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百年抗疫:1918後被流感改變的世界

百年抗疫:1918後被流感改變的世界

Influenza: The Hundred Year Hunt to Cure the Deadliest Disease in History

  • 定價:360
  • 優惠價:79284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亞馬遜評論★★★★★好評讚譽
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導致全球約5000萬~1億人死亡。
一百年後,流感仍然是連環殺手!
2020年,英國暴增3萬6千確診破紀錄,
新冠病毒變異失控,聖誕假期湧現逃難!
美國衛生研究院緊急醫療研究辦公室主任布朗博士:
探討百年前流感始末,開啟未來防疫之窗。

  1958年亞洲流感,全球約200萬人死亡。
  1968年香港流感,全球約百萬人喪命。
  1976與2009於美國和墨西哥爆發的流感疫情,奪走全球數十萬人性命。
  SARS、MERS、伊波拉、新冠病毒……1918後的世界,人類不斷和疫情奮戰,不斷受到致命流行病的考驗。
  病毒無情,而我們的世界也從此改變。

  ★醫學史X病毒學X經濟學X流行病學
  ★獨家收錄臺灣版作者序:從美國衛生研究院醫師觀點,專業分析新冠肺炎與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異同


  就風險而言,沒有任何事物可與流感相提並論。──湯姆.弗利登(Tom Frieden),前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

  美國衛生研究院緊急醫療研究辦公室主任、資深急診醫師傑瑞米.布朗,在這本書中詳細說明流感的冷酷過往,帶領我們一覽百年來人類對抗流感病毒那充滿困擾、恐慌,和曲折的歷史。

  布朗博士從1918年那場殺死數千萬人的流感大流行開始,帶出一系列充滿爭議的問題:

  ‧流感桿菌,為何會演變成具有恐怖致命性的伊波拉病毒?
  ‧注射疫苗有必要嗎?抗流感藥物究竟是救命丹,還是騙局一場?
  ‧預測流感,可能嗎?人類是否已做好對抗下一次大流行的準備?
  ‧灌腸、毒氣、雞湯治病?人類距離最終治癒流感還有多遠?
  ‧誰從疫情中獲利?疫情又會激發哪些科技創新與工作機會?


  流感如今普遍被認為是一種常見且輕微的疾病,但美國每年仍有超過30000人因此送命;根據臺灣衛福部網站資料,每年估計約有4500人死於流感(每10萬人約有20人),相當於國人十大死因之第九位。

  布朗博士深入探討1918年感染者體內流感病毒之發現與復活過程,還有那些曾經用來對付這種疾病的奇特療法──放血、灌腸、香檳、毒氣。

  他也與流行病學家、政策制定者、病毒研究專家、醫療物資管理者對話,審視與流感大流行相關的若干重要問題,探討人類戰勝流感的可能藍圖。

  本書也打破目前圍繞在疾病的對話,解釋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的爭議,流感預測的可能性與局限,以及政府在應對流行病爆發時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大流行病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儘管自1918年災難發生以來,醫學研究和技術百年來已有長足的發展,但布朗博士警告說,關於流感病毒,許多重要問題仍然沒有答案,甚至是最優秀的專家也束手無策。這種病毒已經出現在人們面前很久了,他提醒我們,要想徹底戰勝,可能還需要很多年。

  然而本書也帶領讀者了解醫師和急診室照顧流感患者的想法,並提供一些可以預防流感的準備,以及若發生另一波致命性流感大流行時,可以採取的措施。

  1918年和2020年的世界,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儘管冠狀病毒已成為一種新的威脅,但流感病毒仍然是每年的季節性大敵,造成全球數百萬人因此喪生。從現在起開始了解1918年那場流感大流行的故事及其教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現在,就讓我們開始這個故事吧。

名人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 張上淳 教授專業推薦

  白永嘉|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外科主任
  呂 捷|歷史節目主持人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林氏璧|前臺大感染科醫師
  許書華|輔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番紅花|作家
  桑迪普.裘哈爾|暢銷書《心臟的故事》作者
  大衛.葛雷格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政治分析師
  蓋爾.德奧諾弗里奧|耶魯大學急診醫學系教授

  「在歷史前面我們學會了謙卑,在疾病面前我們務必得堅強!」──呂捷,歷史節目主持人

  「為什麼需要重新理解1918年全球流感造成的重大影響?不只是因為它與此次新冠肺炎,有著近似傳播方式(後者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也由於在這網路串聯的年代,全球公民對於資訊公開透明與政府公衛治理的要求,與日俱增。這本書以史為鑒,透過引人入勝的故事,帶出積極跨界的對話,從而帶領我們思考──如果短期仍無法完全滅絕病毒,人類又該如何應變,尋找安然度過的各種解方。」──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我非常推薦這本書。美國衛生研究院緊急醫療研究辦公室主任傑瑞米.布朗醫師,以專業但又能讓一般人看懂的方式,從各個角度切入,帶領你我了解這一百年來人類和流感的戰爭。」──林氏,前臺大感染科醫師

  「人類與病毒的戰爭永不止息。縱貫古今,不難發現這些微小的致病原,竟也足以在人類世界掀起滔天巨浪,從疾病本身,到民生、經濟、心理乃至全球攻防。與其說是戰爭,實為生物間的互動平衡,從歷史借鏡學習,將傷害減到最低。」──許書華,輔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傑瑞米.布朗寫了一本出色作品。從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到我們最近的疫情,他講述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為我們與流感的鬥爭帶來全新視角。他的廣泛研究與不乏幽默的行文,使我們想起現代醫學取得的巨大進步,以及每個流感季我們仍然面臨的危險。」──蓋爾.德奧諾弗里奧,耶魯大學急診醫學系教授

  「布朗博士這本書,生動地提醒我們流感是當代最致命的威脅之一。藉由閱讀這本廣博又重要的作品,我們也終於明白一百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以及我們該如何追捕這位一直沒有離開過的連環殺手。」──桑迪普.裘哈爾,暢銷書《心臟的故事》作者

  「作者以專業又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那場造成史上最多人喪生的致命疾病故事。這本書非常及時、有趣,引人入勝且發人深省。」──大衛.葛雷格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政治分析師,前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與媒體見面》節目主持人

  「在這本書中,布朗以他專業的醫學和科學角度出發,講述一個關於病毒的精采故事。雖然這個故事最後有些令人憂鬱,但布朗博士行文幽默與嚴謹兼具,令人不忍釋卷。流感如今仍是一個真實又迫切的威脅,布朗在書中也明確點出現代醫療的進步與局限。」──《華爾街日報》

  「流感是連環殺手,布朗從醫學史、病毒學、診斷和治療、經濟學和流行病學、衛生保健政策、疾病預防等各個角度,深入淺出探討這種致命病毒感染。」——《書單》雜誌重點書評

  「在美國衛生研究院緊急醫療研究辦公室主任布朗的處女作中,他追溯了流感病毒數百萬年的歷史,對其進行理解和治療的努力以及該病毒的許多毀滅性爆發,是一本精彩的書籍。──《柯克斯書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傑瑞米.布朗(Jeremy Brown)


  資深急診醫師,美國衛生研究院(NIH)緊急醫療研究辦公室主任。
  布朗博士在英國倫敦長大,曾就讀於英國知名學府倫敦大學學院醫學院,並在美國波士頓醫學中心完成急診醫學的住院實習。

  在進入美國衛生研究院服務之前,他先在喬治華盛頓大學急診醫學部擔任研究主任,並曾任急診科愛滋病毒監測計畫創始主任,期間他曾獲得美國衛生研究院三筆資助用於研究一項新的腎結石療法,並在大學部教授臨床研究、宗教與科學課程。

  他是四十多篇經學術領域同儕審查過的論文和四本書的作者,其中包括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兩本急診醫學教科書。
  他目前與妻子住在馬里蘭州銀泉市。
  他的觀點文章發表在《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上,也為大眾科學雜誌《發現》撰稿。

譯者簡介

王晨瑜


  復旦大學生物學系畢,復旦大學藥學碩士,目前從事醫藥風險投資。

 
 

目錄

【推薦序】人類和病毒的百年對抗/林氏壁
【臺灣版作者序】了解百年前流感始末,開啟未來防疫之窗
【前言】回顧一九一八,追尋抗疫之方

Chapter1 灌腸、放血和威士忌:治療流感
Chapter 2 快樂的咆哮:病毒的前世今生
Chapter 3 來勢洶洶:一九一八年的西班牙流感
Chapter 4 「我會死嗎?」:不斷輪迴的疫情爆發
Chapter 5 復活:一九一八年的流感病毒
Chapter 6 預測流感:大數據、直覺,和公民參與
Chapter 7 流感預報:超前部署,可能嗎?
Chapter 8 藥品庫存騙局?:克流感和不存在的治療法
Chapter 9 疫苗尋找與施打:效用與成本的辯證
Chapter 10 流感經濟:疫情影響生意,生意影響疫情

【後記】大流行病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前言

回顧一九一八,追尋抗疫之方


  歐騰.瑞丁格已經病入膏肓了。她的肺已經失去功能,她的心臟也極度衰弱,已經無法將血液運送到全身,唯一能維持她生命的是一臺人工心肺機。她像個死人一樣躺在重症加護病房裡。她的父母已經請來牧師為她做最後的禱告儀式。他們該如何向歐騰獨自撫養的孩子們解釋媽媽死於流感──一種常被忽視的小病?有誰能夠料到,那位充滿活力且一周去兩次健身房的年輕女性,會在2013年12月,一腳踏進鬼門關?

  聖誕假期期間,歐騰以為自己只是得了感冒,所以整個假期都和父母以及兩個年幼的孩子待在西賓夕法尼亞的家裡。兩天後她感覺好些了,便約了朋友喬一起共進晚餐。當歐騰回家時,她傳了訊息給喬,但喬收到的卻是一封不明所以且不知所謂的訊息。她在晚餐時還好好的,而且喬確信歐騰晚餐時沒有碰過酒精。喬覺得不太對勁,連忙驅車前往歐騰的家,他到達時發現歐騰顯得神智不清且身體虛弱。喬打電話給歐騰的雙親照看孩子,然後帶她到醫院就診。歐騰對急診護士說,她的肺好像著火了。

  急診室醫師進行一整套檢查:用聽診器檢查歐騰的雙肺,回音清晰;她的脈搏和血壓正常;沒有發燒;胸部X光片顯示肺部無感染;血液檢測正常且流感快篩結果顯示陰性。但醫師還是認為有些不對勁,為了保險起見,醫師建議歐騰留院觀察,並幫她施打抗生素。

  歐騰的狀況急速惡化。幾小時後,她意識變得越來越迷糊,且呼吸越來越困難,抗生素看起來沒有起任何作用。該醫院的工作人員打電話求助在兩小時車程之外的匹茲堡梅西醫院。歐騰現在的狀況很危急,用救護車運送的風險很高,所以梅西醫院派了架救援直升機來接她。當直升機將她送到梅西醫院時,她已經無法自主呼吸。她一動也不動,一根管線進入她的喉嚨,管線跟呼吸機相連。

  歐騰被直接送進梅西醫院的加護病房。她命懸一線,而且呼吸器已經無法輸送足夠氧氣以維持生命。胸部X光片顯示她的雙肺(幾小時前還是回音清晰且看起來完全正常)已經充滿膿包與液體。醫師為她施打更多抗生素並使用靜脈注射,防止血壓進一步下降。淩晨一點,加護病房團隊叫來霍特.莫瑞醫師,他受過專業急診醫師培訓且目前專職重症監護。他是歐騰的最後希望。

  莫瑞是一名葉克膜專家。葉克膜將病人體內的壞血抽出後,排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注入氧氣,再把鮮紅、健康的血液輸回體內,該技術常用於心臟或肺移植手術中。由於歐騰的雙肺已無法正常運作,所以需要該設備替代肺功能。

  莫瑞醫師只有極短時間向病人家屬解釋葉克膜並得到他們的同意。他說:「我不認為我們有其他選擇,葉克膜也許可以救命,但也會有相應的併發症。」

  在這種情況下,家屬往往很難做出明智決定,他們往往高度依賴醫師,希望醫師能夠告訴他們該怎麼做。歐騰的父母已經到了梅西醫院,同意莫瑞醫師的建議。

  很快,莫瑞將一根粗大針頭插入歐騰的腹股溝血管中,可以將她的血液從體內引出並送入機器清洗(去除二氧化碳)然後注入氧氣。另一根針頭插入頸部血管,血液從此處回流到體內。就在莫瑞醫師幫歐騰實施葉克膜治療後,歐騰的心臟也出現異常,莫瑞和他的團隊開始連續進行胸外心臟按壓,並注射一針腎上腺素來幫助歐騰恢復心跳。然而效果並不顯著,於是注射更高劑量的腎上腺素。歐騰的心臟功能只剩下原本的10%,已無法再輸送血液至全身。歐騰的狀況似乎已經無力回天。

  即使一開始歐騰的流感快篩檢驗呈現陰性,但莫瑞醫師決定用更精密的方法再度檢測一遍。這次發現歐騰感染H1N1流感病毒,和2009年爆發的豬流感病毒一樣。在幾個小時內,病毒就摧毀了她的雙肺,現在正在攻擊她的心肌。原本替代她雙肺功能的葉克膜也不足以維持她的生命了,如今還需要擔負她衰竭的心臟的工作。為實現這個目的,這臺機器需要重新插管,這就需要將歐騰轉移至四個街區外的匹茲堡大學長老會醫院,那裡的心臟外科醫師可以做這個手術。莫瑞在救護車後車廂裡陪護著歐騰,小心監視著可攜式葉克膜設備。歐騰被直接送進手術室。外科醫師用鋸子鋸開她的胸骨,在右心房上插入導管,另一根導管直接插入動脈,然後胸骨重新縫合。她的胸部留下一條長長的垂直傷口,兩個粗管子從傷口內延伸出來,將歐騰與人工心肺機連接起來。這是最後的辦法了,莫瑞醫師已經無法提供更好的設備、更好的治療方法或更勇敢的方案。她要不被救活,否則就宣判死亡。

  歐騰的父母和牧師一起坐在病房旁的家屬室裡等待。牧師說,他看到兩位天使,所以一切都會好轉。

  牧師說對了,歐騰的心臟在幾天後恢復正常。抗生素遏制了繼發性細菌性肺炎,血壓也沒再出現驟降。2014年1月10日,醫師為她撤去葉克膜,雖然她還是無法說話且需要連接呼吸器。一周後她的狀況進一步改善,可以撤去心胸外科的重症監護設備。2月13日,她從長老會醫院出院,轉到家附近的一家療養中心靜養。她戰勝流感,但仍有一場硬仗要打。在重症加護病房裡待久了,患者的身體常常會變得嚴重虛弱。在療養中心,歐騰不得不再次學習如何走路、爬樓梯,並進行一系列她過去認為理所應當又輕而易舉的日常行為。經過兩周嚴格訓練,她離開療養中心返回家中。

  2014年秋天,在她感染流感之後的九個月,歐騰才最終重返工作崗位。她的醫療費用將近200萬美元,但幸運的是她有健全的醫療保險,只需支付18美元。

  她的頸部和胸部都留下傷疤。針刺入腹股溝靜脈造成的神經損傷,使她到現在無法彎曲左側踝關節,左腿有時也會麻木。但是,她的存活和康復是現代醫學的勝利。她被救了回來,因為她靠近一家有能力為她提供當今最先進治療措施的醫療機構。

  如果歐騰身處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有歷史紀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流感大流行,她的命運將截然不同。那時最好的藥物就是阿斯匹靈,但當時這種藥剛發明,且常被誤用而因此致命。由於絕望和無知,所以出現大量稀奇古怪的治療法,從野蠻的放血療法到毒氣治療。據估計,那次流感大流行期間,全球有5000萬到1億人喪生。在美國,死亡人數達到67萬5000,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死亡人數的十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正是流感爆發達到頂峰之時。

  流感是我們在某些時期都曾經歷過的體驗:冬季的咳嗽、發熱、身體疼痛和發冷,持續三四天,然後就消失了。身為一名急診醫師或一名患者,我既有躺在床上的經歷,也有站在床邊的經歷。我身為一名病人到訪急診室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就是因為患上非常嚴重的流感。我發高燒並開始神智不清,虛弱到無法喝水也無法下床,身體開始脫水。但即便是現代醫學──可以把我從相對較輕的感染中救回來,也可以把歐騰從死亡邊緣挽救回來──也不是萬能的。流感,仍然是連環殺手。

  我們都滿懷期待,希望看到癌症的治癒、心臟病的根除。我自然也有這個願望,但身為一名急診醫師,我有個更樸實的願望:治癒流感。我們常會聳聳肩,把流感僅當成一次嚴重感冒,但是在美國,每年會有3萬6000至5萬人因流感而喪生,這是一個讓人震驚和絕望的數字。但還有更壞的消息,如果像1918年流感大流行時那麼厲害的流感病毒株,在今日的美國傳播,將會造成超過二百萬人死亡,沒有其他能夠想得到的自然災害可以匹敵,而且流感不是做好預防工作就不會到來的。

  2018年初,報紙就曾警告當年的流感是近十年來最厲害的,美國各地不斷傳出許多年輕、健康的人死於流感。有幾家醫院因流感病人不斷湧入變得擁擠不堪,醫院不得不搭起分診帳篷或把病人送走。

  流感不像癌症一樣是「疾病之皇」,但卻可以發生在所有國家。從文明出現曙光至今,流感就一直伴隨著我們,折磨著全球每一個人類文明和社會。

  1918年以來,我們對流感的幾次大流行都有過近距離接觸。1997年香港爆發的禽流感沒有使太多人喪生,但這只是因為150萬隻感染雞隻在把病毒傳出去前就被全部宰殺。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爆發,至少感染8000人,其中將近10%的人因此死亡。最近我們又遇到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在2012年至2015年間有1400人受到感染,這種疾病藉由被感染的單峰駱駝進入人群(在此提出一個免費醫療建議:飲用駱駝奶前,確保已做過消毒)。這些病毒性疾病都起源於動物宿主(目前認為),然後以某種方式傳播進入人群──這也是1918年的情形(目前我們是這麼認為的)。

  我們不知道下一次病毒大流行會在何時何地發生,但可以確信一定會發生。毋庸置疑的是,如果不早做準備,我們將會面臨頗為艱難的局面。

  1918年的大流行迄今已經超過一百年,我們已從流感身上學到許多。我們已經知道其基因碼,如何變異,如何使我們生病,但仍然沒有掌握有效的對抗方法。我們擁有的抗病毒藥物用處不大,流感疫苗的保護力也有限。在運氣比較好的年分裡,疫苗的有效率只有一半;2018年的有效率數值更低,疫苗只對大約三分之一的接種者產生效果。

  僅僅過了一個世紀,就讓人們忘了那場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危機,那是有史以來奪走最多人性命的疾病。這段期間,我們了解和掌握的知識,足以讓人們心生敬畏與激勵,但可能還不足以讓我們有能力阻止下一場全球大流行的發生。正是由於流感病毒的神祕、變異和傳播能力,流感可說是全人類最危險的敵人。回顧1918年的那場大感染,或許我們能從中學到一些對抗的辦法。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9054638
  • 叢書系列:Wide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流感預報:超前部署,可能嗎
 
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家傑夫.沙曼,使用電腦模型預測下一個流感熱點地區。他最初是一名地球物理學家,研究免疫學,後來從事氣候和大氣科學研究。他的博士論文專攻模擬蚊媒傳染病的傳播,及其與天氣的關係。當在調查西尼羅病毒的傳播時,他開始關注不那麼奇特但更常見的流感病毒,以及其如何受濕度影響。
 
2007年,來自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一組團隊,研究了冷空氣和濕度在流感病毒傳播中的作用。他們把豚鼠作為實驗對象,豚鼠非常容易受到人流感病毒的感染。研究人員首先將裝有受到感染的豚鼠籠子,放在裝有未受感染的豚鼠籠子旁,然後將空氣從受感染的豚鼠,吹向未受感染的豚鼠,並同時改變溫度和濕度。他們發現,當溫度和濕度都很低時,疾病傳播的機率很高;然而隨著濕度和溫度升高,病毒變得不易傳播。事實上,一旦溫度達到華氏86度(或攝氏30度),流感病毒根本不會傳播。這一發現促使沙曼研究濕度對流感的影響,並建立了電腦模擬以預測下一次流感爆發處。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的科學家,也對濕度和流感傳播間的關係感興趣。
 
在一項實驗中,他們使用「由電腦控制的線性馬達驅動的金屬波紋管」,製造了一臺模擬咳嗽機。他們在「咳嗽機」中裝滿各種大小的流感病毒顆粒,並將其對準一個嘴部換為顆粒計數器的人體模型。他們首先記錄傳播的病毒量,然後改變房間濕度並重複此次實驗。在低濕度環境中,病毒顆粒保持傳染性的時間長度,比在高濕度環境中多出五倍。因此,保持高濕度在理論上可以減少空氣中的流感病毒數量。但實際上使用加濕器來對抗流感並不可行。儘管一部分人能夠安裝並使用加濕器,但加濕器的總體使用率卻非常低。對於預算不多的人來說,購買加濕器完全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室內公共場所極少安裝加濕器,然而我們大部分時間是在這些場所,接觸到咳嗽和打噴嚏的人。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3
5.0
|
2024/10/10
|
電子書
行文流暢,語調幽默,
內容深度適中,
適合0基礎公衛概念的新手入門,
對於有程度或醫療背景的人來說,
應該會太簡單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醫療保健】天下生活電子書全書系:醫學新王道,全展單書88折、三書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