼠
幾百塊的煩惱變成幾百萬
不為市場出賣靈魂
靠關係拉抬自我身價的藝術家
不可或缺的和諧
早上醒來,就是個小奇蹟

第十三章 富豪與鼠
燈紅酒綠
深度趕不上速度
最後一班財富快車
縮減不平等之道
成功人士的自覺意識
我們有太子黨

第十四章 萬能的黨,眾鼠仰望的神
世界工廠的隱憂
平衡國營與私人企業
新任紅帝站哪邊
阻擋、關閉、消滅
一夕崩毀或永續榮存

後記
老鼠的象徵意涵
我的鼠族朋友
 
 

推薦序(一)

大國光輝照不到的灰色角落

阿潑(文字工作者)


  不知幸運或不幸,我第一次到北京時,這座城市正大興土木迎接奧運,一個輝煌「盛世」就攤在眼前,而我期待看到的「老北京」只剩幾塊磚。當我走在寬闊的街道上時,出於職業本能的,目光會往邊緣掃,視線會落在角落殘居或是巷弄荒破上,偶爾會停下腳步凝視,有時會拿起相機。看到我老被這樣的景象吸引的北京友人,忍不住發問:「你怎麼老是注意這些破爛啊?北京已經發展了,文明了。這些都破壞我們國家的形象。為什麼不拍那些高樓呢?」

  這個北京大學碩士生對自己失敗的導覽或許感到自責,但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世人對中國的好奇並不在那光鮮亮麗的表面成績,而是這個日漸強大國家拚命遮掩的、試圖拋棄的內裡──這是最基本的人性。在這趟旅行之前,我只願探索偏鄉部落的風景,卻沒料到「京城」藏著更多世人陌生的東西:農民工、上訪村與城市戶籍的問題。我大開眼界,但當時台灣出版與台灣人很少將注意力放在這裡,快速發展與經濟、兩岸關係與統獨才是顯學。

  十年來,關於中國的書寫與討論,因為中共政權的轉換與動作,有比較多的路徑跟方向,出版界也回應了這種多元且深度的探討,相關作品陸續出版。這些作品多經過深度採訪或田野調查,嘗試描繪並解釋當代中國的問題,尤其是那些「不進步、不文明、不自由、不民主」的暗處,而主題多半是農村的、底層的、邊緣的、無權力者的故事。西方記者更是熱中於此,即使這是個新聞不自由的國家,他們也會想辦法在限制中突圍,滿足自己(或讀者)的好奇。

  派屈克‧聖保羅(Patrick Saint-Paul)的《低端人口: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就是這麼一本書,作者既不賣弄詞藻,也不搬挪理論,就只是直白表述自己採訪這個主題的過程,包含平時如何與國保諜對諜、無法化身偽裝的窘境、中文能力貧乏的困擾……。特別是,這個社會並不想面對「鼠族」存在的事實,只要聖保羅嘗試到地底,就會被警告、驅趕:「第一次在北京地底進行採訪時,才幾分鐘我就被毫不留情地趕了出來。地底的世界是個秘密天地,裡頭的居民畏於透露他們的生活條件而傾向藏匿隱忍……。至於這些地下世界的經營者,他們仗著當局的包庇遊走中國灰色地帶,幹著不怎麼光彩的事,小心戒備地在這些迷宮的入口守著。


  所謂的「鼠族」,即是因無法負擔北京高額房價、租金而生活在地底下的一群人。根據這本書裡的數據,在北京兩千一百萬人口中,有七百萬是外地來的民工,而其中有超過一百萬住在地底。鼠人不只是民工專屬,正在求職的畢業生、領著低薪的年輕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他們在這城市裡沒有戶籍、沒有保險,沒有什麼基本權利,他們比「底層」還要底,即使城市人清楚沒有這些人做會髒了手的雜務、勞動,城市就會癱瘓,但仍視他們為腐臭敗物。他們是政府想要遮掩、驅逐的「低端人口」,只因有礙顏面。

  就像我多看民工或破房子兩眼時,我的朋友就說那些「破壞國家形象」一樣,一個地下管理者也以同樣的理由阻止派屈克的採訪,她說:「當地政府禁止外國人參觀地下租房或跟房客講話,這會影響我們國家的形象……你們外國人就只想抹黑我們、想貶低中國。」

  我第一次到北京那兩年,就已發生許多驅逐、拆遷的暴力事件。但胡錦濤當政期間,自由派還算有點空間,言論管控與新聞自由不像今日這麼嚴峻,人們還有足夠的機會瞭解,這並不攸關「形象」,而是中國城鄉戶籍制度、司法制度及改革開放以來累積的層層問題。許多人想辦法為民工、弱勢喉舌,許多影片、報導經媒體或網路流傳出去,「鼠族」至少能得到媒體的注意──就像這本書裡的王秀青,他和警察玩了十幾年的「貓抓老鼠」,就在北京奧運那年推進狗籠送進警局,當這羞辱人的經歷被中央電視台發現,並做成新聞後,意外改善了王秀青的生活。即使他的老家還是「鼠滿為患」。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貓抓老鼠」,還是無法解決的鼠患,「鼠」在這本書裡有多種寓意跟用法,每一個都指向生態、權力結構與無能翻轉解決的困局。因為這本書不僅僅談北京這城市,不單單只說鼠族這群人的生活,派屈克主要藉著鼠族/民工來談當代中國的政策、制度與問題,例如:城鄉戶籍制度讓民工無法享有城市福利、一胎化政策與嬰兒潮讓上了年紀的人還得進城替自己掙養老金,而中國的教育制度、婚姻傳統習俗都讓收入不多的底層很有壓力──當這些省吃儉用的父母攢了錢,想讓鄉下的孩子讀書、過好生活時,這些「留守兒童」已經認不得他們,或因缺乏照顧而迷失甚至死亡。一個鼠人說:「我對孩子的未來沒有太多期待,因為社會階層在這個國家是不會流動的,凡事都要靠關係、要送紅包。」

  階級也是這本書的重心。派屈克不只「往下挖」,還「往上看」。他在許多章節,都以富人、官二代、太子黨的生活為開頭,來凸顯鼠人的不堪與貧富差距的極化──他也誠實交代自己這個外國記者也屬於上層,在超市買進口食物、住高級住宅──換句話說,以地面為界,地面上的中國盛世、進步城市都是藏在地下的貧窮不公所撐起的。

  我不免想到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Jack London)的非虛構作品《深淵居民》。十九世紀的英國是一強大的殖民帝國,是英格蘭的「美好時代」,卻存在著倫敦東區這樣一個車伕都不敢去的貧民窟(他寧可去非洲跟西藏),傑克‧倫敦卻以化身採訪的方式,描摹了這強國的灰色角落,談論這樣的貧窮如何形成,階級為何無法翻轉,甚至預言英國國勢會走下坡。他在書的開頭這麼寫:「有人說我對英格蘭的批評太過悲觀,為了幫我自己辯護,我必須說,我是所有樂觀主義者裡面最樂觀的。但是在評估人類的境況時,我看的是個人,而非政治組織。社會不斷發展成長,但政治機構卻終將解體荒廢,成為破銅爛鐵。就英格蘭而言,從男女居民還有他們的健康與幸福程度看來,我認為未來的路仍是寬闊而令人看好的。但就許多政治體制而言,目前並未好好照顧人民,我所看到的不過是一堆破銅爛鐵。」

  當然,派屈克跟傑克‧倫敦身處的時代不同、條件也不一樣,並非化身採訪──美國人跟英格蘭人難以辨識,法國人跟中國人可天差地別,況且,他根本也無法「委屈」自己。而且,跟傑克‧倫敦的嚴謹有度相比,派屈克行文直白且帶點趣味性。即使如此,他們卻同樣直指強國底下的那老鼠洞一樣的脆弱處,或有一天會成為帝國的大窟窿,「毫無疑問的,當這一天來臨時,鼠族必定是第一個從洞裡走出來給予噓聲的人,因為這個黨從很久以前就不再為他們提供任何庇護」。

  就讀者而言──如果你曾經在媒體讀過中國社會的某些現象,這本書或許能幫助你將這些零碎的新聞藉著「鼠族」這個主題拼湊成一個社會整體,看看在這麼個「經濟強盛」的大國光輝裡,藏著哪些破銅爛鐵。這或許才是真正認識中國的路徑。

推薦序(二)

紮紮實時的調查報導鉅作:帶領你用「鼠」的目光偷窺北京不欲人知的地底世界!

李岳軒 (獨立媒體《移人》編輯總監)


  同樣身為新聞工作者,「調查報導」一直是我們這行最難做的一種採訪,因為它跟一般廣邀媒體參加的記者會或追蹤明星八卦的狗仔隊不同,追求的是埋藏於社會深處的真相;為達到這個目的,新聞工作者必須耗費無數時間、精力及金錢做深入田野調查,過程非常折騰人──甚至很多時候這些「真相」並不歡迎記者去挖掘,這時就會出現來自政府部門或相關單位的有形及無形壓力。可以想像在這種極盡自虐的前提下,願意投身調查報導的記者少之又少。

  然而相對的,正因取得真相的過程猶如踏過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每當有優秀的調查報導問世時,總能在社會投下震撼彈。以國內媒體來說,網路媒體《報導者》在二○一七年初推出的「造假‧剝削‧血淚漁場」是近年來調查報導的佼佼者,不但在當時激起一波不小的社會輿論,更在同年度獲得卓越新聞獎肯定,在在顯示調查報導的力量與可貴。

  這本由法國記者派屈克‧聖保羅所撰寫的《低端人口: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同樣是一本歷經千辛萬苦才完成的重量級調查報導──派屈克採訪的地方不是別國,正是打壓異議輿論不遺餘力的共產中國,在習大大儼然登基稱帝的氛圍之中,一位外國記者要在北京城內調查「鼠族」這個敗壞國家門面的族群,簡直像在天子腳下動土。大家都知道異議份子在中國「被消失」是很正常的事(這事不分國籍,看看李明哲吧!)是以每當書中出現對他不友善的共犯鷹犬時,總讓我替他捏把冷汗。

  但這正是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因為派屈克讓我們認識到,這些被官媒隱藏、被上流社會唾棄、被共犯結構掐著脖子的地下鼠族,其實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來自中國各地,一樣有父母、有妻小、有夢想,只是現實層面逼迫他們必須住進暗無天日的地下世界,變成北京城內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麻煩份子」或是「隱形人」,但,書中沒有一個人物想過這種生活。

  在共產中國全體上下吹捧的強國夢裡,我們不時看到現代神州富庶豐饒、船堅炮利的宣傳形象,甚至台灣媒體也有意無意地散布這些資訊,但這本《低端人口》猶如東方不敗手中無堅不摧的繡花針,一針戳破膨脹過度的灌水氣球。數百萬名領取低薪、忍受超長工時、蝸居地底世界、卻撐起城市底層勞動的低端人口,才是北京這座紅色首都背後的真相。

  雖然這是關於中國的故事,但若我們將眼光放回台灣,目前寶島上七十萬名外籍移工,其處境與「鼠族」極為接近,在我們一邊翻書一邊掩嘴驚呼的同時,或許可以嘗試反思一下:

  在我們的社會裡,撐起底層勞動力的是誰?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就讓派屈克流暢的文筆,領我們進入鼠族的地下世界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51090
  • 叢書系列:歷史大講堂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活動贈品說明

測試圖片
 

內容連載

導言(節錄)

寫鼠族是個錯誤的決定啊!

 
現在我很確定,當初決定寫一本關於鼠族的書是個錯誤。寫這主題面臨的障礙實在太多、太巨大了!第一次在北京地底進行採訪時,才幾分鐘我就被毫不留情地趕了出來。地底的世界是個秘密天地,裡頭的居民畏於透露他們的生活條件而傾向藏匿隱忍,免得失去他們靠著毅力持續工作掙來的那麼點東西:一個棲身之所──儘管這處所再怎麼骯髒不堪。至於這些地下世界的經營者,他們仗著當局的包庇遊走中國灰色地帶,幹著不怎麼光彩的事,小心戒備地在這些迷宮的入口守著。
 
要如何才能更進一步接觸鼠族呢?頂著一頭亞麻色金髮的我,機會渺茫。最初打算開始這場冒險時,我馬上聯想到德國記者根特‧華萊夫(Günter Wallraff),他為了揭露一九八○年代德國萊茵河地區的仇外情形而偽裝成土耳其移工,最後將親身經歷出版成書《最底層》(Ganz unten),但很快地我就不得不面對現實。華萊夫當時可以毫不費力地操著一口土耳其腔德語來接近他的目標,但我卻永遠不可能變裝成一個中國人還毫無破綻;況且以我的中文程度,就算真的成功扮成中國人好了,也只能當個啞巴。
 
一九九九年我第一次被派遣潛入非洲報導時就像現在一樣沒什麼斬獲,當時獅子山武裝團體「革命聯盟陣線」(RUF)發動「不留活口」(No living thing)血腥屠殺,在短短數星期內造成六千人死亡、數萬人被截肢的時候;在靠近獅子山共和國首都自由城幾公里外的叢林裡,我被一群頂多十二歲、拿著AK-47步槍的孩子逮個正著。這些娃娃兵是叛軍招募的,他們的首領認為我一定是白人傭兵或是間諜,我不知費了多少力氣才說服他們我只是個記者。但現在呢,我得輪番假扮成對中國充滿熱情的社會學家、作家、企業老闆、想替他的廉價勞工找住處的臨時承租人等等,什麼身分都行,除了記者──中國人最提防的一種人。要如何接近底層階級,並讓他們接受我?我沒有半點頭緒,手上籌碼脆弱且不堪一擊。

會員評鑑

5
6人評分
|
6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5
3.0
|
2024/05/12
探討底層;貧窮的故事書,敘事流暢,但有些失焦。
底層與貧窮的問題在各國都有,不是中國的名產。

以作者自身的國家:法國。
可在喬治歐威爾的著作[巴黎倫敦落魄記]一書裡,窺見當年的法國底層如同鼠族一般的生活,如同本書中描述的近代中國。
其它探討貧窮的書籍例如:
[我在底層的生活]是在探討美國。作者: 芭芭拉‧艾倫瑞克。
[地下紐約:一個社會學家的性、毒品、底層生活觀察記]則聚焦在紐約區域 。作者: 蘇西耶.凡卡德希。

這些探討貧窮;底層之類的問題,免不了會牽涉到討論體制,貧窮的因果關係有時候的確與當事人的決定有一些關聯性,但有時候是政府體制造成的困境,讓當事人更難脫離這類貧窮漩渦。

我認為此書的失焦點在於過多著墨在[針對中國共產黨制度]。
敘事三不五時會將結果導向體制,作者似乎頻頻想暗示[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是這類貧窮慘況的主因,並佐以兩事之間的矛盾,嘲諷中國體制的荒謬性。

我認為這樣的敘事方式容易讓閱讀此書失去客觀性,尤其在讀者已經帶有對中國的既定印象(非民主自由人權國家)之後的閱讀,容易無視這類貧窮議題跟中國共產黨制度[其實並沒有太大關係]的事實,因為不論是作者本身的法國,英國,美國,日本,甚至台灣,曾經或至今,也都存在這些貧窮現象,
[貧窮與糟糕的生活環境並不是專屬於某個國家的特產]。
書中對於中國體制的矛盾與荒謬性,也同時現存於歐美各國。(根據近年調查報導:美國人有超過半數無法即刻拿出400美元,約1萬2台幣,約2700人民幣)。

對於書中關於貧窮的視角呈現,我認為是值得了解的,但閱讀後請不要將中國的貧窮問題與中國制度做出簡單因果,也請避免在作者敘事的有意無意中,對中國原有的負面印象上再加上一層批判理由,這對中國是不公平的。
展開

作者是法國《費加洛報》駐中國特派記者。他外派期間,研究"鼠族"(住在地底下的民工)兩年而寫了此書,向外界揭露撐起亮麗北京城運轉背後的廣大底層勞工。作者甚至體驗在地下住了一晚,飽受驚嚇。他承認逃離那裏使他鬆一口氣。
北京地下城可追溯至1969年,當時中蘇兩國邊境衝突日益擴大,毛澤東下令挖深洞以保護人民免於蘇聯空襲。
1996年,政府通過法令,要求大都會內每座新建築都必須附設此類避難所。
作者坦言在中國從事新聞工作是一大挑戰,國家安全警察常常拜訪他,他的通話內容、電子郵件都被監控,警察都知道他要去採訪誰。
棲息在地下的人也不太敢跟外國人說話,作者必須想辦法獲得對方信任,才有辦法得到一些故事可寫。
許多民工都是五六十歲的人,因退休金微薄,加上需要幫兒子籌措聘金,不得不湧進北京繼續工作。忍受比鄉下更糟的空氣、更差的居住環境、更沒有保障的工作狀況(沒有健康保險)。工作或生活中稍有閃失,便要搬出房租便宜的鼠穴。
作者指出,中國在變得富有前就可能已經老化,因一胎化政策影響,中國比其他發展中國家更早面對這難題。中國政府必須加快改革養老金制度並延長退休年齡。
作者採訪不少人,他們做牛做馬,就是希望下一代更好的未來。鄉下工作機會少,民工於是不斷湧入大城市,尋找工作機會。
但因沒北京戶口,使得這些民工的小孩也無法在城市就讀,只能在家鄉讀書,和父母分離。這些因素又衍生出一些人倫悲劇,如孩子長期和父母分開感到寂寞而自殺、孩子犯罪率上升等。目前留守鄉村的孩子預估有六千五百萬,而民工人數超過兩億七千萬。
作者曾跟他的北京朋友說,德國開放Stasi秘密警察檔案,每個人都可以查個人檔案,得知自己的親朋好友誰是告密者。他的北京朋友說中國永遠不可能有這一天。十幾億人口加上官僚組織,一亂就是不可收拾的災難。
中國快速崛起,應當感謝這群默默付出的民工,但他們始終被政府忽略,經濟快速成長的同時,應兼顧社會正義,否則難以談及永續發展。民工的生活沒獲得改善,他們就可能減少消費,中國的經濟成長就無法持續,甚至衰退。
這本書使我們了解中國貧富差距甚大,且有一群數量龐大的民工被犧牲,才能撐起北京的運作與人們的中國夢。

#低端人口: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
#Le peuple des rats: Dans les sous-sols interdits de la Chine
#Patrick Saint-Paul
#聯經出版公司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4/07

在法國籍作者流暢文筆, 從頭串到尾頁的故事敘述, 這本書讓我讀得廢寢, 花了一晚不停歇讀完此書.
讓我想起上週讀完的【剝削首爾】, 同樣在南韓首都也是有著一群 "蟻族" ( 若你看過電影[寄生上流] 就能心有戚戚焉) -- 被有錢有勢者+政府制度剝削其正常居住權.
在北京有一群 "鼠族", 在廣東有一群城中城族, 在美國則有一群 "無依之地族", 在台灣則有隔代教養族(小孩托給鄉下/小鎮祖父母照顧, 幸運者是到上小學時, 父母親接回身邊. 不幸者則是到國中才由父母親接回).

當社會黑暗面與負能量被惡意隱藏, 被認為是有心打壓中國, 抹黑中國, 而不能訴諸公眾力量時, 不能讓政府該有的公權力(社會局)介入, 無法讓慈善機構協助時, 這些底層/低端/低收入戶只能做到死, 仍發著自身階級能翻身成功的美夢!

最後, 若對中國紅色權貴打著"共產主義 ( =人人機會均等, 共產富人財產, 人人輪流當領導), "全民脫貧了", "中國超英趕美"...等等假大空口號, 仍深信之台灣人, 建議你讀這本書, 狠狠刺破中共外宣給予你的幻想!
展開
user-img
Lv.7
5.0
|
2021/03/14

「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相信各位都聽過這句積極正面的台詞,不知道大家的想法是什麼?我小時候聽到時有些不以為然,總覺得那是不會成真的喃喃自語。時至今日,無人可否認中國已經在世界上有著一席之地。其身為第二大經濟體,超英趕美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光彩耀眼的背後總伴隨著深不可測的陰暗角落,「低端人口」一書便帶領著讀者去接觸那些無所不在又被視而不見的「鼠族」。

初看書名有些聳動,「鼠族」?,但在詳實閱讀後又覺得書中描寫的案例,好像也沒有這麼令人吃驚。或許從法國人(作者)的眼光來看,國家應該確保公民有一定品質的居住權。然而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城下,鼠族們卻身處在惡劣的居住環境中刻苦營生,實在不符合外人想像的中國夢。就都市發展後所形成的城鄉差異,工作機會開始集中在都市。鄉下地方的年青人遷移到都市中謀職後定居,這和目前台灣的情景沒兩樣。很多周遭的同事也是外縣市人,為了更理想的工作北上打拼。卻也連帶著受到高房價(租金)和高物價的問題所困擾。北京和台北,所面臨問題是如此的相似。

書中另外提到,離鄉求職的父母為了節省子女的托育費用,只好讓住在鄉下的長輩負起教養責任。這種為了經濟的考量,形成了中國特有的「留守兒童」社會現象。然而隔代教養原本的問題加上中國鄉村的教育資源不足,融合成一個貧困世襲的世代悲劇。相同的處境在台灣,因為城鄉的距離不算遠(比起中國都用百公里起跳),父母每週多半會回鄉見小孩一次,親子間的疏離感就不會太嚴重。回過頭來,兩岸政府對於居住正義和幼兒教養的政策,都是任由人民自食其力(難聽叫自生自滅)啊...

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機會,委曲住在便宜但品質不住的租屋環境,這是普遍的社會現象。但在中國卻因為專權政權的體制,惡化了鼠族們的生存環境。像是高汙染的環境問題、禁止報導與傳播負面資訊、裙帶式的政商關係...等等。都讓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口,難以突破經濟階級門檻,讓自身或下一代獲得翻身的機會。中國夢如果只能「讓少部份先富起來」,做不到財富的雨露均沾,那始終都只是南柯一夢。
展開
user-img
Lv.3
5.0
|
2019/01/14

法國記者似乎太特別擅長用說故事的方式深入報導,對不常看非文學的讀者來說本書非常好讀。內容讓人跳脫自己習慣的生活圈,踏入另一個充斥各種需要了解和討論的議題領域。偌大的北京,你沒有留意到的暗處,其實有著一群支撐北京人民生活的地底居民,他們多少也有所謂的「中國夢」。腦中不斷浮出和作者一樣的論調,在位者要管理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一個暴動,都足以讓各種混亂恣意擴張,讓局面更加複雜以致全面失控。也因此下下策或許就是各種的高壓控制,所有一切以個資換取(實名制)、監控、限制和封鎖部分自由,以這如此極端可怕的手段達到「穩定」。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