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瑕疵人型

瑕疵人型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7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超親密小問題對談】林新惠✕許俐葳:小說家的寫作內心話

    文/林新惠,|,許俐葳,|,時報出版,|,呂珮綾2023年08月01日

    七月第一個下午,有光。迷你而親暱,鵝黃色燈光散落在滿屋的瓷器與書籍。這場活動在小說家蕭熠所打理的空間「有光」舉辦,由近期分別出版《我有一個關於不倫的,小問題》的許俐葳和《零觸碰親密》的林新惠進行對談。掏心聊文學,也聊潛藏在文學底下的那些伏流。沿著親密感為經緯,也討論了《零觸碰親 more
  • 【2020年第二季OKAPI書籍好設計|實物轉化篇】這是那個嗎?沒錯,就是你想的那個──!

    文/OKAPI閱讀生活誌,|,張志偉2020年07月09日

    使用畫筆勾勒具體圖像,或用實際物品改頭換面,甚至只用文字就能勾住讀者目光,這些封面使用各種虛實素材,在設計師的巧手組合下有了變化萬千的面貌。 OKAPI好設計每季發表,以「封面、內頁、裝訂、材質、印刷、加工」六個面向檢視書籍,再以「手繪&插畫、實物轉化、解構字符、抽象表現、媒材整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超級逼近現實的敘事,卻充盈超現實的氛圍
人類與非人,誰比較冰冷疏離?
新銳作家林新惠  一舉攻克人、機曖昧難分的密室

  林新惠像是一種新的高智慧的物種,將身體與心靈拆解到最小單位,並重組為地獄般的機器。無比殘酷,但執行到底的乾淨俐落又展現出某種不拖泥帶水的溫柔。《瑕疵人型》當中,除了已然操作成熟的短篇小說技藝外,極短篇幅的作品更是令人驚豔地展現一個小說家未來的無窮可能性。──朱嘉漢

  每一種活著,也許是真的,但還更希望成為真正的。這些小說寫出了在前往「真正」的路途上,如何「孤寂環生孤寂」。那樣多的有形卻無法,身體對諸「理想」體制的瘖啞回答,既是家變,也是新時代孤獨者的形變,都在作者文字精緻的安排中,成為城市浮生的拍照。──孫梓評

  我喜歡林新惠文字的俐落,以及思想的尖銳,看她如何以小說解剖異性戀家庭暗黑烏托邦,揭示親密關係中的蜜和刺,充滿快意,也充滿悲哀。──楊佳嫻

  林新惠的小說看似超級逼近現實,卻又奇異地充滿了賽伯格(Cyborg)小說的超現實神祕氛圍。〈剝落〉、〈一具〉、〈安妮〉裡,剝皮剩骨由女化男之人、從虛擬妻獲得積分的完美丈夫、成為賢妻的矽膠娃娃,穿梭在人與非人之間的想像,不禁令人疑惑這些到底是生化人,或只是疏離現代人的幻想。

  在小說的世界中,作者打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運作法則,一種平凡如常,一如你我的反覆日常與情感波瀾;一種則充滿科技聲光,自有一套生存邏輯的科幻世界,時而穿插未來、機械感的趣味和美感。不論是哪一種,作者都企圖「以高度真實窺視現實」,「以偏離真實逼近現實」,不變的是人們對身分背棄的渴望,飽受孤獨侵噬的日常。

  人類的生活往往會不經意出現某個細小的破綻,小得幾乎不被外人察覺,小得還能讓他們勉強生活;但他們會在某個無法撐持住自己的時候,墜入那個破綻中,從此不斷重複類似的舉止,卻永遠無法藉此找到出路。他們是「人型」,是人類型態的機器,或是機器型態的人。總而言之,都是人機界線的模糊與曖昧。只不過,短路的機器可以被廠商收回,當機的人類卻時常無處回收……

名人推薦

  紀大偉、張亦絢  專文導讀
  朱嘉漢、言叔夏、孫梓評、神小風、陳芳明、黃麗群、楊佳嫻 一致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新惠


  一九九○年生,現就讀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曾任《聯合文學》雜誌編輯。碩士論文《拼裝主體:台灣當代小說的賽伯格閱讀》獲臺灣文學館年度傑出碩士論文獎。研究主攻科技人文與生態人文。
 
 

目錄

【推薦序】收斂美學 紀大偉
冰凍三尺處的小說家林新惠 張亦絢


一具
Lone Circulates Lone (LCL)
安妮
跳舞的Kuma
馬路
說話
虛掩

││
剝落

小物
旅館
電梯
行李箱
佑佑
你說

│││
假花
Hotel California

【後記】瑕疵無處回收
致謝


 
 

推薦序

收斂美學
紀大偉


  林新惠是個收斂的人。我初次遇到她,是在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一開始,她在課堂很安靜,很隱形。我很晚才察覺她從事文學工作的潛力。拙作《同志文學史》(二○一七)得以完成,當時還在念碩士班的她是最大功臣之一。除了校對書稿之類的微觀工作,她更提供巨觀的評估:偵察篇章之間的邏輯、衡量段落之間的節奏。《同志文學史》的詳盡索引(即,哪個專有名詞在哪一頁出現)就是由她彙整而成。讓人驚訝的是,她在大學時代竟然不是文學科班出身。我並且後知後覺:她也寫小說。

  我洩漏這麼多林新惠「個資」,就是要因應她自我收斂的傾向。自我收斂(例如,不留下網路足跡讓人找到)是網路時代的一種自我保護之道,但是對於她的小說讀者來說畢竟不方便:如果一篇小說的作者潔身自愛,幾乎不洩漏個資、幾乎不讓人知道她的生命故事,那麼,讀者怎麼知道這篇小說的作者是不是人類?讀者要怎麼知道,文本是不是由人工智慧大數據寫成?這年頭,便利商店賣芭樂柳丁,果皮上都還貼了報告生命故事的貼紙,水果都比人類更加人類呢。

  遙想當年,法國理論家羅蘭.巴特在一九六八年傲嬌指出,「作者已死」──巴特身處民眾還無法想像人工智慧的年代,當然不擔心人類被人工智慧取代,只擔心作者多得死不完。但是我們身在二○二○年,一旦收到陌生人求愛的手機簡訊,大致會認定訊息來自很低階的人工智慧詐騙軟體,而不會相信訊息來自知名不具的活生生詩人。在人工智慧可以量產文學文本的今日,我們有時候可能要策略性挽救人的味道,稍微調整「作者已死」一說,改成:「作者沒死透,只是收斂」。

  在林新惠第一本小說集《瑕疵人型》,我發現至少三種收斂的傾向。首先,不大用典;其次,不大科幻,再者,不大得志。

  許多第一次出書的作家喜歡在作品塞入典故,甚至塞到爆滿也不罷休,還動用「文本互設」之類的術語給自己壯膽。這些作家以為,在初出茅廬之作到處堆疊比人看見的彩蛋,例如深奧外國文學書名、冷僻藝術電影標題,一方面可以讓讀者覺得作家享有百科全書式的博學,另一方面可以讓認得這些彩蛋(認得這些藝文珍品)的讀者跟作者心心相印。我的少作,科幻小說《膜》(一九九六),就是這種文本;書中典故多得讓今日的我以為在逛百貨公司,或者,逛蝦皮。隨著我年紀漸長,我越來越抗拒在小說內浮濫啟用典故(結果導致我自己從此寫很少小說囧),不想再藉著這種濫發彩蛋的手段向讀者宣告我自以為博學、跟讀者不熟裝熟。但是林新惠跟當年撰寫《膜》的我截然不同:她盡量不啟用典故,儘管我明明知道她熟悉的科幻知識遠超過許多文學人。用個俗氣的比喻,林新惠好比坐擁好幾個柏金包,但是卻只帶「政大書包」出門示人。她書中唯一明顯啟用典故的小說幾乎只有〈Hotel California〉這一篇。

  「除了〈hotel california〉、〈Lone Circulates Lone(LCL)〉、〈剝落〉等等幾篇是明顯的科幻小說之外,整本小說集的科幻比例遠低於我的預料。我猜測,《瑕疵人型》沒有大規模兜售科幻的原因之一,是林新惠出門故意不帶柏金包的傾向。之二,是她以青年文學研究者身分提出的一種看法:她不一定要在符合嚴格定義的科幻文本裡頭才看得到科幻;她也可以在看起來不大科幻的文本裡頭看到科幻。嚴肅一點講,她認為科幻具有「普遍性」(universality),而非只有「特殊性」(particularity):科幻可以在各種文本裡頭「普遍」存在,並非只存在於「特殊」文本中。(林新惠慷慨同意我釋出一個訊息:讀者可以自行上網,到「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站,尋找林新惠的碩士論文來看:《拼裝主體:臺灣當代小說的賽伯格閱讀》,二○一六)。不過,雖然林新惠很收斂,《瑕疵人型》還是展現了一些讓人莞爾的科幻把戲。例如,書中有個充氣娃娃,竟然會做飯給男主人吃,而且還會「爆漿」。書中還有一篇小說談「科技婚姻」:用來取代「傳統婚姻」(由真人和真人組合的婚姻)的新發明。在小說中,由真人組成的婚姻是不環保的(因為組成成員都是有機體,壞了也不能重複使用)但是由人造物(例如塑膠娃娃)參與的科技婚姻才是環保的(人造物畢竟可以回收再製)。如果科技婚姻真的實現,我想許多固執的單身者應該很想要向(搭配多種社會福利的)婚姻制度臣服吧。

  這本小說集讓我意外的第三個傾向,在於對「不得志」的執迷。「年少輕狂」之類套語經常貼在年輕作家的作品上,但是這種詞在林新惠書中毫無立足之地。此書羅列眾多不同性別、不同年紀(但年紀偏長)的不得志角色。她們、他們大致落寞、孤獨、身體不舒爽,失去人生鬥志,很窮。在比較科幻的故事中,這種不得志角色大致從高科技產品中得到一些慰藉;但是,在其他並不鮮明突顯科幻的故事中,不得志的角色往往就自己一個人無助頹唐,困坐愁雲。我不時很幼稚猜測,小說家是否會在故事結尾祭出一個科幻機關,扭轉不得志角色的困局呢?結果,小說家往往菩薩低眉,不輕易提供救贖。

  收斂是一種難以拿捏的功夫。如果一個活人的表皮收斂了但是肉體維持原狀,那麼肉體就會撐破皮膚;反之,如果人的肉體收斂了但是表皮維持原狀,那麼表皮就會淪為累贅的皺褶。如何在撐破與皺褶的狀態之間取得收斂的平衡,是《瑕疵人型》難得的手藝。

冰凍三尺處的小說家林新惠
張亦絢


  最容易進入林新惠小說集《瑕疵人型》的,我想,是讀過福克納〈給愛蜜麗的玫瑰花〉(A Rose for Emily)的讀者。

  在一開始就提到福克納「名篇中的名篇」,並不是要說在新惠與福克納之間,一定存在有師法的關係。我也不貿然猜測,新惠在下筆時,一定想到過這個短篇。福克納是宗師級的小說家,即便是在其他文學作品裡,他的影響也多有滲透。我想說的是,一方面,比如密室、「平淡中見自然」的死亡與「不流血的謀殺」、漫長的寂寞或「似情愛非情愛」的「活人與死物」辯證,這些「福克納.愛蜜麗」式的元素,對了解林新惠的精神語系,頗能提供助益;另方面,我也想點出這本小說集,在文學創作上的嚴謹與高度,畢竟,能令人想起福克納,這種發現,是令人極度欣喜與讚歎的。

  詩人騷夏曾言:「只有一種性別是不滿足的。」我看到這行字的時候,馬上在心裡回話:「光是一種性別都太多餘了。」我當然不是在反駁騷夏,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將矛頭指向同一個問題。「不是太少,就是太多,從來不是剛剛好」的「性別體制」,是繚繞在《瑕疵人型》多篇小說的另一股線香。姑且稱為一種「泛酷兒的五感」,不斷地為將被視為「理想或自然」的固化性別秩序褪色去光,讓我們看見人們如何在其中「削足適履」或「鋸箭療傷」──分成三輯的小說集,在最後一輯中只有兩篇,但扮演了類似地平線的角色,也是唯一兩篇以「我」為敘述人稱的書寫。在〈California Hotel〉一篇中,性器與肋骨等長,肋骨是度量衡的基準,進而還是Isa的語言。「當Isa將我的肋骨放進她的身體裡」,「我」就「消散成我的失語」。

  肋骨的「單位」與「組裝」特性,並不只是巧妙反諷「兩性起源」的奠基神話。這個眾所周知的神話聲稱,先有了男人,而後上帝從男人那摘了一根肋骨,做成女人。在小說的複寫裡,作為「女人」代表的Isa,取代了上帝的造物主位置,肋骨也被明示為「等同性器」,還是組成「語言」的單位。新惠寫來不慍不火,我讀到時,不禁「哎」的一聲讚歎,覺得這裡是「打蛇打到七寸」了。

  這裡有必要停下來說一下,「語言」兩字在討論這本小說時的複雜性。

  語言有自然語言與人工語言之分,前者指得是比如臺語或德語這種語言,後者則有部分專指為讓機器運作而發明的語言,如電腦的程式語言──儘管人工語言早於電腦存在。在對人工語言的熱愛裡,存有一個傳統,就是相信,透過開發人工語言,可以革除在使用自然語言時,存在的壓迫,其中包括性別的。相關辯論爭議複雜,此處不擬深入,惟理解這一背景,對小說集的延展性,可有更多認識。

  在首篇〈一具〉中,「一次性人類」的「遠大前程」,在預言與理論裡都「倡議」多年──興致勃勃地希望以人機共生取代人際,甚至將人類繁衍轉移成「教養」機器,這已是半個現在式。對「手機如奶瓶」的新新一代,自然語言是否會被削弱到瀕危狀態?人機關係取代人際關係會怎樣?〈佑佑〉裡,沉醉於掃描建檔「母子共同記憶」的女主角,與兒子的實際關係遞減到比送便當還低──但這現象不是簡單的「時代病」。「擬情」:親人(或路人)作為「想像感情」的「玩偶」,而非可以有預測之外反應的人類,這個「慣感」無法超過「擬態」成為「真實感情」的問題,遠比電腦久遠──「機器」不待發明,只要「自動性」(不假思索)高過「內省性」,人類「本來就很機器人」。

  整本小說裡,自然語言已經很邊緣了。出現時,多是要求履行「義務」的命令式,即便花巧迂迴些,也不會免除其中的命令意味,因此,我們可以說,自然語言也不特別值得或有必要說了。最接近自然語言溝通意圖的,或許是像〈一具〉裡面的老師質疑男主角時──但對話不會真的發生,因為男主角認為「老師是系統外的人」。「系統」也是貫串小說的概念,但不一定有AI介入,有沒有線上積分,把系統當成歸屬,之所以讀來驚人,是因為這種依賴與他律型態,原就潛伏在人身上。

  對照〈剝落〉與〈安妮〉兩篇「購買人形」的小說,會很有意思。〈安妮〉的男主角想要「良伴」可以進一步成「真人」,〈剝落〉開始雖然狀似驚悚地「掉了一塊肉」──但整篇讀畢,就會知道,這種同時兼有「肉身缺損或未完成」的感覺,對應的也是當前我們簡稱為「逆性別」或「跨性別」,深層意識中的憂傷。不被看見,不能言語,「我們早就不被當成人了」──小說諸篇中的主角,如果能發出心聲,大概會是這樣吧──當每個主角攀附著「物」來實現自我,既非只是怪癖,也不全然可悲,仍然是「有人」在「找人」──可以寫到這個境界,是非常了不起的。

  無論是在〈跳舞的Kuma〉中,看著「眾人的大玩偶」Kuma 大頭「想換人生」的貧窮男;在〈電梯〉裡,逃不開打排卵針樓層的女人,凝視被戳壞的其他樓層按鈕;或是〈馬路〉中,朝陽升起前,有著「堅固夢想」的男人──這幾篇都不只技巧沉穩有新意,一種更接近超現實的筆法,也讓「個人的癡迷」與「安靜的瘋狂」,具有「人在臨界點」之「最後一戰的重要性」──了解寂寞,要用寂寞的方法。也正是如此,各篇並不指向單純地為邊緣說話或輕易的關懷。所有被遺忘的密室啊,有牆的或無牆的,此處全是中心,都為重點,因為小說家,小說家是不為系統服務的。

  〈馬路〉雖短,但技巧奇佳。篇幅較長的〈剝落〉與〈虛掩〉,就更展現了寬裕的表現空間,不似其他各篇較著重系統回收力的強大──比如〈安妮〉的結尾,力道十足,但沒那麼光潔的他篇結尾,更有奇異觸角。兩個出現「性別不系統」人物的小說,〈剝落〉看似慘烈,但我看到結尾「我好冷,好冷」時,我馬上心道「我很高興妳冷」──不是我不哆嗦又壞心,而是那才是一個「起點」,是不只「用行動轉移感覺」,「用形象取代肉體」的時刻。〈虛掩〉值得一提的是「轉性」(陽轉陰)中的父親,他「懂得困惑」──不是接不接受,而是「困惑」也是對自己與非己的尊重,結尾他寧以自己的胡言(「妻回來了」)擔保女兒的空間,那種感情的幽微與承擔,也是人的表徵。

  卡夫卡曾言:「書應該扮演那把用來敲碎深藏我們心靈內在的凍海的斧頭。」劈砍不難,最難的是沉入凍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很高興能夠推薦這本《瑕疵人型》,推薦這位具有慧心與能耐沉入凍海的作者:林新惠,冰凍三尺處的小說家。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81787
  • 叢書系列:新人間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一具
 
他有一具沉睡的妻。
 
妻的身體似乎沒有一點重量,床鋪和枕頭不曾有過凹陷。妻的軀殼彷彿沒有一點實體,有時他感覺能撫觸她的臉龐,有時又看著自己的手穿透她的面頰,在枕頭留下掌印。如此輕盈,如此透明,沉睡的妻仰躺他的右邊,雙手交疊胸前。
 
自從他隻身一人到系統前宣誓,回到住處,床邊就多了妻。而他的床頭櫃,除了眼鏡和手機,還多了一枚戒指。每一天起床,他關掉手機鬧鐘,戴上眼鏡,接著便在左手無名指套住戒指。銀白的戒指內緣,銘刻他的結婚紀念日—一組日期;還有他的結婚對象,他的妻—一組IP位址。年月日與IP位址,一串數字環成他的指圍。每一次戴上戒指,他便感到麻癢癢的,彷彿那串數字爬成一列螞蟻,從無名指竄進內心。那樣被戒指輕輕嚙咬,讓他每一天都在練習婚姻的體感。婚姻這樣抽象又如此切身,只是手指上從空無一物到一圈環戒,就讓他的日子不再相同。
 
我是好男人、好丈夫、好父親,忠誠、養家,是我的責任。每一天,他如此複誦這句曾在系統前宣誓的臺詞。一句字詞,像數字鏤刻於戒指,鏤刻在他的心上。
 
他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但也因而得到收穫。例如,自從左手無名指戴了戒指,他的出勤系統就多了一個可以請假的選項;他的薪水多了一些,許多同事羨慕他;在公共場合當女性看見他的戒指,會對他禮貌微笑。不過,他也必須遵守比他人更規律的作息。固定時間起床、睡覺、上班、運動。維持最佳的身體機能和心靈狀態,才能保有生產的基礎。此外,他也得在任何細節處都保有絕對忠誠。一個月只能有一次下班後的社交活動,而且只能是至少三人的聚會。不能在職場或任何公共場合距離女性近於十公分以內。必須小心調度每一句和異性的話語。他懂得一切都是交換,而在一個以有無戒指來安置人類價值高低的社會中,他情願以一些自由換取高一點的位子。
 
就如同那些新增的薪水和假期,讓他如今可以醒在更高更寬的房子。今天他一如往常起床,戴上眼鏡和戒指,再用戴戒指的手握一握妻交疊胸前的手。然後為自己張羅食物,走進孩子的房間。他會在上班途中順道將孩子送去學校。好還要更好,當了好丈夫好男人好父親一陣子,他正在努力成為完美丈夫、完美男人、完美父親。

會員評鑑

4
4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9
2.5
|
2023/02/22

現代小說通病的具象化體現。

有好多話想說、有好多情感要抒發、對社會有好多不滿、對世界有好多抱怨。為什麼人生這麼苦悶、為什麼人群這麼冷漠、為什麼工作這麼無趣、為什麼生活這麼無聊。小說想把上述這些東西都塞進去,好像如果塞了進去這麼多東西,小說的境界自然就提高了似的。的確,可能境界提高了,不過小說的本質卻降低了。

小說的本質是敘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首先要引人入勝,然後才是故事。說實話,人生的確苦悶,不過我實在提不起興致在苦悶的人生中再閱讀一本告訴我人生如何苦悶的小說了。小說家在構思小說的時候,是不是也要回歸初衷,重新思考一下何謂引人入勝呢?

拼命將一大堆的隱喻塞進故事中的,對我來說,那並不是小說,只是個人的囈語罷了。
展開
user-img
Lv.3
5.0
|
2020/12/01

曾調出作者碩士論文,發現她當時研究作家黃麗群的作品。

在我看來,黃的散文集《背後歌》,說自己寫的內容是「不美的、零星的、凋的、毀的」,即可呼應《瑕疵人型》裡的邊緣角色:沒有性經驗的而立男子、樂園裡布偶裝裡的潦倒男人、投射繭居兒子在新同事身上的單親媽媽、舉牌人舉著遙不可及的理想走進車陣中⋯⋯

特別的是,《瑕疵人型》充盈著高科技元素,那些智慧型穿戴裝置、自動控制的家電與空間,空氣人形,男性人體模型或是骷髏,充滿著將人類活動數據化的設定,而這些呼應現實的若干系統,時常在小說中具象成一間房間,或是一座如《2049銀翼殺手》荒漠中的旅館。高科技發展,甚至和彼端時空共振,既古又新:一邊回顧聖經裡上帝以亞當肋骨造夏娃的傳說,另一頭又跳耀至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等輩念茲在茲的黃金比例。

製造科技產品所追求的工藝,也正是林新惠致力「研發」文學的技藝,造就出這本篇篇精彩的小說集。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0/09/10

非常深刻、俐落的文字,不煽情,描寫也不華麗,誠實呈現人性的漸進扭曲與時代生的病,無論看了幾次都非常喜歡,很深沉,卻不哀傷,在心裡久久迴蕩。
展開
user-img
Lv.10
3.5
|
2020/06/14

看見《瑕疵人型》的書名讓人直覺聯想起因為新科技改變的生活型態,AI人工智慧所掀起的新浪潮,縱觀生物演化史可以發現人類雖然歷經嚴峻的物競天擇生存下來,但並不完美,除了不時會出現毛病的身體構造,再者就是有著各式無法擺脫的心理弱點,「我也只是人而已!」成了與機器相較之下,多數人用來辯駁推託之詞,既然是人,就會有瑕疵,然而如同英文glitch一樣,設備也是有失靈故障的時候,所以人生可以依賴的究竟還有什麼?!

新銳作家林新惠的小說集中以不同的短篇作品來呈現出人類的匱乏與缺陷,他們貌似都丟失了什麼,有可能是一段時光、一種記憶、部分情感、什麼自我……然後一轉身,生命就滿是那無限蒼涼的畫面,我們不斷尋找各種替代方式,維持了生活表面的正常,卻無法治癒心底的破洞,生活中日益啃噬人心的空虛感,更映照出了茫然孤寂的眾生群像。

那些活生生、有溫度、真實的人,到底都到哪裡去了?!同樣是對愛的渴望與需求,篇章〈一具〉、〈安妮〉、〈說話〉完美融合了不同的元素,〈一具〉裡有著濃厚的科幻感,帶出虛擬實境技術成真的世界,主角為了獲取系統積分努力成為好男人好丈夫好父親,而〈安妮〉中如同曾經以充氣娃娃為題的各國電影,男人熱切期盼起解決人類生理需求的塑膠玩偶變成真正的女人,〈說話〉則又回歸到現實的最真實,丈夫照顧著臥床無法再言語的腦中風妻子,在靜默的現今想念起那些細碎反覆的牢騷。

倘若沒有被活出的具體「現實」存在,虛構和現實的界線又在哪裡,窺探作品裡的各式人物,你會發現人這個物種真的充滿瑕疵,生活的荒謬、人際的疏離、存在的悖論,在現今科學和技術已然凌駕的時代,說到底,人心人性卻還是難以有真正安頓的時候。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村上春樹《城與不確定的牆 (電子書)》我多麼強烈地想要進到那座城,想去那裡見真正的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