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蚵仔麵線一定要配烤香腸?
天王天后最愛鴨舌頭有多美味?
讓人作夢也會笑的虱目魚在哪裡?
人氣不輸度小月的擔仔麵、膽固醇破表也要吃的肉圓、澆頭最正點的滷肉飯、甜上心頭的燒麻糬、冬天也要排隊的涼麵、只賣下午就收攤的燒餅,看過這本書,才知道讓臺北人最驕傲的不只有101高樓,還有這近兩百家多讓人流口水的感人小吃。
臺南有好的小吃是眾人皆知,殊不知,匯集大江南北各路庶民美味的集散地,其實是古城臺北。滬尾、艋舺、大稻埕、小南門、雞籠隨處可遇見老字號、老攤位,而近來新興的食尚據點東區、西門町、板橋、中永和一帶,也有不少精采的創意小吃出現。
這些製造美味的達人,在有限的空間裡面,專心地販售令人神魂顛倒的獨特味道。比起大館子,臺北小吃給人的感覺是真誠、是專注、是孤注一擲的,彷彿要把所有功力與全副精神,都給了這一碗羹、這一塊燒餅,和這一杯酸梅湯。
小吃的價格是親切的,即使放開肚皮吃也不怕傷了荷包,尤其在這個只有薪水沒漲的年代裡,也只剩這些小吃,始終忠誠地守護我們貪吃的腸胃。
此次飲食雜誌鎖定大臺北縣市,最遠到達基隆、九份金瓜石,實地採訪各大夜市如士林、景美、師大、寧夏、饒河和通化夜市,深入傳統市場像是南門市場、東門市場、永樂市場、晴光市場與光復市場等,一步一腳印、大粒汗小粒汗地吃遍臺北,為讀者用力找出那些大排長龍或是隱身於巷弄間的經典臺北好味道。
從傳統小吃擔仔麵、滷肉飯、筒仔米糕、米粉湯、米苔目、肉圓、鯊魚煙,到全世界有口皆碑的珍珠奶茶、鳳梨酥……夏日消暑吃古早味冰、冬日進補吃藥燉排骨、元宵吃湯圓、端午吃粽子、看電影吃豬血糕、逛街吃胡椒餅、大清早吃涼麵、大半夜吃清粥小菜……好吃的臺北,邀你一同來品味。
作者簡介
焦桐
二魚文化事業群創辦人。1956年生於高雄市,曾習戲劇,編、導過舞臺劇於臺北公演,已出版著作包括詩集《蕨草》、《咆哮都市》、《失眠曲》、《完全壯陽食譜》、《青春標本》及散文《我邂逅了一條毛毛蟲》、《最後的圓舞場》、《在世界的邊緣》,童話《烏鴉鳳蝶阿青的旅程》,論述《臺灣戰後初期的戲劇》、《臺灣文學的街頭運動:1977 ~ 世紀末》等等10餘種,編有各種文選20餘種。焦桐長期擔任文學傳播工作,曾任中國時報副刊組執行副主任,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臺灣飲食文化協會理事長。
賴佳昀
飲食文化工作者。信仰美食美酒,政大中文系不醉不歸組、以去University of Stirling唸書為藉口,赴蘇格蘭每日歡暢Whisky年餘,曾編輯文建會《傳統藝術》雜誌,著有《黃金的故鄉──品味九份、金瓜石》,主編與合著有《2007臺北餐館評鑑》、《酒食──美酒與佳餚的戀情》、《火鍋──評比臺灣55家火鍋名店》。現任二魚文化叢書部與《飲食》雜誌主編、臺灣飲食文化協會理事。
姚忠誠
現任二魚文化叢書與《飲食》雜誌編輯,主編與合著有《幸福指數海拔4000尺——尼泊爾多波》、《台灣四季——日據時期台灣短歌選》、《2007臺灣飲食文選》、《素美食──評比臺灣49家優質素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