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待人以寬、律己以嚴的媽咪醫師
陳明村(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院長)
陳永綺醫師給人的印象總是和藹可親,不僅深受小孩子歡迎,年輕的女同事們也喜歡找她談心事,是診所中公認最具親和力的醫師之一。因此,她是很適合當小兒科醫師的,她也打從心底喜歡小病人,逢年過節還會自掏腰包買小禮物給這些小病患。
雖然她看起來與世無爭、和氣待人,卻是位很求上進的醫師,不僅醫學方面,其他領域也從不間斷的吸收新知,不自滿足。這樣的努力,加上希冀嘉惠不能夠親自就診的患者,抱持著這樣的理念與出版社合作,因此在書田的這些年間已陸續出版了多本醫學專書。可見得她是位秉持待人以寬、律己以嚴的生活哲學實踐者。
如今她即將出版這本《0—6歲寶貝完全照護手冊》,有幸能夠先睹為快,更樂意為之撰寫推薦序。本書秉持著陳醫師一貫淺顯易懂的語句,讓醫學專業術語不再那麼深奧難懂,而能平易近人的引領新手父母,了解常見的寶寶疾病與生活上的照料原則,來照顧好他們的寶貝新生兒女平安快樂的長大,解除新手父母的最大苦惱──如何好好預防與照顧生病的寶寶。
這本書共分為七章:
第一章談的是家有新生兒後,立即會面對的種種問題,例如新生兒黃疸,應該如何處理,以及吃、喝、拉、撒、睡等注意事項與處理原則。
第二章則是談初生到六歲以前,例行要做的健康檢查,醫師會如何做檢查,父母親自己該觀察哪些事項等。
第三章則是討論現代寶寶不可免的預防針、施打原則與常會碰到的問題指引;還有目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自費疫苗到底有何區別,及其施打的適應症都做了詳細說明。
第四章討論寶寶必經的症狀──發燒,代表什麼狀況,該如何處理的問題。
第五、六、七章則是探討寶寶常見疾病症狀,歸類為腸胃道、感冒(病毒感染)與過敏性疾病等,與一般常見的兒科疾病與生活照顧上,做詳細的解說。
總之,這本書是新手父母的最佳指南,以前大家族時代有老一輩或已有養育經驗的姑嫂可以充當導航,新手父母不致手忙腳亂;時至今日小家庭時代,新手父母是惶恐無助的,這本書適可幫忙解決許多疑惑,真可說是新手父母的好幫手。
推薦序二
新手媽媽,也能輕鬆上路
陳麗霞(三暉幼稚園園長)
每個人都會生病,因此大家都有上醫院的經驗,也都和醫生打過交道。因為在生病的苦痛或生病的絕續時刻,我們才需要醫生,這時候醫生成為我們眼中的白衣大士活菩薩。
通常醫病關係就是如此,病人敬謹受教於一張處方箋;醫生則惜墨如金,他想告訴病人的訊息,全宣洩於病歷表上,雙方默而無語,結束一場短暫的交會。
醫生實在太忙了,護士小姐的制式安排是:一號就診,二號進診室等,三號門外椅子上待命,四號隨傳隨到……醫生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病人當然可以和醫生說話,但說什麼呢?「我會好嗎?」這個問題太蠢;「我的病嚴重嗎?」「我會死嗎?」這樣問更蠢,實在不知該問什麼問題。
這種醫生和病人間的刻板印象,長存我們腦海中,但是自從認識了陳永綺醫師後,我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覺,陳醫師幽默風趣、平易近人、體貼關懷的人格特質,讓我漸漸喜歡醫師,樂意親近醫師,願意告訴醫師心裡的感受與疑惑。
有幸和陳醫師結緣,已是十多年了,個人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很榮幸的陳醫師兩位公子的快樂童年就在我們園裡度過。印象深刻的是,繁忙的醫務從未減損陳醫師對人的熱忱,每天總是笑容可掬的接送孩子,親切的和我們話家常、談孩子。我們每天照顧的是最敏感脆弱的幼兒,時時戰戰兢兢,但何其幸運,我們有個守護神,例行的幼兒健康檢查,不勞幼兒舟車勞頓,陳醫師帶著護士單刀赴會,用一天的時間從容仔細的看穿看透每個小朋友。
這時候沒有一號就診、二號準備、三號待命的壓力,她用媽媽的眼睛親切的看著每個孩子,充滿了媽媽的心情,有時會產生媽咪醫師的合併症。
不錯,陳醫師正是個媽咪醫師,是小兒科專科醫生,她專精嬰幼兒疾病治療,也深刻體會媽媽的焦慮不安,所以她能如此的「視病如親」。她了解嬰幼兒的媽媽是惶惶不安的,孩子沒生病時,擔心不知什麼時候會生病;孩子生病了,更擔心病情會如何發展。
天下做媽媽的好像對生病這檔事,總是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去請教醫生吧,卻又不知從何問起,太蠢、太幼稚、太無知的問題問不出口,但醫學實在太專業,媽媽們不明白自己該知道些什麼。
可能是「視病如親」的心情驅使吧!想要安慰、安定惶惑不安的媽媽們,媽咪醫師主動和媽媽們聊天,不限時地,包羅嬰幼兒所有狀況與疾病。本書最令人感動的是,陳醫師從媽媽的親身體驗出發,她有過孩子生病的經驗,她了解一個媽媽對疾病的感覺,然後她以專精的醫學知識來解析疾病,以醫師的專業來指導。筆觸自然,娓娓道來,讀著讀著,我們心中不斷呼應著:「對呀,這正是我想問的問題」「對呀,這正是我想知道的東西」「對呀……」身為嬰幼兒的媽媽所經歷或可能經歷的可怕折磨,都在其中。
一向我們苦無向醫師請教的機會,現在可好了,針對孩子出生後每一個階段可能發生的狀況、容易產生的疾病,媽咪醫師鉅細靡遺、條理清晰的告訴我們。多謝陳永綺醫師的關懷體貼,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得到陳醫師親切的安慰,清楚的指導,媽媽和孩子的身心得到適時的安頓,就是新手媽媽,也能輕鬆上路。
推薦序三
紙上醫師,給嬰幼兒最即時的照護
鄧懿貞(《媽媽寶寶雜誌》社長兼總編輯)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的健康就是父母最為關心的焦點。不論孩子吃得多或吃得少、尿尿次數是不是正常、排便的顏色好不好看,都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話題。而為人父母者也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照顧、陪伴孩子成長。
因為工作之便,讓我有許多機會可以和小兒科醫師接觸,而陳永綺醫師可以說是當中一位非常認真、有耐心的醫師,只要是對父母在照顧孩子健康上有所幫助的議題,她總是非常樂意接受採訪,並詳盡地說明,好讓編輯能夠順利地完成工作,提供父母最即時照顧嬰幼兒健康的常識。
看完陳醫師的大作之後,深深感覺到本書實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一定要和大家分享,它不僅可以作為父母在照顧孩子健康上的指南,更充分發揮了「紙上家庭醫師」的功能。因為它非常有系統地將孩子從一出生到成長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健康問題,以及疾病照護的要點,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流暢地表達出來。看完之後,你會覺得:「哇!陳醫師好厲害哦,我家孩子從小發生的問題,竟然一一都在此書中得到解答與幫助。」
例如,陳醫師在第一章「新生命的挑戰」,即點出孩子吃、喝、拉、撒、睡,林林總總各項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新手父母必定會遇到的,其實有些問題是新生兒的正常生理現象,但因為初為人母,凡事都是第一次,因此,也就顯得非常無助與茫然,可是又不能一遇到一點小問題,就抱著小寶貝往醫院裡跑,不僅折騰了孩子,也得不到滿意的答案。如果把陳醫師的這本書放在床頭,隨時翻閱參考,就能為你解惑也。
除了孩子健康上的問題之外,本書也針對嬰幼兒常見的疾病進行詳細的解說,例如,發燒、感冒、腸胃出了問題怎麼辦?當然,對於現在極大部分有過敏體質的孩子,她更用了相當大的篇幅來為現代父母解說,過敏發生的原因、診斷方法以及居家照顧等。
陳醫師用她小兒科醫師的專業背景,加上體貼父母照顧孩子的辛苦,將嬰幼兒健康照護上的問題,分門別類地詳細說明,所以,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給新手父母的好書,也滿足了大部分父母的需求,值得父母再三閱讀!
修訂版自序
視病猶親,永遠不變的堅持
我的第一本書《媽咪醫師聊天室》出版時,我寫了這樣一段前言:
相信,每個人都曾寫過「我的願望」這個作文題目,若答案是沒有的,或許父母也多多少少問過我們將來長大要做什麼。我也不例外,小時候,爸爸也曾經問過我長大後當醫生好嗎?他的理由是:「當醫生很好,將來可以照顧家庭、小孩及親友,而不用假他人之手。又因為妳是女孩子,如果當了醫生,不一定要上班,幫別人看病,自己就可以利用醫學知識,方便照顧身邊的家人。」就這麼一句「當醫生可以不要上班」,讓生性懶散、常常賴床,每天夢想著將來可以不用辛苦早起的我,小小的心靈就好像被磁鐵吸住似的,謹記在心。還好,後來也沒辜負老爸的厚望,當上了醫生。
結束了學生的生活,我並沒有實現小時候的天真想法,懶得上班,只在家中專心當個家庭主婦。帶著一絲小小的無奈選擇了一邊照顧小孩及家人,一邊行醫照顧病人。在行醫的這段時間裡,由衷的感受到:時代的趨勢,大家族的相聚一室已瀕臨絕種,取而代之成為主軸的是雙薪的小家庭。當媽媽的成為家中最重要的女主角,每天除了忙著上班外,回家還要照顧家人的起居,即使是家中有人代勞,大小事情也都得放在心上,如枷鎖一般掙脫不得。當小孩生病的時候,尤其是半夜高燒不退,或是連續幾天病情沒有好轉時,就會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頭爛額的不知所措。適逢這一次真正的空檔時間,可以好好的整理,並將一些常見的小兒疾病與疑問寫下來,希望能給即將為人母的,或是已經為人母的一點點幫助,以期解除媽媽們心中些許的疑惑。
現在的醫療結構已越形重視家庭成員的互動關係,當醫生的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已。身為現代的醫生,除了確實診斷出病因以及細心治療病人外,了解其家庭環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病人雖然只是家中的一個生病的成員,卻往往牽涉到整個家人的情緒與緊張關係。家人的互動密切,互相的影響極為深刻。因此醫生在診療時,勢必要重視病人與其家人的關係,及可能影響整個家庭的情形。當家中有人生病時,都需要家人能夠共同面對,並與醫師協商,了解病情,才能一起度過難熬的生病時刻。雖然有時只是一種小小的疾病,不足為道,但從重視整體的治療而言,醫生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場,將疾病做一個完整的診斷、治療與解說而已;而親密的家人,尤其是媽媽的重要絕對是不容忽視的。
扮演醫師的角色中,爸爸一直是我追隨的偶像。他是典型的上一代老醫生,默默的在工作崗位上貢獻付出,不求回報,秉持著「醫德至上,視病猶親」的信念,並且躬行不輟。儘管現已退休十多年,仍然不斷透過書籍與日本NHK電台醫學新知節目,進行自我再教育。
他常會津津樂道的和我們年輕一代醫師討論醫學,當中透露出對醫學新知的透徹,常會使我和我老公汗顏。雖然醫學知識不斷更新進步,但是有些基本信念是經得起千錘百鍊不會改變的,上一代醫師的典範,仍然值得我稱頌與學習。
爸爸畢業於台北帝大醫專(台大醫學院前身)並在台中醫院受訓後於南台中開診所。行醫四十多年,不斷鞭策他自己用功的原動力是責任感。他認為當醫師最值得提的是醫德,當醫生一定要有醫德,要時時替患者著想,好像自己生病一樣,體念生病的人所受的煩惱與痛苦。
常常關心、著急與再三思慮,對患者的處理妥不妥當?病人有沒有好轉?這些是最重要的事,卻又常常被忽略。因為擔心所以責任很大,相對的壓力也很大,不過也因此才能轉變成進步的催化劑。對待病患要誠實,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無法處理的情形就應該要馬上轉院,不要耽誤病情。另外,理論與實行的踏實是成功醫治疾病的關鍵。他常告訴我:「理論人人會蓋,遇見事情時,馬馬虎虎執行的不切實際或是根本理論與實務脫節,光說不練,是註定不能成為好醫師的原因。行醫不簡單,要牢記在心。」
至今,儘管科學一再地進步,我仍然緊跟著父親腳步,時時保有一顆好奇的心,不斷的吸收新的知識,不敢怠惰。
最後僅以「失蹤時刻」電影中的一段對白與大家共勉之:「妳覺得自己是個很糟糕的母親,請記住:妳仍是兩個小孩的媽,而妳是他們唯一的母親──不管好或壞。」
這本書蒙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邀約,重新增訂出版。內容變得更為豐富,大約增加了原來的一倍半,涵蓋了一般嬰幼兒養育上常碰到的問題與必須提高警覺的狀況,書名也改為《0—6歲寶貝完全照護手冊》。再次重讀自己曾經寫過的東西,雖然有許多不足,但當時寫作的心情卻仍然鮮活。為了不忘寫作的初衷,因此特別保留下來與讀者共享這份心情。
此次再版《0—6歲寶貝完全照護手冊》,大致保留前書以及初版的本質,內容沒有太大變動,只是稍做了些修正,例如:在預防針的疫苗部分做了較大的改變,以符合現今的需求。再次感謝新自然主義出版公司編輯群的辛勞,與多有建樹的中肯建議,更感謝她們的支持與鼓勵。希望家有嬰幼兒的父母親,因為有本書的陪伴,能夠解除養兒育女的不安與疑惑,讓所有的小寶貝都能健健康康、平安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