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魔術方塊的吸睛表達力
許榮哲(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至於吸睛,最好的時間是一開場,沒有其次。
如何一開場,就讓底下的觀眾屏住呼吸,目不轉睛?
我是這樣開場的。
一上台,就高高舉起一個魔術方塊:「魔術方塊的最大意義在於還原,世界紀錄最快花了五.五秒還原。至於最慢的紀錄……答案是二十六年。」
魔術方塊除了還原之外,還有其他意義嗎?
有!對我而言,魔術方塊還有兩個意義,讓我用兩個問題來回答你。
第一題:二選一,魔術方塊和下列哪一個人同年誕生?A.許榮哲,B.諸葛亮。
答案是「A」,我和魔術方塊都是一九七四年誕生的。
第二題:同樣是二選一,魔術方塊的面向和你身上的細胞數量,誰比較多?
答案是「魔術方塊」。
你身上的細胞是三十七兆個,至於魔術方塊,一共有四點三千億億個不同的面向。
四點三千億億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我不打算告訴你,因為不知道這個數字,對你的人生沒有任何影響;我想要告訴你的是:「三分鐘說十八萬個故事」。
不過萬事起頭難,且讓我們從第一個故事開始。誰能把最近聽到的一個故事和大家分享,我就把手中這顆跟我同年誕生、擁有四點三千億億可能性的魔術方塊送給你。
以上這個吸睛的開場不是我發明的,而是模仿來的。
曾培祐是注意力設計師,上面我採用的方法,就是他教會我「演講開場」的五種方法之一:道具加提問。我只是把他用的道具從奶茶換成了魔術方塊,於是就有了這麼一個讓人目不轉睛的吸睛開場。
曾培祐的上一本書《極度吸睛》和這一本書《表達吸睛》,一本側重形式,一本側重內容,形式與內容互為表裡,只要運用得宜,吸睛的功力肯定不只翻兩番。
你的產品(內容)很好是一回事,但你的表達不吸睛,台下的觀眾不買單,一切都白費了。如何把觀眾吸引到你的產品面前,讓他們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它一直看?曾培祐的《表達吸睛》就是為此而生。
推薦文
說好一分鐘,就能說好一輩子
孫治華(策略思維商學院院長)
我很喜歡培祐老師的書,總是可以將複雜的事物簡單化、將簡單的事物專業化,讓我們深入淺出地去學習一項專業──表達。很多人可能覺得開口的六十秒,好與壞可以差到哪邊?但這就是培祐老師厲害的地方。開口第一句話若能創造吸引力,表示你對聽眾的期許有明確的了解,而且有邏輯性地提供他們最關鍵的資訊,而要做到這樣精準地創造吸引力,其實培祐老師是在問我們「你所懂的=你所說的=聽眾想聽的=聽眾」,你想通了嗎?
但如何說好這六十秒的內容?培祐老師會教你論述的邏輯支撐!你的論述是否有完整的理由與數據,這是許多人在表達上的誤區,也就是相信口語修飾,卻沒有邏輯基礎;同樣地,培祐老師也會跟你說只有數據與邏輯是不足的,還需要有感性的動機塑造。要看懂這點多不簡單,但培祐老師寫得簡單易懂,這就是我推薦他的理由。我們可以經過深思熟慮好好地說好一分鐘,自然就能說好十五分鐘、說好一輩子!
你覺得從一本書學一小段的表達很不值得嗎?或許我們應該思考過去那些談表達的書真的有幫助到你嗎?也許,我們應該花一本書的精力去學習那關鍵的一段表達思考,不是嗎?
更少,但更好!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書作家)
我是個職業講師,演講的時候,常不自覺放進許多內容。你若來聽我一場演講,會覺得內容精彩充實,腦袋塞到要爆炸;但也常抓不到重點在哪裡,而最後全都忘光光。
一開始,我不知道這個毛病,是閱讀了培祐的臉書文章後才猛然發現,講得多不一定好,給人深刻印象且真的有所學習,才是溝通表達的真正目的。這個觀念不只適用在大眾演講或教育訓練,一般的報告或短講更是如此。
大多數的人終其一生上台對大眾發表專題演講的機會不多,但總會遇到對小眾報告或分享的時刻。也許,是學生時代的課堂報告;也許,是求職面試時的自我介紹;也許,是公司裡的績效報告;也可能,是針對客戶的企畫提案。
這類溝通表達的特點,都是需要在短時間內讓人印象深刻,留下好感。
過去,我曾在中學服務,每到寒假過後,就要開始訓練高三學生進行大學甄選入學的面試練習。就像大多數學校一樣,會邀請大學教授前來指導,讓學生一一上場模擬面試。
時間一長,便看到教授們開始揉眼睛、打呵欠,顯然,學生們模擬面試時報告的內容千篇一律,少有令人眼睛一亮的時刻。其實,這正是殺出重圍的最佳時機。這時,你要是懂得運用短講時的一些吸睛技巧,就能立刻為自己加分不少。
所以,培祐這本《表達吸睛》寫得好!讓你學會如何做好一場令人驚豔的短講,哪怕只是課堂報告都好。而我在這本書裡學到了,要願意捨棄,才可能令聽眾印象深刻。就算從頭到尾只剩一個重點,若能運用書裡的吸睛原理,也會讓人感到精彩豐富、欲罷不能!
表達的藝術讓你看見更寬廣的世界
曾明騰(全國SUPER教師)
一位懂得表達的人,可以讓他的每一句話都像故事般引人入勝!
我是一位理化老師,站在教學現場第一線講台達二十餘年,致力於將複雜且多元的科學知識與新科技應用,用各世代學生能理解的表達方式,簡單地轉化並傳授給莘莘學子們,這其中的關鍵在於兩大魔法:課程設計脈絡化、聯想表達邏輯化。
懂得靈活運用表達的能力,就像阿基米德的支點,輕輕一壓,你在地球的人生就此被撬動而改變。當波以耳與虎克間的師生情,開啟了真空無法傳聲的驗證;當阿基米德與羅馬軍隊的海戰,見證槓桿原理與光學原理在軍事上的應用;當虎克與牛頓的恩怨情仇,利用一顆蘋果的故事開啟了歐洲教廷的水軍作戰,瞬間將牛頓洗得白帥帥;當愛迪生與特斯拉的電流大戰,不只是科學論戰,更是商場上的戰爭,也是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Reeve Musk)向科學與能源致敬的方式。
《表達吸睛》就是你學習如何靈活表達的魔法杖,更是你正向改變齒輪被撬動的支點。透過書中精準好用的策略與步驟,再搭配許多精心設計的小練習,從個人表達再到團隊表達的提升,都能讓你有打通任督二脈的暢快淋漓之感。
說出影響力,跳出想像力,看出邏輯力,做出創造力,向宇宙借力使力!
上台報告,從現在開始修練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爆文教練)
關於表達,你不見得參加過演說比賽,但一定有上台報告的經驗。不過尷尬的是,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報告,於是我們遇過各種光怪陸離的報告,像是把PPT當讀稿機來唸啊,或是講了十幾點卻完全聽不到重點;還有那種豬隊友,分配完工作就消失,直到報告時才出現。
不管你對報告的回憶是美好還是痛苦,你不得不承認一件事,那就是:報告是這輩子揮之不去的表達課題。
培祐的《表達吸睛》是我見過最系統化、步驟化的報告表達指南!透過「說重點、給支撐、留印象」三個步驟,就可以讓你的報告改頭換面,成為聽眾心裡的唯一。更有趣的是,電影演完你還不離開,因為在等片尾驚喜;同樣地,培祐除了給你扎實的報告「資料夾」外,還偷偷在章節片尾加碼「機密檔案」,讓你的報告功力直達天際,成為台上最耀眼的一顆星!
你終究是要上台報告的,那何不從《表達吸睛》開始修練呢?
讓你的表達能力再次升級
蔡宗翰(TEDxTaipei講者)
關於溝通表達,這是一個最好也最壞的時代。最好,是因為溝通的成本變低、方式多元且渠道廣布了;而最壞,則是因為太多雜訊與誘惑,讓人的注意力快速被拉扯消耗,縱然端坐在你面前,但他此刻的心神早已在九霄雲外恣意馳騁。
注意力是人最寶貴的資源,而培祐就是注意力管理的箇中高手,是「吸睛流」的開山祖師。吸睛的目的不是讓聽眾目眩神迷,而是眼、腦、心的全神貫注,進而達成有效溝通。
透過《表達吸睛》這本書,你將會知道好的表達絕不是只在比嘴上功夫,它背後有心法與脈絡,還有立即可上手的工具,是每個人都可以習得的技能。相信透過本書的修練,必定能為你的表達能力再一次升級,讓吸睛成為你上台的標配。
打造有自信的表達力
鄭俊德(閱讀人主編)
培祐老師在講師業界實力堅強,卻依然持續學習,對教學技術用心精進,一直是令我深深敬佩的講師。
從第一本《極度吸睛》就令我大大驚豔,他把上台教學多年的壓箱寶全部傾囊教授,而這次更寫出了另外一部精彩篇章,讓你台上台下溝通互動也能《表達吸睛》。
如果你想學會如何說重點、有共鳴、說出好故事,在這本書當中都可以幫助你找到答案。
《極度吸睛》在台上吸引學員目光,《表達吸睛》則能創造台上台下有自信地精彩互動,無論是個人表達或是小組帶領都能用得上。
擁有這兩本書,絕對是能為你的職涯發展與人際關係帶來極大助益的工具好書。
透過培祐老師有結構性的說明、分解、練習、自我檢視,將為你創造更有自信的表達力。
一本精進溝通表達技巧的佳作
鄭緯筌(Vista)(《慢讀秒懂》、《內容感動行銷》作者、「Vista寫作陪伴計畫」主理人)
近年來因為工作關係,我時常有機會在公部門、企業以及各大學院校授課,我發現很多人十分怯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與其說他們文筆不好或不擅言詞,其實問題大多出在不懂得有條理地說好一個故事,再加上缺乏實戰演練的機會,才會造成這個窘境。
身為一位專欄作家和企業講師,必須有效傳達觀點與分享知識,因此我很重視溝通、傳達,也很在乎每次寫作、簡報或演講的成效,更希望透過我的書籍與課程跟大家分享相關的經驗。
之前有幸拜讀曾培祐老師的大作《極度吸睛》,讓我學會了吸引觀眾目光的多種技巧,也對這本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這回,很高興看到曾老師推出最新力作《表達吸睛》,讓讀者朋友們得以聚焦短時間的吸睛度,一開口就得分!如果您想精進溝通表達的技巧,我很樂意向您推薦這本書。
乾貨精華集一書的精彩著作
Zoey (佐編茶水間創辦人)
培祐老師曾經在「佐編茶水間」的Podcast節目中分享他的第一本書《極度吸睛》,當時這一集的節目受到許多聽眾的喜愛,許多人反應內容含金量高,又極其實用。《表達吸睛》是他的第二本書,內容更是上一本的進階版。
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培祐老師讓需要上台演說、演講與報告的人,能夠更有效率且更有魅力地將自己要傳達的內容,成功地傳遞出去。書裡用系統化的方式整理表達力的結構,教讀者如何抓對重點、言之有物,可說是乾貨精華集一書的精彩著作!
前言
表達很重要,卻難以掌握
每次我分享「上台表達技巧」時,都會充滿期待地問聽眾:「你聽過有人說『表達很重要,要把表達技巧練好』這句話,也表示認同的,請舉手?」通常在場的人都會舉手,這很合理,如果覺得不重要,大概就不會來聽我分享了。
接著我問:「你自認已經擁有不錯的表達技巧,也就是能達到『言之有物,讓聽者印象深刻』的請舉手?」這和剛剛全部舉手的情況完全相反,幾乎沒人舉手。
我感到很好奇,如果有人說表達很重要,而我們也認同這件事,為什麼認為自己表達技巧還不錯的人那麼少?一開始我以為是因為大家太謙虛了,於是隨機點名幾位聽眾上台自我介紹,或是針對某個主題進行一分鐘分享,但立刻發現,他們真的不是謙虛,真的沒有掌握「言之有物,讓聽者印象深刻」的表達技巧。怎麼會這樣?如果不是謙虛,那到底是什麼呢?
我認為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重要,否則我的「上台表達技巧」課程就會像他們聽過的所有其他課程、講座或書籍一樣,聽了覺得有道理,真正上台卻用不上!
從知道表達很重要,到上台表達能「言之有物,讓聽者印象深刻」,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一直想不透,找不到讓自己滿意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我接受勞動部的邀請,與大學畢業準備投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分享「上台表達技巧」時,我忽然靈光一閃,開場同樣問了上述兩個問題,還多了第三個問題:「這學期你曾有上台報告的,請舉手?」現場共有將近兩百位聽者,不到五位舉手。
我發現原因了!原來大家都知道表達技巧很重要,但其實沒有足夠機會磨練上台表達技巧。學了再多,沒有機會練習或練習機會少之又少,等到真正重要的上台機會到來時,一定無法活用曾經學過的表達技巧。這就像開車,拿到駕照後一定要讓自己開車四處逛逛,如果拿到駕照後卻長達三個月或半年沒有實際上路的經驗,等到真正需要開車時,可能早把開車技巧忘光了,甚至沒有勇氣坐上駕駛座。
了解這個原因,對我調整「上台表達技巧」內容有非常大的影響,怎麼說呢?以開車為例,如果我知道自己拿到駕照可能要半年後才有機會上路,我該怎麼做才不會讓半年後的我不會對駕駛技巧感到生疏?拿著厚厚一本駕駛指南手冊嗎?沒用!因為手冊愈厚,半年後你愈不知道要從哪著手;手冊愈厚,你愈覺得氣餒,因為一定全都忘光了。那應該怎麼辦?如果只有簡單的四步驟,而且還寫在一張A4紙上,是不是感覺輕鬆多了?當然四步驟不可能涵蓋所有開車技巧,但只要有基本技巧就好,像是開車上路四步驟、路邊停車四步驟、啟動雨刷四步驟等,愈是久久用一次的技巧,愈應該要有簡單的步驟,這樣即便很久以後才用得上,但只要我需要時,拿出這步驟化的A4紙,我就有自信踏出第一步,接著就有下一步,然後技巧愈來越純熟。
這本書就是在我了解大部分聽者的真實情況後,重新設計的上台表達內容。針對每一種上台情境,我都用簡單的步驟化,就像懶人包。所以,即便你現在沒有上台演練的機會,但是當有需要時,翻開此書相對應的情境,例如「五至十分鐘的上台報告」、「和一群人一起報告或不同場合的自我介紹」等,都會有清楚的步驟,照著做就能設計出言之有物的內容,再透過不斷地練習(書中也有練習方法的步驟化介紹),你的表達就能讓聽者印象深刻。
總的來說,這本書就是關於上台技巧的懶人包,讓知道上台很重要、但平常沒機會常常上台表達的人放在手邊,等需要上台時,一翻就能照著步驟做,立刻就能上手。
每個人一生中一定會有多次重要的上台報告機會,例如面試、向主管或客戶簡報等,當機會來臨,這本書能幫你一把。
二○二○年,我出版了人生第一本書《極度吸睛》,和這本《表達吸睛》都是在談上台吸睛技巧,差別在於,前者是寫給所有需要上台教學、演講的講師、老師們,而後者則是上台簡報、報告時,若想讓報告的內容更有說服力、讓聽者印象深刻,可以從中找到許多簡單又實用的步驟和方法。
例如我是名講師,常常需要和同學、老師、企業員工分享,我可以從《極度吸睛》中找到許多好用的吸睛教學活動,讓我的演講、教學更能抓住聽者注意力,讓聽者能專心聽我上課。而講師除了演講、教學,更多時間其實是到各邀課單位進行提案,希望大家願意採購我的課程,讓我有機會前往授課;進行提案就是一種上台報告,這時候《表達吸睛》提到的報告技巧就對我幫助很大。
如果你需要上台報告,《表達吸睛》這本書絕對非常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