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王梅香/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系
這本書對於年輕讀者來說,可能是一部充滿新奇的歷史,充滿驚豔;對於經歷過美援麵粉袋歲月的世代,這是一本充滿溫度的記憶,十足經驗。前人過去的記憶成為我們今日的歷史,不變的是,這些記憶/歷史一樣深刻且動人。
身為臺中人,你能想像眾所周知的美誼游泳池,曾經是美國大兵游泳、玩水的樂園?你是否知道日常生活中吃的「劉麵包」,當初起家是為了美軍及其眷屬而製作「異鄉的故鄉味」?還有在糕餅故鄉豐原名聞遐邇的薔薇派,其實和清泉崗軍官俱樂部有一段因緣?清泉崗軍官俱樂部,曾是熱門音樂的殿堂,國外的樂團曾在這裡表演駐唱,歌手蘇芮和黃鶯鶯在此觀摩學習國外樂團,也是年輕樂手黃瑞豐、游正彥初登場的地方。凡此種種,臺中的地景空間充滿美式生活的痕跡,只是身處其中的我們,逐漸淡忘它的美麗。本書作者透過李維英雄、克梅茨和在地居民的多重視角,帶我們重返1960年代美軍在臺中的歲月。不論是今日位於市區中的模範村、美僑新村和美軍招待所,「阿啄仔厝」為當時的臺中人帶來「現代」建築的想像,仿美建築應運而生;曾作為現代藝術殿堂的臺中美新處(今臺中一中附近的維他露大樓),成為當時文青汲取西方現代藝術的空間;或是「不能說的祕密」陽明山計畫、清水大楊油庫和海口人「被疏開」的歷史,抑或是五權路的酒吧街、美軍和吧女、混血兒的故事,這些空間都清楚銘刻著臺中人的集體記憶。
本書作者一蘋及其團隊竭盡所能的蒐集資料,並透過社會調查與在地居民、文史工作者深入訪談,再將蒐集的口述和書面資料,以平易近人、深入淺出的筆調轉譯書寫,讓讀者彷彿能夠親臨歷史現場,一同經驗這段歷史,並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臺中的歷史縱深和文化底蘊。我相信這本書是臺中美軍記憶書寫的開始,也是一個真摯的邀請,邀請在臺中曾經歷過美援時期的居民,透過閱讀「記憶書寫」也能開始「書寫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