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書展
我們都是時間旅人:時間機器如何推動科學進展,影響21世紀的人類生活

我們都是時間旅人:時間機器如何推動科學進展,影響21世紀的人類生活

Time Travel:A History

  • 定價:430
  • 優惠價:9387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6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改變過去回到未來
當代科普大師葛雷易克
打造現代歷史、哲學、文學、影視和科學中的時間文化誌
 
  ◆ H•G•威爾斯的《時間機器》,告訴我們動動按鈕就能回到一萬年後?
  ◆殺死希特勒,卻無法改變死傷慘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費茲傑羅讓班傑明的生老病死順序與常人相反!
  ◆伍迪•艾倫讓現代人穿越百年與海明威當朋友!

◎ 推動百年科學進展的,始自HG‧威爾斯的《時間機器》? 

  人類原本活在當下,但當十九世紀末,H‧G‧威爾斯寫下《時間機器》、將時間與旅行兩字結合一起,人類自此打開了對於時間軸的想像。時間不再像箭般往前奔射,我們透過遠觀過去和千百年後的樣貌,改變了對時間的認知,展開了二十世紀物理學的華麗序幕。
 
  想像宇宙裡存在無數個時間裂縫,我們只要找到其中一個就能改變世界。改寫歷史甚至開拓新世界的夢想,讓愛因斯坦、艾丁頓、惠勒、霍金等理論物理學家無不懷抱希望,紛紛提出重力場、蛀孔理論、多重宇宙等新學說,可以說,時間機器不只存在文學裡、也不是瘋狂科學家的兒時夢想,學術圈的熱烈討論促成近代物理理論和實驗的無數進展。
 
◎ 如果可以重新定義「時間」,「我們」會是什麼樣子? 

  殺死希特勒能不能改變二戰結果?如果世界即將毀滅,回到過去有沒有可能找到解決辦法?住在時間機器裡會不會變老?「過去」與「未來」有沒有可能同時存在於另一個時空?一個世紀以來,文學再度奪回人類想像力的主導權,從吳爾芙的《歐蘭朵》、費茲傑羅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波赫士的《歧路花園》,到海萊因的《4=71》、查爾斯•游的《時光機器與消失的父親》,時間不再是單線道,而是無限多重的分岔路,文學超越科學,如同H‧G‧威爾斯,再度領先於物理的進展。
 
  繼暢銷書《混沌》後,葛雷易克在時間系統化和全球時區化的今天,探索為何現今物理學仍要追索時間的本質,以及當代影視文化中懷念過去和渴望未來的時間旅人為何不曾斷絕。在這本時間的觀念史裡,他認為現實生活中早有「時間機器」:人們跟著全球時區所規定的時間作息,往前往後都有明確時間座標可循。從那時開始,時間感就是人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歷史時間」敏感更是近來的事,我們如此汲汲營營打造時間膠囊和歷史博物館,當中都藏有人類對活在當下的困惑,以及對回到過去美好年代的盼望。時間機器不只是一本書、一種觀念,也是一種科技物,改變過去、回到未來的渴望促成了時間膠囊的發明、蛀孔旅行的新技術,甚至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推特(twitter)上的古人都有自己的穿越帳號,他們穿越來的生命都將會活得比真實中的我們更長久。
 
──審訂──
卜宏毅(加拿大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難攻博士(中華科幻學會會長、監事)
 
──穿越時空讚美──
冬陽(文字工作者)
臥斧(文字工作者)
難攻博士(中華科幻學會會長、監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詹姆斯.葛雷易克 James Gleick


  全球知名科普作家,長期關注科學、科技及文化影響力議題。

  1954年出生於紐約,1976年畢業於哈佛大學,在《紐約時報》擔任編輯及記者職務達十年。多年來為《紐約時報》科技專欄「Fast Forward Column」撰稿,1989~1990年間曾擔任普林斯頓大學麥格羅名人講座講師(McGraw Distinguished Lecturer)。他也是《全美最佳科普文選》叢書第一位編輯,並於2017年當選美國作家協會會長。

  2012年出版暢銷書《資訊:一段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並獲得英國皇家協會科普書獎。他的第一本書《混沌:不測風雲的背後》入圍美國國家書卷獎及普立茲獎決選,「蝴蝶效應」等複雜理論觀念自此廣為人知,並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討論的熱潮。其他知名暢銷科普著作包括《理查・費曼:天才的軌跡》、《牛頓傳》、《毫秒必爭——全面加速的時代》(Faster)、《方才之事》(What Just Happened)都曾入圍普立茲獎決選,翻譯成三十國語言出版。

  部落格:around.com/

譯者簡介

林琳


  淡江大學英文系畢。
  偽台北人,科幻奇幻愛好者。
  如果搭上時間機器,想去維多利亞時代倫敦。

 
 

目錄

導讀 一些可能有用的旅行資訊 卜宏毅
1機器
2世紀末
3哲學家與廉價雜誌
4古老的光芒
5用你的鞋帶
6光陰似箭
7河流,小徑,迷宮
8永恆
9被埋藏的時間
10倒轉
11悖論
12時間是什麼?
13我們唯一的船
14當下
 
致謝
資料來源與延伸閱讀
圖片版權聲明
 
 

導讀

一些可能有用的旅行資訊

卜宏毅  加拿大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我們都是時間旅人?我們已經可以時間旅行了嗎?!雖然我們都對哆啦A夢的時光機不陌生,但原來時間旅行與時間機器的這個想法,是在上個世紀英國作家威爾斯(H. G. Wells)的科幻作品中才首次露面。「時間旅行」確實是個引人入勝的概念,光是提到這個名字,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浮現出自己的故事與畫面,卻又難以道盡:也許是因為我們總不免懷念過去,也許是後悔某些決定,又也許是對充滿未知變數的未來好奇。或多或少,我們也都想像過如果能時間旅行會是什麼樣的場景。當然無數的小說與電影,例如:《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1985/1989/1990)、《接觸未來》(Contact, 1997)、《救世主》(The one, 2001)、《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 2004)、《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 2013〕)、《超時空攔截》(Predestination, 2014)、《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2014)也在時間旅行的主題上譜出動人的故事,有些故事甚至能我們更反思當下生活的點滴。這就是時間與時間旅行的魅力,但同時,我們卻也常忘記自己其實就也隨著時間流逝而變化衰老,一直不由自主的在時間中旅行──屬於我們自己的時間旅行。

  本書作者葛雷易克用他個人的品味與廣泛探究,綜合歷史哲學、文學、科學、文化等不同面向來探討時間旅行這個主題。從第一章開始,作者以時間旅行的始祖開頭,接著娓娓道來和時間相關的想關想法和概念,包括第四維度,未來學,未來主義(第二章)悖論,黑洞,蛀孔,相對論,同時的相對性,光(第三章),記憶(第四章),自由意志,宿命論,決定論(第五章),熱力學,時間箭頭,熵(第六章),時間之河,量子力學,量子電動力學,薛丁格的貓,多重世界(第七章),佛教,永恆,幻象(第八章),時間膠囊(第九章),蝴蝶效應,多重宇宙(第十章),因果論,封閉類時曲線,時序保護猜想(第十一章),量子引力(第十二章),非自主記憶,精神時間旅行(第十三章),到最後一章(第十四章)作者提到時間是個殺手,時間旅行是躲避死亡的一種手段,並給出活在當下的忠告。書中隨意的輕重分配比較像是作者在飽覽與時間與時間旅行的相關作品與研究後,思緒與心得恣意奔馳的作品──有時是概念的匆匆一瞥以及在不同章節的跳躍出現,有時是突然大量描述引用小說的劇情;作者這樣的安排或許增加了讀者對書中提到的各個領域理解的困難度,但也確實激發讀者對某些從未耳聞的主題或作品有一探究竟的動機。本書像是一次出航,讓不同背景的讀者在不同的章節找到共鳴而流連(讀者可以看看是否你對時間旅行的聯想也被納入書中,而作者又是用什麼樣的角度去描述)。本書或是又更像一個地圖或是一袋種子,讓思緒或好奇在某個午後發芽。

  在讀者打開這張地圖上路之前,或許以下的額外的物理旅行資訊會有所幫助:

  時間和空間,像是兩個擁有截然不同特性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在空間中相對自在的移動,但在時間中我們只能往前。在牛頓的時代,人們認為存在著絕對的時間與空間:他們提供了萬事萬物存在互動的舞台。想像一下,在這樣的絕對時間與空間中,有位在地面上的觀察者A,和相對於A在等速運動的火車裡的另一位觀察者B。如果B丟出一個球,那麼A將會看到這顆球的速度是火車相對於A運動的速度加上B(相對於火車不動)丟球的速度。然而,到了十九世紀,人們漸漸注意到時間和空間並非獨立運作,他們以一種巧妙的方式一起合作,讓即使是相對運動速度接近光速的兩位觀察者(例如在地面上的A,和相對於A在一個接近光速且等速運動的火箭裡的另一位B),居然量測到的光的速度都是一樣!如果你還記得描述速度概念時我們同時用到了時間與空間的概念(例如:火車的速度是每小時一百公里),意味著時間和空間的建構在不同的座標系統(即是兩位觀察者各自存在的座標系統)並不一樣,使得A與B能測量到同樣的光的速度!甚至對A來說兩個「同時」發生的事件對B來說卻並非同時(相對論就是這樣「相對」的概念)。一九○五年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即是描述與規範了時間和空間(還有質量)的相對性。因為時間和空間的共同合作,時間和空間也一併稱為時空(spacetime):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而不是指把時間當成空間的四維空間描述)。這就是書中隨處可見的第四維度,第一章提到的時空就像是個「塊體(block)」的結構,以及尤其在第四章提到的光和時空的背景故事。

  理解時空的故事還在繼續。狹義相對論雖然有了時空的概念,但在狹義相對論所討論的時空,是個處處均勻的「平坦」時空。人們接著發現時空可以彎曲,而且物體在彎曲時空中的表現,就等同於重力對物體的影響。同時,物體本身的存在也造成了時空的彎曲。一九一五年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即是描述上述的時空彎曲與能量(與質量)的關係。而黑洞(在廣義相對論中被理解成一種時空結構)附近的奇怪性質是最經典的一個例子:黑洞的內部被定義成是光都無法往外逃出的區域,而在黑洞外部,空間在黑洞附近會沿著半徑方向被拉長,而越靠近黑洞時間流逝的越快,而且光線還會被彎曲(黑洞內部的時空結構則又更奇怪了)。因此,的確可能利用時間流逝速率的差別來做時間旅行。如果太空船有機會靠近黑洞,待一陣子再離開的話,太空船裡的人經歷的時間會比沒有靠近黑洞的人要慢許多,就等於是到達了那些沒有靠近黑洞的人的未來(電影《星際效應》也有這樣的劇情)。書中的第三章與第十一章簡短的提到了這樣的想法。在提出廣義相對論之後約一百年的今天,我們開車導航所仰賴的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其原理是接收在高空至少四個人造衛星送出的訊號再根據時間差來計算在地表上的位置),就必須要考慮在地表的時間流逝比在人造衛星所在高空的時間流逝要慢的相對論效應(就像是在黑洞附近一樣,只是效應要小許多:GPS需要考慮到10-9 秒的時間修正),才能做到精準的定位,這些在書中的第二章也提到。

  探索廣義相對論所允許與預測的時空結構讓人意外連連。時空不但可以彎曲,還可以旋轉,誕生,甚至有些時空能允許觀察者在不超過光速的情況下,在時空中不停的「旅行」,最後卻能回到當初出發的時空點(這樣的奇怪宇宙由第十一章提到的哥德爾〔Kurt Godel〕 所發現)。這樣的時空旅行在時空中呈現一個閉合的曲線,也就是在十一章提到的封閉類時曲線(closed timelike curve;這裡的「類時」〔timelike〕指的是旅行過程中從時空的每一點到下一點都在光速的限制內)。這樣的理論允許的時空雖然吸引人,但我們的宇宙似乎沒有這樣的特性。另外,根據廣義相對論,時空也允許可能形成一種蛀孔(wormhole)的結構(在第三章與第十一章提到),而在時空中的兩個地方建立起捷徑。讀者不妨把時空想成蘋果表面,而蛀孔就像是在蘋果上蛀的一個洞。蛀孔的時空結構並不穩定,無法穩定存在到真的有生物可以穿越過去。因此我們特別稱呼可以穿越過去的蛀孔稱為可穿越蛀孔。想像某個先進文明可以自由控制著蛀孔兩端的入口,將一端放在黑洞附近,另外一端放在遠處,根據洞口兩端的時間流逝的不同(之前提過的相對論效應),經過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建立起一個洞口兩端連接起過了過去與未來的時間機器。

  然而,假如時間機器與時間旅行真的能實現,那又會如何?雖然到達未來的時間旅行在因果關係上比較沒有問題,但如果是回到過去,就會出現一些讓人頭疼的問題。當歷史已經確定,我們有可能回到過去改變歷史嗎?第三章與第十一章提到的祖父悖論,就是時間旅行中經典的問題:如果回到過去殺害自己的祖父(甚至是殺害自己),你還會存在嗎?的確有些物理學家認真探討過這種問題,大致上有兩種觀點:第一種是無論你怎麼嘗試,絕對無法成功,甚至你回到過去的所作所為就是造成你出發前的歷史。在這種情況下,歷史只有一個,而且因果律被保存下來。這就是時序保護猜想(第十一章)。雖然這樣解決了時間旅行中因果矛盾的問題,但又衍伸出另一個問題:如果回到過去的我們沒有辦法做出或完成某些決定,那麼自由意志在哪裡(第五章)?另一種觀點,是你真的有可能成功殺害過去的自己。這種情況下,自由意志被保存下來,卻又產生了因果矛盾。其中一個解套的方法,就是允許有另一個歷史,但是不同的歷史卻各自存在於不同的世界中。這樣的想法源自於下面要提到的量子力學所提供的另一種觀點。

  時間再拉回十九世紀,當相對論為時間與空間帶來新的生命時,人們對分子尺度以下的微觀世界的認識也從發現光量子(光的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一個個可以分開數的「光子」;這樣非連續的本質稱為「量子」)開始而誕生的量子力學而徹底改變。量子力學描述的微觀世界是個充滿魔法的世界:系統的狀態只能允許呈現不連續的物理特性,粒子可以穿牆,粒子也能呈現波的性質,而且對粒子的位置測量的越精確,就越不能確定其運動狀態。在量子的世界中,粒子性質在被測量前呈現隨時間演化的機率分布,直到測量時粒子性質才被確定下來。人們雖然找到描述量子世界中機率隨時間演化的數學描述,卻對這些描述產生不同的理解與詮釋(儘管這些理解不影響數學公式的運作以及對實驗的預測)。其中一種觀點是沒有被觀測到的結果,其實在另一個世界中被觀測到,而那個世界和我們這個世界彼此各自獨立。

  在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在各自的領域獲得空前成功的同時,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合成了一個新的分支,稱為量子場論。量子場論中最先被推導出來的部分是(第六章提到的)描述電磁作用的量子電動力學。量子場論適當地描述了基本粒子與它們之間交互作用,唯獨重力還未能包含在這個大架構之下。時至今日,物理學家還在努力朝這個方向前進,希望由一個更廣泛的理論來概括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個企圖將重力量子化的理論稱做量子引力。合併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一個艱難的工作,甚至物理學家們對考慮量子力學後的黑洞表面(廣義相對論中最經典的時空結構之一)的本質,至今過了四十多年還是各有看法,懸而未解。無論如何,量子引力將能回答諸如「時空在極小的尺度下是否是不連續?怎麼不連續?」的艱難問題,並帶給我們對時空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發展量子引力理論的過程中,對於時間空間的維度有了新的猜測,時空也許不只是相對論中所考慮的四維,而有更多的維度(十維甚至更多!)。這些可能存在的高維度世界也許共存著我們宇宙之外的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在某些狀況下這些平行宇宙也可能互相影響。這些概念與十二章提到平行宇宙的分類其中幾種相關聯(多重宇宙也是平行宇宙的分類之一)。這些「隱藏」的維度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只是數學上的概念,是物理學界的大哉問。無論如何,在葛雷易克的穿針引線下,讀者將會在一路上隱隱約約看見這些風景。

  最後,我們再來認識一個和時間有關的物理領域:熱力學。熱力學是探討溫度(能量的一種形式)、系統與環境的能量轉移的一門科學,從八○年代開始,為了增加蒸汽機效能的了解而發展。在熱力學中有些過程一旦發生是無法回到之前狀態的(例如將一杯水倒入大海中),稱為不可逆過程。了解不可逆過程的一種看法是觀察系統的微觀狀態的統計性質──在各種可能的微觀系統組合中,系統的狀態會趨於最可能出現的狀態。不同的系統狀態根據不同微觀系統組合的可能程度,擁有不同的「熵」值。熱力學中的其中一個定律就是,系統的熵值只會保持不變或是變得越大。後者的陳述描述了不可逆過程,也讓時間有了一個能分辨的方向。就像第六章裡提到的,這讓時間旅行的討論變得更加複雜。

  「時間」,我們對它為何那麼熟悉又陌生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它有太多的名字:很久很久以前、小時候、當初年輕時、長大後、下一世代、未來……。另一個原因,是它也有太多的身分:時間是金錢、是沉澱、是養分、是變化、是河、是箭頭,也是通往永恆的起點(也許是終點)。書中的最後一章,是我最有共鳴的章節。面對永遠,也許在我們的時間旅行中,都有過這樣的時刻:

  Millions long for immortality who don’t know what to do with themselves on a rainy Sunday afternoon.(人們渴望永生,卻又不知道在下雨的週日午後要做什麼。)
──英國小說家蘇珊‧艾耳茲(Susan Ertz)

  你最喜歡書中的哪個章節?如果你可以時間旅行,你想要做什麼呢?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75267
  • 叢書系列:科學人文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4.8 x 21 x 1.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0 倒轉
 
在時間的旅途上並無羅盤。我們的方向感只要來到無法畫出地圖的維度裡,就等同迷失在沙漠的旅人。――英國作家格拉罕•史威福特(Graham Swift,1949-)
 
如果你有機會搭一次時間機器,你會往哪個方向走?
 
是未來?還是過去?想要往前還是轉身往後?(「羅絲.泰勒,你告訴我,」超時空博士說:「你想往哪邊走?在時間之中,想要往後還是往前?你來選擇。想選哪個方向?」)你會比較想去一身古裝的歷史時代劇場景,還是超高科技的未來世界?我想應該會分成兩大類,各個陣營裡都有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疾病是頗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你要去一個對黑人或女性而言特別危險的時代亦是如此。但話又說回來,有些人能在樂透彩券、股市和賽馬場中看見商機,有些人只想重新感受過往美好。許多選擇轉身向後的旅人則是受到悔意驅使――因為過去犯下的錯,或曾錯失機會。
 
你可能會想知道一下遊戲規則。有安全保障嗎?可以帶任何東西回來嗎?在最後的最後,如果對你來說不只是換換衣服而已,大概可以帶回體悟和記憶。你會是被動的觀察者,還是有能力改變歷史行進的道路?如果你改變歷史,歷史也會改變你嗎?「是歷史讓你成為了你,」二○一六年,德斯特.帕莫(Dexter Palmer)的小說《版本控制》(Version Control),有個坐在扶手椅上的哲學家說了這句話。「如果你透過時間旅行回到過去,就再也沒辦法成為現在的你了。你將會擁有不一樣的歷史,而且會變成另外一個人。」這麼看來,規則似乎不斷在變動。
 
雖然後來威爾斯不只出版一本世界歷史題材的書籍,而是兩本,但他卻完全沒有興趣將時間旅人往後送。他只是一路向前衝――然後再向前,直到時間的盡頭。但其他作家沒花費太久時間,立刻看到其他可能性。伊迪絲.尼斯比特(Edith Nesbit)是威爾斯的一個英國朋友,也是一位思想前瞻且自由的社會主義者。然而,在她有機會寫作時,她想一探究竟的地方則是過去。她用了一個不會讓性別成為問題的筆名:「E.尼斯比特」(E. Nesbit)。這位作者往往被歸類為童書作家。

會員評鑑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0
4.5
|
2024/12/15
(1)時間是什麼?
這個問題最近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盤旋,因為過了一個年紀以後,對於時間的感知突然變得很麻木,年輕時常常會天馬行空思考”人生的可能”,但大部分的人過了三十以後基本上認清沒有什麼”可能”,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從學生時代想辦法考進好學校,出社會以後繼續跟人競爭。

當然這是比較負面的賽局思維,用這種思考模式生活也沒意思,二十一世紀網路讓人生各個階段的模樣過度清晰,很多人發現與其追逐某種不切實際的未來,不如放輕鬆躺平。不存在所謂的”社會”,社會是被想像出來的群體,顧好自己才是社會存在的意義。這種生活態度已經是普世價值,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也重新被定義,新世代不希望浪費寶貴的”時間”在工作上,大家都想趕快財務自由享受屬於自己的”時間”。

先把視角拉回自己身上吧,每個人難免都會受外部大環境的價值觀所影響,相信你我都渴望對自己的時間有主導權,再加上社群媒體會一直向你展示此時此刻理想的社會模樣,昔日友人們也會紛紛稱職地改頭換面,猶如文學的比喻,似乎彷彿好像就會成真,也確實會成真。

文學小說中每個主角都有人生遺憾,達成和解的方式其實不外乎幾種:灑狗血的就用死亡當作芭樂結尾;另一種比較溫馨的方式即傳宗接代,孕育和養育下一代,向未來傳承生命的美好與缺憾。莎莉魯尼《美好的世界,你在哪裡?》、莎岡《日安憂鬱》等都是這些套路。

(2)失去的時間
多累積一些人生歷練就會知道沒有什麼”可能性”,人生走向不外乎幾個結果,領悟了這個道理以後就會寬心的活在當下。先把這個階段該完成的問題解決,只能仰賴自己,腳踏實地上班,用心把交辦事項好好完成,等每個月薪資入帳,固定撥一筆錢去投資,剩下繳貸款及帳單;然後深呼吸,潛下心繼續在專業領域探索,報考新興議題的證書,做中學。讓日子在不知不覺中流逝,讓自己的”自由意識”消失於無形,全然接受命運的安排。等到某天猛然醒來,才發現自己已白髮蒼蒼退休,步向生命的終點…

呵呵,才不會放任其發生呢。年輕時在思想上叛逆,但行為舉止倒是中規中矩,幾年前還會胡思亂想,但上面的心得分享真的是這一年多的心境啊。時時提醒自己不要被抖音上面攻擊資本體制的浪潮所影響,個體最終都得依歸在時代的主體下,在我生存的年代,意即乖乖的蹲在企業體中生活。總比人民公社等主體更好啦~

雖然現在去中心化、共享化、碎片化的經濟當道,但對於大部分的人而言,最安穩的還是惦惦吃三碗公,待在某個舒適有成長空間的企業裡,尋找一種三十世代的安全感。看著自己的簽名檔已經有英文的manager一字,終於不再是specialist,卻不知為何會想到imposter syndrome,我可能心理學的書讀得不夠多? 不要想太多,周一到周五繼續腦袋放空,專心盯著銀幕整理資料和做簡報。周末有餘裕再來跟普魯斯特學習怎麼回憶失去的時間,時間會讓文學越陳越香,我二十出頭時無法理解為何意識流會成為二十世紀文學的突破。三十出頭才懂得由衷讚嘆文學史上文豪們的文字功力,in search of the lost time.

日復一日,醒來上班下班,中午訂”作燴”送到公司爭取午覺時間,下班洗洗睡。時間就這樣快速的消失,意識流讓我想起十幾年前某個慵懶的午後,瑪德蓮太做作了,趴睡在台南圖書館那些對長大以後的夢境遐想,醒來了,睡著了,中國古典詩詞亦歌詠時間的無常,大江東去,原來時間有方向性,一江春水向東流,可否可否,偏安南方,一闋新詞上心頭,綠肥紅瘦,但歷史無情,北方遠處已稍來元曲的傳唱,連四大家都沒時間探索了,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西廂懷古。摻雜科幻情懷,夢醒時分抵達,網路創世紀3.0,個體意識自動生成,人的心自動化導入,原來我們都是時間旅人!

(3)時空幻覺
書評可以這樣寫真讓人開心~一秒摘要式的閱讀心得難怪反而可以吸引好多讀者關注,小紅書好多機器摘要,幾個月就數萬粉絲開通蒲公英。我的書評是在夢中寫就,斷簡殘篇,毫無邏輯和連續性,不知所云對不對。三十世代還在叛逆是不是太不成熟了,但沒關係吧,文學要抵抗時代,可能是最後一代手寫的書評了,讀者們請當作AI幻覺,ChatGPT 5.0開放前,碩果僅存的電路擾動(glitch),訓練資料的瑕疵,導致產出的摘要不夠精準。

我過去半年一直想要把”時間”當作閱讀的主題,諷刺的是好不容易書都買齊了,卻找不到閱讀時間。我研究後列出四本想讀的時間之書:《我們都是時間旅人》、《時鐘在說謊》、《解剖時間》、《深時遠見》。我想要了解”時間的感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沒意外,自己的生理時間應該也走了三分之一,生命的有限性(or雙關:有線性)攤開在眼前,仔細一想真的滿可怕的。回想過去閱讀的記憶書架,還沒有關於”時間”的閱讀筆記,甚至連霍金最經典關於時間的作品都沒讀過。

要在下班後抽出時間看書也越來越難,想要探索時間,在閱讀的過程中勢必得完全靜下心沉澱,才能跟上作者的思緒,嘗試感受或理解時間的意義。一般來說這種書都得讀1-2周才能內化,所以如果你工作太忙了,還是去讀商管書為宜。這好像也是長大以後要學會的trade-off,花時間看這種職場上no one gives a shit的書讓自己心靈滿足,但又會影響到全心全意衝事業的”時間”。光一個工作時間和閒暇時間就能有這麼多小劇場(是不是很煩嘿嘿),把視角拉遠來看,想必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主題!

(4)時間機器
從小就開始讀書也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這本《我們都是時間旅人》的開場就是被譽為科幻小說始祖的HG威爾斯的經典作品《時間機器》,對書中故事瞭若指掌。我開始學會讀書識字大約是2000年,這本書出版於1895年,就在即將跨入20世紀之際,2000年左右網路開始普及,資訊流通更快速,科幻這個文類在台灣也逐漸獲得讀者關注,身為一個小男孩,一定對科幻充滿好奇,《時間機器》當時已是公版書,市面上已經有好幾個版本。我讀的版本竟然在博客來還能查到~我讀的是2005年棉花田出版,第一次接觸到時間旅行的概念,後來也有再讀威爾斯的《世界大戰》,都打開了我對於書中世界的嚮往~

《我們都是時間旅人》的作者葛雷易克是美國一位暢銷科普作家,GR上面每一本著作都有破萬筆評價,非常厲害! 他也是記者出身,在紐時擔任編輯和記者十餘年,專門報導科技和科學。他畢業於哈佛英文系,所以可想而知他文學造詣極高。他出版過好幾本書籍都有獲得美國圖書獎等殊榮,他也有寫過牛頓、費曼等科學家的傳記。他寫作的題材類似葛拉威爾(連名字都很像哈哈),都是那種似乎很神奇又無聊又難以言喻的東西,長篇大論,縱觀古今,引經據典,帶領讀者鳥瞰式飛越某個主題,讓我們瞭解它在人類集體歷史中的故事。

葛雷易克寫過專門探討”資訊”和”渾沌理論”的書。以”資訊”為例,我們活在一個資訊氾濫的世界,但你是否曾想過資訊的本質? 2024年牛津出版社票選年度單字叫做”brain rot”,今天我們這些網路使用者看到這個詞,已經傻到會心一笑,我們超腦腐,但是又熱愛這種感受😆。最近又有新書《過曝時代》,身為一個過來人,十年前就已經有一模一樣的社科作品在批判了,結果我們還不是超愛嘛😉,這種書真的不用看,因為十年後也還是一樣。我們就是愛腦腐的快感,所以很值得去思索一下”資訊”的本質。讓我們一起探索腦腐的源頭,改善一條河川的水質,要從源頭活水來。

(5)時間簡史
葛雷易克已經好幾年沒新書了,最近期的是2016年的《我們都是時間旅人》,英文書名叫「Time Travel:A History」,顧名思義它介紹了時間旅行的歷史,它不是在探討科學原理,而是從文獻上去思索時間旅行在人類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時間旅行這個概念是受到威爾斯的那本書才逐漸融入大眾的思維裡,人類對於時間旅行的想像,竟然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歷史。在那以前人們對時間並沒有太多的想像,時間只是一個單方向的介質。

不過隨著文藝復興、科學革命的到來,人類開始學習理性思考,科學家開始把時間當作實驗的一部份,用來測量他們觀察到的自然現象。古典物理學的宗師牛頓也把時間當作實驗的一環,但牛頓的時間觀是上帝時間,亦即時間是上帝的一種度量衡,時間的本質人類並無法理解,也沒有必要去理解。時間是恆定的,時間是一種上帝制定的秩序。牛頓提出了完美的古典力學,在那個世界裡,一切都是完美可預測的。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物理學家開始發現古典物理學的侷限,他們觀察到一些現象無法以古典力學解釋,這些晦澀難解的領域後來就是廣為人知的量子物理學。在極小的尺度底下,亞原子的表現無法預測,甚至還有超乎人類認知的狀態,例如量子糾纏,正與反可以同時存在。量子物理打破了人類的知識邊界,至今仍在持續擴充。量子物理的理論也被應用在各種創作媒介,多重宇宙、平行宇宙、時間旅行…都是量子物理移花接木的成果。科學與人文交融,讓二十世紀以後的人類大開眼界,知識觀點有如宇宙大爆炸,只要人類想像力可及,凡事皆有可能。

「時間旅行」就是20世紀新興的思維框架。這邊岔個題,我覺得讀理組很棒,因為高中物理其實很有趣,可以接觸到古典物理學和入門的量子物理。我有幸在大一電機學院繼續研讀大學版本的基礎物理,大一的物理對於愛因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有更詳細的介紹。當初為了準備段考絞盡腦汁,突破想像力的極限,被迫接受了某種”難以接受”的思考模式。時間和空間竟然是相對的,端視觀察者所在的座標而定。文組的讀者朋友就比較可惜了,因為科普書通常介紹得太淺,淺到根本無法理解。現在回想,物理和化學都是滿有趣的科目,如果知識的探索能夠免除考試的壓力,那該有多美好。

(6)閱讀時間
如果你對上述有基礎概念,《我們都是時間旅人》讀起來會更有趣,但如果毫無概念也無妨,因為本書並無技術性,作者關注的是時間旅行的意涵。舉例來說,究竟有幾種穿越時空的方法呢? 如果能回到過去或跳往未來,對於歷史會有哪些影響? 所謂的永恆是什麼意思? 時間有形狀嗎? 我們都會下意識把時間當作某種線性的東西,可以往前或往後,但在科學理論裡,時間和空間可能交疊在一起,所以就有多重宇宙等假想。

葛雷易克博覽群書,書末的書單超過一百本,他先從科幻文學出發,分析時間旅行這個概念如何透過科幻小說雜誌普及到大眾的思維裡。接著他會從哲學的角度來分享該如何思辨”時間”的本質及其意義,古往今來最愛左思右想的哲學家們對時間有各式各樣的思索,葛雷易克會一一帶領我們領略他們的省思。當然囉,葛雷易克既然是科普作家,他一定也會介紹時間旅行在科學上的基礎,但這個部分就比較薄弱,略知一二即可。若你是硬核讀者,就直接去找大學參考書來看吧。

葛雷易克的思緒是跳躍性的,這種寫法會讓一些人無法跟上,GR上面也有不少人抱怨看不懂他想要表達的意思。或許時間這個主題本來就無法很有脈絡的敘述吧,我個人很佩服也很喜歡他這種輕快又”翩然”的闡述,向一代大師致敬。

本書某種程度上也是二十世紀時間旅行科幻小說的文學評論,眾多陪伴我長大的科幻小說都有被提及,葛雷易克的筆像魔法棒,把我腦中遺忘已久的突觸重新激活,再次提醒我科幻的迷人之處。他也打開了全新的時間視窗,等著我從書架上取下,一頁一頁,用心感受掌間的文學宇宙,好好享受一個人的閱讀時光。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自然科普、電腦資訊】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開運命理展
  • 年度心理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