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序
找到個性、興趣與能力交會的「甜蜜點」
科技正在改變你我的工作方式與組織關係,有些舊職業漸漸被淘汰,有些新職業不斷冒出,更多職業雖然沒消失,但工作內容也不斷變化。
如果我們不能體會當前職場的結構性變遷,就難以妥善因應。華頓商學院近年的研究指出,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在專業生涯中將從事11-14個工作,以每人平均工作40-45年來說,這表示每二到四年就會換一次工作,包括自願性及非自願性轉換。那麼,到底是誰,以及要在什麼時候,為下一個職位做好準備呢?答案當然是「每個人」「隨時」都要做好準備。
職場結構變遷既造成威脅,又帶來機會。今天,每一位求職者都要體認產業與職業不斷變化的事實。本書譯者群雖然擁有不同的專業背景,但都非常認同本書的理念與價值觀,希望能結合我們對於在地社會文化的理解及實務經驗,創造出一套適合讀者的思維方式與工具,讓想改變卻苦無頭緒的人可以有明確的起步方法。我們特別感謝林妍希及俞雲眉兩位識人育才專家,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也要感謝徐偉倫多次給予寶貴建議,以及參與內容驗證的李孟璇與林信丞兩位年輕夥伴的回饋。
我們相信台灣年輕人最需要的,是面對就業、轉職、創業的自知與自信;而台灣企業最需要的,則是設法讓人才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發揮最大的價值。我們期待這本書的思考架構,能夠協助讀者有系統地評估自己的職業生涯選擇,找到自己個性、興趣與能力交會的甜蜜點,一步步解除困惑、建立自信,得到成就與滿足。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許多經典的職涯理論與案例,能夠幫助大家悠遊於理論與實務中,自行融會運用。
◎曹先進
推薦序
讓天賦與工作對齊
這是資訊最充足的年代,卻也是年輕人比以前更困惑的年代。
七、八年級生問,為什麼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這麼困難?
他們的四、五年級父母也不解,為什麼下一代把工作當體驗,公司一家一家換、追求快樂更甚於專業成長、經濟安穩。
我常有機會到企業向中高階主管分析跨世代管理議題,針對前面這兩個問題,我給這些同時也身兼父母角色的高階主管的建議是,答案其實就在「自己身上」。
回想八年級生的成長歷程,他們在政治威權解體、貿易自由化、教改過程中或之後陸續誕生,不管是家庭或學校教育的氛圍,都比以前更開放、包容。從小在父母與老師的鼓勵下,他們被灌輸的是:「相信自己」、「勇於實踐」、「勇敢追夢」。但這些態度在進入職場後,看在大人眼裡,卻往往成了負面標籤:「過度自信」、「感覺良好」、「不切實際」或「好高騖遠」。大人們希望教出跟自己不一樣的下一代,可是最後在管裡角色上,還是輸給自己的舊主張。
在包容環境、經濟條件無虞下長大的新一代,對工作的困惑感之所以比上一代更強烈,則源自「意義感」的追尋。他們不用為了溫飽而跟工作、上司妥協,他們更在乎的是,做什麼事可以跟興趣結合,讓自己更快樂?這份工作可以帶給我什麼意義?我為什麼要為公司奮戰?我存在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當工作的目的從物質報酬轉向心靈層次,生涯也成了一場體驗之旅。有人因此更加認識自己,但有更多人揮舞著意義感的旗幟,卻一路迷茫地跌跌撞撞,揮霍了青春紅利,卻還是找不到才華實力。
在出版業多年,接觸過不少探討生涯的書籍,今年初得知《一個人的獲利模式》(Business Model You)中文版即將問世,內心是充滿期待的。原因有兩點。
首先,這本書所採用的方法是近幾年在商管界非常受歡迎的Canvas,也就是書中所介紹的「商業模式圖」,利用九宮格的思考,為產品建立清楚的策略地圖。這套方法論我自己也有機會運用在工作上,收穫頗大。聽到商業模式圖也可以運用在個人生涯定位上,我當下的反應是,這一定可以幫助許多人認識自己、發現優勢,而且適用對象不只是初次求職的年輕人。如果你正計畫轉職、創業或開拓第二人生,這張「個人的商業模式圖」也同樣能帶給你啟發。
其次,本書的譯者曹先進(Arthur)不同於一般專職譯者,他有非常豐富的管理經驗,在台積電、中華汽車、台哥大等企業擔任過高階主管,而且是少見橫跨行銷與人力資源兩個領域的專業經理人。目前除了在香港大學授課外,他也在兩岸三地為許多企業授課或指導年輕人。為了讓這本書更貼近台灣讀者,書中一些案例都是他親自接觸過的年輕人。
接到書稿後,我第一時間很快就看完了。這應該是近年來,我看過最有系統的一本書,可以引導讀者按圖索驥一步一步找出自己方向,進而讓自己的天賦跟工作對齊,讓追求意義感不再是抽象的代名詞。我也很高興,Arthur未來將與《Cheers》合作,將這套系統以工作坊的形式,協助年輕人透過實作練習的引導,發現自己的優勢。
最後,希望每位閱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夠發現自我、勇敢追夢,不再是大人眼中惶惶不安的一代。
◎《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社長劉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