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顯示更多

顯示更多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OKAPI 推薦

  • 當大學像一間「公司」,在意的就是賺或賠:流浪博士的哀歌《兼任下流》

    文/翁稷安2021年01月26日

    兼任下流:流浪博士何處去?直擊高教崩壞現場,揭發兼任教師血汗、低薪、難以翻身的真相,從美國經驗反思大學院校公司化、教師商品化的巨大影響 《兼任下流》是一本令所有在高教界打滾或打過交道的人,讀來都會冷汗直流的書。即使全書每一個字都以美國高教界為背景,但強烈的既視感,有不少論點似 more
 

內容簡介

一個流浪博士,一個逃跑的公務員,一個不想去火星的火星人,
當人們強調「文長慎入」時,對他的臉書貼文卻期待著「……顯示更多」!
一位典型博士的非典型人生,讀了那麼多書究竟可以把人變成什麼樣子?
讀了那麼多書究竟可以改變世界什麼?
 
在任何資訊都可以被壓縮成一張哏圖的世界裡
李律的文字擁有一種獨特的解壓縮能力
促使我們與這個世界一起「顯示更多」
 
  「有時候我寫時事,有時候我寫文本的心得,但寫來寫去,其實都是在寫我怎麼看這個世界。有時候我只是寫給自己看,有時候我會寫給假想中的讀者,我不知道他們是誰、在哪裡、平常做什麼,但我想像他也是一個跟我一樣想很多的人,覺得事情的發展好像不應該只有這樣。這個世界,在人與人的耦合、事與事的接軌上,應該要有更多可以發展的故事線,最好可以像是被丟飛盤的黑膠唱片,迎風被拋去遠遠看不見的遠方,也不用擔心要不要回來。」──李律
 
  李律透過獨特的寫作口吻,在自媒體當道的社群世界中,找到了一種傳遞知識與觀點的方式,每則長文在臉書上,都成為眾人樂於分享的「瘋傳貼文」。讀者群從十八歲大學生,到能夠談歷史、論政治的資深學者,李律的文字真正穿透了世代與階級,觸動了當代所有人的內在共感。
 
  本書分為五輯:輯一〈我親愛的偏執狂〉、輯二〈人生的第一份功課〉、輯三〈帶著博士去流浪〉、輯四〈我一點也不想去火星〉、輯五〈愛是唯一的魔法〉。是李律試著追溯生命與記憶的源頭;試著跟生命中那些看似站在對立面的人群對話;同時也試著在寫作中與自己和解。這些「貼文」記錄了那樣的焦慮、不安,與衍生而出的,更多的耐性與勇氣。
 
本書特色
 
  ★將近兩萬人追蹤的臉書人氣評論家李律的第一本書
  ★用溫暖的筆觸書寫尖銳的社會議題,以幽默的口吻述說真實的人生困境
  ★〈蘇菲的選擇〉獲得超過18000讚,以及9514次分享
  ★〈流浪博士〉獲得超過13000讚,以及4224次分享
 
更多推薦
 
  廖玉蕙|語文教育學者暨散文作家
  陳文玲|政大廣告系教授
  吳曉樂|作家
  陳曉唯|作家
  廖  瞇|作家
  楊力州|紀錄片導演
  詹正德|有河書店店主
  李達達|專欄作家
 
  再也沒有比《顯示更多》的書名更適合這本書的了。這句臉書常用語,道盡了李律FB貼文的特色。在這個以「輕薄短小」為主流時尚的年代,李律的文章似乎顯得老派,不合時宜;但你若有足夠的耐心顛覆速食的習慣,就會如倒吃甘蔗,文章顯示更多,你就享受更多,學會欣賞更縝密的思考。──廖玉蕙
 
  像阿律這樣的八○後世代,要發展來回辯證的觀點,找回梳理、論理的能力,細數所有「可是我偏偏不喜歡」送給這個多數決的世界,反科技的長文是最適合的形式,反長文的臉書則是最適切的挑戰。──陳文玲
 
  李律發文很長,他曾在我的臉書頁面底下留言幾次,也很長。長文已屬罕見,更珍稀的是,我時常能在李律的文字間感受到一股別無他求、孩子似的真誠,彷彿巧遇了一枚很美的大圓月,迫不及待想來說給你聽。──吳曉樂
 
  當你選擇點擊「顯示更多」,不僅是閱讀更多的李律,同時也是點擊「顯示更多的自己」。閱讀李律的作品,除了讀見他對自我、日常與世代的書寫,更多的,是讓閱讀者讀見即便在時代更迭的洪流裡,仍想一點一點地安定下來的,你自己。──陳曉唯
 
  寫是為了接近自己,接近自己的感覺,接近自己的想法,接近自己那個如果沒有寫出來,可能就不明白的東西。我之前不是李律臉書的忠實讀者,現在卻因為他的臉書要成書而遇見了它。他說恭喜讀見這本書的人;我也恭喜他,有了力氣去走自己的路。──廖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律
 
  本名李律鋒,政大新聞研究所博士,萬年政大人。2010年以李律之名註冊臉書後,因時常發表世紀長文而累積眾多粉絲,目前追蹤人數將近兩萬人。身分有流浪博士、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廣播主持人等等。
 
  從小熱愛讀書強記,人生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書店與圖書館度過,因生存潛能記得大多數閱讀的內容,而有人體google、李律批底亞等封號。降低焦慮時的方法是默背歐洲大小城市。目前在央廣主持廣播節目「金曲律動」,並在獨立評論、關鍵評論網有不定期的文章發表,作品散見於風傳媒、個人臉書、《聯合報》副刊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皆有文章發表。
 

目錄

推薦序  明顯感受這波大浪正逐漸衝向浪頭|廖玉蕙
推薦序  夏夜遇見一棵夏樹|陳文玲
推薦序  寫一道孤獨的證明題|吳曉樂
推薦序  嚮導者|陳曉唯
推薦序  我們因為書寫,而更接近自己|廖瞇
自  序    這次你沒得按「…… 顯示更多」了
 
輯一:我親愛的偏執狂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
夭折公主的孔雀之舞
我的文具誌
我的九二一
告別青春
靈與識
 
輯二:人生的第一份功課
禮物
幽靈
拼湊家庭
中秋節快樂
 
輯三:帶著博士去流浪
流浪博士
親愛的學生們
親愛的學生們二○二○:我祈願我的心中仍然有詩
你念      ,能當飯吃嗎?
大學的第一課
 
輯四:我一點也不想去火星
戀物
對此我們無能為力
我一點也不想去火星
故事大王
Dubrovnik的奇特邀請
山丘上的城市
 
輯五:愛是唯一的魔法
鬼島神隱記之愛與迷相
40/2300
飆車族與深夜的民主課
假使他們與你我並沒有那麼不同
滎陽生
倒扣
你家後院的毒蛇──所謂尊重這回事
蘇菲的選擇
 
後記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84337
  • 叢書系列:People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自序〈這次你沒得按「……顯示更多」了〉
 
前兩天我正在趕稿所以只在臉書發了一篇短短的廢文。
 
結果連續幾個臉友的回應讓我哭笑不得:「想要點圖看更多,才發現這次沒有一萬字」、「我還想說『來了來了(搓手)』結果點開就結束了XD」、「我剛剛要找『繼續閱讀全文……』」、「其他九千字在哪?」、「這是連結對吧?全文在哪?」、「這是預告嗎?」、「這是teaser吧?」
 
這樣的回應我好像也已經不陌生了,從寫臉書到現在,常常就會得到臉友的意見是:「看到你發文,就做好了讀長文的心理準備。」、「結果沒想到點開來實在是太長了,後面放棄了不想讀,一直滑一直滑還看不到盡頭……」
 
於是最後臉友們的結論就是:「看到是李律發的文,第一直覺就是先去按那個『……顯示更多』的連結。」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跟「……顯示更多」這個icon完全重疊在一起了。
 
這一切是怎麼變成這樣的?
 
故事從二○一○年六月說起,當時我快要退伍,長官在我退伍前給了幾天榮譽假,在被漫長的夏天與鋪天蓋地的蟬鳴聲包圍之時,當時的女友迷上了臉書遊戲「餐廳城市」。她在苦等一個她需要的食材(沒記錯的話應該是鮭魚吧)於是她腦筋一動就說:「認識新朋友會獲得新食材。李律!你現在就去給我註冊一個臉書帳號!」於是在幾分鐘內,我就這樣獲得了一個以「李律」為名的臉書帳號,還被強迫去玩了餐廳城市。結果認識新朋友給她的隨選食材也不是鮭魚,「李律,你真沒用。」女友留下這句就走了,留下我面對著電腦螢幕和一個註冊的新帳號。
 
我是一個活在類比時代的人,我辦第一支智慧型手機的時間非常晚,晚到全世界連老人家都比我會用的時候我才辦。我也很不依賴電腦,我喜歡讀捧在手裡、聞得到紙張味道的書。一直不擅長新科技也不依賴社群媒體的我,當時對臉書的概念就只是:嗯這是一個滿方便整理讀書筆記的地方,這樣我以後想要找的時候可以回來看(殊不知後來臉書的回溯找舊文功能超弱)。就這樣開始了我斷斷續續在臉書發文的生涯。

會員評鑑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0
4.5
|
2023/07/01

看書看久了會養成某種既定的思考模式,比較常見的講法包含「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之類的,總之愛看書的人到後來都會有一種相似的精神氣質。文學常常鼓勵讀者要透過閱讀去形塑一個美好的精神世界,年輕的時候對於「精神XX」有一股莫名的嚮往,入戲太深的人甚至會養成精神潔癖,活在想像的世界中,跟現實生活脫鉤,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Metoo在文藝圈也引發海嘯,社群媒體上群起撻伐,有些寫得一手美文或優雅詩詞的文人,原來都是衣冠禽獸,所以才有文學的幻滅一說啊,這才是最永恆的文學實務,書本上的很多文學理論都在騙人。

如果喜歡寫作或對文字比較有fu的人,隨著寫作量的累積,好像到了一個程度就會開始去質疑文字這種媒介的功用。歷代王朝可以用文字去竄改史實,將前朝的歌舞昇平改寫成民不聊生,成王敗寇,被推翻的帝王遺臭萬年,叛國者則開創新時代名留青史。如果會操弄文字,可以滔滔不絕用上帝視角評論時政,當然也可以選擇內捲,專注於探索內心的情感波動,用囈語般的口氣呢喃,支支嗚嗚,好好愛自己唷,摻雜一點心理學的術語,順手寫寫晚安詩。

最近一直在品味長大的感受,一方面覺得思想成熟可以比較全景式的看待生活,但又覺得很可惜,因為少了很多啟蒙的快樂,包括閱讀生活也受到影響,本來每一本書都打開一個新世界,但現在越來越無感,甚至開始討厭漫無目的地閱讀,思考模式180度反轉,覺得那些工具書難怪可以暢銷,套一句近期流行的詞—底層邏輯。

做學問的人原本會希望從學術或社會科學的視角去思辯社會的脈絡,但到了某個年齡以後,那些對知識的憧憬是不是都會一夕間灰飛煙滅? 沒有脈絡可言,純粹就是資本的運作而已,底牌就是錢錢,如果愛讀古文,就會想到那個很陳腐的單字—阿堵物。魯迅果然有真知灼見,白話文運動的旗手,《5分鐘商學院》,不用花幾百萬去讀MBA了,碎片化與懶人包學習,小Lin說~仔細聽,培養邏(羅)輯思維。歸根究柢,就是錢啊!! 知識是商品,要學會如何社群行銷及包裝。這一點真的要好好學習! 不要食古不化,消化不良。

這種感受太強烈了,讓人很困惑要怎麼繼續寫閱讀分享。似乎逐漸認同白居易創作的理念,他的詩詞老嫗能解,同時期李白的絕句也因質樸而廣受讀者青睞。唐代詩人中我最愛李商隱,文如其名,隱晦卻散發詩意,但這種文學意象不能套用到當代商業世界,”商隱”就無法閃電擴張了,在商場要叱吒風雲,商業戰爭,零和遊戲。Run, don’t walk! 獵殺別人,不然就成為獵物。當這種思維已經成為所有人吹捧的主流,心中燃起”知識”的怒火,華氏451,000度,必須把所有文本都燒毀才行對嗎?

推廣閱讀是一件很夢幻的志業,這個職業大概永遠不會消失,因為從文字發明以來,讀者就是稀有動物,瀕臨絕種數千年了,要好好呵護? 小心栽培出長不大的孩子,天真爛漫,頗為矯情。粉紅色濾鏡,旁邊還有氣泡飛舞,可惜現實如刺針,毫不留情一一戳破文本的謊言。OK,大人要學會務實,平鋪直敘,不要拐彎抹角,矽谷精神重塑商業世界,電梯簡報是必備的技能,為了視覺化呈現必須插入SmartArt,發揮巧思畫一個人類圖,哦! 原來我在MBTI人格測驗上是ENFP型嗎? 但怎麼其他15種人格好像也都偶爾可以適用? 閱讀越久,發現最難以理解的事物就是自己,因為太迷惘了,不知道何謂人生意義,只好小鹿亂撞,被怦然心動的魔法召喚四處尋覓,知己知彼,回憶錄和傳記是認識自己最好的方式!

21世紀西洋的小說和非虛構都有越來越強烈的個人情緒,雖然維根斯坦論證語文言不達意,小說家作為一種職業,還是要不斷去揣摩情感的極限,所以後後後現代的文學讓人摸不著頭緒,看不懂到底在寫蝦小? 跳躍性的思想讀者跟不上,當了一整天社畜後回家癱軟在沙發上只想划手機等睡覺,沒有人有精神再去看書了,當個沒有用的人好了,文學經典真的要閒來無事才能好好品味,卡爾維諾抱歉了,只能好好利用假日才能享受純粹的閱讀樂趣。到底要讀專欄還是來寫東西…欸? 怎麼不小心睡著了,算了~繼續睡好了,明天才能繼續當機器人,都沒時間玩《尼爾:自動人形》了啦。

到了開始在庭中望月的年紀,大概可以想像台上玩月的感受,星空璀璨,確實誘惑人想一生星際遨遊。人類即將重返月球,太空產業也蓬勃發展,《馬斯克傳》的作者新書《When the Heavens Went on Sale》延續彭博社開創的企業傳記寫法,他們已經成功創造一個新的文學體裁,精采程度已經不輸小說,令人讚嘆! 我卻比較想讀《The Smallest Lights in the Universe:A Memoir》,思索人類在宇宙間的意義。

除了回憶錄,散文亦有觸動人心的質地,散文是作者的內心表述,走火入魔的時候就會天馬行空,飛躍杜鵑窩被歸類在喜劇片,讀書太多會精神錯亂,裝瘋賣傻,寫作是為了幫紊亂的閱讀”心得”歸位。切除腦白質後,有沒有枕頭給我一下,試著輕柔的砸破門窗,不用孤零零隻身離開,改寫這個令人唏噓不已的喜劇結局。

如果用正常的口吻來分享,會不會失去一些關於閱讀的奇思妙想? 從小我蠻喜歡讀散文或各種心得文,其中一個原因是,若作者是內行人,就懂得安排一些彩蛋,外行人看熱鬧,但能讀懂的人就會有他鄉遇知音的感動,這種心境在閱讀的圈子或許更強烈吧,閱讀就像加拉巴哥群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每位讀者在自己的島上演化出迥異的閱讀品味,因地制宜。不過殊途同歸的是閱讀讓讀者進化,變得更堅強,能夠在叢林世界中找到心靈的棲地。

這幾年陸續都會在臉書和報章媒體上看到作者李律先生的文章,他的文章感覺就是刻意寫給”想看的人”而寫,不太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或者說其實其他人對你寫的文章也都不在乎、沒有任何想法,突破了這個自我箝制的心魔以後,一切就豁然開朗了。這其實是跨越了某道門檻,並非為了誰而寫,全然為了自己而寫。

以文會友是個很古老的概念,在中國古代文人都會互贈詩詞,憶竹林、遊江、乘船、登高遠眺之樂,或哀嘆韶光易逝,故人已遠去。多少傳頌千年的雋永詩詞都是在率性而為的心情下寫就,反觀若是有功利性的寫作,好像容易流於官腔八股,畢竟讀書人的最高職涯成就為金榜題名,皇帝的權威不容質疑,奢望保持精神上的自由而上書朝廷? 小心臨表涕泣,不知所云,株連九族,幾乎是中國正史的常態,是故文章宜中規中矩,流於形式最安全。安穩下莊後,在終南山腳閒雲野鶴,徜徉於文學裡的桃花源,終於可以放心去寫遊記,遍覽神州大陸後,揮揮衣袖,到西洋繼續旅遊文學,這才發現尚有非洲、拉丁、泛亞洲文學等著探索。

李律先生是個很有個性的讀書人,對於書本有一股倔強和傲嬌,你如果是書蟲就會覺得跟自己太像了,一方面覺得感動,竟然還有這種人存在,另一方面也會重新讓你去思考一下閱讀到底對你來說意義為何? 書名叫做《顯示更多》,因為作者常常在臉書寫長文,所以要點擊”顯示更多”才能看到他寫的文章,這一按下去不得了,手指都要抽筋了還划不到底端,破萬字長文不少見,幾千字起跳是家常便飯,內容是精彩萬分的一流散文!

從生活上的瑣事;文本或影視作品的評論;家庭生活的分享;時事的評析;學術生涯的啟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上的人事物都會巧妙的連結,閱歷豐富且學富五車的人,除了能夠洞悉它們之間的關聯性,如果又能以文字捕捉萬物間靈動的繆思,就能寫出令人驚豔的好文。李律先生的文章就是如此,難以歸類也無法歸類。就連自己也沒有自信,付梓成冊是一劑強心針,讓他明白還是有讀者喜愛啦,而且竟然也有商業價值?

李先生畢業於政大新聞博士班,從小就嗜讀百書,閱讀極大的擴充他想像的疆界,在學生時代如魚得水,讀書非難事,學業上一路人生勝利組讀到最高學歷,此時已三十好幾,終於要正式進入社會,赫然發現一輩子在文本裡投注的心力被現實給輕視,在學術領域載浮載沉,原本歌詠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出了社會被笑自視甚高,眼高手低,可見社會的雙標。跟主流對抗似乎是讀書人的宿命,畢業累積了一輩子的書卷氣,精神世界突然崩塌,一定需要勇氣及時間來療傷。

這本書有點像療傷的筆記,讀書人心地善良,不忍心責怪世界待我不薄,只好用自嘲的語氣來跟世界和解。怎麼有人可以如此天真善良,卑微的去愛,低到塵埃裡,所幸好人有好報,在最低潮的時候最能感受世間的溫暖。若從讀者的角度來看,書中那些真誠流露的自我剖析,有時候太強烈了,把弱點全然的暴露於外,真的好嗎?

全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政大傳院的片段,其中一篇文章是他在某天下課後的走廊拯救一隻麻雀的故事! 門窗緊閉的走道空蕩蕩,他聽見一隻麻雀的啾啾聲,一直衝撞玻璃逃不出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成功營救,藉此聯想到坐困於人生牢籠的自己,以及將其類比為教學,學生可能都在牢籠中掙扎,為人師表,能否當個趁職的擺渡人,引導學生破窗迎接新生命呢? 這種聯想太有創意了!

李先生毫不忌諱自稱為流浪博士,在大學開設說故事的工作坊與課程,希望大學生能夠好好聆聽內心的聲音,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他這種毫不保留敞開內心的個性,感覺就會贏得大學生的青睞,讓我想起大學時國文通識課的老師,明明就是陌生人,同學卻願意在作文裡掏心掏肺,敘事的力量很奇妙。本書收錄的文章包含幾篇寫給學生讀者的肺腑之言,萍水相逢的緣分雖然只持續一學期,但衷心祝福各位找到屬於自己的旅程。

書中的文章雖然都是名義上都是寫給作者自己的,但這種公開的日記很有趣,寫給陌生人的文章真情流露,但寫給生活圈的”朋友”時,反而會有所保留。這可能跟寫書評類似吧,願意相信有某位素昧平生的讀者能夠心領神會,所以就滔滔不絕,反而對生活上會遇到的人(例如同事)絕口不提,文學彷彿只存在文本中的優雅鬼魅,見不得人,卻會讓人中邪。

本書是作者十年創作的精選輯,一方面為自己的人生做個註解,也分享給讀者參考。我覺得讀散文很有趣,因為有時候會發現自己有一些經驗會跟書中的重疊,高中時曾經參加過政大新聞營,也曾造訪過書中遊記的場景。隨著年歲虛長,很多兒時喜愛的散文家也都老了,讀中文系的人總是有一股優雅的氣質。瀏覽華文創作的頁面也會看到很多新生代的新銳作家,開始懷念逝去的青春歲月了~好在文字是永恆的時空膠囊,花點心思記錄下來,就是文學最好的詮釋。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悅知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8折、雙書82折|我心中有個不滅的夜讀時光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