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親愛的媽咪

親愛的媽咪

Dear Mom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5本8折2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甜蜜的負擔

  我媽媽是棕色。我非常尊敬她。棕色是高貴的顏色。    --丹,十七歲 

  我媽媽是淡紫色;那是非常美的顏色,絕無僅有。    --史特林,十三歲半

  媽,有時候您會有點暴躁。但,大多時候您都是最好的媽媽。  --麥克,十五歲

  洛蘋清楚記得初為人母的那一天︵或許很多媽媽都如此︶: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初某個晚上,晚餐後,我的子宮開始收縮。陣痛進展得很慢。等該出發到醫院去時已是半夜,也因此避開了加州晚上常見的大塞車。」雖然先前我們受過所有最新最好的呼吸訓練,可是從頭到尾,道格都沒幫上忙。我們希望速戰速決,不過這可不是孩子的計劃。布魯克琳慢條斯理,花了一整夜,再加上隔天一整個早上才露臉。我那天晚上斷斷續續睡著,這是許多媽媽共同的經歷。懷孕期間,大家總稱讚我「容光煥發」。十年後,生了三個孩子,我老想重溫舊夢。我發現最好的方法是在黑眼圈上擦一種叫做「White Out」的產品。或許戴個面紗更有效吧!

雖然承受了陣痛、幾個月的害喜、肚皮前所未有地擴張、水腫、灌腸,當他們把粉紅色的小小韋伯斯特抱過來時,我將這一切全拋到腦後。我哭,道格哭,我們的孩子也哭。孩子哭得最起勁,所有的事情都忙完後,小傢伙還是一直哭。有個護士安慰我:「韋伯斯特太太,你的孩子肺真健康。」當然,道格,也就是孩子的爹,所記得的版本有一點不一樣。道格對這個幸福事件的記憶

「我準備好提供任何協助,幫洛蘋完成一次非常艱難的任務AB讓一個有個大頭的小嬰兒,經過一個很小的開口,來到一個巨大的世界。我知道這之中免不了痛苦。還好,我是個合格的指導,一個如假包換的拉梅茲無痛分娩法的畢業生,所以,我就像個初次露營的童子軍一樣,做好萬全的準備。

「我聽說陣痛對女人來說,就好像火箭發射的那一瞬間,可說是痛徹心肺。我也聽說,離婚法庭和陣痛及產房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我不知道實際會發生什麼事,不過,我都準備好了。

「那天晚上,開車到醫院的途中,陣痛越來越強,也越來越密集。還好,洛蘋沒有痛到口不擇言地罵我或者對我拳打腳踢,算是為我保留了一點身為男人和丈夫的尊嚴。她完全深陷在疼痛中。看著她縮著身子躺在旅行車前座,我知道她當時的遭遇。(別忘了,我可是個合格的指導。)

「教拉梅茲無痛分娩的老師告訴我們這些指導,另一個人輕柔地接觸,對生產中的婦女會有鎮靜的效果,還能釋放內啡鈦(endorphins,神經系統分泌的物質,具止痛作用)幫助媽媽減輕疼痛。我把手輕輕放在洛蘋的左膝蓋上,邊揉擦她的腿,心裡想著,來吧,內啡鈦,負起你的責任!

「洛蘋依然蜷縮著身子,頭也不抬就伸出手來握住我的手。我心裡想,真的有效!我們花了那麼多晚上,靠著枕頭躺在地上,聽護士說著懷孕的神奇以及生命的奧妙,現在總算得到回報了。即使有次她要懷孕的婦女捏各自指導的腿,讓他們也感受一下母親的痛苦,這也不算什麼了。

「然後,一件事情發生了。洛蘋一句話也沒說,溫柔地將我的手從她的腿,移到我的腿上。不知怎麼地,我知道,這個美麗的女人,這個即將賜給我最珍貴的禮物的女人,正傳達一個無聲但清楚的訊息給我:『再碰我一次,先生,你就要學怎麼單手過下半輩子了。』我瞭解她的意思了。當場,管它什麼內啡鈦,我從指導,變成啦啦隊,學會乖乖坐著,不用手去撫慰、鼓勵她了。」

當母親,意謂著要為愛承受千辛萬苦。不幸的是,辛苦並不是出了產房就結束了。辛苦、痛苦、混亂、產後症狀,會在付完醫生的帳單後許久還繼續存在。母親的角色,是一個生生不息的帳戶,每個月都要結算。母親,本來就不是個容易的任務,在傳統的社會中不容易,在現在這個社會更不容易,簡直可稱得上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犧牲往往會得到數倍的回報。母親在成功男人背後所作的犧牲,就像艾科卡(Lee Iacocca,現代最成功、最受人尊敬的商業領袖之一。如果你買過克萊斯勒或福特的車,很可能就感受過艾科卡專業公司的好處)在自傳中,他對母親有一段相當感人的感謝文。他寫道:

我們家在經濟上幾次起落。一如許多美國人,我們在一九二○年代一帆風順。我父親除了其他事業外,開始在房地產上賺了很多錢。接下來幾年,我們確實挺富有的。但,經濟大蕭條接著來臨。沒有一個熬過那段時間的人忘得了那些日子。我父親失去了所有的錢。

在那些年艱苦的日子裡,我母親相當會變通。她是一個真正的移民母親,整個家庭的支柱。在我家裡,五分鎳幣的湯骨可以撐很久,我們也總有足夠的食物可吃。我記得,她一向買乳鴿AB二十五分錢三隻AB回家自己殺,因為她不相信肉販料理過的鴿肉能夠保證新鮮。經濟更加不景氣後,她還到父親開的餐館裡幫忙。有一陣子她在成衣工廠縫襯衫。不管她必須做什麼來維持家計,她總是做得心甘情願。到今天,她還是一個美麗的女人AB看起來比我還年輕。

艾科卡背後靠的是什麼?一個犧牲奉獻的母親。艾科卡太太和她的家人背後靠的又是什麼?艾科卡寫道:「就像許多當時的家庭一樣,對神的堅強信仰,支撐著我們。」

不是所有的子女都會寫自傳獻給自己的母親。確實一點地說,會花時間讓全世界知道母親為他們做了什麼的人,寥寥可數。這是多麼遺憾的一件事。還好,雖然孩子們往往沉默不語,但他們的心中其實充滿了對母親的愛與感激。這本書是所有孩子們想對母親呼喊的心聲。透過這些內容,你可以知道,如果孩子可以對母親說任何事、他們想說什麼。

親愛的媽咪,如果我可以告訴您任何事……

這本書不是只有一個女人或一個男人的觀點。「親愛的媽咪」,是由調查、面談或輔導一千個少年和成年人所得來的資料寫成的。這些親身經歷,也是我們與年輕朋友和媽媽一起工作三十年累積而來的。

雖然我們本身有三個孩子,也花了許多年的時間從事年輕人及家庭輔導工作,但我們不是教養子女的專家。洛蘋沒有母親學的碩士學位,道格也沒有父親學的博士學位。韋伯斯特家三個孩子佔去洛蘋太多時間,使得她只好縮短追求成為「媽媽專家」的時間。換句話說,她太忙著當媽媽,以致於沒有時間成為當媽媽的專家。

不過,我們從最瞭解何謂「好媽媽」的人AB最接近媽媽的孩子們AB下手,努力找出何謂好媽媽。我們的調查,有著簡單但也最能讓人參與的架構。我們問大家三個開放性的問題:

1.如果要用一種顏色形容我的媽媽,她會是———色,因為……

2.如果要用一到十分(十為最高分)來評估我和媽媽的關係,我會打———分,因為……

3.如果可以告訴媽媽任何事,我會對她說……

雖然答案都並未出我們所料,但其中強烈的情感卻讓我們大吃一驚。有些用字及語氣是如此強烈,出版社經驗豐富的工作夥伴建議我們刪掉,以免引起爭議。閱讀孩子們想對媽媽說的心聲時,我們就像乘著一艘船,顛簸在希望與恐懼的海洋上。我們從這場發現之旅,歸納出九個年輕人希望媽媽知道的訊息。這九個訊息可分成三個主題:

  • 主題一:心的歡呼
  • 主題二:心的淚水
  • 主題三:媽媽萬歲

第一個主題:心的歡呼—內含四個正面的訊息:

  • 媽,您總是在那裡。
  • 我可以告訴您任何事。
  • 我們合得來。
  • 您是一個有趣的媽媽。

同時,在第二個主題—心的淚水中,也有四個相對沉痛的訊息:

  • 媽,您總是在那裡!
  • 我無法把每件事都告訴您。
  • 別叫了,冷靜一點!
  • 我可以沒有妳。

或許你已發現,這四組孩子們的真心話,與「心的歡呼」剛好是正反二面相呼應。

「親愛的媽咪」第九個也是最後一個訊息,獨自代表了第三個主題AB「媽媽萬歲」AB的精髓:我愛您,感激您為我做的每一件事。

你是否曾懷疑過,「我的孩子注意或者感謝我做的每一件事嗎?」看完最後一個訊息後你就會相信,所有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我們請一個十五歲大的男生用一到十來評估他和母親的關係。他打了七分。雖然這個各叫賽歐的男生還希望可以更好,但他也清楚知道,在這段母子關係中,存有一個強而有力的要素。他說:「她願意做任何事、犧牲許多事,只為了我。」換句話說,賽歐的母親為兒子犧牲甚多。賽歐不是唯一。十六歲的琴說,如果可以對媽媽說任何事,她想要媽媽知道:

我愛您,媽。謝謝您犧牲自己,給我最好的生活。

十六歲的米奇也很清楚自己在母親心目中的地位,她總是先考慮他,再想到自己。他說他媽媽像白色,因為,她是這麼寬厚慈善,從來不把自己放在別人之前。

大部份孩子面對母親所做的犧牲,都絕不是只想要一年慶祝一次母親節而已。當我們問孩子們時,數百張口不約而同地說,媽,我愛您,謝謝您為我做的每一件事。有些甚至更進一步地說,媽,您是最好的!就讓他們自己來說吧。

沒有比我媽媽更好的媽媽了。             —茉莉莎,十五歲

克莉絲塔可不認同茉莉莎。她認為還有媽媽比茉莉莎的媽媽更好,那就是她媽媽。她覺得自己的媽媽是世界第一。

媽,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克莉絲塔,十四歲

「為什麼只限於地球呢?」珍妮佛問。談到珍妮佛的媽媽,那可是無與倫比的。

她是全宇宙最好的媽媽。我好愛好愛好愛她。             —珍妮佛,十二歲

邦妮不讓茉莉莎、克莉絲塔和珍妮佛專美於前,她將「最佳媽媽」的競爭提升至新的層次。

我媽媽比最好的媽媽還要好。             —邦妮,十二歲

這可不是全部。還有很多年輕人將媽媽列為最好的媽媽之列,名單不勝枚舉。

媽,或許妳的孩子也想幫妳報名,為妳爭取最佳媽媽的榮耀呢!

一個名叫丹的年輕人並不想加入這場「最佳媽媽吹噓大賽」(或許這麼決定是明智的,茉莉莎、克莉絲塔、珍妮佛和邦妮似乎個個都胸有成竹)。他將自己的媽媽形容為棕色。

我媽媽是棕色。我非常尊敬她。棕色是一種尊貴的顏色。           —丹,十七歲

如果你懷疑,我們找到的孩子似乎都是活在童話王國裡,由一個如灰姑娘般的完美媽媽扶養長大,那麼,聽聽麥可怎麼說:

她有時會有點暴躁。但,大多數時候她都是最好的。            —麥可,十四歲

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麥可、珍妮佛這些擁有「最佳媽媽」的孩子們這般幸運。一個拒絕透露姓名的十七歲孩子告訴我們:「我們之間的關係是零分。她很壞。沒有她,我也可以活得很好。」

如果妳害怕聽到孩子們對妳的負面評價,繼續讀下去。或許妳和孩子的關係苦多於愛,但一切並非無望,母親和孩子的關係,永遠有修補的機會。

媽,我們呈現給妳這些孩子們的勇氣、承諾和同情,或許正是支撐你繼續堅持的力量。別只是聽我們怎麼說,聽聽孩子們用力呼喊的心聲,例如這個十七歲的男孩子:「我總是感到疏遠,不過偶爾也有親密的時刻,我希望那樣的時刻能更多一點。」

「我希望能和我媽有更多親密的時刻。」他說。為什麼?妳,媽,妳就是孩子們想要更親近、體會更多愛的對象。從妳到醫院生產,直到拿起「親愛的媽咪」,這之間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妳的孩子,以及這個世界,都會因為妳的努力而變得更好。每個成功的故事背後都有一個女人,非常可能是個媽媽,這個女人為愛所付出的辛勞使得一切有了不一樣的面貌。

寫作「親愛的媽咪」的目的,是帶妳一窺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讓妳和他們更接近,不管他或她是什麼年紀。每一章都有一個﹁媽媽怎麼辦?﹂的單元,提供實用的建議幫媽媽處理各種孩子們發出的訊息。

「親愛的媽咪」是一本孩子們對媽媽的心聲之書,讓我們打開自己的心,聽聽孩子們要對我們說什麼。

 

目錄

第一部 如果,我可以告訴您任何事……

    1. 甜蜜的負擔。

第二部 心內話:歡呼與淚水

    2. 歡呼:媽,您總是在那裡。
    3. 淚水:媽,您總是在那裡!
    4. 歡呼:我可以告訴您任何事。
    5. 淚水:我無法把每件事都告訴您。
    6. 歡呼:我們合得來。
    7. 淚水:別叫了,冷靜一點!
    8. 歡呼:您是個有趣的媽媽!
    9. 淚水:我可以沒有妳。

第三部 媽媽萬歲

    10. 媽,我愛您,謝謝您為我做的每一件事

附錄《親愛的媽咪》與《親愛的爹地》之比較

 

  本書的書名告訴我們,孩子在叫他的媽媽,他有話要跟媽媽說。本書像是一本留言簿,許許多多的孩子,在上面留下他們要對媽媽說的話。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學前媽媽團體的領導人。作者的先生,也就是另一本姊妹書《親愛的爹地》的作者,是一位美國國家青少年部的執行長,幫助青少年和父母解決自己的困擾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親愛的媽咪》和《親愛的爹地》兩本書都不是講理論的,它們提供實用的智慧給做父母的人。兩位作者都自己謙虛的說,他們不是「父親學」或「母親學」的博士,但是他們是個用心的父母,他們自己努力作好父母,也幫忙別人作好父母。

  從書名看起來,好像一本是給母親讀的,一本是給父親讀的。然而,在現代的社會裡,父親和母親的角色常有許多重疊的地方,而母親和父親的功能,在每個家庭裡也不盡相同,並且常有可以互相替代之處。因此,兩本書可以說都是同時寫給父母親的書。

  這兩本書明顯的在傳達一個訊息:親子教育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而是父母共同的事。在「別忘了還有爸爸」一節中,作者提到爸爸時說:「別忘了,創造這個孩子時他可是挺活躍的」。既然孩子是父母共同創造的,當然就必須共同分享照顧的工作。然而,有些媽媽時常一面獨當,甚至把爸爸也當作孩子在照顧。她不但寵壞了孩子,也寵壞了爸爸。

  作者用問卷調查了一千多個青少年朋友,讓他們說出他們對父母的感覺、他們和父母的關係以及他們想要對父母說的話。從這些青少年所說的話語中,作者歸納出一些很寶貴、很清楚的訊息,例如「請接受我!」、「和我在一起!」、「請聽我說!」、「信任我!」、「別傷害我!」……

  本書中所舉到的例子,大抵是十幾歲的孩子所說的話。但是他們的心聲,也同樣代表著較小的孩子的心聲。本書不過是藉著十幾歲的大孩子作為代言人,來轉達所有的孩子要告訴父母的訊息。

  一般親子書籍所寫的,都是陳述大人對小孩的了解。可是在本書中,孩子要親自告訴你,他們需要的是什麼?父母對他們有什麼意義?他們希望怎樣被父母看待?等等。

  在我們閱讀《親愛的爹地》和《親愛的媽咪》時,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對孩子的尊重。一次再一次,我們聽到作者稱呼這些青少年為「孩子專家」。在引用這些少年人所說的話語時,作者常會說:「現在讓我們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或者,「讓我們從年輕人的觀點吸取智慧」。

  沒錯,青少年本身就是「青少年專家」。任何一個我們通常所謂的青少年專家,都可能會被人挑戰說:「青少年真的是像你所說的那樣嗎?」。可是沒有一個人在聽到一個青少年道出心聲時,有資格向這位少年人挑戰說:「青少年真的會這樣想嗎?」如果那個人不同意這位青少年的話,他最多只能說:「喔,原來青少年也會這麼想」。

  當我們和本書的作者一樣,尊重孩子,把他們視為專家,誠意的想從他們的話中「吸取智慧」時,我們就會認真的去聆聽他們所要傳達給父母的訊息。

  當我們真心的聆聽時,我們會在本書中尋到滿籮的寶藏。我們會發現,這些年輕人從心底所發出的訊息,就像聖經中索羅門王所寫的「箴言」一樣,蘊藏著豐富的智慧。

  從本書中的孩子所發出的許多訊息中,一個很普遍、很重要的訊息是,他們要父母「和我在一起」。孩子們常將他們的價值,與「父母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劃上等號。孩子們認為:「我對爸爸媽媽很重要,因為他們願意花時間和我在一起,他們在乎我」。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方式很多,可以一起森林浴、玩飛盤、玩水、在海邊沙灘堆沙堡、在車裡唱歌、在電腦上廝殺……。但重要的不是我們和孩子做了什麼事。重要的是,我們花了時間和孩子在一起。

  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律師回想他的童年時說:我收過最棒的禮物,是我父親在某個聖誕節給我的一個小盒子。盒子裡面有一張紙條,上頭寫著:「孩子,今年我給你365個小時,每天晚餐後一個鐘頭……」。

  台灣的父母很勤勞,很努力賺錢,有許多父母也賺了很多錢。他們給小孩一個比較好的物質享受、買比較好的玩具給小孩、送他們較貴的禮物,但是相對的,他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就減少了。有些人甚至把孩子送往國外去住,常年不和孩子在一起。

  沒錯,大人有大人的事要做,大人有大人的社交圈。在這個圈子裡,大家用來衡量成就的標準是收入的多少、職位的高低。很少人會把「大人花多少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作為衡量大人成就的標準。對母親如此,對父親尤是。

  不過,滿足「和孩子在一起」的需要,並不是說,將我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給孩子。既使是一個全職的母親也不須如此。「和孩子在一起」只是提醒我們,孩子有這種需求,我們不能忽略。如果我們一直忽略,有一天我們可能會聽到類似書中的一個孩子所說的話:

  「爸,我們可以談談嗎?高一時我曾這麼問過你,但你說那天你很忙,……你從來沒有回來和我談。四年後,我已放棄等你了。」

  大部份孩子並不要求父母整天和他們在一起。孩子也有需要單獨、自由的時間。不過,較小的孩子,尤其是國小以前的孩子,對於父母怎樣做才算是「和我一起」,有他們不同的看法。較小的孩子,以父母和他們之間空間距離的遠近,來衡量父母是否「和我在一起」。因此,如果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覺得父母不和他們在一起了。相對之下,較大的小孩就比較能夠了解,父母和他們之間的關係有某種﹁恆常性」,不受空間距離的遠近所影響。因此,雖然較大的孩子同樣需要父母「和我在一起」,但他們並不需要父母常在身旁。

  其實,父母只要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和他們在一起,孩子就會滿足的感覺到「我的父母總是在我身邊」。如果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老是和孩子寸步不離,不管或不敏感到他們需不需要我們陪伴,有一天他們可能會縐著眉頭,無奈的嘆息為什麼「我的父母總是在我身邊!」

  在作者發給青少年們的問卷當中,有一位女孩將自己和母親的關係打了一個滿分「十分」。問她為什麼打十分,她說:「因為回答問卷時,媽媽就在我身旁。」這就是一個孩子不需要父母在身邊,而父母沒有給他們單獨機會的例子。

  當孩子漸漸長大,尤其到國中以後,他們會發出另一個重要的訊息:「信任我!」,意思就是父母放開他們,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如果我們忽略這時孩子發出的訊息,還是事事要替孩子做決定,他們可能會覺得父母太囉唆管得太多。有一天,我們可能會聽到像本書中的一個孩子對他父母說的話:

  「你對我吼的那些事,都是芝麻綠豆大的事,真值得為了這些毀了我一整天的心情嗎?你越吼,只會讓我越不想做」。

  當孩子對父母發出「和我在一起!」的訊息時,他們所要的是和父母「相繫」。當孩子對父母發出「信任我!」的訊息時,他們所要的是和父母相離。他們需要父母剪斷他們之間的臍帶,放開他們、不要老是控制著他們。「如果父母不剪,遲早孩子會自己剪」。不過,最好父母慢慢的剪,不要讓孩子用盡力氣,把臍帶繃斷,而後離開父母。

  如果我們老是陪在小孩身邊,我們會剝奪他們單獨決定、獨立思考的機會,而我們教育孩子的最後目標AB讓孩子有能力獨立自決,就可能永遠達不到了。

  以上只是談及兩個本書中孩子給父母的訊息。其他還有許多珍貴的訊息,等待著你去尋獲。

  這些孩子的智慧之言,能夠讓迷失的父母重新發現做父母之道。記得在「茵夢湖」那本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中,有一首詩:

    我幾乎迷失 找不到方向
    突然看到路旁 站著一個小孩
    向我揮手 指點我回家之路

  我們總是想教小孩、想指點小孩。可是像小孩有時會迷失一樣,父母有時也會迷失。當我們在做父母的道路上迷失時,不要忘記,在本書字裡行間站著的那些孩子,正向我們揮手,指點著我們回家之路。

美國喬治亞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1998年7月

 

詳細資料

  • ISBN:9579009317
  • 叢書系列:實用貼心書
  • 規格:平裝 / 300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秋日好chill_放慢腳步,再次為身心靈充電/電子書88折、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