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你或許是因為自己患有過敏症才拿起這本書。即使不是,你可能也認識患有過敏症的人。
在工業發達的世界中,過敏症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據報告,英國有44%的成年人至少患有一種過敏。[1]大部分的過敏症都是從小時候就開始,所以兒童(以及他們的家人)也不能倖免於難。簡單來說,英國人的過敏從來沒這麼嚴重過。相較以往,愈來愈多同胞一生都為發癢、喘鳴以及打噴嚏所苦。
把目光放遠一點來看,過敏是歐洲最常見的慢性病,在2025年,預計將會有一半的歐洲人是過敏患者。[2]有5000萬的美國人患有過敏,包含560萬對食物過敏的兒童。[3]在澳洲,過去二十年間,因為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而住院的患者成長了四倍。[4]而在全球,標榜「不含有某些成分」的食物銷售量大幅成長,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的處方數量更是直線上升。每幾個月,頭條上好像總會看到某些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的不幸案例——那是一種特別嚴重的過敏反應(參見第10章)。這些案例雖然讓大眾對過敏更加警覺,卻也導致了恐懼心理。食物過敏或許不是最主要的死因(數據上確實如此),但沒有人希望自己成為下一個悲劇頭條的主角。
為什麼Google醫師沒有解答
既然有這麼多人飽受過敏折磨,大家在網路上搜尋「過敏」的次數高於「偏頭痛」、「心臟病」和「乳癌」,也就不意外了。然而,就算過敏案例持續增長,要得到專業人士的協助仍非易事。
社群媒體動態上充斥著品質參差不齊的醫療建議,光是和過敏有關的臉書粉絲專頁就高達上百個。如果去Google搜尋「我是不是對OOO過敏」,會得到驚人的51,000則結果。而在這片「資訊海」中,令人困惑、誤導、甚至可能有害的網頁,幾乎和實用的結果一樣多。每到春夏兩季,「花粉熱」(hay fever)的搜尋熱度還會比「過敏」更高。
與此同時,許多家庭醫師與醫院裡的專科醫師卻少有接受過正式的過敏專業訓練,而且在大多數國家中,專科醫師都很少見,英國也不例外。因此在數量上,過敏症患者與他們能找到的專科醫師協助相比,可說是相當懸殊。英格蘭甚至到了2001年才有專門的過敏訓練課程,在那年,我也成為了英國第一位註冊該項嚴格的五年制專業訓練課程的醫師。從該課程畢業以及得到博士學位之後,我便進入了倫敦聖瑪莉醫院(St Mary’s Hospital),領導英國最古老,也是其中之一規模最大的過敏專科。
此地的門診從1900年代作為過敏原免疫療法(allergen immunotherapy)發源地開始變得知名。在1958年時,知名醫師比爾.法蘭克蘭(Bill Frankland)成為了這裡的領導人。比爾在這裡服務直到1977年退休,被尊稱為「過敏學祖師爺」。他是位徹底的過敏學家,為英國過敏與臨床免疫學會(BSACI)的創始成員,並在1963至1966年間擔任主席。他是第一位將花粉計數(pollen count)公諸媒體與大眾的醫師(當年使用的尺規現在還留在醫院療養院的屋頂上),從而改變了上百萬名花粉熱患者的命運。我有幸在第一年的專業訓練課程中與他相遇,他成了我的朋友與導師。他充滿著好奇心,總是有問不完的問題,在生前的最後一兩年,仍以逾百歲之身參與醫學研討會。2020年,比爾懷著對人類,尤其對患者的大愛,與世長辭,享嵩壽108歲。免疫學界的一盞明燈就此熄滅。
比爾經常提點我:當這些患者來找他的時候,他們都已經在不必要的狀況下受苦了好幾年。如今數十年過去,狀況並未改善多少。患者仍然受到斯多噶學派(按:Stoicism,由原哲學意涵引伸為漠然處置自身情感,尤其痛苦)與無能為力的宿命論影響,經年累月掙扎,才遲遲尋求專家的協助,訴說自己的症狀。無論是流鼻涕、眼睛發癢、因花粉熱而痛苦的夏天,還是不明原因的過敏反應,或者各種食物過敏,我發現很少有患者無法由專科醫師的意見受益。與以往相比,有時只需要一次的看診就能夠改變患者的生活,這讓我十分喜愛自己的過敏專科醫師工作。
或許更出乎意料的是,在我的門診中,大約有一半的病人根本就不是過敏症患者。尤其藥物過敏症的比例還更高,大約有90%的病人以為自己對某樣藥物過敏,然而其實不是。
有一個案例是一位堅信自己對局部麻醉劑過敏的女士。由於在剛開始牙疼的時候,她沒能找到可以替她看診的牙醫,她最後全身麻醉才把那顆爛牙拔掉。當她來到藥物過敏專科作檢查時,才發現她根本就沒有對局部麻醉劑過敏。如果我們能夠早點替她診斷,她的牙齒可能還能保住。
謝天謝地,並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這麼戲劇性,但我實在太常看到患者有以下這些舉動:不吃某些食物、好幾年不接受某種藥物、或是把家裡的地毯全都扔掉以減少塵蟎——結果全是誤會一場。市面上(通常是網路上)的一些過敏或耐受度檢測往往不靈光,這又讓情況變得更加複雜。患者花了大把鈔票在這些檢測上,到了我的門診就醫,才得知這些檢測都未經科學證實。而即使患者有接受適當的過敏檢測,他們也經常誤解檢測結果。皮膚點刺(Skin Prick Test)和血液檢測都是診斷過敏的必要工具,但必須搭配準確而詳盡的過敏病史,才能夠發揮其價值。
過敏並不容易診斷,症狀經常與其他的疾病相同。於是,我開始抽空安排研究,嘗試教育醫療從業人員,並逐漸受邀在國內外的醫學研討會演講。2016年,我辦了推特帳號,這是我教育在前線努力的醫療同業的目標之一。顯而易見的是,大家太容易被貼上過敏的標籤,但要撕除卻困難得多。
在COVID-19疫情期間,對COVID-19疫苗過敏的新聞再度攻佔頭條。現在我們曉得,對疫苗過敏其實極為罕見,但即使現今,過敏學家仍在努力緩解大眾的擔憂,確保所有符合條件的人都能接種疫苗,並減少那些對接種相關的過敏毫無根據的恐懼。
為什麼了解過敏能夠幫助你和你的家人
對我而言,寫書是自然而然的下一步:一本可以幫助病人了解一切,並且擴大對過敏認知的書。在本書的篇幅中,我將會解釋什麼是過敏,為什麼我們認為過敏案例正在增加,如何診斷與治療過敏,也會介紹一些和醫師討論過敏症時可能有幫助的「撇步」,此外還有許多迷思破解。也有一些案例探討,但所有的患者故事皆已經過同意或是匿名處理。
在我服務的醫院裡,急診部門的格言是「知識戰勝恐懼」,我相信這適用於生活中的很多情況,我希望這本書不會辜負這句箴言。我想讓患者都能夠更有信心處理過敏症,而親朋好友也將更有力量去支持他們。本書中所有的建議都基於科學實證以及專家的共識。
花粉熱、食物過敏、藥物過敏和過敏性休克各自有獨立的章節。雖然過敏常以這種方式分成不同類別,然後同一人可能有好幾種過敏症,但這本書希望能讓讀者以「整體」的概念去看待所有的過敏疾病。本書將介紹如何嘗試預防過敏,還會特別探討濕疹與食物過敏之間的關係。本書最後有兩份詳盡的附錄,包括如何避免個別的食物過敏原以及可以向醫師詢問哪些問題,還有一份豐富的資源清單。
閱讀這本書可以依照順序,也可以隨意跳著瀏覽,全憑個人喜好。雖然本書絕不可能代替正規的醫療資源,但我希望至少能夠提供可靠的資源,讓讀者在作健康相關的決定時,有最準確的資訊得以依憑。《過敏生活指南》是過敏性疾病的權威指南,希望讀者閱讀完畢後,能夠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Foods Matter (2010), Mintel’s Allergy and Allergy Remedies UK, www.foodsmatter.com/allergy_intolerance/miscellaneous/articles/mintel_ allergy_report_2010.html
[2] EAACI Advocacy Manifesto pdf, June 2015 version
[3] R. S. Gupta, C. M. Warren, B. M. Smith, J. A. Blumenstock et al. (2018), ‘The public health impact of parent-reported childhood food allerg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Pediatrics, 142 (6), e20181235, doi.org/10.1542/peds.2018–1235
[4] P. J. Turner, D. E. Campbell, M. S. Matosue and R. L. Campbell (2020), ‘Global Trends in Anaphylaxis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 8(4), pp. 11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