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詐騙社會學:華人第一本探索詐騙、謊言與信任的專書【限量親簽】

詐騙社會學:華人第一本探索詐騙、謊言與信任的專書【限量親簽】

  • 定價:480
  • 優惠價:943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0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華人第一本、孫中興教授睽違四年全新力作
  社會學x詐騙現象
  一場制度、歷史、性別、心理、階級與道德的人性研究!
 
  為什麼人們願意相信陌生人畫的大餅?
  為什麼人們即使得知真相,依然執迷不悟?
  為什麼聰明人在騙局面前也不堪一擊?
  為什麼貪心會上當,但好心也會被騙?
 
  當詐騙幾乎成為全民體驗、無所不在之時,社會學能提供的不是「學會從此不上當」,
  而是能從更核心且宏觀的角度去思考、意識:

  我們不想受騙,卻又多麼不經意地說謊?
  如果什麼都不相信,是不是就不會被騙?
  在各種大大小小、無意識與有意識的謊言中(從「下次約吃飯」、考試作弊到詐騙集團),人們失去什麼又得到什麼?
  金錢、權力、愛情、親情、人際、知識、政治……最終,人們害怕與期待的究竟是什麼?

  本書整合了臺大社會學系名譽教授孫中興,
  多年來以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哲學、歷史經典及相關實驗研究等資料,
  深入「詐騙」到「信任」互為因果、表裡的關係,從個人內在到生活情境,剖析他人也反思自己,
  讓我們想想如何能夠做得更好,甚至做出改變--創造一個真誠、值得信任的人生。
 
本書特色

  ◇華人第一本貫通東西方文獻、相關學科理論與實驗的詐騙現象專書
  ◇社會現象就用社會學來解--從社會學、心理學、社會生物學到歷史經典,跨領域解析無所不在的詐騙!
  ◇幽默、平實文字遇上專業、學術研究,融合日常案例與經驗,深入淺出,讓看似有難度的學問變得適口好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名譽教授  孫中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名譽教授,曾開設臺大最熱門選修課「愛情社會學」,受各界好評,引發廣泛討論。

  研究專長為社會學理論、知識社會學、科學社會學、歷史社會學及詐騙社會學,結合社會學理論方法與生活化的經驗,風格幽默活潑。

  已出版《詐騙社會學》、《學著,遇見愛》、《穿越時空,與孔子對話》、《學著,好好分》、《學著,好好愛》、《論語365:越古而來的薰風,徐迎人生四季好修養》、《久等了,韋伯先生!〈儒教(與道教)〉的前世、今生與轉世》、《令我討厭的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等書。
 

目錄

序言 人間何處無詐騙
 
Ch.1 人類的歷史也是一部詐騙史?謊言的紀錄與思辨
•話術、戰術也是一種騙術?從《論語》到《孫子兵法》
•傻眼!明朝就有詐騙集團懶人包:《騙經》
•善意的謊言討論:《聖經》
•哲學家們的詐騙分析:從亞里士多德到馬基維利的《君主論》
 
Ch.2 不相信任何人,就不會被騙?謊言與信任的攻防
•詐騙不只是「騙」而已:詐騙的基本定義
•詐騙的組成元素:詐騙的基本架構
•謊言與信任是連體嬰:關於信任的研究
•是真相還是假象?謊言的分類與特徵
•「媽,我被綁架了」:打造騙局的手法與辨別的關鍵字
•要判斷一個謊言有多難?五個分辨說謊行為的障礙
•謊言中的道德:只要出於善意,就能抵銷行為?
 
Ch.3 我們與謊言的距離:自欺與欺人
•其實,每個人都會自我欺騙
•自我欺騙真的能夠帶來快樂?正向錯覺與心理健康
•騙子是怎樣組成的?三大暗黑人格與詐騙者的種類
•我們為什麼會上當?受害者的特徵
•研究者的自欺:扮演上帝的精神醫學實驗
 
Ch.4 小孩子不會說謊……真的嗎?年齡、祕密與謊言

•祕密的意義:不只利益,有時是「為你好」
•「他只是個孩子啊」:社會心理的發展階段與說謊類型
•長大以後,越來越精進:更精緻與更利益的青春期謊言
•薑是老的辣:年紀越大,越有歷練看穿謊話?
 
Ch.5 聰明反被聰明誤?人際、制度與政治
•詐騙無關智商:人際與制度的信任
•從信任開始,以失望終結?政治與謊言
•越民主,越不會有謊言?
 
Ch.6 好好愛,從來不簡單:愛情與謊言的難題
•一場精心規劃的策略遊戲:擇偶研究
•為什麼他不跟我說真話?親密關係中的溝通策略
•醒醒吧,網戀奔現就破滅?交友軟體世代的愛情難題
 
結語 詐騙是現實,也是對美好世界的憧憬與追求
 

作者序

  我在臺大社會學系教書三十五年,前後開設過不少課程。二○一三年之後,適逢學校教學發展中心邀約開設「開放式課程」,讓更多人能夠自主學習到臺大的優質課程。因為跟我的 「有教無類 」的理念一致,所以就從當時頗受厚愛的 「愛情社會學」開始到二○二二年八月退休為止,將我精心開設過的十門課程的上課錄影及講義都放上學校的開放式課程網站,希望跟有興趣的人分享我的教學興趣與內容。
 
  可是我的教學興趣不只是這十門課程而已。二○一九年秋季,我將在課堂上預告多年的「詐騙社會學」放上了教學課表,先後開設了三個學期。當初因為自覺在課程內容上不夠完善,所以並沒有錄製、放上開放式課程。現在和編輯商量的結果,選出一些內容比較充實的主題,整理成各位手中的這本書。
 
  在原先教學的進度裡,我會先有一個詳盡的各週主題探討方向以及相關的參考書目,方便像我一樣喜歡「自學」的人有個「治學的門徑」可循。授課內容上,多年來,我一貫地是以「基本問題」開頭,從幾種我熟悉的中外語文中討論和「詐騙」相關的概念,追溯該概念在歷史上的流變,並且參考許多前人的定義以及研究路徑。
 
  然後,總結我對詐騙的定義和可以用來研究詐騙的社會學分析架構,接著從這個分析架構來討論詐騙的各個面向。我通常會先從歷史面著手有關詐騙主題的歷史故事,以及歷來思想著作對於詐騙的分析。我雖然當初是從別的書上或網路資訊學到這些知識的,但是會盡量回到原始文獻或原典,盡量從思想家或是其原典的整體脈絡來解析他的原意,盡量排除「斷章取義」的通說。雖不敢求參考文獻的詳盡,但是徵引講解之處一定是經過自己的理解才敢下定論。
 
  之後會引用我的社會學理論專長,找出相關的社會學概念來解釋詐騙的不同層面,讓學生學會活用看似「枯燥、抽象、無用的」社會學理論。再進入社會學的主題:自我與他者、四大社會不平等(年齡、性別、族群、階級)和主要社會制度(家庭、學校、職場、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科學……)。但是有些主題限於時間以及自己的能力,沒法都找到足以充當教學的相關資料,只好割捨,靜待自己或其他後繼者未來的努力。
 
  這本書的初衷,就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到社會中各方面的詐騙,所以就將比較「學術」的內容,選取一些和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跟大家分享一下社會學或社會科學分析的成果。透過社會學,從人與人、人與群體的探討角度,有別於其他學科如心理學、生物學或人類學的切入點,讓各位可以藉著理論、研究與思考,對詐騙這種無所不在的社會現象有更深的認識,而不是因為被動受難受害而自責自己太笨,或是怨天尤人。
 
  許多人就算是幸運地沒有碰過詐騙事件,一定也在生活中或各種媒體上看到詐騙的報導。影視作品中類似的主題除了虛構故事之外,也有將真實故事改編的作品。雖然看似有這麼多對於詐騙的描述和提醒,還有防止詐騙的警方專線(165),但還是防不勝防。
 
  詐騙集團的國際化和組織嚴密化,以高薪誘惑無知的入當幫凶,在這樣的「道魔相爭」的大環境之下,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有關詐騙的大大小小新聞,可見防制詐騙的努力還需要大大地從教育、經濟環境和法制各方面加強。這本書的出版就是希望提醒我們,要為此多盡一份心力。
 
  國內的社會學同行或是社會科學界,甚至一般學術界,對於充斥在我們生活的詐騙現象,似乎沒有相對應的關注和研究成果,所以我在搜尋參考文獻時多半也只能從國外研究資料上著手,這是本書比較大的缺陷。在準備出版這本通俗書之前,我對於書中徵引的資料都盡力查回原始文獻,跳過原先對於相關入門書籍及太過專門的細節的過度依賴。
 
  另外,我沒能找到對於詐騙集團的研究,所以對他們的運作只能以社會學理論的抽象論述簡單為之。我想,只有我們對這種集團的形成、組織架構和控制模式的深入了解,對於長遠的詐騙防治恐怕才會有更好的效果。希望各位仍在學術崗位上的後輩們,也能多注意一下這樣困擾人民生活的問題。
 
  最後要感謝林欣誼和戴傳欣兩位小姐在改寫和編輯過程中的指正和協助,沒有她們的幫忙,這本書大概也不可能以現在的方式跟大家見面。不過,大家應該也會很清楚,如果這本書任何地方有事實的錯誤,那當然都是我的疏忽,理應由我負責。我們是本著最大誠意來製作這本書,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受益。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名譽教授 孫中興
 

詳細資料

  • ISBN:4710415388964
  • 叢書系列:FOCUS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影片來源:三采文化提供
 

內容連載

中文裡有一句話叫「自欺欺人」,傳神地描述除了欺騙他人,有時候,我們會連自己也騙下去。
 
自欺可以舉出很多例子,比如大家很熟悉的童話《國王的新衣》便是,沒穿衣服的國王受到身邊的人稱讚,就相信自己身上的衣服很美。不要說別人,像我有時候遇到學生講很甜美的話:「我們都很喜歡老師的課~~」我聽完就很高興,陶醉在別人的讚美之中。而這也是研究中提到的:「我們會選擇性地忘記失敗的回饋,而牢記正面的回饋。」
 
但是,我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選擇性行為呢?
 
◆其實,每個人都會自我欺騙
 
首先,我們要先對「自我」先有概念。
 
社會學中的重要觀念之一,就是自我(self)跟他者(the other)。「他者」有時也翻成「他人」或「異己」(alter ego)。在心理分析中,「自我」可能被認為是固定的東西,像佛洛依德說的「本我、自我、超我」就是人性的結構。但社會學不太講這三種。社會學中的「自我」,最早依照學者庫利( Charles Horton Cooley)的說法,是「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我翻成「鏡我」,意思是我們看到的「我」,都是透過跟別人互動產生的。
 
之後,美國學者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發展了「社會自我」(social self)的觀念,並認為有「玩耍階段」(play stage)和「遊戲階段」(game stage)兩個階段。「玩耍」是裝作別人,「遊戲」是你還要進入別人的角色,和眾人都有相互的關係。「社會自我」的觀念是:自我是隨著與別人互動後不斷的修正而產生變化,並非一成不變。所以「自我」在社會學裡是隨著人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時,和情境中的他者互動而有所改變。
 
透過和不同他者在不同情境的互動,「自我」會產生自信、自戀與自欺等等角色行為。有人覺得,自欺是完全不可能,你怎麼可能自己欺騙自己呢?但我們不要把話講得那麼死,有些時候當然是不可能,有些時候卻又可能。就像俗語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事情是看別人很容易,自己因為過度執著在某一種立場和觀點,反而很難察覺自己的「雙重標準」或在「前後矛盾」。

會員評鑑

3.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4/09/13
台灣詐騙橫行,雖有個資保護法但是要法辦卻困難重重,雖說是調查不公開,但是檢調喂訊息資料給媒體,媒體編故事影射帶向…最近台灣社會柯文哲案就很經典,像撒狗血韓劇,純樸的社會搞得到處是詐騙,電詐,網詐,媒體新聞詐,博士論文詐,疫苗快篩詐,口罩詐,雞蛋詐……只差火箭導彈來炸而已,凡是號稱“國家隊”的,帶頭詐騙善良老百姓,而全民買單,書買來看看學者如何論述“詐騙社會學”…
展開
user-img
Lv.1
1.5
|
2023/09/24

本來衝著主題有趣而買,但實際閱讀後發現內容鬆散,且各部分之間關連薄弱,很難構成對於相關知識的知識地圖。
雖然作者有說明這是課程講義的整理,但以專書來說,這樣的知識整理不太及格,以論文來說更只是研討會論文的層次。
若內容只有這樣,編輯也這樣鬆散,那建議還是不要出了吧。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