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作品、說故事、評作家
通往文學風景的14道門
通往文學風景的14道門
◎當代小說家對話前行者,困厄時代的心靈,文學之路,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為斷裂的文學世代鋪設一條深入核心的捷徑,至此,人人可身歷其境,走進賴和、翁鬧、張文環、呂赫若等小說家的苦澀與酸甜中。
他們是時代大浪裡,早慧而敏感的孩子
在新文明撞擊下成長,重新指認所見的一切
他們是台灣第一代文藝青年
領受新市街的繁華、新語言的刺激
在現實的摺縫間努力擠出生路
縱使消失,也要留下希望的種子
《天亮之前的戀愛》取自翁鬧小說〈夜明け前の恋物語〉,是對這位異端前輩的致意,亦可比擬現代小說在台灣,從上世紀二○年代的文體摸索,到四○年代的作品展演,也算熱烈愛過一場,環境再難,每個作家仍是黑夜裡懷著衷情。無奈天亮之後,這場戀愛卻無人理解,露水蒸發。
微觀慢拈的凝縮揀選,重現十四位日治時期台灣小說家的溫熱光影,將上世紀初的作家夢、文明夢,以及壓迫於身的困厄現實,一段一段拼接回來。
從吳濁流、王詩琅的文字裡搖散出嶄新的氣息,肥皂香、紙菸味、整潔寬敞的三線路,琳瑯滿目的新名詞、舶來品,繁華的城市登場。
新興的時代,是為誰開闢?臨到身上的,是幸福還是悲哀?揭開典範的束縛,為賴和揭開詮釋的百寶盒,直視其中矛盾苦惱怯弱,再次思索,當年風風火火揚舉的「新文學」是真的白做了嗎?
追想楊逵與龍瑛宗的東京行,以及龍瑛宗、張我軍和許遠東之間,看似隔閡矛盾,實則死生相託的同事情誼。
回到呂赫若〈玉蘭花〉的夏日午後,在人與人粗暴決裂的時刻,一場招魂儀式,試求和解的可能。
最後,兩則童話,照亮始終與世故對抗的翁鬧,他的性格與文學,與同代的太宰治有著驚人的相應。
果物的隱喻、旅行的想像、摩登之城、時代之音、一根未熄的菸。以作家的同理心,也以當代視感,重新詮釋前人故事,為斷裂的文學世代探勘可親近的路徑,走進賴和、翁鬧、張文環、呂赫若等人的小說世界。
「方向轉換吧,從此,就來試試文學家生活的味道呀。」--楊守愚
「這島都的心臟,殷振華麗的榮町、京町一帶充滿溢著人。店內、街路、亭仔腳,擁擁擠擠繁忙地在蠕動。」--王詩琅
「時代說進步了,的確!我也信它很進步了,但時代進步怎地轉會使人陷到不幸的境地去?啊!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賴和
「在學生時代,我們把社會看得太樂觀了。」
「社會就像巨岩似地滾壓過來,而我們是被壓碎得連木偶都不如的可憐者。」--龍瑛宗
「仔細別讓雨水浸著白薯的根。如此,白薯就要由心爛了起來!」--鍾理和
「對於我這樣的廢材來說,本來就沒有所謂理想或者希望那種體面的東西。」--翁鬧
文明的香氣
吳濁流 ∣楊守愚 ∣ 朱點人 ∣ 王詩琅
超人何在
賴和 ∣ 蔡秋桐 ∣ 張文環 ∣ 楊逵
浪漫的挫折
劉吶鷗 ∣ 龍瑛宗
負軛之人
呂赫若 ∣ 鍾理和 ∣ 葉石濤
兩則童話
翁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