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傑拉德
容許在下斷章取義,為「為五斗米折腰」這句名言添上現代色彩:為了生計(五斗米),而向現實妥協(折腰)。環顧社會,甚至是自己身邊的親友,為了每月有固定的薪水,應付家庭大小支出和樓貸,繼續在自己感到沒趣的工作崗位中度日如年,年輕時的夢想早已被拋到九宵雲外了。
即使有人投入自己夢想的職業裡去,卻發現「理想與現實」相去甚遠。小弟有幸經營自己喜愛和投入的業務。然而當中有不少顧慮、甚至是打擊和挫折,單是應付不同大大小小的問題、刻板卻必經的程序,往往叫人不感耐煩。更甚的是,你往往投身其中才發現,在求學時期立下的宏願,根本無法實現。
如本書《當我選擇了旅居歐洲》的作者,求學時期規行舉步。到了大學,為了實現「全人關懷」的理想,決心當個護士去。在實習中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區別、生離死別的衝擊和體會人性的陰暗面。自以為由公立醫院轉到護養院當護士、甚至經營小生意,就可以重拾理想,可惜事與願違。一直不變的,就是熱愛旅遊的心,本來她因顧慮安於現狀,卻因禍得福,決心坐言起行,辭職出發,用雙足增廣見聞,用雙手留下生動的文字作回憶。
有別於旅遊天書及著重描寫沿途風景的遊記,作者擅長將景物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她鉅細靡遺地闡釋各地美食的經典之處,令小弟弟體會到何謂「簡單而隆重」,甚至有「望文止餓」之感。雖然旅遊就是離不開「衣、食、住、行、玩」,作者卻帶領我們經歷一次將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生活、飲食共冶一爐的深度之旅,當中笑中有淚,也有不少透過經歷作自我反思的片段等等。實為深度旅遊的上佳示範,故誠意向大家推薦。
潘天惠(《信報》編輯)
願意搭上看不見終點的尾班車嗎?
冷暖那可休,回頭多少個秋,詩人用文字歌頒生命,旅者用腳步訴說生命。
有時候,小確幸很簡單,不用大富大貴,但求三餐溫飽,最重要是不讓自己白活一輩子,給自己一個看世界的機會,就好了。
在香港,醫護專業很吃香,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崗位,進入社會後,想過著平淡的中產生活,難度不大。豈料,這個傻傻的小女生居然「離經叛道」,大學畢業後,毅然踏上追風之旅,一年多便離開這個專業領域,跳出comfort zone。
在波斯尼亞,這個小妮子從民居牆身的「千瘡百孔」,真正彈孔留下的痕跡,頓感戰爭的震撼,街頭巷戰就是這麼一回事。C'est la vie!人們安靜地走在烽火大地,青年男女笑容可掬,哪怕忘不了隆隆的炮火聲,依然開朗,任何人也會受到快樂的氛圍感染。
不是人人都可以在「上半場」,賺夠了,40歲提早退休,然後在「下半場」環遊世界,當個旅遊達人,寓工作於娛樂。她等不了,沒賺夠便出發,前往阿爾卑斯山上的旅舍時,乘客一個個下車,最後只剩下三個人。
「這麼晚了,你還上山打算做甚麼?」查票員問。
「我會在山上住一晚啊。」她答。
「那你訂好了住宿沒有?這趟是上山的尾班車啊,下山的尾班車已經開出了。」
我們自小被教導要規劃人生,在哪一站上車,在哪一站下車,漸漸地,失去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失去面對未知的勇氣,害怕陌生的環境,害怕毫無頭緒的未來。誰,願意搭上看不見終點的尾班車嗎?
回程不了又如何?人生本來就是只有單程票的列車。只懂冷眼旁觀,可能悟出大道理,但不可能幹出大事業。你敢勇往直前,也未必幹出大事業,但至少給自己一個機會。
雖則我倆只是萍水相逢,但有幸為你的處女作寫序,祝願一紙風行,賣個滿堂紅,繼續用心看世界!
馬苑琪(約定過老的那個朋友)
從中二年級認識懿。她愛好新鮮事,卻不像我們即興衝動,叫她去玩她總先深思熟慮;她說話緩慢而冷淡,但大家都喜歡這名冰山美人;很少看她在費力爭取什麼,但她總像什麼都不缺。中六年級老師在班上問:「誰將來想環遊世界?」她是舉起的兩隻手之一。
把這樣一個女生放到世界哪一個的角落,都不會是平淡的故事。如今誰都知她做出我們誰也沒做過的壯舉,她獨自到歐洲工作假期兩個年頭,更要出書了;大學四年級我也曾背著背包獨自歐遊,看了她的遊記,我倒像沒去過了,她一雙溫和開放的眼睛,看到是另一個世界。
作為一個與懿一般的理科生,看她的遊記可謂心滿意足。精彩的經歷不用說了,但看到她介紹一件新事物,我會好奇它的歷史、背景、出現的原因,而懿彷彿聽到我心聲,總在最適當的時候出現背景解說,讓腦海中懸著的空白適時填補,愈看愈過癮;而這個笨蛋居然不知道自己的本事,把稿件寄給我時說:「獻醜了,文筆不好啊!」故事這樣好,誰理你文筆怎樣了?請您們看完書後用方法向她證明一下,她比較相信數據。
自序
李懿祺
有些人還沒畢業便開始嚮往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或稱打工度假),有些人則認為生涯規劃不可被打亂。的確,要暫時放下事業、家人到外地從零開始並不容易。我自己也一樣,拿到簽證後足足拖延了半年,打理好一切雜務,才得以成行。終於鼓氣勇氣出發了,飛機一落地,接著便要在陌生的國度開始找住屋、找工作、認識朋友。安頓下來之後,卻又不免開始自我懷疑,擔心自己是在浪費時間,甚至擔心結束假期回香港之後工作和前途兩茫茫……。因此,工作假期並不如許多人所想像的那般美好愜意。不過,這個工作假期旅程最後是得是失,是快樂是痛苦,還真的要看自己怎樣利用這個出走的機會。
回首過往,我很高興自己在當時做出了這個抉擇!
出發前往英國時,我並沒有預期或自我設限一定要留多久,覺得反正如果哪天不再喜歡了,隨時可以拿起護照和錢包走人。結果,我在歐洲一共逗留了一年半,工作得夠努力,玩得也夠開心,這趟工作假期總算沒有交白卷。
旅居英國這段日子,除了開闊了眼界,也讓自己變得更獨立了。世界之大,有百十樣規矩,千萬種習俗;對與錯,從來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做人做事只在乎忠於自己的心意,同時亦不可傷害到別人,這個就會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本書並沒有打算鼓勵任何人辭職去旅行,畢竟每個人的成長背景與生活環境不盡相同,不可亦不需要比較。寫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學習的經驗總結,也是一次自省的歷程。
短短的一年多,發生過太多事情,彷彿經歷了三五年,甚至更長年月的成長體驗。回港之後,翻看過去無數照片的同時,也瞬間打開了回憶閘道,思緒不斷翻湧……。幾番沉湎回味,略略沉澱之後,才得以整理思緒,寫出自己的感受。其實,有很多人物和地方一直縈迴腦海,都想寫下來,都想讓這些難忘的經歷全變成白紙黑字!無奈,考慮文章結構,不想讓內容太過零散,最後集中取材自八個國家的旅程,與大家分享當中比較特別的見聞。
一期一會,指的是一生只有一次這樣的相遇的機會,看到的風景如是,碰上的人也如是;即使幸運地日後有機會重遊舊地,再遇故人,也都只是另一次的相會,以前的感覺和意義都不再一樣,所以每次的遇見都值得珍重和投入。
感謝有緣透過此書遇上您,甚願可藉由各個章節與您一起神遊物外,若能讓您藉此多少了解到歐洲各地的文化、景點,也不枉過啊。
最後,感謝潘編輯與出版社各成員給予的機會和幫忙,也感謝旅途上各位過客,以及家人朋友。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