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發掘真正的義大利
我在廚房裡的初戀是個義大利人──我的外婆凱瑟琳‧皮札雷洛(Katherine Pizzarello)。其實,我指的也是兒時吃過的那些菜色。鑲滿帕馬森乳酪、大蒜、葡萄乾、松子和歐芹的小牛肉捲;紫菊苣沙拉;夾著迷你肉丸、用料豪邁的千層麵;嚼勁十足的松子杏仁甜餅。這些菜餚教會我熱愛食物,也塑造了我最初的烹飪鑑別力。
即使對那些身世跟義大利無關的人來說,義式料理的影響也無遠弗屆。不論是在多明尼加共和國的偏遠海濱小村,或是從墨西哥市到斯德哥爾摩這類國際級首都,我都品嘗過令人驚嘆的義大利菜。世人愛極了義大利人煮出來的東西。然而,我們儘管自認了解義大菜,通常並沒有看到它的全貌。自從我在20歲那年首次前往義大利,就清楚認知到這件事(我愛死義大利了,結果一待就是6個月!)。跟許多義裔美國人一樣,我也以為我外婆煮的是道地的義大利食物。然而我在那個國家旅行時,醒悟到義大利菜並非只有單一不變的面貌──義大利並沒有「國菜」。而且我兒時喜愛的食物──源於義大利南部,卻因為美國豐富的食材與新興的財富而改頭換面──不論在當地任何地方的菜單上都找不到。
真正的義大利是這麼風情萬種又不同凡響,比普羅大眾想像中的義大利強太多了。對遊客來說,這種多樣性意味著義大利的體驗與口味之豐富令人難以置信,從阿巴(Alba)美味無比的白松露到西西里帶麝香氣的血橙,應有盡有。這些土生土長的食材──從翁布里亞的變種燕麥(farro)到奧斯塔谷地的芳提娜乳酪──形塑了當地的烹飪,衍生出變化多端的地方菜系,也是本書接下來的篇幅所要探索的主題。多虧有21世紀的運輸網絡,這些手工食材很可能在你家附近的市場就買得到。
對美國實驗廚房團隊來說,和國家地理合作的這個出版計畫是很大的鼓舞,讓我們得以將食譜與它們的文化連結起來,完整呈現義式料理的淵源。這本書依照地區的編排也反映出一個事實:義大利烹飪的確是由各種地方菜鬆散地匯聚而成。例如從特倫提諾-上阿迪杰大區的麵包餃(canederli,以火腿肉〔speck〕、洋蔥與各種香草調味)看得出來,它與奧地利和德國的某些菜色很相似。往南走970公里,當地的烹調語彙又大不相同:普利亞大區的蠶豆泥佐煸菊苣(fava e scarola)和希臘與地中海東岸的菜餚系出同源。
綜觀以上各例,就不難了解我們的做法了:這本書分為義大利北、中、南三大部,再分章個別介紹義大利20個行政大區的食物與文化。我們在每一章都選出各區的代表菜色,並且提供人人能在家做出來的食譜──就算你家沒有一位義大利阿嬤也無妨。
這些食譜都經過實作測試,有些還試了幾十次,所用的食材也很容易取得。在美國實驗廚房,我們不排斥借助現代器材讓食譜更簡單可行(例如用微波爐加熱蒸發茄子多餘的水分,以烹煮西西里的雙茄麵〔pasta alla Norma〕)。為每分食譜開場的「美味原理」會解釋各道菜餚的傳統,並且根據我們實驗廚房的經驗,提供在自家廚房端出最佳成果的訣竅。比方說我們發現,想讓玉米粥吃起來柔順濃滑其實不用無止盡地攪拌,加一小撮小蘇打粉也有同樣效果;多加幾個蛋黃能讓新鮮麵團更好擀開;用鹽水取代白開水來浸泡乾燥豆類,能得到豆皮完整且中心軟糯的完美烹煮成果。
要選出僅僅100分食譜來代表廣博的義大利料理是很大的挑戰。有些食譜介紹的是風行全球的名菜,例如義式烤豬肉捲(porchetta)或羅勒青醬(pesto alla genovese),不過你也會發掘一些離開在地區域就鮮為人知的菜色。利古里亞大區美味的鷹嘴豆鬆餅(farinata)是用鷹嘴豆粉做成的,佐以迷迭香與橄欖油,當成點心吃。馬凱大區的炸鑲橄欖(Olive all’ascolana)是把鑲了豬肉餡的大顆綠橄欖下鍋油炸,在馬凱和義大利東海岸都備受歡迎,說是全世界最棒的小菜也不為過。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道麵食是來自倫巴迪大區的倫巴迪蕎麥麵(Pizzoccheri della Valtellina)。蕎麥粉做成的麵條有種土香與美妙的口感,跟莙薘菜、馬鈴薯和塔雷吉歐乳酪是絕配。
這種種美食都搭配上歷史與當地食材生產者的故事,再佐以國家地理雜誌令人驚豔的照片,完全掌握了義大利的精髓。你即將投入的是一次處處驚喜的閱讀與飲食之旅。現在,就像我外婆在她豐美無比的週日晚餐開動前總會說的:「Buon appetito!」(祝用餐愉快!)
傑克‧畢夏普
美國實驗廚房首席創意長