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我國的歷史發展淵遠流長,老祖宗們在千年前就發明了農曆曆法來制定時間,以配合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在曆法中設置二十四個節氣,將一年分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節氣,讓農民能根據節氣進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農事活動,以順應四時,五穀不絕。民間為此還有首簡單的《節氣歌》流傳:「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時至今日,二十四節氣曆法仍舊存在於民間,影響著各行各業。
而養生之道,在歷代均廣受重視,漸漸先祖們發現「天人合一,順應四時」養生更是重要。《黃帝內經》上說:「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清朝高士宗的《素問直解》:「春夏養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秋冬養陰,使太陰之氣收,少陰之氣藏。」張志聰則在《素問集注》中提到:「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而培養之。」由此可見。
中國傳統醫學正是符合這種天人合一、陰陽協調的整體養生觀念,認為人們如若能隨著自然秩序而作,故能健康長壽,反道而行,則會傷身礙神。因此,當大都會文化出版社的編輯朋友,拿了這本根據二十四節氣訂定的養生經典請我推薦,我自是高興地接受了。本書是根據季節中一個個節氣撰寫,並引經據典,收錄先聖先賢的養生智慧,及歷朝歷代的養生精髓,復加上中西雙方醫學知識的融合,實妙不可言。首先提到的風俗單元,講述不同節氣中流傳下來的民俗文化、風土民情,既讓人追本溯源又添趣味性;起居方面,中國傳統醫學兼併現代西方醫學,將各節氣的常發疾病述說分明,教人調養生息;運動方面,依各節氣的經絡走向安排運功鍊氣,修身健氣;飲食方面,遵從中醫原理列定藥膳食療,頤身養神;藥方方面,針對該節氣好發疾病開方建議,治病防疾;最後的房事單元,則將該節氣應當注意的房事節律和禁忌一一闡述,如若遵循則保精聚氣、抗衰延壽。
本書內容豐富,集結養生精華,而順應節氣時令的安排,更是與養生健康之道相合,實為新世代的養生保健觀念,故推薦讀者朋友閱讀,相信定能讓各位於日常生活中有所獲得。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博士
吳龍源醫師
推薦者簡介
吳龍源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博士,目前擔任過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顧問、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中醫典籍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部審副教授,並兼任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